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0214108-115313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0214108-115313
論文名稱
Title
法入家門的界線-家暴法與基本人權之衝突與調和
Domestic Violence Protection Law and the Basic Human Rights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246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08-01-25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08-02-14
關鍵字
Keywords
家庭之制度性保障、婚姻暴力、人性尊嚴、家庭暴力防治法、家庭暴力、基本人權、家庭權
right to family life, systematic protection of family, basic human right, human dignity, marital violence, Domestic violence, Domestic Violence Protection Act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5717 次,被下載 3090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5717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3090 times.
中文摘要
家庭是一古老的組織,「家庭暴力防治法」在亞洲地區則是一株稚嫩法律新
芽。當傳統遇上現代;當古老的情感、血緣結構遇上理性的法律,將會激發出什麼火花?衍生出多少新社會議題?

婚姻暴力之於家庭的傷害,可從家庭成員的身心受創衍生到國家社會成本的付出,這樣爭議性的問題也因家庭的功能轉變、結構改變而在國家殿堂上立法予以規範。但是「法入家門」若無界限,就如「楚門的世界」毫無隱私,而人權普世的價值終被踐踏。

家庭私領域的介入,宛如潘朵拉的盒子被掀開,家庭內所涵蓋的基本人權,
如個人的隱私權、未成年子女所需求的家庭和諧權、家暴被害人的身體權、免於恐懼的權利,以及家暴相對人因保護令被剝奪的家庭權、居住自由權、人身自由權、財產處分權與系爭家庭中每一位家庭成員的人性尊嚴等,將一一被挑戰。

家庭制度的核心與家庭自治,或者是家庭權;抑或是家庭之制度性保障等先於憲法之自然權利,是否遭到家暴法介入措施過度干預?本文從實務與法律層面探討法入家門後,存在如何的衝突與相互調和的可能性,並期許政策的落實能本著圓融一貫的憲法精神保障任一人民的基本人權。
Abstract
Families are old organizations. In Asian area, “Domestic Violence Protection Act” is a new law that shoots up like a new sprout. When tradition meets modern laws; when old emotions and blood relationship meet rational laws, what kind of spark will be generated? And how many new social issues will it bring up?

The harms caused by marital violence to a family include physical and mental torture suffered by family members, which might lead to high national and social costs. Owing to the changes in family functions and family structure, marital violence as a controversial issue has been regulated in the legislative body through legislation. However, if there is no limit to the “intervention of laws in domestic disputes”, family problems will be made public just like the “Truman Show”. Without privacy there is no dignity. The universal value of human rights would finally be stripped off.

