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0206109-090935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0206109-090935
論文名稱
Title
外籍配偶的政治態度比較-以參加2007年高雄市外籍配偶識字班為對象
Research Subject: A Comparison on the Political Attitude of Foreign Spouses, targeting the Participants of 2007 Chinese-character Recognition Class in Kaohsiung City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127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08-07-10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09-02-06
關鍵字
Keywords
政黨認同、公民責任、政治參與、國家認同、外籍配偶、政治信任、施政評價、政治態度
national identity, political attitude, Foreign spouses, political trust,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citizen responsibilities, party identity, evaluation on government performance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5649 次,被下載 14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5649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14 times.
中文摘要
愈來愈多的外籍配偶入臺灣,新的台灣之子女將是下一代的國家菁英,家庭的政治教育和政治學習,夫家的政治態度將影響外籍配偶及下一代的政治態度及國家認同,現今研究外籍配偶的論文大多以生活適應及識字教育為研究主題,很少探討她們的政治態度,因此本研究以2007年參加高雄市的二十四間國中及國小的識字班的外籍配偶為研究對象,探討她們參加識字班後的政治態度。
本文探討何者影響她們的政治態度,究竟是她們的個人背景,如國籍、語文、教育程度等因素;或是她們的夫家背景,如配偶的政黨支持對象,對統獨的看法;還是她們融入臺灣社會,與鄰里朋友的討論政治,參與社區活動、政府識字班、生活輔導班等社會融入因素影響她們的政治態度。最後研究目的在探討是先天的背景因素影響較大,或是後天的社會融入因素影響較大,若是社會融入因素影響她們的政治態度,則可以由民間及政府共同努力,加強社會融入,因此本文結論的部分,即建議各種加強社會融入的途徑。
研究發現本研究之政治融入在「施政評價」、「國家認同」、「政治參與」、「政治功效」等四個構面,均達顯著水準(P<.001),而社會融入對政治融入之相關係數分別為.370、.362、.187、.270,因此可以加強社會融入的方法,提昇外籍配偶的政治融入。
研究發現不同語言程度對於外籍配偶社會融入有顯著差異,平常以「英
語」、「國語」及「閩南語」和夫家的家人溝通的平均數高於「泰語、菲律賓語、印尼語」,因此建議以獎勵補助誘因,鼓勵外籍配偶踴躍參加外籍配偶語言班,此次調查外籍配偶很少參加社區活動,很少和朋友討論,其原因在於語言上的溝通能力,若語言進步了,則必提高其社會融入的動力。
另外外籍配偶很少參與社區活動,很少討論政治,其原因大多為平常相夫教子,忙於家務,或是由於語言及中文能力不足,造成社會融入的不足,建議可以獎勵補助誘因,鼓勵她們走入社區,參加生活輔導班、識字班,因為在研究中發現中文程度愈好對於政治參與愈有幫助,如較容易閱讀選舉有關資訊,這次調查外籍配偶的閱讀報紙或看電視的政治評論人數甚少,基本上是中文能力不足,因此鼓勵外籍配偶參加識字班,可以加強其政治參與能力。此次至本市新移民中心做訪問,遇到YMCA的老師,得知民間的YMCA也免費幫助外籍配偶教導中文,期盼民間與政府的共同努力,協助外籍配偶加速融入臺灣,與我們快樂的生活在一起。
Abstract
More and more foreign spouses have been immigrating to Taiwan. The “New Taiwan Children” are consequently expected to become the elites of Taiwan’s next generation. The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learning in families, as well as the political attitude of the husband’s family, will all influence the political attitude and national identity of foreign spouses and their children. Most of the dissertations regarding foreign spouses now, however, are focused on the life adaption and Chinese character recognition services for foreign spouses. Little effort has been made to explore their political attitudes. In this research, therefore, we focus our research on the participants of the Chinese-character Recognition Classes in 24 elementary and junior high schools in Kaohsiung City and probe their political attitude after attending the courses.

