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0218105-142640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0218105-142640
論文名稱
Title
清代詞學尊體之論述研究
The study of tsi-discipline about zun-ti in Ching Dynasty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258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05-01-20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05-02-18
關鍵字
Keywords
尊體、寄託、詞史、詞品、詞學、雅正
none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5656 次,被下載 7416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5656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7416 times.
中文摘要
本論文《清代詞學尊體之論述研究》是在本人碩士論文《詞學之言志論發展研究》的基礎上,對清代詞學中有關推尊詞體的論述作一全面性的探討。過去詞學史上對於整體詞史、詞學史的架構,或對於斷代詞史、詞派及專一著作的研究成果十分豐碩,但對於詞學中特定主題的研究則較為貧乏,故本文以清代詞學中隨處可見的尊體論述為題,探討清代詞學家對於詞之體性、價值、功能等諸多討論的理論意涵及思維背景。發現不論是陽羨詞派的存經存史、浙西詞派的雅正、常州詞派的寄託、還有其他個別詞家所提出的情性、詞品之說,基本上都是建立在推尊詞體的訴求之上,則尊體實為清代詞學中非常重要的論述主題。而尊體論述雖至清代才蔚為風潮,但尊體觀念的發生與發展乃源遠流長,因此本為在探討清代詞學之外,亦兼顧詞史發展之脈絡,追尋尊體觀念的源頭。
詞學中之尊體論述層出不窮,自然是因為詞體不尊,而其最主要因素便是詞所表現的內容和正統文學觀念不符。簡言之,早期詞多表現閨中尊前的男女情思,和「言志載道」、「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飢者歌其食,勞者歌其事」等文學理念相去甚遠,詞之實用價值、政治教化功能無法建立,因此其難登大雅之堂;但詞卻不失為一個好的藝術形式,其藉助歌曲所傳達的聲情之美不僅打動一般市井小民,也吸引文人雅士投身於詞的創作行列,這不僅促進詞的雅化與詩化,也興起了提升詞體地位的思考與討論,尊體論述便悄然而生。
尊體觀念起源甚早,早期的相關討論以蘇東坡、李清照為代表,南宋時期更是議論紛陳,清代詞學家在前人的基礎上將尊體觀念多方發揮,形成了清代詞學的繁榮盛景。細究清代詞論,大都呈現出改革明代詞風、導正傳統詞體觀念的尊體內在動機,以下幾點可為其中代表:
一、 從文學史的角度追尋詞體的源頭,藉上溯古詩、比附詩騷以求重新為詞體定位,確立其在文學史上的地位。
二、 以「雅正」為訴求,以題材內容的雅正中和、表現形式的醇雅蘊藉改革淫靡低弱的詞風,以此提升詞的格調。
三、 以「寄託」為訴求,一方面改革雅正說流於形式、內容空虛的弊端,一方面建立詞言志抒懷、諷諭美刺的功能,並由此引申出「詞史」說,更進一步強調詞反映現實的功能,以此上比詩文,與詩文同尊。
四、 以「詞品」與人品之間的對應關係建立「詞如其人」的思維,認為詞同詩文一般,足以反映作者的人格品德,則詞的文學地位自然提升。
以上各說為清代詞學尊體論述的主要內容,大致呈現尊體論述的主要軸線。整體而言,「詩詞之辨」始終存在於詞學家有關於詞體的思考中:在源頭上追溯詩、在體式上比附詩、在功能上追隨詩、在反映作者人品方面也等同詩。歸納而言,這些以尊體為核心思想的詞學論述具有濃厚的詩學色彩,仍以中國傳統文學思維為依歸,但在繼承傳統保守思維的趨勢中,晚清詞學家不乏新見,有所突破的發展出可貴的意見,不僅達成尊詞體的歷史使命,也為詞學研究開啟了新的視野,值得再進一步探討。
Abstract
none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4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文獻檢討---------------------------------------------------4
第二節 「尊體」及相關概念的界說------------------------------------------ 7
一、清代詞學興盛之因素--------------------------------------------------- 7
二、清代詞壇提倡尊體之主要因素--------------------------------------12
(一)對明代詞風之改革--------------------------------------------------12
(二)對傳統詞體觀之導正-----------------------------------------------16
