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0131113-133546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0131113-133546
論文名稱
Title
紅樓十二正釵意象研究
A Study on the Imagery of Twelve Beauties in A Dream of the Red Mansions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417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13-01-15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13-01-31
關鍵字
Keywords
神話、紅樓夢、十二金釵、意象、隱喻、象徵、悲劇
myth, symbol,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the twelve beauties, imagery, tragedy, metaphor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5793 次,被下載 1722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5793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1722 times.
中文摘要
摘 要
本論文旨在探究紅樓十二正釵意象群,藉著各意象意旨之剖析及意象與人物對應關係的歸納、統整,使審美意識更加提升。意象是主觀抽象之情志思維透過客觀的物象、事象經文字或藝術媒介,藉譬喻、象徵或神話形式表達出來的具體形象,其曲折隱晦的表達方式可產生朦朧含蓄之美。意象之於文本正如深埋於土中的寶礦,當挖掘出來熠煜生輝,光彩照人。意象的探討為從事文學批評重要的一環,其多義性也提供了讀者多角度的探索以喚起審美經驗,促發讀者從各層面去省思,使文本呈現開放性。意象更可推動情節發展,烘托氛圍,且由意象群的疊加更可凸顯人格特質,展現美學意涵。
曹雪芹把生活中的美感經驗熔鑄於意象中,讓讀者藉意象體驗或優美或悲涼的情境,也可捕捉各角色的風姿神貌及感受詩意的氛圍。全書中詩一般的意象系列,賦予了這部巨著以無窮的藝術魅力。以往《紅樓夢》的研究較注重評點、索隱及考證、批評及諸釵之人物評論,扣擊文本審美情趣之力道失之薄弱,本論文擬由意象切入,由諸釵之家世、形貌、居處、詩才,多方面披沙撿金搜尋其意象群及各意象之意旨,發現文本中意象與人物之對應有一個人物對應多個意象或一個意象對應多個人物,意象與人物間多形式的對應關係,每個角色有多個意象群烘托,每個意象又有多個意旨,這文外重旨之多義性使文本更富有張力與美學意涵,激發讀者再創造的能力。梳理諸釵與意象的多重聯系,更有助於理解此一形象及其文化淵源。
紅樓十二正釵意象群深層中隱藏著紐帶互相勾連著,其間存在著同質同構或異質同構的關係,使文本呈顯著衰颯、悲涼的審美意涵。《紅樓夢》之不朽在其擁有濃郁的美學氛圍,而此氛圍的呈現歸功於其意象敘事,由中心意象、陪襯意象、補充意象及聯想意象組成的意境令人流連、激賞,且由意象的疊加使人物形象更加豐厚飽滿,韻味深長,也將《紅樓夢》簇擁成一詩性的文本,呈顯著濃厚的美學意蘊,有關十二正釵之意象群更是其中之翹楚,值得品味、探討。
Abstract
Abstract
This study aims to explore the imagery of twelve beauties and elevate the ideology of aesthetic by analyzing the images of characters and generalizing the corresponding relationships. Imagery is a concrete image, derived from abstract subjective emotions, while expressed through objective articles, metaphors, symbols, myths, or art as media. Such an oblique expression bullds an implicit beauty. The imagery in the text is like the treasure buried deep underneath - its radiance will be bright and dazzling when being unearthed. The discussion of imagery is an important part in literature criticism. The polysemy of the text not only allows readers to evoke aesthetic experiences from different aspects but also prompts them to reflect on various perspectives, which make the text open to interpretation. In addition, the imagery helps develop the plot and create atmosphere. The piling of images even distinguishes the qualities of each character, hence showing the significance of aesthetic.

Cao Xueqin incorporated life’s aesthetic experiences into imagery, so readers could capture the demeanor of each character and the poetic atmosphere through delicate or sad scenarios. It is a series of poetic imagery that bestows endless artistic appeal on this masterpiece. Previous researches on “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focused more on commentaries, indexes, textual criticism and critique of the twelve beauties. Only little attention was drawn to the aesthetic features of the text. This study will compare the background, appearance, residence and brilliance of each beauty as a start, and then elaborate the meanings of the imagery. Different corresponding relationships between imagery and characters are found in the text - single imagery to multiple characters, or multiple imagery to one character. Each character is rendered by group of images, while each image has various meanings. The Ambiguity creates more tension and aesthetic meaning, stimulating readers ability towards recreation. Sorting out the multiple associations between the twelve characters and imagery will help understand their images and cultural origins.

