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0211108-225814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0211108-225814
論文名稱
Title
教師應用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之理念與實施歷程之探究
none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255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07-12-14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08-02-11
關鍵字
Keywords
實施歷程、教學理念、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教學省思
integrat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to instruction, teaching belief, teaching process, teaching reflection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5787 次,被下載 19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5787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19 times.
中文摘要
本研究主要探討教育部實施九年一貫課程將資訊教育往下延伸後,現職教師應用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相關理念及教學實務實施現況。本研究關注的重點包括受訪教師本身的資訊素養,對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理念的形成與轉換、教學省思和專業成長,相關課程計畫以及實施過程中使用的教學活動與教學評量;並剖析教師在實施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時所遇到的困難及其解決策略。研究方法採用質化取向,資料蒐集包括訪談內容、教學網頁、課程設計教案及其他文件資料。
經分析訪談六位資深專家教師及統整相關文件資料後,得出以下結果發現:
一、受訪教師皆認同「資訊科技是教與學之輔助工具」的理念,但小學教師認為學生需具備資訊素養,教學時傾向學生中心,鼓勵實作並兼顧培養學生資訊技能,中學教師則傾向教師中心的教學,注重學科內容進度,認為不需要學生是資訊高手,因而對融入教學有不同的實施方式。
二、有關教師教學的省思層次,受訪教師皆為「實際性的省思」。教學省思的內容主要有學習成效,教學內容及教學設計,及科技使用的效果,此三類省思正好與他們的教學理念相呼應。受訪教師實施資訊融入教學一路走來的歷程,也是經過不斷摸索、逐步修正,克服障礙才有今日,他們本身也從資訊科技及網路的使用,得到許多靈感與成長。
三、受訪的資深教師在教學實施上具備完整的教學歷程及豐富多元的教學活動設計;且具備資訊能力是資訊融入教學的重要條件,但資訊素養的高低對教師應用資訊融入教學的表現層級不是直接關係。
四、阻礙實施融入教學的最主要原因是教師缺乏融入的意願,或未能真正理解資訊科技的教育性意涵,轉化教師的觀念是落實資訊科技融入教學需努力的課題。
Abstract
none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5
第三節 名詞釋義…………………………………………………………6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7

第二章 文獻探討……………………………………………………………10
第一節 資訊教育之推展…………………………………………………10
第二節 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之意涵………………………………………15
第三節 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之相關理論…………………………………25
第四節 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之相關研究…………………………………43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歷程……………………………………………………55
第一節 研究取向與方法…………………………………………………55
第二節 研究對象…………………………………………………………56
第三節 研究架構與歷程…………………………………………………58
第四節 研究工具與資料蒐集……………………………………………62
第五節 資料分析與檢證…………………………………………………65

第四章 研究結果……………………………………………………………68
第一節 張老師的教學歷程………………………………………………68
第二節 陳老師的教學歷程………………………………………………84
第三節 魏老師的教學歷程………………………………………………96
第四節 丁老師的教學歷程………………………………………………109
第五節 孫老師的教學歷程………………………………………………126
第六節 葉老師的教學歷程………………………………………………142

第五章 綜合討論……………………………………………………………159
第一節 受訪教師的整體比較分析………………………………………158
第二節 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實施歷程分析……………………………170
第三節 遭遇障礙分析與解決策略………………………………………180
第四節 對實施融入教學提供建議………………………………………186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191
第一節 結論………………………………………………………………191
第二節 建議………………………………………………………………197

參考書目………………………………………………………………………199

附錄一 前導性研究…………………………………………………………208
附錄二 參與研究同意書……………………………………………………228
附錄三之1 資訊融入教學訪談內容(第一階段)………………………229
附錄三之2 資訊融入教學訪談內容(第二階段)………………………231
附錄三之3 資訊融入教學訪談內容(第三階段)………………………232
