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0215108-003217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0215108-003217
論文名稱
Title
以行動研究法探討武術教學如何以網路教學進行
Applying e-Learning for Martial Arts Teaching using Action Research Approach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125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08-01-30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08-02-15
關鍵字
Keywords
武術、心象練習、網路教學、行動研究
Action Research, Martial Arts, Imagery Practice, e-Learning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5870 次,被下載 5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5870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5 times.
中文摘要
中華武學博大而精深,但隨著時代變遷,工商社會繁忙,許多武學面臨流失與失傳的危機。另一方面,隨著科技不斷精進,網路所帶來的便利,網路教學已成為一種風潮,成效也已頗受肯定。因此如能將武學老師父的經驗與知識,利用網路與多媒體等資訊科技特性,輔以教育科學方法,有系統的將之發展為成效良好的武學網路課程,將對於保存與傳承中華武學有所助益。
本研究係以國內近年新興發展武學—截拳道的教學為例,嘗試將原來武道館實體課程教學,轉換為可運用網路教學於遠距進行教學的模式,而由於研究者已從事武學教學多年,因此本研究採用行動研究法。首先經由文獻探討以及與武學專家討論後,發展出武學網路教學課程之設計原則與規劃方法,歸納出任何武學皆可先分類出三大組成部分:1.法則架構,2.主體技術,3.功法技巧,進一步則可再分別對三大組成歸類出可於網路教學進行的部分,以及必需面授教學的部分。實驗課程進行方式則主要是以同步網路教學為主,輔以非同步網路教學的方式,並安排少量的面授教學活動。
武學動作技能之網路教學方面,則是採用運動心理學家所提倡之「心象練習」來作為教學理論,以及網路教學影音教材製作方向的依據,研究中並進一步歸納出武學動作技能網路教學教材呈現的製作要點。經由六週實驗課程,三次的行動研究循環都包含了計劃、行動、觀察、反思等四個行動研究步驟。研究者在行動研究的過程中並不斷與教學者、學習者雙方進行討論,以達到反思與修訂下階段的行動計劃,最後歸納出武學運用網路教學的關鍵影響因素與結論建議。
Abstract
The ancient practice of Chinese Martial Arts Science is profound. With the changing times and busy commercial society, most of martial arts have faced the crisis of disappearing and failing to pass down to new generations. However,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the conveniences brought by the Internet, using e-learning to teach martial arts has become a trend and it has proven to be a very effective way. If the experiences and knowledge of the elder masters' martial art could be preserved with the assistance of scientific approach of applying e-learning through the Internet and multimedia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e martial arts online courses could be systematically developed so as to help promote the conservation of Chinese Martial Art science.

This study attempts to use the latest development of Jeet Kune Do of Martial Arts as an example to convert the actual face-to-face course teaching into a mode of distant-learning based on e-learning. Action research approach will be used in our study. Any Martial Art can be classified into three parts: 1. regulation framework, 2. subject theme technology and 3. kung fu skill; based on these three parts, we then identified what can be implemented online and what are still required Face-to-face instruction.