There is a bond hidden deep underneath the images of twelve beauties, forming a woeful aesthetic imagery. “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is rich in aesthetic atmosphere which contributes to its immortality. The narration through images also successfully created an aura that is hauntingly beautiful – from the central image, contrast image, supplemental image and associate image. By superimposing images, the figures are matured and given more charm. This way,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becomes a poetic text, deepened by its aesthetics. The group of images of the twelve beauties are the most outstanding, and therefore, worth savoring.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目 次
第一章 緒 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文獻回顧…………………………………………………………4
第三節 研究範圍…………………………………………………………10
第四節 研究方法…………………………………………………………20
第二章 林黛玉……………………………………………29
第一節 黛玉意象相關資料………………………………………………29
一、黛玉容貌…………………………………………………………32
二、黛玉服飾…………………………………………………………35
三、黛玉詩才…………………………………………………………39
第二節 黛玉意象…………………………………………………………51
一、絳珠草………………………………………………………………52
二、瀟湘館……………………………………………………………58
三、淚水…………………………………………………………………73
四、冷月…………………………………………………………………81
五、桃花…………………………………………………………………87
六、芙蓉花………………………………………………………………91
七、菊……………………………………………………………………96
八、柳絮…………………………………………………………………100
九、葬花…………………………………………………………………103
十、帕……………………………………………………………………107
小結…………………………………………………………………………110
第三章 薛寶釵……………………………………………115
第一節 寶釵意象相關資料………………………………………………115
一、寶釵容貌………………………………………………………116
二、寶釵服飾………………………………………………………117
三、寶釵詩才………………………………………………………120
第二節 寶釵意象…………………………………………………………127
一、蘅蕪苑……………………………………………………………127
二、黃金鎖……………………………………………………………132
三、冷香丸……………………………………………………………134
四、寶釵………………………………………………………………138
五、紅麝串……………………………………………………………140
六、牡丹………………………………………………………………143
七、鶯…………………………………………………………………147
八、雪…………………………………………………………………150
小結…………………………………………………………………………152
第四章 四春………………………………………………156
第一節 元春………………………………………………………………156
一、元春意象相關資料………………………………………………156
(一)元春形貌………………………………………………………158
(二)元春詩才………………………………………………………160
二、元春意象─石榴花………………………………………………162
小結…………………………………………………………………………167
第二節 迎春………………………………………………………………169
一、迎春意象相關資料………………………………………………169
(一)迎春形貌………………………………………………………172
(二)迎春詩才………………………………………………………173
二、迎春意象…………………………………………………………174
(一)紫菱洲…………………………………………………………174
(二)算盤……………………………………………………………176
小結…………………………………………………………………………177
第三節 探春………………………………………………………………179
一、探春意象相關資料………………………………………………179
(一)探春形貌………………………………………………………180
(二)探春詩才………………………………………………………181
二、探春意象…………………………………………………………183
(一)秋爽齋…………………………………………………………183
(二)風箏……………………………………………………………184
(三)杏花……………………………………………………………188
(四)玫瑰花…………………………………………………………191
(五)蕉下客…………………………………………………………193
小結…………………………………………………………………………195
第四節 惜春………………………………………………………………199
一、惜春意象相關資料………………………………………………199
(一)惜春形貌………………………………………………………201
(二)惜春詩才………………………………………………………201
二、惜春意象…………………………………………………………203
(一)蓼風軒…………………………………………………………203
(二)緇衣……………………………………………………………204
小結…………………………………………………………………………206
第五章 史湘雲與妙玉…………………………………209
第一節 史湘雲……………………………………………………………209
一、湘雲意象相關資料………………………………………………209
(一)湘雲形貌………………………………………………………210
(二)湘雲居處………………………………………………………213
(三)湘雲詩才………………………………………………………215
二、湘雲意象…………………………………………………………221
(一)金麒麟…………………………………………………………222
(二)芍藥……………………………………………………………228
(三)海棠……………………………………………………………232
(四)寒塘鶴影………………………………………………………237
