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0222110-171853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0222110-171853
論文名稱
Title
張家山漢簡《二年律令》法律制度研究
Research on the institutions of law on the The laws and decrees of the second year"、the Bamboo Slips of Zhangjiashan in the Eary Han Dynasty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252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09-12-27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10-02-22
關鍵字
Keywords
編戶齊民、奴婢制度、軍功爵制、張家山漢簡、《二年律令》
The System of Granting Homestead, Registration of Residents, The System of slaves, ”The laws and decrees of the second year”, the Bamboo Slips of Zhangjiashan in the Eary Han Dynasty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5823 次,被下載 2023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5823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2023 times.
中文摘要
本論文撰寫,主要依據湖北荆州張家山二四七號漢墓所出土,呂后二年(186BC)頒布的《二年律令》中的相關法律,歸結出若干制度。並對這些制度,做深入探討。這些制度雖多承襲於秦,但也在漢初國策及相關歷史的變革下,而進行修訂和增益。漢初除了繼承秦時的「編戶齊民」和「軍功爵制」,也因大一統的新興帝國,無需再採用秦時「計首授爵」的軍功爵制,而轉為置後繼承制度後,軍功爵制便成了戶籍制度建立的極重要配套措施。如此,漢初全民的經濟權益和社會福祉,便無不和爵位等級有關。另外,什伍編制的結果,不僅涉及到人民、治安和居所的管理,也影響到訴訟制度、連坐、甚至行動區域範圍的限制。許多相關的管理措施,也必需因應而生。比較特殊的是,《二年律令》裡訂了許多關係著婦女權益的法律,婦女享有許多特別的待遇;即使是奴婢,也同樣出現了婢惠於奴的成分。《二年律令》裡的疇官制度,不僅應證了《史籀篇》的存在,及其在文字學史上的重要性,同時也呈現了疇官體系的優越性。將此與《說文解字•序》比對,更能發現《二年律令》所規定的疇官體系,對官僚人員品管的優越程度。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o write, mainly based on Hubei Jingzhou Han Tomb No. 247 of The laws and decrees of the second year"、the Bamboo Slips of Zhangjiashan in the Eary Han Dynasty Empress Lu years (186BC) promulgated the "The laws and decrees of the second year". And these systems, do in depth. While many of these systems inherited from Qin, but also in the history of the early Han dynasty and the associated changes in state policy, under which such an amendment and gain. In addition to the time of the early Han Dynasty inherited the Qin, " Registration of Residents " and " The System of Granting Homestead ", but also because of the unified emerging empire, no longer need to use Qin "of dollars in the first grant Jue," The System of Granting Homestead, but to set the succession after the system, military medals Jue system has become extremely important to establish the household registration system supporting measures. So, the early Han Dynasty all the people's economic rights and social well-being, they are all related and the title of nobility class. In addition, even the preparation of the results of Wu is not only related to people, security and home management, also affected the litigation system, and even to sit, and even the limits of regional action. A number of related management measures, they must meet for us. Rather special is that the "The laws and decrees of the second year"Lane set a lot of bearing on women's rights law, women enjoy a number of special treatment; even the servants, there are also benefits in the slave girl slave components. "The laws and decrees of the second year" domain inside the official system should not only permit the " Shiwu System
