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0207106-151518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0207106-151518
論文名稱
Title
整合行銷傳播策略在台灣現代劇團的應用--以「屏風表演班」為例
The Application of Integrated Marketing Communication on Taiwan modern theater—A case study of Ping-Fong Action Troupe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93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06-01-12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06-02-07
關鍵字
Keywords
屏風表演班、劇團、整合行銷傳播
Ping-Fong Action Troupe, theater, integrated marketing communications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5686 次,被下載 0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5686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0 times.
中文摘要
台灣隨著社會的進步,人民對於「娛樂」形式種類的增加亦越來越多元的接受。由一九八○年至今的二十幾年間,台灣的劇場界風起雲湧地活動,大小規模的劇團相繼成立,或有規模由小變大,或有規模由小至全然消失,但戲劇藝術在扮演現代人民娛樂功能的角色,卻有越來越重要的趨勢。
一個劇團要繼續經營下去,非靠門票收入不可。在台灣,較具規模的劇團主要收入是靠票房,而票房收入的好壞與整個行銷宣傳策略有很大的關係。近年來,商業管理、行銷等的概念漸漸被表演藝術團體所接受並採納,一個舞台劇的觀眾在購票之前,並無法完全知道整齣戲的內容、品質為何,大多僅能靠過去的觀賞經驗、親友的推薦、或是行銷宣傳管道所散播的訊息來衡量自身是否決定購票,而一個劇團所能完全掌握的便是行銷管道所散佈的訊息。
過去,傳統的行銷觀念所強調的是,要對各個目標區隔發出傳播訊息,卻未曾考慮訊息間彼此的一致性,而且將各項傳播要素如廣告、直效行銷、促銷活動、公共關係......等,視為個別的活動執行,在各自為政的情況下,無法發揮行銷的最大效益。在九○年代,學者所大力提倡的整合行銷傳播(Integrated Marketing Communication, IMC)興起,因而帶動行銷上新的思維。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於了解台灣現代戲劇團體「屏風表演班」在整合行銷傳播的應用情形,以整合行銷傳播工具為主要研究角度,進行與業者的個案研究及深度訪談。
在結論與建議之中,研究者依照研究過程心得,列出「屏風表演班」在整合行銷傳播的各個工具執行情形,以及有否一致化的訊息產生,並根據本研究所建構的立論架構,針對「屏風表演班」在整合行銷傳播上提出改善或持續的方向。
Abstract
With the social progress in Taiwan, people have a wider choice of forms of recreation. Many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in Taiwan's theaters since 1980 when theaters set up sequentially. Although some theaters have grown up and some vanished, as a form of recreation, the role of theater art has become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A theater has to count on box office to survive. In Taiwan, a main income of theater is the box office, which is chiefly concerned with its marketing strategies. In the past few years, performing arts groups have gradually adopted the business concepts of administration and marketing. It is impossible for the audience to perceive the full content and quality of a performance before making a purchase decision. Instead, the audience has to depend on past experiences, praises from others, or the promotional messages to support the decision. Among those, a theater can have a large control over the promotional messages sent out through their marketing channels.
The traditional marketing strategies emphasized on delivering messages to target markets, but neglected their consistency. Thus, the communications elements, such as advertising, direct marketing, sale promotion, public relations, etc., were executed respectively, and could not approach the optimal effectiveness. Hence, Integrated Marketing Communication (IMC) rose up in 1990s and brought a new trend in marketing.
The objective of this paper is to evaluate the IMC application in Ping-Fong Action Troupe by case study and in-depth interview.
