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0130108-120907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0130108-120907
論文名稱
Title
西太平洋海洋秩序
The Maritime Order of Western Pacific Ocean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576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07-12-21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08-01-30
關鍵字
Keywords
霸權穩定、美國治下的和平、地緣政治、海洋秩序、西太平洋
Western Pacific Ocean, Geopolitics, Hegemonic Stability, Maritime Order, Pax Americana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5767 次,被下載 16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5767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16 times.
中文摘要
我國目前的地緣屬性係所謂的「海島國家」(Island States),然而在傳統的文化認知上卻充滿著「大陸性思維」,以致國人對於「海洋」相當生疏。本文係以海權為核心的思考,檢討西太平洋地區近500年來的歷史發展,期望能由此梳理出歷史發展的驅動能量,透過學術的探討,建構對「地緣政治」學中,以海權為基礎的權力支配與運作模式的理解,進而能由此基礎,發展出適切的海洋戰略思考。
所謂的「海洋秩序」是一種持續進化的思維與認知途徑,也是一套「海權國家」發展與支配世界的權力佈局方式,在一種特殊歷史環境背景下的維繫霸權之配的政治與戰略操作。西太平洋近代史的發展,基本上,即充滿著地緣政治權力競逐者之間的「海洋秩序」操作軌跡。本論文計分六章十九節,除序論、結論之外,分別探討,西太平洋地區的海權史回顧、區域強權地緣條件分析;大英帝國海洋秩序;日本帝國海洋秩序;與美國的海洋秩序等運作與安排。
透過本次研究,筆者發現,若能充分理解歷史脈絡之間的變化,係可因此洞悉長久以來的歷史發展的理則,理解當前國際現實問題的核心在於霸權支配的爭奪,因此預測未來世局發展的可能形式,發現:資本主義體系存在、海洋秩序運作就持續存在,美國秩序的最大威脅在於美國,而美國在地緣戰略上關注的焦點,依然是心臟地帶問題的處理,而其戰略優先則在於邊緣地帶的掌握,因此,日本依然是美國秩序中的戰略前緣,但其自主性與自由度將持續提升。目前中國與日本之間的特殊歷史與地緣特色以及兩難,在於兩者目前均為區域強權,致於美中關係之引爆點,係在於中國尋求海洋支配的意圖與可能性之上,而中國的最大威脅在於鐵畢茲式的海權思考,至於台灣的最大威脅,則在於缺乏戰略思維。
Abstract
none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研究目的…………………… 2
第二節 文獻檢討………………………………… 9
第三節 研究途徑與方法、範圍與限制………… 60
第四節 論文架構………………………………… 70
第五節 概念界定………………………………… 74
第二章 海權史回顧與地緣條件分析…………… 81
第一節 西太平洋海權競爭史略………………… 81
第二節 霸權競逐者的地緣條件分析…………… 105
第三節 地緣因素下的強權西太平洋戰略背景分析 146
第三章 大英帝國秩序…………………………… 173
第一節 海洋秩序的原初模式與運作…………… 173
第二節區域間強權的回應……………………… 204
第三節 歷史驅動因素分析……………………… 240
第四章 日本帝國秩序…………………………… 258
第一節 日本帝國之崛起與大東亞秩序………… 258
第二節 歷史事件的地緣意義分析……………… 301
第三節 霸權理論檢驗與挑戰與回應模式分析… 332
第五章 美國主導下的西太平洋海洋秩序……… 350
第一節 美國海洋秩序的運作發展與進化……… 353
第二節 權力因素的分析與檢驗………………… 406
第三節 區域強權的回應與挑戰………………… 432
第六章 結論……………………………………… 462
第一節 海洋秩序的理論模型與歷史驅動力…… 463
第二節 21世紀西太平洋海洋秩序的挑戰 …… 478
參考書目………………………………………… 490
附表……………………………………………… 565

一、圖部分
圖1 鄭和下西洋圖………………………………… 6
圖2 地緣政治理論地圖:史派克曼概念………… 16
圖3 地緣政治理論地圖:麥金德概念…………… 22
圖4 東北亞區域相對位置圖……………………… 33
圖5 美國亞太戰略示意圖………………………… 43
圖6 日本帝國大東亞秩序勢力範圍圖…………… 51
圖7 太平洋戰爭主要戰役位置圖………………… 54
圖8 西太平洋地理與研究範圍圖………………… 67
圖9 長循環權力轉移流程架構圖………………… 70
圖10 海洋秩序權力操作基本模型圖…………… 71
圖11 俄羅斯遠東地區與日本關係位置圖……… 84
圖12 清末列強勢力範圍與開港圖……………… 87
圖13 日俄戰爭示意圖…………………………… 88
圖14 諾門罕戰役日軍作戰部署圖……………… 91
圖15 太平洋戰爭日本防禦計畫部署圖………… 92
圖16 攻擊珍珠港圖……………………………… 93
圖17 韓戰示意圖………………………………… 97
圖18 中國海洋戰略方向示意圖………………… 104
圖19 俄羅斯地形圖……………………………… 107
圖20 烏拉山山脈相對位置……………………… 109
圖21 俄羅斯氣候與農產圖……………………… 110
圖22 日本全圖…………………………………… 116
圖23 元忽必烈征日路線圖……………………… 119
圖24 中國地形圖………………………………… 124
圖25 美國地圖(北美洲)……………………… 136
圖26 甲午戰爭形勢圖…………………………… 160
圖27 美西戰爭圖………………………………… 163
圖28 十六世紀東亞轉口貿易示意圖…………… 174
圖29 倭寇影響範圍圖…………………………… 175
圖30 鴉片戰爭圖………………………………… 191
圖31 英法聯軍進攻路線圖……………………… 195
圖32 俄羅斯帝國遠東擴張圖…………………… 199
圖33 中法戰爭圖………………………………… 200
圖34 中日甲午戰爭之黃海海戰圖……………… 209
圖35 清末外患簡圖……………………………… 213
圖36 日俄戰爭圖………………………………… 225
圖37 列強在中國勢力範圍圖…………………… 234
圖38 1815-1870年的全球殖民擴張圖 ………… 240
圖39 奴隸貿易圖………………………………… 244
圖40 波羅地海艦隊航蹟圖……………………… 254
圖41 旅順港內俄羅斯遠東艦隊活動圖………… 259
圖42 俄羅斯戰艦亞歷山大三世號……………… 262
圖43 日俄戰爭時之日軍旗艦三笠號…………… 264
圖44 二次大戰期間日本印製大東亞共榮圈理想宣傳藍圖… 266
圖45 麥克阿瑟作戰圖…………………………… 268
圖46 20世紀初期日本對外擴張時序圖………… 283
圖47 中途島與珍珠港相對位置圖……………… 320
圖48 珊瑚海海戰圖……………………………… 322
圖49 太平洋戰爭時期日本擴張範圍…………… 329
圖50 太平洋戰爭時期美軍反攻路線圖………… 331
圖51 滿州國地圖………………………………… 339
圖52 大陳島與大陸東南沿海重要島嶼圖……… 376
圖53 東京灣事件航跡圖………………………… 386
圖54 戰區飛彈防禦深度解析…………………… 402
圖55 美國全球反恐戰爭部署圖………………… 406
圖56 1945年以來美國的全球軍事干預圖……… 414
圖57 以日本為中心的東海局勢………………… 439
圖58 歷史認知建構示意圖……………………… 468
圖59 大英帝國海洋秩序操作示意圖…………… 471
圖60 日本帝國大東亞共榮圈海洋秩序操作示意圖…472
圖61 美國西太平洋海洋秩序操作示意圖……… 473
圖62 海洋霸權發展與操作示意圖……………… 476
圖63 歐亞大陸的能源供應路線示意圖………… 484
圖64 中國的石油航路途………………………… 485

二、表部分
表1 海權歷史發展時期對照表…………………… 45
表2 西伯利亞人口結構與變遷表………………… 113
表3 1895-1910年美國與亞洲的進出口總值… 238
表4 俄羅斯太平洋艦隊與日本海軍戰力比較表… 261
表5 華盛頓海軍會議後五國海軍主力艦排水總噸位統計表… 315
表6 1931-1941年日美貿易額的變化表………… 338
表7 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及對外貿易總值………… 451
表8 中國原油生產與消耗量對照表……………… 482
附表 近代西太平洋大事年表……………………… 564
附表 二十世紀西太平洋海洋秩序時期事件劃分表……………… 570
附表 二十一世紀世界貿易趨勢與西太平洋主要國家平均國民所得表…… 571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一、中文部分
1.文件
中華民國中央研究院出版史料檔案: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編,1957年,海防檔案。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沈志華編,2003年,朝鮮戰爭:俄國檔案館的解密文件。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梁敬錞譯註,1994年,馬歇爾使華報告書箋註。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中華民國外交部出版檔案:
中華民國外交部編(北洋政府),1923年,外交文牘:華盛頓會議案。北京:外交部。
中華民國外交部編,1958年,中外條約輯編,第一編。台北:台灣中華書局。

中華民國國防部典藏國軍檔案:
國軍檔案543.6/3815.2
國軍檔案543.64/5090
國軍檔案543.64/8612
國軍檔案561.2/3410.2
國軍檔案561.2/7173.2
國軍檔案561.2/7173.4
國軍檔案561.2/7777
國軍檔案561.2/7777.2
國軍檔案584.1/3815.2
國軍檔案935/7173.2

中華民國國防部史政編譯局出版史料檔:
國防部史政編譯局,1996年,俞大維先生年譜資料初編。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
--------------------------- 1989年,國民革命軍戰役史 第五部―戡亂。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
