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0213108-163726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0213108-163726
論文名稱
Title
傳統與制度創新:景德鎮陶瓷產業發展的比較研究
Tradition and Institution Innovation: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Development of Jingdezhen Ceramics Industry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283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08-01-16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08-02-13
關鍵字
Keywords
英國The Potteries、企業家精神、陶瓷產業、中國景德鎮
entrepreneurship, ceramic industry, “The Potteries” of England, Jingdezhen of China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5875 次,被下載 6311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5875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6311 times.
中文摘要
中國景德鎮陶瓷產業可追溯至漢代,發展到明清時期,已是成熟且分工專業的工場手工業模式。因為傳承官窯文化的千年歷史,使其地位即便是歷經改朝換代也不曾動搖,總是深受政府重視且多所扶持。然而,現今景德鎮陶瓷產業競爭力,卻遠不及中國其他陶瓷產業群聚區域。為釐清該產業發展本質問題為何,本研究透過「企業家精神」概念、理論的檢視以及分析架構的建立。追尋景德鎮從傳統到現代陶瓷產業發展的歷史脈絡,並與十八世紀英國「The Potteries」陶瓷產業崛起經驗做一比較研究,可以發現,景德鎮陶瓷產業發展至今,由於社會環境與產業經濟制度不利於企業家出現,因而無法同英國「The Potteries」的陶瓷產業一般,可憑藉企業家精神發揮,優化產業內外部環境條件而獲致成功。這樣的研究結果,除了可以幫助讀者瞭解景德鎮當前的產業現況為何呈現如此的局面,也可以協助政府或企業單位重新審視其發展策略之適切性。
Abstract
The ceramic industry of Jingdezhen in China can be traced back to the Han Dynasty. Up to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it has become a mature and professionally divided work site handicraft model. Because it has the heritage of the official kiln culture, its status has never changed even though dynasties have changed; it has always been emphasized and supported by the government. However, the competitiveness of Jingdezhen ceramic industry today is far below that of the other ceramic industry community areas in China. In order to clarify the nature of problems of the industry, this study uses the concept and theory of “entrepreneurship” as well as establishment of the analytical framework to seek the historical context of Jingdezhen ceramic industry development from tradition to the modern. This study also compares it to the 18th Century rise of the English ceramic industry “The Potteries.” This study finds that development of the Jingdezhen ceramic industry has not been like ‘The Potteries” ceramic industry of England because the social environment and industrial economic system is not conducive to the appearance of entrepreneurs, who can use entrepreneurship to optimize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conditions of the industry to create success. Such research results can not only help readers understand the current industrial situation in Jingdezhen, but can also help the government or corporate units to reevaluate the appropriateness of their developmental strategies.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目 次
謝辭Ⅰ
中文摘要 Ⅱ
英文摘要 Ⅲ
目次 Ⅳ
表次 Ⅴ
圖次 Ⅶ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文獻回顧 6
第三節 研究方法 39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43
第五節 研究架構 51
第六節 研究流程 52
第貳章 傳統景德鎮瓷業 53
第一節 景德鎮瓷業特徵之一工場內部高度分工 55
第二節 景德鎮瓷業特徵之二社會分工(生產面) 62
第三節 景德鎮瓷業特徵之二社會分工(總體面) 71
第四節 從社會分工到行幫體制 73
第五節 鑲嵌於傳統景德鎮瓷業社會的經營者 90
第六節 非鑲嵌於傳統景德鎮瓷業社會的經營者 115
第參章 現代景德鎮瓷業 121
第一節 1949 年以後的景德鎮瓷業 121
第二節 改革開放後的景德鎮瓷業 132
第肆章 英國「The Potteries」 Wedgwood 個案 152
第一節 英國陶器需求面分析 152
第二節 Wedgwood 的商業傳奇 170
第三節 生產面的策略與行動 175
第四節 商業面的策略與行動 189
第五節 產業外部環境改革 209
第六節 制度改革 229
第伍章 結論 241
第一節 英國「The Potteries」Wedgwood 個案發現 241
第二節 景德鎮與英國「The Potteries」比較分析 245
第三節 研究發現 259
參考文獻 262
一、中文書籍 262
二、中文期刊 267
三、學位論文 272
四、英文書籍 273
五、英文期刊 274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一、中文書籍
(法)杜赫德 編,鄭德弟、朱靜等 譯,耶穌會士中國書簡集:中國回憶錄,(鄭州:大象出版社,2001年1月)。

