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0214108-155242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0214108-155242
論文名稱
Title
從《桂花巷》看台灣舊社會
none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162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08-01-14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08-02-14
關鍵字
Keywords
台灣舊社會、桂花巷、蕭麗紅、傳統文化
none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5639 次,被下載 13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5639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13 times.
中文摘要
蕭麗紅所著《桂花巷》小說的故事背景,依時間而言,自清光緒十四年(一八八八)至民國四十八年(一九五九),有七十多年。從歷史來看,臺灣歷經晚清、日本殖民地政府及國民政府的政制;就地域來說,屬臺灣西南沿海鄉鎮,主要是北門嶼(現在的北門鄉)、林石港(現在的東石鄉)及鄰近的地方。故事由書中的主角剔紅以及她周遭人們瑣碎的生活點滴彙集而成。蕭麗紅在《桂花巷》裡描寫早期臺灣婦女的命運,刻劃一個壓抑、束縛女性的鄉土傳統。從作者的筆觸裡可以看出《桂花巷》當時的社會環境,既傳統又封閉,充滿傳說與無奈。故本論文擬從《桂花巷》所描述的人、事、物來探討當時臺灣社會的風俗民情,以期還原臺灣舊社會風貌。本論文共分六章,各章內容簡述如下:
第一章緒論。簡述研究動機,歸納前人研究成果,略述研究方法、論文架構,以及作者生平。
第二章探討《桂花巷》中的臺灣社會。第一節以居民的日常生活見證了社會貧富之間強烈的對比。第二節分別以奴婢制度、納妾制度、養女制度的存在,與流傳於民間的各種習俗,反映出人民的生活百態。第三節看臺灣民間多神化的信仰。就民間信仰與廟會不可或缺的民俗藝陣來看民俗文化的傳承。第四節述及當時的飲食文化與庶民的生活智慧。
第三章探索日據時代,臺灣人民的生活。日本侵臺五十年,為臺灣留下傷痕無數。本章分四節,就《桂花巷》述及的事件,佐以文獻進行了解。日本對臺的政策,諸如納稅、教育、鴉片、解纏放足等,無不透露出殖民者的壓制手段。臺灣人民以一首<一隻鳥仔號啾啾>的悲歌唱出殖民歲月的憤怒和無奈。
第四章論述《桂花巷》裡傳統文化的溫柔敦厚。第一節《桂花巷》蘊含的情義,從學習天地無私的精神、不違自然與常情的胸懷,乃至感念先人遺澤、知福惜福、感恩圖報之心,莫不呈現人倫的敦厚、人情的濃郁。第二節孝行孝思是漢民族文化的命脈,婦德的涵養、人品道德的修養有母親的教誨,和父親的叮嚀,文化的溫柔敦厚,從來一代傳過一代。第三節宿命的思想,可以解除人生的困惑,安頓現世不合理的遭遇,而了悟之後,生命再無遺憾。
第五章探究《桂花巷》的倫理。第一節傳統社會的倫理,對女性的規範是男尊女卑下的產物。第二節典型的中國文化中的寡母撫孤現象。第三節在家長制的傳統舊家庭倫理下,小媳婦扮演的只是個卑微的角色。
第六章結論。總結清末到光復初期《桂花巷》所反映的臺灣社會面貌。看到傳統文化浸潤下的溫柔敦厚,同時也對傳統舊家庭制度下,禮教帶給女性的束縛和不人道作一番省思。
Abstract
none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1
第二節 前人研究成果回顧………………………………………………………..3
第三節 論文架構………………………………………………………................12
第四節 蕭麗紅生平略述…………………………………………………………13
一、 成長背景 ……………………………………………………………… ..14
二、 作家與作品………………………………………………………………20

第二章《桂花巷》中臺灣社會的再現……………………………………………..23
第一節 貧富懸殊的現象…………………………………………………………23
一、 捕魚人家與富裕人家……………………………………………………..23
二、 繡花女與富家女…………………………………………………………..24
三、 剔紅的婚前與婚後……………………………………………………… .25
第二節 社會制度與習俗…………………………………………………………27
一、 社會制度…………………………………………………………………..27
二、 社會習俗…………………………………………………………………. 32
第三節 民間信仰與慶典…………………………………………………………46
一、多神化信仰………………………………………………………………..46
二、民俗藝陣…………………………………………………………………..50
第四節 飲食及其他………………………………………………………………51
一、食療與食補………………………………………………………………..52
二、美容的偏方…………………………………………………………………52
三、生活的智慧…………………………………………………………………53

