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0213112-224736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0213112-224736
論文名稱
Title
澎湖古典詩研究
Classic Poetry in Pescadores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500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12-01-13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12-02-13
關鍵字
Keywords
海洋文學、古典詩、臺灣古典詩、區域文學、澎湖古典詩
Taiwan classic poetry, Pescadores classic poetry, classic poetry, regional literature, marine literature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6000 次,被下載 4817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6000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4817 times.
中文摘要
澎湖的漢人歷史遠早於臺灣本島。從宋、元、明、清到現在,從澎湖群島到臺灣本島、中國大陸,跨越數百年的歷史,與跨越浩渺的臺灣海峽,無數的人與事發生在這群島,建構了澎湖古典詩的基本素材。有自然海洋的書寫、人文海洋的書寫、災難書寫、澎湖八景書寫、島上風情物產書寫,展現豐富多樣的澎湖。澎湖的古典詩為臺灣古典詩之始,也是臺灣海洋文學之始,這是澎湖古典詩在臺灣文學史上不容置疑的位置。
  自從文石書院建立後,澎湖士子更扎實的學習,以漢詩書寫澎湖,不再是遊宦文人的專利。日治時期,前清秀才更是以漢詩來捍衛中國文化,並教導更多的後輩創作。有些詩人還陸續應聘到臺灣講授漢學,影響臺灣某些地區漢詩的發展。戰後,新文學興盛,但是在地古典詩人,更努力透過詩作,以自己在地人的視野建構澎湖的主體性,從傳說、古蹟、勝景、物產、休閒、民俗、文教,到宗教信仰,無一不入詩。澎湖的美,盡在他們真誠純樸的文字裡。
  本論文分上、中、下三編探討,上編背景論:希望在論述澎湖古典詩前,讓讀者明瞭澎湖的地理環境、開拓歷史、人文活動,便於掌握詩作內涵。中編作家論:分就明朝、清朝、日治、戰後至今,以「紀傳體史書」的體例,論述澎湖古典詩各期重要作家作品,從中了解一時代的發展趨向,建構澎湖古典詩的發展史。下編主題論:從人文歷史學、人文地理學、人文社會學、美學等多面的角度,探討詩作中關注的主題。本論文提供以下的研究成果,供諸先進參酌:(一)建構一個較完整的澎湖古典詩發展史,使澎湖古典詩有一個較清楚的脈絡可尋。(二)自文學的角度,彰顯作品特色;從各時期著名作家作品中,析探出時代之意義。(三)為澎湖古典詩作家建立檔案資料,呈現每一時期的文學網絡,完成具體整合的文學介面,供世人了解。(四)闡明澎湖古典詩的主題內涵,呈現澎湖在地特色。(五)確立澎湖區域古典詩的位置和意義,彰顯其「邊陲的自在」。
Abstract
The history of Han ethnic in Pescadores could be traced further than that in Taiwan. Pass through hundred years of four dynasties (Song, Yuan, Ming, Ching) till nowadays, cross between turbulent Taiwan Strait with Taiwan and China on both end, there are numerous stories occurred in Pescadores which has become the fundamental elements to formulate Pescadores’ classic poetry. Ocean described in both natural and anthropologic rhetoric, records of disasters, descriptions of eight famous scenery spots and indigenous customs and resources of Pescadores, all these narrations constitute the divers and various Pescadores. The argument that Pescadores’ classic poetry is the original of Taiwan classic poetry, as well as the original of Taiwan marine literature, verify doubtless position of Pescadores’ classic poetry in Taiwan literature history.
  The establishment of “Wen-Shih tutor school” motivated Pescadores’ civil sophist to study more diligently. As the result, adopting Han poetic structure to describe Pescadores had been no longer the privilege of rotating-bureaucrats and scholar-gentry. During Japanese colony era, not only former civil-literati of Ching dynasty instructed descendants to compose Han poetry actively, they also regarded Han poetry as the spiritual fortress to defend Chinese culture. Since then, poets from Pescadores were invited to Taiwan one after another to instruct sinology and influenced Han poetry development in certain Taiwan areas consequently. Even though New Taiwanese Literature bloomed after World War II, Pescadores’ poets devoted themselves to classic poetry more enthusiastic in order to construct Pescadores’ subjectivity from localized vision. From legends, historic scenes, scenery spots, local commodity, leisure time, custom activities, culture heritage to religion beliefs, the pure beauty could be easily found in Pescadores’ classic poems, in the unsophisticated but sincere phrases and words.
  This dissertation is composed of three sections. The first section focuses on background elaboration including geographic location, cultivating history and human activities in order to comprehend fundamental contents of Pescadores’ classic poetry. The second section focuses on composers’ compilation which reviews the most significant Pescadores’ classic poems during various eras (from Ming, Ching dynasties, Japanese colonization, post WWII age till nowadays) with biographical style historiography to understand chronographic evaluation and construct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of Pescadores’ classic poetry. The third section focuses on thematic methodology with human science viewpoints from geographic, historical, sociologic and esthetic aspects to explore subjects interpreted in Pescadores’ classic poetry. This dissertation therefore provides following academic results for reference:

1.Construct a mor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history as well as a more distinct contexture of Pescadores’ classic poetry.
2.Manifest Pescadores’ classic poems with literature viewpoints to conclude corresponding meaningfulness during different eras in Pescadores’ classic poetry development history.
3.File out Pescadores’ poets of classic poetry in each era on literature ground to exhibit integrated interface for advanced research.
4.Present Pescadores’ characteristics through interpreting various themes in Pescadores’ classic poetry.
