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0210109-112003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0210109-112003
論文名稱
Title
《天雨花》、《再生緣》及《筆生花》主題思想研究
none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367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09-01-09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09-02-10
關鍵字
Keywords
天雨花、女性彈詞小說、再生緣、筆生花
none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5734 次,被下載 0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5734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0 times.
中文摘要
女性彈詞小說是明清女性文學研究的新範圍,以往學者多研究明清才女詩詞作品中,不論從女性文學研究、女性研究、小說史研究、彈詞小說研究這四個角度,女性彈詞小說都有其重要性。
本論文擬從三大彈詞《天雨花》、《再生緣》及《筆生花》三部作品,以精讀方式,分析其主題思想。第一章概述女性彈詞小說及其思想內容。第二章開始則分項論述三大彈詞的思想主題,每章開頭均交待其作者之後,接著針對作品中的政治觀、性別觀、家庭婚姻觀和宗教觀等方面去說明。
《天雨花》,其創作動機乃在「憫倫紀之紛亂,思得其人以倫立紀,而使頑石點頭也。」呈現出晚明政治亂局下各種不同衝突的主張,是三大彈詞中最富史實精神的作品,傾於鏟除奸邪的東林精神,當中除論述到明末三大案,亦談及礦稅一事,立魏忠賢生祠、李自成張獻忠民亂等事。《天雨花》的父女觀也是重點所在,藉左維明以立忠,藉左儀貞以立節,在公領域由左維明來除奸,私領域則由女兒左儀貞來彰顯倫紀,有父女繼承的歷史意義。而《天雨花》在婚姻愛情觀倡導—夫一妻,宗教觀上駁斥佛教及民間信仰,在女性彈詞小說中是十分特別的觀點。
《再生緣》是三大彈詞中最富盛名的作品,作者陳端生的創造了孟麗君這個劃時代的角色,其「互文性」也是研究重點之一。性別觀上由孟麗君裝扮酈明堂而引起易裝、性別越界的主題上,是現今研究當紅的議題。由於「女扮男裝」是女性彈詞小說十分重要主題,同時也是其他女性文學如戲曲所呈現的部分,故論述較多,同時也特別針對孟麗君的身分認同轉換一點加以細論。此外從男志女貞的傳統觀念,轉為「女志男貞」的描寫,也是《再生緣》特別之點。
《筆生花》中邱心如的自敘呈現女性書寫意義頗豐,以孝貞為其主題思想中心。不同於孟麗君,姜德華恢復女裝回歸閨閣從攘外回到安內,是其特點之一。另外婚姻家庭描寫中,對妻妾制的崇揚與批評、悍妒婦的出現,亦是主題思想要點所在。在濃厚的宗教意識下,開啟女子獨身修道成仙的出路,也影響後續女性彈詞小說甚鉅。
上半部分屬分論,第五章則是以三大彈詞的倫理意涵來綜論,這三部約歷時二百年的作品可以看出女性作家在三權和四德的傳統婦德中如何重新定位,筆者延用了高彥頤所提出的三重動態模式,也就是從規範、女性生活和女性視角去為明清才女閨秀的生活情態,探明和傳統婦德觀的重合、游移及衝突的看法。結果發現君權仍在,父權安然,夫權消失,在證明女性有才能後,打破男外女內的界限,而重新塑造新的婦德典範—德、才、智、色兼備。
第六章結論,則論述三大彈詞在政治觀、性別觀、婚姻家庭觀及宗教觀的主題思想的異同部分,而以倫理意涵的角度,則可看出女性作家在彈詞小說的積極主張。
Abstract
none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緒論
一、 研究對象與提出問題 ---------------------------------------------- 1
二、 文獻探討 ------------------------------------------------------------- 2
三、 研究方法及架構 ---------------------------------------------------- 17

第一章 女性彈詞小說概述 20
第一節 女性彈詞小說簡史 --------------------------------------------------------- 20
第二節 女性彈詞小說的思想內容 ------------------------------------------------ 29

第二章 《天雨花》主題思想研究
第一節《天雨花》作者及釋名 ------------------------------------------------------ 43
第二節《天雨花》政治觀
一、鏟除奸邪的東林忠君思想--------------------------------------------- 50
二、表彰殉國為忠------------------------------------------------------------ 62
三、貶抑民亂 ---------------------------------------------------------------- 67
第三節《天雨花》父女觀
一、才女可為父親之繼承人 ----------------------------------------------- 70
