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0206102-115113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0206102-115113
論文名稱
Title
地方新聞中的地方圖像:台南報紙地方新聞頭版的內容分析
none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115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02-01-30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02-02-06
關鍵字
Keywords
地方新聞
local, community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5862 次,被下載 5480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5862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5480 times.
中文摘要
地方新聞中的地方圖像:
台南報紙地方新聞頭版的內容分析

《摘要》
  台灣地方新聞的競爭,在1980年代後期報禁開放之後達到高峰。所謂「本土的」、「在地的」或者「台灣意識」,讓台灣各重要報紙的新聞內容呈現出越來越鮮明的不同色彩。但是在政治權力和意識形態的競爭光譜之中,地方新聞的內容可說只看到了「地理的接近性」,而無「議題的在地性」;地方公眾人物只要隨著全國性新聞的議題起舞,拋出聳動、煽情的語彙,就能成為媒體焦點。特別是台灣的政治、權力資源都集中於北部,「重北輕南」的意識一被挑起,就能迅速掌握媒體運作的邏輯;地方新聞版面空間有限,較全國性新聞版面更容易被操控,致角色扮演上較偏於呈現它的工具性價值。這對於報紙媒體形成公共論域,成為社區多元場域的民主運作機制是很不利的發展趨勢。本研究基於這樣的在地關懷,針對地方新聞的內容偏重那些主題的呈現、地方新聞引述的消息來源及地方新聞的時間、情境及處理方式等選擇類型進行研究,同時觀察這些問題在不同屬性地方媒體上的呈現是否具有差異;並藉由上述研究問題的結果,描述地方新聞所呈現的地方圖像。

本研究使用量化的內容分析法,針對1998-2000年3月及9月的中國時報與中華日報在台南發行的地方頭版新聞抽樣,共計1082則新聞進行內容分析,分別討論了地方新聞的新聞主題、消息來源、新聞選擇類型在兩報的分佈,發現:10類新聞主題中,比率占最多的前三類是:「地方行政」類占14.8%,「生活」類占14.1%,「社團�人情趣味」類占14%。報導最少的三類主題是:「工商產業」5.5%,「生態環保」7.3%,「地方政治」占8.7%。不同屬性報紙的地方新聞主題都偏重軟性新聞。中國時報報導比率最高的「文化藝術」類(14.5%)軟性新聞主題,相較於中華日報同類主題報導比率只有8.3%,相差6.2%;而同屬軟性新聞,中華日報報導最多的是「社團�人情趣味」新聞 ,占17.3%,較中國時報高出6.1%。至於「地方政治」類硬性新聞主題則是中華日報占11.3%,較中國時報的6.4%高出4.9%。

在消息來源方面,以個人呈現的消息來源的職業分佈是「地方官員」占最多,比率為32.3%,且以男性的(占72.9%)、首長或主管的消息來源(占55.5%)為主。機構來源以「地方政治機構」最多,占40.1%;其次是「社會組織」,占37.7%。消息來源在各類新聞主題的分布上,「地方官員」被引述最多的新聞主題為「地方行政」,占52.1%;「地方官員」同時也是「地方政治」及「社團�人情趣味」類、「社會新聞」類新聞主題的最主要消息來源。「專業人士�學者」則在「文化�藝術」類主題所占比率最高,達55.6%。「社團成員」被引述最多的新聞主題是「工商產業」類,占40.4%。在職級及性別的呈現上,各類新聞主題都是以男性、主管為發言主體;女性只有在「文化�藝術」類的軟性新聞中,相對於其他主題占有較高的比率,為21.6%。

至於新聞選擇類型的呈現上,突發情境取向的新聞比率只占3.9%,其他都是發展中及延續性新聞;計畫性、具時間取向的新聞在台南地方頭版上的比率(占3.6.1%),較非預計性新聞(61.9%)低25.8%;而在「社會新聞」主題中突發情境取向新聞占最多(31.8%),「社團�人情趣味」類主題中的計畫性新聞占有最高的比率(63.8%)。

