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0209107-182057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0209107-182057
論文名稱
Title
從中國反譯日本? 面對竹內好抗拒西方的策略
none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141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07-01-25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07-02-09
關鍵字
Keywords
竹內好、主體、近代的超克
Overcoming Modernity, subject, Takeuchi-Yoshimi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5711 次,被下載 1892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5711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1892 times.
中文摘要
在廣闊的跨文化語境下,本文藉由文化翻譯為研究視角,以「讓竹內好與其他人對話」的方式來觀察竹內好如何把魯迅翻譯西方的方法,再翻譯到日本,並與日本翻譯西方的方法做比較。竹內好對魯迅的翻譯,批判了日本翻譯西方的過程中失去主體性,藉由這樣的思考來提醒當代日本乃至於亞洲,在現代世界中,面對西方價值的衝擊所應具備的態度。把亞洲作為一種方法,要抵抗、要自我否定,相對於實體化的亞洲來說,竹內好談的亞洲是一個包容性的過程,這無疑是竹內好最為大膽也是最有貢獻的嘗試。
竹內好以「火中取栗」的勇氣發表支持大東亞戰爭的宣言、以戰爭為媒介在「近代的超克」座談會描繪了超克近代的圖像,政治不正確的立場雖為他招致許多批評,但實際上卻也讓他比誰都更貼近真正問題的核心。2005年是二戰結束60周年,檢討日本戰爭責任的聲浪又起,當初竹內好批判的問題並沒有隨著事件結束而成為歷史,反而跟著這段纏繞於亞洲間的歷史再次浮現。中國大陸、日本、韓國相對於台灣來說,關於竹內好的研究已有一定的成果,本文試圖在過於注意歐美思想的台灣學界呈現這少見的竹內好研究,希望能讓更多台灣學界知道日本思想界中如此特殊又具高度流動性的「學者」。
Abstract
none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第一章、 導論................................ 1
第一節為什麼要研究竹內好(Takeuchi-Yoshimi). 1
第二節竹內好是個什麼樣的人................... 4
第三節如何研究竹內好的思想................... 7
第四節文獻回顧與章節安排..................... 10
第二章、 竹內好知識的重要性 ..................15
第一節竹內好的意義之於當時................... 15
第一項竹內好對於主體的解讀................... 15
第二項竹內好對於當時的日本所產生的影響....... 18
一、向知識霸權的挑戰......................... 18
二、動搖通行的西方中心主義──「亞洲」再發現. 20
三、以自我否定取代自我肯定................... 24
第二節竹內好的意義之於今日................... 28
第一項近代的超克──「符號」的意義........... 28
第二項日本漢學──「翻譯」的蹤跡............. 33
第三節小結................................... 41
第三章、 竹內好的「自我介紹」................ 45
第一節論「作為方法的亞細亞」................. 45
第二節文學與政治............................. 60
第三節東方vs. 西方........................... 65
第四節日本vs. 亞細亞......................... 70
第五節小結................................... 78
第四章、 「翻譯」竹內好...................... 81
第一節文學的立場............................. 81
第二節關於近代、關於亞洲..................... 87
第三節戰爭體驗的延續──戰爭責任............. 102