5.Verify the meaning and position of Pescadores’ regional classic poetry to visualize so-called “at liberty of being marginalized”.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緒 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方法 3
第三節 文獻探討 6
第四節 論文篇章結構 9
上編 背景論 13
第一章 澎湖地理與歷史 13
第一節 澎湖的地理 13
第二節 澎湖的歷史 24
第二章 澎湖人文活動 33
第一節 文教機構的設立 33
第二節 詩社與漢學復興運動 41
第三節 澎湖文獻委員會與漢詩 55
第四節 一新社與漢詩 58
中編 作家論 74
第一章 明及明鄭時期 74
第一節 明朝澎湖詩 75
第二節 明鄭澎湖詩 79
第二章 清領時期 94
第一節 遊宦作家作品 94
第二節 在地詩人的崛起 124
第三章 日治時期 (上) 141
第一節 扶鸞詩人─林介仁(1854∼1933) 141
第二節 一代儒師─陳梅峯(1858∼1937) 146
第三節 提倡女學─陳錫如(1866~1928) 161
第四節 尊孔良模─吳爾聰(1872∼1956) 169
第四章 日治時期 (下) 185
第一節 澎頭散人─盧顯(1896∼1965) 185
第二節 青燈才女─蔡旨禪(1900~1958) 199
第五章 日治時期澎湖旅外�日籍作家 218
第一節 旅外作家 218
第二節 日籍作家 254
第六章 戰後迄今 266
第一節 在地作家作品 266
第二節 旅外作家作品 286
下編 主題論 294
第一章 自然海洋書寫 294
第一節 多變的海風巨浪 294
第二節 奇幻的海洋異象 298
第三節 奇特的海洋生物 302
第二章 人文海洋書寫 322
第一節 渡海經驗書寫 323
第二節 神秘的海神信仰 340
第三節 神話傳說與涉海事蹟 346
第四節 船務素描 357
第五節 海上經濟活動 362
第三章 災難書寫 366
第一節 橫渡海洋的風災船難 366
第二節 從海上來的風災鹹雨災 371
第三節 苦等不雨的旱災 376
第四節 賑災書寫 381
第四章 八景書寫 400
第一節 「西嶼落霞」的書寫 401
第二節 澎湖八景到十六景 417
第三節 日治戰後澎湖新八景 430
第五章 島上風情 433
第一節 純樸民風 433
第二節 勤學士子 442
第三節 悠久古蹟 444
第四節 歲時節慶 457
第五節 抗旱農作 462
第六節 文石特產 465
結 論 470
徵引及參考文獻 476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徵引及參考文獻
一、詩文本
(一)專書(依朝代排列,同期以刊行先後排列)
1、別集
(1)已刊行
明•王忠孝:《惠安王忠孝公全集》,南投縣: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3年。
明•周廷用:《八崖集》,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清乾隆十三年(1748)重刻本,濟南:齊魯書社,2001 年。
明•盧若騰著、吳島校釋:《島噫詩校釋》,臺北市:臺灣古籍出版社,2003年。
清•劉家謀著、吳守禮校:《校注海音詩全卷》,臺北市: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53年。
清•林豪:《誦清堂詩集》,菲律賓:大眾印書館刊行,1957年。
清•丘逢甲:《嶺雲海日樓詩鈔》(第一冊戊戌稿),臺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0年。
清•陳肇興:《陶村詩稿》,臺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2年。
清•章甫:《半崧集簡編》,臺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3年。
清•陳璸著、丁宗洛編:《陳清端公(璸)詩集》,臺北市:文海出版社,1973年。
清•吳德功:《瑞桃齋詩稿》,南投縣: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2年。
清•孫元衡:《赤嵌集》,南投縣: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4年。
清•楊廷理:《知還書屋詩鈔》:南投縣,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6年。
清•劉家謀:《觀海集》,南投縣: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7年。
清•宋際春:《宋拓耕詩文集》,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九州出版社,2004年。
清•徐一鶚:《宛羽堂詩鈔》,光緒二年(1876)刊本。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九州出版社,2004 年。
清•季麒光著、李祖基點校:《蓉洲詩文稿選輯》,上海圖書館藏康熙三十三年(1694)刻本,香港人民出版社,2006年。
清•趙翼:《甌北集》,合肥市:黃山書社,2009年。
清•楊浚:《冠悔堂詩鈔》,光緒十八年(1892)刊本 福建省立圖書館館藏。
清•戴湘圃、林豪箋釋:《戴氏戒滛詩》三十首。(筆者所見為吳爾聰所珍存)
伊藤貞次郎:《劍潭餘光》,東京:株式會社東京築地活版製造所,1914年7月。
陳錫如:《留鴻軒詩文集附女地子詩鈔》(上、中、下卷),高雄市:苓洲吟社刊行,1927年12月。
久保天隨:《澎湖遊草》,1933年自刊本。
楊爾材:《近樗吟草》,嘉義縣:近樗草堂刊行,1953年9月。
陳文石:《漱齋詩草》,屏東縣:1965刊本。
顏其碩:《陋巷雜草》,臺北縣:龍文出版社,1969年10月。
蔡旨禪:《旨禪詩畫集》,澎湖縣:1977年。
黃南薰、黃光品:《西園吟草》,鳯山市:延平印刷廠,1974年5月。
吳克文:《藻卿吟草》,澎湖縣:澎湖縣西瀛吟詩會,1984年11月。(附於《慶祝西瀛吟社創立八十週年紀念特刊》第三集之末)。
賴潤輝:《梅山吟草》,澎湖縣,澎湖縣西瀛吟詩會,1984年11月。(附於《慶祝西瀛吟社創立八十週年紀念特刊》第三集之末)。
