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0218111-102058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0218111-102058
論文名稱
Title
臺灣醫學教育實習制度在國小教育實習應用之研究
A Study of Taiwan's Medical Internship and Its Application to Internship System for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259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11-01-30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11-02-18
關鍵字
Keywords
教育實習、國小教育實習、醫學教育實習、實習制度
Practice Teaching, Elementary School Internship, Medical Internship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5741 次,被下載 1853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5741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1853 times.
中文摘要
摘 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臺灣醫學教育實習制度」應用在「國小教育實習制度」的可行性。研究者先透過文獻探究、文件分析、半結構訪談分別瞭解「醫學教育實習制度」與「國小教育實習制度」,形成組織架構、輔導成員、輔導內容、輔導方式、成績評量、資格取得等六個面向,再運用比較教育研究法,進行兩者之間的並列比較分析,轉化歸納成國小教育實習制度的可行性作法,最後編製成「臺灣醫學教育實習制度應用在國小教育實習制度」之調查問卷。
研究對象係以立意取樣,選取98學年度教育部所補助國小優質教育實習機構的校長、主任、組長、實習輔導教師以及實習生,共計375人,回收有效問卷352份,有效回收率為94%。並以描述統計、獨立樣本t檢定以及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探討問卷的可行性看法。
本研究得到以下結論:
一、國小教育實習機構缺乏認證、評鑑、獎勵配套,以及專職的行政組織。
二、國小教育實習缺乏實習輔導成員的認證、培訓、獎勵配套,以及實習輔導團隊的運作。
三、國小教育實習的時程規畫以及實習項目不夠完整與明確。
四、國小教育實習較欠缺互動式的小組討論與問題導向的學習方式。
五、國小教育實習評量的項目、工具與結果運用的連結不夠周延。
六、國小教師資格檢定時程的安排較不恰當,證照取得方式較不嚴謹。
七、國小教育實習改革聚焦於制度、臺灣醫學實習改革著重於課程與教學。
八、調查問卷46題項有40題平均數,達到同意程度以上,顯示作法具有可行性。
九、各面向以「實習組織架構」與「實習成績評量」的同意度最高。
十、不同學校類型、教育背景、任教年資的實習輔導相關人員,整體同意度有顯著差異。其中,附屬實驗小學高於一般國民小學,師範院校教育背景高於一般大學,任教年資21年以上高於其他任教年資。
根據以上研究結論,本研究提出以下建議:
一、建立國小教育實習機構的認證、評鑑與獎勵配套,並成立專職處室。
二、訂定實習輔導成員的認證、培訓與獎勵配套,並組成實習輔導團隊。
三、規劃一年的教育實習,包含級任、科任、不同年段的教學實習,並降低行政實習時間。
四、訂定統一的實習評量標準與項目,評量結果與教師甄選有關聯性。
五、師培大學的教育實習課程,宜強化互動式小組討論與問題導向的學習。
六、教師資格檢定改為國家考試,並採取兩階段評量,第一階段於「實習前」以筆試進行;第二階段於「實習後」採用口試、試教等模擬教學現場的分站式實作評量。
最後,根據上述的結論與建議,提出「臺灣醫學教育實習制度應用在國小教育實習制度」的改革模式,作為臺灣國小教育實習制度改革的參考。
Abstract
The purpose the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feasibility of the “Medical Internship” application to “Elementary School Internship” in Taiwan. By way of Literature Review, Document Analysis, and Semi-structural Interview, the researcher first separately comprehended the two systems in which six dimensions are included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Counselor, Content, Manner, Grade Assessment, and Qualification, then used the Comparative Education Research to compare and analyze the two systems. Finally, after the induction of the results, the researcher compiled the questionnaire about “Medical Internship should be applied to Elementary School Internship”.
Objects of study, 375 people in all who were selected with Purposive sampling include schoolmasters, directors, section chiefs, intern teachers, and interns from elementary schools subsidized by Ministry of Education in 98 school academic year. Among them, 352 effective questionnaires retrieved, and the effective questionnaire rate is 94%. The feasibility of the questionnaires was analyzed by way of Descriptive Statistics, Independent Sample T Test, and One Way Analysis of Variance.
The conclusions from this study are:
1. Organizations that execute Elementary School Internship lack Certifications,
Evaluations, Reward Measures, and administrative department that specialize inthis duty.
2. The lack of Certifications, Trainings, Reward Measures, and Team Operation for the Interns.
3. The schedules and training programs of Elementary School Internship are not complete and explicit.
4. The lack of Interactive team discussion and Problem-oriented learning manners.
5. Assessment items, tools, and the applications from the results of Elementary School Internship are not comprehensive.
6.The arrangement of the schedules of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Qualification Examinations is not suitable; the access methods of certifications are not exact.