第四節小結................................... 108
第五章、 結論................................ 111
參考文獻..................................... 117
簡略竹內好大事紀............................. 127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參考文獻

一、專書
1. Stuart Hall、陳光興,1999.2,《文化研究:霍爾訪談錄》。
台北:元尊文化。
2. 王曾才,民89.8,《西洋現代史》。台北:東華。
3. 王岳川,2003.3,《後現代主義文化研究》。北京:北京大學。
4. 王屏,2004.3,《近代日本的亞細亞主義》。北京:商務。
5. 石曉軍,1999.2,《中日兩國相互認識的變遷》。台北:台灣商
務。
6. 林少陽,2004.7,《「文」與日本的現代性》。北京:中央編
譯。
7. 周佳榮,1994.6,《近代日本文化與思想》。香港:商務。
8. 張旭東,2003.6,《批評的蹤跡:文化理論與文化批評:1985-
2002》。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9. 費小平,2005.3,《翻譯的政治》。北京:中國社會科學。
10. 孫歌,2005.2,《竹內好的悖論》。北京:北京大學。
11. 孫歌,2001.10,《亞洲意味著什麼──文化間的「日本」》。
台北:巨流。
12. 劉紀蕙,2004.9,《心的變異:現代性的精神形式》。台北:
麥田人文。
13. 嚴紹璗,1991.5,《日本中國學史》。江西:人民。
14. 王中江譯,丸山真男原著,2000.1,《日本政治思想史研
究》。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15. 李冬木、趙京華、孫歌譯,竹內好原著,2005.3,《近代的超
克》。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16. 邱彥彬譯,瓦勒瑞.甘迺迪(Valerie Kennedy)原著,
2003.7,《認識薩依德──一個批判的導讀》。台北:麥田人
文。
17. 林右崇譯,溝口雄三原著,民88.3,《作為「方法」的中
國》。台北:國立編譯館。
18. 陳芸芸、劉慧雯譯,Denis McQuail原著,2003.3,《特新大眾
傳播理論》。台北:韋伯文化。
19. 陳芸芸譯,James Lull原著,2004.1,《全球化下的傳播與文
化》。台北:韋伯文化。
20. 陳多友譯,小森陽一原著,2004.8,《天皇的玉音放送》。北
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21. 陳瑋芬譯,子安宣邦原著,2004.6,《東亞儒學:批判與方
法》。台北:臺大出版中心。
22. 趙京華譯,子安宣邦原著,2004.9,《東亞論──日本近代思
想批判》。長春市:吉林人民。
23. 陜西師範大學中外文化研究交流中心編,1992.6,《文化研究
方法論》。陜西:陜西師範大學。
24. 許寶強、袁偉選編,2001.1,《語言與翻譯的政治》。北京:
中央編譯。
25. 張寶三、楊儒賓編,2002.3,《日本漢學研究初探》。台北:
喜瑪拉雅基金會。

二、論文
1. 子安宣邦,〈「世界史」和日本近代的觀點〉,《臺大歷史學
報》第28期,2001.12,頁243-248。
2. 子安宣邦、汪暉、王志松、崔之元、劉小峰、曹衛東、權基永、
江上幸子、董炳月,〈如何看待二十世紀〉,《讀書》,2006年
02期,頁133-144。
3. 小島洁,〈思考的前提〉,《讀書》,2000年03期,頁3-7。
4. 王進,〈再現「東學」──重構亞洲近代的另一種可能〉,《讀
書》,2005年07期,頁47-54。
5. 代田智明,〈論竹內好──關於他的思想、方法、態度〉,《世
界漢學》第1期,1998年,頁64-73。
6. 王屏,〈論日本人「中國觀」的歷史變遷〉,《日本學刊》第2
期,2003年,頁33-47。
7. 木山英雄,〈也算經驗──從竹內好到「魯迅研究會」〉,《魯
迅研究月刊》,2006年07期,頁28-37。
8. 石之瑜,〈進出現代性:亞洲立場的有與無〉,《世界經濟與政
治》第2期,2007年(將出版)。
9. 石之瑜,〈回到亞洲?日本認識中國崛起的思想基礎〉,《世界
經濟與政治》第4期,2006年,頁1-13。
10. 李冬木,〈「竹內魯迅」三題〉,《讀書》,2006年04期,頁
116-125。
11. 吳震,〈十六世紀中國儒學思想的近代意涵──以日本學者島
田虔次、溝口雄三的相關討論為中心〉,《臺灣東亞文明研究
學刊》,第1卷第2期,2004.12,頁179-228。
12. 吳曉東,〈何謂「文學的自覺」〉,《上海文學》,2006年02