吳剛:《彩元吟草》,澎湖縣:澎湖縣西瀛吟詩會,1984年11月。(附於《慶祝西瀛吟社創立八十週年紀念特刊》第三集之末)。
鄭獲義、鄭洪月嬌:《鄭獲義畫集•鄭洪月嬌詩集合編》,高雄市:福澤慈善事業基金會發行,1994年12月。
賴潤輝:《賴潤輝先生詩文集》,澎湖縣,賴立銘、賴立德、賴美芳出版,1997年5月。
許保富:《杏園雜草》,手稿影印刊本,1993年。(許玉河先生提供)
陳鼎盛:《退思軒吟草》,澎湖縣:澎湖文化中心,1999年。
許成章:《許成章作品集2──正名室詩存》,高雄市:春暉出版社,2000年。
洪東碧:《賞霞山莊吟草》,澎湖縣:澎湖文化局,2001年。
張達修:《醉草園詩集(上)》,臺北縣:龍文出版社,2006年6月。

(2)未刊稿
林介仁:《林介仁先生佳作對聯》,手稿本。(許玉河先生提供)
蕭永東:《蕭永東先生遺稿》,手稿本。(蕭永東先生子嗣提供給胡巨川先生影印)
盧耀廷:《盧耀廷先生遺稿》,手稿本。(洪東碧先生提供)
吳爾聰:《澎湖吳爾聰先生生平暨詩聯集》,手稿本。(吳爾聰先生子嗣捐贈澎湖文化中心,澎湖文化中心主任秘書洪敏聰先生借閱)
吳克文:《大陸旅遊詩百首》,手稿本。(陳信雄教授提供)

2、合集(詩集作者皆為澎湖人,籍隸澎湖或出生澎湖。依出版年代排列)
澎湖文獻委員會編:《西瀛吟社擊鉢課題詩集》,手稿本。(辛丑年元旦至癸卯年  擊鉢課題,許保富藏本,許玉河先生提供)
澎湖文獻委員會編:《西瀛詩叢》(第一集),澎湖縣,澎湖縣文獻委員會刊,1973年5月。
一新社樂善堂編:《覺悟選新》(共六部),澎湖縣:ㄧ新社樂善堂出版,1978年。
澎湖文獻委員會編:《西瀛詩叢》(第二集),澎湖縣,澎湖縣文獻委員會刊,1981年5月。
澎湖池東國小編:《澎湖池東國民小學創校八十週年校慶專輯•校友詩文集》,澎湖縣:澎湖池東國小出版,1983年5月。
ㄧ新社樂善堂編:《聖真大會雅集》(第三卷),澎湖縣:ㄧ新社樂善堂,1983年。
澎湖文獻委員會編:《慶祝西瀛吟社創立八十週年紀念特刊》(第三集),澎湖縣:澎湖縣西瀛吟詩會刊,1984年11月。
澎湖縣西瀛吟社編:《澎湖縣慶祝民國七十八年己巳詩人節暨西瀛吟社創立八十五週年紀念全國詩人大會專輯》(《西瀛詩叢》第四集),澎湖縣:澎湖縣西瀛吟詩會、澎湖縣立文化中心刊,1989年5月。
澎湖縣西瀛吟社編:《澎湖縣慶祝西瀛吟社創立九十週年紀念全國詩人大會專輯》(《西瀛詩叢》第五集),澎湖縣:澎湖縣西瀛吟社、澎湖縣立文化中心刊,1994年6月。
陳鼎盛、陳國彥著:《澎湖之美:百題唱和詩文集》,澎湖縣:澎湖縣文化局,2000年4月。
陳鼎盛、陳國彥著:《菊島之美:百題唱和詩文集》,澎湖縣:澎湖縣文化局,2002年5月。
澎湖縣西瀛吟社編:《西瀛吟社詩穗百年慶專輯》,澎湖縣:澎湖縣西瀛吟社刊,2005年9月。

3、選集(部分作家為澎湖人,或與澎湖相關詩作。依出版年代排列)
尾崎秀眞輯:《鳥松閣唱和集》,台北府:臺灣日日新報社,1906年。
旗津吟社編:《旗津吟社徵詩集》:高雄市:旗津吟社刊行,1922年。
苓洲吟社編:《高雄苓洲吟社徵詩初集》:高雄市:苓洲吟社刊行,1931年1月。
林欽賜編輯:《瀛洲詩集》:臺北市:林欽賜發行,1933年2月。
連橫編:《臺灣詩薈》,臺北巿: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0年。
壽峰詩社編:《壽峰詩社詩集》,高雄市:王天賞,1964年。
林文龍編:《臺灣詩錄拾遺》,南投縣: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79年。
高雄市文獻委員會編:《高雄市古今詩詞選》,高雄市:高雄市文獻委員會,1983年。
連橫編:《臺灣詩薈》,南投市: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2年。
施懿琳等編撰:《全臺詩》(一至十二冊),臺南市:國家臺灣文學館,2004年。
賴子清編:《臺灣詩醇》,臺北縣:龍文出版,2006年。
賴子清編:《臺灣詩海》,臺北縣:龍文出版,2006年。
曾朝枝(笑雲):《東寧擊缽吟前集》,臺北縣:龍文出版,2006年。
曾朝枝(笑雲):《東寧擊缽吟後集》,臺北縣:龍文出版,2006年。
賴柏舟編:《鷗社藝苑四集》,臺北縣:龍文出版社,2009年3月。

(二)方志之藝文志(依朝代排列)
清•高拱乾纂:《臺灣府志》,北京市:中華書局影印版,1985年5月。
清•周元文纂:《重修臺灣府志》,臺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0年7月。
清•陳文達等編纂:《臺灣縣志》,臺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1年5月。
清•劉良璧纂輯:《重修福建臺灣府志》,臺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1年。
清•范咸:《重修臺灣府志》,北京市:中華書局影印版,1985年5月。
清•范咸:《重修臺灣府志》,臺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1年5月。
清•王必昌纂輯:《重修臺灣縣志》,臺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1年11月。
清•余文儀纂:《續修臺灣府志》,臺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2年4月。
清•胡建偉纂輯:《澎湖紀略》,臺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1年7月。
清•謝金鑾、鄭兼才合纂:《續修臺灣縣志》,臺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2年6月。
清•李元春輯:《臺灣志略》,臺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58年10月。
清•周凱纂輯:《厦門志》,臺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1年1月。
清•蔣鏞輯:《澎湖續編》,臺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1年。
清•陳壽祺纂、魏敬中重纂:《福建通志臺灣府》,臺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1960年8月。