(清)陳淯等修、(清)鄧熝等纂,江西省浮梁縣志二(據清康熙二十一年刊本影印)二,(成文出版社:台北1989年3月)。

(清)喬溎 修、(清)賀熙齡 纂、(清)游際盛 增補,中國地方誌集成——江西府縣志輯(七)道光浮梁縣志,(江蘇古籍出版社:南京1996年5月)。

(清)藍浦、(清)鄭延桂 著,連冕 編注,景德鎮陶錄圖說,(濟南:山東畫報出版社,2004年5月)。

(清)藍浦、(清)鄭延桂 著,歐陽琛、周秋生 校,盧家明、左行培 注,景德鎮陶錄校注,(江西人民出版社:南昌,1996年9月)。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景德鎮市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杜重遠與景德鎮—景德鎮文史資料第五輯,(樂平縣:新華印刷,1988)。

于宗先主編,經濟思想史(台北:聯經出版社,1898年)。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景德鎮市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景德鎮文史資料第一輯,(樂平縣:新華印刷,1984年)。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景德鎮市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景德鎮文史資料第二輯,(樂平縣:新華印刷,1985年)。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景德鎮市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景德鎮文史資料第三輯,(樂平縣:新華印刷,1986年)。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景德鎮市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景德鎮文史資料第四輯,(樂平縣:新華印刷,1988年)。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景德鎮市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景德鎮都幫《景德鎮文史資料第十輯》,(樂平縣:新華印刷,1994年4月)。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景德鎮市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景德鎮徽幫《景德鎮文史資料第九輯》,(樂平縣:新華印刷,1993年5月)。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景德鎮市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景德鎮雜幫《景德鎮文史資料第十一輯》,(樂平縣:新華印刷,1995年8月)。

方李莉,景德鎮民窯,(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2002年)。

方李莉,傳統與變遷—景德鎮新舊民窯業田野考查,(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

江西省政府統計處編,景德鎮瓷業調查報告(1948)。

江西省陶瓷工業公司編,景德鎮陶瓷工業年鑑一九八六年(內部發行)。

江西省陶瓷工業誌編&#31762;委員會,江西省陶瓷工業誌(北京:方志出版社,2005年)。

江西省輕工業廳陶瓷研究所編,景德鎮陶瓷史稿,(北京:三聯書店,1959年8月)。

江西省歷史學會景德鎮製瓷業歷史調查組,景德鎮製瓷業歷史調查資料選輯,(內部資料,1963年)。

江思清,景德鎮瓷業史,(上海:中華書局,1936年)。

吳承明、許滌新編,中國資本主義發展史(第一卷)——中國資本主意的萌芽(下),(中和:谷風出版社,1987年4月)。

呂重安、梁紅林編,長江開發與瓷都振興(江西:景德鎮市陶瓷學院學報編輯部,1992年)。

李知宴,中國陶瓷文化史,(台北:文津,1996)。

汪宗達、尹承國主編,現代景德鎮陶瓷經濟史(北京:中國書籍出版社,1994年)。

周鑾書,景德鎮史話,(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10月)。
南京大學歷史系明清史研究室編,明清資本主義萌芽研究論文集(下),(新店:谷風出版社,1988年)。

南京大學歷史系明清史研究室編,明清資本主義萌芽研究論文集(上),(新店:谷風出版社,1988年)。

胡幼慧,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台北:巨流,2000)。

郎志謙,國際陶瓷市場與中國陶瓷(江西:景德鎮市陶瓷學院學報編輯部,1991年)。

馬克思,資本論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1月)。

郭建暉,中國陶瓷經濟發展研究(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1993年)。

陳雨前、鄭乃章、李興華,景德鎮陶瓷文化概論,(南昌市:江西高校出版社,2004年)。

彭澤益,中國近代手工業史資料(1840-1949)第一卷,(北京:中華書局,1962年7月1版)。

彭澤益,中國近代手工業史資料(1840-1949)第二卷,(北京:中華書局,1962年7月1版)。

彭澤益,中國近代手工業史資料(1840-1949)第三卷,(北京:中華書局,1962年7月1版)。

景德鎮市地方志辦公室,中國瓷都.景德鎮市瓷業誌(下冊),(北京:方志出版社,2004年)。

簡安春、鄒平儀,社會工作研究法(台北:巨流,1998)。

晏智杰,亞當.斯密以前的經濟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6年)。

Alfred Marshall著,王作榮譯,經濟學原理(Principles of Economics)上冊、下冊(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81)。


