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0212103-140054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0212103-140054
論文名稱
Title
國際金融體系的現實主義本質研究:以東亞金融危機為背景討論
A Study on the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System of Realistic Review: A case of the East Asia Financial Crisis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206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03-01-16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03-02-12
關鍵字
Keywords
世界銀行、國際體制理論、東亞金融危機、國際金融體制、霸權理論、國際貨幣基金會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regime, the World Bank, international regime theory, the east Asia financial crisis, hegemony theory, the International Bank for Reconstruction and De, th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5692 次,被下載 6952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5692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6952 times.
中文摘要
鑑於一九三0年代各國「以鄰為壑」所造成的世界經濟大恐慌及二次世界大戰的復原所需,以國際貨幣基金會與世界銀行為核心的國際金融協調機制正式誕生,國際金融體制於是被確立。傳統國際關係理論將經濟視為國家權力不屑一顧的「低政治」(low politics)領域,屬於較低層次的國際交往,甚至是私人層次的互動關係,在合作可增進國民(國家)的財富,不合作亦不會對國家安全產生明顯、立即威脅的情況下,經濟合作在先天上已比軍事、政治佔優勢。然從目前國際金融體制的成員來看,國家仍是主要的參與者、決策者,且國家力量介入貨幣價值的創造,「強」、「弱」貨幣的區分,已使貨幣脫離純記量、中立的功能,在金融以成為一種權力表徵的狀況下,國際金融體制是否和其宣示的作用一樣,純粹是經濟合作而無國家權力角力的內涵呢?唯有重新審視國際金融體制,才能為這個疑慮做出解答。目前國際金融體制是由國際貨幣基金會與世界銀行為核心建構而成,因而本文希冀藉由美國主導成立的國際貨幣基金會與世界銀行的運作程序做一實例,並以國際貨幣基金會、世界銀行處理一九九七年東亞金融危機為借鏡,探討當前國際金融體制的本質,並論述現實主義霸權理論的國家利益思維方式並未在金融領域退場。現行的國際金融體制,最主要的建構、決策、和經費提供者為美國,為凸顯美國霸權建構的國際金融體系,所顯示出的美國對國際社會本質與國家利益認知的實質意涵,本文將試圖回答幾個問題,第一、何謂國際體制?國際體制形成的原因?國際體制與國家的關係為何?體制的作用為何?第二、美國如何藉由國際貨幣基金會與世界銀行達到其建構國際金融體制的目的?美國在國際貨幣基金會與世界銀行中扮演何種角色,其權力、影響力為何?第三、一九九七年東亞金融危機中,國際貨幣基金會、世界銀行、美國的作為及影響為何?東亞金融危機中各國是否真正得到完善的解決方法?第四、美國霸權主導的國際金融體制本質究竟為何?希冀藉由探討這些問題,能再次審視當前的國際社會權力運作方式。
Abstract
none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目 錄 i
第一章 導 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3
第三節 文獻探討 6
一、 針對東亞金融危機起因作探討 7
二、 針對國際貨幣基金會作組織研究,探討國際貨幣基金會救援政策之成敗及其原因 8
三、 國際金融體制視角研究的必要性 9
第四節 研究範圍 11
一、 國際組織的研究範圍 11
二、 國家的範圍限制 12
第五節 研究方法與架構 12
一、 研究方法 12
二、 研究架構 14
第六節 章節安排 15
第二章 國際體制理論 17
第一節 自由主義觀點(liberalism) 19
一、 自由主義的歷史發展 20
二、 新自由制度主義對體制的觀點 26
三、 對新自由制度主義的批評 30
第二節 現實主義(realism)觀點 31