附錄四 高雄市國民中小學教師資訊基本素養指標………………………236
附錄五 電子書製作(陳師)………………………………………………238
附錄六 資訊融入教學問卷調查研究(魏師)……………………………240
附錄七 社會學習領域教學方案的設計與實施(丁師)…………………242

表 次
表2-2-1 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意義彙整表…………………………………18
表2-2-2 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目的彙整表………………………………20
表2-3-1 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模式彙整表…………………………………32
表2-3-2 教學模式、教學設計模式、教學策略的比較…………………32
表2-3-3 融入程度與應用方式的對應關係………………………………41
表3-5-1 編碼符號意義說明(形式)……………………………………66
表3-5-2 編碼符號意義說明(分類)……………………………………66
表4-1-1 張老師的資訊能力………………………………………………69
表4-1-2 張老師常用的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活動…………………………78
表4-1-3 張老師的課程檢核………………………………………………79
表4-2-1 陳老師的資訊能力………………………………………………84
表4-2-2 陳老師常用的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活動…………………………92
表4-2-3 陳老師的課程檢核………………………………………………93
表4-3-1 魏老師的資訊能力………………………………………………97
表4-3-2 魏老師常用的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活動…………………………105
表4-3-3 魏老師的課程檢核………………………………………………106
表4-4-1 丁老師的資訊能力………………………………………………110
表4-4-2 丁老師常用的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活動…………………………119
表4-4-3 丁老師的課程檢核………………………………………………120
表4-5-1 孫老師的資訊能力………………………………………………127
表4-5-2 孫老師常用的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活動…………………………138
表4-5-3 孫老師的課程檢核………………………………………………139
表4-6-1 葉老師的資訊能力………………………………………………143
表4-6-2 葉老師常用的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活動…………………………152
表4-6-3 葉老師的課程檢核………………………………………………153
表5-1-1 受訪教師的基本資料摘要表……………………………………160
表5-1-2 受訪教師的教學動機與理念摘要表……………………………162
表5-1-3 受訪教師的教學省思摘要表……………………………………165
表5-2-1 受訪教師的教學歷程摘要表……………………………………172
表5-2-2 受訪教師的資訊能力與融入層級………………………………175

圖 次
圖3-3-1 研究架構圖………………………………………………………59
圖3-3-2 研究流程圖………………………………………………………61
圖4-1-1 國中生物課教學簡報……………………………………………73
圖4-1-2 張老師的「k12數位學校」教學網頁.…………………………74
圖4-1-3 張老師的Moodle網路教學平台.………………………………74
圖4-1-4 「希望」概念圖…………………………………………………81
圖4-2-1 陳老師的班級網頁………………………………………………89
圖4-2-2 校內展覽學生的專案作品………………………………………90
圖4-2-3 All About Me 作品範例…………………………………………91
圖4-4-1 丁老師的Big6技能教學網站…………………………………..116
圖4-4-2 全力衝刺…………………………………………………………118
圖4-5-1 看圖寫故事………………………………………………………135
圖4-5-2 感官詩寫作作品(一)..………………………………………..136
圖4-5-3 感官詩寫作作品(二)..………………………………………..136
圖5-2-1 資訊科技融入教學實施歷程……………………………………174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壹、中文部分
丁文鋒(2003)。國民小學職前教師資訊科技融入教學能力與態度之研究。屏東師範學院教育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天下雜誌(2006年,11月)。關鍵能力-你的孩子到底該學什麼?。天下雜誌2006年教育專刊,50-54。
王全世(2000)。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意義與內涵。資訊與教育雜誌,80,23-31。
王郁文(2005)。網路資源在教學上的應用。師友月刊,459,88-91。
王雪萍(2003)。一位資深國小語文科教師教學實際知識之個案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王曉璿(1999)。資訊科技融入各科教學探究。菁莪季刊,10(4),18-24。
尹玫君(2000)。國小教師的網路教學素養與培育。資訊與教育雜誌,79,13-19。
尹鳳珠(2005)。推動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之行動研究-以高雄縣一所國民中學為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白慧如(2004)。國民小學教師資訊素養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江豐光(2005)。國小資深教師數學課堂教學實務之個案研究。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沈中偉(2001)。國小資訊教育理念與實踐:臨床教學之探究與省思。教育研究資訊,9(4),122-144。
沈中偉(2005)。科技與學習-理論與實務。台北市:心理出版社。
沈中偉、李忠屏(2004)。資訊科技融入國小國語科教學活動設計之策略應用。國教天地,155,2-11。