--------------------------- 1987年,國民革命建軍史 第四部:復興基地整軍備戰(二)。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
--------------------------- 1989年,南進與北進之抉擇,日軍對華作戰紀要(20)。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
--------------------------- 1987年,盧溝橋事變後之海軍作戰(二),日軍對華作戰紀要(16)。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
--------------------------- 1986年,國軍對匪作戰成敗史例。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
--------------------------- 1983年,戡亂戰史,第14冊。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
----------------------------1971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史。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
--------------------------- 1959年,海島攻防戰史。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

中華民國海軍總司令部典藏史料檔案:
〈海軍太康軍艦葫蘆島協同陸上友軍防守及反攻作戰詳報〉(民國37年11月),海軍總司令部藏史料檔案(未編號)。
〈海軍海防第一艦隊司令部戰鬥詳報〉(民國三十七年),海軍總司令部藏史料檔案(未編號)。
〈海軍掩護五十二軍自營口撤退經過報告書〉(民國37年10月),海軍總司令部藏史料檔案(未編號)。
〈海軍掩護葫蘆島陸軍撤退經過報告書〉(民國37年11月),海軍總司令部藏史料檔案(未編號)。
〈海軍戰鬥報告及記錄〉(民國37年),海軍總司令部藏史料檔案(未編號)。
〈海軍總司令部38年度剿匪作戰報告書〉,海軍總司令部藏史料檔案(未編號)。
〈龍口、蓬萊、威海衛掩護陸軍撤退案〉,第一、二、三卷(民國36年12月至37年6月),海軍總司令部藏史料檔案(未編號)。
〈海軍艦艇戰鬥巡弋詳報彙輯〉,第一、二、三卷(民國36年至37年),海軍總司令部藏史料檔案(未編號)。

中華民國海軍總司令部出版史料檔:
海軍總司令部,1981年,美軍在華工作紀實。台北:海軍總司令部。
---------------------1971年,海軍建軍史。台北:海軍總司令部。
---------------------1970年,大陳撤退海軍作戰紀要。台北:海軍總司令部。
---------------------1969年,海軍青島戡亂作戰紀實。台北:海軍總司令部。
---------------------1966年,舟山群島海軍作戰紀實。台北:海軍總司令部。
---------------------1966年,遼東戰史。台北:海軍總司令部。
---------------------1965年,海軍大事年表。台北:海軍總司令部。
---------------------1963年,海軍長山島保衛戰。台北:海軍總司令部。
---------------------1963年,淞滬保衛戰。台北:海軍總司令部。
---------------------1948年,抗戰前後海軍概況。南京:海軍總司令部。
---------------------1954年,海軍沿革簡史。台北:海軍總司令部。

中華民國海軍軍史館典藏檔案:
〈訪問安國祥將軍記錄〉,海軍軍史館檔案FIFAMP20001014。
《海軍六二特遣部隊指揮部歷史》45-53年(影本),海軍軍史館檔案FIF01002201009403E
《海軍信陽軍艦沿革史(38-48年)》,海軍軍史館檔案FIH00965201009302E
《海軍高安軍艦隊史》,海軍軍史館檔案FIH01003201009502E
《海軍第三艦隊三十九年度工作報告書》(影本),海軍軍史館檔案FIF00942604003802B
《海軍第三艦隊三十九年度工作報告書》(影本),海軍軍史館檔案FIF00942604003802B。
《海軍總司令部三十九年度作戰關閉報告書》(影本),海軍軍史館檔案FIF00943604003902B
《海軍總部第三署業務參考資料冊》,海軍軍史館檔案FIC00944207005002B。
《海軍艦隊指揮部四十四年作戰報告書》(影本),海軍軍史館檔案FID01000604004403E
中華民國海軍軍史館典藏(未列名)檔案:
海軍軍史館檔案FIF00911421006803D。
海軍軍史館檔案FIF00911452558915E。
海軍軍史館檔案FIF009124511289125E。
海軍軍史館檔案FIF00913452110010E。
海軍軍史館檔案FIF00913505108892R。
海軍軍史館檔案FIF0091361200569915E。
海軍軍史館檔案FIF00921422326800E。
海軍軍史館檔案FIF00921425602050A。
海軍軍史館檔案FIF009224223285500A。
海軍軍史館檔案FIF00923505802800E。
海軍軍史館檔案FIF00923510530423D。
海軍軍史館檔案FIF00923586102890R。
海軍軍史館檔案FIF00931411526420E。
海軍軍史館檔案FIF00931451002913A。
海軍軍史館檔案FIF009324258285620W。
海軍軍史館檔案FIF00932505802836A。
海軍軍史館檔案FIF00933258536121W。
海軍軍史館檔案FIF00933605003802B。
海軍軍史館檔案FIF00933605363803B。
海軍軍史館檔案FIF00934865325403B。
海軍軍史館檔案FIF00943505538801E。
海軍軍史館檔案FIF00943505538807E。
海軍軍史館檔案FIF00953512538903E。

中華人民共和國官方出版史料: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輯,2002年,江澤民論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專題摘編)。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
------------------------------------1997年,周恩來年譜。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
------------------------------------1994年,毛澤東外交文選。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
------------------------------------1993年,毛澤東年譜。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
------------------------------------1990年,周恩來外交文選。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
------------------------------------1989年,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編,1997年,周恩來軍事文選,第4卷。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3年,毛澤東軍事文選,第1卷。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外交史研究室編,1993年,周恩來外交活動大事記。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
中國人民解放軍歷史資料叢書編審委員會,1992年,空軍回憶史料。北京:解放軍出版社。
軍事科學院軍事歷史研究部編,1988年,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戰史。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
鄧小平著,中共中央文獻編輯委員會編,1993年,鄧小平文選。北京:人民出版社。

2.書籍:
丁名楠、張振、趙明傑等編,1986年,帝國主義侵華史。北京:人民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輯,1951年,對日和約問題史料。北京:人民出版社。
三軍大學編,1979年,中國歷代戰爭史(十四)。台北:黎明書局。
上海「國際問題資料」編輯組譯,1978年,David Rice Atchison著,艾奇遜回憶錄。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
中國人民大學政治經濟學系編,1978年,中國近代經濟史。北京:人民出版社。
中國人民抗美援朝總會宣傳部編,1954年,偉大的抗美援朝運動。北京:新中國書局。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譯,Basil Henry Liddell Hart著,1981年,戰略論。北京:戰士出版社。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譯,約翰•柯林斯著,1978年,大戰略。北京: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士出版社。
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大學主編,1998 年,中國軍事百科全書,戰爭、戰略分冊。北京:海朝出版社。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歷史研究所組譯,1999年,C. L. Mowat編,新編劍橋世界近代史:1898-1945。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中國社科院中國近代史研究所譯,顧維鈞著,1983年,顧維鈞回憶錄。北京:中華書局。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編,1990年,沙俄侵華史。北京:人民出版社。
天津市歷史研究所譯校,井上清著,1974年,日本歷史。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天津社會科學院日本問題研究所譯,信夫清三郎著,1980年,日本外交史(1853-1972)。天津:商務印書館。
尹慶耀,1994年,蘇維埃帝國的消滅。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孔華潤主編,2004年,康橋美國對外關係史。北京:新華出版社。
文慶編,1971年,籌辦夷務始末,(四)。台北:文海書局。
文馨瑩,1990年,經濟奇蹟的背後:台灣美援經驗背後的政經分析(1951-1965)。台北:自立晚報出版部。