In the end, the researcher summarizes the IMC application in Ping-Fong Action Troupe on each tool, exams the consistency, and states researcher's own advices.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致謝詞 I
摘要 II
ABSTRACT III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2
第三節 研究價值 2
第四節 研究流程 3
第二章 文獻探討 5
第一節 整合行銷傳播 5
一、整合行銷傳播的定義 5
二、整合行銷傳播的發展背景 7
三、整合行銷傳播的特色 9
四、整合行銷傳播的迷思與質疑 12
第二節、整合行銷傳播工具的策略應用 15
一、整合行銷傳播工具 15
二、媒體整合 19
第三節 表演藝術的定義 23
第四節 現代台灣劇團概況 26
一、現代劇團發展概況 26
二、戲劇產品之特性 27
第五節 「屏風表演班」介紹 29
一、「屏風表演班」概況 29
二、「屏風表演班」組織圖 32
三、「屏風表演班」歷年演出 33
第三章 研究方法 37
第一節 研究問題 37
第二節 個案研究之介紹 41
一、個案研究的定義 41
二、個案研究的目的 41
三、個案研究的特徵 42
四、深度訪談 43
第四章 研究結果分析 46
第一節 整合行銷傳播上的認知 46
第二節 組織的定位及形象 48
一、現代戲劇藝術的市場現況 48
二、定位與形象 49
三、競爭對手 51
四、識別圖像 52
第三節 行銷傳播工具的整合 54
一、廣告 54
二、促銷 55
四、關係行銷 56
五、資料庫行銷 56
六、事件行銷 60
七、公關 62
八、新科技、新媒介 63
第四節 利益關係人 65
第五節 訊息一致性 68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69
第一節 研究結果綜合整理 69
一、消費者導向 69
二、行銷傳播工具的操作 70
第二節 對「屏風表演班」的建議 71
一、建立整合行銷傳播績效評量機制 71
二、加強品牌形象以及清晰的識別系統 71
三、加強利益關係人的聯繫 72
四、建立以消費者為導向的行銷傳播規劃;對消費者進行分析與調查 72
五、促銷手法多元化 73
六、鞏固忠誠顧客 73
七、加強網站經營 74
八、強化事件行銷手法 74
九、創造品牌價值 75
十、接班領導人培養 75
第三節 研究限制與對未來研究之建議 76
一、研究限制 76
二、未來研究建議 76
參考資料 78
附錄 84
訪談問題 84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于心如、湯允一(2000)。台灣傳播研究典範之分析:以1987-1999為例。論文發表於二○○○年中華傳播學術研討會。台北縣:世新會館。
王月(2002)。《徵婚啟事--幸福版》演出節目手冊。台北市:屏風表演班。
王文科、王智弘(2004)。教育研究法。台北市:五南。
王志剛、謝文雀(1995)。消費者行為。台北市:華泰。
王鏑、洪敏莉譯(2000)。整合行銷傳播策略:從企劃、廣告、促銷、通路到媒體整合。台北市:遠流。
王瓊英(2000)。台灣現代劇團行銷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戲劇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
布羅凱特(Brockett)(1997)。世界戲劇藝術欣賞(胡耀恆譯)。台北市:志文。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2002)。文化統計。台北市:文建會。
托爾森(Thorson, E.)、莫爾(Moore, J.)(1999)。整合行銷傳播(吳宜蓁、李素卿譯)。台北市:五南。
李立亨(1998)。OH!李國修!。台北市:時報出版社。
李宏鎰(2001)。教育研究法。臺北市:考用出版。
林重新(2001)。教育研究法。台北市: 揚智文化。
尚榮安(2001)。個案研究。台北市:弘智。
李孟麗、徐村和(民88)。廣告學:策略與管理。台北市:五南。
何佳芬(2001)。整合行銷模式應用於顧客關係管理之研究。實踐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
吳錦屏(2000年4月23日)。百變公關事件行銷的神奇力量。工商時報,藝文版。
亞瑟休斯(Hughes,Arthur Middleton.)(2001)。資料庫行銷實用策略。(張倩茜譯)。台北市:美商麥格羅•希爾國際股份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
邱映慈(2000)。整合行銷傳播在選舉行銷上之運用--以一九九八年台北市長選舉為例。私立輔仁大學大眾傳播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縣。
洪淑宜(1996)。整合行銷傳播在媒體行銷上的應用--以台北之音為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
洪志成、廖梅花(2003)。焦點團體訪談。嘉義市:濤石文化。
紀慧玲(2001年12月10日)。李國修為屏風重塑知音心情。民生報,A6 版。
紀慧玲(2002年4月19日)。星舞台--給你好聽又好看:明星換跑道,不再是玩票。蔡琴的天使不夜城一舉雙贏;黃韻玲的人間條件讓人跌破眼鏡。民生報,CS6版。
紀慧玲(2002年10月14日)。屏風卯勁催票、果陀口碑醱酵--北極之光、再見女郎分別加演。民生報,A6 版。
祝鳳崗(1996)。整合行銷傳播之應用:觀念與問題。傳播研究簡訊,6,6-8。
唐諾俊海模(Donald W. Jugenheimer)(2004)。廣告學。(漆梅君譯)。台北市:亞太圖書
凱茲(Katz, H.)(林柳君譯)(1999)。媒體探戈:媒體企畫不可不知的10件事。台北市:經典。
陳向明(2002)。社會科學質的研究。台北市:五南。
陳亞萍(2000)。北市表演藝術觀眾之生活型態與行銷研究。國立中央大學藝術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陳芝宇(2003年10月7日)。屏風女兒紅南北都票亮、未開演確定加演 李國修堅守崗位。星報,10版。
夏學理、凌公山、陳媛編著(民93)。文化行政。台北市:五南。
馬森(民83)。西潮下的中國現代戲劇。台北市:書林。
許安琪(2003)。整合行銷傳播引論:全球化與在地化行銷大趨勢。台北市:學富文化。
黃玫菁(2002)。整合行銷傳播在非營利組織之應用--以社會福利慈善基金會為例。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黃湘玲(2004)。跨媒體新聞平台綜效研究--新聞產製及媒體經營管理觀點。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黃齡嬌(2002)。整合行銷傳播工具之應用與效果評估研究--以線上遊戲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菲利浦.科特勒、瓊安.雪芙(高登第譯)(民87)。票房行銷。台北市:遠流。
曾永義(1997)。台灣歌仔戲的發展與變遷。台北市:聯經。
劉美琪、許安琪、漆梅君、于心如(2003)。當代廣告 概念與操作。台北市:學富文化。
張淑芬(2000)。整合行銷傳播規劃模式之研究--以資訊業為例。臺北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
張永誠(1996)。事件行銷100。台北市: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張雅嵐(2005)。以互動性探討台灣現代劇團線上顧客關係管理。國立中山大學藝術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張瑞玲(1995)。商業銀行零售金融關係行銷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葉重新(2001)。教育研究法。台北市:心理。
蔡美瑛、陳蕙芬(1998)。整合行銷傳播在高科技產業行銷上之應用--以Computex Taipei ‘96英代爾(Intel)公司參展個案為例。民意研究季刊,204,46-62。