清•林焜熿纂輯:《金門志》,臺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0年10月。
清•周鍾瑄:《諸羅縣誌》,臺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2年6月。
清•董天工:《臺海見聞錄》,臺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1年。
清•薛紹元纂:《臺灣通志》,臺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2年5月。
清•林豪纂輯:《澎湖廳志》,臺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3年6月。
陳炎正等編:《豐原市志》,臺中縣:豐原市志編輯委員會,1986年。

(三)報章雜誌
《臺灣新報》、《臺灣日日新報》、《漢文臺灣日日新報》、《台南新報》、《詩報》、《南方》、《東津詩源旬報》、《風月報》、《三六九小報》、《鯤南詩苑》。

二、古籍(依朝代排列,同朝代者則以出版先後排列)
周•老子著、臺灣開明書店編譯部正詁:《老子正詁》,臺灣開明書店印行,1996年臺六版。
東周•莊子著、郭慶藩集釋:《莊子集釋》,臺北市:華正書局,1985年。
東周•列禦寇:《列子》,臺北市:金楓出版社,1998年。
袁珂校注:《山海經校注》,臺北市:里仁書局,1982年。
西漢•司馬遷著、瀧川龜太郎會注考證:《史記會注考證》,臺北縣:漢京文化,1983年。
晉•干寶:《搜神記》,臺北市:里仁書局,1982年。
南朝宋•劉義慶著、余嘉錫箋疏:《世說新語箋疏》:臺北市,華正書局,1991年。
南朝•劉勰著、王更生注譯:《文心雕龍讀本》(上篇),臺北市:文史哲出版社,1983年。
唐•房喬等撰:《晉書》,影印本,臺北巿:臺灣商務印書館,1988年臺六版。
宋•蘇軾:《蘇東坡全集》,臺北市:河洛出版社,1975年。
宋•沈括:《夢溪筆談》,北京市,中華書局,1985年。
明•張煌言:《張蒼水集》,四明叢書約園刊本,臺北市:國防研究院出版,1966年。
明•董應舉編:《崇相集選錄》,臺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7年。
明•王起宗、張夑:《東西洋考》,臺北市:西南書局,1973年。
明•王直:《抑菴文集》(卷十一),上海市: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11月。
明•呂坤撰:《呂新吾先生去偽齋文集》,臺南縣:莊嚴文化,1997年。
清•黃叔璥:《臺海使槎錄》,臺北巿: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57年。
清•藍鼎元:《東征集》,臺北巿: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58年。
清•郁永河:《裨海紀遊》,臺北巿: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59年。
清•夏獻綸撰:《臺灣輿圖》,臺北巿: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59年。
清•蔡廷蘭:《海南雜著》,臺北巿: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59年6月。
清•周凱:《內自訟齋文選》,臺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0年5月。
清•杜臻:《澎湖臺灣紀略》,臺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1年5月。
清•林謙光:《臺灣紀略附澎湖》,臺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1年5月。
清•周于仁、胡格纂:《澎湖志略》,臺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1年5月。
清•六十七:《使署閒情》,南投縣: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61年。
清•陳衍:《臺灣通紀》,臺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1年8月。
清•周鍾瑄:《諸羅縣志》,臺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2年。
清•周璽:《彰化縣志》,臺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2年。
清•陳衍:《福建通志列傳選》,臺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3年。
清•丁宗洛編:《陳清端公年譜》,臺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4年。
清•諸家:《臺灣輿地彙鈔》,臺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5年9月。
清•諸家:《碑傳選集》,臺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6年3月。
清•諸家:《清耆獻類徵選稿》,臺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7年4月。
清•沈定均等纂:《漳州府志》,臺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7年7月。
清•郭賡武等重修:《泉州府志》,臺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7年8月。
清•蔣毓英:《臺灣府志》,北京市:中華書局影印版,1985年5月。
清•聖祖御定:《全唐詩》(第一冊),臺北市:文史哲出版,1987年。
清•陳培桂:《淡水廳志》,臺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93年。
清•孫元衡:《赤嵌筆談》,南投縣,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4年。
清•王仁俊輯:《遼文萃 七卷附遼史藝文志補證一卷》,上海市:上海書店,1994年。
清•林樹梅:《歗雲山人文鈔》,臺北市:文听閣圖書有限公司,2007年。