期,頁78-80。
13. 吳曉東,〈竹內好與伊藤虎丸對魯迅《狂人日記》的解讀──
以竹內好的《魯迅》和伊藤虎丸的《魯迅、創造社與日本文
學》為中心〉,《魯迅研究月刊》,2002年02期,頁9-15。
14. 林巾力,〈西川滿「糞現實主義」論述中的西方、日本與台
灣〉,《中外文學》,第34卷第7期,2005.12,頁145-174。
15. 孫歌,〈近代日本的中國認識〉,台大政治系許遠東講座演講
紀錄(曾倚萃整理),《中國大陸研究教學通訊》,第73期,
2006.3,頁1-15。
16. 孫歌,〈極限狀態下的政治感覺〉,《開放時代》,2004年01
期,頁150-158。
17. 孫歌,〈「漢學」的臨界點〉,《世界漢學》第1期,1998年,
頁46-63。
18. 孫歌,〈亞洲論述與我們的兩難之境〉,《讀書》,2000年02
期,頁52-59。
19. 孫歌,〈在理論思考與現實行動之間〉,《讀書》,2000年11
期,頁116-122。
20. 孫歌,〈再生於現在的歷史〉,《讀書》,1997年07期,頁29
-37。
21. 孫歌,〈《世界》:直面日本的負面遺產〉,《讀書》,1998
年05期,頁42-45。
22. 孫歌,〈大陸語境中的竹內好――進出政治正確的中國論述〉,
《中國大陸研究》,2007年3月(將出版)。
23. 孫玉石,〈現實情懷、歷史觀點與學術意識──讀丸山昇先生
的《魯迅.革命.歷史》〉,《魯迅研究月刊》,2006年01
期,頁38-49。
24. 酒井直樹,黃念欣譯,〈文明差異與批評:論全球化與文化國
族主義的共謀關係〉,《中外文學》,第34卷第1期,2005.6,
頁128-137。
25. 郜元寶,〈文學家的基本立場──竹內好的魯迅論〉,《上海
文學》,2006年02期,頁81-89。
26. 盛邦和,〈19世紀與20世紀之交的日本亞洲主義〉,《歷史研
究》,2000年03期,頁125-135。
27. 陳其南,〈台灣現代意識的軌跡〉,《新世紀智庫論壇》第22
期,2003.6.30,頁44-59。
28. 陳瑋芬,〈自我的客體化與普遍化──近代日本的「東洋」論
及隱匿其中的「西洋」與「支那」〉,《中國文哲研究集刊》
第18期,2001.3,頁367-420。
29. 陳瑋芬,〈由「東洋」到「東亞」,從「儒教」到「儒學」:
以近代日本為鏡鑑談「東亞儒學」〉,《臺灣東亞文明研究學
刊》,第1卷第1期,2004.6,頁201-232。
30. 陳怡宏,〈書評:《亞洲意味著什麼:文化間的日本》〉,孫
歌著,《台大歷史學報》第31期,2003.6,頁337-347。
31. 陳光興訪談,陳祐禎整理,〈文化「間」實踐的可能性:與孫
歌對話〉,《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49期,2003.3,頁201-
235。
32. 陳光興,〈日本是獨立國家嗎?〉,《讀書》,2005年07期,
頁38-46。
33. 張崑將,〈關於東亞的思考「方法」:以竹內好、溝口雄三與
子安宣邦為中心〉,《臺灣東亞文明研究學刊》,第1卷第2
期,2004.12,頁259-288。
34. 張汝倫,〈記憶的權力和正當性〉,《讀書》,2001年02期,
頁82-90。
35. 楊青,〈翻譯理論中的自我和他者──全球化語境中的翻譯理
論本土性思考〉,《外語研究》,2003年第5期,頁36-38。
36. 溝口雄三,〈中國思想與思想史研究的視角〉,《文史哲》
(Journal of Literature, History and Philosophy)第3
期,2002年,頁5-10。
37. 溝口雄三,〈作為「態度」的中國研究〉,《讀書》,2005年
04期,頁27-37。
38. 溝口雄三,〈戰爭與革命之於日本人〉,《讀書》,2000年03
期,頁8-11。
39. 溝口雄三、汪暉,〈沒有中國的中國學〉,《讀書》,1994年
04期,頁82-87。
40. 葛兆光,〈誰的思想史?為誰寫的思想史?──近年來日本學
界對日本近代思想史的研究及其啟示〉,《中國社會科學》,
2004年03期,頁53-63。
41. 葛兆光,〈想像的和實際的:誰認同「亞洲」?──關於晚清
至民初日本與中國的「亞洲主義」言說〉,《台大歷史學報》
第30期,2002.12,頁183-206。
42. 趙京華,〈竹內好的魯迅及其民族主體性重建問題──從竹內
芳郎對戰後日本魯迅研究的批評說起〉,《中國現代文學研究
叢刊》,2006年03期,頁69-86。
43. 劉堃,〈「文學者」魯迅──竹內好的兩讀法〉,《中國現代
文學研究叢刊》,2006年03期,頁87-102。
44. 劉小剛,〈文學翻譯的自我、身分與文化轉向〉,《天津外國
語學院學報》,2005年06期,頁1-6。
45. 羅崗,〈「文學」與「大東亞戰爭」──也談「竹內好悖
論」〉,《讀書》,2006年07期,頁97-106。
46. 韓毓海,〈竹內好何以成為問題〉,《讀書》,2006年04期,