二、父權高舉 ----------------------------------------------------------------- 74
第四節《天雨花》婚姻愛情觀
一、世族聯姻、男不避入贅------------------------------------------------ 80
二、夫為妻綱、婉順為德--------------------------------------------------- 81
三、多寫夫妻閨中語--------------------------------------------------------- 83
四、倡導一夫一妻,堅持不納妾------------------------------------------ 86
五、婚姻主權在父母--------------------------------------------------------- 91
六、才德兼備,不出閨門--------------------------------------------------- 93
第五節《天雨花》宗教觀
一、反對佛教、民間宗教--------------------------------------------------- 103
二、崇揚道教謫凡、因果報應 -------------------------------------------- 108

第三章 《再生緣》主題思想研究
第一節《再生緣》作者及互文性----------------------------------------------------- 113
一、作者陳端生--------------------------------------------------------------- 113
二、《再生緣》的互文性----------------------------------------------------- 118
第二節《再生緣》政治觀
一、反抗三權------------------------------------------------------------------ 143
二、少年皇帝失之在色------------------------------------------------------ 151
三、外戚干政------------------------------------------------------------------ 155
第三節《再生緣》性別觀
一、由易裝到性別越界----------------------------------------------------- 159
二、孟麗君的自我認同轉換過程----------------------------------------- 172
三、男女皆美而重情--------------------------------------------------------- 194
四、女子重才------------------------------------------------------------------ 204
第四節《再生緣》婚姻家庭觀
一、父母主婚、天子主婚、夢兆主婚 ---------------------------------- 209
二、從夫為妻綱到妻強夫懼 ---------------------------------------------- 210
三、義夫貞女、節貞到情貞 ---------------------------------------------- 213
第五節《再生緣》宗教觀
一、多夢兆 ------------------------------------------------------------------- 216
二、謫凡思想 ---------------------------------------------------------------- 219

第四章 《筆生花》主題思想研究
第一節《筆生花》作者及女性書寫意義------------------------------------------- 221
一、作者邱心如--------------------------------------------------------------- 221
二、自敘文的女性書寫意義------------------------------------------------ 226
第二節《筆生花》政治觀
一、正德好色------------------------------------------------------------------ 232
二、外戚干政------------------------------------------------------------------ 234
三、嘉靖揚孝------------------------------------------------------------------ 236
第三節《筆生花》性別觀
一、貞節觀的再揚------------------------------------------------------------ 241
二、三從四德的反思--------------------------------------------------------- 248
三、安邦齊家的女才 ------------------------------------------------------- 251
第四節《筆生花》婚姻家庭觀
一、妻妾制的崇揚與批評--------------------------------------------------- 259