C. Owen Peapke著,蔡昌雄譯,進步的演化(The Evolution of Progress)(台北:正中,1994年)。

Douglass C. North著,劉瑞華譯,制度、制度變遷與經濟成就(Institution, institutional change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台北,時報文化,1994)。

Douglass C. North著,劉瑞華譯,經濟史的結構與變遷(Structure and Change in Economic History)(台北,時報文化,1995)。

Frank H. Knight著,安佳譯,風險、不確定性與利潤(Risk, uncertainty and Profit)(北京:商務圖書館,2006年)。

Fernand Braudel著,施康強、顧良譯,15世紀至18世紀的物質文明、經濟和資本主義—世界的時間(卷三)(台北:左岸文化)。

Gary G. Hamiltion著,張維安、陳介玄、翟本瑞譯,中國社會與經濟,(台北:聯經,1980年)。

Harris M. Cooper著,高美英譯,研究文獻之回顧與整合(Integrating Research:A Guide for Literature Reviews)(台北:弘智文化,1999)。

Jean-Baptiste Say著,錢公博譯,經濟學汎論(臺北:台灣銀行,1968年)。

John Stuart Mill著,周文憲譯,經濟學原理(Principles of Political Economy, with Some of their Applications to Social Philosophy)上、下冊(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88)。

Joseph A. Schumpeter著,何畏、易家詳譯,經濟發展理論——對於利潤、資本、信貸、利息、和經濟週期的考察(The Theor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北京:商務印書館,1991)。

Joseph A. Schumpeter著,王作榮譯,經濟分析史(History of Economic Aanalysis)第三冊(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78)。

Max Weber著,康樂譯,經濟與歷史:韋伯選集(IV)(台北:遠流,1980年)。

Michael E. Porter著,李明軒、邱如美譯,國家競爭優勢(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Nations)(台北:天下文化,1996年)。
Michael Quinn Patton著,吳芝儀、李奉儒譯,質的評鑑與研究(Qualitative evaluation and research methods)(台北,桂冠,1995)。

Richard Cantillon,商業性質概論(Essai sur la Nature du Comerce en Ge’ne’ral)(北京:三聯書局,1993年)。
Richard Swedberg著,周長城等譯,社會經濟學原理(Principles of Economic Sociology)(台北:巨流,2007年)。

W Lawrence Neuman著,朱柔若譯,社會研究方法:質化與量化取向(Qualitative evaluation and research methods)(台北:揚智,2000)。

Wolfgang Schivelbusch著,殷麗君譯,味覺樂園(Das Paradies der Geschmack und die Vernunft)(台北﹕藍鯨,2001)。

仁田大八著,林呈蓉譯,享喝英國紅茶(台北:角色文化,2000)。

角山 榮著,王淑華譯,茶的世界史(台北:玉山社,2004)。

金指基(日)著,林俊男、金全民譯,熊彼得經濟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6)。

波斯坦主編、馬賽厄斯分冊主編,王法春等譯,歐洲劍橋經濟史(The Cambridge Economic History of Europe)(第七卷)工業經濟:資本、勞動力和企業(上冊)英國、德國、斯堪的那維亞(北京:經濟科學,2003年)。

波斯坦主編、巴哈庫克分冊主編,王法春等譯,歐洲劍橋經濟史(The Cambridge Economic History of Europe)(第六卷)工業革命及其以後的經濟發展:收入、人口及技術變遷(北京:經濟科學,2002年)。

波斯坦主編、里奇等分冊主編,王法春等譯,歐洲劍橋經濟史(The Cambridge Economic History of Europe)(第四卷)16世紀、17世紀不斷擴張的歐洲經濟(北
京:經濟科學,2003年)。