小結…………………………………………………………………………241
第二節 妙玉………………………………………………………………243
一、妙玉意象相關資料………………………………………………243
(一)妙玉形貌………………………………………………………244
(二)妙玉詩才………………………………………………………245
二、妙玉意象……………………………………………………………246
(一)櫳翠庵…………………………………………………………246
(二)玉………………………………………………………………249
(三)荼………………………………………………………………253
小結…………………………………………………………………………261
第六章 李紈與秦可卿…………………………………265
第一節 李紈………………………………………………………………265
一、李紈意象相關資料…………………………………………………265
(一)李紈形貌………………………………………………………267
(二)李紈詩才………………………………………………………269
二、李紈意象……………………………………………………………271
(一)稻香村…………………………………………………………272
(二)老梅……………………………………………………………274
(三)蘭………………………………………………………………279
小結…………………………………………………………………………280
第二節 秦可卿……………………………………………………………281
一、秦可卿意象相關資料………………………………………………281
(一)可卿形貌………………………………………………………285
(二)可卿居處………………………………………………………290
二、秦可卿意象…………………………………………………………291
小結…………………………………………………………………………294
第七章 王熙鳳與巧姐…………………………………297
第一節 王熙鳳……………………………………………………………297
一、鳳姐意象相關資料………………………………………………297
(一)鳳姐形貌………………………………………………………304
(二)鳳姐居處………………………………………………………314
二、鳳姐意象─冰山之鳳………………………………………………315
小結…………………………………………………………………………318
第二節 巧姐………………………………………………………………320
一、巧姐意象相關資料─巧姐形貌與年紀探討………………………321
二、巧姐意象─佛手柑與柚子之緣……………………………………326
小結…………………………………………………………………………329
第八章 紅樓十二釵意象統整…………………………331
第一節 諸艷之比…………………………………………………………331
一、諸艷之殊性─映襯…………………………………………………331
二、諸艷之共性─影子說………………………………………………335
第二節 諸艷意象統整……………………………………………………341
一、意象意旨與映襯者、影子之統整…………………………………342
二、形象本體與意象之對應……………………………………………345
第三節 文本色空不二之探討……………………………………………349
一、色與空之超越………………………………………………………349
二、情與色空……………………………………………………………351
小結…………………………………………………………………………353
第九章 結論………………………………………………356
附錄一 紅樓十二釵正冊家世人際關係表……………368
附錄二 紅樓十二釵事略及作品表……………………369
附錄三 紅樓十二釵意象出現回數表…………………380
附錄四 曹雪芹世系簡表………………………………386
徵引文獻……………………………………………………387
一、紅學論著…………………………………………………………………387
二.古代典籍…………………………………………………………………390
三、現代論著與西方文論……………………………………………………394
四、期刊論文…………………………………………………………………396
五、學位論文…………………………………………………………………405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徵引文獻
(以作者姓氏筆劃為序)
一、 紅學論著
〔清〕曹雪芹、高鶚原著:《乾隆抄本百二十回紅樓夢稿》(台北:聯經出版社景印本,1977年)
〔清〕曹雪芹、高鶚原著:《乾隆甲戌脂硯齋重評石頭記》(台北:中央研究院胡適紀念舘,1975年)
〔清〕曹雪芹、高鶚原著,馮其庸.等校注:《紅樓夢校注》(台北:里仁書局,1993年)
〔清〕曹雪芹撰•饒彬校注:《紅樓夢》(台北:三民書局,2012年)
一粟:《紅樓夢資料匯編》(北京:中華書局,1964年)
王三慶:〈紅樓夢版本研究〉(花木蘭出版社,2009年)
王昆侖:《紅樓夢人物論》(台北:里仁書局,2008年)
王國維:《紅樓夢評論》《紅樓夢藝術論》(台北:里仁書局,1993年)
王關仕:《紅樓夢指迷》(台北:里仁書局,2003年)
王關仕:《微觀紅樓夢》(台北:東大圖書有限公司,1997年)
王關仕:《紅樓夢研究》(台北:東大圖書有限公司,1992年)
王關仕:《紅樓夢新論─閒枕脂評夢紅樓》(台北:三民書局,2013年)
王蒙:《紅樓夢二十講》(北京:華夏出版社,2009年)
皮述民:《紅樓夢考論集》(台北:聯經出版社,1986年)
朱眉叔:《紅樓夢的背景與人物》(瀋陽:遼寧大學出版社,1986年)
朱淡文:《紅樓夢研究》(台北:貫雅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1年)
朱淡文:《紅樓夢論源》〈江蘇:江蘇古籍出版社,1992年〉
李希凡、李萌:《傳神文筆足千秋•紅樓夢人物論》(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06年)
李辰冬:《紅樓夢研究》(台北:正中書局,1977年)
余英時:《紅樓夢的兩個世界》(台北:聯經出版社,1978年)
余英時、周策縱等著:《曹雪芹與紅樓夢》(台北:里仁出版社,1985年)
何紅梅:《紅樓夢人物百家言•紅樓女性》(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
邢治平:《紅樓夢十講》(台北:木鐸出版社,1987年)
呂啟祥:《紅樓夢會心錄》(台北:貫雅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2年)
那宗訓:《紅樓夢探索》(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2年)
林方直:《紅樓夢符號解讀》(呼和浩特市:內蒙古大學出版社,1996年)
林語堂:《平心論高鶚》(台北:傳記文學出版社,1969年)
周汝昌:《紅樓夢新証》(北京:華藝出版社,1998年)
周汝昌:《紅樓夢小講》(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
周汝昌:《紅樓夢與中華文化》(台北:三民出版社,1989年)
周汝昌:《曹雪芹小傳》(北京:華藝出版社,1998年)
周汝昌:《曹雪芹新傳》(北京:外文出版社,1992年)
周思源:《周思源正解金陵十二釵》(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