Once the private realm of a family is intervened, it is as if the Pandora’s Box pops open. The basic human rights of family members, such as individual’s privacy, minor children’s right to family harmony, domestic violence victims’ right over body and the right of freedom from fear, and domestic violence offenders’ right to family life, right of migrating freedom, right of personal freedom, and right of property disposal, which has been deprived according to the protective order, as well as human dignity of each family member of the family in dispute and so on will be challenged. Whether the core of family system and family autonomy, or the right to family life, or the systematic protection of family should be precedent to the natural rights of the Constitution? Is it excessively intervened by the Domestic Violence Protection Act?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intervention of laws in domestic disputes from the practical and law aspects: What conflicts exist between Domestic Violence Protection Act and domestic violence, and the possibility of reconciliation between them. It is also expected that the implementation of policies is able to protect the basic human rights of all citizens by adhering to the consistent constitutional spirit.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第一章 緒 論⋯⋯⋯⋯⋯⋯⋯⋯⋯⋯⋯⋯⋯⋯⋯⋯⋯⋯⋯⋯⋯ 00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 001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 005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架構⋯⋯⋯⋯⋯⋯⋯⋯⋯⋯⋯⋯⋯⋯⋯⋯⋯⋯⋯ 006
第二章 我國家暴法緣起 ⋯⋯⋯⋯⋯⋯⋯⋯⋯⋯⋯⋯⋯⋯⋯ 011
第一節 家庭暴力防治法的催生⋯⋯⋯⋯⋯⋯⋯⋯⋯⋯⋯⋯⋯⋯⋯⋯ 012
第一項 受暴婦女的反撲⋯⋯⋯⋯⋯⋯⋯⋯⋯⋯⋯⋯⋯⋯⋯⋯⋯⋯ 012
第一項 彭婉如事件推波助瀾⋯⋯⋯⋯⋯⋯⋯⋯⋯⋯⋯⋯⋯⋯⋯⋯ 013
第二節 鄧如雯殺夫案對社會的震撼 ⋯⋯⋯⋯⋯⋯⋯⋯⋯⋯⋯⋯⋯⋯ 015
第一項 案件事實 ⋯⋯⋯⋯⋯⋯⋯⋯⋯⋯⋯⋯⋯⋯⋯⋯⋯⋯⋯⋯ 015
第二項 輿論與社會觀點∼勇敢的生存者⋯⋯⋯⋯⋯⋯⋯⋯⋯⋯⋯ 016
第三節 立法過程與修法背景⋯⋯⋯⋯⋯⋯⋯⋯⋯⋯⋯⋯⋯⋯⋯⋯⋯ 018
第一項 事件發展流程及立法經過 ⋯⋯⋯⋯⋯⋯⋯⋯⋯⋯⋯⋯⋯ 018
第二項 修法背景⋯⋯⋯⋯⋯⋯⋯⋯⋯⋯⋯⋯⋯⋯⋯⋯⋯⋯⋯⋯⋯ 020
第三項 釋字第559 號催促修法腳步⋯⋯⋯⋯⋯⋯⋯⋯⋯⋯⋯⋯⋯ 022
第四項 本文看法⋯⋯⋯⋯⋯⋯⋯⋯⋯⋯⋯⋯⋯⋯⋯⋯⋯⋯⋯⋯⋯ 024
第三章 家庭暴力防治法實施現況分析 ⋯⋯⋯⋯⋯⋯⋯⋯⋯⋯ 032
第一節 家庭暴力之定義⋯⋯⋯⋯⋯⋯⋯⋯⋯⋯⋯⋯⋯⋯⋯⋯⋯⋯⋯ 033
第一項 家庭暴力防治法之規定 ⋯⋯⋯⋯⋯⋯⋯⋯⋯⋯⋯⋯⋯⋯ 033
第二項 暴力行為類型⋯⋯⋯⋯⋯⋯⋯⋯⋯⋯⋯⋯⋯⋯⋯⋯⋯⋯⋯ 034
第三項 常見的家暴迷思……………………………………………… 035
第四項 受虐婦女的困境……………………………………………… 037
第二節 保護令之實施 …………………………………………………… 038
第三節 實務運作流程 ………………………………………………… 041
第四節 實務困境-檢視制度面的缺口 ………………………………… 044
第一項 階梯化現象-專業平台的消失……………………………… 044
第二項 施暴者再犯率高……………………………………………… 049
第三項 中途安置亟待設立…………………………………………… 050
第四章 論多元社會之家庭新樣貌 ……………………………… 053
第一節 家庭之起源 …………………………………………………… 053
第一項 家庭的字面意..................................... 053
第二項 社會學的家庭定義................................. 053
第三項 我國法律關於「家」的定義......................... 054
第二節 家庭的功能.......................................... 056
第一項 愛與依附的來源................................... 056
第二項 經濟的合作....................................... 057
第三項 養育子女與社會化................................. 057
第四項 社會角色定位..................................... 058
第三節 家庭權.............................................. 059
第一項 學者關於「家庭權」的說法………………………………… 059
第二項 大法官解釋對於「家庭」制度的闡………………………… 061
第四節 家庭之制度性保障 …………………………………………… 065
第一項 制度性保障之濫觴 ………………………………………… 066
第二項 大法官解釋下的「家庭之制度性保障」…………………… 067

第三項 本文看法……………………………………………………… 069
第五節 傳統家庭制度之省思…………………………………………… 073
第一項 一夫一妻婚姻制度是保障也是限制?…………………… 073
第二項 漏未規定的同性婚姻 …………………………………… 076
第三項 多元社會下,非主流價值基本人權的保障 ……………… 077
第五章 家庭暴力防治法與基本人權之扞格…………………… 080
第一節 基本人權的概念 ………………………………………………… 080
第二節 我國憲法保障之基本人權 ……………………………………… 081
第一項 列舉保障之基本人權………………………………………… 083
第二項 概括保障之基本人權 ……………………………………… 085
第三項 憲法第二章以外之基本人權保障…………………………… 085
第四項 小結…………………………………………………………… 086
第三節 家暴法介入家庭可能侵害之基本人權………………………… 089
第一項 人性尊嚴……………………………………………………… 091
第二項 居住自由……………………………………………………… 095
第三項 財產權………………………………………………………… 100
第四項 人身自由……………………………………………………… 102
第四節 家暴法限制基本人權之檢驗 …………………………………… 112
第一項 公益原則 …………………………………………………… 112
第二項 法律保留原則 ……………………………………………… 117
第三項 比例原則 …………………………………………………… 120
第六章 家暴法未來展望與期 ………………………………… 125
第一節 強制通報的妥適性 …………………………………………… 125
第一項 贊成者之理由………………………………………………… 126