7. The innovations of the Elementary School Internship focus on systems, whereas those of Medical Internship focus on programs and teaching.
8. Among the 46 questions, the levels of agreement of 40 of them are higher than the average levels. It means that the manner is feasible.
9. Among all the questions, higher level of agreement falls on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and Grade Assessment.
10. For different school types, educational backgrounds and seniorities, levels of agreement from these intern teachers are apparently diverse. Among them, the level of agreement from affiliated experimental elementary school is higher than that of normal elementary schools. Educational backgrounds of the teachers of Teacher’s College are higher than that of other teachers from other universities. Seniority which is over 21 is higher than that of other teachers of other schools.
Suggestions of these conclusions are:
1.Certifications, Evaluations, Reward Measures, and administrative department that specialize in Elementary School Internship should be established.
2. Certifications, Trainings, Reward Measures, and Team Operation should be
established for the Interns.
3. Educational Internships for homeroom and subject teachers of different grades should last for one year. The duration of Administrative Internships should be shortened.
4. Unified Assessment standards and items should be established. The results of the assessment should relate Teacher’s Qualification Examinations.
5. Interactive team discussion and Problem-oriented learning manners should be reinforced in the Internship Programs of Teacher Education Colleges
6.Teacher’s Qualification Examinations should be altered as National Examinations, and executed as Two-tier Assessments. The first examination can be the “Pre-internship” written tests, and the second stage can be situational teaching assessment such as “Post-internship” interviews, and teaching demonstrations.
In conclusion, in accordance with the above-mentioned conclusions and suggestions, the researcher proposed the innovative model “Medical Internship should be applied to Elementary School Internship” as the reference of Elementary School Internship reform in Taiwan.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目 錄
論文審定書 i
謝誌 ii
中文摘要 iv
英文摘要 vi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 7
第三節 名詞釋義 ………..……………………………………… 8
第四節 研究架構與流程 ………………………..…………….. 10
第五節 研究方法 …………………………………………………. 14
第六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 1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 19
第一節 臺灣醫學教育實習制度之發展與現況 …………… 19
第二節 臺灣國小教育實習制度之發展與現況 …………… 70
第四節 臺灣醫學教育實習制度與國小教育實習制度之比較分析 95
第五節 臺灣醫學教育實習制度與國小教育實習制度之相關研究 113
第三章 調查研究法的設計與實施 ……………………………. 127
第一節 研究架構 ………………………………………………. 127
第二節 研究對象 …………………………………………….. 129
第三節 研究假設 ……………………………………………… 133
第四節 研究工具 ………………………………………………… 137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 147
第四章 調查問卷的結果與討論 …………………………… 149
第一節 國小優質教育實習機構的實習輔導相關人員對調查問卷
的同意度看法…………………………………………… 149