不同屬性報紙地方新聞的消息來源呈現也具有顯著差異。報系報紙中國時報的機構消息來源占最高的是「社會組織」,占42.8%,較地方報紙中華日報的32.3%高出10.5%;中華日報的機構消息來源以「地方政治機構」最多,占44.9%,較中國時報的35.5%多出9.4%。而個人消息來源的職業分佈,中國時報以「專業人士�學者」為主要引述來源的比率是26.3%,較中華日報的16.2%多了10.1%。另外,在新聞類型的選擇上,報系報紙與地方報紙在情境取向上都以發展及延續性新聞占絕大多數,比率都在95%以上;在時間取向上則計畫性新聞都不到四成。在新聞的處理方式上,中華日報的純新聞報導方式占83.3%,超過中國時報的62.0%達21.3%之多;而評論及專訪在兩報的分佈比率,則中國時報(各為19.0%、18.1%)都高於中華日報(各為8.3%、5.8%)。

綜上所述,本研究樣本中呈現的地方新聞主題及消息來源都不夠多元化。報導主題方面,勞工等弱勢團體及社會福利議題,或性別等議題被報導比率偏低;消息來源方面,來自地方官員及地方政治機構、社會組織中占有主要職位的男性才是報導引述的最主要來源,以致呈現的都是「由上而下」、屬權力中心的觀點。

整體而言,無論是報系報紙與地方報紙的大台南地方新聞,都具有以官僚及社會菁英的觀點、站在由上而下的位置來詮釋地方議題、甚至主導地方新聞走向的共同圖像,可能損害社區公民意識及公共論域的形成,無助於促進地方的民主參與。但是本研究也發現了報系報紙與地方報紙與社區關係所呈現的圖像具有差異:報系報紙呈現菁英品味,報導自主性較高,但與社區關係較疏離;地方報紙則做到了大眾取向,與社區關係緊密而敏感,但較依賴官方來源。

Abstract
none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目次》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1
第二節 地方新聞的歷史發展………………………………………………….….…...8
第三節 研究問題與目的………………………………………………………….…...14
第四節 論文架構……………………………………………………………………….15

第二章 文獻探討……………………………………………………………………………..17
第一節 媒介內容的重要性…………………………………………………………....17
第二節 地方媒體……………………………………………………………………….20
壹、「地方」的概念…………………………………………………………………22
貳、地方新聞的定義………………………………………………………………26
參、地方報、社區報與地方分版………………………………………………..26
第三節 地方新聞的呈現─公共事務vs. 人情趣味、硬性新聞vs.軟性新聞…30
第四節 影響地方新聞內容的因素………………………………………………35
壹、 地方新聞與消息來源的關係………………………………………………..35
貳、 地方新聞與社區的關係……………………………………………………...39
參、 地方新聞與媒介組織………………………………………………………...43
第五節 媒介表現的規範性評價……………………………………………………...46
壹、 地方新聞的多元化概念……………………………………………………...46
貳、 媒介表現規範理論的基本價值觀………………………………………….48

第三章 研究方法……………………………………………………………………………..51
第一節 內容分析的特性………………………………………………………………51
第二節 研究設計……………………………………………………….………………52
壹、 抽樣……………………………………………………………………………..53
貳、 分析單位……………………………………………………………………….56
參、 類目建構……………………………………………………………………….56
肆、 前測、編碼員信度檢驗與編碼……………………………………………..59
伍、 統計分析……………………………………………………………………….60

第四章 研究結果……………………………………………………………………………..62
第一節 地方新聞的主題呈現………………………………………………………...62
第二節 地方新聞中呈現的消息來源………………………………………………..65
第三節 新聞的選擇取向與報導的類型……………………………………………..73
第四節 新聞主題、消息來源及新聞類型在不同屬性地方媒體上的呈現……77

第五章 討論與建議………………………………………………………………………….84
第一節 主要研究發現…………………………………………………………………84
第二節 地方新聞呈現的地方圖像與地方新聞的多元性………………………...86
第三節 建議……………………………………………………………………………..90
參考文獻…………………………………………………………………………….94
附錄一:內容分析編碼表…………………………………………………101
附錄二:編碼須知………………………………………………………….107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參考文獻