第二項 反對者之理由………………………………………………… 126
第三項 本文看法……………………………………………………… 127
第二節 保護令對家暴子女的保護-正視冰山現象……………………… 128
第三節 酒戒治療-借酒澆家愁,愁更愁 ……………………………… 130
第四節 保護令之處遇計畫-終止代間傳遞的暴力宿命 ……………… 131
第五節 家暴防治課程之落實-一個國家的錢如果不用在教育上,一定用在監獄上 ………………………………………………… 133
第七章 結論與建議 ……………………………………………… 136
第一節 研究結論 ………………………………………………………… 137
第一項 保護令違反比例原則 ……………………………………… 137
第二項 家務事法律化的隱憂-社政功能被弱化…………………… 142
第二節 研究建議 ………………………………………………………… 144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一、 中文部分
(一)專書
1. 于欣潔,司法研究年報.第二十三輯.第十一篇:性侵害犯罪態樣與刑罰暨保安處分(台北:司法院,第一版,2003年11月)。
2. 王澤鑑,民法學說與判例研究(第一冊)(2002年3月)。
3. 王澤鑑,民法學說與判例研究(第三冊)(2002年3月)。
4. 司法院編,司法院八十九年家庭暴力防治法研究會合輯(台北:司法院,2001年10月)。
5. 司法院編,司法院九十二年家庭暴力防治法與家事事件處理研究會合輯(台北:司法院,2004年9月)。
6. 司法院大法官書記處編輯,司法院大法官學術研討會議紀錄(台北:司法院,初版,2004年10月)。
7. 甘添貴,刑法之重要理念(台北:瑞興,初版,1996年6月)。
8. 朱敬一,李念祖著,基本人權(台北:時報文化,初版,2003年7月)。
9. 吳庚大法官榮退論文集編輯委員會編輯,公法學與政治理論:吳庚大法官榮退論文集(台北:元照,初版,2004年10月)。
10. 吳就君,家族治療¬-理論與實務(台北:大洋,初版,1986年7月)。
11. 吳就君,婚姻與家庭(台北:華騰文化,二版,2000年9月)。
12. 吳嫦娥,家庭訪談實務手冊(台北:張老師文化事業,初版,1998年3月)。
13. 李念祖,案例憲法(一):憲法原理與基本人權概論(台北:三民,初版,2002年11月)。
14. 李念祖編著,案例憲法Ⅲ(上):人權保障的內容(台北:三民,初版,2006年3月)。
15. 李建良,簡資修主編,憲法解釋之理論與實務:第二輯(台北:中研院社科所,2000年8月)。
16. 李惠宗,憲法要義(台北:元照,初版,2001年8月)。
17. 李惠宗,權力分立與基本權保障(台北:韋伯文化,初版,1999年3月)。
18. 李震山,多元、寬容與人權保障-以憲法未列舉權之保障為中心(台北:元照,初版第一刷,2005年10月)。
19. 林明傑、黃志中著,他們怎麼了-家庭暴力加害人的評估與輔導(嘉義市:濤石文化,初版,2003年9月)。
20. 林洲富,司法研究年報.第二十三輯.第六篇:家事事件之理論及實務研究(台北:司法院,第一版,2003年11月)。
21. 法務部保護司編輯,犯罪狀況及其分析-中華民國94年(台北:法務部,初版,2006年11月)。
22. 城仲模主編,行政法之ㄧ般法律原則(二)(台北:三民,初版,1997年7月)。
23. 姜智逸,幸福,有辦法:疼愛女人法律書(台北:如意文化,初版,2006年2月)。
24. 施茂林,劉清景主編,最新實用六法全書(台南:大偉,修訂二十四版,1998年4月)。
25. 施慧玲,家庭、法律、福利國家:現代親屬身分法論文集(台北:作者自印出版,初版,2001年2月)。
26. 柯伊伶,遠離暴力侵害:婦女人身安全「法」寶(台北:三民,初版,2006年4月)。
27. 柯麗評、王珮玲、張錦麗著,家庭暴力理論政策與實務(台北:巨流,初版,2005年)。
28. 洪文惠,96年度助人專業研習『危機家庭研習工作坊』(台北:財團法
人天主教善牧社會福利基金會,2007年6月)。
29. 洪遠亮,司法研究年報.第二十二輯.第五篇:我國民事保護令制度之分析研究(台北:司法院,第一版,2002年11月)。
30. 洪蘭著,大腦的主張(台北:天下雜誌,初版,2006年8月)。