一、 現實主義的歷史發展 32
二、 新現實主義對體制的觀點 37
第三節 建構主義觀點(constructivism) 39
一、 建構主義的起源及性質 39
二、 建構主義對體制的觀點 42
三、 對建構主義的批評 47
第四節 新葛蘭西學派觀點(neo-Gramscian) 48
一、 新葛蘭西學派 48
二、 新葛蘭西學派的體制觀點 51
第五節 自由主義、現實主義、建構主義、新葛蘭西學派對金融體制的觀點 52
一、 國際金融體制 52
二、 自由主義、現實主義、建構主義、新葛蘭西學派對金融體制的觀點…….… 57
三、 小結 62
第三章 國際貨幣基金會 67
第一節 成立背景、宗旨及沿革 67
一、 成立背景 69
二、 成立宗旨 78
三、 沿革 81
第二節 組織架構及決策程序 86
一、 組織架構 86
二、 決策程序 89
第三節 援助方式及制約條件 92
一、 IMF援助方式 92
二、 制約條件(conditionality) 101
第四節 美國的權力配置 104
一、 IMF的設計建構過程 106
二、 組織架構 108
三、 決策過程 109
四、 援助政策的制定 110
第四章 世界銀行 113
第一節 成立背景、沿革及目的 113
一、 成立背景及沿革 113
二、 成立目的 115
第二節 組織架構及決策程序 119
一、 國際復興暨開發銀行 120
二、 國際開發協會 123
三、 國際金融公司 124
四、 共同投資信託 124
五、 解決投資爭端國際中心 124
六、 決策程序 125
第三節 援助條件及制約條件 126
一、 世界銀行 126
二、 國際開發協會 134
三、 國際金融公司、共同投資信託、解決投資爭端國際中心 137
四、 制約條件 138
第四節 美國的權力配置 140
一、 世界銀行的設計建構過程 141
二、 組織架構 141
三、 決策過程 143
第五章 一九九七年東亞金融危機 147
第一節 金融危機的過程與原因 147
一、 泰國 148
二、 馬來西亞 151
三、 印尼 153
四、 韓國 153
第二節 國際貨幣基金會與世界銀行對金融危機因應之道 158
一、 泰國 161
二、 向國際貨幣基金會說「不」的馬來西亞 161
三、 印尼 163
四、 韓國 163
第三節 援救條件 164
一、 泰國 165
二、 印尼 167
三、 韓國 169
第四節 援救成效評估 171
一、 泰國 172
二、 印尼 173
三、 韓國 174
四、 向國際貨幣基金會說「不」的馬來西亞 175
第五節 美國的角色 179
一、 唯一的領導權 179
二、 IMF的幕後老闆 181
三、 美國軍事勢力的再擴張 183
第六章 結論 187
參考書目 197
一、 中文部分 197
(一) 書籍 197
(二) 論文 198
(三) 其他 199
二、 外文部分 201
(一) 書籍 201
(二) 論文 203
(三) 其他 205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參考書目
一、 中文部分
(一) 書籍
中央銀行經濟研究處譯,1970,國際貨幣基金協定。台北:中央銀行經濟研究處。增訂本。
中央銀行經濟研究處譯,1979,國際貨幣基金協定。台北:中央銀行經濟研究處。第二次增訂本。
王逸舟,1998,西方國際政治學:歷史與理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初版。
南方朔,1999,經濟是權力,也是文學。台北縣汐止鎮:新新聞文化。初版。
弗朗索瓦•沙奈等著,齊建華、胡振良譯,2001,金融全球化。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第一版一刷。
長古川慶太郎,汪仲譯,1998,亞洲金融風暴。台北市:時報文化。初版。
翁明賢、林德皓、陳聰銘、黃淑玲合著,1995,國際組織新論。台北市:五南圖書有限公司出版。初一版。
徐葆根主編,1988.3,世界銀行貸款財物知識。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3月第一版。
馬之騆編著,1998,八0年代以來的南北貨幣金融關係。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第一版。
張光平編輯,1999.2,國際貨幣基金(IMF)與亞洲金融危機。美國:八方文化企業公司。初版。
張順洪、孟慶龍、華健康,1999.5,英美新殖民主義。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初版。
郭承天,1996.10,國際建制與國際組織。台北市:時英初版社。初版。
楊松,梁慧星主編,2000,國際貨幣基金協定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第一版一刷。
溫世仁,1998,東亞金融風暴。台北市:大塊文化。初版。