吳和堂(2000)。國民中學實習教師教學反省與專業成長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吳和堂(2001)。國中實習教師教學反省與專業成長關係之量的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教育學刊,17,65-84。
吳明隆、林振欽(2005)。資訊科技與教學應用:議題、理論與實務。台北市:知城數位科技。
吳振賢(2002)。教師網路融入教學態度、網路融入教學行為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宋曜廷、張國恩、侯惠澤(2005)。資訊科技融入教學:借鏡美國經驗,反思臺灣發展。教育研究集刊,51(1),31-62。
李佳玲(2004)。培育小小資訊高手-談資訊教育的教學理念。國教輔導雙月刊,44(2),50-53。
李政賢、廖志?琚B林靜如(譯)(2007)。Uwe Flick著。質性研究導論。台北市:五南。
李航申(2004)。台中市國民小學教師資訊素養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李雪莉(2000)。教師運用資訊網路能力調查。天下雜誌2000年教育特刊,29,94-103。
李豐展(2006)。台北市國小教師教學信念、學校環境因素與資訊科技融入教學 實施成效之相關研究。國立中央大學學習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李曉伶(2003)。澎湖縣國小資訊科技融入教學實施現況與教師使用意願、困難之研究。臺南師範學院教師在職進修課程與教學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何克抗(2003)。數位學習與高教改革。載於陳德懷、黃亮華(合編),邁向數位學習社會(頁172-201)。台北市:遠流。
何榮桂(2002)。臺灣資訊教育的現況與發展—兼論資訊科技融入教學。資訊與教育雜誌,87,22-48。
何榮桂、顏永進(2001)。資訊融入健康與體育領域教學。教師天地,112,71-75。
呂福祿(2004)。運用詮釋結構模式於國小資訊融入教學之需求評估與策略發展:以台北縣一所國小為例。淡江大學教育科技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縣。
呂聰賢(2002)。淺談資訊融入教學模式。北縣教育,41,47-49。
林奇賢(1999)。網路學習環境的設計與應用。資訊與教育,67,34-49。
林佳蓉(2006)。以HPT模式及認知動機因素探討台灣資訊種子小學科技融入教學之現況與相關因素研究。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學報,19(1),117-148。
林建任(2002)。讓電腦與粉筆齊飛:資訊科技融入數學教學之模式與策略。師說,167,20-26。
林建福(2003)。實務現象學的乙種嘗試—從Schön行中反省的反省到教師專業發展。教育資料集刊,28,24-49。
林紀達(2005)。國小教師對於資訊融入教學之變革關注與相關因素研究。佛光人文社會學院資訊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宜蘭縣。
林聆慈(2002)。中小學國文教學優質網站介紹。國文天地,17(11),25-35。
林進材(1997)。國民小學教師教學思考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林煌凱(2002)。國中教師教學創新接受度與資訊科技融入教學關注階層之相關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資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林寶山(1998)。教學原理與技巧。台北市:五南。
邱貴發(1990)。電腦整合教學的概念與方法。台灣教育,479,1-8。
邱貴發(1995)。從知識學習的週邊問題看資訊科技在教學的應用。視聽教育,37(3),1-6。
邱瓊慧(2002)。中小學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之實踐。資訊與教育雜誌,88,3-9。
施文玲(2006)。教師導入數位化教學之理論模式。生活科技教育月刊,39(6),30-36。
段曉林(無日期)。反思演練。2007年4月23日,取自http://www.yuntech.edu.tw/~aax/03/uni-03-0301.htm
洪瑞遠(2005)。九年一貫課程資訊融入國小書法欣賞教學學習成效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孫國珊(2003)。南投縣國民小學教師資訊素養之研究。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徐偉民(2004)。國小英語教師教學思考歷程之研究。國民教育研究集刊,12,117-137。
徐新逸、吳佩謹(2002)。資訊融入教學的現代意義與具體作為。教學科技與媒體,59,63-73。
徐新逸、林燕珍(2004)。中小學教師資訊融入教學發展模式及檢核工具之研究。教育研究集刊,50(1),175-203。
徐新逸、王培卉(2004)。國小教師實施科技融入社會學習領域教學之現況調查與需求評估。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學報,17(1),239-268。
徐瑞奎(2004)。教師專業成長-資訊融入教學以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為例。北縣教育,50,71-75。
高健智(2005)。資訊融入教學應用模式。教師天地,136,39-42。
高雄市政府教育局(2005)。高雄市政府教育局資訊教育白皮書。2007年3月2日,取自http://wwwedu.kh.edu.tw/downloads/18/981/1144121258912.doc
張文嘉(2003)。學校環境與教師個人背景對資訊融入教學之影響研究-以南投縣國中為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張世聰(2002)。資訊融入國文教學舉隅。國文天地,17(11),17-24。
張國恩(1999)。資訊科技融入各科教學之內涵與實施。資訊與教育雜誌,72,2-9。
張國恩(2002)。從學習科技的發展看資訊融入教學的內涵。北縣教育,41, 16-25。
張雅芳(2001)。資訊科技融入英語教學之模式與過程。菁莪季刊,13(3),2-13。
張德銳等(2005)。教學檔案-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台北:高等教育。