三、尊體論述的兩大主軸--------------------------------------------------24
(一)以文學為本位的詞體觀--------------------------------------------26
(二)以文學為本位的詞體觀--------------------------------------------27
(三)兩種觀點的分析與比較--------------------------------------------27
四、尊體論述之核心觀念及重要議題-----------------------------------29
第三節 研究範圍、方法及章節安排-----------------------------------------31
一、研究範圍-----------------------------------------------------------------31
二、研究方法-----------------------------------------------------------------32
三、章節安排-----------------------------------------------------------------32
第二章 尊體論述說之源流-----------------------------------------------------------34
第一節 尊體論述的確立:蘇東坡的「詞為詩裔」---------------------- 34
一、 東坡「詞為詩裔」確立詞學尊體之說------------------------- 34
二、 東坡「以詩為詞」潛藏的內在矛盾-----------------------------41
三、 東坡「以詩為詞」的歷史評價-----------------------------------45
第二節 尊體論述的轉折:李清照的「別是一家」---------------------- 49
第三節 清代詞學尊體的先聲:陳子龍的詞學論述-----------------------53
第四節 尊體論述的高峰:有清一代的詞壇共識------------------------- 59
一、 陽羨詞派 -----------------------------------------------------------59
二、 浙西詞派--------------------------------------------------------------63
三、 常州詞派--------------------------------------------------------------70
四、 其他- ------------------------------------------------------------------77
第五節 尊體論述的評價------------------------------------------------------- 79

第三章 雅正說--------------------------------------------------------------------------81
第一節 雅正詞論的形成與意涵-----------------------------------------------81
一、 雅俗觀念形成之文化思想背景---------------------------------- 81
二、 宋詞雅化之進程---------------------------------------------------- 89
(一)概說------------------------------------------------------------------- 89
(二)以政治教化為訴求的雅正說------------------------------------- 91
(三)以音律法度為本的雅正說---------------------------------------- 99
三、 雅正詞論的時代意義--------------------------------------------- 106
第二節 浙西詞派關於雅正之論述------------------------------------------ 109
一、 朱彝尊--------------------------------------------------------------- 109
二、 汪森------------------------------------------------------------------ 113
三、 厲鶚------------------------------------------------------------------ 114
四、 吳錫麒--------------------------------------------------------------- 118
五、 郭麐------------------------------------------------------------------ 121