二、姊妹情誼------------------------------------------------------------------ 278
三、重生男觀念------------------------------------------------------------ 282
第五節《筆生花》宗教觀
一、謫凡思想------------------------------------------------------------------ 285
二、仙佛顯靈------------------------------------------------------------------ 287
三、濃厚的因果報應--------------------------------------------------------- 288
四、女子亦可修道成仙------------------------------------------------------ 291



第五章 三大彈詞的倫理意涵------------------------------------------------------- 299
第一節 挑戰三綱------------------------------------------------------------------------- 303
一、君權仍在------------------------------------------------------------------ 304
二、父權安然------------------------------------------------------------------ 305
三、夫權消失------------------------------------------------------------------ 307
第二節 維護傳統四德
一、婦德—重貞節崇孝道--------------------------------------------------- 309
二、婦容—女為悅己者容的審美觀--------------------------------------- 338
三、婦言—辯才無礙的機智------------------------------------------------ 341
四、婦功—無遜於男子的功\業--------------------------------------------- 347
第三節 三大彈詞積極重塑的婦德規範
一、德才智色兼備------------------------------------------------------------ 353
二、打破內外之別------------------------------------------------------------ 360

第六章 結論----------------------------------------------------------------------------------- 364
參考書目----------------------------------------------------------------------------------- 370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一、專書
(一)、古籍(依朝代年份排列)
【漢】鄭玄、賈公彥疏:《十三經注疏周禮》,台北:藝文印書館,1972年。
【漢】鄭玄、賈公彥疏:《十三經注疏儀禮》,台北:藝文印書館,1972年。
【漢】鄭玄、賈公彥疏:《十三經注疏禮記》,台北:藝文印書館,1972年。
【漢】戴德輯,黃懷信、孔德立、周海立參撰:《大戴禮記彙校集注》,西安:三秦出版社,2005年1月。
【漢】班固,陳立疏證:《白虎通義》,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68年3月。
【宋】司馬光,《家範》,收於《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696冊。
【元】陶宗儀:《南村輟耕錄》,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11月。
【明】田汝成:《西湖遊覽志餘》,台北:世界書局,1982年12月。
【明】王節婦,《女範捷錄》,收於清.陳夢雷等輯,《古今圖書集成閨媛典》,台北:鼎文書局,1985。
【清】陳兆崙:《紫竹山房文集》(二十卷詩集十二卷附錄一卷)《四庫未收書集刊》【玖輯•貳拾伍冊】清嘉慶刻本,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年。
【清】陳弘謀輯:《五種遺規•教女遺規三卷》,《續修四庫全書》【951】子部/儒家類,清乾隆四年至八年培遠堂刻匯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清】清•張廷玉等撰,《新校本明史》,台北市:鼎文書局,1978年十月初版
【清】陶貞懷:《天雨花》,河南:中州古籍出版社,1984年3月。
【清】陳端生撰,梁楚生續:《再生緣》二十卷,臺北市:鼎文書局,1975年。

【清】陳端生著,劉崇義編校:《再生緣》河南:中州書畫社,1982年
【清】王大樞:《西征錄》收錄於《古籍珍本游記叢刊》(北京市:線裝書局,2003年)。
【清】侯芝:《再造天》,上海:大達圖書供應社,1936年。
【清】邱心如:《筆生花》,河南:中州古籍出版社,1984年。