中文部份

中華日報社內文獻(1991)。
刁曼蓬、游常山(1997年7月1日)。〈「第一」大報,金子打造?〉《天下雜誌》
,第194期。
王石番(1989)。《傳播內容分析法的理論與實證》。台北:幼獅文化事業股份有
限公司。
王天濱(2000)。《台灣地方新聞理論與實務》。台北:三民書局。
王天濱(1998)。《我國專業性報紙報導地方新聞之研究─以民生報台、台南、
高雄版為例》。中國文化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方原(2001年8月)。〈中時裁員500人資方整編再造勞方飯碗大作戰中時祭出
優退優離方案〉《目擊者雙月刊》第24期,頁22-31。台灣記者協會。
台南市戶政生活服務網
,2002.1.14.( http://tnhr.tncg.gov.tw/population/population.asp)
台南縣全球資訊網
,2002.1.14.(http://www.tnhg.gov.tw/index.php3?mode=A00_01_03)
石麗東(1996)。《當代新聞報導》。台北:正中書局。
谷玲玲(1996)。〈傳播科技對報紙的影響〉,聯合報系文化基金會主編《新聞、
媒體、面面觀:新聞理論與實務》,頁35-42。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
司。
吳滄海(1987)。《台灣的地方新聞》。台北:瑞泰出版社。
李瞻(1985)。《新聞採訪學─報導公共事務的新策略》。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新
聞研究所。
李彪(1996)。〈觀察台灣的角度改變了:中國時報成立中南部編輯部實務操作
報告〉,蘇蘅(編)《台灣地方新聞》,頁211-221。台北:國立政治大學
新聞系。
林東泰(1988)。《傳播理論之應用》。台北:正中書局印行。
林芳玫(1996a)。〈地方新聞與社區參與〉,蘇蘅(編)《台灣地方新聞》,頁1-12。
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系。
林芳玫(1996b)。〈社會問題的建構與詮釋:婦女團體如何成為新聞消息來源?〉
,《女性與媒體再現》,頁43-68。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林福岳(1998)。〈社區媒介定位的再思考:從社區媒介的社區認同功能論談起〉
,《新聞學研究》,56:155-173。
林以君(2000年7月17日)。〈南方思考台北未必代表台灣〉,《聯合報》(台北)
    ,第8版。
南方朔(1996)。〈社區發展與地方媒體:政治修辭、經濟邏輯與文化需求、競
而不合?�回應文〉,蘇蘅(編)《台灣地方新聞》,頁1-12。台北:
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系。
荊溪人(1996)。〈第三篇 報業〉《中華民國新聞年鑑》,頁37-45。台北:立報。
孫秀蕙(1997)。〈大眾傳播與社區意識:社區公眾特質初探〉,《傳播論文選集
1997》。
彭后諦(2001年11月)。〈自立報無以為繼誰之過〉《目擊者雙月刊》第25期
,頁32-37。台灣新聞記者協會。
馬驥伸(1996)。〈觀察台灣的角度改變了:中國時報成立中南部編輯部實務操
作報告�回應文〉,蘇蘅(編)《台灣地方新聞》,頁211-221。台北:
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系。
陳文賢(2002.1.23)。〈2001年媒體業的寒冬 優離優退─變相裁員〉《大傳聯
》第十三期。台北:全國大眾傳播業工會聯合會。
陳炳宏(1988)。《我國報紙符號真實與客觀真實之分析與比較─以聯合報及中
央日報之犯罪新聞報導為例》。國立政治大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國祥、祝萍(1987)。《台灣報業演進40年》。台北:自立晚報。
陳世敏、潘家慶、趙嬰(1979)。〈台北市主要日報地方版內容分析〉。台北:中