" the existence of, and its importance in the history of philology, but also presents the official system, the superiority of the domain. This with the "Shuo Wen Jie Zi • order" than right, more found that "The laws and decrees of the second year".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第一章 緒論---------------------------------------------------------------(1)
一、 漢初(高祖至武帝)律書簡------------------------------------------------(1)
二、 張家山M247的發掘及《二年律令》簡介----------------------------(5)
三、 《二年律令》的價值------------------------------------------------------(8)
四、 張家山漢簡《二年律令》的研究現況----------------------------------(10)
五、 本文之研究動機及撰述內容--------------------------------------------(17)
第二章 訴訟制度--------------------------------------------------------(21)
壹、訴訟制度之程序-------------------------------------------------------(21)
一、提告-----------------------------------------------------------------------------(21)
(一)、受理、審理及宣判--------------------------------------------------------(29)
(二)、誣告、告不審、先自告,及證不言情罪-----------------------------(36)
1、 誣告--------------------------------------------------------------------------(36)
2、 告不審-----------------------------------------------------------------------(38)
3、 先自告-----------------------------------------------------------------------(43)
4、 證不言情--------------------------------------------------------------------(49)
二、診驗-------------------------------------------------------------------(52)
三、 乞鞫-------------------------------------------------------------------(56)
四、奏讞--------------------------------------------------------------------(63)
貳、結語---------------------------------------------------------------------(65)
第三章 《具律》中宗室外戚及有爵者的減刑--------------------(69)
壹、減刑的內容與對象------------------------------------------------ (69)
一、減刑的特定對象及內容------------------------------------------------(69)
(一) 簡文的寫作時間與承襲---------------------------------------------------(69)
(二) 上造在爵制中屬於第幾等------------------------------------------------(70)
二、二等上造為士之階級--------------------------------------------------(78)
三、受益者------------------------------------------------------------------(78)
四、刑罰內容-------------------------------------------------------------------(81)
1、刑、耐-------------------------------------------------------------------------(81)
2、城旦舂-------------------------------------------------------------------------(83)
3、鬼薪白粲----------------------------------------------------------------------(84)