第三節 雅正觀念的創作實踐舉隅------------------------------------------ 123
一、 朱彝尊--------------------------------------------------------------- 123
(一)初期------------------------------------------------------------------ 123
(二)中期------------------------------------------------------------------ 124
(三)晚期------------------------------------------------------------------ 126
二、 厲鶚------------------------------------------------------------------ 130
第四節 雅正論的評價--------------------------------------------------------- 134

第四章 寄託說-------------------------------------------------------------------------144
第一節 詞學比興寄託說之產生--------------------------------------------- 144
一、 概說------------------------------------------------------------------ 144
二、 北宋時期的比興寄託說------------------------------------------ 146
三、 南宋時期的比興寄託說------------------------------------------ 150
第二節 清代比興寄託的相關論說------------------------------------------ 154
一、 清代比興寄託說產生的背景------------------------------------ 154
二、 張惠言的比興寄託說--------------------------------------------- 158
三、 周濟的寄託說與讀者論------------------------------------------ 164
(一)寄託說--------------------------------------------------------------- 164
(二)讀者論--------------------------------------------------------------- 167
第三節 比興寄託的創作實踐舉隅------------------------------------------ 174
一、 張惠言--------------------------------------------------------------- 174
二、 周濟------------------------------------------------------------------ 177
第四節 從「比興寄託」說到「詞史」說--------------------------------- 178
一、 第一階段:以詞與經史同列的詞史說------------------------ 179
二、 第二階段:從比興寄託到詞史說------------------------------ 182
三、 第三階段:主張直賦其事的詞史觀--------------------------- 186
第五節 清代比興寄託說的評價--------------------------------------------- 192

第五章 詞品說-------------------------------------------------------------------------201
第一節 詞品說的發生與發展------------------------------------------------ 202
一、 詞品說發生之文藝理論背景-------------------------------------202
二、 五代北宋時期詞品之相關論說--------------------------------- 203
三、 南宋時期的詞品說------------------------------------------------ 205
四、 明代清初的相關論說--------------------------------------------- 207
第二節 劉熈載的詞品說------------------------------------------------------ 209
一、 詞品與人品統一--------------------------------------------------- 210
二、 詞的三品說--------------------------------------------------------- 213
三、 「品」貫串《藝概》全書的文藝批評------------------------ 217