張德銳、李俊達、蔡雅玲(2006)。教學檔案對國小初任教師教學省思影響之研究。課程與教學季刊,9(3),35-50。
張憲庭(2004)。資訊融入教學在九年一貫課程中之應用。國教之友,56(1),33-37。
張瓊穗(2004)。資訊融入專題式學習之教學初探。教育研究月刊,117,107-116。
教育部(2001)。中小學資訊教育總藍圖。2006年8月21日,取自:http://masterplan.educities.edu.tw/conference/total.shtml
教育部電算中心(2007)。教育部委託辦理「中小學教師資訊科技素養自評表發展計畫」成果說明。2007年7月19日,取自http://home.tceb.edu.tw/data/t128/news_2007-07-16_41589/446825889.doc
莊一凡(2004)。基於模糊理論及傳統統計理論探討國小教師實行資訊融入數學科教學之情形與困難。國立台北師範學院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莊明貞、陳怡如(譯)(2006)。Corrine Glesne著。質性研究導論。台北市:高等教育。
陳玉枝(2003)。國小實習教師體育教學反省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體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陳向明(2002)。社會科學質的研究。台北市:五南。
陳美玉(1998)。札記反省法在教師專業發展上應用之探討。中等教育,49(5),60-71。
陳美玉(1999)。初任教師專業發展之探討。中等教育,50(3),42-59。
陳香君(2004)。高雄市國中語文領域教師對於資訊融入教學關注階段、採用層級及激勵、障礙因素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陳泰安(2003)。高雄市國中教師資訊素養能力自評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資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陳振榮(2002)。資訊科技融入國小數學科教學對學童學習成就與態度影響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數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郭詩屏(2003)。國小教師實施電腦科技融入藝術教學之個案研究。屏東師範學院視覺藝術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崔夢萍(2001)。國小教師電腦融入教學態度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學報,32,169-194。
彭富源(2001)。將資訊科技融入各科教學的困境與因應。研習資訊,18(3),40-48。
彭新維(2001)。國民小學教師教學省思之質性研究-以台北市一所學校為例。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曾春榮(2004)。資訊融入教學與實務運用。北縣教育,50,49-54。
黃旭陽(2004)。資訊融入國中視覺藝術創造力教學的行動研究。國立東華大學教育研究所學校行政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
黃雅萍、吳芷婷(2005)。資訊融入教學模式的探討。教育研究月刊,134,123-141。
黃燕芬(2003)。中學英語教師資訊融入英語教學之認知、關注階段、行為及相關因素之研究-以北高兩市中學英語教師為例。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黃維貞(2004)。e世代的教師-資訊科技融入教學。國教之友,56(1),48-51。
黃郭鍾(2004)。應用大六教學法於專題式學習之行動研究-以國小四年級學生為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楊深坑、王秋絨、湯維玲(1997)。「反省性教學」運用於師資培育課程的可行性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成果報告,報告編號:NSC84-2413-H-003-030)。
葉又慈、張毓仁(2005,2月)。資訊融入國小國語文教學之現況與展望。載於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舉辦之「2005年第一次研究生教育學術論壇」研討會論文集(頁191-204),高雄市。
葉家睿(2002)。花蓮縣國民中學教師利用網路資源融入教學之行為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葉燈超(2003)。從教師資訊能力談「資訊科技融入學科教學」之困境及因應之道-以內湖高中為例。資訊與教育,95,69-79。
萬志祥(2004)。資訊融入教學的省思與推動。北縣教育,50,42-45。
溫明正(2000a)。資訊科技融入各科教學之應用。教學科技與媒體,50,54-61。
溫明正(2000b)。教室電腦教學的應用。資訊與教育雜誌,77,8-14。
溫嘉榮(2001)。資訊融入學科教學的省思與實踐。第15 屆中小學電腦輔助教學會議論文。內湖高工。台北。
鄧美君(2004)。教學可以變得更生動有趣-談資訊融入教學之具體作為。國教之友,56(1),38-41。
鄭長河(2000)。一位國中數學教師專業成長個案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數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蔡雅玲(2004)。國小初任教師教學檔案對教學省思影響之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劉世雄(2000)。國小教師運用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策略之探討。資訊與教育雜誌,78,60-66。
劉世雄(2002)。探討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之課程設計。生活科技教育月刊,35(6),24-31。
劉世雄(2004)。網路教學設計的內涵之探討。載於屏東師範學院初等教育學系(主編),課程改革與教學創新(頁235-262)。高雄:復文圖書。