31. 翁岳生教授祝壽論文編輯委員會,當代公法新論(上)-翁岳生教授七秩誕辰祝壽論文集(台北:元照,初版第一刷,2002年7月)。
32. 財團法人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大法官,給個說法!-人權關懷與釋憲聲請(台北:商周,初版三刷,2003年3月)。
33. 高鳳仙,司法研究年報.第二十二輯.第一篇:我國民事保護令制度之分析研究(台北:司法院,第一版,2002年11月)。
34. 高鳳仙,家庭暴力防治法規專論(台北:五南,初版,1998年10月)。
35. 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婚姻與家庭(嘉義市:濤石文化,初版,2002年3月)。
36. 張淑芬,司法研究年報.第二十二輯.第五篇:我國民事保護令制度之分析研究(台北:司法院,第一版,2002年11月)。
37. 許宗力,法與國家權利(台北:元照,初版,1999年10月)。
38. 陳皎眉、江漢聲、陳惠馨合著,兩性關係(台北:國立空中大學,初版,1996年)。
39. 陳棋炎、黃宗樂、郭振恭著,民法親屬新論(台北:三民,三版,2003年9月)。
40. 陳新民博士評釋.李建良編著,基本人權與憲法裁判(台北:永然文化,1992年11月)。
41. 陳新民,憲法基本權利之基本理論(上)(台北:元照,五版第二刷,2002年7月)。
42. 陳新民,憲法基本權利之基本理論(上)(台北:元照,五版,1999年6月)。
43. 陳新民,憲法基本權利之基本理論(下)(台北:元照,五版,1999年6月)。
44. 陳新民,中華民國憲法釋論(台北:三民書局,四版,2001年1月)。
45. 麥克.林西、羅伯特.麥克布萊德、康斯坦.布列特著,羅志中審閱,林明傑、陳文心、陳慧女、劉小菁翻譯,家庭暴力者輔導手冊(台北:張老師文化事業,初版三刷,2001年5月)
46. 最高法院檢察署編輯委員會編輯,非常上訴理由及判決要旨-第十六輯(台北:最高法院檢察署,2006年10月)。
47. 曾志朗,洪蘭著,見人見智:大腦與心智的行動交響曲(台北:天下遠見,初版,2006年6月)。
48. 黃志中著,婚姻暴力-醫療社群現象之探討(台北:合記,初版,2008年1月)。
49. 黃榮堅、許宗力、詹森林、王文宇合編,月旦簡明六法(台北:元照,八版,2003年11月)。
50. 黃碧芬,家庭暴力防治法(台北:書泉,初版,2000年9月)。
51. 葉毓蘭等編,家庭暴力防治專業人員工作手冊(台北:教育部,初版,2004年4月)。
52. 廖健男等研究調查,家庭暴力防治法執行成效及面臨問題之探討專案調查研究報告(台北:監察院,初版,2004年6月)。
53. 漢學研究中心主編,中國家庭及其倫理研討會論文集(台北:漢學研究中心,初版,1999年6月)。
54. 劉孔中,陳新民主編,憲法解釋之理論與實務:第三輯(台北:中研院社科所,2002年9月)。
55. 劉孔中,李建良主編,憲法解釋之理論與實務(台北:中研院社科所,1998年6月)。
56. 戴東雄,親屬法實例解說(作者自印出版,增修初版,1998年1月)。
57. 戴炎輝、帶東雄著,親屬法(台北:三民,三版,2002年8月)。
58. 蘇永欽,違憲審查(台北:學林文化,一版,1999年1月)。
59. Carl Schmitt著,劉鋒譯,憲法學說(台北:聯經,初版,2004年12月)。
60. Linda G Mills著,黃煜文譯,錯的不是我們,不是我:家暴的動力關係(台北:商周出版,城邦文化發行,初版,2004年10月)。
61. Montesquieu著,張雁深譯,論法的精神(台北:台灣商務,初版,1998年1月)。
62. Mark S.Carich,Steven E.Mussack編著,林淑梨等譯,性侵加害人評估與治療手冊(台北:心理,初版,2005年1月)。
63. Richard J.Gelles & Claire Pedrick Cornel著,劉秀娟譯,郭靜晃主編,Intimate Violence In Families(台北:揚智文化,初版,1996年)。
64. 張世賢編著,各國憲法條文彙編(台北:中華民國公共行政學會,1995年8月)。
65. 劉幸義主編,多元價值、寬容與法律-亞圖.考夫曼教授紀念集(台北:五南圖書,初版,2004年4月)。