(一)詩概------------------------------------------------------------------- 217
(二)賦概------------------------------------------------------------------- 218
(三)文概------------------------------------------------------------------- 218
(四)書概------------------------------------------------------------------- 220
第三節 陳廷焯的詞品說------------------------------------------------------ 221
第四節 詞品與人品說之爭議------------------------------------------------ 227
一、 詞的代言------------------------------------------------------------ 229
二、 豔情詞的解讀------------------------------------------------------ 231
第五節 詞品說的評價--------------------------------------------------------- 237

第六章 結論--------------------------------------------------------------------------- 242

參考書目 --------------------------------------------------------------------------------247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參考書目
(一)詞史、詞學史
方智範等著《中國詞學批評史》,北京:中國社科出版社1994
王易著《中國詞曲史》,臺北:洪氏出版社 民70
邱世友著《詞論史論稿》,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2
陶爾夫、劉敬圻著《南宋詞史》,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92
楊海明著《唐宋詞史》,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87
謝桃坊著《中國詞學史》,成都:巴蜀書社 1993
嚴迪昌著《清詞史》,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0
(二)詞學論著
《東坡逝世九百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洪葉出版社2001
《詞學》一、三、七、八、九、十、十一輯 上海:華東師大出版社
《詞學季刊》,上海:上海書店1985
王水照著《蘇軾論稿》,臺北:萬卷樓出版社1994
王兆鵬著《宋南渡詞人群體研究》,臺北:文津出版社1992
王國維著《人間詞話新注》,臺北:里仁書局 民76
艾治平著《婉約詞派的流變》,瀋陽:遼寧大學出版社1994
艾治平著《清詞論說》,上海:學林出版社1999
吳宏一著 《清代詩學初探》,臺北:學生書局1986
吳宏一著《清代詞學四論》,臺北:聯經出版社1990
吳梅《詞學通論》,臺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8
吳熊和著《吳熊和詞學論集》,杭州:杭州大學出版社1999
吳熊和著《唐宋詞通論》,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5
宛敏灝《詞學概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冒廣生著、冒懷辛整理《冒鶴亭詞曲論文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
施議對著《詞與音樂關係研究》,北京:中國社科出版社1985
唐圭璋著《詞學論叢》,臺北:宏業書局1988
唐玲玲著《東坡樂府研究》,成都:巴蜀書社1992
孫立著《詞的審美特性》,臺北:文津出版社1995
孫康宜著、李奭學譯《晚唐迄北宋詞體演進與詞人風格》,臺北:聯經出版社1994
徐信義著《詞學發微》,臺北:華正書局 民74
徐信義著《詞譜格律原論》,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5
崔海正著《宋詞研究述略》,臺北:洪葉出版社1999
張宏生著《清代詞學的建構》,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8
張惠民著《宋代詞學審美理想》,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5
張夢機著《詞律探原》,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81