方永剛、唐復全,2001年,大國逐鹿—新地緣政治。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牛軍,1988年,從赫爾利到馬歇爾。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王以鑄譯,Herodotus著,1997年,希羅多德歷史 : 希臘波斯戰爭史。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王正已譯,G. C. Marshall著,1986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馬歇爾報告書。台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
王宇潔譯,Giovanni Arighi & Beverly J. Silver著,2003年,現代世界體系的混沌與治理。北京:三聯書店。
王佳煌,1998年,國家發展。台北:台灣書店。
王芸生編,1980年,六十年來中國與日本,第7卷。北京:三聯書店。
王信忠,1964年,中日甲午戰爭之外交背景。台北:文海書局。
王炳楠,1985年,中美會談九年回顧。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
王家槐,1993年,南海近志。台北:作者自印。
王家儉,2000年,李鴻章與北洋艦隊。台北:國立編譯館。
王泰平主編,199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史。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
王荃、劉雪亞、李錦軼,1991年,中國華夏與安加拉古陸間的板塊構造。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王崇煥,1993年,中國古代交通。台北,商務印書館。
王連元,1996年,美國海軍爭霸史。蘭州:甘肅文化出版社。
王傑主編,2002年,國際機制論。北京:新華出版社。
王晴佳,1989年,西方的歷史觀念:從希臘到現在。台北:允晨出版社。
王曾才,1991年,中英外交史論集。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1989年,西洋近世史。台北:國立編譯館。
王琛等譯,孔華潤主編,2004年,劍橋美國對外關係史。北京:新華出版社。
王雲五主編,1970年,道咸同光四朝奏議。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王新奎等,2000年,中國:發展中國家與WTO。上海:上海遠東出版社。
王萬里,1984年,美蘇關係研究。台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
王鼎鈞譯,Alexander Mckee著,1994年,七海雄風:海上戰爭1591-1949。台北: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王曉德,2000年,美國文化與外交。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
王繩祖主編,1995年,國際關係史,第1卷(1648-1814)。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
-----------------1995年,國際關係史,第3卷(1929-1939)。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
-----------------1995年,國際關係史,第8卷(1949-1959)。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
王繩祖等編選,1988年,國際關係史資料選編:17世紀中葉-1945。北京:法律出版社。
王璽,1981年,李鴻章與中日訂約。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丘宏達,1995年,現代國際法。台北:三民書局。
冬梅編,1972年,中美關係資料選編(1971.7-1981.7)。北京:時事出版社。
包宗和,2002年,美國對華政策之轉折:尼克森時期之決策過程與背景。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包遵彭,1970年,中國海軍史。台北:中華叢書編審委員會。
北京外國語學院譯,薩納柯耶夫、崔布列夫斯基編,1978年,德黑蘭、雅爾塔、波茨坦會議文件集。北京:三聯出版社。
左舜生,1977年,中國近代史四講。香港:友聯出版社。
田熹家,1991年,日中兩國近代化比較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皮明勇,1999年,關注與超越—中國近代軍事變革論。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
石之瑜,1995年,近代中國對外關係新論。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伊偉等譯,Robert Dallek著,1984年,羅斯福與美國對外政策:1932-1945。北京:商務印書館。
伊斯曼譯,E. B. Potter著,1995年,海上悍將海爾賽。台北: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列島編,1990年,鴉片戰爭史論文專集。北京:人民出版社。
向駿譯,Ronald L. Tammen等著,2003年,權力轉移:21世紀的戰略。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
吉林省社會科學院編,1979年,滿鐵史資料,第2卷,路權篇。北京:中華書局。
朱柔若譯,W. Lawrence Neuman著,2000年,社會研究方法。台北:楊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
朱章才譯,Jost Dülffer著,2000年,二次大戰與兩極世界的形成:1945年2月4日,雅爾達。台北:麥田出版社。
朱斌,當代美國科技(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1),頁10。
朱菊初等譯,Caspar Weinberger等著,1997年,下一場戰爭。台北:時英出版社。
朱陽明主編,2000年,亞太安全戰略。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
朱聽昌主編,2002年,中國周邊安全環境與安全戰略。北京:時事出版社。
江秀平,1993年,走向近代的東方對話─洋務運動與明治維新之比較。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池仲祐,1943年,海軍大事記。重慶:海軍總司令部。
牟安世,1982年,鴉片戰爭。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何迪等譯,George Friedman & Meredith Lebard著,1992年,下一次美日戰爭。北京:新華出版社。
吳玉山,1997,抗衡與扈從:兩岸關係新詮。台北:正中書局。
吳汝綸、章鴻鈞編,1968年,李肅毅伯奏識。台北:文海出版社。
------------1987年,中國早期的輪船經營。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1995年,憶毛主席:我親身經歷的若干重大歷史事件片段。北京:新華出版社。
吳冷西,1999年,十年論戰:1956-1966年中蘇關係回憶錄。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
吳廷璆主編,1994年,日本史。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
吳奇達,張台航譯,金德基著,2004年,東北亞海軍戰略。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
吳奇達等譯,Susan M. puska著,2001年,下一代的共軍。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
吳英譯,Ternce K. Hopkins、Immanuel Wallerstein著,2002年,轉型時代—世界體系的發展軌跡:1945-2025。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吳傑譯,豬木正道著,1983年,吉田茂傳。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
吳敬安,1936年,世界空軍。上海:中華書局。
呂明譯,野呂榮太郎著,1955年,日本資本主義發展史。北京:三聯書局。
呂思勉,1931年,日俄戰爭。上海:商務印書館。
呂浦譯,Frederick V.Field著,1965年,美國參加中國銀行團的經過。北京:商務印書館。
呂理州,1994年,明治維新:日本邁向現代化的歷程。台北:遠流出版社,。
呂實強,1987年,丁日昌與自強運動。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1987年,中國早期的輪船經營。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呂濤等編,1992年,中國文明史,第3卷(秦漢時代)。台北:地球出版社。
---------------1991年,中國文明史,第2卷(先秦時期)。台北:地球出版社。
宋德金等編,1992年,中國文明史,第6卷(宋遼金時代)。台北:地球出版社。
宋鍔,1957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海戰檢評。台北:中國新聞出版社。
李元平等著,1992年,台海大戰―下篇:台灣觀點。台北:時代風雲出版社。
李石譯,Harry S. Truman著,1974年,杜魯門回憶錄:考驗和希望的年代(1946-1953),第2卷。北京:三聯書店。
李亦鳴等譯,Geoffrey Parker著,1992年,二十世紀的西方地理政治思想。北京:解放軍出版社。
李育慈譯,MacGregor Knox & Williamson Murray著,2003年,1300-2050之軍事革命變遷。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
李守孔,1979年,中國近代史。台北:三民書局。
李明宗譯,黃文雄著,2000年,中國與近代東亞。台北:草根出版事業公司。
李長久等編,1984年,中美關係200年。北京:新華出版社。
李長浩譯,David G. Muller著,1988年,中共之海權。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
李健編著,1996年,台海兩岸戰事回顧。北京:華文出版社。
李國威,1883年,國際關係新論。台北:商務印書館。
李祥麟,1937年,門戶開放與中國。上海:商務印書館。