五、以年齡做為減刑依據---------------------------------------------------(85)
(一) 減刑內容-----------------------------------------------------------------(85)
(二) 減刑對象-----------------------------------------------------------------(86)
(三) 不得以爵抵罪-------------------------------------------------------------- (89)
貳、結語----------------------------------------------------------------------(91)
第四章 《二年律令•賊律》的守城律令之承襲及相關制度------------------------------------------------------------------------(103)
壹、 漢初「守城」律法的繼承及與秦法的差異-------------------------(103)
貳、 秦、漢軍功爵制的差異---------------------------------------------------(110)
參、 秦、漢侯爵權益之殊異---------------------------------------------------(111)
一、封國待遇----------------------------------------------------------------(111)
二、低爵權益的懸殊------------------------------------------------------(115)
肆、 結語-----------------------------------------------------------------------------(118)

第五章「置後」與「戶後」的繼承制度------------------------------(121)
壹、置後繼承---------------------------------------------------------------(121)
一、疾死與死事置後的權益不同------------------------------------------(122)
二、置後的繼承次第---------------------------------------------------------(126)
貳、戶後繼承----------------------------------------------------------------(130)
參、結語---------------------------------------------------------------------(141)
第六章 奴婢制度-----------------------------------------------------------(143)
臺、奴婢的定義--------------------------------------------------------(143)
貳、秦漢之際的奴婢來源----------------------------------------------(145)
一、私奴婢---------------------------------------------------------------------(145)
(一)父祖遺留---------------------------------------------------------------(145)
(二)買賣---------------------------------------------------------------------(147)
(三)奴產子------------------------------------------------------------------(149)
(四)封建政府的賞賜,或從敵方少數民族的掠奪------------------(150)
二、 官奴婢------------------------------------------------------------------(152)
(一)連坐沒入----------------------------------------------------------------(153)
(二)買賣----------------------------------------------------------------------(158)
(三)本人犯罪而成刑徒----------------------------------------------------(160)
參、私奴婢的法律特質---------------------------------------------------(161)
一、不受主人連坐,亦不連坐他人----------------------------------------(161)
二、刑責同等子女----------------------------------------------------------(166)
三、無提告權----------------------------------------------------------------(168)
四、與隸臣妾並舉----------------------------------------------------------(170)
五、可以放免----------------------------------------------------------------(171)
(一)私奴婢放免-----------------------------------------------------------(171)
(二)官奴婢放免---------------------------------------------------------------(174)