梁啟勛著《詞學》,北京:中國書店 1985
陳水雲著《清代前中期詞學思想研究》,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1999
楊海明著《唐宋詞的風格學》,臺北:木鐸出版社1987
楊海明著《唐宋詞美學》,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1998
葉嘉瑩、陳邦炎撰《清詞名家論集》,臺北:中研院文哲所1996
葉嘉瑩著《中國詞學的現代觀》,臺北:大安出版社1989
葉嘉瑩著《迦陵論詞叢稿》,臺北:明文書局 民71
葉嘉瑩著《唐宋詞十七講》,臺北:桂冠圖書公司1992
葉嘉瑩著《清詞選講》,臺北:三民書局1996
趙曉蘭著《宋人雅詞原論》,成都:巴蜀書社1999
劉永濟《詞論》,臺北:源流出版社 民71
劉石著《蘇軾詞研究》,臺北:文津出版社1992
蕭鵬著《群體的選擇---唐宋人選詞與詞選通論》,臺北:文津出版社 1992
繆鉞、葉嘉瑩合撰 《靈谿詞說》,臺北:國文天地出版社1987
繆鉞、葉嘉瑩著《詞學古今談》,臺北:萬卷樓圖書公司1992
蘇淑芬著《朱彝尊之詞與詞學研究》,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86
(三)詩、詞總集
宋.陳恕可輯《樂府補題》(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490冊),臺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明.吳訥編《唐宋元明百家詞》,臺北:廣文書局 民60
清.朱彝尊編、王昶續補《詞綜》,臺北:世界書局1968
清.蔣景祁編《瑤華集》,北京:中華書局1982
清.顧貞觀、納蘭成德編《今詞初集》,清光緒32年鈔本(善本)
清.王昶編《國朝詞綜》(四部備要集部),上海:中華書局原刻本校刊
清.孫默編《十五家詞》,臺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民72
《全唐詩》,北京:中華書局 1992第五刷
張璋、黃畬編《全唐五代詞》,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民75
《宋紹興本花間集附校注》, 臺北:鼎文書局 民63
唐圭璋編《全宋詞》一∼五,臺北:洪氏出版社 民70
唐圭璋編 《全金元詞》一∼二,臺北:洪氏出版社 民69
《彊村叢書》,上海:上海書店
《四印齋所刻詞》,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朱祖謀選輯《宋詞三百首箋注》,臺北:漢京出版社
夏承燾著《唐宋詞欣賞》,北京:北京出版社 2002
張夣機、張子良編著《唐宋詞選注》,臺北:華正書局 民82
曾昭岷等編撰《全唐五代詞》,北京:中華書局1999
楊家駱主編《清詞別集百三十四種》,臺北:鼎文書局
葉恭綽編《全清詞鈔》,北京:中華書局1982
鄭騫編注《詞選》,臺北:中國文化大學出版社 民77
錢仲聯選注《清詞三百首》,長沙:岳麓書局 1992
龍榆生編《近三百年名家詞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四)詞別集、詩文別集
唐.杜甫著.清仇兆鰲注《杜詩詳注》,臺北:里仁書局1980
唐.韓愈著《韓愈全集校注》,四川大學出版社1996
宋.蘇軾著《蘇東坡全集》,北京:燕山出版社1998
宋.姜夔著 清.鄭文焯校《鄭校白石道人歌曲》,臺北:世界書局 民56
宋.陳亮著《龍川集》,臺北:世界書局 民76
宋.黃公度著《知稼翁詞集》(明毛晉汲古閣宋金詞七種),臺北:藝文出版社1972
宋.黃庭堅著《豫章黃先生文集》,臺北:商務印書館
宋.黃裳著《演山集》,四庫全書珍本初集
明.陳子龍著《安雅堂稿》,臺北:偉文圖書 民66
清.王夫之著《船山全集》,臺中:大源書局 民54
清.朱彝尊著《曝書亭集》,臺北:世界書局1964
清.吳錫麒著《有正味齊駢體文》,清末尚友山房石印本
清.張惠言著《茗柯文編、補編、外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
清.郭麐著《靈芬館雜著》(收入《叢書集成續編》) 臺北:新文豐出版社 民78
清.陳維崧著《迦陵文集》(善本)
清.馮浩箋注《玉谿生詩集箋注》,臺北:里仁書局1980
清.黃宗羲著《黃宗羲全集》,臺北:里仁書局 民76
清.錢謙益著《牧齋有學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
清.厲鶚著《樊榭山房全集》,臺北:文海出版社 民67
清.譚獻著《篋中詞》,臺北:鼎文書局 民60
清.謝章鋌著《椑販雜錄》,臺北:文海出版社 民64
清.謝章鋌著《課餘偶錄》,臺北:文海出版社 民64
清.謝章鋌著《賭棋山莊文集、續集》,臺北:文海出版社 民64
清.謝章鋌著《賭棋山莊詞話》,臺北:文海出版社 民64(以上四種收於《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續編》《賭棋山莊全集》)
中華書局編輯部《姜白石詞編年箋注》,臺北:中華書局 民56
王鵬運著《半塘定稿》,臺北:學生書局 民61
石聲淮、唐玲玲箋注《東坡樂府編年箋注》,臺北:華正書局1993