周思源:《周思源看紅樓夢》(台北:大地出版社,2007年)
周策縱:《紅樓夢案─周策縱論紅樓夢》(文化藝術出版社,2005年)
邸瑞平:《紅樓擷英》(上海:華東師範大學,1997年)
俞平伯:《紅樓夢辨》(上海:上海書局,1990年)
俞平伯:《俞平伯說紅樓夢》(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
俞平伯:《俞平伯點評紅樓夢》(北京:團結出版社,2004年)
俞平伯:《紅樓夢研究》(台北:里仁書局,1999年)
俞曉紅:《紅樓夢意象的文化闡釋》(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6年)
胡適:《紅樓夢考証》(台北:遠東出版社,1985年)
胡適:《胡適紅樓夢研究論述全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
胡文彬:《紅樓夢人物談》(文化藝術出版社,2005年)
胡文彬:《紅樓夢長短論》(北京:北圖,2004年)
胡文彬:《紅樓夢探微》(北京:華藝出版社,1997年)
胡邦煒:《紅樓夢中的懸案》(四川,人民出版社,1994年)
郁丁:《從文本比較看高鶚紅樓夢後四十回續書》(台北:文史哲出版社,2009年)
姜哲甫:《曹雪芹與紅樓夢》(台北:華嚴出版社,1996年)
高陽:《曹雪芹別傳》(台北:聯合報出版,1985年)
馬瑞芳.左振坤:《名家解讀紅樓夢》(長春市:吉林文史出版社,2004年)
浦安迪(Andrew H. Plaks):《紅樓批語偏全》(台北:南天書局出版,1997年)
康來新編撰:《《紅樓夢》:失去的大觀園》(台北:時報文化出版社,2012年)
郭玉雯:《紅樓夢學-從脂硯齋到張愛玲》(台北:里仁書局,2004年)
郭玉雯:《紅樓夢人物研究》(台北:里仁書局,1998年)
郭玉雯:《紅樓夢淵源論─從神話到明清》(台北:台大出版中心,2006年)
梅新林:《紅樓夢哲學精神》(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7年)
陳美玲:《紅樓夢裡的小姐與丫鬟》(台北:文津出版社,2001年)
陳詔:《紅樓夢小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
陳慶浩編:《新編石頭記脂硯齋評語輯校》(台北:聯經出版社,1986年)
曹立波:《紅樓十二釵評傳》(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年)
鄒如昌:《曹雪芹傳》(台北:國際文化,1984年)
張健、金志淵編撰:《紅樓夢之情節》(台北:文史哲出版社,2002年)
張愛玲:《紅樓夢魘》(台北:皇冠出版社,2010年)
張錦池:《紅樓十二論》(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1995年)
馮其庸、李希凡主編:《紅樓夢大辭典》(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1990年)
馮其庸纂校訂定:《重校八家評批紅樓夢》(江西:江西教育出版社,2000年)
舒曼麗:《紅樓夢四大家族及金陵十二釵》(台北:新文京開發,2005年)
潘重規:《紅樓夢解》(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73年)
潘重規:《紅學六十年》(台北:三民書局,1991年)
潘重規:《紅學論集》(台北:三民書局,1992年)
潘遠孝、潘寶明、鄧妍、朱安平:《紅樓夢花鳥園藝文化解析》(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9年)
歐麗娟:《紅樓夢人物立體論》(台北:里仁書局,2006年)
歐麗娟:《詩論紅樓夢》(台北:里仁書局,2001年)
劉大杰:《紅樓夢的思想與人物》(香港:百靈出版社,1956年)
劉心武:《劉心武揭祕紅樓夢》(台中:好讀出版社,2006年)
劉心武:《劉心武揭密紅樓夢,第二部》(北京:東方出版社,2007年)
劉世德:《《紅樓夢》版本探微》(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3年)
劉宏彬:《紅樓夢接受美學論》(河南:人民出版社,1992年)
劉夢溪編:《紅學三十年論文選編下》(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1984年)
趙岡:《紅樓夢研究》(台北:聯經出版社,1975年)
趙岡:《紅樓夢論集》(台北:志文出版社,1975年)
趙岡、陳鍾毅:《紅樓夢研究新編》(台北:聯經出版社,1984年)
蔡元培:《石頭記索隱》(台北:邁通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
蔡義江:《紅樓夢詩詞曲賦評注》(北京:北京出版社,1979年)
薛海燕:《紅樓夢─一個詩性的文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年)
二、古代典籍
〔漢〕司馬遷:《史記》(台北:宏業書局,1974年)
〔漢〕東方朔:《海內十洲記》《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台北:台灣商務印書舘,1983年)
〔漢〕班固:《漢書》(台北:宏業書局,1974年)
〔漢〕趙曄:《吳越春秋》(台北:三民書局,1996年)
〔漢〕劉向編:《戰國策》(台北:里仁書局,1982年)
〔漢〕劉向:《說苑》《叢書集成初編》(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
〔漢〕鄭元注〔唐〕賈公彥疏:《十三經注疏•禮記》(台北,藝文印書舘,1981年)
〔東漢〕許慎著、段玉裁注:《說文解字》(台北:藝文印書舘,1976年)
〔東漢〕張仲景:《金匱要略》(台北:知音出版社,1994年)
〔魏〕王弼、〔晉〕韓康伯:《周易註》《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台北:台灣商務印書舘,1986年)
〔後魏〕酈道元:《水經注》《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台北:台灣商務印書舘,1983年)
〔晉〕王嘉:《拾遺記》(台北:木鐸出版社,1982年)
〔晉〕郭璞注〔宋〕邢昺疏〔唐〕陸德明音義:《爾雅注疏十一卷》《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台北:台灣商務印書舘,1983年)
〔晉〕郭璞注:《山海經》《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台北:台灣商務印書舘,1983年)
〔晉〕張華:《博物志》(台北:新興書局,1968年)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台北:藝文印書舘,1974年)
(梁)任昉:《述異記》《叢書集成初編》(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
〔梁〕鍾嶸:《詩品》《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台北:台灣商務印書舘,1983年)
〔南朝•宋〕劉勰:《文心雕龍》《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台北:台灣商務印書舘,1983年)