華民國新聞評議委員會編印。
習賢德(1996)。〈台灣地方新聞的另一種體檢:試析兩報三台地方記者的人力
結構及新聞品質〉,蘇蘅(編)《台灣地方新聞》,頁165-207。台北:
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系。
徐美苓(1996)。〈都會地區有線電視地方新聞分析:以大台北區「真相新」為
例〉,頁95-112。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系。
馮建三(1996)。〈社區發展與地方媒體:政治修辭、經濟邏輯與文化需求、競
而不合?〉,蘇蘅(編)《台灣地方新聞》,頁1-12。台北:國立政治大
學新聞系。
馮建三譯(1994)。《媒介經濟學》, Robert G. Picard, Media Economics: concepts
and issues. 遠流出版社。
楊藍君(1982)。〈社區報紙對促進發展功能效果的研究〉。《報學》第六卷第九
期台北:中華民國新聞編輯人協會。
楊藍君(1982)。《社區報紙對促進發展功能之研究─以中、永和市代表對「雙
和一週」意見評估為實例》。台北:文化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孟瑜(1994年9月15日)。〈報業鳴放本土調〉,《遠見雜誌》第九十九期。
黃葳威(1996)。〈廣播地方新聞與文化認同:以都會地區中學生為例〉蘇蘅(編)
《台灣地方新聞》,頁131-162。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系。
劉蕙苓(1989)。《報紙消息來源人物之背景與被處理方式之分析》。國立政治大
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鄭貞銘(1973)。《新聞採訪的理論與實際》,三版。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鄭瑞城(1988)。《電視新聞消息來源人物之背景與呈現方式之研究》。行政院
國科會科資中心。
潘家慶(1966)。〈美國的地方報紙〉,《報學》第三卷第六期。台北:中華民國
新聞編輯人協會。
張錦華(1997)。《公共領域、多文化主義與傳播研究》。台北:正中書局。
葉蔭聰譯(1990)。〈全球文化經濟中的斷裂及差異〉,陳清僑(編)《身分認同
與公共文化》,頁65-82。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原書:Appadurai, Arjun
(1990). Disjuncture and Difference in Global Cultural Economy. Theory,
Culture & Society.7, 295-310.)
臧國仁(1999)。《新聞媒體與消息來源─媒介框架與真實建構之論述》。台北:
三民書局。
蘇蘅(1995)。〈台灣發行報紙地方版新聞的比較─以中時、聯合、台時、民眾
的北市、北縣版為例〉,翁秀琪、馮建三(編)《政大新聞教育六十年慶
論文集》,頁224-264。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系。
蘇蘅(1996a)。〈地方新聞解析:談理論及實務研究整合的途徑〉,蘇蘅(編)《台
灣地方新聞》,頁39-59。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系。
蘇蘅(1996b)。〈近年來報紙版面內容的改變與讀者市場的遷移〉,聯合報系文
化基金會主編《新聞、媒體、面面觀:新聞理論與實務》,頁1-17。台
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羅文輝(1995)。〈新聞記者選擇消息來源的偏向〉,《新聞學與術的對話Ⅲ 新
聞工作者與消息來源》,頁15-28。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編印。