六、 奴隸主不得擅自笞、殺、刑奴婢------------------------------------(175)
七、役使權歸於主人--------------------------------------------------------(176)
肆、結語--------------------------------------------------------------------(177)
第七章《行書律》中的「行書」及「郵人」制度------------------(181)
壹、行書的內涵---------------------------------------------------------------(181)
一、行書---------------------------------------------------------------------------(181)
二、行書的種類-------------------------------------------------------------(181)
(一)郵人傳遞--------------------------------------------------------------------(181)
(二)非郵人傳遞-----------------------------------------------------------------(183)
1、地險不可郵者,得進退就便處----------------------------------------(183)
2、書不急,不可以郵行-------------------------------------------------(184)
貳、郵之設置及郵人之權責------------------------------------------------(186)
一、郵之設置-----------------------------------------------------------------(186)
(一)郵之隸屬---------------------------------------------------------------(186)
(二)設置的距離-------------------------------------------------------------(186)
1、事務繁雜不一---------------------------------------------------------(187)
2、郵行方式不同-------------------------------------------------------------(187)
3、環境考量-------------------------------------------------------------------(188)
4、出入關符申請之考量------------------------------------------------(188)
二、每郵之郵人數----------------------------------------------------------(189)
三、郵人的職責-----------------------------------------------------------------(193)
(一)及時送達--------------------------------------------------------------------(193)
(二)安全-------------------------------------------------------------------------(197)
參、結語---------------------------------------------------------------------------(200)
第八草《史律》中的史、卜祝教育、考課與任職制度----------------(203)
壹、段注與《史律》比較-------------------------------------------------(203)
一、學僮始試的年齡不同-----------------------------------------------------(204)
二、諷籀書字數多寡不一-----------------------------------------------------(206)
三、八體試卷皆交予太史考課----------------------------------------------(210)
貳、《史律》中的史、卜、祝的考課標準-----------------------------------(211)
一、 史人員的考課----------------------------------------------------------------(212)
二、 卜人員的考課----------------------------------------------------------------(213)
三、祝人員的考課----------------------------------------------------------------(216)
參、史、卜、祝人員的役使優惠---------------------------------------------------(218)
肆、結語-----------------------------------------------------------------------------(220)
第九章 結論--------------------------------------------------------------(223)
引用書目---------------------------------------------------------------------(231)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引用書目
一、 古籍