三、今人著作(依出版年代排列)

(一)相關史料、方志等
臺灣總督府編:《臺灣人士鑑》,臺灣新民報社,1934年。
魏潤庵:《潤庵吟草》,1952年刊行。
陳正祥編修:《澎湖縣誌》,澎湖縣:澎湖縣政府出版,1955年。
國立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編輯:《明清史料》,上海市:商務館印行,1957年。
連橫:《劍花室詩集》:臺北巿: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0年。
李紹章編修:《澎湖縣志》,澎湖縣:澎湖縣政府出版,1960年。
許南英:《窺園留草》,臺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2年。
傅錫祺:《櫟社沿革志略》,臺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3年。
連橫:《雅堂文集》,臺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4年。
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臺灣輿地彙鈔》,臺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5年。
張默予編纂:《澎湖縣誌》,澎湖縣:澎湖縣文獻委員會,1972年。
張炳楠監修、李汝和等修:《臺灣省通志•卷五教育志文化事業篇》,南投縣: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73年。
張李德和、賴子清編纂:《嘉義縣志•學藝志》,嘉義縣:嘉義縣政府,1976年2月。
許神會編纂:《白沙鄉志》,澎湖縣:白沙鄉公所,1977年。
連橫:《臺灣通史》,臺北市:眾文圖書公司,1979年。
曹永和:《臺灣早期歷史研究》,臺北市:聯經出版社,1979年7月。
蔡立平:《澎湖通史》,臺北市:眾文圖書公司,1979年。
照史:《高雄人物評述》(第一輯),高雄市:春暉出版社,1983年。
杉山靖憲:《臺灣名勝舊蹟誌》,臺北市:成文出版社,1985年重刊本。
杉山靖憲:《澎湖を古今に涉りて》,臺北市:成文出版社,1985年重刊本。
紀雙抱書:《紀經才墨寶專輯》,澎湖縣:澎湖縣立文化中心,1985年。
陳信雄:《澎湖宋元陶瓷》,澎湖縣:澎湖縣立文化中,1985年。
藍田書院濟化堂編:《藍田書院濟化堂三十週年堂慶全國詩人大會特刊》,南投縣:藍田書院濟化堂,1990年。
伊能嘉矩著、江慶林等譯:《台灣文化志》(中譯本),南投縣: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1年。
黃富三、陳俐甫編:《霧峰林家之調查與研究》,臺北縣:林本源中華文化教育基金會,1991年。
ang Cheng-hwa:”Archaeology of The P’eng-Hu Islands”,Taipei:Institute of History and Philology , Academia Sinica,l992年。
章巽主編:《中國航海科技史》,北京市:海洋出版社,1991年。
施士洁:《後蘇龕合集》:臺北縣,龍文出版社,1992年。
陳逢源:《溪山煙雨樓詩存》:臺北縣,龍文出版社,1992年。
金門縣立社會教育館編輯:《金門縣志》,金門縣:金門縣政府民政局,1992年。
陳信雄:《越窯在澎湖:五代十國時期大量越窯精品的發現》,臺南市:文山出版,1994年。
伊能嘉矩著、楊南郡譯註:《台灣踏查日記》,臺北市:遠流出版社,1996年11月。
趙汝适:《諸蕃志》,南投縣: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6年。
洪國雄:《鹹水煙下的澎湖植物》,澎湖縣:澎湖縣立文化中心,1997年12月。
蔡主賓:《蔡廷蘭傳》,南投縣: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8年。
王曉波編:《台胞抗日文獻選》,臺北市:海峽學術出版社,1998年。
水電部水管司科技司等編:《清代浙閩臺地區諸流域洪澇檔案史料》,臺北市:中華書局,1998年。
高啟進:《西瀛人物志》,澎湖縣:澎湖縣立文化中心,1999年。
上海古籍出版社編:《漢魏六朝筆記小說大觀》,上海市:上海古籍社,1999年。
李世偉:《日據時代臺灣儒教的結社與活動》,臺北市:文津出版社,1999年。
林獻堂著、許雪姬等註解:《灌園先生日記》,臺北市: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籌備處,2000年。
曹永和:《臺灣早期歷史研究續集》,臺北市:聯經出版社,2000年10月。
楊彥杰:《荷據時代台灣史》,臺北市:聯經出版社,2000年10月。
戴寶村:《近代台灣海運發展-戎克船到長榮巨舶》,臺北市:玉山社,2000年12月。
湯錦台:《大航海時代的台灣》,臺北市:貓頭鷹,2001年12月。
紀麗美:《澎湖人文景觀專輯》,澎湖縣:澎湖縣文化局出版,2001年12月。
郭金龍等撰述,施添福總編纂:《臺灣地名辭書•卷六澎湖縣》,南投市:臺灣文獻館,2002年6月。
國家圖書館編:《臺灣歷史人物小傳──明清暨日據時期》,臺北市:國家圖書館,2003年12月。
許雪姬總策畫:《臺灣歷史辭典》,臺北市: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2004年。
劉敬等纂修:《金門縣志》,北京市:九州出版發行,2004年。
高啟進、陳益源、陳英俊:《開澎進士蔡廷蘭與《海南雜著》》,澎湖縣:澎湖縣文化局,2005年。
許雪姬總編纂:《續修澎湖縣志》,澎湖縣:澎湖縣政府,2005年。
陳鼎盛、陳國彥:《西瀛之美:百題百調唱和詞文集》,澎湖縣:澎湖縣文化局,2005年2月。
李良輝、曾清涼:《澎湖群島島嶼數量委託清查計畫》,澎湖縣:澎湖縣政府,2005年12月。
林文鎮編著:《吉貝石滬記憶圖像》,澎湖縣:澎湖采風文化學會,2006年。
陳益源:《蔡廷蘭及其《海南雜著》》,臺北市:里仁書局,2006年。
鄭紹裘:《懷古述舊話澎湖》,澎湖縣:澎湖縣政府文化局,2007年再版。
林正三總編纂、許惠玟執行編輯:《瀛社會志》,臺北市:文史哲出版社,2008年10月。
林友笛著、鄭定國主編:《林友笛詩文集》,臺北市:文史哲出版社,2008年。

(二)相關文學理論與文學批評等
彭國棟撰:《廣臺灣詩乘》,臺北巿:臺灣文獻委員會,1956年。
黃慶萱:《修辭學》,臺北市:三民書局,1975年。
