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0216112-033814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0216112-033814
論文名稱
Title
網路論壇污名現象之初探─以批踢踢八卦板為例
A Preliminary Study of Stigma Appearances On Internet Forum─Using PTT’s Gossiping for example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91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11-08-10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12-02-16
關鍵字
Keywords
沉默螺旋、主流意見、批踢踢、網路論壇、污名
The Spiral Of Silence, PTT, Internet Forum, Stigma, Mainstream Opinions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5833 次,被下載 22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5833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22 times.
中文摘要
隨著科技的進步、與網路的普及,過去人們在實體社會中的互動,也逐漸地拓展到網路論壇中。由於網路論壇進入門檻低,人人都能暢所欲言,一個看似言論平等、自由的世界背後,網友們在網路上的意見表達其實是受到來自不同文化、生活背景等標準所考驗的。
本研究選定批踢踢人氣第一、互動最頻繁的八卦板,來觀察過去研究中所提到,網路論壇中主流與非主流意見之間存在的沉默螺旋。並以污名相關理論為基礎,來探討當螺旋形成時,影響螺旋的力量所伴隨之污名現象與其代表之意義為何。
本研究中發現,多元文化的空間,理性討論溝通有著一定的難度。立場不同,也存在不同批判的標準和各種污名的現象。面對污名,人們不應懼怕,而是應該從文化面、社會面來瞭解其背後的成因,反思所應帶給社會的正面意義。
Abstract
With the advances in technology and popularization of the Internet, the interaction of human beings in real society has extended to the Internet forum. Due to the low barrier for entering the Internet, people can always speak their mind freely and make comments on whatever they want to. Behind a world that seems to have freedom and equality of speech, the expression of opinions is being tested by standards of different cultures and living backgrounds.
Using Gossiping─the most popular and interactive board on PTT─ as the source data, this study identifies the spiral of silence between the mainstream opinions and non-mainstream opinions. Where the spiral of silence occurred, the study also examines the force which affected the spiral based on the theories of stigma and analyze its accompanying meanings.
With different positions, people resulted in different critical standards and stigma phenomenon. When facing stigma, people should realize the causes of things from the social and cultural dimensions, and rethink the positive meanings that stigma brings to us instead of being afraid of it.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第一章 緒論 1
1.1 研究背景 1
1.2 研究動機 1
1.3 問題描述 4
第二章 文獻探討 9
2.1 沉默螺旋理論 9
2.2 污名相關理論與污名向度、污名建構 13
2.3 污名過去相關研究 19
第三章 研究方法 23
3.1 文本與論述分析 23
3.2 研究場域 26
3.3 文本抽樣 28
3.4 倫理考量 30
第四章 文本分析 30
4.1 非螺旋的沉默 30
4.2 網路世代下的污名向度 :虛擬血緣 48
4.3 用事實來雄辯的鄉民 48
4.4 隨政治起舞的鄉民 54
4.5 路見不平、伸張正義的鄉民 59
4.6 翻臉如翻書的鄉民 63
第五章 研究結論與建議 70
附錄1. 個案列表 77
附錄2. 何謂鄉民? 78
參考文獻 79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中文部分:
1. 吳齊殷,呂欣潔(2008)。新「第四權」的抗衡—知識共享的資訊社會。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 第80期。
2. 周佳儀(2007)。網路論壇的自我孤立與沉默螺旋現象—以 PTT 為例。世新大學新聞研究所. 傳播與管理研究 第七卷 第一期。
3. 周倩(2007)。網路公民的倫理與素養。國立交通大學. 教育研究所. 師資培育中心。
4. Dick Morris、張志偉譯(2000)。《網路民主》一書。
5. 彭蘭(2003)。《網路傳播概論》一書。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6. McQuail, D.(2003)。特新大眾傳播理論(Mass Communication Theory: An Introduction)(陳云云、劉慧雯譯)。台北市:韋伯文化。(原作1994年出版)
7. 吳雅樂、萬年生、陳政佑(2007)。意見枷鎖:解(不)開的沉默螺旋。國立政治大學廣播電視學所。
8. 王婷玉(1988)。諾爾紐曼的沈默螺旋論初探。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9. 陳順孝(2007)。網路公民行動的政治潛能。文化大學新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0. 趙志揚(2009)。文本分析。產業導向之優質高等技職教育計畫研討會。