〔唐〕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叢書集成初編》(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
〔唐〕李百藥:《北齊書》《二十五史》(台北:藝文印書舘,1973年)
〔唐〕李肇:《唐國史補》《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台北:台灣商務印書舘,1983年)
〔唐〕柳宗元:《龍城錄》《歷代筆記小說大觀》(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
〔唐〕陸羽:《茶經》《叢書集成初編》(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
〔唐〕歐陽詢:《藝文類聚》(台北:西南書局,1974年)
〔唐〕釋法海撰〔民國〕丁福保註:《六祖壇經箋註》(台北:文津出版社,1993年)
〔唐〕蘇鶚:《杜陽雜編》《叢書集成初編》(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
〔後晉〕劉昫:《舊唐書》《二十五史》(台北:藝文印書舘,1973年)
〔宋〕王楙:《野客叢書》《叢書集成初編》(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
〔宋〕沈括:《夢溪筆談》《叢書集成初編》(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
〔宋〕李昉編:《太平廣記》(西南書局,1983年)
〔宋〕李時編:《太平御覽》《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台北:台灣商務印書舘,1983年)
〔宋〕洪興祖:《楚辭補注》(台北: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83年)
〔宋〕高承:《事物紀原》《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台北:台灣商務印書舘,1986年)
〔宋〕普濟著:《五燈會元》(台北:文津出版社,1986年)
〔宋〕歐陽修、宋祁:《新唐書》《二十五史》(台北:藝文印書舘,1973年)
〔宋〕蔡襄:《茶錄》《叢書集成初編》(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
〔宋〕樂史:《楊太真外傳》《歷代筆記小說大觀》(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
〔宋〕蘇軾:《蘇軾文集》《中國古典文學基本叢書》(北京:中華書局,1996年)
〔南宋〕朱熹:《詩集傳》(台北:學海書局,2001年)
〔南宋〕范晞文:《對床夜語》《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台北:台灣商務印書舘,1986年)
〔元〕王實甫:《西廂記》《中國十大古典喜劇集》(濟南:齊魯書社,2006年)
〔明〕李時珍:《本草綱目》(台北:鼎文書局,1973年)
〔明〕沈德符:《萬曆野獲編》(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
〔明〕許次紓:《茶疏》《叢書集成初編》(北京:中華書局,1984年)
〔明〕屠隆:《考槃餘事》《叢書集成初編》(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
〔明〕張大夏:《梅花草堂筆談》《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台北:莊嚴文化,1996年)
〔明〕謝榛:《四溟詩話》《明詩話全編》(鳳凰出版社,1997年)
〔清〕丁福保輯:《歷代詩話續編》(台北:木鐸出版社,1983年)
〔清〕丁福保編:《清詩話》(台北:木鐸出版社,1988年)
〔清〕王夫之:《夕堂永日緒論》《船山全書》(嶽麓書社,1996年)
〔清〕汪灝等撰:《廣群芳譜》(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0年)
〔清〕何文煥輯:《歷代詩話》(台北:漢京出版社,1983年)
〔清〕李斗:《揚州畫舫錄》《歷代史科筆記叢刊•清代》(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
〔清〕李光地:《月令輯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
〔清〕李漁著,馬漢茂輯:《李漁全集》(台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70年)
〔清〕姚際恒:《詩經通論》(台北:廣文書局,1999年)
〔清〕郝懿行:《山海經笺疏》(成都:巴蜀書社,1985年)
〔清〕唐奎璋編:《全宋詞》(北京:中華書局,1998年)
〔清〕袁枚:《隨園食單》《袁枚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清〕徐珂:《清稗類鈔》(北京:中華書局,2003年)
〔清〕孫詒讓:《墨子閒話》(台北:華正書局,1987年)
〔清〕陳元龍:《格致鏡原》(台北:台灣商務印書舘,1972年)
〔清〕郭慶藩撰、王孝魚點校:《莊子集解》(北京:中華書局,1961年)
〔清〕清聖祖御編:《全唐詩》(台北:盤庚出版社,1979年)
〔清〕馮應榴輯注:《蘇軾詩集合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
〔清〕褚人穫:《堅瓠集》《歷代筆記小說大觀》(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
〔清〕鴻寶齋主人編:《賦海大觀》(北京:北京圖書舘,2007年)
大正藏編修委員會主編:《大正新修大藏經》(台北:新文豐出版社,1983年)
佛光大藏經編修委員會主編:《佛光大藏經》(高雄:佛光出版社,1994年)
新文豐編審部:《續藏經》(台北:新文豐出版社,1994年)
釋慈怡主編:《佛光大辭典》(高雄:佛光出版社,1989年)
傅璇琮等主編:《全宋詩》(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
三、現代論著與西方文論
王立:《中國文學主題學:意象的主題》(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5年)
王立:《中國古代文學十大主題:原型與流變》(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4年)
王長俊:《詩歌意象學》(合肥:安徽文藝出版社,2000年)
王夢鷗:《中國文學理論與實踐》(台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有限公司,1995年11月)
王璦玲:《明清傳奇名作人物刻劃之藝術性》(台北:台灣書店,1998年)
王璦玲、胡曉真主編:《經典轉化與明清敘事文學》(台北:聯經出版社,2009年)
朱立元等編:《二十世紀西方美學經典文本》(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0年)
朱立元主編:《當代西方文藝理論》(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2年7月)