喬•史塔威爾,中國熱﹙台北:時報,2002﹚。




二、中文期刊

陶智,“景德鎮陶瓷銷售市場的歷史與現狀,”景德鎮陶瓷,第十卷第二期(2000年)。

蕭放,“宋至清前期景德鎮的形成和發展概述,”江西社會科學,第二期(1987年)。

顏石麟,“宋.蔣析《陶記》現代漢語譯文,”景德鎮陶瓷,總10期(1981年)。

曹國慶、蕭放,“景德鎮考察記,”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第二期(1988年)。

邁克爾.狄龍,“景德鎮是明代的一個工業中心,”景德鎮陶瓷,第一期(1981年)。

曹國慶,“明清時期景德鎮的徽州瓷商,” 江淮論壇,第二期(1987年)。

蕭放,“論明後景德鎮瓷業文化特徵,”江西社會科學,第二期(1989年)。

熊寥,“蔣析《陶記》著於元代辨——對於劉新園同志商榷,”景德鎮陶瓷,第四期(1983年)。

白焜,“宋.蔣析《陶記》校注,”景德鎮陶瓷,總10期(1981年)。

劉新園,“蔣析《陶記》著作時代考辨——兼論景德鎮南宋與元代瓷器工藝、市場及稅制等方面的差異,”景德鎮陶瓷,總10期(1981年)。

梁淼泰,“清代景德鎮一處爐寸窯號的收支營利,”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第四期(1984年)。

梁淼泰,“清代景德鎮御窯廠的次色瓷器變價,”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第三期(1989年)。

梁淼泰,“清代景德鎮御窯廠的窯工銀,”南昌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第二期(1989年)。

蕭放,“試論明清江西四大工商市鎮發展的特點,” 九江師專學報,第二期(1990年)。

朱順龍、劉守柔,“明清景德鎮瓷業用工初考,”文物春秋,第二期(2003年)。


張馳,“論景德鎮瓷業的衰弱,”廣西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6月)。


李紹強,“論明清時期官窯與民窯的關係,”齊魯學刊,第四期(1999年)。

.歐陽敏、魏文婷,“景德鎮宋初瓷與私人窯廠,”景德鎮陶瓷,第13卷第四期(2003年)。

歐陽世彬,“十五世紀景德鎮民窯研究,” 景德鎮陶瓷學院學報,第21卷第二期(2000年6月)。

羅二平、胡菁惠,“景德鎮陶瓷作坊歷史初探,”陶瓷研究,第17卷第四期(2002年)。

賈海彥,“明代資本主義萌芽的新制度經濟學解釋,”,第三期(2004年)。

熊理卿、盧瑞清,“景德鎮傳統製瓷作坊的研究,”景德鎮陶瓷學院學報,第六卷第一期(1985年10月)。

魏明孔,“中國前近代手工業經濟的特點,”文史哲,第六期(2004年)。

天部良明,“景德鎮民窯的開展(上),”景德鎮陶瓷,第一期(1989年)。

梁洪生,“明清在華耶穌會士面向西方描述的江西,”江西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一期(2003年1月)。

李紹強,“論明清時期官窯與民窯的關係,”齊魯學刊,第四期(1999年)。

彭飛,“唐英督陶研究兩題——與張建群先生商榷,”景德鎮陶瓷,第八卷第二期(1998)。

楊師群,“明清城鎮不存在資本主義萌芽——與西歐中世紀城市的比較研究,”浙江社會科學,第1期(2005年)。

張寧、張敏,“乾隆皇帝與督陶官唐英(上),”收藏家,第八期(2006年):
劉善慶、葉小蘭、陳文華,“關鍵人物與景德鎮陶瓷特色產業集群,”特區經濟,第11期(2006年11月)。