李華興編,1984年,梁啟超選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李憑等編,1992年,中國文明史,第4卷(魏晉南北朝)。台北:地球出版社。
李曄,1996年,見龍在田—海權今論與中共之崛起。台北:天山出版社。
李澤錦,1967年,中國近代海軍史話。台北:新亞出版社。
李邁先,1992年,俄國史。台北:正中書局。
李鴻章,1985年,李鴻章全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4年,李文忠公選集。台北:大通書局。
李鐵城,1995年,聯合國五十年。北京:中國書籍出版社。
沙封,1994年,台海軍事衝突記實。台北,風雲時代出版社。
沈志華,1998年,毛澤東、史達林與韓戰。香港:天地圖書有限公司。
沈葆楨,1997年,沈文肅公牘。江蘇:古籍刻印出版社。
沈衛平,1998年,823炮擊金門。北京:華藝出版社。
沈默編著,1979年,現代地緣政治:理論與實施。台北:三民書局。
沈蘇儒譯,Allan John Percivale Taylor著,1987年,爭奪歐洲霸權的鬥爭1848-1918。北京:商務印書館。
肖東川、譚實譯,О. Б. Борисов & Б. Т. Колосков著,1982年,蘇中關係,1945-1980。北京:三聯書店。
阮銘、張怡菁,2006年,歷史的錯誤:台美中關係探源。台北:玉山社。
依吾譯,Andrei A. Gromyko著,1989年,永志不忘:葛羅米柯回憶錄。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
周一良、吳於廑,1962年,世界通史。北京:人民出版社。
周家楣編,1972年,期不負齋政書。台北:廣文書局。
周恩來,1980年,周恩來選集。北京:人民出版社。
周啟朋,傅耀祖等譯,Jerel A. Rosati著,1997年,美國對外政策的政治學。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
周啟乾譯,信夫清三郎著,1990年,日本近代政治史。台北:桂冠書局。
周棟俊、陳友,2001年,美國對華政策50年。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
周煦著,1999年,冷戰後美國的東亞政策(1989-1997)。台北:生智文化事業公司。
周憲文譯,矢內原忠雄著,1999年,日本帝國主義下之台灣。台北:海峽學術出版社。
居仁摘譯,Dean Acheson著,1970年,美國對華政策―艾奇遜之自白。台北:商務印書館。
東英譯,日本歷史研究委員會編,1997年,大東亞戰爭的總結。北京:新華出版社。
林子候,1984年,朝鮮開國史研究。台北:玉山社。
林中斌主編,2002年,廟算台海:新世紀海峽戰略態勢。台北:臺灣學生出版社。
林正義,1989年,台灣安全三角習題:中共與美國的影響。台北:桂冠出版社。
------------1985年,1958年台海危機期間美國對華政策。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林利民,2000年,遏制中國:朝鮮戰爭與中美關係。北京:時事出版社。
林宗達,2003年,中共與美國飛彈攻防之外交戰略。台北:經典文化事業出版社。
林宗憲譯,Karen Armstrong著,2003年,伊斯蘭。台北:左岸文化。
林明德,1996年,日本近代史。台北:三民書局。
林郁方等譯,Steven J. Rosen & Walter S. Jones著,1991年,國際關係。台北:正中書局。
林崇墉,1987年,沈葆楨與福州船政。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林添貴譯,James H. Mann著,1999年,轉向:從尼克森到柯林頓美中關係揭密。台北:光覺出版社。
林添貴、顧淑馨譯,Henry Kissinger原著,1998年,大外交。台北:智庫文化出版社。
--------------------------Zbigniew Brzezinski著,1998年,大棋盤。台北:立緒文化事業公司。
林慶元,2006年,「大東亞共榮圈」源流。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1999年,福建船政史稿。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1992年,沈葆楨。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屈彥遠譯,G. Etzel Pearcy 著,1984年,世界政治地理。台北:教育部出版。
武安隆、王家驊,1994年,日本明治維新。北京:商務印書館。
武軍等譯,Robert Gilpin著,1994年,世界政治中的戰爭與變革。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武寅,1995年,從協調外交到自主外交:日本在推行對華政策中與西方列強的關係。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邵宗海,1995年,美國介入國共和談之角色。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姜鳴,2002年,龍旗瓢揚的艦隊。北京:三聯書局。
---------1994年,中國近代海軍史事日誌。北京:三聯書局。
姚薇元,1984年,鴉片戰爭史實考。北京:人民出版社。
政協天津市編譯委員會譯,重光葵著,1977年,重光葵外交回憶錄。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
施玉書,1963年,日俄戰爭研究。台北:實踐學社。
施忠連譯,Burckhardt, Jocob.著,1992年,歷史的反思。台北:桂冠圖書公司。
施康強等譯,Fernand Braudel著,1999年,15至18世紀的物質、經濟和資本主義-日常生活的結構:可能和不可能(卷一)。台北:貓頭鷹出版社。
洪有錫譯,小田俊郎著,1994年,台灣醫學五十年。台北:前衛出版社。
洪棄生,1993年,中東戰記。南投:台灣省文獻會。
洪漢鼎譯,Hans-Georg Gadamer著,2002年,詮釋學。台北:桂冠圖書公司。
胡祖慶編譯,1994年,西洋政治外交史。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胡繩主編,1991年,中國共產黨的七十年。北京: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
茅海建,1995年,天朝的崩潰:鴉片戰爭再研究。北京:三聯書店。
軍事科學院主編,1998年,中國軍事通史,第17卷。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
軍事科學院外國軍事研究部譯,Allan R. Millett & Peter Maslowski著,1989年,美國軍事史。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
------------------------------------------美國陸軍軍事學院編,1986年,軍事戰略。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
倪世雄等著,2001年,當代西方國際關係理論。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卿汝楫,1956年,美國侵華史,第2卷。北京:三聯書店。
唐德剛,1998年,甲午戰爭與戊戌變法。台北:遠流出版社。
孫成木、劉祖熙、李建主編,1986年,俄國通史簡編。北京:人民出版社。
孫承,2005年,日本與東亞:一個變化的時代。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
徐宗幹,1960年,斯未信齋文編。台北:台灣銀行。
徐焰,1992年,台海大戰(上編):中共觀點。台北:風雲時代出版社。
徐學增,1995年,蔚藍色的戰場―大陳列島之戰紀實。北京:軍事科學院。
徐璿譯,Carlo M. Cipolla主編,1989年,歐洲經濟史,第4卷,工業社會的興起。北京:商務印書館。
時殷弘等譯,麥格雷戈等編,2004年,締造戰略:統治者、國家與戰爭。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
海軍總司令部譯,1964年,William E. Livezey著,馬漢將軍海權評論。台北:海軍總司令部。
海軍總司令部,1970年,大陳撤退海軍作戰紀要。台北:海軍總司令部。
海軍總司令部,1965年,海軍大事年表。台北:海軍總司令部。
海運、李靜傑編,2001年,葉利欽時代的俄羅斯(軍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祝康明,1986年,浙海之龍。台北:作者自印。
秦亞青,1998年,霸權體系與國際衝突:美國在國際武裝衝突中的支持行為(1945-1988)。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翁台生,1993年,CIA在台活動秘辛。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袁明、哈??•哈丁主編,1989年,中美關係史上沉重的一頁。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郝培芸,1923年,中國海軍史。北京:海軍部。
高曉星編,1994年,陳紹寬文集。北京:海潮出版社。
崔丕,2000年,美國的冷戰戰略與巴黎統籌委員會、中國委員會。長春:東北師範大學出版社。
---------1992年,近代東北亞國際關係史研究。長春:東北師範大學出版社。
張力、韓祥麟、何燿光、陳孝惇,2001年,海軍艦隊發展史。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
張力訪問,1998年,池孟彬先生訪問記錄。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1991年,黎玉璽先生訪問記錄。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張永貴,1971年,詹森與中美關係。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張玉法,1998年,中華民國史稿。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1988年,中國現代史。台北:東華書局。
張序三主編,1993年,海軍大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張亞中、孫國祥著,1999年,美國的中國政策:圍堵、交往、戰略夥伴。台北:生智文化事業公司。
張岱雲等譯,Nikita Sergeyevich Khrushchyov著,1988年,赫魯曉夫回憶錄。北京:東方出版社
張研,1992年,鄭和下西洋。台北:雲龍出版社。
張敏謙,2001,美國對外經濟戰略。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