We adopted the imagery practice as the basis and theory to create audio-visual teaching material for the online course. Through a six-week experimental course and three cycles of action research by applying the four main steps of planning, action, observation and reflection. To be able to make adequate revision for the next action plan we interviewed instructors and learners for reflections and inputs which consequently draw up the crucial impact and conclusion on applying e-learning to Martial Arts teaching.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第一章、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
第二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第三節 研究議題與研究架構
第四節 研究範圍
第五節 研究限制
第六節 研究方法
第七節 研究流程
第二章、文獻探討
第一節 東西方武學相關探討
第二節 東西方武學教學模式探討
第三節 融合東西方武學內涵之新武學—李小龍先生創立之截拳道
第四節 西方運動學教學理論相關探討
第五節 網路教學相關探討
第六節 資訊科技輔助運動技能教學相關探討
第七節 行動研究法相關探討
第三章、研究設計
第一節 武學實驗課程設計
第二節 行動研究實驗設計
第四章、研究過程與結果
第一節 第一次行動研究循環
第二節 第二次行動研究循環
第三節 第三次行動研究循環
第四節 實驗課程學習總評量與結果分析
第五節 行動研究實驗結論
第五章、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
第二節 研究貢獻
第三節 未來研究建議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二、英文部分
三、網站部分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中文部分
[1] 尤菊芳(1999)。合作學習之理論篇。敦煌英語教學雜誌,22,11-16。
[2] 王文科(1998)。《課程與教學論》(三版)。台北:五南。
[3] 王明鴻(2001)。心智訓練對青少年網球選手發球與著地抽球學習效果之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4] 朴貴順(2002)。「國術」用語探討—1949年至2001年台灣和中國之比較。《全國體育運動史學術研討會報告書》。台北:台灣體育運動史學會。
[5] 何金龍(2000)。排球肩上發球電腦多媒體輔助教學系統之研究。國立體育學院運動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6] 吳明隆(2001)。《教育行動研究導論》。台北:五南。
[7] 吳信昌(2005)。電腦網路多媒體輔助教學實驗研究—以國小足球為例。國立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8] 呂旭英(2006)。心象教學策略對國中生舞蹈學習之影響。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9] 李榮哲(1999)。電腦多媒體輔助學習對運動學習的影響—以羽球發短球為例。國立體育學院運動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0] 林清和(1996)。《運動學習程式學》。台北:文史哲。
[11] 施富川(2005)。網路教學同步教室的教學模式探討。國立中山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12] 施登堯(2003)。從社會建構論看體育教學實踐。載自許義雄主編:《運動文化與運動教育—許義雄教授退休紀念論文集》。台北:師大書苑,第十七章。
[13] 唐人屏、李志明(1996)。從武術競賽的演進看影響現今武術競賽技術導向的歷史因素。《國立台灣體專學報》,國立台灣體專,8,123-136。
[14] 夏林清等譯(1997)。《行動研究方法導論—教師動手做研究》。台北:遠流。
[15] 孫仲山(1996)。《師生互動的教學理論》。高市文教,57,38-41。
[16] 孫仲山、李碧娟(1997)。國民中學教學情境中師生語言行為的分析。教育研究資訊,5(4),89-100。
[17] 孫春在(2000)。網路學習趨勢與原理。《UTWL 2000 第一屆「大學教學方法與網路課程研討會」論文集》,新竹,交通大學,14-19。
[18] 涂金堂(1998)。後設認知理論之介紹。菁莪季刊,9(4),58-66。
[19] 康戈武(1996)。《中國武術實用大全》。台北:五洲。
[20] 張春興、林清山(1989)。《教育心理學》。台北:東華書局。
[21] 張惠如(1995)。運動心象量表之信度、效度研究。台中師院學報,9,1-12。
[22] 張細富(2000)。行動研究的概念與執行。教師天地,105,9-12。
[23] 梁敏滔(1999)。《東方格鬥術大觀》。台北:五洲出版社。
[24] 莊嘉仁(1996)。國術師徒制與運動教練制度之比較研究。私立中國文化大學運動教練研究所碩士論文。
[25] 郭順賢(2005)。起落航線數位視聽教材發展應用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26] 陳年興(2003)。網路教學的課程設計與班及經營。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29(4),5-14。
[27] 陳年興、洪雪芬(2002)。《K12數位學校的教與學—網路教學的基礎與應用》。師路管理顧問有限公司。
[28] 陳年興、楊錦潭(2006)。《數位學習理論與實務》。台北:博碩。
[29] 陳怡如(2006)。混成學習環境下學生班級氣氛知覺與學習成效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30] 陳貞秀(1993)。視動行為複演法對羽球初學者正手發短球學習效果的影響。國立體育學院運動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31] 陳清欽(2003)。貼壓電極刺激足三里穴對國武術選手體適能的影響。國立臺灣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32] 陳琦平(2002)。《李小龍嫡傳振藩截拳道入門》。台北:大展。
[33] 陳琦平(2004)。準確李小龍年表(2004版)。北京:中華武術期刊,7,15-20。
[34] 彭怡文(2002)。中國武術傳承模式的現代省思。南華大學教育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35] 彭達雄譯(1985)。《李小龍的一生》。台北:大展。
[36] 黃政傑(1999)。《課程改革》。漢文。
[37] 黃建賓、劉啟帆、陳凱智(2004)。心智練習對網球正手截擊技能學習之影響。逢甲人文社會學報第9期,231-246。
[38] 楊昌珣(2004)。資訊科技融入運動技能教學可行性之研究-以臺北市立仁愛國民中學為例。輔仁大學體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39] 楊逢時(1997)。國術教學法大綱。力與美國武術月刊,86,89-91。
[40] 萬籟聲(1989)。《武術匯宗》。台北:五洲。
[41] 葉仰道(2005))。不同電腦輔助教學模式對國小五年級學童排球接發球策略認知及技能學習表現之影響。台北巿立體育學院運動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42] 劉永和(2004)。心智練習對桌球初學者正手發上旋球學習效果之研究。國立臺灣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43] 劉宏文(1999)。建構主義的認識論觀點及其在科學教育上的意義。科學教育月刊,193,6-2。
[44] 劉惠如(1998)。整合式網路教學之教學設計與評量。國立中山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45] 劉寶元(2003)。國一學生人體血液循環概念之心智模式精鍊的探討。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46] 潘義祥(2002)。行動研究法。載自周宏室主編:《運動教育學研究法》。台北:師大書苑,第七章。
[47] 蔡清田(2000)。《教育行動研究》。台北:五南。
[48] 蔡清田(2001)。《行動研究及其在教育研究上的應用》。台北:麗文。
[49] 蔡秉燁、王培卉(2001)。動作技能領域網路教學模式之探討。GCCCE 2002。
[50] 蔡振昆(2001)。傳統教學與網路教學之比較研究—從教學媒體、班級經營及教學評量來探討。國立中山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51] 鄭勤、田雲清(1994)。《神奇的武術》。台北:書泉。
[52] 盧裕山(2003)。心象練習對五步拳技能表現之影響。中國文化大學運動教練研究所碩士論文。
[53] 賴英傑(2000)。三種回饋方式對國術五路查拳偷步鷂子搭肩式之教學成效比較。中國文化大學運動教練研究所碩士論文。
[54] 顏欣加(2002)。傳統教學與媒體教學對龍舟知識及動作技能學習成就之影響。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