【戰國】商鞅著、【清】朱師轍解詁:《商君書解》,臺北:世界書局,1962年4月。
【東漢】班固:《漢書》,北京:中華書局,1962年。
【南朝】范曄:《後漢書》,北京:中華書局,1965年。
【宋】徐天麟:《東漢會要》,臺北:藝文印書館,1969年。
【漢】衞宏:《漢官舊儀》,(《百部叢書集成》),臺北:藝文印書館,1969年。
【戰國】韓非:《韓非子》,北京:中華書局,1972年。
【戰國】管仲《管子》,北京:中華書局,1972年。
【唐】魏徵:《隋書》,北京:中華書局,1973年。
【唐】房玄齡:《晉書》,北京:中華書局,1974年。
【戰國】商鞅著、【清】嚴萬里校:《商君書箋正》,臺北:廣文書局,1975年4月。
【漢】鄭玄注、【唐】賈公彥疏:《周禮》,十三經注疏本,臺北:藝文印書館,1979年3月。
【戰國】《墨子》,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
【東漢】許慎撰、【清】段玉裁注《說文解字》,臺北:黎明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85年9月。
【春秋】左丘明著、【晉】杜預集解、【日】竹添光源會箋《左傳•昭公六年》(臺北:明達出版社,1986年10月。
【漢】鄭玄注、【唐】孔穎達疏:《禮記》,十三經注疏本,臺北:藝文印書館,1989年。
楊伯峻編《春秋左傳注》,北京:中華書局,1990年。
【漢】馬融:《尚書注》,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1年。
【秦】呂不韋著、范耕研注:《呂氏春秋新校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唐】楊倞注、【清】王先謙撰:《荀子集解》,(據清光緒十七年刻本影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3月。
【唐】長孫無忌《唐律疏議》,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2005年4月。
【西漢】司馬遷撰、【日】瀧川龜太郎考證:《史記會注考證》,臺北:大安書局,2006年8月。

二、 簡牘文獻
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編《居延新簡》,北京:文物出版社,1990年7月。
李均明、何雙全合編:《散見簡牘合輯》,北京:文物出版社,1990年。
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編:《敦煌漢簡》(下),北京:中華書局,1991年。
連雲港市博物館等編:《尹灣漢墓簡牘》,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
胡平生、張德芳編撰:《敦煌懸泉漢簡釋粹》,上海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
中國文物研究所、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龍崗秦簡》,北京:中華書局,2001年8月。
張家山二四七號漢墓竹簡整理小組:《張家山漢墓竹簡》,北京:文物出版社,2001年11月。
睡虎地秦墓竹簡整理小組:《睡虎地秦墓竹簡》,北京:文物出版社,2001年12月第二次印刷。

三、 現代著作
(一) 專書
程樹德:《九朝律考》,北京:商務印書館,1955年。
王國維:《觀堂集林》,北京:中華書局,1961年6月。
啓功:《古代字體論稿》,北京:文物出版社,1964年7月。
高亨:《商君書注譯》,北京:中華書局,1974年11月
高敏:《雲夢秦簡初探》,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79年1月。
陳夢家:《漢簡綴述》,北京:中華書局,1981年。
高敏:《秦漢史論集》,河南:中州書畫社出版社,1982年8月。
王國維:《王國維遺書》,上海:上書書店出版社,1983年。
柳春藩:《秦漢封國食邑賜爵制》,沈陽市:遼寧人民出版社,1984年12月。
陳直:《居延漢簡研究》,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86年。
蔣禮鴻:《商君書錐指》,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4月。
高明:《中國古文字學通論》,北京:文物出版社,1987年。
﹝日﹞堀毅:《秦漢法制史論考》,北京:法律出版社,1988年。
劉翔等:《商周古文字讀本》,北京:語文出版社,1989年9月。
朱紹侯:《軍功爵制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
章季濤:《怎樣學習《說文解字》》,臺北:群玉堂發行,1991年。
孔慶明:《秦漢法律史》,西北:陝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3月。
楊志玖:《中國古代官制講座》,北京,中華書局,1992年3月。
徐富昌:《睡虎地秦簡研究》,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3年5月。
崔敏:《中國古代刑與法》,北京:新華書局出版社,1993年12月。
顧實:《漢書藝文志講疏》,臺北:廣文書局,1995年。
于省吾:《甲骨文字詁林》,北京:中華書局,1996年5月。
王國維:《王國維論學集》,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7年6月。
張晉藩:《中國法制通史(夏商周)》: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年1月。
屈萬里:《尚書集釋》,臺北:聯經出版社,1999年4月。
李開元:《漢帝國的建立與劉邦集團:軍功受益階層研究》,北京:三聯書店,2000年3月。
【德】黑格爾:《歷史哲學》,上海:上海書店,2001年8月。
李學勤:《簡帛佚籍與學術史》,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2001年9月。