第二節 不同背景變項的實習輔導相關人員對調查問卷同意度
之差異分析……………………………………………….. 171
第三節 調查問卷選擇題與開放式問題的結果與分析…………… 194
第五章 研究結論與建議………………………………………. 202
第一節 研究結論…………………………………………………… 202
第二節 研究建議…………………………………………………… 210
參考文獻 ……………………………………………………………… 217
一、 中文部分 ………………………………………………… 217
二、 英文部分 …………………………………………………….. 231
附錄 ……………………………………………………………….. 234
附錄一 教學醫院訪談大綱………………………………………….. 234
附錄二 中國醫藥大學暨附設醫院迷你臨床演練評量 …………… 236
附錄三 成大醫學院附設醫院實習醫學生外科學習護照 ………... 237
附錄四 高雄榮民總醫院 實習醫學生考核表 …………………….. 238
附錄五 臺灣醫學教育實習制度應用在國小教育實習制度之調查問卷………………………………………………………… 240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丁志權(2002)。教育專業與師資培育。新世紀的教育學概論-科技整合導向,258-302。
孔令泰(2003)。中等學校實習教師教育實習輔導策略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未出版 ,臺北市。
文藻外語學院(2009)。98學年度第1學期教育實習課程實習輔導手冊(實習輔導教師暨指導教授用)。高雄:文藻外語學院師資培育中心。
王玫玉(2002)。醫師的誕生---實習醫師社會化過程之質性研究。台北醫學院醫學研究所人文組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王秋絨(1991)。教師專業社會化理論在教育實習設計上的蘊義。臺北市:師大書苑。
王秋絨、歐用生、湯維玲、楊深坑(1994)。各國實習教師制度比較。臺北市:師大書苑。
王家通(1987)。比較教育學導論。高雄:復文。
王素芸、賴光真(2004)。教育實習的概念分析-論我國教育實習制度及其改革。國立編譯館館刊,32(1),48-59。
王崇禮、李宇宙、楊培銘、侯勝茂(1997)。台大醫院實習醫師訓練現況與成效。醫學教育,1(3),297-305。
王崇禮、侯勝茂(1997)。實習醫師制度現況之探討。醫學教育,1(1),103-104。
王崇禮、侯勝茂(1998)。台大醫院實習醫師訓練。醫學教育,2(3),307-308。
王維典(1998)。臨床醫學教育:以標準病人為教、學及評量工具。醫學教育,2(4),378-385。
王維典(2003)。透過醫療面談培育具有BPS專業能力的醫學生。國立台灣大學生物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王維典、梁繼權、呂碧鴻、郭斐然、蔡詩力(2007)。建立具有實境運作能力之醫師臨床核心技能的培育模式--發展「基本臨床醫療」實境運作能力的教學、評量及師資培育模式,以達成醫師具有臨床核心技能的訓練目標研究成果報告(精簡版)。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編號:NSC 96-2516-S-002-008)。臺北市: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社會醫學科。
王維典、陳慶餘、梁繼權(2006)。醫學生與住院醫師臨床能力的訓練與評估--以四階段師徒教學法及學習歷程檔案促進住院醫師的臨床技能(2/2) 研究成果報告(完整版)。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編號:NSC 95-2516-S-002-006)。臺北市: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社會醫學科。
王嬿惠(1998)。國民小學實習輔導教師獎勵措施之研究。國立臺東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東市。
台中榮民總醫院(2004)。實(見)習醫師生活指引。2010年7月1日,取自台中榮民總醫院教學研究部醫學教學組http://www3.vghtc.gov.tw/edu/hpedu1.htm
台中榮民總醫院(2009)。臨床教學績優醫師選拔作業要點。2010年7月1日,取自台中榮民總醫院教學研究部醫學教學組http://www3.vghtc.gov.tw/edu/hpedu1.htm
台南奇美醫院(2010)。奇美醫學中心臨床教師資格認證辦法。2010年7月1日,取自台南奇美醫院醫學教育委員會http://www.chimei.org.tw/main/right/right01/cmh_department/59002/page0602/paper_review/page0121.htm
永春國小(2009)。台中市南屯區永春國民小學教育實習實施計畫。臺中市:永春國小。
朱正一(2007)。醫務管理:制度、組織與實務。台北市:華泰。
朱宗信(2009)。住院醫師教育的六大核心能力。台北市:台灣醫學教育學會。
何芷君(2004)。實習醫師習醫歷程與醫病互動經驗分析之研究─以某教學
余光輝、陳永昌、田亞中、謝邦鑫、簡竹君、方基存(2007)。醫學教育,11(1),13-20。
吳明隆(2010)。SPSS操作與應用:問卷統計分析實務(二版四刷)。臺北市:五南。
吳武典、楊思偉、周愚文、吳清山、高熏方、符碧真、陳木金、方永泉、陳勝賢(2005)。《師資培育政策建議書》。台中:中華民國師範教育學會。
吳武典、楊思偉、周愚文、吳清山、高熏芳、符碧真 陳木金、方永泉、陳盛賢(2005):師資培育政策建議書。台北:中華民國師範教育學會。
吳清山(2003)。師資培育法:過去、現在與未來。教育研究月刊,105,27-43
宋瑞樓 (2003)。論醫學教育。台北市:橘井文化。
宋瑞樓(1998)。醫學教育改進之研議。醫學教育,2(4),369-377。
李翠萍(2005)。教育實習輔導中共贏的鐵三角關係。中等教育,56(1),142-148。
李麗玲(2009)。師資培育政策回顧與展望研究報告。台北:國教教育研究院籌備處。
杜源芳(1991)。我國師範教育的實習,載於教育部(主編):世界各主要國家師資培育制度比較研究(頁205-221)。臺北市:教育部
周水珍(1998)。國民小學實習輔導問題與解決策略之研究,發表於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初等教育學系論文發表會。花蓮。
東華大學(2009)。國立東華大學(美崙校區)教育實習課程輔導計畫。花蓮:東華大學師培中心。
