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0216105-023511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0216105-023511
論文名稱
Title
《切韻聲原》「十二統」音系研究
A study of the phonetic system of twelve-rhyme groups in Qieyun Shengyuan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209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05-01-28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05-02-16
關鍵字
Keywords
《切韻聲原》、方以智、近代音、音系、等韻
Qieyun Shengyuan切韻聲原, rhyme table等韻圖, Modern Chinese, phonetic system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5684 次,被下載 2017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5684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2017 times.
中文摘要
《切韻聲原》是明末的一部等韻圖書,它是方以智音韻學論著中的代表作。歷來對方以智《切韻聲原》的研究,多著重在〈新譜〉十六攝的探討。方以智說《切韻聲原》十六攝是參考《洪武正韻》而作,前輩學者亦指出《切韻聲原》十六攝的音系,保存了《洪武正韻》以來讀書音系統的性質。然而,《切韻聲原》除了十六攝以外,還有另一個「十二統」的體系。並且,方以智曾強調:「中土常用二十母、十二韻。」(《切韻聲原》〈旋韻圖說〉)可見《切韻聲原》「十二統」極可能是當時實際口語音系的反映。
為求進一步瞭解這個音系的內涵,本文嘗試以《切韻聲原》中所提供的「十二統」材料,並根據作為「約攝為統」基礎的「十六攝」韻圖,逐一進行整理,合併為「十二統」音節表,作為研究的基礎。並以歷史串連、共時參證的概念,選擇相關的音韻材料與《切韻聲原》「十二統」互為參照、比較,以考察「十二統」音系的性質。前人的研究指出「十二統」的韻母系統具有南方方言的特色,方以智亦說:「十二統」乃根據《徽州傳朱子譜》所酌定。因此本文透過「十二統」與現代徽語、吳語之比較,擬測「十二統」的讀音,藉此突顯「十二統」音系特色,也進一步探討它的音系性質。
Abstract
none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目 次


第一章 緒 論 1
第一節 《切韻聲原》的研究概況 1
(一)方以智及其《切韻聲原》 1
(二)《切韻聲原》的音系性質 2
第二節 十二統的地位及其價值 5
(一)十二統在《切韻聲原》中的地位 5
(二)十二統的研究價值及方法 6

第二章 《切韻聲原》「十二統」的來源及內容 11
第一節 「十二統」的來源 11
(一)陳藎謨《皇極圖韻》三十六韻 16
(二)《切韻聲原》〈新譜〉十六攝 20
第二節 「十二統」的內容 22
(一)「約攝為統」的內容 22
(二)十二統的相關材料 24

第三章 《切韻聲原》「十二統」的韻母 26
第一節 「十二統」幾個陽聲韻部的合併 26
(一)中古臻、深、梗、曾四攝合併 26
(二)中古山、咸攝合併 29

(三)其他陽聲韻部的合併 32
(四)「六餘聲」與鼻音韻尾的音值 34
第二節 入聲兼配陰陽 37
(一)「入配陰陽」的具體情況 38
(一)「十二統」的入聲音值 40
第三節 「四呼」的擬定 42
(一)「翕闢」的分配 42
(二)「翕闢穿撮」四呼的分配 45
第四節 「十二統」的讀音 64
(一)「十二統」擬音的原則 64
(二)「十二統」的讀音 65

第四章 「十二統」的聲母 90
第一節 「十二統」的聲母系統 90
(一)簡法二十字 90
(二)聲母系統的性質 92
第二節 「十二統」的聲母特色 94
(一)全濁清化規律的例外 95
(二)聲母〔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參 考 書 目

一、古籍(依作者姓氏筆劃排序)

丁 度等,1039,《集韻》,(述古堂影宋抄本),台北:學海出版社(1986影印)。
方中履,1682,《古今釋疑》,(《續修四庫全書•子部》99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影印)。
方以智,1641,《通雅•切韻聲原》,(四庫全書文淵閣影本),台北:商務印書館(1983影印)。
方以智,1641,《通雅•切韻聲原》,(清光緒五年姚文燮浮山此藏軒刻本),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傅斯年圖書館。
方以智,1641,《通雅•切韻聲原》,(清光緒六年桐城方氏重刊本),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傅斯年圖書館。
金尼閣,1626,《西儒耳目資》,(《續修四庫全書•經部小學類》259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影印)。
侯外廬主編,1988,《方以智全書》,(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中國思想研究室編)下冊:1471-1515,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段玉裁,1808,《說文解字注》,台北:藝文印書館(1970影印)。
孫 耀,?,《音韻正訛》,(《續修四庫全書•經部小學類》259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影印)。
陳彭年等,1008,《廣韻》張氏重刊澤存堂藏本,台北:黎明文化有限公司(1974)。
陳藎謨,?,《元音統韻》,(《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經部小學類》215冊),台南:莊嚴出版社(1997影印)。
陳藎謨,1632,《皇極圖韻》,(《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經部小學類》214冊),台南:莊嚴出版社(1997影印)。
梅膺祚,1615,《字彙•字彙補》,(《字彙》清康熙27年靈隱寺影本•《字彙補》清康熙五年刻本)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1)。

樂韶鳳等,1376,《洪武正韻》,(文淵閣四庫全書影本),台北:商務印書館(1983)。
韓道昭,1208,《五音集韻》,(文淵閣四庫全書影本),台北:商務印書館(1983)。


二、專論(依作者姓氏筆劃排序)
中國社會科學院和澳大利亞人文科學院合編,1987,《中國語言地圖集》,香港:朗文出版。
王 力,1957,《漢語史稿文集》,北京:科學出版社。
王 力,1935,《漢語音韻學》,台北:藍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80再版)。
王 力,1985,《漢語語音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再版)。
王松木,1994,《西儒耳目資所反映的明末官話音系》,嘉義:國立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松木,2000,《明清等韻之類型及其開展》,嘉義:國立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中村元,1975,《佛教語大辭典》,東京:東京書籍(1988第三刷)。
北京大學中文系編,1989,《漢語方音字彙》,北京:文字改革出版社。
平田昌司 等,1998《徽州方言研究》,(中國語學研究「開篇」單刊9),東京:好文出版。
任道斌,1983,《方以智年譜》,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任道斌,1985,《方以智•茅元儀著述知見錄》,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
何九盈,1995,《中國古代語言學史》,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2000二版)。
何大安,1987,《聲韻學中的觀念和方法》,台北:大安出版社。
李 榮,1957,《切韻音系》,(瀛涯敦煌韻輯附錄抽印本),鼎文書局印行(1973)。
李如龍,2001,《漢語方言的比較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
李思敬,1994,《漢語”兒”[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校內校外完全公開 unrestricted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