(二)期刊論文

1. 尤美女,「民法親屬編夫妻財產制暨其施行法修正內容概述」,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38期,頁181-191(2002年9月)。
2. 王燦槐,「家暴案件中心理治療的角色與困境」,律師雜誌,第267期,頁2-7(2001年12月)。
3. 甘添貴,「親權行使與妨害秘密」,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26期,頁125-132(2001年9月)。
4. 吳煜宗,「同性戀者的結婚自由」,月旦法學教室,第14期,頁10-11(2003年12月)。
5. 吳煜宗,「禁止近親結婚的合憲性」,月旦法學教室,第39期,頁6-7(2006年1月)。
6. 吳憲璋,「監獄社會的深層探究」,矯正,第166期,頁8-14(2006年4月)。
7. 李立如,「法不入家門?家事法演變的法律社會學分析」,中原財經法學,第10期,頁41-83(2003年6月)。
8. 李建良,「基本權利的理念變遷與功能體系-從耶林內克『身分理論』談起(上)」,憲政時代,第29卷,第1期,頁1-29(2003年7月)。
9. 李建良,「基本權利的理念變遷與功能體系-從耶林內克『身分理論』談起(下)」,憲政時代,第29卷,第2期,頁175-209(2003年10月)。
10. 李建良,「基本權利理論體系之構成及其思考層次」,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第9卷,第1期,頁39-83(1997年3月)。
11. 李惠宗,「制度性保障之學術自由與大學自治權-最高行政法院九十一年度判字第三三四號及同院九十一年度判字第四六七號判決評釋」,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38期,頁13-37(2002年9月)。
12. 李震山,「憲法意義下之『家庭權』」,中正法學集刊,第16期,頁97(2004年7月)。
13. 李震山,「論憲政改革與基本權利保障」,國立中正大學法學集刊,第18期,頁183-252(2005年4月)。
14. 李震山,「基本權各論基礎講座<一>-人性尊嚴」,法學講座,第17期,頁1-17(2003年5月)。
15. 李震山,「憲法中基本權利保障規範間之關係」,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49期,頁127-133(2003年8月)。
16. 李震山,「行政權得依法介私權爭執之法理基礎」,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43期,頁123-127(2003年2月)。
17. 李震山,「個人研究基因科技法律問題遭遇之難題與未來研究方向-以基本權利保障為研究範圍」,生物科技與法律研究通訊,第9期,頁24-27(2001年1月)。
18. 李震山,「從釋字第五七○號解釋談大法官釋憲闡明之責-兼論以職權命令或組織法作為限制基本權利依據之合憲性」,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59期,頁161-172(2004年6月)。
19. 李震山,「論移民制度與外國人基本權利」,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48期,頁51-65(2003年7月)。
20. 沈慶鴻,「缺角的童年-關懷婚姻暴力下的目睹兒童」,律師雜誌,第267期,頁36-48(2001年12月)。
21. 林三欽,「行政法上權利救濟管道的選擇-『第一次權利保護』與『第二次權利保護』之區別」,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26期,頁117-124(2001年9月)。
22. 林明傑,「家庭暴力加害人處遇計畫-美國與我國之現況探討」,律師雜誌,第267期,頁63-76(2001年12月)。
23. 林美勳,「勇者的塑像-談婚姻暴力倖存者的心路歷程」,律師雜誌,第267期,頁30-35(2001年12月)。
24. 林昀?隉A「女性主義、法社會學與醫療倫理的交會-談醫護人員對家庭暴力案件之強制通報責任」,臺灣大學法律系博士後研究論文,頁1-16。
25. 邱聰智,「權利」,月旦法學教室,創刊號,頁40-42(2002年11月)。
26. 邱璿如,「家事事件審理程序之新建構(上)-以日本有關人事訴訟併由家庭法院審判之議論為借鏡」,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38期,頁1-12(2002年9月)。
27. 邱璿如,「家事事件審理程序之新建構(下)-以日本有關人事訴訟併由家庭法院審判之議論為借鏡」,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39期,頁11-28(2002年10月)。
28. 施慧玲,「跨國婚姻子女V.S.我國家庭法-從越南新娘所生未成年子女之就學問題看我國家庭法」,政大法學評論,第63期,頁261(2000年6月)。