頁126-134。
47. 主編引言,《台大歷史學報》,2001.12,第28期,頁225-
231。

三、學位論文
1. 劉俊良,民94,〈反全球化論述:對現代性實證國際關係理論之
反思〉,中山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四、研討會論文
1. 丸川哲史,〈日本的「獨立」和亞洲的「屈辱」──關於東亞冷
戰結構的形成〉,交通大學,去國.漢化.華文祭:2005年華文
文化研究會議,新竹:2005.1.8-9。
2. 李政勛,〈「東亞」,「竹內好」,「去」國民國家〉,中華民
國文化研究學會、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城流鄉動」
2007年文化研究會議暨第八屆文化研究學會年會,台北:
2007.1.6-7。

五、報刊
1. 張君玫,〈台灣主體性的認知繪圖:《去帝國》〉,《誠品好
讀》2006年12月號,主題書評。

六、電子文獻
1. 子安宣邦,趙京華譯,〈竹內好問題試論──「文學」之根本的
政治性〉,2006.7.28,
http://www.chinese-thought.org/whyj/001138.htm(2006.10.8)。
2. 丸山升,〈作為問題的1930年代──從「左聯」研究、魯迅研究
的角度談起〉,2005.12.27,http://www.xschina.org/show.php?id=5727(2006.4.10)。
3. 王寧,〈翻譯的文化建構和文化研究的翻譯學轉向〉,
2005.8.25,
http://www.cul-studies.com/rendanews/displaynews.asp?id=6304(2006.2.10)。
4. 朱坤容,〈日本二戰記憶的文化解讀──以《日本文化中的惡與
罪》為中心〉,《日本哲學思想讀書會通訊》第6期,2006.4,
http://philosophy.cass.cn/org/zxin/dfwhzxin/rbtxun6.htm(2007.1.10)。
5. 吳哲良,〈翻譯的皺摺〉,2005.4.25,http://hermes.hrc.ntu.edu.tw/csa/journal/45/journal_park346.htm(2005.12.10)。
6. 吳曉東,〈「文學性」的「悖論」〉,2005.8.23,http://www.pkucn.com/viewthread.php?tid=171787(2006.1.3)。
7. 尾崎文昭,〈二十一世紀裡魯迅是否還值得繼續讀?〉,
2003.12.23,
http://www.ouline.com/wengxue/story.php4?story_id=3997(2005.11.1)。
8. 李政勛,〈作為「實踐」的東亞或「國民國家想像」的彼岸〉,
2005.12.6,
http://www.cul-studies.com/Article/focus/200512/3126.html(2006.2.10)。
9. 酒井直樹,〈現代性與其批判:普遍主義與特殊主義的問題〉,
2001.3.23,
http://www.chinaaffairs.org/gb/detail.asp?id=67(2006.3.6)。
10. 孫歌,〈把握進入歷史的瞬間〉,收入《主體彌散的空間:亞
洲論述之兩難》,北京:江西教育,2002,
http://www.cul-studies.com/old/asp/list3.asp?id=89&writer=sunge(2006.5.5)。
11. 孫歌,〈作為方法的日本〉,1995.3,
http://www.cul-studies.com/old/asp/list3.asp?id=92&writer=sunge(2005.10.3)。
12. 孫歌、陳光興、白永瑞,〈關於東亞論述的可能性〉,
2004.12,
http://www.inter-asia.org/KH/online.htm(2006.2.8)。
13. 孫歌,〈魯迅脫掉的衣裳〉,收入《主體彌散的空間:亞洲論
述之兩難》,北京:江西教育,2002,
http://www.cul-studies.com/old/asp/list2.asp?id=1840&writer=sunge(2006.5.5)。
14. 孫歌,〈如何理解「戰後」東北亞問題〉,2006.4.29,http://www.cuhk.edu.hk/ics/21c/supplem/essay/0507021.htm(2006.7.21)。
15. 孫歌,〈中日關係實話如何實說〉,2005.7.21,http://www.frchina.net/data/personArticle.php?id=2958(2005.10.31)。
16. 馬場公彥,陳都偉譯,〈戰後日本論壇的中國觀變遷──從
《世界》雜誌的相關報導中所看到的〉,2004.3.29,http://www.opentimes.cn/tp/jchg/2004/03-0329-002-c.htm(2005.10.3)。