張敬錄,2005年,苦惱的國聯:九一八事變李頓調查團來華始末。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張嘉中,2005年,日本國政發展:軍事的觀點。台北:生智文化事業公司。
張碧瓊,1999年,經濟全球化:風險與控制。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
張墨、程嘉禾,1989年,中國近代海軍史略。北京:海軍出版社。
張璉瑰譯,宋禎煥著,1993年,沙俄侵略朝鮮簡史。台北:中華民國韓國研究學會。
張錫模,2003年,聖戰與文明:伊斯蘭與世界政治首部曲(610-1914),台北:玉山社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2002年,莫斯科不相信眼淚。台北:玉山社。
張靜爾譯,Warren I. Cohen著,1989年,美國對中國的反應。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張蘊嶺,1997年,轉變中的中美日關係。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張躍發、劉養潔,1999年,民族國家與世界經濟1500-1900。北京:時事出版社。
張麟徵,2002年,近代國際關係史。台北: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曹豐風譯,Harriet L. Mooro著,1948年,蘇聯的遠東關係(1931-1944)。上海:商務印書館。
曹永和,2000年,中國海洋史論集。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2000年,台灣早期歷史研究續集。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1997年,台灣早期歷史研究。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梁赤民等譯,Leften Stavros Stavrianos著,1992年,全球通史:1500年以後的世界。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梁伯華,1990年,近代中國外交的巨變-外交制度與中外關係變化研究。香港:商務印書館。
梁華璜,2001年,台灣總督府的「對岸」政策研究。台北:稻鄉出版社。
梁敬錞,1981年,史迪威事件。台北:商務印書館。
許介鱗等著,1991年,臺灣的亞太戰略。台北:國家政策研究中心。
許光建主編,1999年,聯合國憲章詮釋。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
許滌新、吴承明編,1985年,中國資本主義的萌芽。北京:人民出版社。
許綬南譯,E. B. Potter著,1995年,尼米茲傳。台北: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逢先知、李捷,2000年,毛澤東與抗美援朝。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
逢先知、金冲,2003年,毛澤東傳。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
郭少棠,1996年,西方的巨變,1800-1980。台北:書林出版公司。
郭廷以,1994年,近代中國史綱。台北:曉園出版社。
------------1964年,近代中國史事日誌。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1954年,台灣史事概說。台北:正中書局。
郭榮趙著,1988年,美國雅爾達密約與中國。台北:水牛圖書出版公司。
陳力,1990年,戰略地理論。北京:解放軍出版社。
陳太先譯,Bonaparte Napoleon著,1980年,拿破崙文選,下卷。北京:商務印書館。
陳仁和,1987年,大陳島―英雄之島。台北:作者自印。
陳文尚、雷家驥,1981年,亞洲戰略研究。台北:聯鳴文化有限公司。
陳永發,1998年,中國共產革命七十年。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陳仲丹等譯,John King Fairbank & Edwin Oldfather Reischauer 著,1996年,中國:傳統與變革。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
陳在正,2003年,台灣海疆史。台北: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陳尚霖,雷達譯,Robert Triffin著,1997年,黃金與美元危機,自由兌換的未來。上海:商務印書館。
陳奎良譯,Micheal Howard著,1987年,戰爭的起源。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
陳貞壽,2002年,圖說中國海軍史。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陳致平,1988年,中華通史(十)。台北:黎明文化公司。
陳重廉譯,巴奈特主編,1992年,海權與戰略。台北:海軍學術月刊社。
陳峰君,1999年,當代亞太政治經濟析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陳振夫,1995年,倉海一粟。高雄:作者自印。
陳書麟,1993年,中華民國海軍通史。北京:海潮出版社。
陳高華、陳尚勝,1997年,中國海外交通史。台北:文津出版社。
陳國鉤,1997年,中國歷史三百題。台北:建宏出版社。
陳啟迪等譯,Robert Dallek著,1984年,羅斯福與美國對外政策(1932-1945)。北京:商務印書館。
陳逸君譯,W. A. Pickering著,2000年,探險福爾摩沙。台北:原民文化出版社。
陳遙遙、張筱春譯,Phyllis Bennis著,1999年,發號施令—美國是如何控制聯合國的。北京:新華出版社。
陳豐祥,1992年,近代日本的大陸政策。台北:金禾初版社。
陳鴻瑜,1992年,政治發展理論。台北:桂冠圖書公司。
陳鵬仁,1997年,從甲午戰爭道中日戰爭。台北:國史館。
陸寳千訪問、官曼莉記錄,1990年,鄭天傑先生訪問記錄。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陸俊元,2005年,地緣政治的本質與規律。北京:時事出版社。
陶文釗、梁碧瑩主編,1996年,美國與近代中國。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陶文釗主編,2003年,美國對華政策檔集1949-1972,第1卷。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
------------------2003年,美國對華政策檔集1949-1972,第3卷。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
-------------------1999年,中美關係史(1949-1972)。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彭松建等譯,H. N. Scheiber, H. G. Vatter, H. U. Fawknwe著,1983年,近百年美國經濟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彭恆忠譯,John Baylis等著,1991年,當代戰略。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
彭淮棟譯,J. S. McClelland著,2000年,西方政治思想史。台北:商業週刊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復旦大學歷史系編,1977年,中國近代對外關係資料選輯,上卷,第二分冊。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頁364。
曾國藩,1994年,曾國藩全集。長沙:嶽麓書社。
鈕先鍾,1998年,戰略研究入門。台北: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1997年,歷史與戰略:中西軍事史新論。台北: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1995年,西方戰略思想史。台北: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1985年,現代戰略思潮。台北,黎明文化出版公司。
鈕先鍾譯,J. F. C. Fuller著,1998年,西洋世界軍事史,卷1-6。台北: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鈕先鍾譯,Andre Beaufre著,1996年,戰略緒論。台北: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鈕先鐘譯,Karl von Clausewitz著,1996年,戰爭論精華。台北: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鈕先鐘譯,Herbert Rosinski著,1987年,海軍思想的發展。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
鈕先鍾譯,B. H. Liddell-Hart著,197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史。台北:軍事譯粹社。
馮作民,1975年,西洋全史。台北:燕京文化事業公司。
馮昭奎等,1996年,戰後日本外交:1945-1995。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馮國震、楊紫函譯,Stephen J. Blank著,1999年,擴張後的北約:新挑戰、新任務、新部隊。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
黃中憲譯,2006年,Harriet Swain著,歷史大哉問。台北:三言社。
黃仁宇,2001年,中國大歷史。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1991年,資本主義與廿一世紀。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黃仁偉,2002年,中國崛起的時間和空間。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
黃宗浩譯,Joseph L. Nogee & Robert H. Donaldson著,1984年,蘇聯二次大戰後的外交政策。台北:幼獅文化公司。
黃枝連,1992年,亞洲的華夏秩序—中國與亞洲國家關係形態論。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黃金鵬譯,森松俊夫著,1985年,日軍大本營。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