29. 施慧玲,「論我國家庭法之發展與研究-一個家庭法律社會學的觀點」,政大法學評論,第63期,頁239-269(2000年6月)。
30. 施慧玲,「論我國民法親屬編之修正方向與立法原則-由二十世紀的成果展望二十一世紀的藍圖」,國立中正大學法學集刊,第3期,頁163-221(2000年7月)。
31. 施慧玲,「生命價值、法律權威與專業主義-後現代主義下的個人經驗理性」,法官協會雜誌,第6卷,第2期,頁54-64(2004年12月)。
32. 施慧玲,「家庭法律社會學特別連載【之四】婚姻暴力防治」,月旦法學教室(2003年9月)。
33. 施慧玲,「特別連載:法律社會學」,月旦法學教室(2003年3月)。
34. 施慧玲,「家庭法律社會學:第二講家庭菸害防治」,月旦法學教室,第9期,頁112-121(2003年7月)。
35. 施慧玲,「重婚-執子之手後的美麗與哀愁(上)」,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81期,頁131-139(2006年4月)。
36. 施慧玲,「重婚-執子之手後的美麗與哀愁(下)」,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82期,頁149-157(2006年5月)。
37. 姜世明,「婚姻第三者之家庭權-生父提起確認親子關係訴訟之許可性評估」,臺灣本土法學雜誌,第80期,頁149-156(2006年3月)。
38. 柯麗評,「保護令真的保護了遭受到虐待的婦女嗎﹖」,律師雜誌,第248期,頁58-71(2000年5月)。
39. 高鳳仙,「家庭暴力防治法之修法運動與修法內容」,全國律師,頁77-102(2006年4月)。
40. 共同作者,「同志要婚姻/伴侶權!同志伴侶要實質的權益及保障!」,全國律師,頁5-17(2006年5月)。
41. 張秀鴛、韋愛梅,「談台灣家庭暴力加害人處遇計畫之建構」,律師雜誌,第267期,頁49-62(2001年12月)。
42. 許志雄,「憲法保障與違憲的憲法規範-司法院釋字第四九九號解釋評析」,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11期,頁21-34(2000年6月)。
43. 許志雄,「制度性保障」,月旦法學雜誌,第8期,頁40-49(1995年12月)。
44. 許育典,「基本權的本質」,月旦法學教室,第14期,頁32-36(2003年12月)。
45. 許宗力,「基本權程序保障功能的最新發展-評司法院釋字第四八八號解釋」,月旦法學雜誌,第54期,頁153-160(1999年11月)。
46. 許宗力,「基本權利:第二講基本權的功能」,月旦法學教室,第2期,頁72-80(2002年12月)。
47. 許宗力,「基本權利:第五講基本權利的第三人效力與國庫效力」,月旦法學教室,第9期,頁64-73(2003年7月)。
48. 許宗力,「基本權利:第六講基本權的保障與限制(上)」,月旦法學教室,第11期,頁64-75(2003年9月)。
49. 許宗力,「基本權利:第一講基本權利的起源與發展」,月旦法學教室,試刊號,頁84-90(2002年10月)。
50. 許宗力,「基本權利:第六講基本權的保障與限制(上)」,月旦法學教室,第14期,頁50-60(2003年12月)。
51. 郭振恭,「論繼承之標的(二)」,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23期,頁126-129(2001年6月)。
52. 郭振恭,「論繼承之標的(三)」,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28期,頁94-97(2001年11月)。
53. 郭銘松,「從財產權的思想典範論現代憲法功能的變遷-以美國聯邦最高法院Lochner v. New York與Goldberg v. Kelly判決為例」,歐美研究,第29卷,第3期,頁143-180(1999年9月)。
54. 陳秀峯,「家庭暴力之防與治-從日本修正DV法談起(上)」,司法周刊,第1300期,頁2-3(2006年8月)。
55. 陳秀峯,「家庭暴力之防與治-從日本修正DV法談起(下)」,司法周刊,第1301期,頁2(2006年8月)。
56. 陳怡如,「監察權對司法權監督界限之分析與建構-以第二、三屆監委為中心」,憲政時代,第29卷,第2期,頁211-247(2003年10月)。
57. 陳春生,「司法院大法官解釋中關於制度性保障概念意涵之探討」,憲法解釋之理論與實務:第二輯,頁273-324,(台北:中研院社科所,2000年8月)。
58. 陳愛娥,「關於碩士論文寫作的幾點建議」,月旦法學教室,試刊號,頁118-131(2002年10月)。
59. 陳愛娥,「憲法基本原則:第一講導論-憲法、國家、社會與憲法學」,月旦法學教室,第9期,頁46-53(2003年7月)。
60. 陳靜慧,「從平等權的觀點論大陸配偶在臺灣地區之法律地位及其基本權利之保障」,憲政時代,第28卷,第2期,頁58-78(2002年10月)。
61. 陳荔彤,「美國最高法院同性性行為除罪化與同性婚姻合法化的憲法發展」,月旦法學,104期,頁204(2004年1月)。