第三章 日治時期臺灣人民的生活…………………………………………………55
第一節 日本據臺…………………………………………………………………55
一、百姓的恐慌………………………………………………….....................56
二、繁重的稅賦…………………………………………..................................57
三、世事的變遷……………………………………………………………….60
第二節 差別教育………………………………………………………………..62
一、公學校與小學校…………………………………………………………63
二、公學校的角色……………………………………………………………66
三、共學制度下的不平等……………………………………………………68
四、留學的風氣……………………………………………………………. 69
第三節 纏足的廢除……………………………………………………………..69

一、禁纏放足政策……………………………………………………………70
二、百姓的心態………………………………………………………………71
第四節 鴉片的政策……………………………………………………………..73
一、對日人嚴禁政策…………………………………………………............74
二、對臺灣人漸禁政策……………………………………………………....75
第五節 一隻鳥仔號啾啾………………………………………………………..76

第四章《桂花巷》呈現傳統文化的溫柔敦厚……………………………………79
第一節《桂花巷》的有情世界……………………………………………………79
一、以天地為師……………………………………………………………….79
二、不違自然與常情…………………………………………………………..80
三、有情有禮…………………………………………………………………..81
四、感恩圖報………………………………………………………………….83
第二節《桂花巷》的道德文化………………………………………………….85
一、孝行孝思…………………………………………………………………..85
二、一個母親的教誨…………………………………………………………..86
三、一個父親的叮嚀…………………………………………………………..88
四、婦人以德潤身……………………………………………………………..89
五、宿命的生活哲學………………………………………………………….95

第五章《桂花巷》的倫理………………………………………………………..103
第一節傳統社會的倫理......................................................................................103
一、尊敬長輩………………………………………………………………….103
二、女性的教條……………………………………………………………….105
第二節 寡婦情結………………………………………………………………..107
一、剔紅的寡婦歲月…………………………………………………............109
二、寡母心孤子情…………………………………………………………....112
第三節 惡質的婆媳關係………………………………………………………..117
一、婆媳之間………………………………………………………….............117
二、剔紅與碧樓………………………………………………………............120

第六章 結論………………………………………………………………………..129
第一節 社會現象………………………………………………………………..129
一、貧富的懸殊……………………………………………………................129
二、不合理的社會制度……………………………………………................130
三、風俗習慣…………………………………………………………………131
四、殖民歲月…………………………………………………………………133
第二節 傳統文化的美麗與哀愁………………………………………………..133

附錄一 、賴和新詩摘錄………………………………………………………..135
附錄二、勸解纏足歌…………………………………………………………….141
參考文獻…………………………………………………………………………143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參 考 文 獻

一、蕭麗紅作品(依發表先後排序)

(一)單篇作品
<老去日子裡的夢>,《聯合報》第12版,1966年9月15日
<隱去波紋的空間>,《聯合報》第12版,1966年11月9日
<都是那太陽>,《聯合報》第12版,1966年12月16日
<黑妮>,《聯合報》第12版,1974年4月16日,
<包文拯的臉>《聯合報》第12版,1977年12月31日

(二)中長篇小說
《冷金箋》,台北:皇冠出版社,1975年3月一版
《桂花巷》,台北:聯合報社,1977年1月初版,1985年8月第13次印行
《千江有水千江月》,台北:聯合報社,1981年6月初版,1985年5月第24次印行
《桃花與正果》,作者自行出版,聯經出版公司總經銷,1986年2月。
《白水湖春夢》,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6年12月初版,2003年3月第24刷

二、一般書目(依作者姓氏筆劃排列)