潘志奇,1977,國際貨幣基金體制-其成立、發展及崩潰。台北市:行政院經濟設計委員會。初版。
橫田洋三,楊正綸譯,1996,國際組織論。台北市:國立編譯館。初版。
龍寶麟,1998,聯合國周邊組織。作者自行發行。初版。
Baldwin A. David,肖歡容譯, 2001,新現實主義和新自由主義。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第一版一刷。
Braudel Feernand,施康強、顧良譯,2001,十五至十八世紀的物質文明、經濟和資本主義(卷一)。台北市:貓頭鷹初版。初版。
Callum Henderson,寰宇證券投資顧問公司譯,1998,亞洲風暴—金融危機與政經效應。台北市:麥羅格•希爾。初版。
Chesnais F.,齊建華、胡振良譯,2001,金融全球化。北京:中央編譯初版社。第一版第一刷。
Deane Marjorie, Pringle Robert,齊思賢譯,1999,銀行中的銀行。台北市:先覺。初版。
Finnemore, Martha,袁正清譯,2001,國際社會中的國家利益。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第一版初刷。
Friendman, L. Tomas,2000,蔡繼光、李振昌、霍達文譯,了解全球化:凌志汽車與橄欖樹。台北市:聯經。初版。
Guzzini Stefano,鄭又平、黃烈修譯,2000,國際關係與國際政治經濟學。台北市:韋伯文化事業出版社。初版。
Heywood Andrew,林文斌、劉兆隆譯,1998,政治學。台北市:韋伯文化事業出版社。初版一刷。
Hobsbawm J. Eric,鄭明萱譯,1996,極端的年代。台北市:麥田。初版。
Krugman Paul,盛逢時譯,1999,失靈的年代:克魯曼看蕭條經濟。台北市:先覺。初版。
Walther L. Bernecker,朱章才譯,2000,第三世界的覺醒與貧困:一九九五年十一月十日,哈科特港。台北市:麥田出版。初版。
Stiglutz , E. Joseph ,李明譯,2002,全球化的許諾與失落。台北市:大塊文化。初版。

(二) 論文
1. 期刊論文
Alexander Wendt,2001 ,「國際政治中的三種無政府文化」。美歐季刊,夏季號,頁153-198。
杜巧霞,1999,「金融風暴後的美國經濟動向」。經濟前瞻,第65期,頁42-46。
李瓊莉,1997,『當前美國亞太政策中的「經濟安全」』。問題與研究,第36卷,第4期,頁15-28。
林培州,1999,[金融風暴後的東南亞區域經濟]。經濟前瞻,第65期,頁58-62。
金榮勇,2000,「亞洲金融風暴與東亞經濟安全體系之建立」。問題與研究,第39卷第1期,頁1-13。
莫大華,1999,「論國際關係理論中的建構主義」。問題與研究,第38卷第9期,頁93-108。
郭文政,1999,「亞洲金融風暴之回顧與展望」。經濟前瞻,第62期,頁36-38。
鄭端耀。1997,『國際關係「新自由制度主義」理論之評析』。問題與研究,第36卷第12期,頁1-22。
鄭端耀,2001 ,『國際關係「社會建構主義理論」評析』。美歐季刊,夏季號,頁199-229。
楊雅惠,1999,國際貨幣基金在亞洲金融風暴中之角色」。經濟前瞻,第62期,頁58-62。
謝宗林,1999,「東南亞金融風暴後印尼的企業債務與銀行體系之重整」。經濟前瞻,第62期,頁46-51。
蘇顯揚,1999,「金融風暴下的日本與韓國」。經濟前瞻,第62期,頁40-44。
蘇顯揚,1999,「金融風暴後日韓經濟展望」。經濟前瞻,第65期,頁52-56。
2.學位論文
王瑤瑛,1999,「國際貨幣基金的組織與功能」。國立政治大學外交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碧美,2000,「東亞金融危機之政治經濟分析1997-2000」。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公共行政與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行公,1999,「亞洲金融危機成因、經驗、對策與借鏡之研究」。國立中興大學法商學院公共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

(三) 其他
1.報紙
綜合華盛頓十六日外電報導,「破曉行動 國際貨幣基金會會議代表透早出門仍遇示威」。中國時報,2000年4月18日,國際新聞版。
綜合布拉格廿六日外電報導,「市銀 國際貨幣基金會 布拉格年會 場外鬧示威」。中國時報,2000年9月27日,國際大陸版。
本報綜合華盛頓外電報導,「柯林頓主張增撥亞洲貸款 國會議員不支持」。中國時報,1997年12月18日,經濟新聞。
本報綜合吉隆坡外電報導,「美有意加強與東南亞軍事關係」。中國時報,1998年1月13日,寰宇新聞。
陳寶蓮特譯,「東協擴軍熱 隨金融風暴退燒」。中國時報,1998年2月10日,寰宇新聞。