In this paper, we will discuss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political attitudes of foreign spouses, particularly, their personal backgrounds (including nationality, language and education), family backgrounds of their husbands (e.g., the political party supported by their spouse and their perspectives on unification or independence), and social inclusion factors (for example, political-related discussions with neighbors and friends, community activities, participation in Chinese-character recognition classes or life adaptation-courses organized by the government, etc.) The ultimate purpose of the study is to determine whether innate factors (i.e., personal backgrounds) or environmental factors (i.e., the social factors) are more influential on their political attitudes. If environmental factors turn out to be more influential, we may expedite the social inclusion process through collaborative efforts between the government and private agencies. We will also incorporate in the “conclusion” our recommendations for further facilitating social inclusion.

It was found in the research process that, in terms of political inclusion, a significant level (P<.001) has been reached in four aspects including “Evaluation of Government Performance”, “National Identity”,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and “Political Efficacy”.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between social inclusion and political inclusion are, respectively, .370, .362, .187 and .270. It is therefore recommended that increasing the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of foreign spouses may be achieved by encouraging their social inclusion.
The research results also show that, for foreign spouses with different language proficiency, there is a significant variance in the extent of social inclusion. On the average, more foreign spouses communicate with the families of their husbands in English, Mandarin or Fukienese, as compared with those communicating in the language of Thailand, Philippines or Indonesia. We suggest that the authorities should provide more subsidies/incentives to encourage foreign spouses to participate in language-training courses. The survey also shows that foreign spouses rarely attend the community activities or discuss with their friends, mainly because of language barriers. Improvement of language ability will be a motivating factor for their social inclusion.

Foreign spouses seldom participate in community activities or in political discussions. The main reasons for this include busy with childcare or household chores, language problems or inadequate Chinese proficiency, which causes insufficient social inclusion. It is recommended that the government should provide subsidies/incentives to encourage their participation in community activities, including attending the life coach classes and Chinese-character Recognition Classes, etc.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foreign spouses with better Chinese proficiency are better prepared to participate in political activities. For example, they will find it easier to read election-related information. Among the foreign spouses surveyed this time, few have the habit of reading political commentary in newspapers or TV programs; this is due to their incompetency in Chinese language. One of the ways to improve their abilities in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therefore, is to encourage them to participate in the Chinese-character Recognition Classes. In our visit to the Immigrant Center of Learning in the city, we learned from an instructor at the YMCA that free Chinese courses are now offered by the YMCA to the foreign spouses. It is our hope that through close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government and the private institutions we can expedite the social and political inclusion of foreign spouses, enabling them to enjoy a happy life in Taiwan with all of us.