劉世雄(2005)。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模式與學生學習因素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教育行政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劉世雄(2006)。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模式之初探。中等教育,57(5),114-134。
歐用生(1989)。質的研究。台北市:師大書苑。
歐用生(1995)。教師成長與學習。台灣省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印行。
簡木全(2003)。國小教師教學資訊素養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謝依珊(2002)。國中生活科技課程運用電腦之教學策略。生活科技教育,35(4),20-28。
謝忠豪(2002)。利用網頁專題製作引導STS專題式教學之個案研究。花蓮師範學院國小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市。
蕭惠君(1999)。電腦網路在國民中小學教學應用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資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顏永進、何榮桂(2001)。資訊科技融入學習領域設計策略初探。載於何榮桂、戴維揚(主編),資訊教育課程設計(頁198-209)。台北:師大書苑。
顏龍源(2000)。主題化的電腦融入課程概念。資訊與教育雜誌,80,32-40。
顏膺修(2002)。應用網際網路於社會領域主題統整之行動研究-以新莊老街再造議題為例。花蓮師範學院社會科教學碩士班論文,未出版,花蓮市。
羅玗貞(2001)。國中英語科教師利用資訊科技於教學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資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鐘建坪(2005)。資訊科技融入自然科的教學。師友月刊,451,28-29。
pcdog(2006,10月11日)。LoTi課程檢核表。發表於http://www.slps.tn.edu.tw/ict/pjblog/default.asp?tag=LoTi
饒見維(1996)。教師專業發展-理論與實務。台北:五南。

貳、英文部分
Albion, P., & Ertmer, P. A. (2002). Beyond the foundations: The role of vision and belief in teachers' preparation for integration of technology. TechTrends, 46(5), 34-38.
Armatas, C., Holt, D., & Rice, M. (2003). Impacts of an online-supported, resource-based learning environment: Does one size fit all? Distance Education, 24(2), 141-158.
Becker, H. J. (2001, April). How are teachers using computers in instruction? Paper presented at the 2001 Annual Meeting of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 Seattle, WA.
Bunting, C.(1988).Cooperation teachers and the changing views of teacher candidates. 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 39(2), 45-46.
Calderhead, J. (1988). The development of knowledge structure in learning to teach. In J. Calderhead (Ed.), Teachers’ professional learning (pp.52-63). PA:The Falmer Press.
Carr, W. & Kemmis, S. (1986). Becoming critical: Education, knowledge & action research. London. The Falmer Press.
Clark, R. E. (1994). Media will never influence learning. Educational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42(2), 21-29.
Day, C. (1993). Research on teacher thinking:Understanding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Washington, D.C.:Falmer Press , Inc.
Denzin, N. K. (1989) The research act (3rd edn).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 Hall.
Denzin, N. K., & Lincoln, Y. S. (2003) (Eds.) (2nd). Collecting and interpreting qualitative materials. Thousand Oaks, CA: Sage.
Dias, L. B. (1999). Integrating technology: Some things you should know. Learning & Leading with Technology, 27(3), 10-13, 21.
Dick, W., Carey, L., & Carey, (2001). The systematic design of instruction(6th). New York: Harper Collins College press.
Dodge, B. (1995).WebQuests: A technique for internet-based learning. Distance Educator, 1(2), 10-13.
Edyburn, D. L., & Gardner, J. E. (1999). Integrating technology into special education teacher preparation programs: Creating shared visions. Journal of Special Education Technology, 14 (2), 3-20.