英文部分
[55] Brown, J. S., Collins, A., & Duguid, P. (1989). Situated cognition and the culture of learning. Educational researcher, 18(1), 32-42.
[56] Chen, N. S., Ko, H. C., Kinshuk, & Lin, T. (2005). A Model for Synchronous Learning Using the Internet. Innovations in Education and Teaching International, 42(2), 181-194.
[57] Fitts, P. M. ,& Posner, M. I. (1967).Human performance. Belmont, CA: Brooks Cole.
[58] Flavell, J. H. (1977). Metacognition aspects of problem-solving. In L. B. Resnick(Eds.), The nature of intelligence. Hillsdale, NJ: Erlbaum.
[59] Gardiner, L. (1998). Why We Must Change: The Research Evidence. Thought and Action, 14(1), 71-88.
[60] Gentile, A.M. (1972). A working model of skill acquisition with application to teaching. Quest. 17,3-23.
[61] Keegan, Desmond. (1986). Foundations of Distance Education. Routedge.
[62] Magill, R. A. (1989). Motor learning concepts and applications. Dubuque, IA: Wm.C. Brown.
[63] McKeachiey, W. J., Chism, N., Menges, R., Svinicki, M., & Weinstein, C. E. (1994). Teaching tips: Strategies, research, and theory for college and university teachers. Lexington, MA: D. C. Heath and Company.
[64] McTaggart, R., Kemmis, S., Fitzpatrick, M., henry, C., Dawkins, S. and Kelly, M. (1982). The Action Research Planner. 2nd Edn. Geelong, Victoria:Deakin U. Press.
[65] Nian-Shing Chen, Chun-Wang Wei, Kinshuk, Yi-Ru Chen, Yu-Chun Wang. (2007). Classroom Climate and Learning Effectiveness Comparison for Physical and Cyber F2F Interaction in Holistic-Blended Learning Environment, IEEE ICALT 2007.
[66] Noel, R. (1980). The effect of visual-motor behavior rehearsal on tennis performance. Journal of Sport Psychology, 2,221-226.
[67] Noffke, S. & Brennan, M. (1997). In S. Hollingsworth (ed.), International action research: A casebook for educational reform. London: Falmer Press.
[68] Ross J. R., (1994). A comparison of direct instruction and 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on learning a motor skill by fourth grade students. Microform Publications Int.Institute for Sport and Human Performance. Univ. Of Oregon.
[69] Solso, R. L. (1979). Cognitive Psychology. New York: 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 Inc.
[70] Steffen J, Hansen C. (1987). Effect of computer-assisted instruction on development of cognitive and psychomotor learning in bowling. Journal of Teaching in Physical Education, 6(2):183-191.
[71] Williams, H. (1983). Perceptual and Motor Development. Englewood Cliffs, N J: Prentice-Hall.

網站部分
[72] Bruce Lee Foundation. http://www.bruceleefoundation.com/
[73] 香港振藩截拳道總會有限公司。http://www.jkd.com.hk/
[74] 李小龍先生親傳弟子—嚴鏡海(英文名:James Yimm Lee)官方網站。http://oakland.jkd.com.hk/
[75] 李小龍先生親傳弟子—依魯山度(英文名:Dan Inosanto)官方網站。http://inosanto.com/
[76] 李小龍先生親傳弟子—黃錦銘(英文名:Ted Wong)官方網站。http://www.totallyjkd.com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校內校外均不公開 not available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永不公開 not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永不公開 not available

您的 IP(校外) 位址是 44.210.107.64
論文開放下載的時間是 校外不公開

Your IP address is 44.210.107.64
This thesis will be available to you on Indicate off-campus access is not available.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