陳香:《臺灣竹枝詞選集》,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Harold Bloom原著,徐文博譯:《影響的焦慮》,臺北市:久太出版,1990年。
劉登翰等編:《臺灣文學史》,福州市:海峽文藝出版社,1991年。
黃得時:《評論集》,臺北縣:臺北縣立文化中心出版,1993年。
文崇一:《歷史社會學─從歷史中尋找模式》,臺北市:三民書局,1995年11月。
沈謙:《修辭學》,臺北市:國立空中大學出版,1995年。
施懿琳、許俊雅、楊翠:《臺中縣文學發展史》,臺中縣:臺中縣文化局,1995年。
陳昭瑛:《台灣詩選注》,臺北市:正中書局,1996年。
陳捷:《清代臺灣方志研究》,臺北市:臺灣學生書局,1996年。
翁聖峰:《清代臺灣竹枝詞之研究》,臺北市:文津出版社,1996年4月。
江寶釵:《嘉義地區古典文學發展史》,嘉義市:嘉義市立文化中心,1998年。
廖一瑾(雪蘭):《臺灣詩史》,臺北市:文史哲出版社,1999年8月。
江寶釵:《台灣古典詩面面觀》,臺北市:巨流圖書公司,1999年12月。
李漢偉:《樸雅吟社研究》(八十八年國科會專題研究)。
施懿琳:《從沈光文到賴和—台灣古典文學的發展與特色》,高雄市:春暉出版社,2000年。
鄭炯明編:《逆浪淘沙的台語先覺:許成章作品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高雄市:春暉出版社,2000年。
張夢機主編:《冰心玉壺-絕句賞析》,臺北市:成陽,2000年10月。
張夢機主編:《世事波舟─古體詩賞析》,臺北市:成陽,2000年12月。
葉連鵬:《澎湖文學發展之研究》,澎湖縣:澎湖縣文化局,2001年。
陳永源主編:《澎湖海域將軍一號沈船水下考古展專輯》,臺北市:國立歷史博物館,2001年11月。
謝崇耀:《清代臺灣宦遊文學研究》,臺北市:蘭臺,2002年3月。
劉麗卿:《臺灣八景與八景詩》,臺北市:文津出版社,2002年。
陳春城:《台灣古典詩析賞》,臺北市:河畔,2004年。
施懿琳:《傳統漢詩卷》,臺北市:玉山社,2004年6月。
黃美娥:《重層現代性鏡像─日治時代臺灣傳統文人的文化視域與文學想像》,臺北市:麥田出版社,2004年。
王德威編:《臺灣:從文學看歷史》,臺北市:城邦文化,2005年。
蘇碩斌:《看不見與看得見的臺北》,臺北縣:左岸文化,2005年。
Paul Cloke Philip Crang Mark Goodwin 編,王志弘等譯:《人文地理概論》,臺北市:巨流,2006年。
林正三、李知灝、吳東晟輯錄:《臺灣近百年詩話輯》,臺北市:文史哲出版社,2006年。
陳香編:《多采多姿的竹枝詞》,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2006年5月。
蕭瓊瑞:《認同與懷鄉──臺灣方志八景圖研究》,臺北市:典藏藝術家庭,2006年。
李元洛:《詩美學》,臺北市:東大書局,2007年。
廖振富:《臺灣古典文學的時代刻痕──從晚清到二二八》,臺北市:國立編譯館出版,2007年7月。
龔師顯宗教授:《從臺灣到異域:文學研究論稿》,臺北市:文津出版社,2008年。

四、單篇論文
林茂生:<跋歐清石先生的獄中吟>,《政經報》,1卷4號,民國34年(1945)12月10日。
莊東:<尊孔良模>,《建國日報》,民國45年(1956)11月20日星期二,第四版。
黃文藻:<澎湖耆彥吳爾聰先生傳略>,《建國日報》,民國45年(1956)11月20日星期二,第四版。
賴子清:〈古今台灣詩文社(二)〉,《臺灣文獻》十卷三期,1959年9月。
陳漢光:<臺灣八景演變>,《觀光》(季刊),創刊號,台北:1964年。
毛一波:<盧若騰的南澳詩>,刊於《中央日報》第九版,民國59年(1970)10月23日。
吳言:〈盧若騰的澎湖詩〉,刊於《中央日報》第九版,民國59年(1970)10月29日。
洪炎秋:<臺灣教育演進史略>,收於《中原文化與臺灣》,臺北市:臺北市文獻委員會,1971年。
莊東:<摭談澎湖八景與詩>,《臺灣文獻》,第廿六卷第四期與廿七卷第一期合刊,1976年3月。
施鈺:《臺灣別錄》(原有兩卷,現僅存卷二),《臺灣文獻》第二十八卷第二期,1977年6月。
王世慶:〈蔡牽〉,《台北文獻》直字第64期,1983年3月。
冉欲達:<影物描寫的三元素-形、色、聲>,遼寧大學學報,1985年1月。
萬可經:<澎湖抗日烈士歐清石>,收於《臺灣光復四十週年澎湖專輯》,澎湖縣政府編,1985 年10 月25 日。
任葵:<臺灣八景以及高拱乾的題詠>,《文史知識》第5期,1990年。
岑雪葦:<論文學形象與內部語言的共生關係>,杭州大學學報,1992年2月。
趙代君:<論文學語言的特徵>,南京師大學報,1992年4月。
高萬雲:<漢語詩歌的語法學研究>,河北師大學報,1993年2月。
唐松波:<漢語傳統詩歌的語言風格>,修辭學習,1993年3月。
劉煥輝:<含蓄風格的語言學分析>,南昌大學報,1994年l月。
康原:<文學作品的地方特色與精神傳承>,收於《鄉土與文學:臺灣地區區域文學會議實錄》,臺北市:文訊雜誌出版,1994年。
王浩威:<地方文學與地方社群認同>,收入《鄉土與文學:臺灣地區區域文學會議實錄》,臺北市:文訊雜誌出版,1994年。
竺家寧:<語言風格學之觀念與方法>,紀念程旨雲先生百年誕辰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994年5月。
黎活仁:<秋的時間意識在中國文學的表現─日本漢學界對於時間意識研究的貢獻>:《漢學研究之回顧與前瞻》,北京市,中華書局出版,1995年。
竺家寧:<析論古典詩歌中的韻律>,收於《兩岸暨港新中小學國語文教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1995年6月。
陳信雄:<澎湖歷史發展的獨特性---獨特的歷史分期與特性>,《硓 石》第1期,1995年12月。
許雪姬:<二二八事件在澎湖>,《西瀛風物》創刊號,1996年6月。
鄭紹裘:<清代媽宮舉人—曾祖父鄭步蟾(下)>,《硓 石》第5期,1996年12月。
姜裴德:<畫可以怨否? 《瀟湘八景》與北宋謫遷詩畫>,《國立臺灣大學美術史研究集刊》,第4卷,1997年3月。
鄭紹裘:<被遺忘的澎湖抗日烈士──歐清石>,《&#30803; 石》第6期,1997年3月。
趙炳祥:〈乘槎傳說的文化史意義考察〉,《新疆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1期,1997年。
蔡丁進:〈唐朝時的澎湖—論施肩吾「島夷行」一詩〉,《當代澎湖建設與史蹟》,1997年6月。