鄧廣銘箋注《稼軒詞編年箋注》,臺北:華正書局 民78
龍榆生校箋《東坡樂府箋》,臺北:華正書局 1990
(五)詞譜、詞話、序跋、筆記
宋.朱弁著《風月堂詩話》,臺北:藝文印書館 民55
宋.陳師道著《後山居士詩話》,臺北:藝文印書館 民55
宋.曾慥著《高齋漫錄》,臺北:藝文印書館 民57
宋.沈義父著 蔡嵩雲箋釋《樂府指迷箋釋》,臺北:木鐸出版社 民76
宋.張炎著 夏承燾校注《詞源注》,臺北:木鐸出版社 民76(以上二書合訂本)
宋:吳曾著《能改齋漫錄》,臺北:藝文印書館1968
宋:邵博著《邵氏聞見後錄》,臺北:中華書局1983
宋:兪文豹著《吹劍錄》,臺北:藝文印書館1968
宋:趙令畤著《侯鯖錄》,
宋:孫光憲著《北夢瑣言》,臺北:世界書局 民76
宋:釋文瑩著《湘山野錄》,臺北:新文豐出版社 民78
宋:魏泰著《東軒筆錄》,北京:中華書局1983
清.康熙帝《詞譜》一∼四,臺北:洪氏出版社 民69
清.劉熙載著《藝概》,臺北:漢京出版社 民74
清.譚獻著《復堂日記補錄、續錄》,臺北:學海出版社 民63
尤振中、尤以丁編著《清詞紀事會評》,合肥:黃山書社1995
金啟華等編《唐宋詞集序跋匯編》,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3
施蟄存主編《詞籍序跋萃編》,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4
唐圭璋編《詞話叢編》一∼五,臺北:新文豐出版社1988
張惠民編《宋代詞學資料匯編》,汕頭:汕頭大學1993
郭紹虞校輯《宋詩話輯佚》,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民61

(六)文學史
近代文學批評史《近代文學批評史》,黃霖著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
唐富齡著《明清文學史》(清代卷),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 1991
敏澤著《中國文學理論批評史》,吉林:吉林教育出版社 1993
清木正兒著《清代文學批評史》,臺北:開明書局 民58
郭紹虞著《中國文學批評史》,臺北:藍燈出版社 民81
葉慶炳著《中國文學史》,臺北:學生書局 民76
劉大杰著《中國文學發展史》,臺北:華正書局 民76
羅根澤著《中國文學批評史》,臺北:學海書局 民67

(七)詩史、詩文評
梁.劉勰撰、范文瀾注《文心雕龍注》,臺北:開明書店1985
梁.鐘嶸著、陳延傑注《詩品注》,臺北:里仁書局 民81
清.何文煥輯《歷代詩話》,臺北:木鐸出版社 民71
清.趙執信著《談龍錄》 臺北:木鐸出版社 民71
丁福保編《歷代詩話續編》,臺北:木鐸出版社 民72
古添洪著《記號詩學》,臺北:東大圖書公司1984
朱則傑著《清詩史》,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2
郭紹虞解箋《杜甫戲為六絕句集解》《元好問論詩三十首小箋》,臺北:木鐸出版社 民77
陳文忠著《中國古典詩歌接受史研究》,安徽大學出版社1998
陳良運主編《中國歷代詩學論著選》,江西百花洲文藝出版社
葉維廉著《歷史、傳釋與美學》,臺北:東大圖書公司1988
劉若愚著、杜國清譯《中國文學理論》,臺北:聯經出版社 民82
蔡英俊著《比興物色與情景交融》,臺北:大安出版社1990
顏崑陽著《李商隱詩箋釋方法論》,臺北:學生書局1991
龔鵬程著《詩史本色與妙悟》,臺北:學生書局1986
(八)古籍
漢.司馬遷撰、會合三家注《史記三家注》,臺北:世界書局 民72
漢.趙歧注、宋.孫奭疏《孟子正義》,臺北:藝文印書館 民78
漢.鄭玄注、唐.孔穎達疏《毛詩正義》,臺北:藝文印書館 民78
漢.鄭玄注、唐.孔穎達疏《禮記正義》,臺北:藝文印書館 民78
魏.何晏集解、宋.邢昺疏《論語正義》,臺北:藝文印書館 民78
(以上四書為(十三經注疏本))
唐.李善注《文選》,臺北:藝文印書館1989
宋.朱熹著《四書集注》,臺北:大安出版社 民76
宋.洪興祖撰《楚辭補註》,臺北:藝文印書館 民75
北大哲學系注釋《荀子新注》,臺北:里仁書局 民72
裴普賢編著《詩經評註讀本》,臺北:三民書局 民72
郭慶藩輯《莊子集釋》,臺北:華正書局 民78
楊伯峻編著《春秋左氏傳》,臺北:復文書局 民78
(九)西方文學理論
帕瑪著、嚴平譯、張文慧、林捷逸校閱《詮釋學》, 臺北:桂冠圖書公司1993
茨維坦.托多洛夫著、王東亮、王晨陽譯、蔡源煌校《批評的批評---教育小説》,臺北:久大桂冠圖書公司1990
高宣揚著《李克爾的解釋學》,臺北:遠流出版公司 1990
喬納森.卡勒著 張景智譯 張家銘校閱《索緒爾》,臺北:桂冠圖書公司1993
喬納森.卡勒爾著 方謙譯《羅蘭.巴特》,臺北:桂冠圖書公司1993
羅勃C.赫魯伯著ROBERT C.HOLUB 董之林譯《接受美學理論》,臺北:駱駝出版社 民83
羅蘭.巴特著 董學文、王葵譯《符號學美學》,臺北:商鼎出版社1992
(十)史書、史論、傳記
二十五史刊行委員會編集《五代史》,臺北:開明書店 民63
宋.馬令撰《南唐書》,臺北:藝文印書館1968
元.脫脫著《宋史》,四部備要 民68
《清代全史》, 遼寧人民出版社1991
《清史列傳》,北京:中華書局1987