黃嘉瑜,1989年,透視台海戰雲。台北:洞察出版社。
黃嘉謨,2004年,美國與台灣1784-1894。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黃鴻釗,1994年,東歐簡史。台北:書林出版社。
楚序平、吳湘松譯,Augus Maddison著,1999年,中國經濟的長遠未來。北京:新華出版社。
楊志本主編,1986年,中華民國海軍史料。北京:海潮出版社。
楊宗光譯,Robert Gilpin著,1994年,國際關係的政治經濟分析。台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楊東梁、張浩,1994年,中國清代軍事史。北京:人民出版社。
楊奎松,1999年,毛澤東與莫斯科的恩恩怨怨。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 1997年,中共與莫斯科的關係。台北:東大圖書公司。
楊奎松、楊雲若,1988年,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楊家絡編,1963年,洋務運動文獻彙編。台北:世界書局。
楊國宇,1994年,近代中國海軍。北京:海潮出版社。
楊雪東等譯,David Held等著,2001年,全球大變革—全球化時代的政治、經濟與文化。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楊棟樑譯,江口圭一著,1995年,日本十五年侵略戰爭史。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楊紫函等譯,Michael J. Green & Patrick M. Cronin編,2001年,美日聯盟:過去、現在與未來。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
-----------------Wilfried A. Herrmann編,2000年,亞洲的安全挑戰。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
楊運忠,1996年,「日台關係進入重視政治交往的新階段」,日本學刊,第3期,頁24-37。
楊肇林,1994年,建立強大的海軍。江蘇:文藝出版社。
楊鎮甲譯,Alfred T. Mahan著,1954年,海軍戰略論。台北:中華文化出版事業委員會。
葉自成,1998年,地緣政治與中國外交。北京:北京出版社。
------------1997年,俄羅斯政府與政治。台北: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葉伯棠編,1977年,西洋全史。台北:燕京文化公司。
葉延燊譯,Meirion & Susie Harriers著,1994年,日本黃軍興亡記。台北:金禾出版社。
葉飛,1988年,葉飛回憶錄。北京:解放軍出版社。
葉德輝,1971年,翼教叢編。台北:文海書局。
董更生譯,Robert A. Pastor著,20世紀之旅─七大強權如何塑造世紀。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董果良譯,Charles Alexis de Tocqueville著,1988年,論美國的民主。北京:商務印書館。
董果良等譯,升味准之輔著,1997年,日本政治史,第2冊。北京:商務印書館。
裘兆琳主編,2001年,後冷戰時期美國海外出兵案例研究。台北,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
資中筠,2000年,冷眼向洋:百年風雲啟示錄。北京:三聯書店。
------------1987年,美國對華政策的緣起和發展(1945-1950)。重慶:重慶出版社。
------------1994年,戰後美國外交史:從杜魯門到雷根。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
資中筠、陶文釗主編,1996年,架起理解的新橋樑:中美關係研究的回顧與展望。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
賈士衡譯,Eric Hobsbawm著,1998年,帝國的年代。台北:麥田出版社。
賈楨等編,1963年,籌辦夷務始末,鹹豐朝。台北:國風出版社。
雷慧英,2003年,「大國意識下的日本對台政策的調整」,台灣研究集刊,第3期,頁60-65。
熊必俊等譯,H. N. Scheiber等著,1983年,近百年美國經濟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翟文中,1999年,臺灣生存與海權發展。台北: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翟文中、蘇紫雲,2001年,新戰爭基因:RMA軍事事務革命。台北:時英出版社。
裴堅章主編,199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史,1949-1956。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
褚成博,1993年,堅正堂摺。上海:上海書店。
褚伯思,1980年,中國政治史話。台北:黎明書局。
趙承先譯,Е. Д. Черменский著,1955年,日俄戰爭(1905-1905)。北京:時代書局。
齊沛合譯,Henry Brandon著,1974年,美國力量的收縮。北京:三聯書店。
齊福霖等譯,重光葵著,1987年,日本侵華內幕。北京:解放軍出版社。
劉一建,2000年,制海權與海軍戰略。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
劉世龍,2003年,美日關係(1791-2001)。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
劉正侃譯,James F. Dunnigam著,1985年,戰爭之道。台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
劉立群譯,Paul Kennedy著,1995年,太平洋反攻大戰—日本帝國的末日。台北:星光出版社。
劉先廷,1993年,毛澤東軍事思想研究。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
劉同舜主編,1997年,戰後世界歷史長編。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劉存寬、張俊義譯,Leonard Kenneth Young著,1991年,英國的對華政策1895-1902年。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劉守世譯,Morton H. Halperin著,1973年,七十年代的國防戰略。台北:黎明書局。
劉赤忠,1983年,海洋與國防。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
劉金質,2003年,冷戰史。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
劉炳均,1999年,俄國歷史槪論。台北:茂昌出版公司。
劉華清,2004年,劉華清回憶錄。北京:解放軍出版社。
劉緒貽、李存訓著,2002年,美國通史,第5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劉廣凱,1994年,劉廣凱將軍報國憶往。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劉廣華譯,Kenneth Macksey著,200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發生之軍事錯誤。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
劉競、張士智、朱莉,1987年,蘇聯中東關係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廣東省文史研究館編,1983年,鴉片戰爭史料選譯。北京:中華書局。
樓耀亮,2002年,地緣政治與中國國防戰略。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蔣緯國,1978年,抗日禦侮。台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
歐陽格,1937年,世界海軍軍備。南京:正中書局。
蔡百銓譯,David Mackenzie & Michael W. Curran著,1995年,俄羅斯、蘇聯與其後的歷史。台北:國立編譯館。
蔡百銓譯,William R. Keylor著,1989年,二十世紀國際史。台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
蔡佳禾,1999年,雙重遏制:艾森豪政府的東亞政策。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
蔡東傑,2003年,西洋外交史。台北:風雲論壇出版有限公司年。
蔡東傑譯,Joseph S. Nye,2002年,美國霸權的矛盾與未來。台北:左岸文化出版社。
蔡祖銘主編,1993年,美國軍事戰略研究。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
衛靈主編,1996年,新編世界政治經濟與國際關係。北京:中國法政大學出版社。
鄭天傑、趙梅卿合著,1979年,中日甲午海戰與李鴻章。台北:華新文化事業中心。
鄭文翰編,1994年,軍事科學概論。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
鄭樑生,2003年,日本史:現代化的東方文明國家。台北:三民書局。
------------2001年,中日關係史。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鄧力群等編,1987 年,當代中國海軍。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鄧澤生,1997年,21世紀高科技局部戰爭大趨勢。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
蕭公權,1982年,中國政治思想史。台北:文化大學出版部。
賴德修譯,日本防衛廳修研所戰史室編,1989年,南進或北進之抉擇:大本營陸軍部(二),日軍對華作戰紀要(20)。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
錢懷源譯,Drew Middleton,1980年,潛水艦之過去、現在與未來。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
閻廣耀、方生,1990年,美國對華政策檔選編:從鴉片戰爭到第一次世界大戰(1842-1918)。北京:人民出版社。
閻學通、陳寒溪等譯,J. Dougherty, Robert L. Pfaltzgraff 著,2003年,爭論中的國際關係理論。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