【日】大庭脩:《漢簡研究》,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年9月。
閻步克:《品位與職位─秦漢魏晉南北朝官階制度研究》,北京:中華書局,2002年2月。
曹旅寧:《秦律新探》,北京: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年12月。
李均明:《古代簡牘》,北京:文物出版社,2003年4月。
韓兆琦:《史記箋證》,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
高敏:《秦漢魏晉南北朝史論考》,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年7月。
胡平生、李天虹:《長江流域出土簡牘與研究》,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10月。
【日】西嶋定生:《中國古代帝國的形成與結構─二十等爵制研究》,北京:中華書局,2004年10月。
呂思勉:《呂思勉讀史札記(中)》,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
陳公柔:《先秦兩漢考古學論叢》,北京:文物出版社,2005年5月。
曹旅寧:《張家山漢律研究》,北京:中華書局,2005年8月。
朱紅林:《張家山漢簡《二年律令》集釋》,北京:科學社會文獻出版社,2005年10月。
閻曉君:《出土文獻與古代司法檢驗史研究》,北京:文物出版社,2005年12月。
吳毓江校注:《墨子校注》,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
三國時代出土文字資料の研究班:《江陵張家山漢墓出土「二年律令」譯注稿その》,《東方學報》,第78冊拔刷,2006年3月。
劉海年:《戰國秦代法制管窺•秦漢「士伍」的身份與階級地位》,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年3月。
張家山二四七號墓竹簡整理小組:《張家山漢墓竹簡》﹝二四七號墓﹞(釋文修訂本),北京:文物出版社,2006年5月。
【清】沈家本:《歷代刑法考》,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7月。
【日】冨谷至:《秦漢刑罰制度研究》,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6年10月。
安作璋、熊鐵基:《秦漢官制史稿》,濟南:齊魯書社,2007年1月。
王均平:《中國法制史》,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7年1月。
懷效鋒:《中國法制史》,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7年1月。
早稻田大學長江流域文化研究所:《長江流域文化研究所年報》,第五號,東京:早稻田大學文學學術院,2007年3月20。
董平均:《出土秦律漢律所見封君食邑制度研究》,哈爾濱市: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4月。
彭浩、陳偉、【日】工藤元男等主編:《二年律令與奏讞書─張家山二四七號漢墓出土法律文獻釋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8月。
朱紅林:《張家山漢簡《二年律令》研究》,哈爾濱市: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8年6月。
高?琚G《秦漢簡牘中法制文書輯考》,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8年9月。
朱紹侯:《軍功爵制考論》,北京:商務印書館,2008年11月。
李力:《張家山247號漢簡法律文獻研究及其述評》(1985•1─2008•12),東京都:東京外國語大學,2009年11月13日。
(二) 期刊論文
王?睅l:〈說「祝」〉,《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所集刊》第三十二本,1961年7月。
甘肅居延考古隊簡冊整理小組:〈建武三年候粟君所責寇恩事〉,《文物》,1978年第1期。
熊鐵基:〈秦代的郵傳制度-讀雲夢秦簡札記〉,《學術研究》,1979年第3期。
初仕賓、蕭亢達:〈居延新簡《責寇恩事》的幾個問題〉,《考古與文物》,1981年第3期。
﹝日﹞大庭脩:〈簡牘中の漢律令佚文〉,《秦漢法制史の研究》,日本:創文社,1982年2月。
張家山漢墓竹簡整理小組:〈江陵張家山漢簡概述〉,《文物》,1985年第1期。
李學勤:《奏讞書》解說(下)〉,《文物》,1985年第1期。
彭浩:〈談《奏讞書》中秦代和東周時期的案例〉,《文物》,1985年第1期。
﹝日﹞籾山明:〈秦の判決制度の復元〉,《戰國時代出土文物の研究》,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1985年3月。
高敏:〈秦漢郵傳制度考略〉,《歷史研究》,1985年第3期。
李均明:〈居延漢簡債務文書述略〉,《文物》,1986年第11期。
連劭名:〈西域木簡所見《漢律》中的「證不言請」罪〉,《文物》,1986年第11期。
﹝日﹞池田雄一:《漢代の有用文字について─官吏と識字》,《多賀秋五郎博士喜壽記念論文集 アヅアの》,嚴南堂書店,1989年10月。
李均明:〈漢簡所見「行書」文書述略〉,《秦漢簡牘論文集》,蘭州:甘肅文物考古研究所,1989年12月。
高?琚G〈漢簡中所見舉、劾、案驗文書輯釋〉,《簡帛研究》,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1993年。
李均明:〈張家山漢簡奴婢考〉,《國際牘學學會刊》,第四號,台北:蘭臺書局,1993年。
李學勤:〈《奏讞書》解說(上)〉,《文物》,1993年第8期。
彭浩:〈《奏讞書》解說(上)〉,《文物》,1993年第8期。
宋會群、李振宏:〈秦漢時制研究〉,《歷史研究》,1993年12月15日。