宋光宇:<解讀清末在台灣撰作的善書《覺悟選新》>,《&#30803; 石》第7期,1997年6月。
鄭喜夫:<八閩通志關於澎湖之記載─兼介元代彭湖巡檢陳信惠傳二篇>,《&#30803; 石》第7期,1997年6月。
日治時期澎湖廳官方出版、魏廷朝譯:〈《澎湖事情》第二冊之三〉,《&#30803; 石》第11期,1998年6月。
日治時期澎湖廳官方出版、魏廷朝譯:〈《澎湖事情》第二冊之四〉,《&#30803; 石》第12期,1998年9月。
鄭紹裘:<日治時期馬公國校憶往>,《&#30803; 石》第12期,1998年9月。
陳耀明:<澎湖黃氏一門三秀—黃步梯、黃濟時、黃欽明>,《&#30803; 石》季刊第15期,1999年6月。
鄭志明:<臺灣儒學本土化的發展方向>,收於《第二屆臺灣儒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國立成功大學中文系,1999 年。
方豪:<台灣詩人對大陸的懷念>,收於《方豪教授臺灣史論文選集》,臺北市:捷幼出版社,1999年。
高志彬:<清修臺灣方志譯文篇述評>,收於《台灣古典文學與文獻》,臺北市:文津出版社,1999年。
日治時期澎湖廳官方出版、魏廷朝譯:〈《澎湖事情》第三冊之一〉,《&#30803; 石》第17期,1999 年12月。
葉振輝:<中法戰爭澎湖之役>,《&#30803; 石》第20期,2000年9月。
李玉珍:<出家入世--戰後臺灣佛教女性僧侶生涯之變遷>,《回顧老臺灣、展望新故鄉--臺灣社會文化變遷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2000年9月。
葉振輝:<乙未中日戰爭澎湖之役>,收於《南台灣鄉土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國立中正大學歷史學系暨研究所,2000年9月。
楊永彬:<日本領臺初期日臺官紳詩文唱和>,收於若林正文、吳密察主編:《臺灣重層近代化論文集》,臺北市:播種文化有限公司,2000年。
葉連鵬:〈澎湖女人台灣牛-文學作品的考察〉,《&#30803; 石》第22期,2001年3月。
葉振輝:〈乙未中日戰爭澎湖之役〉,《&#30803; 石》第22期,2001年3月。
楊式昭:<澎湖海域清代沈船將軍一號發掘的歷史意義>,收於陳永源主編:《澎湖海域將軍一號沈船水下考古展專輯》,臺北市:國立歷史博物館,2001年11月。
吳品賢<花無才思不如伊──澎湖才女蔡旨禪及其詩作探究>,《台灣人文》第6號,2001年12月。
胡巨川:<澎湖縣詩社淺探>,《&#30803; 石》第26期, 2002年3月
井原伊三太郎編、鄭紹裘譯:《澎湖島大觀(一)》,《&#30803; 石》第26期,2002 年3月。
徐慧鈺<林豪之澎湖經歷初探-三任文石書院山長>,收於《澎湖研究第一屆學術研討會論文輯》,澎湖縣:澎湖縣文化局,2002年4月。
葉振輝:<1683年鄭清澎湖之役勝敗分析>,收於《澎湖研究第一屆學術研討會論文輯》,澎湖縣:澎湖縣文化局,2002年4月。
翁佳音:<「荷蘭時代臺灣史」中的澎湖>,《澎湖研究第一屆學術研討會論文輯》,澎湖縣:澎湖縣文化局,2002年4月。
井原伊三太郎編、鄭紹裘譯:《澎湖島大觀(二)》,《&#30803; 石》第27期,2002 年6月。
井原伊三太郎、鄭紹裘譯:〈澎湖島大觀(三)〉,《&#30803; 石》第28期, 2002 年9月。
葉振輝:〈乙未中日戰爭澎湖之役〉,《&#30803; 石》第28期, 2002 年9月。
葉連鵬:<詩中之彩──從文學色彩學理論觀蔡旨禪古典詩作之用色意涵>,《&#30803; 石》第28期,2002年9月。
&#22338;井一郎、何聰明譯:〈1930年的澎湖廳〉,《&#30803; 石》第30期,2003 年3月。
胡巨川:<澎湖縣詩社再探>,《&#30803; 石》第30期, 2003年3月。
胡巨川:<小泉政以及其《盜泉詩稿》析論>,收錄於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編:《日治時期臺灣傳統文學論文集》,臺北市:文津出版社,2003年。
葉連鵬:<斷裂?!再生--日治時期澎湖古典文學發展析論>,《文化研究月報》第二五期,2003年3月。
戴寶村:<海洋史視野下的澎湖>,收於《世界海洋vs.澎湖群島系列講座實錄》,臺南市: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籌備處,2004年。
森岡緣:<文化表象的《游草》—臺北帝國大學教授久保天隨之「大東亞」旅遊及其詩>,收於哥倫比亞大學東亞系、哈佛大學東亞系,及蘇州大學中文系共同主辦《文學行旅與世界想像—第三屆國際青年學者漢學會議》,2005年6月。
柳書琴:<「新東亞」共同體的歧義演繹:以戰爭期台灣漢文文藝誌《風月報》、《南方》為例>一文(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執行期間:2004年8月1日至2005年7月31日。)
井田麟鹿著、林有忠譯:〈澎湖風土記(上)〉,《&#30803; 石》第40期,2005 年9月。
吳青霞:<道光十二年(1832)澎湖一場生命的交會──以周凱、蔡廷蘭等賑災詩為討論中心>,《&#30803; 石》,第40期, 2005年9月。
潘朝陽:<文化地理觀點中的海洋與文化>,《海洋文化學刊》創刊號,2005年12月。
林耀潾:<在邊緣的邊緣實踐──以清代臺灣澎湖文石書院山長林豪為例的研究>,《成大中文學報》 第十三期,2005 年12 月。
井田麟鹿著、林有忠譯:〈澎湖風土記(中)〉,《&#30803; 石》第41期,2005 年12月。
井田麟鹿著、林有忠譯:〈澎湖風土記(下)〉,《&#30803; 石》第42期,2006 年3月。
「風櫃尾荷蘭城堡」相關資料:《澎湖時報》,2006年8月13日。
廖振富:<清代台灣古典詩中的渡海經驗>,《第二屆台北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市:臺北市文獻委員會,2006年10月。
田啟文、歐純純:<清代方志對南臺灣景觀的書寫&#172;&#172;&#172;---已傳統漢詩為研究對象>,《2007文學「南臺灣」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國立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系暨研究所,2007年。
陳國偉:<台灣區域文學史的論述與建構>,收於林瑞明編輯:《2006台灣文學年鑑》,臺南市:臺灣文學館,2007年。