仇德哉編著 《臺灣之寺廟與神明》四冊,臺灣省文獻委員會編印,1983年-1984年
片岡巖著 陳金田譯 《臺灣風俗誌》,台北:大立出版社,1981年初版
王雲五主編 陳鼓應註譯 《莊子今註今譯》,台北:臺灣商務,2002年 10月
王曉波編 《臺灣的殖民地傷痕》,台北:帕米爾書店,1985年8月
王德威 《如何現代,怎樣文學?──十九、二十世紀中文小說新論》,台北:麥田出版,1998年10月
史明 《台灣人四百年史》(上),蓬島文化公司出版 1980年9月
古繼堂 《臺灣小說發展史》,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6年10月
矢內原中雄著 周憲文譯 《日本帝國主義下之台灣》,台北:海峽學術出版社,2002年1月
夙千蝶等著 《他是誰?──三十八位文藝工作者的生活實錄》,台北:出版家文化事業,1979年 2月
何健民纂修《臺灣省通志稿卷三政事志社會篇》,臺灣省文獻委員會編纂組編校,成文出版社,1983年3月
吳文星 《日據時期臺灣領導階層之研究》,教育部大學聯合出版委員會出版,台北:正中書局,1992年7月
吳敬梓 《儒林外史》,台北:華正書局,1974年10月
吳新榮、洪波浪等主修 《臺南縣志》,臺南縣政府編印,成文出版社,1983年
3月
吳瀛濤 《臺灣民俗》,台北:眾文圖書,2000年
吳達芸主編 《台灣當代小說評論》高雄:春暉出版社,1999年1月
李汝珍 《鏡花緣》,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3年
李園會 《日據時期臺灣之初等教育》,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1983年12月
李園會 《日據時期臺灣教育史》,國立編譯館主編,台南:復文書局印行,2005年5月
李園會 《日據時期臺灣初等教育制度》,國立編譯館出版,2005年6月
李仕芬 《女性觀照下的男性──女作家小說折論》,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2000年5月
李秀娥 《臺灣的生命禮俗》漢人篇,台北:遠足文化事業,2006年7月
邱貴芬 《仲介臺灣女人》,台北:元尊文化企業有限公司,1997年9月
卓意雯 《清代臺灣婦女生活》,台北: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1993年5月
林正芳譯 派翠西亞著 《日治時期臺灣教育史》,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出版,1999年6月30日
林金田主編 《臺灣童謠選編專輯》,臺灣省文獻委員會出版,1997年12月
賴和著 林瑞明編 《賴和全集》(二)新詩散文卷,台北:前衛出版社 2000年
6月
金耀基 《從傳統到現代》,台北:時報文化出版,1989年 4月
洪敏麟主編 《日據初期之鴉片政策》第一冊,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78年
12月
姜義鎮編著 《台灣的民間信仰》,武陵出版有限公司,1997年1月
胡慧幼 《三代同堂一-迷思與陷阱》,台北:巨流圖書公司,1995年6月
胡萬川總編輯 《彰化縣民間文學集6──歌謠篇<三>》,彰化縣立文化中心,1995年7月
紀昀《繪圖閱微草堂筆記》,台北:廣文書局1991年
韋慶遠、吳奇衍、魯素著《清代奴婢制度》,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1984年
徐鳳文、王昆江著《中國陋俗──二千年「國粹」流行史》,台北:實學社出版,2003年8月
凌志四主編 《台灣人民俗》第一冊 迎神賽會.民俗曲藝,台北:橋宏書局,2000年1月
凌志四主編 《台灣人民俗》第二冊 歲時節令.傳統行業,台北:橋宏書局,2000年1月
凌志四主編 《台灣人民俗》第三冊 民俗工藝.寺廟神祇,台北:橋宏書局,2000年1月