高?琚G〈西漢王朝前期的法制改革〉,《秦漢法論考》,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1994年8月。
李均明:〈張家山漢簡所見刑罰等序及相關問題〉,《華學(第六輯)》,廣州市:中山大學出版社1995年。
何炳隸:〈商周奴隸社會說糾繆〉,《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第7卷第2期,1995年9月。
羅鴻瑛:〈漢代奏讞制度考析〉,《現代法學》,1996年5月。
【日】籾山明:〈爰書新探──兼論漢代的訴訟〉,《簡帛研究譯叢》,長沙:湖南出版社,1996年6月。
陳昭容:〈秦書八體原委─附論新莽「六書」〉,《中國文字》,臺北:藝文印書館,1996年12月。
魏德勝:〈《睡虎地秦墓竹簡》雜考〉,《中國文化研究》1997年冬卷(總第18期)。
張春樹:〈八十年來漢簡的發現、整理與研究〉,《簡帛研究》第三輯,桂林:廣西教育出版社,1998年。
邢義田:〈漢代書佐、文書用語「它如某某」及「候粟君所責寇恩事」簡冊檔案的構成〉,《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74本,第3分,1999年9月。
張伯元:〈《法律答問》與秦代法律解釋〉,《華東政法學院學報》,1999年第3期。
王均平:〈中國早期犯罪偵查制度與理論探尋〉,《江西公安專科學校學報》,2000年第3期,總第59期,2000年7月。
李鳴:〈先秦肉刑源流芻議〉,《西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總21卷第9期,2000年9月。
楊鴻雁:〈耻辱刑刑種試析〉,《華北電力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年第4期。
彭浩:〈漢簡中所見舉、劾、案驗文書輯釋〉,《簡帛研究》,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年9月。
高榮:〈秦漢郵書管理制度初探〉,《人文雜志》,2002年第2期。
李均明:〈張家山漢簡所見規範繼承關係的法律〉,《中國歷史文物》,2002年第2期。
李均明:〈簡牘所反映的漢代訴訟關係〉,《文吏》,2002年第3輯,總第60輯。
劉敏:〈承襲與變異:秦漢封爵的原則與作用〉,《南開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第3期。
謝桂華:〈《二年律令》所見漢初政治制度〉,《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3期。
吳榮曾:〈漢代的亭與郵〉,《內蒙古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第4期。
李學勤:〈張家山漢簡《二年律令》漢律價值初探(筆談〉,《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35卷第3期,2002年5月。
高敏:〈張家山漢簡《二年律令》漢律價值初探(筆談〉,《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35卷第3期,2002年5月。
陳長琦、趙?睄z:〈兩漢縣級管轄下的司法制度〉,《史學月刊》,2002年第6期。
高敏:〈西漢前期的「傅年」探討─讀《張家山漢墓竹簡》札記之六〉,《新鄉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第16卷第3期,2002年8月。
朱紹侯:〈西漢初年軍功爵制的等級劃分─《二年律令》與軍功爵制研究之一〉,《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42卷第5期,2002年9月。
南玉泉:〈張家山漢簡《二年律令》所見刑罰原則〉,《政法論壇(中國政法大學學報)》,第20卷第5期,2002年10月。
朱紅林:〈張家山漢簡所見規範人口管理的法律〉,《政法論壇(中國政法大學學報)》第20卷第5期,2002年10月。
張建國:〈論西漢初期的贖〉,《政法論壇》(中國政法大學學報),第20卷第5期,2002年10月。
朱紹侯:〈呂后二年賜田宅制度試探─《二年律令》與軍功爵制研究之二〉,《史學月刊》,第2002年第12期。
李均明:〈張家山漢簡所見刑罰等序及相關問題〉,《華學(第六輯)》,2003年。
朱紹侯:〈從《二年律令》看與軍功爵制有關的三個問題─《二年律令》與軍功爵制研究之三〉,《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1月,第43卷第1期。
湖南文物考古研究所等:〈湖南龍山里耶戰國─秦代古城一號井發掘簡報〉,《文物》,2003年第1期。
李學勤:〈初讀里耶秦簡〉,《文物》,2003年第1期。
曹旅寧:〈張家山漢簡盜律考〉,《南都學壇》(人文社會科學學報),第23卷第1期,2003年1月。
王彥輝:〈從張家山漢簡看西漢時期私奴婢的社會地位〉,《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第2期,總第202期。
朱紹侯:〈從《二年律令》看漢初二十級軍功爵的價值〉─《二年律令》與軍功爵制研究之四)〉《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43卷第2期,2003年3月。
臧知非:〈西漢授田制度與田稅征收方式新論─對張家山漢簡的初步研究〉,《江海學刊》,2003年3月。
臧知非:〈張家山漢簡所見西漢礦業稅收制度試析─兼談西漢前期「弛山澤之禁」及商人兼併農民問題〉,《史學月刊》,2003年第3期。
梁方健:〈由張家山漢簡《史律》考司馬遷事迹一則〉,《齊魯學刊》,2003年第5期,總第176期。
于振波:〈里耶秦簡中的「除郵人」簡〉,《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5月,第17卷第3期。
閰步克:〈從《秩律》論戰國秦漢間祿秩序列的縱向伸展〉,《歷史研究》,2003第5期。
張金光:〈論秦漢的學吏教材─以睡虎地秦簡為訓吏教材說〉,《文史哲》,2003年第6期(總279期)。
臧知非:〈張家山漢簡所見西漢繼承制度初論〉,《文史哲》,2003年第6期(總第279期)。