齊彪,“略論景德鎮瓷窯的變遷,”東南大學學報,第7卷第1期(2005年1月)。

黃勇,“景德鎮陶瓷企業的整合與重組研究,”景德鎮陶瓷,第13卷第3期(2003年)。

歐陽琦、戴勤,“景德鎮民營陶瓷企業發展對策研究,”中國陶瓷,第42卷第6期(2006年6月)。

漆德仕,“景德鎮市陶瓷企業發展初探,” 景德鎮陶瓷,第11卷第3期(2001年)。

徐華、吳晟,“景德鎮陶瓷業基本競爭戰略分析,”集團經濟研究,總210期(2006年10月)。

郭建暉,“實現陶瓷工業由速度型向效益型轉變的思考,”中國陶瓷工業,第10卷5期(2003年10月)。

李同,“景德鎮淪為宜家作坊,”(2005年12月)。

汪關林、吳春桂,“景德鎮歷代貿易續,”陶瓷研究,第二期總第十期(1988年)。

熊軍、吳慶文,“景德鎮民營陶瓷企業發展特點及其探討,”中國陶瓷工業,第12卷第4期(2005年8月)。

虞志民、潘火成,“景德鎮民營瓷業入世後的發展戰略研究,”江蘇陶瓷,
第34卷第3期(2001年9月)。

楚天月,“一次陣痛、一個情結、一番反思——寫在景德鎮整頓和規範陶瓷市場秩序一周年之後”景德鎮陶瓷,第14卷第1期(2004年)。

周水,“瓷都千年痛”,第16期(2004年)。

汪關林、吳春桂,“景德鎮瓷器的歷代貿易(續),”陶瓷研究,第二期(1988年)。

陳新,“談談景德鎮陶瓷貿易的四種形式,”景德鎮陶瓷,第四期(1987年)。

張馳,“論景德鎮瓷業瓷業的衰落,”廣西民族學院學報,(2003年6月)。

鄢濤、解敦亮、張純,“景德鎮陶瓷產業自主創新能力培育研究”企業經濟,第12期(2006年)。

許劍雄、張梅,“淺論陶瓷園區與專營市場對景德鎮陶瓷產業發展的重要性”佛山陶瓷,第11期(2006年)。

劉善慶、葉小蘭、陳文華,“基於路徑依賴理論的景德鎮陶瓷產業群聚”企業經濟,第11期(2005)。

許愛民,“建設景德鎮陶瓷科技城——提升區域創新競爭力,”景德鎮陶瓷,第13卷2期(2003年)。

謝立新,“傳統技術型產業集群成長與地區競爭力提升,”發展研究,第9期(2006年)。

余炳才,“景德鎮陶瓷與佛山陶瓷的比較研究,”商場現代化,總484期(2006年11月)。


石小濤、吳茜,“景德鎮陶瓷產業集群區域創新體系的建構,”江西景德鎮陶瓷學院,第4期(2006年)。

李章明、袁海林,“對景瓷發展前景的五種思考,”景德鎮陶瓷,第3、4期(1989年)。

翁光華,”景德鎮產品結構調整之我見,”陶瓷研究,第6卷2期(1991年)。

辜振啟,“用高新技術全面改造景德鎮陶瓷工業,”陶瓷專刊,第3卷第2期(1992年)。

方李莉,”景德鎮日用前途何在,”景德鎮陶瓷,第2卷第3期(1992年)。

陳國華,”景瓷國有企業污損狀況原因及對策,”景德鎮陶瓷學院學報,第16卷第2期(1995年6月)。

徐平華,”十六年來景瓷發展的回顧與思考,”景德鎮陶瓷,第5卷第3期(1995年)。


熊紹華、巢文斌,”景德鎮市跨世紀產業發展與布局,”長江流域資源與環境,第7卷第1期(1998年)。


孔六慶,”景德鎮陶瓷跨世紀的思考——景德鎮考察手記,”陶瓷研究,第13卷第2期(1998年6月)。

陶軒文,“崛起的民窯——景德鎮個體私營陶瓷發展與寫真,”景德鎮陶瓷,第9卷第4期(1999年)。

郭建暉、王毅成、陳斌,”景德鎮陶瓷品牌發展研究,”陶瓷學報,第21卷第3期(2000年9月)。


張錫秋,”入世後迎接挑戰與機遇——強化景德鎮瓷都的思維動向,”江蘇陶瓷,第35卷第4期(2002年12月)。

呂冬青、練崇潮、冷俊峰、王娟,”WTO框架下的景德鎮陶瓷經濟發展的研究,”中國陶瓷,第39卷第6期(2003年12月)。

詹武、肖顏琴,”關於景德鎮日用瓷餐具發展思路的探討,”中國陶瓷工業,第10卷第2期(2003年4月)。

郭建暉,”中國古代制瓷業經驗對現代陶瓷經濟管理的啟示,”中國陶瓷工業,第10卷第4期(2003年8月)。

黃勇、黃弘、王建軍,”陶瓷企業重組的實證研究,”中國陶瓷,第40卷第6期(2004年12月)。

黃小平、應建中、周亮露,”景德鎮陶瓷生產規模現狀分析與對策,”中國陶瓷,第41卷第3期(2005年6月)。

黃勇、王莉雅,”試論景德鎮陶瓷生產經營環境,”景德鎮陶瓷,第15卷第3期(2005年)。

郭建暉,”政府培育陶瓷產業集群的戰略研究,”當代財經,第7期(2005年)。

郭建暉、黃勇、鄭四華,”景德鎮陶瓷私營經濟現狀及發展研究,”江西社會科學,第3期(2001年)。

黃勇、李海東,”景德鎮區域品牌重建,”區域經濟,第6期(2007年)。

范瑛,“近代中國傳統手工業城市衰落略論——以景德鎮為例,”四川師範大徐學報,第34卷第4期(2007年7月)。

劉善慶、葉小蘭,基於組織生態環境的景德鎮陶瓷產業群聚“經濟縱橫,”第8期,(2005年)。

四、學位論文

蘇永明,“行幫與景德鎮社會變遷—從明末到民初,”南昌大學人文學院歷史系,2005年。

賴重仁,“近代景德鎮瓷業(1853~1937),”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2003年,頁。

胡小紅,“杜重遠與景德鎮瓷業改革,”南昌大學人文學院歷史系,2005年,頁。

羅亨江,“景德鎮陶瓷工業的歷史、現狀和發展對策研究,”江西師範大學歷史文化與旅遊學院,2004年9月。




五、英文書籍

Alison Kelly, the Story of Wedgwood (London: Faber and Faber, 1975).