鄭自隆(1995)。競選廣告:理論、策略、研究案例。台北市:正中。
劉美琪(1999)。整合行銷傳播--說的比作的多。廣告學研究,12,117-119。
劉美琪、許安琪、漆梅君、于心如(2002)。當代廣告概念與操作。台北:學富。
鄧肯(Duncan, T.)、莫瑞艾提(Moriarty, S.)(廖宜怡譯)(1999)。品牌至尊:利用整合行銷創造終極價值。台北市:麥格羅希爾。
盧玉玲(1999)。網際網路與基督教傳播基構的跨媒體結合--從整合行銷傳
  播的角度。政大廣播電視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
鍾明德(1996)。繼續前衛:尋找整體藝術和當代台北文化。台北市:書林。
蕭富峰。整合行銷傳播vs.品牌權益:One Voice 策略的應用、One Voice v.s 品牌權益。民95年2月1日,取自:www.adpr.fju.edu.tw/conference
Belch, G. E. (1997). Advertising and promotion: An Integrated Marketing communications perspective. Boston, Mass: Irwin/ Mcgraw-Hill.
Berry, L. L.(1983). Relationship Marketing: Emerging Perspectives of Service Marketing. Chicago:American MarketingAssociation
Dickson, P. R. (1982). Person-situation: Segmentation’s missing link. Journal and Marketing, 46.
Duncan, T. (1993). To fathom integrated marketing, drive. Advertising Age, 64.
Duncan, T., & Caywood, C. L. (1996). “The concept, process, and evolution of integrated marketing communications.” In Thorson, E., and Moore, J. (Eds.), Integrated communication: Synergy of persuasive voices, (pp. 13-34). New Jersey: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Evans, J.R. and R.L. Laskin.(1997).The Relationship Marketing Process: A Conceptualization and Application. Industrial Marketing Management 26(2), pp.439-452.
Gross, C. W., & Peterson, R. T. (1987). Marketing-concept and decision marketing. West Publishing Company.
Gruning, L. A. (1992). “Power in the public relations department.” In J. E. Gruning (ed.), Excellence in public relations and communication management. NJ: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Harlow, R. (1976). Building a public relations definition. Public Relations Review, 36.
Hirvela, D. P.(1990). The performing arts:An audience’s perspective. Dubuque Iowa: Kendall Hunt.
Kvale, Steinar. (1996)InterViews: An Introduction to Qualitative Research Interviewing .Thousand Oaks, CA: Sage
Miller, D. A., & Rose, P. B. (1994). Integrated communications: A look at reality instead of theory. Public Relations Quarterly, 39(1), 13-16.
Morgan,M.R. and D.S.Hunt.(1994). The Commitment-Trust Theory of Relationship Marketing. Journal of Marketing,58,pp.20-38.
Neufeldt, V. (1990). Webster’s new world dictionary. New York: Simon & Schuster.
Nowak, G. J., & Phelps, J. (1994). Conceptualizing the integrated marketing communications’ phenomena: An examination of its implications for advertising research. Journal of Current Issues and Research in Advertising, 16(1), 49-66.
Schultz, D. E. (1993). How to overcome the barriers to integration. Marketing News, 19, 11-22.
Schultz, D. E., Tannenbaum, S. I., & Lauterborn, R. F. (1994). Integrated Marketing Communications. NTC Publishing Group.
Schultz, D. E. (1997). Integration is critical for success in 21st century. Marketing News , September 15, 26.
Schultz, D. E., & Kitchen, P. J. (1997). Integrted marketing communications in U.S. advertising. Journal of Advertising Research, 37(5), 7-18.
Shimp, T. A. (1997). Advertising, promotion, and supplemental aspects of integrated marketing communication.
Stephen J Gloud (2004). IMC as Theory and as a Poststructural Set of Practices and Discourses: A Continuously Evolving Paradigm Shift. Journal of Advertising Research. March 2004.
Yuhmiin Chan (2004). Television and Web Advertising Synergies. Journal of Advertising; Summer 2004; 33, 2; ABI/INFORM Global pg. 75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校內校外均不公開 not available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永不公開 not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永不公開 not available

您的 IP(校外) 位址是 3.135.202.224
論文開放下載的時間是 校外不公開

Your IP address is 3.135.202.224
This thesis will be available to you on Indicate off-campus access is not available.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