【清】陳文述:《頤道堂詩外集》,《續修四庫全書》【1505】集部/別集類,嘉慶二十二年刻道光增修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二)、近人著述--專書(依作者姓氏筆劃順序排列)
〔法〕羅貝爾•埃斯卡皮(Robert Escarpit)著、于沛選編:《文學社會學》(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8月)。
〔美〕艾梅蘭著(Maram Epstein):《競爭的話語──明清小說中的正統性、本真性及所生成之意義》(江蘇:江蘇人民出版社,2005年1月),初版。
〔美〕高彥頤(Dorothy Ko):《閨塾師──明末清初江南的才女文化》(Teachers of Inner Chambers)(江蘇:江蘇人民出版社,2005年1月),初版。
〔美〕曼素恩(Susan Mann)作,譯者楊雅婷:《蘭閨寶錄:晚明至盛清時的中國婦女(Precious Records:Women in China Long Eighteenth Century)》(臺北:左右文化,2005年,11月),初版。
王克檢:《文藝創作心理學》(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1997年6月),初版。
王躍生:《清中葉婚姻衝突透析》,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3年1月。
托?堬鬘H(Toril Moi):《性別/文本政治:女性主義文學理論》(臺北:駱駝出版社,1995年6月12日),初版。
朱光潛:《文藝心理學》(台北:台灣開明書局,1969年)。
佛洛姆(Erich Fromm)著,孫石譯:《自我的追尋》(台北:志文出版社,1998年2月),再版。
何金蘭:《文學社會學》(台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89年8月),初版。
何冠彪:《生與死:明季士大夫的抉擇》,台北,聯經,1997。
吳宗錫主編:《評彈文化詞典》(上海: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6年6月2日),初版。
吳燕娜編:《中國婦女與文學論集第一集》(台北:稻鄉出版社,1999年5月),初版。
李小江等主編:《性別與中國》(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94年6月),初版。
李甲孚:《中國古代的婦女生活》(台北:黎明文化,1978年2月)。
杜芳琴、王政主編:《中國歷史中的婦女與性別》(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4年6月),初版。
阿英:《彈詞小說評考》(上海:中華書局,1937年2月)。
阿英:《小說閒談四種》(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8月)。
施淑儀編:《清代閨閣詩人徵略》(上海:上海書店,1987),頁26~27。
洪丕謨、姜玉珍:《古代女性世界》(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10月),初版。
胡士瑩:《彈詞寶卷書目》(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6月)。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
胡亞敏:《敘事學》(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1998年6月),二版。
胡曉真:《才女徹夜未眠──近代中國女性敘事文學的興起》(臺北:麥田出版,2003年10月1日),初版。
孫康宜:《古典與現代的女性闡釋》(台北:聯合文學,1998年),初版。
祝瑞開:《中國婚姻家庭史》(上海:學林出版社,1999年8月),初版。
馬斯洛(A.H. Maslow)著,許金聲 等譯:《動機與人格》(北京:華夏出版社,1987年1月)。
馬斯洛,黃光國整理:《自我實現的人生》(台北:桂冠圖書,1990年9月20日),初版。
高世瑜:《中國古代婦女生活》(北京:商務印書館,1996年7月)。
張小虹:《性/別 研究讀本》(台北:麥田出版,1998年8月1日),初版。
張小虹:《後現代/女人:權力、慾望與性別表演》(台北市:時報文化,1993年),初版。
張小虹:《性別越界》(台北:聯合文學,1995年3月),初版。
張妙清、葉漢明、郭佩蘭:《性別學與婦女研究》(台北:稻鄉出版社,1997年7月),初版。
張俊:《清代小說史》,(浙江:浙江古藉出版社,1997年),初版。
郭沫若:《郭沫若古典文學論文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2月),初版。
陳東原:《中國婦女生活史》(臺北:河洛圖書出版社,1979年9月)。
陳寅恪:《論再生緣》(臺北:地平線出版社,1970年7月)。
費絲言:《由典範到規範:從明代貞節烈女的辨識與流傳看貞節觀念的嚴格化》(台北:國立台灣大學出版委員會,1998年),初版。
趙景深:《彈詞考證》(臺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67年6月)。
趙景深:《彈詞研究》(臺北:東方文化書局),年份不詳。
劉士聖:《中國古代婦女史》(青島:青島出版社,1991年6月)。
劉詠聰:《女性與歷史──中國傳統觀念新探》(台灣:商務印書館,1995年),初版。