林四海(1988)。台灣地區醫學中心暨區域醫院評鑑之研究。中國醫藥學院醫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林志成(2004)。實習教師之專業發展。2009 年11 月10 日,取自http://192.192.169.101/93/930705/05.pdf
林佩穎(2006)。 中部地區國小實習輔導教師角色知覺與專業發展需求關係之研究。暨南國際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南投縣。
林信榕(2000)。新制教育實習現況探討—困境與解決之道。教育實習方案研討會,106-134。台中:東海大學。
林俊彥、翁柏威(2009)。教學輔導教師專業能力之研究。學校行政雙月刊,63,25-35。
林新發、王秀玲、鄧珮秀(2007)。我國中小學師資培育現況、政策與展望。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3(1),57-80。
林新發、王秀玲、鄧珮秀(2007)。我國中小學師資培育現況、政策與展望。載於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3(1),57-79。
林嘉尉(2004)。生活科技實習輔導教師教學輔導與實習教師教學效能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林靜宜(2009)。台灣光復後師資培育制度之研究。暨南國際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南投。
邱皓政(2006)。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第三版)。台北:五南。
信義國小(2009)。臺中市信義國民小學優質教育實習教師教育實習輔導計畫。臺中市:信義國小。
屏東教育大學(2009)。實習輔導教師手冊。屏東: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師資培育中心。
施育芳(1999)。醫學教育與國小師資培育實習制度之比較硏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硏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洪玉燕(2002)。我國國民小學現行實習教師制度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洪志成(1998)。從實習教師眼中看新制輔導教師的專業支持。教育研究資訊,6(4),100-121。
范光典(1997)。淺談「高中級中學以下學校及幼稚園教師資格檢定及實習辦法」。竹市文教,14,67-74。
孫志麟(2002)。專業發展學校:理念、實務與啟示。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學報,15,557-584。
高勝博、吳坤佶、朱紹盈、謝明蓁、陳宗英、劉鴻文(2009)。標準化病人訓練師資培育之週末短期工作坊。醫學教育,13(2),50-57。
高雄榮民總醫院(2006)。教學醫院畢業前一般醫學訓練計畫書。高雄:高雄榮民總醫院。取自高雄榮民總醫院http://www.vghks.gov.tw/erli/實習醫師專區/new_page_3.htm
高雄榮民總醫院(2009)。輔導老師輔導實習醫學生指導要點。取自高雄榮民總醫院http://www.vghks.gov.tw/erli/實習醫師專區/new_page_3.htm
高雄榮民總醫院(2010)。實習醫學生考核表。取自高雄榮民總醫院http://www.vghks.gov.tw/erli/實習醫師專區/new_page_3.htm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2008a)。實習醫師訓練手冊。高雄:高雄醫學大學。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2008b)。九十七年度外科實習醫師學習護照。高雄:高雄醫學大學。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2010)。臨床教育訓練部。取自高雄醫學大學
http://www.kmuh.org.tw/www/dcet/index1about.htm
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2009a)。98學年度外科部實習醫學生(intern)教學訓練計畫書。台南,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
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2009b)。98學年度內科部實習醫學生(intern)教學訓練計畫書。台南,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
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2009c)。98年度實習醫學生外科學習護照。台南,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
國立陽明大學附設醫院(2008)。陽明大學附設醫院實(見)習作業實施要點及細則。2010年7月1日,取自國立陽明大學附設醫院教學研究部 http://www.ilanh.ym.edu.tw/Education/Default.asp
國立臺東大學附設實驗國民小學(2010)。國立臺東大學附設實驗國民小學(含幼稚園)實習教師輔導實施要點。台東:東大附小。
張芬芬(1991)。師範生教育實習中潛在課程之人種誌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
張瑞村(1999)。中等學校教育實習輔導教師教學輔導方式、實習教師工作價值觀與實習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計畫編號:NSC 89-2413-H-324-006
張瑞村(2000)。中等學校教育實習輔導教師教學輔導方式、實習教師工作價值觀與實習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編號:NSC 89-2413-H-324-006)。臺中市:朝陽科技大學教育學程中心。
張維怡(2004)。實習醫師對落實「以病人為中心」理念之經驗分析研究-以某醫學中心為例。高雄醫學大學行為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張德銳(1998)。以教師同儕合作化解教學專業的危機。教師天地,93,12-16。