楊石明:<澎湖詩社與澎湖詩人>,收於《澎湖縣九十六年配合走讀台灣網站鄉土教材白沙鄉與西嶼鄉篇》,澎湖縣隘門國小,2007年。
李嘉瑜:〈旅行、獵奇與懷古—久保天隨漢詩中的澎湖書寫〉,《成大中文學報》第十八期,2007年10月。
張高評:<海洋詩賦與海洋性格─明末清初之臺灣文學>,《臺灣學研究》第五期,2008年6月。
林文龍:<省文獻會與漢詩關係初探>,《臺灣文獻》第五十九卷第二期,2008年6月。
何晉勳:<六十七兩種《采風圖》及《圖考》之關係考察臺灣學研究>,《臺灣學研究》第六期,2008年12月。
林文龍:<詩人張達修手稿學齋旅稿初探>,《臺灣文獻》第六十卷第一期,2009年3月。
陳愫汎:<清代詩中「西嶼落霞」的書寫>,《臺灣文獻》第六十卷第一期,2009年3月。
黃美娥:〈久保天隨與臺灣漢詩壇〉,《臺灣學研究》第七期, 2009年6月。
澎湖廳編、林有忠譯:〈昭和二年澎湖廳管內概況及事物概要(二)〉,《&#30803; 石》第55期,2009年6月。
陳家煌:<康熙時期台灣詩中的海洋感受─以《赤嵌集》為討論中心>,國立中山大學清代學術研究中心主辦,「多重視野的人文海洋─海洋文化學術研討會」,2009年10月24日。
李知灝:<蛟鯨宮闕龍伯國──清代游宦文人渡臺書寫中的海洋想像 >,國立中山大學清代學術研究中心主辦「多重視野的人文海洋─海洋文化學術研討會」,2009年10月24日。
蔡承豪:<戰前澎湖花生的多元運用>,收於《澎湖研究第八屆學術研討會論文輯》,澎湖縣:澎湖縣政府文化局,2009年12月。
何孟興:〈兩難的抉擇:看明代萬曆中期澎湖遊兵的設立(上)〉,《&#30803; 石》第57期,2009年12月。
吳培基:〈元代澎湖巡檢司考證〉,《&#30803; 石》第57期,2009年12月。
施懿琳:<我家居金門,當門挹溟渤──林樹梅《&#27479;雲山人詩文鈔》的海洋書寫與歷史追述>: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金門縣文化局主辦「閩南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2009年。
胡巨川:〈陳錫如之逝世與弔輓〉,《&#30803; 石》第59期,2010 年6月。
胡巨川:<西瀛泰斗仰梅&#23791;>,《&#30803; 石》第60期,2010年9月。
廖宏昌老師:<神仙•帝王•海:秦漢帝王入海求仙之風潮>,收於《海洋文化論集》,國立中山大學文學院出版,2010年。
劉萱萱:<一座海洋城市的漢詩顯影:久保天隨《澎湖遊草》的馬公歷史與風土敘述>,國立成功大學文學院暨中文系主辦「城市與文學:青年學者臺灣古典詩學術研討會」,2010年。
陳素貞:<宋代鱗介題詠中的自然觀察與書寫>,國立成功大學中文系舉辦之專題演講,2011年3月5日。

五、學位論文
周滿枝:《清代臺灣遊宦詩人及其研究》,國立政大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0年6月。
施懿琳:《清代臺灣詩所反映的漢人社會》,國立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論文,1991年5月。
黃美娥:《清代台灣竹塹地區傳統文學研究》,私立輔仁大學中文研究所博士論文,1999年7月。
戴雅芬:《臺灣天然災害類古典詩歌研究—清代至日據時期》,國立政治大學中等學校教師在職進修國文教學碩士學位班論文,2001年。
陳佳妏:《清代台灣記遊文學中的海洋》,國立政大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
戴雅芬:《臺灣天然災類古典詩歌研究─清代至日據時代》,國立政治大學國文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2002年6月。
陳速換:《久保天隨及其《澎湖遊草》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2003年。
張端然:《日治時期瀛社之研究》:私立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03年。
許玉河:《澎湖鸞堂之研究》,國立臺南師範學院臺灣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
魏秀玲:《蔡旨禪及其《旨禪詩畫集》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國文學系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2005年。
潘是輝:《林豪編纂地方志書的理念與實踐》,國立中正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2006年6月。
許惠玟:《道咸同時期(1821~1874)臺灣本土文人詩作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2007年1月。
洪惠鈴:《蔡廷蘭研究》,私立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7年。
顏菊瑩:《蕭永東研究──《以三六九小報》為探討文本》,國立成功大學臺灣文學系碩士論文,2010年。
陳清茂:《宋元海洋文學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10年。
劉萱萱:《海洋、歷史與風土──台灣古典詩中的澎湖書寫(1661∼1945)》,國立中興大學臺灣文學與跨國文化研究所教學碩士在職專班碩士學位論文,2011年。

六、參考網站
「台灣漢詩數位典藏資料庫」網站:http://www.literaturetaiwan.idv.tw
「國家圖書館走讀臺灣」網站:http://www.walkingtaiwan.com
「沿著菊島旅行」網站:http://www.phsea.com.tw
「臺灣大百科全書」網站:http://taiwanpedia.culture.tw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產試驗所」網站:http://www.tfrin.gov.tw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自定論文開放時間 user define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