劉詠聰:《德•才•色•權─論中國古代女性》(臺北:麥田出版,1998年),初版。
蔣瑞藻:《小說考證》(臺北:河洛圖書出版社,1979年10月)。
鄭振鐸:《中國俗文學史》(上海:上海書店,1984年6月)。(本書根據商務印書館1938年版本複印)。
盧文格(Jane Loevinger)、布萊西(Augusto Loasi)著,李維譯:《自我的發展:概念與理論》(台北:桂冠圖書,1995年4月),初版。
鮑家麟主編:《中國婦女與文學論集》(臺北,稻鄉出版社,1999年5月),初版。
鮑震培:《清代女作家彈詞論稿》)(天津: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1年9月),初版二刷。
謝臥龍主編:《知識型構中的性別與權力的思想與辨證》(臺北:唐山出版社,2004年6月)。
譚正璧、譚尋:《彈詞敘錄》(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7月)。
譚正璧:《中國女性的文學生活》(台北:華嚴出版社,1986年5月)。
譚正璧:《中國文學史》(臺北:華正書局,1974年10月)。


二、期刊論文(以作者姓名排序)
文迎霞:〈心的飛翔─彈詞中的女扮男裝故事與女作家寫作心態〉,《南昌高專學報》第四期,2004年,頁36-39。
文迎霞、陳東有:〈彈詞中的女扮男裝故事與受眾欣賞期待〉,《江西社會科學》第三期,2004年,頁64-70。
方紅:〈《再生緣》與女性文學),《湖北教育學院學報》,第18卷第6期,2001年11月,,頁15-22。
王兆鵬:〈中國古代文學傳播研究的六個層面〉,《江漢論壇》,2006年5月,頁109-113。
王兆鵬:〈中國古代文學傳播研究的思考〉,《文學遺產》第2期,2006年,頁14-16。
王亞琴:〈沒有圓滿結局的圓滿-彈詞《再生緣》結尾探析〉,《渝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雙月刊)》第18卷第1期,2001年2月),頁63-66。
王金中:〈淺說吳地狀元之盛的緣由〉,《無錫教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第3期,1994年,,頁48-50。
王萌:〈論明清時期女性創作群體逃避婚姻的心態〉,《河南教育學院學報》第二十三卷第四期,2004年,頁92-94。
王進安:〈長篇彈詞「筆生花」陰聲韻研究〉,《福建師範大學學報》第二期,2003年,頁91-95。
王進安:〈長篇彈詞「筆生花」的用韻特點研究〉,《東方人文學誌》第三期,2004年3月,頁149-157。
王鋒、林燕飛:〈傳統貞節觀的經濟分析〉,《中州學刊》總125期第5期,2001年9月,頁138-140。
王璦玲:〈私情化公:清代劇作家之自我敘寫與其戲劇展演〉,《欲掩彌彰:中國歷史文化中的「私」與「情」》,臺北市:漢學研究中心,2003年,,頁81-155。
田蔚:〈從門當戶對到才子佳人─試論中晚唐新型愛情觀的生成〉,《寶雞文理學院學報》第一期,1996年,頁50-56。
田澍:〈明代大禮議新探〉,《學習與探索》(黑龍江省社會科學院),1998年第六期。
田澍:〈明武宗拒絕立嗣與大禮議〉,《西北師大學報》第40卷第6期,2003年11月。頁107~110。
向燕南、楊樹坤:〈試析陳寅恪晚年「著書唯剩頌紅妝」的原因〉,商丘師範學院學報第20卷第3期,2004年6月,頁11-14。
朱我芯:〈彈詞小詞《天雨花》的女性書寫特徵〉,《東海大學文學院學報》第44卷,2003年7月,頁159-182。
余瀟楓:〈自我與人格〉,《浙江大學學報》第9卷第3期,1995年9月,頁29-34。
吳存存:〈何謂三從四德中的婦容〉,《百科知識》第十二期,1997年,頁29-30。
吳放:〈蘇州彈詞的唱和只說不唱的彈詞〉,《浙江藝術職業學院學報》,第1卷第3期,2003年9月,頁104-107。
吳國智:〈中國封建社會的女性美觀念及「三寸金蓮」〉,《大連大學學報》第24卷第3期,2003年6月,頁41-43。
呂啟祥:〈夢在紅樓之外──《再生緣》與《紅樓夢》〉,《紅樓夢學刊》2期,1996年,頁239-269。
宋致新:〈中西女性文學中瘋女人形象之比較〉,《江西社會科學》第九期,2002年,頁70-72。
宋致新:〈女性翻身的「狂想曲」-陳端生和她的《再生緣》〉,《廣播電視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4期,總第115期,2000年,頁46-49。
宋清秀:〈清代才女文化的地域性特點──以王照圓、李晚芳為例〉,《浙江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4期,2005年,頁35-38。
宋清秀:〈試論明清時期貞節制度的積極意義〉,《中國典籍與文化》第3期,2004年3月,頁66-71。
宋清秀:〈試論明末清初才女文化的特點〉,《求索》第9期,2005年,頁195-198。
李玉蓮:〈元明清小說戲劇傳播方式研究〉,《社會科學輯刊》第5期總118期,1998年,頁136-141。
李亞光:〈試探重男輕女風氣之源〉,《錦洲師範學院學報》第二十二卷第一期,2000年1月,頁47-48。
李承貴:〈「貞節」觀念的歷史演變及其現代啟迪〉,《孔孟學報》第75期,1998年3月,頁187-202。
李玫:〈面對「商人世界:熱情與冷漠」──明末清初小說戲曲比較之一〉,《武漢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2期,1998年,頁96-100。