張德銳(2003)。工欲善其事-提昇中小學實習輔導效能之三項利器。中等教育,54(1),110-123
張錦文、譚開元、黃佳經(1990)。醫院管理。台北:水牛出版社。
教育部(1994)。師資培育法。台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1995)。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及幼稚園教師資格檢定及教育實習辦法。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3月8月1日)。師資培育法施行細則。2010年4月10日,取自全國法規資料庫,網址http://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H0050007
教育部(2003年 8 月 1 日)。大學設立師資培育中心辦法。臺北市:教育部。2010年4月10日,取自全國法規資料庫http://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H0030030
教育部(2005年9月14日)。師資培育之大學辦理教育實習作業原則。臺北市:教育部。2010年4月20日,取自教育部中等教育司網站http://www.edu.tw/files/site_content/B0036/94年-師資培育之大學辦理教育實習作業原則.doc
教育部(2005年9月7日)。師資培育之大學辦理教育實習作業原則[公告]。臺北市:教育部。2010年4月20日,取自教育部中等教育司網站http://www.edu.tw/files/site_content/B0036/94年-師資培育之大學辦理教育實習作業原則.doc
教育部(2006a)。師資培育素質提升方案。2010年10月19日,取自http://www.edu.tw/files_temp/regulation/B0037/5668950307.doc
教育部(2006b)。教育部95年度卓越實習輔導教師教育實習輔導示例彙編。臺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6c)。教育部核發卓越儲備教師證明書作業規範。2010年11月6日,取自教育部中教司網頁 http://www.edu.tw/files/site_content/B0036/教育部核發卓越儲備教師證明書作業規範.doc
教育部(2007a)。教育部96年度卓越實習輔導教師教育實習輔導示例彙編。臺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7b)。實習醫學生臨床實習指引。2011年1月24日,取自http://educ.hosp.ncku.edu.tw/train_prac/3/2/0/8.pdf
教育部(2008)。97年度教育實習績優獎示例彙編。臺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9 年3月9日修正)。大學院校師資培育評鑑作業要點。2010年11月5日,取自教育部主管法規查詢系統 http://edu.law.moe.gov.tw/LawContentDetails.aspx?id=FL008668&KeyWordHL=&StyleType=1
教育部(2009a)。中小學教師素質提升方案。2010年10月1日,取自http://www.edu.tw/files/site_content/B0036/中小學教師素質提升方案0910函頒版.pdf
教育部(2009b)。教育部補助師資培育之大學落實教育實習輔導工作實施要點。台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09c)。補助師資培育之大學落實教育實習輔導工作實施要點(修正)[公告]。臺北市:教育部。2010年4月20日,取自教育部中等教育司網站http://www.edu.tw/files/site_content/B0036/9905全條文.doc
教育部(2010a)。98年度教育實習績優獎示例彙編。臺北:教育部。
教育部(2010b)。第八次全國教育會議-師資培育與專業發展(十大中心議題柒)。臺北:教育部
教育部(2010c )。99 年度教育部教育實習績優獎實施計畫。2010年11月5日,取自http://intern.ncue.edu.tw/practice99/down/99plan.pdf)
教育部(2010年6月9日)。大學法。2010年7月1日,取自:行政院全國法規資料庫http://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H0030001
曹仁德、梁忠銘(2002)。臺灣師資培育制度變遷之考察—師範院校、教育系所培育機構之變革。臺東師院學報,13,212-239。臺東:國立臺東師範學院。
梁瑞安(1999)。實習教師對實習輔導教師的角色期望初探。中等教育,50(5),26-38。
符碧真(2000)。從美國醫學教育之歷史發展論師資培育之專業化。國家科學委員會研究彙刊:人文及社會科學,10(3),378-402。
符碧真(2001)。 教師與醫師專業化之比較研究—職前教育。國家科學委員會研究彙刊:人文及社會科學,11(3),292-300。
莊逸洲、黃崇哲(2000)。醫務管理學系列-人力資源管理。台北市:華杏。
莊敬國小(2009)。高雄市莊敬國小98學年度第1學期教育實習輔導計畫。高雄市:莊敬國小。
許春峰(2004)。實習制度面面觀。載於國立教育資料館(主編),現代教育論壇(5-13)。台北市:國立教育資料館。
許國忠(2007)。國小自然領域實習輔導之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郭勝平(2003)。高職工業類科學校教育實習輔導教師教學輔導方式.與實習教師教學效能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郭勝平(2003)。高職工業類科學校教育實習輔導教師教學輔導方式與實習教師教學效能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郭斐然(2007)。建立具有實境運作能力之醫師臨床核心技能的培育模式—臨床核心技能之「實證醫學技能」訓練、評量及師資培育計畫。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編號:NSC 96-2516-S-002-009)。臺北市: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家庭醫學科。