Ertmer, P. A. (1999). Addressing first- and second-order barriers to change: Strategies for technology integratio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47(4), 47-61.
Ertmer, P. A., Addison, P., Lane, M., Ross, E., & Woods, D. (1999). Examining teacher’ beliefs about the role of technology in the elementary classroom. Journal of Research on Computing in Education, 32(1), 54-72.
Gifford, B. L. (2004). Teacher beliefs, leafning styles, and technology implementation in rural, secondary classrooms in Massauchusetts. Unpublished dissertation, Johnson and Wales University.
Hatton, N., & Smith, D. (1995). Reflection in teacher education: Towards definition and implementation. 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 11(1), 33-49.
Jonassen, D. H. (1996). Computers in the classroom: Mindtools for critical thinking.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Inc.
Jonassen, D. H. (2000). Computers as mindtools for schools. New Jersey: Prentice Hall, Inc.
Kemp, C. R. (2002). Urban school teachers' self-efficacy beliefs and practices, innovation practices, and related factors in integrating technology.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Indiana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Kouadio, C. (2006). Technology mentoring through the eyes of K-5 practitioners (chapter 8). Faculty mentoring: The power of students in developing technology expertise (pp.93-104). Greenwich, CT: Information Age Publishing.
Lever-Duffy, J., McDonald, J. B., & Mizell, A. P. (2003). Teaching and learning with technology. Allyn & Bacon Companion.
Martin, R.J. (1998). A study of reflective practices of physical education student teachers.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Columbia University, New York.
Minichiello, V., Aroni, R., Timewell, E., & Alexander, L. (1995). In-depth Interviewing. Second Edition. South Melbourne: Longman.
Moallem, M. (1997). The content and nature of reflective teaching:A case of an expert middle school science teacher. Cleaning House, 70(30), 143-150.
Moersch, C. ( 1995). Levels of technology implementation: A framework for measuring classroom technology use. Learning and Leading with Technology, 23(3), 40-42.
National Center for Educational Statistics (2000). Teachers’ tools for the 21st century. U. 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Niederhauser, D. S., & Stolddart, T. (2001). Teachers’ instructional perspectives and use of educational software. 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 17, 15-31.
Pajares, M. F. (1992). Teachers’ beliefs and educational research: Cleaning up a messy construct.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62, 307-332.
Pierson, E. M. (1999) . Technology integration practice as a function of pedagogical expertise. Journal of Research on Computing in Education ,33 (4), 413-430.
Plomp, T., Nieveen, N., & Pelgrum, H. (1996). Curricular aspects of computers in Education. In Plomp, T., Anderson, R. E., & Kontogiannopoulous-Polydorides, G. (Eds). Gross National Policies and Practices on Computers in Education (pp.9-26).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Sara, L. D., Ronald, E. A., & Henry, J. B.( 1999). Teachers’views of computers as catalysts for changes in their teaching practice. Journal of Research on Computing in Education, 31, 221-239.
Sprague, D., & Dede, C. (1999). If I teach this way, am I doing my job? Learning & Leading with Technology, 27(1), 6-9, 16-17.
Van Manen, M. (1977). Linking ways of knowing with ways of being practical. Curriculum Inquiry, 6(3), 205-228.
Wang, L. Y. (2000). Teaching art in an age of technology changes.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Ohio State University.
Wehling, L. J., & Charter, Jr. W. (1969). Dimensions of teacher beliefs about the teaching process.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Journal, 6(1), 7-30.
Williams, M. (1997). Social Surveys: Design to Analysis. In: T. May (Ed.) Social research issues, methods and process. Buckingham: Open University Press.
Zeichner, K. M., & Tabachnick, B. R. (1991). Reflections on reflective teaching. In B. R. Tabachnick & K. M. Zeithner (Eds.), Issue and practices in inquiry-oriented teacher education (pp.1-21). London: The Falmer Press.
Zhao, Y., & Cziko, G. (2001). Teacher adoption of technology: A perceptual control theory perspective. Journal of Technology and Teacher Education 9(1), 5-30.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校內一年後公開,校外永不公開 campus withheld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永不公開 not available

您的 IP(校外) 位址是 18.119.131.178
論文開放下載的時間是 校外不公開

Your IP address is 18.119.131.178
This thesis will be available to you on Indicate off-campus access is not available.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