李秋菊:〈《再生緣》為何神龍無尾〉,《江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第24卷第3期,2005年6月,頁25-28。
李國俊:〈說寶卷彈詞(上) 〉,《民俗曲藝》第50期,1987年11月,頁15-22。
李國俊:〈說寶卷彈詞(下) 〉,《民俗曲藝》第51期,1988年1月,頁125-131。
李淑梅:〈從列女傳到烈女傳─看婦女地位的變遷〉,《中華女子學院學報》第三期,1996年,頁50-51。
李祥林:〈從性別角度看傳統禮教的兩把尺子〉,《文史雜志》第4期(總第118期),2005年,頁57-59。
李菁:〈明代人情小說中的果報思想〉,《杭州教育學院學報》第二期,2002年3月,頁18-20。
李新燦:〈隱形價值的保護與轉換──從明清小說看男性對貞節觀念的變化〉,《語文學刊》第6期,2002年,頁20-22。
李鳳飛、暴鴻昌:〈中國婦女與反纏足的歷史考察〉,《學習與考察》總110期,1997年頁119-126。
杜方琴,〈明清貞節的特點及其原因〉,《山西師大學報》第二十四卷第四期,1997年10月,頁41-46。
佟迅,〈中國古代婦女社會地位及女扮男裝文學題材的演變〉,《華北電力大學學報》第三期,2005年7月,頁92-99。
周巍:〈明末清初至20世紀30年代江南「女彈詞」研究〉,《史林》第1期,2006年,頁103-114。
孟蒙:〈清代彈詞文學論略〉,《齊魯學刊》第1期總第166期,2002年,頁115-118。
林本喬:〈人本心理學的自我實現與東方宗教的自我覺悟之探討〉,《嘉義師院學報》第11期,1997年,頁27-40。
林燕玲:〈米鹽瑣屑與錦繡芸窗之間─彈詞「筆生花」自敘中呈現的創作動機與矛盾〉,《人文社會學報》第二期,2003年12月,頁125-140。
芳草:〈女彈詞考〉,《鐵道師院學報》,第16卷第6期,1999年12月,頁50-52。
信靈:〈道教的承負觀之我見〉,《中國道教》第四期,2004年,頁40-42。
段江麗:〈善書與明清小說中的果報觀〉,《明清小說研究》第一期,2002年,頁48-60。
段穎惠:〈從《明史•列女傳》析明代婦女的貞節觀念〉,《殷都學刊》第4期,2005年,頁109-112。
紀德君、洪哲雄:〈明代擬話本小說中的貞節與情愛〉,《四川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總第115期第4期,2001年,頁93-99。
胡曉真,〈秩序追求與末世恐懼─由「彈詞小說」《四雲亭》看晚清上海婦女的時代意識〉,《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第八期,2000年6月,頁89-128。
胡曉真,〈晚清前期女性「彈詞小說」試探─非政治文本的政治解讀〉,《中國文哲研究集刊》第一一期,1997年九月,頁89-135。
胡曉真:〈藝文生命與身體政治:清代婦女文學史研究趨勢與展望之探析〉,2005.6.29-7.1,中國近代史的再思考國際學術研討會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主辦
夏愛軍:〈試評《閨塾師──明末清初江南的才女文化》〉,《婦女研究論叢》第6期,2005年11月,頁78-79。
孫遜:〈釋道「轉世」、「謫世」觀念與中國古代小說結構〉,收於黃子平主編,《中國小說與宗教》,香港:中華書局有限公司,1998,頁185。
徐瑞青:〈論自我呈現〉,《求是月刊》第4期,1994年,頁8-13。
浦漢明:〈《喬影》──中國古代知識女性的憤懣和呼號〉,《青海社會科學》第2期,1995年,頁62-65。
秦燕春:〈晚清以來彈詞研究的誤區與盲點──「書場」缺失與「案頭」的百年分流〉,《蘇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1期,2004年1月),頁103-109。
張玉雁:〈試論中外戲劇文學中的「女扮男裝」現象〉,《當代戲劇》第5期,2005年,頁30-32。
張安奇:〈晚明激烈黨爭中的東林黨〉,《江南論壇》2005年3月
張宏生:〈吳藻《喬影》及其創作的內外成因〉,《南京大學學報》第4期第36卷,2000年4期,頁38-45。
張孟珠:〈人身安全之憂:清代貞節實踐的困境〉,《政大史粹》第10期,2006年6月),頁89-130。
張金蘭:〈「誰把纖纖月,掩在湘裙褶」──試析《金瓶梅》中的三寸金蓮〉,《中國古典文學研究》第5期,2001年6月),頁133-146。
張俊:〈18世紀的中國「意識流」──論《再生緣》的心理描寫〉,《宜賓學院院報》第8期,2005年8月,頁57-60。
張俊:〈女狀元「這一個」-論孟麗君的女性自主意識〉,《沙洋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第4期,2005年,頁36-38。
張樹亭:〈彈詞文學興盛之原因〉,《濟寧師範專科學校學報》第24卷第1期,,2003年2月,頁86-90。
張燕萍,〈明清女性彈詞文學管見〉,《信陽師範學院學報》第18卷第4期,1998年十月,頁69-73。
盛志梅:〈清代書場彈詞之基本特徵及其衰落原因〉,《齊魯學刊》第5期總176期,2003年,頁80-84。
盛志梅:〈試論清代彈詞的江南文化特色〉,《江淮論壇》1期 總第197期,2003年,頁109-112。
盛志梅:〈彈詞淵源流變考述〉,《求是學刊》,第31卷第1期,2004年1月,頁97-101。
盛志梅:〈清代女性彈詞中女扮男裝現象論析〉,《南開學報》第3期,2004年,頁21-28。
許周鶼,〈論明清彈詞文化與吳地婦女〉,《蘇州大學學報》第二期,1996年,頁98-104。
許周鶼:〈吳地女子「內剛」品性溯源〉,《常熟高專學報》第3期,2003年5月),頁116-119。