凌志四主編 《台灣人民俗》第四冊 民間信仰.神明寺廟,台北:橋宏書局,2000年1月
高世瑜《中國古代婦女生活》台北:臺灣商務,1998年12月,頁213
高洪興 《纏足史》,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95年
張之傑主編 《環華百科全書》,台北:環華百科書局發行, 1982年9月
張淑瓊主編 《中國文學總欣賞──唐宋詞10 陸游等13人》,台北:地球出版社
張愛玲 《傾城之戀》,台北: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2004年 8月
張愛玲 《半生緣》,台北: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2004年 2月
張愛玲 《怨女》,台北: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2004年3月
梁其奎編著 《麻醉品問題之研究》,臺北:正中書局,1968年
陳東原 《中國婦女生活史》臺北 臺灣商務,1997年4月
陳碧笙 《台灣人民歷史》,台北:人間出版社,1993年9月
陳金田編輯 《台灣童謠》,台北:大立出版社,1982年3月
陳彥仲、黃麗如等著 《臺灣的藝陣》,台北:遠足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3年11月
陳夢雷原編,楊家駱類編 《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家範典」台北:鼎文,1977年
清.各學人撰 《筆記小說大觀 一編(9)》,台北:新興書局,1978年1月版
清.各學人撰 《筆記小說大觀 二編(10)》,台北:新興書局,1978年2月版
曹雪芹、高鶚原著,馮其庸等校注 《紅樓夢》,台北:里仁書局,2003年2月
黃秀政 《臺灣史研究》,台北:臺灣學生書局,1995年8月
黃昭堂著 張國興、黃英哲、王義郎譯 《台灣淪陷》,台北:前衞出版社,2005年4月
曾旺萊《蕭壠走番仔反》,臺南縣立文化中心出版,1998年11月
楊家駱主編 《本草綱目 下冊》,台北:鼎文書局,1973年9月
楊碧川 《日據時代台灣人反抗史》,台北:稻鄉出版社,1996年6月
楊照 《夢與灰燼──戰後文學史散論集》,台北:聯合文學,1998年4月 
鈴木清一郎原著 馮作民譯 《增定臺灣舊慣習俗信仰》台北:眾文圖書,2000年
齊邦媛 《千年之淚》,爾雅出版社有限公司,1990年7月
臺灣慣習研究會原著 《臺灣慣習記事(中譯本)》第六卷,臺灣省文獻委員會譯編,1992年12月
褚贛生 《奴婢史》,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95年7月
趙元信、何錫蓉著 《中國歷代女性悲劇大觀》,台北:旺文社股份有限公司,1995年9月
劉寧顏總纂 《重修臺灣省通志卷三 住民志》,臺灣省文獻委員會編印,1993年1月
劉還月 《臺灣鄉土誌》,台北:常民文化出版,1997年
劉還月、陳阿招、陳靜芳等 《臺灣島民的生命禮俗》,台北:常民文化出版
2003年
鄭燮 《鄭板橋集》四部刊要/集部 別集類,台北:漢京文化事業,1982年,11月
鮑國順 《儒學研究集》,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2002年9月
歷代學人撰 《筆記小說大觀 五編(6)》,台北:新興書局 1980年1月版
歷代學人撰 《筆記小說大觀 十編(9)》,台北:新興書局,1975年12月版
戴寶村、王峙萍著 《從臺灣諺語看臺灣歷史》,台北:玉山社出版事業,2004年11月
藍吉富、劉增貴主編 《中國文化新論 (宗教禮俗篇)── 敬天與親人》
台北:聯經出版事業,1982年
瞿海源、章英華主編 《台灣社會與文化變遷》,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1986年6月