英文部份

Abel, J. D. & Wirth, M. O.(1977). Newspaper vs. TV Credibility for Local News.
Journalism Quarterly,54 (2):371-375.
Adams,William C. (1978). Local Public Affairs Content of TV News. Journalism
Quarterly, 55, 690-695.
Atwater, Tony (1984). Product Differentiation in Local TV News, Journalism
Quarterly, Winter. 757-762.
Berkowitz, Dan and Terkeurst, James V. (1999). Community as Interpretive
Community: Rethinking the Journalist-Source Relationship.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Summer, 1999. 125- 135.
Bernstein, J. M., Cassara Catherine, Lacy. S. & Lau Tuen-Yu (1992). Geographic
Coverage by Local Television News. Journalism Quarterly, 67( 4),
Winter. 663-671.
Bird, Jon, Curtis, B., Putman, T., Robertson, G., & Tidkner, L. (1993). Global and
Local Cultures. Mapping the Futures: Local cultures, Global Change.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Brewin, Mark (1999). The Interpretive Community and Reform: Public Journalism
Plays Out in North Carolina,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Inquiry 23(3),
July, 222-238.
Dominick Joseph R., Alan Wurtzel & Guy Lometti(1975). Television Journalism vs.
Show Business: A Content Analysis of Eyewitness News. Journalism
Quarterly, 52, 213-218.
Franklin, Bob and Murphy, David(1991).What news? The Market , Politics and the
Local Press.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Griffin and Dunwoody(1995). Impacts of Information Subsidies and Community
Structure on Local Press Coverage of Environmental Contamination.
Journalism & Mass Communication Quarterly, 72(2), Summer, 628-638.
Gant & Dimmick (2000). Making Local News: A Holistic Analysis of Sources,
Selection Criteria, and Topics. Journalism & Mass Communication
Quarterly, 77(3),Autumn .628-638.
Gans, H.(1980). Conclusions: The News and the Journalists & Multiperspectival
News. Deciding What’s News, 278-334. New York: Vintage Books.
Hindman, Elizabeth Blanks (1998). Community, Democracy, and Neighborhood
News,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Spring, 27-39.
Hofstetter, C. Richard. & David M. Dozier (1986). Useful News, Sensational News:
Quality, Sensationalism and Local TV News. Journalism Quarterly, 63,
815-820.
Kaniss, Phyllis (1991). Making local news. Chicago and London: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Lippmann, Walter (1956). Public Opinion(5th). Printed in the U.S.A.
McNair, Brian(1994).The Regional Story. News and Journalism in the UK.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Murphy, David(1976). The Littletown Independent. The Silent Watchdog: The Press
in Local Politics. London: Constable.
McQuail, Denis (2000). McQuail’s Mass Communication Theory. (4th ed.). London:
SAGE.
McQuail, Denis (1996). Mass Communication Theory, An Introduction. (3rd ed.).
London: SAGE.
McQuail, Denis (1992). Media Performance, Mass Communication and the Public
Interest.London: SAGE.
Pew Center for Civic Journalism,
(http://www.pewcenter.org/doingcj/research/r_interact.html, 2001.10.14)
Roberts, Churchill L. and Dickson, Sandra H. (1984). Assessing Quality in Local TV
News, Journalism Quarterly, Summer 1984. 392-398.
Ryu, J. S. (1982). Public Affairs and Sensationalism in Local TV News. Journalism
Quarterly, 59, 74-78.
Sehoenbach, Klaus & Lauf, Edmund, Stuerzebecher, Dieter & Knobloch, Silvia
(1999). Evaluating 350 newspapers factors contributing to their success:
A Summary of a Large-scale Empirical Study. Paper to be presented to
the Communication & Technology Division at the 49th Annual
Conference of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Association, 1999, San
Franciso.
Shoemaker, Stephen D. Reese(1996). Mediating the Message: Theories of Influences
on Mass Media Content. N.Y.: Longman.
Slattery, Karen L. & Hakanen, Ernest A. (1994). Sensationalism Versus Public Affairs
Content of Local TV News: Pennsylvania Revisited. Journal of
Broadcasting and Electronic Media, 38(2), Spring, 205-216.
Slattery, Karen L. & Hakanen, Ernest A. (1996). The Expression of Localism: Local
TV News Coverage in the New Video Marketplace. Journal of
Broadcasting and Electronic Media, 40, Spring, 403-413.
Smith, Kim A.(1984). Community Perceptions of Media Impressions, Journalism &
Mass Communication Quarterly, 61, 164-168.
Stavitsky, Alan G.(1994). The Changing Conception of Localism in U.S. Public Radio
Journal of Broadcasting and Electronic Media, 38(1), Winter, 19-33.
Taylor, Claire E., Lee Jung-Sook, and Davie, William R. (2000). Local Press
Coverage of Environmental Content, Journalism & Mass Communition
Quarterly, 77( 1 ), Spring,175-192.
Tuchman, G.(1978) Making News: A Study in the Construction of Reality. New York:
Free Press.
Wulfemeyer. K. Tim (1982).Research in Brief: A Content Analysis of Local
Television Newscasts: Answering the Critics, Journal Of Broadcasting
26(1), Winter, 481-486.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校內立即公開,校外一年後公開 off campus withheld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