許麗芳:〈試論《再生緣》之書寫特徵與相關意涵〉,《中山人文學報》第五期,1997年1月,頁137-158。
許麗芳:〈性別與書寫之錯置與超越─以「女才子書」與「再生緣」之作者自序為中心之分析〉,《國文學誌》第五期,2001年12月,頁209-246。
許麗芳:〈女性於書寫中之自我定位與詮釋--以陳端生之「再生緣」序文為例〉,《大陸雜誌》,2002年4月,頁1-17。
許麗芳:〈女子弄文誠可罪──試析女性書寫意識中之自覺與矛盾〉,《挑撥新趨勢 第二屆中國女性書寫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市:臺灣學生,2003年,頁219-239。
郭玉峰、王貞:〈中國古代的貞節:並非僅對女性的規範〉,《天津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總第164期第5期,2002年,頁29-33。
郭玉峰:〈中國古代貞節的結構、演變及其實質〉,《天津社會科學》第5期,2002年,頁132-136。
陳娟娟:〈女性自我意識覺醒道路上的遠行者──《再生緣》中孟麗君形象解析〉,《藝術百家》第2期,2006年,頁54-56。
陳勝勇:〈理學貞節觀、寡婦再嫁與民間社會─明代南方地區寡婦再嫁現象之考察〉,《史林》第二期,2001年,頁22-43。
陳焜:〈試論《太平經》中之承負說〉,《宗教學研究》第四期,2002年,頁19-23。
陳節:〈從女扮男裝故事看傳統性別意識對作家的影響〉,《福建師範大學學報》第四期,2004年,頁65-68。
陳筱芳:〈中國傳統報應觀與佛教果報觀的差異及文化根源〉,《社會科學研究》,2004年三月,頁67-69。
陳筱芳:〈佛教果報觀與傳統報應觀的融合〉,《雲南社會科學》第一期,2004年,頁九一-九五。
陳翠英:〈抗拒性對話──試析〈快嘴李翠蓮記〉的女性意識〉,《漢學研究》第14卷第2期,1996年12月),頁241-263。
陳學文:〈論明清江南流動圖書市場〉,《浙江學刊》第6期(總第113期),1998年,頁107-111。
曾凡安:〈才子佳人小說中的貞節、諷世與隱逸問題〉,《湖北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21卷第1期,2001年,頁105-107。
華欣:〈孟麗君人物形象淺析〉,《渤海學刊》,1、2期,1994年,頁39-43。
楊玉成:〈小眾讀者:康熙時期的文學傳播與文學批評〉,《中國文哲研究集刊》第19期,2001年9月,頁55∼108。
楊莉馨:〈命名的困境與闡釋的焦慮──女性主義文論觀照下的中國女性文學寫作界定研究〉,《中西文化研究》第1期,2004年6月,頁77-87。
楊興梅:〈觀念與社會:女子小腳的美醜與近代中國的兩個世界〉,《近代史研究》第四期,2000年,頁53-86。
溫毓詩:〈中國「貞節觀」文化對婦女的影響兼論心理特質探討〉,《華梵人文學報》第6期,2006年1月,頁33-76。
葉玉琴:〈關於傳統女性觀的幾點解讀〉,《福建師範大學福清分校學報》第6期總第77期,2006年,頁57-60。
董曉玲、施暘:〈三言二拍女性貞節觀的還原考察〉,《哈爾濱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3卷第2期,2001年6月,頁86-90。
解昆樺:〈清中葉江南女性彈詞出版對女性公眾化意識的影響〉,文學社會學學術研討會,中央大學中文所主辦,2005年6月21日。
路易絲•愛德華著,羅大正譯:〈《紅樓夢》中的女性──中國清代對女性貞節的規定〉,《東莊師專學報》第1期,1994年,頁30-39。
趙延花:〈女性追求平等的先聲-論彈詞《再生緣》中主人公孟麗君的思想價值〉,《內蒙古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第36卷第4期,2004年7月,頁98-101。
趙會娟:〈謝玉輝與皇甫少華形象之比較〉,《河北理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第4卷第4期,2004年11月,頁175-177。
趙會娟:〈關於《再生緣》結局的一點看法〉,《長春師範學院學報》,第23卷第6期,2004年11月,頁92-93。
趙德雷:〈論貞節觀對婚姻家庭的影響〉,《青海社會科學》第1期,2006年1月,頁17-19。
趙咏冰:〈帶著腳鐐的生命之舞──從《再生緣》看傳統中國女性寫作的困境〉,《明清小說研究》第2期,2005年,頁244-254。
劉天堂:〈明清女性彈詞中的女性意識〉,《蘇州鐵道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第18卷第3期,2001年9月,頁66-69。
劉存南:〈《再生緣》之再議〉,《蘇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3期,2003年7月,頁69-70。
劉利利:〈對班昭貞節觀的再認識及對《女誡•專心》誤讀的疏正〉,《蘭州學刊》總155期第8期,2006年,頁58-59。
劉昭瑞:〈承負說緣起論〉,《世界宗教研究》第四期,一九九五年,頁一○○-一○七。
樂黛雲:〈無名、失語中女性夢幻-十八世紀中國女作家陳端生和她對女性的看法〉,《中國文化》第10期,1994年8月,頁161-166。
蔣悅飛:〈超時代的女性意識與權力困惑──《再生緣》在現代視角下的人文價值〉,《婦女研究論叢》第2期,2000年,頁52-54。
蔡祝青:〈中國古典文學中的性別研究〉,《婦女與兩性研究通訊》第58期,2001年3月,頁15-20。
蔡祝青:〈三言二拍中男女扮裝之性別與文化意義〉,《婦女與兩性學刊》第12期,2001年6月,頁1-38。