陳仕宗(1999)。現行實習輔導制度及其問題之初步探討。論文發表於國立屏東師範學院主辦之「健全實習輔導制度」學術研討會。屏東。
陳奎憙(1995)。實習教師輔導制度檢討與落實。教育實習輔導季刊,5(1),68-72。
陳美玉(1999)。教師專業發展途徑之探討—以教師專業經驗合作反省為例。教育研究資訊,7(2),80-99。
陳偉德(2007)。醫學教育之教學卓越及“教學學院”。醫學教育,11(1),89-91。
陳偉德、蔡長海、黃伯超(2004)。美國醫學教育現況。醫學教育,8(3),82-86。
陳偉德、蔡長海、黃崑巖(2005)。臨床醫學教育與Mini-CEX。醫學教育,9(4),74-81。
陳淑茹(1999)。國民小學實習教師輔導制度之研究。國立嘉義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陳嘉彌、陳順利(2001):合作性師資培育方案中mentor表現之分析研究。論文發表於2001年5月22-24日,香港中文大學教育學院舉辦「攜手更生校園國際研討會(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Rejuvenating Schools Through Partnership)」。中國:香港。
陸希平、王本榮、陳家玉(2006)。問題導向學習。醫學教育,10(1),1-9。
勝利國小(2009)。臺南市東區勝利國民小學辦理優質教育實習輔導工作實施計畫書。臺南市:勝利國小。
游純澤(2003)。臺北縣國民小學實習教師教育實習問題之研究。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湯維玲(1994)。我國現行實習教師制度。載於楊深坑、歐用生、王秋絨、湯維玲(主編),各國實習教師制度比較,11-25。台北:師大書苑。
黃天祥(2009)。住院醫師選配計畫共識會議。2010年7月10日,取自http://www.tastro.org.tw/DB/News/file/82-1.pdf
黃天祥、王維典 (2005)。從外國醫師執照考試之機構與模式探討醫師專業考試組織應有之特質。國家菁英,147-165。
黃思涵(2009)。我國教育實習機構專業認證指標建構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黃炳煌(1995)。師資培育多元化後師資專業化可行方案之研究。教育部委託計畫。
黃哲元(2003)。高雄地區國民小學實習教師教育實習成效之調查研究。致遠管理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
黃崑巖(2002)。醫學教育白皮書。台北市:教育部。
黃凱旻、金鈐(2003)。一個輔導中學數學實習教師教學概念轉變的行動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學報:科學教育類,48(1),23-46。
黃貴珠(2004)。國民小學實習輔導行政實務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黃詩婷(2008)。臺北市國小教學輔導教師制度與教育實習制度之比較研究。台北市立教育大學教育行政與評鑑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黃瑞琴(1991)。質性教育研究。台北市:心理。
黃靜宜、廖以誠、賴鈺嘉、曹龍彥(2008)。實證醫學小組教學工作坊對住院醫師之影響評估。醫學教育,12(1),36-44。
黃燦龍(2007)。國內醫學教育的現階段變革與醫師證照考試的因應方向。國家菁英,81-86。
新竹教育大學(2005)。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實習課程實施辦法。2009年9月10日,取自http://www.nhcue.edu.tw/~gdece/law/law06.doc
楊孟麗、謝水南(譯)(2003)。Jack R. Fraenkel. Norman E. Wallen著。教育研究法:研究設計實務。台北市:麥格羅希爾。
楊思偉(1998)。我國實習輔導教師之評鑑模式。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計畫編號:NSC 87-2413-H-003-026-F9。
楊思偉(2007)。比較教育。台北市:心理。
楊培銘(1999)。臨床教學現況之省思。醫學教育,3(4),345-355。
楊深坑(1991)。我國實習教師制度之規畫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編號:NSC79-0304-H003-13)。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
楊慧琳(2006)。我國國民小學教育實習制度之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溫蘭魁(2010,9月)。考選部:民國101年醫師執照取得須先通過OSCE測驗。2010年9月16日,取自中廣新聞網電子報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0916/1/2d6oe.html
葉建宏(2006年2月27日)。出席第3 屆亞太醫學教育會議心得報告。2009年1月20日,取自http://www.med.fju.edu.tw/activity/95_%E8%91%89%E5%BB%BA%E5%AE%8F.pdf
葉照馨(2006)。桃園縣國民中小學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教師輔導實習教師之輔導之能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應用科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嘉義大學(2009)。98學年度新制教育實習實習手冊。嘉義:嘉大實習就業輔導處。
廖立欣(2004)。實習醫師選擇未來執業專科決定歷程之敘說研究。陽明大學醫務管理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廖慧娟(2007)。醫學教育目標:培養「以病人為中心」的良醫。醫學品質雜誌,1(4),7-12。
福誠國小(2009)。高雄縣九十八學年度實習學生班級、行政實習計畫。高雄縣:福誠國小。
臺北教育大學(2009)。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實習學生教育實習手冊。臺北:臺北教育大學師資培育暨就業輔導中心。
臺東大學(2009)。實習輔導教師手冊。臺東:臺東大學師資培育暨就業輔導處。