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目次………………………………………………………………Ⅰ
圖目次……………………………………………………………Ⅱ
表目次………………………………………………Ⅲ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1
第二節 研究背景..............................................3
第三節 研究目的............................................. 5
第四節 名詞定義............................................. 7
第二章文獻探討
第一節 政治態度的內涵....................................... 8
第二節 影響外籍配偶政治態度的研究論文分析 ……………………… 15
第三章研究架構與假設
第一節 研究架構..............................................22
第二節 研究假設與問卷........................................23
第三節 研究抽樣……………………………………………………………25
第四節 統計方法與研究限制....................................30
第四章外籍配偶的政治態度實證分析
第一節 集體趨勢…………………………………………………………31
第二節 個人背景影響社會融入之差異因素探討………………………38
第三節 個人背景對於政治態度之差異性分析....................43
第四節 配偶個人屬性對於政治態度之差異性分析................57
第五節 外籍配偶之社會融入與政治態度之間影響……………………65
第六節 綜合檢討…………………………………………………………87
第五章結論
第一節 研究發現.............................................89
第二節 對政府政策和制度方面的建議...........................92
參考書目.....99
附錄:
一、中文問卷...................................................103
二、越南文問卷.................................................108
圖目次
圖 3-1-1本文研究架構………………………………………………22
表目次
表1-2-1 歷年國人結婚登記之外籍、大陸配偶人數...............3
表3-3-1 樣本分配學校名稱及行政區域 .......................25
表3-3-2 外籍配偶個人基本資料……………………………………… 26
表3-3-3 配偶個人基本資料...................................28
表4-1-1 社會融入描述性分析………………………………………….31
表4-1-2 政治參與描述性分析.................................32
表4-1-3 政治功效描述性分析.................................33
表4-1-4 政治信任描述性分析.................................34
表4-1-5 公民責任描述性分析.................................35
表4-1-6 國家認同描述性分析.…………………………………………36
表4-2-1 不同中文程度對於社會融入之差異.....................38
表4-2-2 不同個人屬性對於社會融入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38
表4-3-1 不同中文程度之外籍配偶對於政治態度之差異性分析.....43
表4-3-2 不同年齡之外籍配偶對於政治態度之差異性分析.........43
表4-3-3 不同國籍之外籍配偶對於政治態度之差異性分析.........45
表4-3-4 不同語言之外籍配偶對於政治態度之差異性分析.........47
表4-3-5 不同教育程度之外籍配偶對於政治態度之差異性分析.....49
表4-3-6 不同宗教信仰之外籍配偶對於政治態度之差異性分析.....51
表4-3-7 不同居住區之外籍配偶對於政治態度之差異性分析.......53
表4-3-8 本身國籍對統獨立場的看法交叉表.....................56
表4-4-1 不同年齡之配偶對於政治態度之差異性分析.............57
表4-4-2 不同職業之配偶對於政治態度之差異性分析.............58
表4-4-3 不同教育程度對於政治態度之差異性分析...............60
表4-4-4 不同宗教對於政治態度之差異性分析...................61
表4-4-5 不同政黨傾向政治態度之差異性分析...................63
表4-5-1 外籍配偶社會融入與政治態度之間平均數得分高低.......65
表4-5-2 外籍配偶使用大眾媒體次數與政治參與之交叉分析表.....67
表4-5-3 收看電視新聞或政治評論與政治參與之交叉分析表.......68
表4-5-4 閱讀報紙及政治參與之交叉分析表.....................69
表4-5-5 閱讀報紙的版面及政治參與之交叉分析表...............70
表4-5-6 居住區對政治參與之交叉分析表.......................71
表4-5-7 外籍配偶使用大眾媒體次數與施政評價之交叉分析表.....73
表4-5-8 收看電視新聞或政治評論與施政評價之交叉分析表………74
表4-5-9 閱讀報紙與施政評價之交叉分析表…………………………75
表4-5-10 閱讀報紙的版面與施政評價之交叉分析表…………………76
表4-5-11 外籍配偶參加社區活動與政治參與之交叉分析表…………77
表4-5-12 外籍配偶和朋友討論政治與政治參與之交叉分析表………78
表4-5-13 外籍配偶參加社區活動與施政評價之交叉分析表…………79
表4-5-14 外籍配偶和朋友討論政治與施政評價之交叉分析表………80
表4-5-15 外籍配偶參加生活輔導班與施政評價之交叉分析表………81
表4-5-16 外籍配偶參加社區活動與政治功效之交叉分析表…………82
表4-5-17 外籍配偶和朋友討論政治與政治功效之交叉分析表………83
表4-5-18 社會融入與政治態度的積差相關分析表……………………84