Eric J. Evans, The Forging of The Modern State: Early industrial Britain 1783~1870 (London and New York: Longman, 1983).

Humberto Barreto, The Entrepreneur in Microeconomic Theory: Disappearance and Explanation (London: Roultedge, 1989).

Hilary Young(Edited), The Genius of Wedgwood(London: 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 1995).

Israel M. Kirzner, Competi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73).

Israel M. Kirzner, Perception, Opportunity and Profit: Studies in Theory of Entrepreneurship (Chicago and London: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79).

Joseph A. Schumpeter, Richard Swedberg(Edited), The Economics and Sociology of Capitalism (New Jersey: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91).

John Thomas, The Rise of the Staffordshire Potteries (Somerset: Adams & Dart, 1971).

John Harold Plumb, In the Light of History(Boston: Houghton Mifflin, 1973).

Lorna Weatherill, The Pottery Trade and North Staffordshire 1660-1760(Manchester: Manchester University Press, 1971).

Lorna Weatherill, Consumer Behaviour and Material Culture in Britain 1660-1760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1988).

Mark Casson, The Entrepreneur: An Economic Theory (Oxford: Martin Robertson, 1982).

Neil Mckendrick, John Brewer and J. H. Plumb, The Birth of a Consumer Society (Bloomington: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1985).

Robert F. Hebert and Albert N. Link, The Entrepreneur: Mainstream Views and
Radical Critiques (New York: Praeger, 1988).

Richard Swedberg(edited), The Economics and Sociology of Capitalism (New Jersey: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91).

Regina Lee Blaszczyk, Imagining Consumers: Design and Innovation from Wedgwood to Corning (Baltimore and London: 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2000).

Richard Swedberg(Edited), Entrepreneurship: The Social Science View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0).

Sideny Pollard, The Genesis of Modern Management: A Study of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in Great Britain(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65).

T.S. Ashton, Economic Fluctuation in England 1700-1800(Oxford, 1959).

T. S. Ashton, An Economic History of England:The 18th Century(London:Methuen, 1955).

T. S. Ashton,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1760-1830(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68).