朱立元、李鈞主編:《二十世紀西方文論選》(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朱光潛:《文藝心理學》(台北:開明書店,1996年)
朱光潛:《悲劇心理學》(台北:日臻出版社,1995年)
李澤厚:《李澤厚哲學美學文選》(台北:谷風出版社,1987年)
宗白華:《美學散步》(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
吳曉:《詩歌與人生─意象符號與情感空間》(台北:書林出版有限公司,1995年)
姚一葦:《藝術的奧秘》(台北:開明書局,1997年11月)
姚一葦:《美的範疇論》(台北:開明書局,1997年7月)
胡亞敏:《敘事學》(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年)
高友工:《中國美典與文學研究論集》(台北:台大出版中心,2004年)
倪梁康:《中國現象與哲學評論》(上海:譯文出版社,1995年)
許興寶:《人物意象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7年12月)
黃克全:《永恆意象•經典名作導讀》(台北:爾雅出版社,1998年)
陳益源:《古典小說與情色文學》(台北:里仁書局,2001年)
陳植鍔:《詩歌意象論》(秦皇島市:中華社會科學出版社,1992年11月)
陳慶章:《中國詩學》(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4年12月)
陳滿銘:《意象學廣論》(台北: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
葉朗:《中國小說美學》(台北:里仁書局,1987年)
葉舒憲編:《神話─原型批判》(西安: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1987年)
楊義:《中國敘事學》(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
趙毅衡:《新批評》(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6年)
劉昌元:《西方美學導論》(台北:聯經出版社,1990年4月)
劉若愚著,杜國清譯:《中國詩學》(台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1983年)
劉若愚著,杜國清譯:《中國文學理論》(台北:聯經出版社,1993年11月)
聞一多:《聞一多全集》(北京:三聯書局,1982年)
魯迅:《魯迅雜文》(台北:風雲時代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0年)
魯迅:《中國小說史略》(台北:五南出版社,2009年)
蔡英俊:《意象的流變》(台北:聯經出版社,1982年)
龔顯宗:《文史雜俎》(台北:文津出版社,2010年)
Hegel者,朱光潛譯:《美學》(北京:商務印書舘,2009年)
Austin Warren, René Wellek合著,王夢鷗、許國衡譯:《Theory of Literature》《文學論》(台北:志文出版社,1996年11月)
Aristotle著,姚一葦譯:《On Poetics》《詩學笺註》(台北:中華書局,1993年8月)
Douwe Fokkema, Elrud Ibsch合著,袁鶴翔等譯:《Theories of Literature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二十世紀文學理論》(台北:書林出版有限公司,1998年10月
E. M. Forster著,李文彬譯:《Aspects of the Novel》《小說面面觀》(台北:志文出版社,2006年)
Frazer, J. G..著,汪培基譯:《The Golden Bough:A Study in Magic and Religion》《金枝》(台北:桂冠圖書公司,1991年)
Joseph Cambell著,朱侃如譯:《The Hero With A thousand Faces》《千面英雄》(台北:立緒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0年7月)
M. H Abrams著,酈稚牛等譯:《The Mirror and the Lamp》《鏡與燈》(北京大學出版社,1989年)
Roland Barthes著,許薔薔、許綺玲譯:《Mythologies》《神話學》(台北:桂冠圖書公司,2000年9月)
Terry Eagleton著,吳新發譯:《Literary Theory-An Introduction》《文學理論導讀》(台北:書林出版有限公司,1993牛4月
Wiffred L. Guerin等編,徐進夫譯:《A Handbook of Critical Approaches to Literature》《文學欣賞與批評》(台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1991年)
四、期刊論文:
丁小兵:〈論古典文學中杏花的審美意象〉《荷澤學院學報》第27卷第一期
丁維忠:〈《紅樓夢》中的五個秦可卿〉《河南教育學院學報》2005年第六期第24卷
王中:〈脈脈此情誰訴──淺議《紅樓夢》中作為婚戀媒介的物象〉《西華師範大學學報》2005年第一期
王政:〈論《紅樓夢》中形象本體與對應意象的關係〉《紅樓夢學刊》2001年第二期
王人恩:〈《紅樓夢》中的人參描寫意象探微〉《紅樓夢學刊》1997年第三輯(總第73輯)
王人恩:〈寒塘渡鶴影,冷月葬花魂考論〉《紅樓夢學刊》2006年第二輯
王玉英:〈《紅樓夢》中絳珠草還淚的象徵意蘊〉《遼寧師專學報》1999年第一期
王忠祿:〈論賈探春形象的男性化色彩及其成因〉《中國古代小說戲劇研究叢刊》第四輯,2006年
王秋紅:〈《紅樓夢》中「傳帕定情」情節的敘事藝術〉《魯東大學語文學刊》2007年第一期
王婷婷:〈談後四十回妙玉形象的改變〉《紅樓夢學刊》2005年
王碧蘭:〈《紅樓夢》映襯技巧探析〉《中國文化大學中文學報》2006年4月
王匯涓:〈李紈形象新議〉《安陽師範學院學報》第三期,2007年
王匯涓:〈海棠在史湘雲形象塑造中的運用〉《新鄉教育學院學報》第22卷第一期,2009年3月
王輝斌:《杜甫母系問題辯說》《杜甫研究學刊》1994年第2期
王琴:〈論薛寶釵、林黛玉形象的象徵意義〉《廣東海洋大學學報》第28卷第二期,2008年4月
王懷義:〈《紅樓夢》意象構成研究論略〉《紅樓夢學刊》2005年第四輯
孔嬋:〈論林黛玉形象蘊含的作者悲情〉《文學教育》2010年4月
史小燕•莫山洪:〈《紅樓夢》中雪意象研究發微〉《柳州師專學報》第24卷第二期,2009年4月
史紅華:〈試析《紅樓夢》中王熙鳳形象的多面性〉《長春教育學院學報》第26卷第五期,2010年10月
田宏虎:〈紅樓夢中的女改革家形象及其意義〉《中國民航學院》第十二卷第二期,1994年6月
田惠珠:〈《紅樓夢》中的風箏意象〉《紅樓夢學刊》2005年
白金杰、吳光正:〈正邪兩賦說與《紅樓夢》的寫情策略〉《學術交流》總第205期第四期,2011年4月
白靈階:〈論秦可卿的警幻特徵及其意義〉《中南民族大學學報》第29卷第三期,2009年5月
朱志遠:〈神秘的金陵十二釵冊子探源─讀《紅樓夢》隨筆〉《紅樓夢學刊》2007年1月
朱慶華:〈試論《紅樓夢》意境創造的美學特徵〉《金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1年
江中雲:〈蕉下客的智與俠─《紅樓夢》中探春形象淺析〉《古典今讀》2005年12月