62. 彭南元,「兒童性侵害案件中兒童證人及專家鑑定之研究-對最高法院八十八年度臺上字第三七七四號判決之評析」,律師雜誌,第253期,頁38-56(2000年10月)。
63. 程明修譯,「民主憲法國家中的基本權利」,中央警察大學法學論集,第5期,頁427-441(2000年3月)。
64. 程明修譯,「作為主觀權利與客觀規範之基本權」,憲政時代,第24卷,第4期,頁83-98(1999年4月)。
65. 黃士洲,「扶養親屬免稅額的列報與婚姻、家庭的制度性保障-從最高行政法院九十二年判字第一二○六號與臺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三年簡字第七○八號判決論起」,月旦法學雜誌,第138期,頁145-156(2006年11月)。
66. 黃志中,「階梯現象-婚姻暴力防治法律化的差異性關懷」,96年度高雄縣家暴網絡人員研習手冊,頁3-22(2007年9月21日)。
67. 黃俊杰,「身分與權利保護」,中原學報,第25卷,第4期,頁35-41(1997年11月)。
68. 黃昭元,「性別平等與男女有別」,月旦法學教室,試刊號,頁8-9(2002年10月)。
69. 楊智傑,「制度性保障說理模式對社會改革的阻礙(上)」,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60期,頁22-33(2004年7月)。
70. 楊智傑,「制度性保障說理模式對社會改革的阻礙(下)」,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61期,頁5-16(2004年8月)。
71. 葉俊榮,「從國家發展與憲法變遷論大法官的釋憲機能:一九四九年至一九九八年」,國立台灣大學法學叢論,第28卷,第2期,頁1-63(1999年1月)。
72. 葛克昌,「剩餘財產分配與遺產稅-最高行政法院九十年度判字第六七一號判決評釋」,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28期,頁35-55(2001年11月)。
73. 廖元豪,「走自己的路-大法官『法律保留本土化』之路」,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58期,頁21-40(2004年5月)。
74. 劉宏恩,「婚姻暴力受虐婦女殺夫之責任能力與違法性問題(下)-法律心理學之觀點」,月旦法學雜誌,第20期,頁95-101(1997年1月)。
75. 劉建宏,「基本權各論基礎講座<十二>-財產權」,法學講座,第29期,頁1-16(2004年9月)。
76. 劉靜怡,「論同性戀者的基本權利保障:人與憲法的再思考」,台灣法學會學報,第20期,頁235-279,281-285(1999年11月)。
77. 鄭有為,陳漓平合著,「從日本『民事再生法』的誕生看燦爛輝煌的二十一世紀破產法學」,中原財經法學,第10期,頁85-136(2003年6月)。
78. 鄭津津,「家事勞動者勞動權益保障之研究」,月旦法學雜誌,第124期,頁129-153(2005年9月)。
79. 蔡維音,「論家庭之制度保障-評釋字第502號解釋」,月旦法學雜誌,第63期,頁138-143(2000年8月)。
80. 蔡宗珍,「人性尊嚴之保障作為憲法基本原則」,月旦法學雜誌,第45期,頁99-102(1999年2月)。
81. 蕭允強,「制度性保障之研究-理論的回顧與展望」,私立輔仁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頁208-314(2001年1月)。
82. 蕭淑芬,「憲法上權利之概念人權、基本與基本人權之意義與用法」,月旦法學雜誌,第104期,頁250-260(2004年1月)。
83. 蕭淑芬,「我國與日本憲法『概括性人權』保障規範之初探」,經社法制論叢,第31期,頁71-91(2003年1月)。
84. 蕭揚基,「基本權利的基本認識」,研究與動態,第3卷,第4期,頁48-57(2001年4月)。
85. 賴芳玉,「試談家庭暴力案件中的心理醫療與司法的關連性」,律師雜誌,第267期,頁77-85(2001年12月)。
86. 賴擁連,「如果重刑策略無法奏效,下一步該何去何從?-以美國經驗為例」,矯正,第166期,頁1-8(2006年4月)。
87. 賴擁連,「我國受刑人基本權利之保障與救濟」,警學叢刊,第29卷,第6期,頁307-332(1999年5月)。
88. 蘇永欽,「喬太守式的分權,灑狗血般的人權-簡評政治壓力鍋煮出來的五八五號解釋」,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70期,頁38-57(2005年5月)。
89. 蘇素娥,「淺談家庭暴力防治之刑事程序」,律師雜誌,第248期,頁43-57(2000年5月)。
90. 樓美玲,「婚暴婦女之『強制責任通報制』政策分析」,弘光學報,第39期,頁27-35(2001年12月)。
91. Starck,Christian著,李建良譯,「基本權利之保護義務」,政大法學評論,第58期,頁33-64(1997年12月)。
92. Scholler,Heinrich著,陳春生譯,「人權之變遷」,月旦法學雜誌,第80期,頁143-153(2002年1月)。