表4-6-1 個人背景因素影響政治態度表.........................87
表4-6-2 社會融入因素影響政治態度變項表.....................87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一、中文資料
石之瑜。1999。政治心理學。台北市:五南。
吳國淳。1996。家庭環境與學校學習。台北市:五南。初版。
呂亞力 政治學,台北:三民書局,2001年。
李文朗。1999。台灣民主化的極限。台北市:正中。
李柏光、林猛譯(Robert A. Dahl 著)。1999。論民主。台北市:聯經。初版。
李錦旭譯(David Blackledge Barry Hunt)。1976。教育社會學。台灣:桂冠 。
林嘉誠。1989。政治心理形成與政治參與行為。台北:台灣商務。
柯華葳、秦葆琦。1986。中國兒童政治行研究。板橋:台灣省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
孫善豪譯(Erhard Eppler 著)。1999。重返政治。台北市:聯經。初版。
馬起華。1981。政治社會學。台北:正中。初版。
陳文俊。1983。台灣地區中學生的政治態度及其形成因素─青少年的政治社會化。台北:資訊教育推廣中心基金會。
陳文俊。1997。政治社會化與台灣的政治民主化─大(專)學生的政治態度與價值之研究。高雄:國立中山大學政治所。
陳義彥。1978。台灣地區大學生政治社會化之研究。台北:嘉新水泥公司文化基金會。
黃一鳴譯(Maurice Duverger 著)。1988。政治社會學。台灣:五南。
楊日青、李培元、林元斌、劉兆隆合譯(Andrew Heyywood 著)。1999。政治學新論。台北:韋伯。初版。
廖達琪。2002,性別:解讀與跨越「台灣女性地方菁英政治參與的觀點與實際」,283頁,台北市:五南。初版。
蔡壁煌。1994。學校與學生政治社會化。台北市:師大。
二、期刊論文與學術論文
王錦雀,1995「台灣地區公民科教師的政治態度與政治行為」。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訓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古佩琳,1998。「家庭溝通型態與高中職學生政治態度之研究」。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論文。
田秀萍,1987。「接觸大眾傳播媒介行為政治社會化關聯性之研究─以政大學生政治容忍為例」。國立台灣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石之瑜。「民族主義與族群態度心理分析文廚簡介」。理論與政策。第50 期,頁115。
余霖,1985。「影響國中生政治社會化成效之學校因素」。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乃德。1999。「家庭社會化和意識型態:臺灣選民政黨認同的世代差異」。臺灣社會學研究。 第三期。
吳慎 。2004年「大陸女性配偶在台灣生活適應之探討-以台北縣市為
例」。
林嘉誠。1981。「大學生的政治態度與政治參與」。政治學報,第9 期。
苗天惠。1991。「台灣地區大學女生政治定向與行為模式之研究」。政治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
徐火炎。1991。政黨認同與投票抉擇:台灣地區選民的政黨印象、偏好與黨派投票行之分析。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第4 卷,第1 期。
袁頌西、李錫錕、郭秋永。1983。「台灣地區政治參與研究」。中研院三研所叢刊,第12 期,頁5-46。
袁頌西。1969。「政治社會化:政治學中一個新的研究領域」。思與言,第7 卷,第4 期,頁216-226。
袁頌西。1974。「我家庭政治社會化與青少年政治功效之研究」。思與言,第17卷第4 期。
馬起華。1956。「家庭在政治社會化中的作用」。思與言,第4 卷 第2 期。
陳文俊。2000b。「政治的孟德爾定律?家庭與國小學童的政治學習」。台灣政治學會─第七屆年會暨學術研討會,中山大學政治所、台灣政治學會,12 月9日。
陳亞甄 外籍配偶先生的婚姻觀與婚姻生活,2006年6月,第20頁。
陳秋燕。1994。「北、高兩市國中生之政治認知與態度」。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訓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淑芳。2005。「高雄市榮民兩岸婚姻問題之研究,以左營區『祥和山
莊』為例」,
陳義彥。1977。「台灣地區大學生政治社會化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政治研究所博士論文。
傅曉芬。2002年。「台灣地區國小學童政治社會化之研究:家庭與學童的政治學習」,國立中山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彭芸 2007。「我國民眾媒體內容偏好與其政治態度之關連性研究」。選舉
研究 14:1 2007.05[民96.05] 頁85-117。
辜淑琴。1985。「社會化機構對政治態度形成影響之研究─以台北市松山區公民為例」。東吳大學社會學研究碩士論文。
黃慕也 張世賢 。「政治媒介藉由政治效能、政治信任對投票行為影響分析—以2005年選舉為例」《臺灣民主季刊》第五卷,第一期 (2008年3月):頁45-85。
蔣崇禮。2004 「我國大學院校學生菁英政治態度之研究-以桃竹苖地區二十一所大學院校為例」。銘傳大學公共事務學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
鄭慧蘭。2001。「高中生公民參與態度與行為之研究─以台北市公立高中為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訓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二、英文資料
Almond, Gabriel A. and Sidney Verba. 1963. The Civic Culture: Political Attitudes andDemocracy in Five Nations.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Almond and J. S. Coleman (ed.), The Politics of the Developing Areas (PrincetonUniversity Press).
in Political Socialization.” In S. Renshon (ed.), Handbook of Political Socialization.New York: Free Press.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校內公開,校外永不公開 restricted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永不公開 not available

您的 IP(校外) 位址是 3.16.70.101
論文開放下載的時間是 校外不公開

Your IP address is 3.16.70.101
This thesis will be available to you on Indicate off-campus access is not available.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