牟宗三:〈《紅樓夢》悲劇之演成〉《紅樓夢稀見資料匯編》(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1年)
向志柱:〈論《紅樓夢》十二釵的入選與序次〉《常德師範學院學報》2002年第五期
任秀潔:〈論《紅樓夢》人物之巧姐〉《遵義師範學院學報》第11卷第二期,2009年4月
宋珂君:〈情本與情空─《紅樓夢》諸艷的宗教修養與寶玉出家的對比性研究〉《北京科技大學學報》第22卷第三期,2006年9月
余世鋒:〈林黛玉形象的美學特徵及功能性分析〉《安徽文學》2009年第三期
〔日本〕合山究著,陳曦鍾譯:〈《紅樓夢》與花〉《紅樓夢學刊》2001年第二輯
呂啟祥:〈花的精魂,詩的化身─林黛玉形象的文化蘊含和造型特色〉《紅樓夢學刊》1987年第三輯
呂啟祥:〈湘雲之美與魏晉風度及其他-兼談文學批評的方法〉《紅樓夢學刊》1986年第二輯
李永建:〈《紅樓夢》幾個題名透視其內在意蘊〉《淮北煤炭師範學院學報》2006年1月
李希凡:〈真的人物的典型與藝境─論王熙鳳形象和性格的創造〉《紅樓夢學刊》1995年第二輯
李敏:〈紅樓絲帕總關情〉《內蒙古電大學刊》2009年第三期
李明新、蔡義江:〈漫談中國桃文化兼及《紅樓夢》〉《紅樓夢學刊》2006年第三輯
李宛怡:〈《紅樓夢》詩社人物與植物關聯之設計〉《雲漢學刊》2009年3月
李紅雨、郝彥豐:〈林黛玉形象的文化內涵〉《陝西師範大學繼續教育學報》2005年11月
李娟霞:〈試論巧姐形象的文化意蘊〉《宜春學院學報》第33卷第六期,2011年6月
李祝喜:〈紅樓春夢好模糊─論多重結構模式中的秦可卿〉《唐都學刊》第25卷第一期,2009年1月
李培業:〈對西周宮室遣址出土的陶丸的考察〉《珠算》1984年第四期
李慶信:〈《紅樓夢》敘事的詩化傾向〉《紅樓夢學刊》1993年第三輯
李慶信:〈《紅樓夢》象徵形態論〉《紅樓夢學刊》1997年第四輯
李慶信:〈一個主觀化的「複合人」幻影-可卿為釵黛「合影」說新解〉《紅樓夢學刊》1992年第一輯
李珊:〈巧結梅花絡─析鶯兒的從屬符號作用〉《文學》2008年第四期
李璐、李瑾:〈《紅樓夢》中秦可卿藝術形象探析〉《黃石教育學院學報》2003年6月
李莉森:〈絳珠草與林黛玉─中國傳統文學中草的文化內蘊與林黛玉形象論析〉《柳州師專學報》2011年8月
阮溫凌:〈佛門檻外的一株傲雪紅梅〉《名作欣賞》1997年第四期
沈新林:〈試論《紅樓夢》中的兼美形象〉《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學報》2005年6月
杜奮嘉:〈同形同質─論《紅樓夢》環境與人物統一的審美心理功能〉《紅樓夢學刊》1991年第二輯
杜奮嘉:〈深埋於心理底層的情愫-論李紈評價的一個盲點〉《紅樓夢學刊》1995年第二輯
何衛國:〈金陵十二釵冊子蠡測〉《紅樓夢學刊》2007年5月
周五純:〈李紈三題〉《紅樓夢學刊》1988年第一輯
周玉清:〈《紅樓夢》中的改革家─探春〉《紅樓夢學刊》1993年第四輯
周思源:〈論《紅樓夢》的象徵主義〉《紅樓夢學刊》1997年第一輯
周靜佳:〈情與悟─《紅樓夢》「水」意象探討〉《漢學研究集刊》2005年12月
林雁:〈《紅樓夢》中的梅文化〉《北京林業大學學報》第26卷,2004年12月
季學原:〈紅樓茶文化卮言〉《紅樓夢學刊》1995年第二輯
季學原:〈詩與梅:李紈的精神向度〉《紅樓夢學刊》1998年第二輯
季學原:〈秦氏-一個朦朧的意象〉《明清小說的研究》1995年第三期
俞曉紅:〈悲歌一曲水國吟─《紅樓夢》水意象探幽〉《紅樓夢學刊》1997年第二輯(總第72輯)
俞曉紅:〈《紅樓夢》花園意象解讀〉《紅樓夢學刊》1997年
段江麗:〈《紅樓夢》中的比德:從林黛玉與花說起〉《紅樓夢學刊》2006年第三輯
晏培玉:〈秦可卿形象的矛盾性〉《孝感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0年第三期
胡文彬:〈茶香四溢滿紅樓─《紅樓夢》與中國茶文化〉《紅樓夢學刊》1994年第四輯
胡付照:〈《紅樓夢》中的名茶好水及茶具考辨〉《江南學院學報》2001年3月
胡晴:〈《紅樓夢》評點中人物塑造理論的考察與研究之二〉《紅樓夢學刊》2005年第三輯第五輯
胡曉明:〈妙手丹青難留春─論惜春的形象刻畫〉《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第18卷第一期,2001年3月
胥惠民:〈論賈寶玉係諸艷之貫〉《明清小說研究》2002年第二期
施曄:〈《紅樓夢》與十二釵故事的歷史流變〉《紅樓夢學刊》2007年3月
姜楠南、湯庚國、沈永寶:〈《紅樓夢》海棠花文化考〉《南京林業大學學報》第8卷第一期,2008年3月
姚樹穎:〈清代學者對賈探春形象的闡釋研究〉《牡丹江師範學院學報》2007年第五期
郁永奎:〈《紅樓夢》兩個金麒麟探賾〉《江淮論壇》2003年第四期
耿光華:〈《紅樓夢》十二支曲排列次序之探究〉《淮北煤炭師範學院學報》2004年2月
高菊梅:〈瀟湘翠竹與黛玉形象的比德觀照〉《南寧師範高等專科學院學報》第23卷第四期,2006年12月
袁方:〈連接兩界的紐帶─秦可卿結構意義初探〉《咸陽師範學院學報》第19卷第三期,2004年6月
郝琪:〈淺談《紅樓夢》十二釵之結局〉《安徽文學•下半月》2010年9月
孫雲:〈論《紅樓夢》中的海棠〉《文學評論》2008年第11期
孫愛玲:〈大觀園中溫柔的「理」劍-論薛寶釵的勸說活動及其文化蘊涵〉《紅樓夢學刊》,2000年第二輯
陶瑋:〈芙蓉辨─論黛玉、晴雯之芙蓉〉《紅樓夢學刊》2010年第4輯
梁書恒:〈從符號學角度看十二釵判詞意象英譯〉《和田師範專科學校學報》2007年第27卷第五期,總第49期
馬建華:〈從商人文化看薛寶釵〉《紅樓學刊》2000年11月
馬鳳華:〈黛玉之帕摭談〉《南都學壇》2003年第一期
陳璇:〈瀟湘舘中的竹─淺談《紅樓夢》瀟湘舘的原型意象〉《蘇州職業大學學報》第16卷第一期,2005年2月
許麗芳:〈命定與超越:《西遊記》與《紅樓夢》中歷劫意識之異同〉《漢學研究》第23卷第2期2005年12月
都本忱:〈論《紅樓夢》的詩性美〉《松遼學刊》1996年第一期
曹立波:〈《紅樓夢》中花卉背景對女兒形象的渲染作用〉《紅樓夢學刊》2006年第三輯
曹立波:〈《紅樓夢》對水、石意象的拓展〉《紅樓夢學刊》1996年第三輯(總第69輯)
曹立波:〈《紅樓夢》中元春形象的三重身份〉《紅樓夢學刊》2008年第六輯
黃崇浩:〈海棠魂夢繞紅樓─對石頭記中海棠象徵系統的考察〉《黃岡師範學院學報》第21卷第一期,2001年2月
梅祖麟、高友工著,黃宣範譯:〈論唐詩的語法、用字和意象〉《中外文學》1973年一卷10、11、12期,1976年四卷7、8、9期
章必功:〈黃金鎖、冷香丸、紅麝串─薛寶釵的三件道具〉《深圳大學學報》第13卷第二期,1996年5月
陳家生:〈《紅樓夢》中靜境渲染的藝術技巧〉《紅樓夢學刊》1994年第三輯
陳家生:〈妙筆生花,花中見人─《紅樓夢》中花的豐富意蘊與藝術效應〉《紅樓夢學刊》1997年增刊
鄒自振:〈金陵十二釵敘論〉(上)(下)《閩江學院學報》2003年6月、2004年1月
張白振:〈淺析《紅樓夢》中的薛寶釵形象塑造〉《山西農業大學學報》第3卷第二期,2003年
張穎帥:〈論薛寶釵人格的複雜性〉《長治學院學報》2006年12月
張永鑫:〈眾裡尋她千百度─《紅樓夢》元春讖畫、讖詩、讖曲及其終局臆探〉《無錫南洋學院學報》第7卷第一期,2008年3月
賀信民:〈紅樓春夢好模糊─賈府四春謭論〉《河南教育學院學報》2005年第五期第24卷
詹丹、林瑾:〈論秦可卿的存在方式及其哲學隱喻〉《上海師範大學學報》2002年9月
葛鑫:〈從玉、梅、茶三方面談妙玉形象塑造〉《湖北民族學院學報》第23卷第六期