《碑傳集》、《續碑傳集》, 臺北:明文出版社
皮錫瑞著《經學歷史》,臺北:漢京出版社 民72
宋.陳暘著《樂書》,臺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民72
梁啟超著《清代學術概論》,臺北:華正書局 民78
清.李元度撰《國朝先正事略》,臺北:中華書局 民59

(十一)學位論文
周淑媚撰《劉熙載《藝概》研究》,臺灣師大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民79
金鮮《清末民初宋詞學析論》,臺灣師大國文研究所博士論文 民86
柯夢田《劉熙載《藝概》詩歌理論研究》,高雄師大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民78
陳松宜《清代接受宋詞之研究》, 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民87
陳美朱《明末清初詩詞正變觀研究》,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民89
劉少雄《南宋姜吳典雅詞派相關詞學論題之探討》,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民84
顏妙容《詞學之言志論發展研究》,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民84

(十二)期刊論文
高峰〈論宋詞的復雅之路〉,《南京師大學報社科版》2003-1
王力堅〈清初「本位尊體」詞論辨析〉,《文學評論》1998-4
朱崇才〈宋代詞學的矛盾價值觀〉,《文學遺產》1995-1
朱錦雄〈論宋代詞論中的雅化觀念〉,《東華學中國文學研究》2002-6
李康化〈從清曠到清空---蘇、姜詞學審美理想的歷史考察〉,《文學評論》1997-6
李康化〈陽羨詞風的詞學淵源與詩學背景〉,《中國古典文學研究》2001-6
李劍亮〈試論《四庫全書總目》詞籍提要的詞學批評成就〉,《文學遺產》2001-5
沈松勤〈唐宋詞體的文化功能與運行系統〉,《文學評論》2001-4
沈家莊〈宋詞文體特徵的文化闡釋〉,《文學評論》1998-4
周絢隆〈論迦陵詞以文為詞的傾向---兼評陳維崧革新詞體的得失〉,《文史哲》2002-1
林枚儀〈李清照「詞論」評析〉,收入《詞學考詮》, 臺北:聯經出版社 民76
祁光祿〈清代詞學思想向傳統儒學的回歸〉,《河南師範大學學報哲社版》1998
侯雅文〈論清代「詞史」觀念的形成與發展〉,《國立編譯館館刊》第三十卷一、二期合刊本
施淑女〈漢代社會與漢代詩學〉,《中外文學》10卷10期
段學儉〈理學家與宋代詞論〉,《孔孟月刊》1999-2
胡遂〈論唐宋詞創作旨趣的發展演變〉,《文學遺產》1999-3
孫克強〈清代詞學的南北宋之爭〉,《文學評論》1998-4
孫克強〈清代詞學流派論〉,《文藝理論研究》2002-1
孫致文〈清代詞論中的尊體觀念初探〉,《中央大學中文所論文集刊》1997-5
徐楓〈常州詞派與詩教復振簡論〉,《許昌師專學報社科版》1998-1
張以仁〈〈花間集序〉的解讀及其涉及的若干問題〉,中研院文哲所《文學、文化與世變》2002
清風〈《茗科詞》變相《風》《騷》創作意格---論清代常州詞派代表張惠言的創作實踐〉,《燕山大學學報哲社版》2001-5
陳水雲〈常州詞派與近代詞學中的解釋學思想〉,《求是學刊》2002-5
陳水雲〈清代的「詞史」意識〉,《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54卷-5
陳水雲〈清代詞學的詩學化〉,《武漢水利電力大學學報》20卷-4
陳水雲〈清代詞學尊體與古代文學價值〉,《黃崗師專學報》1999-2
陳水雲〈清代詞學與杜甫的詩歌思想〉,《杜甫研究學刊》2001-2
陳水雲〈劉熙載的詞品說及其生成的學術背景〉,《鄂州大學學報》2002-1
彭國忠〈《花間集序》:一篇被深度誤解的詞論〉,《學術研究》2001-7
楊伯嶺〈近代詞家對詞體地位及體性的思考〉,《古代文學理論研究》第20輯
楊伯嶺〈陳廷焯詞學思想的偏頗性與合理性〉,《安徽師大學報人社版》2001-11
楊海明〈略論晚唐五代詞對正統文化的背離和修補〉,《文學遺產》2001-3
葉嘉瑩主講、姚白芳記錄〈清代詞史觀念的形成與晚清的史詞〉,《中國文哲研究通訊》7卷4期
劉少雄〈周濟與南宋典雅詞派〉,《中國文哲研究集刊》1994-9
劉少雄〈近現代詞學批評方法論〉,《中國文哲研究通訊》1994-6
劉石〈試論尊詞與輕詞---兼評蘇軾詞學觀〉,《文學評論》1995-1
劉曉珍〈詞學批評史上的人品與詞品論〉,《中州學刊》2000-4
鄧喬彬〈論宋詞中的騷、辯之旨〉,《文學遺產》2001-1
鄧新華〈論常州詞派「比興寄托」的說詞方式〉,《寧夏大學學報》2002-3
遲寶東〈周濟的詞學思想〉,《南開學報》2001-3
顏崑陽〈論宋代「以詩為詞」現象及其在中國文學史論上的意義〉,《東華人文學報》第二期
顧易生〈關於李清照《詞論》的幾點思考〉,《文學遺產》2001-3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校內外都一年後公開 withheld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