綜合吉隆坡十二日外電報導,「美有意加強與東南亞軍事關係」。中國時報,1998年1月13日,寰宇新聞。
華盛頓二十二日法新社電,『亞洲行下註腳 柯恩: 美「中」關係將逐步改善』。中國時報 ,1998年1月24日,大陸觀察。
本報綜合雅加達十四日外電報導,「柯恩:蘇哈托承諾積極經改」。中國時報,1998年1月15日,寰宇新聞。
『處理東南亞金融風暴 「美」明哲保身 「日」有心無力 』。工商時報,1997年11月10日,寰宇新聞。
蕭美惠綜合廿日外電報導,「印尼採取寬鬆措施 亞洲版G7醞釀中」。工商時報,1997年10月21日,寰宇新聞。
蕭美惠綜合外電報導,「國際組織將介入亞洲金融危機」。工商時報,1997年10月24日,焦點新聞。
周曉琪綜合外電報導,「日亞洲基金構想調整方向」。工商時報,1997年11月15日,寰宇新聞。
冉亮,「美國財政部長魯賓下旬訪問大陸」。工商時報,1997年9月18日,大陸觀察。
亓樂義綜合外電報導,「美政府關切東南亞金融風暴」。工商時報,1998年1月12日,寰宇新聞。
余慕薌綜合外電報導,「美商務部長 展開亞洲行」。工商時報,1998年2月13日,寰宇新聞。
亓樂義綜合外電報導,「美政府關切東南亞金融風暴」。工商時報,1998年1月12日,寰宇新聞。
2.網路
IMF主導下當前的印尼與泰國經濟改革政策與措施之比較。東南亞經貿報導七月。http://www.moea.gov.tw/~ecobook/southasia/e7-al.htm 2001.11.05
由IMF的角色轉變看資本管制與匯率政策的適當性。東南亞經貿報導十月。http://www.moea.gov.tw/~ecobook/southasia/e10-a2.htm 2001.11.05
工商時報,寰宇新聞   861229 美國是亞洲紓困方案的影武者http://andywant.chinatimes.com.tw/scripts/chinstimes/iscstext.exe?DB=ChinaTime&Function=ListDoc&Form=8&Single=1

二、 外文部分
(一) 書籍
Baylist, John and Steve Smith 1997 The Globalization of World Politics.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Bennett, A. LeRoy 1991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Principles and Issues. New Jersey: Prentice Hall.
Brown, S. Bartram 1992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Politization of the World Bank. London and New York: Kegan Paul International.Ltd
Crawford, Robert M. A. 1996 Regime Theory in the Post-Cold War World. England: Dartmouth.
Dahl, Robert A. (ed.) 1973 Regimes and Oppositions. New Haven and London: Yale University Press.
Gilpin, Robert 1981 War and Change in World Politics. New York: The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Press.
Gilpin, Robert 1987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New Jersey: The University of Princeton Press.
Grieco, Joseph. M. 1993 Understanding the Problem of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the Limits of Neoliberal Institutionalism and the Future of Realist Theory. In David Baldwin eds. Neorealism and Neoliberalism.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Guzzini, Stefano 1998 Realism in Internationalism Relations and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Economy. London & New York: Routledge.