(三)其他

1. 洪蘭,「童年無法等待的投資」,中國時報,2004年4月28日,第8版。
2. 胡晴舫,「你也去遠方過年?」,中國時報,2007 年2月23日,第A15版。
3. 墨棣,「女兒不是外人」,中國時報,2007年2月20日,第C6版。
4. 「93年度強化家庭暴力案件執行方法進階訓練手冊-家庭暴力加害人之觀護策略工作坊」,法務部(93年11月15日 )。
5. 「93年度家庭暴力相對人裁定前鑑定專業人員培訓手冊」,內政部家庭暴力及性侵害防治委員會(93年4月21日)。
6. 「性侵害犯罪加害人處遇-團體治療工作坊」,中華團體心理治療學會(95年12月14日)。

(四)電子報及網頁參考資料

1. 現代婦女基金會, http://www.38.org.tw/
2. 婦女新知基金會, http://www.ws0.taiwane.com/awakening
3. 潘維剛, http://www.youcute.com.tw/welcome/index.aspx
4. 立法院, http://www.ly.gov.tw/
5. 內政部全球資訊網,http://www.moi.gov.tw/home/home.asp

二、 外文部分

1. 大須賀明著,林浩譯,生存權論(北京:法律出版社,初版,2001年3月)。
2. 田村重信,憲法と安全保障(東京:南窓社,初版,1993年12月)。
3. 金子勝,木村康子著,やさしい憲法をお母さんへ(東京:自治體研究社,初版,1998年8月)。
4. Kenneth R. Feinberg著,What is life worth?:The Unprecedented Effort to Compensate the Victims of 9/11(New York:PublicAffairs,2006年8月)。
5. Sabine C.Carey and Steven C.Poe著,Understanding Human Rights Violations.(USA:Ashgate Publishing Comoany,2004)。
6. Vincent L.Hutchings,Public and Democratic Accountability(New Jersey: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2005)
7. James T.H. Tang,Human Rights and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in the Asia Pacific(New York:St.Martin’s Press)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校內立即公開,校外一年後公開 off campus withheld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