臺南大學(2009)。新制半年教育實習課程輔導手冊。臺南:臺南大學教務處實習組。
劉介修、劉克明(2004)。台灣醫學教育改革中的「醫學人文」概念與實初探。醫學教育,8(4),371-384。
劉克明(2002)。改進國家執照考試方式以評量台灣醫學教育之目的。醫學教育,6(4),379-380。
劉克明、黃裕勝(2003)。應用英美醫學生臨床技能測驗模式落實台灣醫學生臨床技能測驗評估。醫學教育,7(1),15-21。
蔡中仁(2008)。實習醫生(學生)與病人及與醫院間法律關係之研究。東吳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蔡淳娟(2007)。以台灣與世界醫學之角度探討醫師的社會責任。載於戴正德、李明濱(主編),醫師與社會責任(頁141-149)。台北市:教育部。
蔡淳娟、邱文達、王先震、連吉時、栗發滿、郭雲鼎、徐明義(2008)。學習歷程檔案於醫學生臨床教育之初期使用經驗。醫學教育,12(1),8-19。
蔡詩力、陳震寰、方基存、蔡景仁、張上淳(2008)。客觀結構式臨床測驗(OSCE)執行指引。醫學教育,12(2),60-73。
蔡碧璉(2004) 。建構優質實習輔導情境與認可教師職級制度相關因素之探討。教育研究集刊,50 (2), 211 – 240。
衛生署(2004年12月7日) 。實習醫師制度實施要點。2010年7月1日,取自行政院全國法規資料庫網頁http://www.doh.gov.tw/CHT2006/DM/DM2_p01.aspx?class_no=45&now_fod_list_no=856&level_no=3&doc_no=39627
衛生署(2006年1月20日)。公告「95年度醫院評鑑及教學醫院評鑑作業程序」與「95 年度醫院評鑑及教學醫院評鑑基準。2010年1月24日,取自http://dohlaw.doh.gov.tw/Chi/FINT/FINTQRY04.asp?sel_word=%BD%C3%B8p%C2%E5&N1=%BD%C3%B8p%C2%E5&N2=&Y1=&M1=&D1=&Y2=&M2=&D2=&kw=%C2%E5%B0%7C%B5%FB%C5%B2&sdate=&edate=&keyword=%22%C2%E5%B0%7C%B5%FB%C5%B2%22&etype=*&EXEC2=%ACd++%B8%DF&datatype=etype&typeid=*&page=5&recordNo=53
衛生署(2009年5月13日) 。醫師法。2010年7月1日,取自行政院全國法規資料庫網頁 http://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L0020001
衛生署(2009年5月20日)。醫療法。2010年7月1日,取自行政院全國法規資料庫網頁http://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L0020021
衛生署(2010年3月12日)。醫療法施行細則。2010年7月1日,取自行政院全國法規資料庫網頁http://law.moj.gov.tw/News/news_detail.aspx?id=62772&k1=%e9%86%ab%e7%99%82%e6%b3%95%e6%96%bd%e8%a1%8c%e7%b4%b0%e5%89%87
衛生署(2010年6月5日) 。醫師法施行細則。2010年7月1日,取自行政院全國法規資料庫網頁 http://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L0020002
盧威志(2006)。高雄市國民中學新舊制教育實習課程成效之調查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蕭文(2006)。醫院與醫院管理。台北:合記圖書出版社。
賴怡真(2007)。師資培育制度的變遷過程,一個歷史制度論的觀點。南華大學教育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賴明美、陳偉德、陳信水、白培英、陳安琪、蔡宗璋、劉秋松(2008)。執行迷你臨床演練評量(Mini-CEX)師生之滿意度與回饋調查。醫學教育,12(3),28-33。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1966)。關於教師地位之建議書。2010年10月12日,取自http://163.32.161.2/adm3/jiang/unseco.htm。
薛梨真(1997)。國小實施新制實習制度的問題與因應。高市文教,59,62-65
薛梨真、朱潤康(2007)。半年全時實習問題探究。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3(1),209-237。
薛梨真(1994)。國民中小學實習教師任教狀況與實習輔導之研究。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謝正源、楊順晴、尤詩妮、 閻中原、張聖原、張德明(2004)。第二年實習醫師對“教學門診”制度之需求。醫學教育,8(3),30-40。
謝博生(1997a)。醫學教育:理念與實務。台北市:台大醫學院。
謝博生(1997b)。醫學概論。台北市:台大醫學院。
謝博生(1997c)。台灣醫師教育之形塑。醫學教育,1(3),259-265。
謝博生(1999)。醫學人文教育。台北市:台大醫學院。
謝博生(2006)。一般醫學教育。台北市:台大醫學院。
謝博生(2007)。醫師培育的變革。2010年7月10日,取自http://www.tjcha.org.tw/Public/HotNews/20076261559107055.pdf
豐榮國小(2009)。台東縣豐榮國小教育實習輔導計畫。臺東縣:豐榮國小。
醫策會(2009a)。96-99年度醫院評鑑及教學醫院評鑑合格名單。2009年1月10日,取自醫策會網頁http://www.tjcha.org.tw/hafee/list.aspx
醫策會(2009b)。新制教學醫院評鑑基準及評分說明。2010年7月1日,取自醫策會網頁http://www.tjcha.org.tw/
顏裕庭(1998)。台灣醫學教育的軌跡與走向。台北:藝軒。
顏慶祥(1998)。我國實習輔導教師專業發展之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計畫編號:NSC 87-2413-H-153-011-F9
顏慶祥(1999)。實習輔導教師制度相關研究及其啟示。中等教育,50(5),4-24。




二、西文部分
Abela, J. (2009). Adult learning theories and medical education. Melta Medical Journal, 21(1), 152-163.