Lang, Laszlo 1989 International Regimes and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East-West Relations. New York: Institute for East-West Security Studies.
Krasner, Stephen D. 1983 “Structural Causes and Regime Consequences: Regime as Intervening Variables.” In International Regimes, ed. Stephen D. Krasner. Ithaca, NY: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Keohane, Robert O. 1980 The Theory of Hegemonic Stability and Changes in 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gimes, 1967-1977. In Ole R. Holsti, Randolph M. Siverson and Alexander L. George (eds.) Change in the International System. Boulder, Colc.: Westview Press, P131-162.
Keohane, Robert O. 1984 After Hegemony: Cooperation and Discord in the World Political Economy.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Keohane, Robert O. 1986 Theory of World Politics: Structural Realism and Beyond. In Rpbert O. Keohane (ed.) Neorealism and its Critics.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P158-203.
Keohane, Robert O. 1989 International Institutions: Two Approaches In In Rpbert O. Keohane (ed.) International Institutions and State Power. Boulder, San Francisco, & London: Westview Press, P158-176.
Keohane, Robert O. 1993 Institutional Theory and the Realist Challenge After the Cold War. In David Baldwin eds. Neorealism and Neoliberalism.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P269-300.
Khan, Rafi Shahrukh 1999 Do World Bank and IMF Policies Work? New York: ST. Martin’s Press, Inc.
Kindleberger, Charles P. 1976 Systems of Internatuonal Economic Organization. In David Calleo (ed.) Money and the Coming World Order. New York: New York University Press for the Lehrmann Institute, P15-39.
O’Brien, Goetz, Scholte and Williams 2000 Contesting Global Governance. United kingdom: The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Press.
Paul, Ellen Frankel, Fred D. Miller, Jr., and Jeffrey Paul 1993 Liberalism and the Economic Order. New York: The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Phaup, E. Dwight The World Bank: How It Can Serve U.S. Intereste.Washington DC: The Heritage Foundation.
Rittberger, Volker (ed.) 1993 Regime Theory and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Walter, Andrew 1991 World Power and World Money: The Role of Hegemony and International Monetary Order. New York: ST. Martin’s Press.

(二) 論文
Ahnlid, Anders 1996 “Comparing GATT and GATS: Regime Creation Under and After Hegemony”. Review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Economy Vol.3, no.1 (Spring 1996):65-94.
Bienen, Henry S. and Mark Gersovitz 1985 “Economic Stabilization, Conditionality, and Political Stability”.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Vol.39, no.4 (Autumn 1985):729-754.
Bird, Graham 1996 “Th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and Developing Countries: A Review of the Evidence and Policy Options”.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Vol. 50, no.3 (Summer 1996):477-511.
Brichfield, Vicki 1999 ”Contesting the Hegemony of Market Ideology: Gramsci’s ‘Good Sense’ and Polanyi’s ‘Double Movement’”. Review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Economy Vol.6, no.1 (Spring 1999):27-54.
Cohen, Benjamin J. 1982 “Balance-of-Payments Financing: Evolution of A Regime”.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Vol. 36, no.2 (Spring 1982):457-478.
Dale, Frde 1998 “Cave’ Cave! Hic Dragones’: A Neo-Gramscian Deconstruction and Reconstruction of International Regime Theory”. Review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Economy Vol.5, no.2 (Summer 1998):252-283.
Freeman, Chris 1998 “The East Asian Crisis, Technical Change and the World Economy”. Review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Economy Vol.5, no.3 (Autumn 1998):393-409.
Guzzini, Stefano 1993 “Structural Power: the Limits of Neorealist Power Analysis”.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Vol. 47, no.3 (Summer 1993):443-478.
Haggard, Stephan and Andrew MacIntyre 1998 “The Ppolitical Economy of the Asian Economic Crisis”. Review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Economy Vol.5, no.3 (Autumn 1998):381-392.