三、期刊論文(依作者姓氏筆劃排列)

王珩 <用傳奇的眼光看它──淺談蕭麗紅的「桂花巷」>,《明道文藝》29期,1978年8月,頁155-160
朱治平 <唐代的姻緣天定說>,《歷史月刊》第16期,1989年5月,頁128-132
呂祝義 <中國人的命運觀>,中國文化月刊193期,1995年11月,頁82-96
宋澤萊 <從仿古的鄉土到實在鄉土──特論蕭麗紅臺語小說的高度成就>,《臺灣新文學》13期,1999年12月,頁114-140
李雪梅 <優美典雅的懷舊情結──評蕭麗紅的兩部長篇小說>,南海師院學報,1998年第4期,頁70-73
阮昌銳 <臺灣冥婚與過房之原始意義及其社會功能>,《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第33期,1972年,頁15-37
周婉窈、許佩賢 <臺灣公學校制度、教科和教科書總說>,《臺灣風物》53卷4期, 2003年12月31日,頁119-145
周婉窈 <失落的道德世界──日本殖民時期臺灣公學校修身教育之研究>,《臺灣史研究》第8卷第2期,2001年12月,頁1-63
周婉窈 <實學教育、鄉土愛與國家認同──日治時期臺灣公學校第三期「國語」教科書的分析>,《臺灣史研究》第4卷第2期,1997年12月,頁7-49
林秀富 <日治時期頭城地區公學校生活片段>,《宜蘭文獻雜誌》第54期,
2001年11月,頁64-96
林淑心 <台灣文化百年──史的回顧>,收入《臺灣文化百年論文集Ⅱ──1901-2000》,國立歷史博物館出版,1999年12月,頁13-44
秋堇 <織錦的鶴──訪蕭麗紅>,《書評書目》58卷,1978年2月,頁119-123
胡為美 <誰是蕭麗紅小說?堛漸D角>,《婦女雜誌》5卷,1977年5月,頁34-37
翁成龍 <唐代宿命傳奇反映之社會現象>,台中技術學院學報, 第一期,2000年6月,頁39-60
郝譽翔 <紅學傳人?儒學信徒?──閱讀蕭麗紅>,《幼獅文藝》第87卷4期,2000年4月,頁44-47
郭譽孚 <由日據時代的台灣教育談起>,《人本教育札記》114期,1998年12月,頁84-86
郭為 <說命>,高雄師範學院學報第5期,1977年1月,頁25-70
陳秋坤 <「桂花巷」的世界>,《婦女雜誌》5卷,1977年5月,頁38-39
傅正玲 <認同的原鄉──試探蕭麗紅小說中的文化身份>,《鵝湖月刊》第30卷第6期,2004年12月,頁46-54
曾國棟 <從「錮婢示禁碑」看清代台灣社會的婢女問題>,《台南文化》新47期,1999年9月,頁11-16
黃淑英 <從社會建構論分析《桂花巷》與《覺醒》中的女性自我>《人文研究期刊》 第1期,嘉義大學人文藝術學院,2005年12月,頁129-146 
楊翠 <文化中國,地理臺灣──蕭麗紅一九七O年代小說的鄉土語境>,《台灣文學學報》第七期,2005年12月,頁1-42
董芳苑 <台灣民間宗教技藝──宋江陣>,《中國論壇》13卷 8期,1982年1 月,頁25-32,
董芳苑 <臺灣民間信仰之認識>,《臺灣文獻》33卷4期,1982年12月,頁93-103
趙園 <蕭麗紅的小說世界一-讀《桂花巷》《千山有水千山月》>,《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1991年1月,頁147-154
篁村〈日軍侵竹邑前後〉,《臺北文物》第十卷第二期,1961年9月1日,頁109-110
鄭諒諒 <關於清代臺灣奴婢制度的幾個問題>,《臺灣風物》39卷1期 ,1989年2月,頁39-50
盧怡文 <宿命與自主──蕭麗紅小說中的女性世界>,《傳習》第十七期, 國立臺北師範學院,1999年4月,121-127
謝泳 <中國文化中的寡母撫孤現象>,《二十一世紀雙月刊》第二十四期,1994年8月,頁115-123
謝聰輝 <女有所歸──台灣冥婚儀式的文化意義>,台灣師範大學 人文教育研究中心,1998年7月,頁131-150

四、報紙資料(依出刊日其先後排序)

淡江大學西洋語文研究所研究生(集評),<寫出臺灣婦女的成長──評蕭麗紅的「桂花巷」>,《自立晚報》,1986年4月7日10版
徐淑卿 <沉潛、沉潛、十八年過去了──蕭麗紅終為春夢留痕>,《中國時報》 1997年1月16日 35版。
《臺灣日日新報》,1911年(明治44年)4月5日,第4版
《臺灣日日新報》,1911年(明治44年)5月18日,第3版
《臺灣日日新報》,1915年(大正4年)1月1日,第41版
《臺灣日日新報》,1915年(大正4年)1月1日,第53版
《臺灣日日新報》,1915年(大正4年)1月6日,第4版
《臺灣日日新報》,1915年(大正4年)3月5日,第6版
《臺灣日日新報》,1915年(大正4年)4月9日,第6版

五、學位論文(依論文通過年月排序)

翁似姍 《蕭麗紅《桂花巷》研究》,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0年
黃玲玲 《蕭麗紅小說研究》,國立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
江玉佩 《蕭麗紅小說中女性主體反思之研究》,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
沈麗香 《蕭麗紅小說中的人物與鄉俗--以《桂花巷》、《千江有水千江月》、《白水湖春夢》為例》,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2月
張佳玲 《《桂花巷》及其改編電影研究》,逢甲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4年
董麗芬 《從鄉土到淨土──蕭麗紅小說的文化意識與宗教情懷》,銘傳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
劉靜茹 《蕭麗紅小說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5年
林慧華 《由蕭麗紅的小說看臺灣女性作家的女性意識》,元智大學碩士論文, 2005年
符明珠 《蕭麗紅小說的文化記憶書寫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2006 年
何佳倫《蕭麗紅小說婚戀書寫之研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碩士論文,2007年
蔡素珍《蕭麗紅《桂花巷》小說藝術探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2007年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校內一年後公開,校外永不公開 campus withheld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永不公開 not available

您的 IP(校外) 位址是 3.140.185.147
論文開放下載的時間是 校外不公開

Your IP address is 3.140.185.147
This thesis will be available to you on Indicate off-campus access is not available.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