Collins, A. (1992). Portfolios for science education: issues in purpose, structure, and authenticity. Science Education, 76(4), 451-463.
Cohen, J. (2010). Rovisiting the medical school educational mission at a time of expansion. Retrieved October 20, 2010, from
http:// medicine. Hofstra.edu/forms/printpage. Cfm
Cooke, M., Irby, D. M. & O’Brien, B. C. (2010). Educating physicians: a call for reform of medical school and residency. Retrieved October 20, 2010, from
http:// www. Carnegiefoundation. Org/elibrary/summary-educating-physicians
David, A. Davis & Robert, D. Fox. (1994). Physician As Learner: Linking Research to Practice. Chicago: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Doyle, W. (1990). Themes in teacher education research. In W.R. Houston (Ed.), Handbook of research on teacher education, 3-24. New York: Macmillian.
Harden, R. M., Steven, M., Downie W.W. & Wilson, G. M. (1975). Assessment of clinical competence using an Objective Structured Clinical Examination(OSCE). BMJ 1, 447-51.
Harvard College. (2006). Medical education reform at Harvard Medical School. Retrieved October 20, 2010, from http:// hms.harvard.edu/org.asp?wededreform
Holmes Group. (1986). Tomorrow’s teachers: A report of the Holmes Group. East Lansing, MI: Author.
Hoy, W. K. & Woolfolk, A. E. (1990). Socialization of student teachers.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Journal, 27(2), 279-300.
Hoyle, E. (1980). 'Professionalization and deprofessionalization in education’ in Hoyle, E., & Meggary, E. (ed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World Yearbook of Education( 42-54). London: Kogan Page.
House, E. W., Mintz, F. (1972). An In-Depth Study of the Internship Concept as Part of the Doctoral Program in Vocational-Technical Education .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ship: An Historical Perspective. Part Ⅱ.Final Report.
Petersdorf, R. G. & Bentley, J. (1989). Resident’s hours and Supervision Academic Medicine, 64(4), 175-181.
Richard, P. (1992) . Educational improvement of the preregistration period of general clinical training. British Medical Journal, 304: 625-7.
Reznick, R., Blackmore, D., Cohen, R., Chalmers, A., Swanson, D., Dufresne, L., Lacombe, G., Baumber, J., Poldre, P., & Levasseur, L. (1993). An Objective structured clinical examination for the licentiate: report of the pilot project of the Medical Council of Canada. Academic Medicine, 67, 487-494.
Scott, D. ( 1989). Meaning construction and social work practice. Social Service Review, 63, 39-51.
Straus, S. E., Richardson, W. S., Rosenberg, W., & Haynes, R. B. (2000). Evidence-Based Medicine: How to Practice and Teach EBM(2nd edition). London: Churchill -Livingstone.
Straus S.E., McAlister FA. (2000). Evidence-based medicine: a commentary on common criticisms. CMAJ, 163, 837-41.
Sackett, D. L., Straus, S. E., Richardson, S., Rosenberg, W., & Haynes, R. B. (1997). Evidence-based medicine: how to practice & teach EBM. New York: Churchill Livingstone.
Elaine, W. House & Florence Mintz (1972). An In-Depth Study of the Intership Concept as Part of the Doctoral Program in Vocational-Technical Educati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ship : An Historical Perspective. Part Ⅱ.Final Report.
Kassebaum, D. G., & Eaglen, R. H. (1999). Shortcomings in the evaluation ofstudents' clinical skills and behaviors in medical schools. Academic Medicine,74, 841-849.
Miller, G.E.(1990). The assessment of clinical skills/competence/performance. Acad Med. 65, 563-567.
Neufeld, V . R., & Norman, G. R. (1985). Assessing clinical competence (16-21), New York: Springer Publishing.
Norcini, J.J., Blank, L.L., & Arnold, G.K.(1995). The Mini- CEX(Clinical Evaluation Exercise): A Preliminary Investigation, Ann Intern Med, 123, 795-799.
Swanson, D. B., Norman, G. R., & Linn, R. L. (1995). Performance-basedassessment: lessons from the health professions. Educational Research, 24, 5-11.
Wagenen, L.V., & Hibberd, K. M. (1998). Building teacher portfolios. Educational Leadership, 55 (5), 26-29.
Wilson, S. (2009). Obama says public schools must improve. The Washington Post, March 11, 2009.
Wolinsky, F. D. (1988). The Sociology of Health. Belmont: Wadsworth.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校內立即公開,校外一年後公開 off campus withheld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