Haggard, Stephan and Beth A. Simmons 1987 ”Theories of International Regimes”.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41.
Haggard, Stephan and Jongryn Mo 2000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the Korean Financial Crisis”. Review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Economy Vol.7, no.2 (Summer 2000):197-218.
Harmes, Adam 1998 “Institutional Investors and the Reproduction of Neoliberalism”. Review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Economy Vol.5, no.1 (Spring 1998):92-121.
Helleiner, Eric 1995 “Explaining the Globalization of Financial Markets: Bringing States Back In”. Review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Economy Vol.2, no.2 (Spring 1995):315-341.
Ling, L.H.M 1996 “Hegemony and the Internationalizing State:A Post-Colonial Analysis of China’s Integration into Asian Corporatism”. Review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Economy Vol.3, no.1 (Spring 1996):1-26.
Keohane, Robert O. and Nye Jr., Joseph S. 1987 “Power and Interdependence Revisited.”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Vol.41, no.4 (Fall 1987):725-735.
Krasner, Stephen D. 1982 “Structural Causes and Regime Consequences: Regimes As Intervening Variables”.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Vol.36, no.2 (Spring 1982):185-205.
Krasner, Stephen D. 1982 “Regimes and the Limits of Realism: Regimes as Autonomous Variable”.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Vol.36, no.2 (Spring 1982):497-510.
Nayar, Baldev Raj 1995 “Regimes, Power, and International Aviation”.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Vol. 49, no.1 (Winter 1995):139-170.
Pereira, Luiz Carlos Bresser 1995 “Development Economics and the World Bank’s Identity Crisis”. Review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Economy Vol.2, no.2 (Spring 1995):211-247.
Stiles, Kendall W. 1995 “The Ambivalent Hegemony: Explaining the ‘Lost Decade’ in Multilateral Trade Talks, 1948-1958”. Review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Economy Vol.2, no.1 (Winter 1995):1-26.
Strange, Susan 1982 “Cave! Hic Dragones: A Critique of Regime Analysis”.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Vol.36, no.2 (Spring 1982):479-496.

(三) 其他
What Is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http://www.imf.org/external/pubs/ft/exrp/what.htm 2001.10.30
Table of Contents
http://www.imf.org/extemal/pubs/ft/aa/aa.pdf 2001.11.07
What Is the World Bank? At a Glance http://www.worldbank.org/about/whatis/glance.htm 2001.11.06
What Is the World Bank? Overview http://www.worldbank.org/about/history/overview.htm 2001.11.06
What Is the World Bank? Member Countries http://www.worldbank.org/about/organization/members/ 2001.11.06
What Is the World Bank? Where We Get Money http://www.worldbank.org/about/whatis/wheremoney.htm 2001.11.06
About the World Bank Group. Articles of Agreement http://www.worldbank.org/html/extdr/backgrd/ibrd/art2.htm 2001.11.06
About the World Bank Group. Articles of Agreement http://www.worldbank.org/html/extdr/backgrd/ibrd/art5.htm 2001.11.06
About the World Bank Group. Articles of Agreement http://www.worldbank.org/html/extdr/backgrd/ibrd/art13.htm 2001.11.06
About the World Bank Group.Selection of the President http://www.worldbank.org/about/orgaoization/organization-presselection.htm 2001.11.06
http://www.worldbank.org/ida/idaart02.htm
http://www.worldbank.org.cn/Chinese/Group/wheremoney.shtm1
http://home.kimo.com.tw/a-king5201314/fixed.htm#fixed 2002.11.13
http://www.shulu.net/zzjj/jrfb/13.htm
http://www.worldbank.org/htmi/extpb/annrep98/mkrthtm
”How the IMF helped create and worsen theAsian financial crisis” ;”How structural adjustment hurts workers”;” How structural adjustment worsens poverty” http://www.essemtialaction.org/imf/asia.htm
IMF chides former WB chief Economist
http://www.brettonwoodsproject.org/topic/reform/r2906stiglitz.html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校內校外完全公開 unrestricted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