蔡祝青:〈雙性理想:論扮裝後的「郎才女貌」〉,《婦言縱橫》,2004年10月,頁31-40。
鄭媛元:〈明代未婚女子的貞節觀──從「烈士不背君,貞女不辱夫」談起〉,《婦言縱橫》第67期,2003年7月,頁73-79。
盧振杰:〈論中國文學中女扮男裝母題的嬗變〉,《重慶教育學院學報》第十八卷第一期,2005年一月,頁16-18。
閻廣芬:〈簡論古代女子的倫理道德觀〉,《中華女子學院學報》第四期,1998年,頁44-46。
鮑震培:〈真實與想象──中國古代易裝文化的嬗變與文學表現〉,《南開學報》第2期,2001年,頁68-75。
鮑震培:〈晚清以來的彈詞研究──兼論清代女作家彈詞的文體定位〉,《天津社會科學》,2002年第2期,頁138-143。
鮑震培:〈清代「女中丈夫」風尚與彈詞小說女豪傑形象〉,《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第30卷第1期,2003年1月,頁93-96。
鮑震培:〈從「彈詞小說」看清代女作家的寫作心態〉,《天津社會科學》第三期,2003年,頁88-93。
鮑震培:〈閨中無靜女──晚清女作家彈詞與「振興女權」〉,《華東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36卷第4期,2004年7月,頁41-48。
戴慶玉:〈明清蘇州名門才女群的崛起〉,《蘇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1期,1996年,頁130-133。
鍾年、楊海:〈中國歷史上女性的反禮教行為〉,《歷史月刊》135期,1999年4、5月,頁52-58。
鍾慧玲:〈期待、家族傳承與自我呈現——清代女作家課訓詩的探討〉,《東海中文學報》第15期,2003年7月,頁177-204。
譚解文:〈關於郭沫若與陳寅恪關係的辯正〉,《雲夢學刊》第26卷第三期,2005年5月,頁10-13。
嚴明:〈中國古代女性形象的道德傾向——以明清才女創作為中心〉,《東華漢學》第2期,2004年5月,頁257-292。
顧真:〈清代節烈女子的精神世界〉,《歷史月刊》135期,1999年4、5月),頁43-51。
葛荃:〈論政治思維定勢與東林黨人的困境〉,《天津社會科學》,2001年第6期,頁96~100。
劉勇剛:〈關於明末士大夫名節與黨爭的若干反思〉,《學術論壇》,2005年第1期,頁119~122。

三、博碩士論文(依畢業年代先後順序排列)
柳喜在:《三笑姻緣故事研究(以唐解元一笑姻緣為主)》,私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6年。
楊曉菁:《再生緣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1996年。
王光宜:《明代女教書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年。
王慧瑜:《明末清初江南才女身世背景之研究》,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
方紅:《再生緣與女性文學》,華中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0年。
蔡祝青:《明末清初小說中男女扮裝之性別與文化意義》,私立南華大學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
張俊:《再生緣三論》,重慶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3年。
葉懿慧:《侯芝及其彈詞研究》,國立嘉義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李秋菊:《彈詞再生緣結局新析》,湘潭大學碩士論文,2004年。
盧振杰:《再生緣女性意識對「女扮男裝」母題的超越》,遼寧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4年。
尤淑君,《名分禮秩與皇權重塑:大禮議與嘉靖政治文化》,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系,碩士論文,2004年
楊貴玉:《再生緣中女性意識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
邱靖宜:《邱心如及其筆生花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06年。
陳文璇:《邱心如《筆生花》研究》,銘傳大學應用中文系,碩士論文,2007年。
黃曉晴:《《再生緣》之女性自我實現研究》,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校內校外均不公開 not available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永不公開 not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永不公開 not available

您的 IP(校外) 位址是 44.200.49.193
論文開放下載的時間是 校外不公開

Your IP address is 44.200.49.193
This thesis will be available to you on Indicate off-campus access is not available.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