六、英文期刊

Hensleigh C. Wedgwood, “Josiah Wedgwood Eighteenth-Century Manager”,
Explorations in Entrepreneurial History, ser.2:2:3(1965:Spring/Summer).

J.M. Norris, “Samuel Garbett and the Early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 Lobbying in Great Britain” , The Economic History Review, New Series, Vol.10. 3.(1958).

John Langton, “The Ecological Theory of Bureaucracy:The Case of Josiah Wedgwood and the British Pottery Industry” ,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Vol.29, No. 3.(Sep.,1984).

Joyce Senders Pedersen, “The Entrepreneur and Cultural Values: Recent Work in British Economic History” , Rocky Mountain Review of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Vol. 42,No.4(1988).

Keith Nicklin, “Stability and Innovation in Pottery Manufacture”, World Archaeology, Vol. 3, No.1,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s.(Jun., 1971).

Lorna Weatherill, “Capital and credit in the pottery industry before 1770”, Business History, Vol.24 Issue3(1982).

Neil Mckendrick, “Josiah Wedgwood and Factory Discipline”, The Historical Journal, Vol.4, No. 1.(1961).

Neil Mckendrick, “Josiah Wedgwood and Cost Accounting in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Economic History Review, vol.23 Issu 1(Apr, 1970)

Ralph M Hower, “The Wedgwood. Ten Generations of Potters”, Journal of Economic and Business History, IV(1932).

Robert E. Schofield, ”Josiah Wedgwood and a Proposed Eighteenth-Century Industrial Research Organization”, Isis, Vol. 47, No.1.(Mar., 1956).

Robert E. Schofield, “The Industrial Orientation of Science in the Lunar Society of Birmingham”, Isis, Vol. 48, No.4.(Dec., 1957).

V.W. Bladen, “The Potteries in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Economic History, No. I(1926).
Witt Bowden, “The English Manufacturers and the Commercial Treaty of 1786 with France”, The American Historical Review, Vol. 25, No. 1.(Oct., 1919).

Witt Bowden, “The Influence of the Manufacturers on Some of the Early Policies of William Pitt” , The American Historical Review, Vol.29, No. 4.(Jul.,1924).

W.O. Henderson, “The Anglo-French Commercial Treaty of 1786”, The Economic History Review, New Series, Vol. 10, No. 1.(1957).

參考網站、網頁、資料庫
stoke&#65381;on&#65381;line
http://www.stoke.gov.uk/navigation/category.jsp?categoryID=14603

the local history of Stoke-on-Trent
http://www.thepotteries.org/index.html

The potteries museums
http://www2002.stoke.gov.uk/museums/pmag/curator.htm

Wedgwood官網
http://www.wedgwood.co.uk/wedgwood_default.asp?

Lorna Scammell個人研究網站
http://www.campus.ncl.ac.uk/databases/history/

大英線上百科
http://wordpedia.britannica.com/

中國德鎮
http://www.jdz.gov.cn/indes.asp

孫智麗,“國家創新系統:知識經濟體系下創新政策的新思維”,國家圖書館期刊文獻資訊網,本研究作者於2006年9月15日查詢此網頁。。

白焜,“晚明至清乾隆時期景德鎮外銷瓷研究”,社科論文發表網,http://www.sklw.net/show.aspx?id=54&cid=6,本研究作者於2007年5月14日查詢此網頁。

“經濟學中的創業研究:一個歷史性的回顧”,http://www.cme.org.tw/,本研究作者於2007年11月30日查詢此網頁。

“Tate online”, http://www.tate.org.uk/,本研究作者於2007年4月7日查詢此網頁。

“Manchester Art Gallery”, http://www.manchestergalleries.org.uk/,本研究作者於2007年4月7日查詢此網頁。

“Ashmolean Museum of Art and Archaeology”,http://www.ashmolean.org/about/,本研究作者於2007年4月11日查詢此網頁。

“從威尼斯商人到微軟”, http://blog.yam.com/heuss/article/5104916,本研究作者於2007年2月1日查詢此網頁。

范建得、陳丁章,“從我國現行法制論專利強制授權”, http://stlc.iii.org.tw/ContentPage.aspx?i=347,本研究作者於2007年2月1日查詢此網頁。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校內校外完全公開 unrestricted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