應紹舜,2004年,怒海猛犬。台北:作者自印。
戴天昭,2002年,台灣國際政治史。台北:前衛出版社。
戴超武,2003年,敵對與危機的年代:1954-1958年的中美關係。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薛絢譯,John King Fairbank原著,1994年,費正清論中國。台北:正中書局。
薛澄江,1952年,今日的遠東問題。九龍:自由出版社。
謝益顯主編,1988年,中國外交史(1949-1979年)。開封:河南人民出版社。
「戰後世界歷史長編」編委會,1977年,戰後世界歷史長編:1947年(第1編第3分冊)。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韓永利,2003年,戰時美國大戰略與中國抗日戰場:1941-1945。漢口:武漢大學出版社。
韓念龍主編,1990年,當代中國外交。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瞿林東等編,1992年,中國文明史,第五卷(隋唐時代)。台北:地球出版社。
聶榮臻,1982年,聶榮臻回憶錄。北京:解放軍出版社。
薩本仁、薩支輝,2003年,邱吉爾與英國對外政策。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
魏源,1967年,海國圖志。台北:成文書局。
---------1962年,聖武記。台北:中華書局。
龐建國,1993年,國家發展理論-間論台灣發展經驗。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譚秉順譯,高橋幸八郎、永原慶二、大石嘉一郎編,1988年,日本近現代史綱要。長春:吉林教育出版社。
譚旌樵主編,1990年,抗美援朝戰爭。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譚傳毅,2000年,現代海軍手冊。台北:時英出版社。
關在漢編譯,Franklin Delano Roosevelt著,1982年,羅斯福選集。北京:商務印書館。
嚴從簡,1993年,殊域周咨錄,卷八〈瑣?堙B古?堙r條。北京:中華書局。
寶鋆等編,1963年,籌辦夷務始末,同治朝。台北:國風出版社。
蘇格,1998年,美國對華政策與台灣問題。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
蘇進強,1995年,台海安全與國防改革。台北:業強出版社。
蘭育璿譯,George H. Quester著,2004年,國際體系的攻擊與防禦。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
顧良、張慧君譯,1997年,Fernand Braude著,資本主義論叢。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
顧長聲,1995年,傳教士與近代中國。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權延赤,1989年,毛澤東與赫魯雪夫:1957-1959年中蘇關係紀實。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3.期刊論文:
丁永康,2003年,「二十一世紀初中俄戰略關係分析」,中國大陸研究,第46卷第2期,頁81-97。
------------1999年,「中俄戰略協作夥伴關係:建構國際新秩序分析」,問題與研究,第38卷第6期,頁49-61。
尹慶耀,1999年,「中共獨立自主對外政策的由來與發展」,共黨問題研究,第25卷第1期,頁4-18。
牛燕平,2002年,「西伯利亞地區面臨人口危機」,西伯利亞研究,第29卷第2期,頁40-42。
王良行,1997年,「清末對外貿易的關聯效果(1860∼1911)」,中國海洋發展史論文集 (六)。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頁281-347。
王康慈,1992年,「論克勞塞維茨與中國先哲的戰爭觀」,國防雜誌,第9卷第8期,頁3-9。
王富春,2003年,「戰前日本的民族意識與侵華戰爭」,南開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6期,頁,65-71。
王曾惠,2002年,「從一個致命的政策『風險理論』看當前國軍戰略思想」,國防政策評論,第2卷第4期,頁142-155。
------------2001年,「唐吉軻德式的戰略:從有效嚇阻到全民國防」,國防政策評論,第1卷第2期,頁135-139。
------------1999年,「海軍戰略的發展(1652-1674)」,國防雜誌,第15卷第6期,頁49-69。
------------1999年,「太平洋戰爭美軍水雷與潛艦作戰經過概述」,國防雜誌,第15卷第2期,頁48-58。
王曾惠,張競,2001年,「另眼看海權:兼論三保抱憾碧波之由」,中華戰略學刊,民90年冬季號,頁171-189。
王傳照,2004年,「論地緣政治與德意志第二帝國之興亡」,國防雜誌,第19卷第12期,頁93-105。
------------2004年,「二次大戰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的地緣政治戰略」,國防雜誌,第19卷第2期,頁33-42。
王爾敏,1960年,「南北洋大臣之建置及其權力之擴張」,大陸雜誌,第20卷5期,頁 154。
王維新,2004年,「後冷戰時期迄今美國亞太戰略之探討」,中山學報,第23期,頁121-152。
王德仁,1992年,「歐洲格局的四次大變化」,世界知識,第24期,頁16-18。
王緝思,1992年,「美國對華政策中的戰略大三角」,美國研究,第2期,頁1-35。
包宗和,1987年,「中美關係的長期取向」,美國月刊,第1卷第9期,頁54-56。
巨克毅、陳曉杭,2005年,「中亞新安全觀下美俄中戰略三角關係解析」,全球政治評論,第11期,頁1-18。
甘逸驊,2003年,「北約東擴-軍事聯盟的變遷與政治意涵」,問題與研究,第42卷第4期,頁1-23。
田立仁,2004年,「地緣政治學的新發展」,中華戰略學刊,民93年春季號,頁87-96。
石斌,2004年,「20世紀50年代美國政府關於核報復戰略的內部爭論」,史學月刊,第11期,頁88-94。
任曉,2003年,「美利堅帝國論與美國的大戰略」,現代國際關係,總第279期,頁1-8。
朱松柏,2000年,「北韓的飛彈外交與亞太安全」,問題與研究,第39卷第2期,頁1-11。
朱漢權、羅振錡,2002年,「美國對亞太地區的戰略認知與選擇」,陸軍學術月刊,第447期,頁78-89。
朱德蘭,1986年,「清初遷界令時中國船海上貿易之研究」,中國海洋發展史論文集(二)。台北:中央研究院三民主義研究所,頁105-160。
朱鋒,2005年,「『中國崛起』與『中國威脅』:美國『意象』的由來」,美國研究季刊,第3期,頁33-51
何思慎,2006年,「日中關係:風波或坦途?」,展望與探索,第4卷第7期,頁7-11。
-------------2002年,「中國威脅論與新世代中日關係初探」,中國事務,第七期,頁35-66。
何燿光,2006年,「從牡丹社事件看臺灣的地緣問題:從安全研究觀點的詮釋」,海軍學術雙月刊,第40卷第4期,頁4-25。
------------2005年,「從『求是堂』到『海官校』-以軍事事務革命觀點看近代我國海軍教育演變」,軍事史評論,第12期,頁225-249。
-------------2004年,「『危急存亡』之際的戰略途徑選擇―四○年代末期海軍作戰史實之決策理性檢證」,海軍學術月刊,第38卷8期,頁33-49。
-------------2004年,「對清末海防作為與國家現代化關係的認知建構-國家發展與體系理論的理解」,我武維揚:近代中國海軍史新論。香港:香港海防博物館,頁87-102。
-------------2003年,「清末海防建設的日本因素影響分析-以海軍為主體的體系概念詮釋」,中華軍史學會會刊,第8期,頁61-96。
------------- 2003年,「對清末建構現代化海軍之理解-談阿思本艦隊事件的認知」,海軍學術月刊,第37卷7期,頁4-22。
-------------2002年,「海軍關閉大陸港口政策之研究:戡亂作戰中一個幾乎被遺忘的部份」,中華軍史學會會刊,第7期,頁45-73。
-------------2001年,「兩次臺海危機期間海權爭奪之研究:國際體系與海權理論之檢證」,軍事史評論,第8期,頁121-151。
-------------1998年,「從國際關係理論檢視八二三砲戰及期間海軍作為之影響」,中華軍史學會會刊,第4集,頁115-152。
何燿光、胡興梅,1997年,「21世紀中共海軍戰略發展對我國海軍戰略影響之研究」,展望西元二千年兩岸軍力平衡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223-258。
吳佩殊,2006年,「日本對東南亞各國ODA實施概況」,亞太研究通訊,第4期,頁110-133。
吳健民,2005年,「影響臺海安全之環境因素」,空軍學術月刊,第580期,頁32-52。
吳劍雄,1986年,「美國棑華運動及其對中國移民的影響」,中國海洋發展史論文集(二)。台北:中央研究院三民主義研究所,頁289-326。
呂芳城,2001年,「摘評柯林頓政府亞太安全戰略:對小布希政府政策建議」,國防雜誌,第16卷第11期,頁11-18。
宋鎮照,1996年,「美國霸權在亞太地區之挑戰」,美歐月刊,第11卷第3期,頁15-29。
巫乾煌,2004年,「認識戰史:戰史研究方法初探」,國防雜誌,第19卷第12期,頁5-14。
李文志,2004年,「全球化對亞太安全理念的衝擊與重建:理論的初探」,政治科學論叢,第22期,頁31-66。
------------2002年,「杭亭頓的戰略思想與美國全球戰略的關係」,問題與研究,第41卷第4期,頁1-20。
------------2002年,「美國競逐亞太價值版圖的戰略論述與攻防:知識與權力動員的觀點」,2002年台灣的東南亞區域研究論文研討會論文抽印本,頁1-21。
------------2001年,「海陸爭霸下亞太戰略形勢發展與臺灣的安全戰略」,東吳政治學報,第13期,頁129-174。
李文志、蕭全政,2000年,「東亞『區域主義』的發展與臺灣的角色」,2000年國科會東亞區域研究成果發表研討會論文抽印本,頁1-28。
李正中,1999年,「美國亞太戰略與兩岸關係」,中華戰略學刊,民88年春季號,頁1-18。
李永熾,2005年,「日本與日俄戰爭」,當代,第214期,頁24-32。
李同升、黃國勝,2007年,「俄羅斯西伯利亞人口狀況及其地理分析」,人文地理,第22卷第3期,頁120-124。
李東華,1997年,「五代南漢的對外關係」,中國海洋發展史論文集(六)。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頁45-69。
-------------1984年,「宋元時代泉州海外交通的盛況」,中國海洋發展史論文集(一)。台北:中央研究院三民主義研究所,頁1-40。
李秋發,1997年,「甘迺迪政府的靈活反應戰略探析」,軍事歷史研究,第1期,頁137-143。
李登科,1999年,「五十年的『中』、美、蘇(俄)關係」,中國大陸研究,第42卷第10期,頁45-68。
杜維明,2002年,「文明對話的語境:全球化與多樣性」,史學集刊,第1期,頁1-9。
卓文義,「八二三台海戰役前的空軍建設」,中華軍史學會會刊,第4期,頁67-114。