17. 張興成,〈跨文化實踐中的東方主義話語〉,2002.6.29,http://www.cuhk.edu.hk/ics/21c/supplem/essay/0202034.htm(2005.12.27)。
18. 張君玫,〈「心的劃界與翻譯」:作為一個後殖民的言說主
體〉,2006.4.27,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演講,http://www.cecs.nctu.edu.tw(2006.9.11)。
19. 陳光興,〈「亞洲」作為方法〉,2005.8.1,http://www.inter-asia.org/KH/online.htm(2005.10.11)。
20. 陳平原,〈日本研究中國文學現狀:與魯迅進行精神對話〉,
2005.12.19,http://b5.chinanews.sina.com/news/2005/1219/2307941779.html(2006.4.17)。
21. 陳宜中,〈從竹內好與「自由主義史觀」反思中日戰爭記
憶〉,2005.12.27,
http://www.cul-studies.com/Article/contribute/200512/3219.htm(2006.3.20)。
22. 章益國,〈「亞洲論述」:歷史與價值〉,2005.11.20,http://www.zisi.net/htm/xzwj/zygwj/2005-11-20-34483.htm(2005.12.11)。
23. 葛兆光,〈重評90年代日本中國學的新觀念──讀溝口雄三
《方法としての中國》〉,2002.12,http://www.cuhk.edu.hk/ics/21c/supplem/essay/0209009.htm(2006.4.10)。
24. 溝口雄三,趙京華譯,〈創造日中間知識的共同空間〉,
2005.7.21,http://www.frchina.net/data/personArticle.php?id=2959(2006.2.10)。
25. 溝口雄三、孫歌,〈關於「知識共同體」〉,2004.3.29,http://www.opentimes.cn/tp/jchg/2004/03-0329-001.htm(2005.10.5)。
26. 程凱,〈思想如何成為自身的──解讀「竹內魯迅」的一種線
索〉,2006.1.4,
http://www.cul-studies.com/Article/literature/200601/3257.html(2006.2.15)。
27. 趙京華,〈文學者魯迅與革命人魯迅〉,2006.1.28,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school/2006-01/28/conte
nt_4107584.htm(2006.2.15)。
28. 劉晨光,〈文化拯救者的孤獨──評竹內好《近代的超
克》〉,2005.7.21,http://www.frchina.net/data/personArticle.php?id=2957(2005.11.1)。
29. 劉紀蕙,〈現代性的精神形式:有關心的變異〉,2004.4.15,http://hermes.hrc.ntu.edu.tw/csa/journal/37/journal_park311.htm(2006.4.10)。
30. 薛毅,〈現代價值與東方理想──讀竹內好的《近代的超
克》〉,2006.11.25,
http://www.chinese-thought.org/whyj/002605_2.htm(2007.1.4)。
31. 羅崗,〈「文學」:實踐與反思──對一個論題的重新探
討〉,2005.5.11,http://www.zisi.net/htm/ztlwz/wymx/2005-05-11-21039.shtml(2005.10.25)。
32. 韓毓海,〈日本「近代的超克」及其變奏〉,2006.10.19,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doc/1002/3/2/0/100232053.html?coluid=21&kindid=273(2006.11.2)。
33. 蘆?琚A〈文明論與地域共同體-新世紀初韓國人的東亞觀〉,
2005.11.28,http://intermargins.net/intermargins/TCulturalWorkshop/asia/02.htm(2006.8.2)。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校內立即公開,校外一年後公開 off campus withheld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