楊沈:〈生命的隱喻─論《紅樓夢》中的水意象〉《滁州學院學報》第11卷第三期,2009年6月
楊真真:〈桃花意象及其對林黛玉形象的觀照〉《紅樓夢學刊》2009年第二輯
楊海波:〈本體象徵─《紅樓夢》象徵藝術的終極旨歸〉《紅樓夢學刊》2010年第一輯
裘新江:〈雪為肌骨易銷魂─《紅樓夢》以冰雪喻人的特色〉《語文學刊》1999年第四期
裘新江:〈庭院深深深幾許─紅樓三境〉《紅樓夢學刊》2001年第二輯
翟建波:〈秦可卿房中飾物寓意解〉《廣西師範學院學報》第28卷第四期,2007年10月
熊六良:〈秦可卿性格內涵系統論析─兼論其在小說結構中的作用〉《雲夢學刊》2003年第五期
虞卓姬:〈《紅樓夢》意象解讀〉《明清小說研究》2002年第二期
寧亮:〈論《紅樓夢》多元並存的人物建構原則〉《文學界》2011年第八期
趙亞平:〈雙水分流映襯增媚─〈紅樓夢曲〉中金陵十二釵之間對比關係新解〉《名作欣賞》2009年第20期
趙建忠:〈斑竹一枝千滴淚─林黛玉原型及其文化蘊涵〉《明清小說研究》2002年第一期,總第63期
趙興勤:〈王熙鳳性格內蘊的文化解讀〉《河池學院學報》第28卷第六期,2008年12月
鄧輝:〈論林黛玉的神話原型及其審美意蘊〉《明清小說研究》2007年第二期,總第84期
劉上生:〈《紅樓夢》的形象符號與湘楚文化〉《湖南城市學院學報》2003年9月
劉上生:〈《紅樓夢》的詩性情境結構及其話語特徵〉《紅樓夢學刊》1971年第一輯
劉永良:〈史湘雲的名士風度及其深層蘊涵〉《內蒙古民族大學學報》第31卷第五期,2005年10月
劉宏彬:〈對《紅樓夢》詩歌文本的三級接受〉《紅樓夢學刊》1991年第四期
劉茜:〈從執到悟─論《紅樓夢》中賈寶玉人生歷程所蘊涵的佛學思想〉《西南交通大學學報》第7卷第六期,2006年12月
劉穎:〈淺談瀟湘舘環境描寫與林黛玉性格的統一融合〉《長春師範學院學報》第27卷第五期
劉曉林:〈冷香丸的象徵意義與薛寶釵的形象〉《衡陽師範學院學報》1995年第二期
鄭鐵生:〈金陵十二釵判詞的排序與《紅樓夢》敘事結構的內在關係〉《銅仁學院學報》2008年5月
鄭蘇淮:〈末世淑女的心曲─關於薛寶釵人格的文化意蘊〉《南昌高專學報》1997年第一期
歐麗娟:〈冷香丸新解─兼論《紅樓夢》中之女性成長與二元襯補之思考模式〉《台大中文學報》第十六期,2006年6月,頁173-228
歐麗娟:〈《紅樓夢》中的〈四時即事詩〉:樂園的開幕頌歌〉《中國古典文學研究》,1999年12月
歐麗娟:〈《紅樓夢》中的「紅杏」與「紅梅」:李紈論〉《台大文史哲學報》2001年11月
謝德俊:〈試論秦可卿在《紅樓夢》中的地位與作用〉《九江學院學報》2007年第四期
鍾品妍:〈寒塘鶴影,冷月花魂─《紅樓夢》詩詞對人物悲劇命運的隱喻與暗示〉《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年第二期
蕭鳳嫻:〈生命情性的悲劇—牟宗三紅學觀研究〉《鵝湖月刊》第三十卷第八期總號356
濮擎紅:〈與林黛玉形象有關的一些原型、意象〉《明清小說研究》1998年第二期(總第48期)
聶欣晗:〈瀟湘情結的文化溯源及其審美意蘊〉《船山學刊》2005年第一期
饒道慶:〈絳珠之意蘊及其與古代文學的關係〉《紅樓夢學刊》2007年第四期
蘆笑娟:〈由判詞解讀金陵十二釵〉《牡丹江大學學報》2007年8月
蘇萍:〈寒塘鶴影讀湘雲─試論湘雲形象及其獨特的女性價值〉《紅樓夢學刊》2008年第二輯
蘇涵、虞卓婭:〈《紅樓夢》落花意象論〉《山西大學學報》第25卷第一期,1998年4月
嚴安政:〈兼美審美理想的失敗─論曹雪芹對秦可卿的塑造及其他〉《紅樓夢學刊》1955年第四輯
嚴紀華:〈林黛玉、薛寶釵在《紅樓夢》中的角色塑造─由俞平伯的「釵黛合一論」談起〉《華岡文科學報》1998年3月
龔顯宗:〈由《文心雕龍》「隱語」論《紅樓夢》燈謎的面與底〉《文心雕龍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國立中山大學中文系,2007年)
網路資源:元智大學網路展書讀:《紅樓夢》網路教學研究中心:http://cls.hs.yzu.edu.tw/HLM/read/comment
五、學位論文
王月華:《《牡丹亭》與《紅樓夢》的兩種關懷─「情」與「女性」》(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研究所博士論文)2008年
王盈方:《紅樓夢十二釵命運觀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1996年
王婷婷:《曹著《紅樓夢》的佛門思想和後四十回》(中國藝術研究院碩士論文)2005年
朱嘉雯:《「接受」觀點下的戰後台灣作家與《紅樓夢》》(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1997年
江玉玫:《紅樓夢中賈府女性人物論》(私立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3年
李淑伸:《《紅樓夢》與中國傳統審美觀之內在聯繫》(國立成功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
李昭容:《邊緣與中心:《紅樓夢》人物互動考察》(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3年
余佩芳:《新文類的誕生:八十回本《紅樓夢》的成長編述》(國立中央大學碩士論文)2010年
林依璇:《無才可補天─清代嘉慶年間紅樓夢續書藝術研究》(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年
吳曉風:《紅樓夢評點研究》(復旦大學博士論文)2007年
吳林:《林黛玉與植物意象研究》(遼寧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9年
吳盈靜:《清代台灣紅學初探》(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2年
孫偉科:《紅樓夢美學闡釋》(中國藝術學院•博士論文)2007年
梁瑞雅:《《紅樓夢》的婚與非婚》(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2008年
黃懷萱:《紅樓夢佛家思想的運用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黃慶聲:《《紅樓夢》所反映的閱讀倫理及文藝思想》(中國文化大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90年
詹雅雯:《《紅樓夢》四需書寫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5年
楊真真:《林黛玉與桃花》(中國藝術研究院碩士論文)2009年
樊恬靜:《紅樓夢意象敘事研究》(中南大學碩士論文)2010年
蔡櫻如:《《紅樓夢》空間陳設的研究:以「怡紅院」為中心》(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08年
謝德俊:《論秦可卿與《紅樓夢》的悲劇主題》(福建師範大學高等學校教師在職攻讀碩士學位論文)2007年
蕭鳳嫻:《國族、科學、小說─來台紅學四家論》(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2002年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自定論文開放時間 user define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