周世雄,1992年,「論當前歐亞安全體系之建構:多極體系下之運作模式」,問題與研究,第31卷第4期,頁57-74。
周軍,1991年,「新中國初期人民解放軍未能遂行台灣戰役計劃原因初探」,中共黨史研究第1期,頁67-72。
周煦,1980年,「1980年代的西太平洋安全」,中國論壇,第9卷第8期,頁26-30。
於有慧,2001年,「後冷戰時期中共的新安全觀之實踐與挑戰」,中國大陸研究,第44卷第2期,頁57-76。
林文程,1995年,「亞太安全體系與台灣的國家安全」,理論與政策,冬季號,頁26-37。
------------1993年,「後冷戰時期美國的國家安全策略」,美國月刊,第8卷第6期,頁5-14。
林正義,2001年,「美國的東亞政策與預防外交」,戰略與國際研究,第3卷第1期,頁16-37。
-----------1997年,「美、日加強安保:台灣的觀點」,世界(日本岩波書店),第641號,頁142 -146。
-----------1996年,「亞太安全保障的新體系」,問題與研究,第35卷第12期,頁1-18。
----------1993年,「後冷戰時代台灣的安全戰略」,理論與政策,第7卷第4期,頁39-51。
----------1992年,「冷戰後美國與台海兩岸互動關係初探」,政治科學論叢,第4期,頁39-67。
----------1991年,「一九八八年至一九八九年中美政治軍事關係演變」,中美關係報告:1988-1989,頁1-40。
----------1989年,「韓戰對中美關係的影響」,美國研究,第19卷第4期,頁81-122。
----------1988年,「台海兩岸關係的美國因素」,美國研究,第18卷第2期,頁1-33。
林佳龍、賴怡忠,2002年,「臺灣在911事件後面臨的安全挑戰與戰略選擇」,戰略與國際研究,第4卷第2期,頁1-18。
林宗達,2000年,「中共因應美國亞太戰區飛彈防禦之策略分析」,中共研究,第34卷第6期,頁86-99。
-----------1999年,「臺灣加入『戰區飛彈防禦』計畫之評析」,問題與研究,第38卷第7期,頁1-22。
林長勝、牛銘實,2003年,「論中共嚇阻美軍介入台海之軍事準備及其影響」,中國大陸研究,第46卷第6期,頁59-73。
林海清,2005年,「二十一世紀臺灣戰略環境下的國家安全與資訊戰」,空大行政學報,第16期,頁111-142。
林碧炤,1994 年,「論集體安全」,問題與研究,第33卷第8期,頁23-64。
沈志華,2002年,「共產黨情報局的建立及其目標—兼論冷戰形成的概念界定」,中國社會科學,第3期,頁172-187。
金振玄譯,Geoffrey Jukes著,2005年,「二十世紀的第一聲驚雷」,當代,第214期,頁12-23。
紀金山,2001年,「全球化空間論述的歷史省思:兩種資本主義範型的比對」,東吳社會學報,第十期,頁67-100。
門洪華,2006年,「美國霸權與國際秩序」,遠景基金會季刊,第7卷第3期,頁37-73。
------------2004年,「中國崛起與國際秩序」,太平洋學報,第2期,頁1-10。
------------2001年,「國際機制與美國霸權」,美國研究,第1期,頁74-88。
姚宏毅,2005年,「危機與武力使用:1995-1996年臺海危機的再省思」,國防雜誌,第20卷第11期,頁6-17。
施大千,2005年,「中共『和平崛起』的國際反應與臺海安全」,國防雜誌,第20卷第11期,頁56-66。
洪浦釗,2005年,「中國地緣政治與臺灣戰略價值」,新世紀智庫論壇,第30期,頁67-78。
胡敏遠,2006年,「析論『俄屬遠東地區』對俄羅斯外交政策的影響:『地緣戰略』的觀點」,國防雜誌,第21卷第3期,頁19-32。
----------- 2005年,「俄羅斯『反恐』政策之研析:『非傳統安全論』的觀點」,國防雜誌,第20卷第9期,頁93-103。
----------- 2004年,「野略思維理則:理性選擇途徑之研究」,國防雜誌,第19卷第12期,頁106-118。
胡湘寧,1991年,「中日甲午戰爭之研究」,國防雜誌,第7卷第6期,頁61-74。
孫大力,1994年,「三個世界劃分的理論與新時期外交政策的調整」,中共黨史研究,第6期,頁55-62。
夏復翔,1991年,「從地緣戰略論我國大陸海岸線之優劣性」,海軍學術月刊,第25卷第12期,頁23-28。
孫雲,2001年,「試析兩岸關係中的日本因素」,世界經濟與政治論壇,第4期,頁54-57。
孫歌,1999年,「亞洲意味著什麼?」,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33期,頁1-64。
徐棄鬱,2003年,「海權的誤區與反思」,戰略與管理,第5期,頁15-25。
時殷弘,2004年,「國家大戰略理論與中國的大戰略實踐」,現代國際關係,第3期,頁36-42。
-----------1996年,「國際政治中的對外幹預」,美國研究,第4期,頁111-127。
時殷弘、宋德星,2001年,「21世紀前期中國國際態度、外交哲學和根本戰略思考」,戰略與管理,第1期,頁10-19。
秦亞青,2001年,「國際政治的社會建構:溫特及其建構主義國際政治理論」,美歐季刊,第15卷第2期,頁231-264。
袁明,1998年,「冷戰後美國對華政策探源-兼論美國『戰略菁英』和中美關係」,美國研究,第2期,頁48-59。
馬幼垣,2000年,「北洋海軍『平遠』艦考釋」,嶺南學報,新第二期,(香港),頁185-240。
馬雲,2004年,「中日關係:回顧與展望」,內蒙古民族大學學報,第30卷第2期,頁79-83。
塗志堅,唐欣偉,2001年,「從總體觀點看柯林頓時期的美中台戰略三角」,遠景季刊,第2卷第2期,頁163-195。
張力,2005年,「廟街事件中的中日交涉」,南京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科學、社會科學),頁57-70。
---------2001年,〈陳紹寬與民國海軍〉,史學的傳承:蔣永敬教授八秩榮慶論文集。台北:近代中國出版社,頁215-238。
---------1999年,「1940年代英美海軍援華之再探」,李金強、劉義章、麥勁生合編,近代中國海防─軍事與經濟。香港:香港中國近代史學會,頁273-302。
---------1998年,「蔣經國與冷戰前期的中美關係」,近代中國,第123期,頁72-88。
張小明,1997年,「冷戰時期中國的四次對外戰略選擇」,當代中國研究,第5期,頁41-51。
張中訓,1986年,「清嘉慶年間閩浙海盜組織研究」,中國海洋發展史論文集(二)。台北:中央研究院三民主義研究所,頁161-198。
張文木,2003年,「經濟全球化與中國海權」,戰略與管理,第1期,頁86-91。
---------1999年,「台灣問題與中國前途:兼評李登輝『台灣的主張』」,戰略與管理,第5期,頁5-13。
張彬村,2005年,「十七世紀末荷蘭東印度公司為甚麼不再派船到中國來?」,中國海洋發展史論文集(九)。台北:中研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頁169-190。
----------1991年,「明清兩朝的海外貿易政策:閉關自守?」,中國海洋發展史論文集 (四)。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頁45-60。
----------1988年,「十六至十八世紀華人在東亞水域的貿易優勢」,中國海洋發展史論文集 (三)。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頁345-368。
----------1986年,「十六∼十八世紀中國海貿思想的演進」,中國海洋發展史論文集(二)。台北:中央研究院三民主義研究所,頁39-48。
張淑雅,2001`年,「台海危機與美國對『反攻大陸』政策的轉變」,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36期,頁231-297。
------------2000年,「近二十年來的韓戰研究概況」,近代中國,第137期,頁105-116。
------------1998年,「藍欽大使與1950年代的美國對台政策」,歐美研究,第28卷第1期,頁193-262。
------------1996年,「文攻武嚇下的退縮:美國決定與中共舉行大使級談判的過程分析,1954-1955」,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25期,頁379-424。
------------1995年,「杜勒斯與對日媾和中的台灣問題,1950-1952」,抗戰建國暨台灣光復:第三屆中華民國史專題討論會論文集,頁1071-1092。
------------1995年,「金馬撤軍?美國應付第一次台海危機策略之二」,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24期(上),頁411-472。
------------1994年,「臺海危機前美國對外島的政策,1953-1954」,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23期(下),頁293-330。
------------1993年,「中美共同防禦條約的簽訂:1950年代中美結盟過程之探討」,歐美研究,第23卷第3期,頁51-99。
------------1993年,「安理會停火案:美國應付臺海危機策略之一」,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22期(下),頁61-106。
-----------1991年,「韓戰期間美國對臺軍援政策初探」,中華民國建國八十年學術討論集,第2冊,頁468-510。
-----------1990年,「美國對臺政策轉變的考察,1950年12月─1951年5月」,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19期,頁469-486。
張雅君,1998年,「中共與美、日的亞太海權競爭:潛在衝突與制度性競爭機制」,中國大陸研究,第41卷第5期,頁5-19。
-----------1997年,「中共對美國的戰略思維與行動:圍堵與反圍堵」,中國大陸研究,第40卷第5期,頁19-35。
----------1995年,「從圍堵論剖析美國與中共的關係」,美歐月刊,第10卷第12期,頁20-32。
張增信,1988年,「明季東南海寇與巢外風氣 (1567∼1644)」,中國海洋發展史論文集(三)。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頁313-344。
------------1986年,「十六世紀前期葡萄牙人在中國沿海的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校內一年後公開,校外永不公開 campus withheld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永不公開 not available

您的 IP(校外) 位址是 3.141.100.120
論文開放下載的時間是 校外不公開

Your IP address is 3.141.100.120
This thesis will be available to you on Indicate off-campus access is not available.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