11. 麥格羅•希爾(1998)、Don Tapscott(1998)(譯)。N世代一書。
12. 曼威.柯司特(Manuel Castells)、夏鑄九(1998)等譯。網絡社會之崛起。臺北:唐山出版社。
13. 臧國仁、鍾蔚文(1997)。〈框架概念與公共關係策略—有關運用媒介框架的探析〉
14. Gordon Allport (1954)(譯)。「偏見的本質」一書。
15. 張錦華(1994b)。《媒介文化、意識形態與女性》。台北:正中出版社。
16. 孫鴻業(2001)。污名、自我、與歷史:台灣外省人第二代的身份與認同。國立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7. 周永婕(2005)。橫行肆虐的台風:台客污名論述及意識形態分析。中華傳播學會研討會」論文。
18. 吳齊殷、吳青沛(2006)。洗滌污名-不孕婦女的資訊管理策略。社會學會年會暨國科會專題研究成果發表會論文。
19. 羅兆婷(2006)。檢視外籍勞工在台灣的污名現象:以高捷泰勞抗爭事件為例。淡江大學未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20. 郁佳霖(2007)。永遠的女配角?探討繼母之污名化歷程與經驗。台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
21. 郭倩妏(2007)。女同志的出櫃經驗之初探。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22. 葉雅玲(2008)。糖尿病患者自我污名對自我照顧行為影響之研究。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神經學科碩士論文。
23. 劉盈慧、康瑋峮、李柏萱、傅珩、張帆妤(2009)。面對污名化 女性紅斑性狼瘡患者對媒體行為與形象污名化的感知與回應。台北:中華傳播協會論文。
24. 吳偵宜(2009)。污名�去污名:以萬華區華昌國宅居民抗煞經驗為例。輔仁大學社會學系碩士論文。
25. 蔡臺鴻(2009)。外籍新聞的污名化-以新聞事件報導為例。國立臺北大學社會學系碩士論文。
26. 黎士鳴、邱淑美、彭煒智、畢敦傑、許若魚(2010)。接納與排斥HIV感染者之污名化感受。愛之關懷季刊 No.73(p37-43)。
27. 王雅玄、陳亮君。肥胖污名認同的形成與受壓迫經驗。臺灣教育社會學學會論文。
28. 劉燕青(2002)。揭開網路開放、自主的假象-從數位落差到數位霸權。南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29. 方正璽、林芳羽。網路上的暴力正義—人肉搜尋的現象與探討。清雲科技大學行銷與流通系、台灣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期刊論文。
英文部分:
1. Jurgen Habermas(1984).The theory of communicative action vol.1.Reason and the rationalization of society.
2. Hannah Arendt(1906-1975).The Human Condition.
3. Elisabeth Noelle-Neumann(1974).The Spiral of Silence A Theory of Public Opinion.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Volume 24, Issue 2, pages 43–51, June 1974。
4. Donsbach,W. (1987). The Theory of the Spriral of Silence .translation in CA:sage.
5. Goffman, E. (1974). Frame analysis. Lebanon, NH: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Press.
6. Tajfel(1982). Social Identity and Intergroup Relations
7. Tajfel, H. and Turner, J. C. (1986). The social identity theory of inter-group behavior. In S. Worchel and L. W. Austin (eds.). Psychology of Intergroup Relations. Chigago: Nelson-Hall
8. Hall,S. (1979). Culture, Media, and the Ideology Effect. In Curran,J et al. Beverly Hills, CA:Sage.
9. Foucault, M.(1972).The Archaeology of Knowledge. London:Tavistok.
10. Thompson, J. B. (1984). Studies in the Theory of Ideology . Cambridge:Polity Press.
網路部份:
1. Netizen/網路公民:
http://charlesc.ilovemeow.net/tag/netizen
2. 網路是公共領域或言論叢林?
http://mag.udn.com/mag/digital/storypage.jsp?f_ART_ID=88659
3. N世代、網路文化與後現代http://life.fhl.net/Culture/tend/theN_1.htm
4. 網路社會學通訊期刊第34期 http://www.nhu.edu.tw/~society/e-j/37/37-33.htm
5. 甚麼是後現代?http://home.educities.edu.tw/tsuiyh/go/depo01013.html
6. 刻板印象、偏見、與組間歸因
http://star.gise.ntnu.edu.tw:8080/www/course/scocog/SCOCOG009.htm
7. 網路文化與網路特性http://www.nhu.edu.tw/~society/e-j/37/37-33.htm
8.網路民主在數位時代的可能性http://www.nhu.edu.tw/~society/e-j/90/24.htm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自定論文開放時間 user define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永不公開 not available

您的 IP(校外) 位址是 18.218.61.16
論文開放下載的時間是 校外不公開

Your IP address is 18.218.61.16
This thesis will be available to you on Indicate off-campus access is not available.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