高敏:〈《張家山漢墓竹簡•二年律令》中諸律的制作年代試探〉,《史學月刊》,2003年第9期。
陳爽:〈走馬樓吳簡所見奴婢戶籍及相關問題〉,《吳簡研究》(第一輯) ,武漢:崇文書局,2004年。
朱紹侯:〈論漢代的名田(受田)制及其破壞〉,《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44卷第1期,2004年1月。
李均明:〈張家山漢簡《行書律》考〉,《中國古代法律文獻研究(第二輯)》,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4年。
姜建設:〈從《二年律令》看漢律對瀆職罪的處罰〉,《史學月刊》,2004年第1期。
陳蘇鎮:〈漢初王國制度考述〉,《中國史研究》,2004年3期。
許道勝:〈張家山漢簡《二年律令•賊律》補釋〉,《江漢考古》,2004年4月,第93期。
王子今:〈秦漢時期湘江洞庭湖水路郵驛的初步考察-以里耶秦簡和張家山漢簡為視窗〉,《湖南社會科學》,2004年5月。
臧知非:〈張家山漢簡所見漢初馬政及相關問題〉,《史林》,2004年第6期
閻曉君:〈秦漢盜罪及其立法沿革〉,《法學研究》,2004年第6期。
王愛清、王光偉:〈試論張家山漢簡中的「私屬」〉,《烏魯木齊職業大學學報》,2004年6月,第13卷第2期。
陳戰峰:〈《張家山漢墓竹簡•二年律令》中的教育問題和現代意義〉,《長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6月,第6卷第2期。
于振波:〈張家山漢簡中的「卿」〉,《文物》,2004年第8期。
朱紹侯:〈商鞅變法與秦國早期軍功爵制〉,《零陵學院學報》,第25卷第5期,2004年9月。
臧知非:〈從張家山漢簡看「月為更卒」的理解問題〉,《蘇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11月,第6期。
徐世虹:〈「三環之」、「刑復城旦舂」、「繫城旦舂某歲」解〉,《出土土文獻研究(第六輯)》,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12月。
張小鋒:〈釋《二年律令•告律》第126-131簡及漢初的「遷」與「贖遷」〉,《出土文獻研究》(第六輯),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12月。
張小鋒:〈釋張家山漢簡中的「御婢」〉,《出土文獻研究(第六輯)》,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12月。
彭浩:〈談《二年律令》中幾種律的分類與編連〉,《出土文獻研究(第六輯)》,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12月4日。
蔣非非:〈《史記》中「隱宮徒刑」應為「隱官、徒刑」及「隱官」原義辨〉,《出土文獻研究》(第六輯)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12月。
李均明:〈張家山漢簡法律文書研討綜述〉,《出土文獻研究(第六輯)》,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12月。
于振波:〈秦漢時期的郵人〉,《簡牘學研究(第4輯)》,蘭州: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2004年12月。
楊眉:〈秦漢民爵獲得途徑述略〉,《伊犁教育學院學報》,第17卷第4期,2004年12月。
于振波:〈從張家山漢簡看漢名田制與唐均田制之異同〉,《湖南城市學院學報》,第26卷第1期,2005年1月。
臧知非:〈秦漢「傅籍」制度與社會結構的變遷─以張家山漢簡《二年律令》為中心〉,《人文雜志》,2005年第1期。
馬志冰:〈張家山漢簡《賊律》研究─兼與睡虎地秦簡及唐律比較〉,《沈家本與中國法律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05年1月。
于振波:〈從簡牘看漢代的戶賦與芻槀稅〉,《故宮博物院院刊》,2005年2期。
南玉泉:〈秦令的演化及其在法律形式中的地位〉,《考古與文物》,2005年第2期。
朱紅林、陳恩林:〈試說張家山漢簡《具律》中的「證不言請」律〉,《中國歷史文物》,2005年第2期。
安忠義:〈以「平價」一詞的詞義看秦漢時期的平價制度─對《從張家山漢簡看西漢初期的平價制度》的幾點辨正〉,《敦煌學輯刊》,2005年第2期(總第48期)。
李振宏:〈蕭何「作律九章」說質疑〉,《歷史研究》,2005年第3期。
韓樹峰:〈秦漢徒刑散論〉,《歷史研究》,2005年第3期。
﹝日﹞廣瀨薰雄:〈《二年律令•史律》札記〉,《楚地簡帛文獻思想研究(二)》,武漢市:新華書局,2005年4月。
朱德貴:〈《史記》卷二二《漢興以來將相名臣年表》「田租稅律」考〉,《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2005年第4期。
張伯元:〈秦漢律刑處述略〉,《出土法律文獻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年6月。
張鶴泉:〈《二年律令》所見二十等爵對西漢初年國家統治秩序的影響〉,《吉林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第3期,2005年6月。
龔留珠:〈論張家山漢簡《津關令》之「禁馬出關」─兼與陳偉先生商榷〉,《秦文化論叢》(第十二輯),西安,三秦出版社,2005 年7 月。
宋仁桃:〈律文所見秦漢婦女的權利〉,《秦文化論叢》(第十二輯),西安:三秦出版社,2005 年7 月。
王樹金:〈秦漢郵傳經費管理初探〉,《秦文化論叢》(第十二輯)(西安:三秦出版社,2005 年7 月。
高敏:〈從《長沙走馬樓三國吳簡•竹簡•壹》看孫權時期的賜爵制度實況〉,《中州學刊》,2005 年7 月,第4 期(總第148)。
于振波:〈從「公室告」與「家罪」看秦律的立法精神〉,《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19 卷第5 期2005 年9 月。
閻曉君:〈略論秦律對漢律的影響〉,《甘肅政法學院學報》,總第82 期,2005 年9 月。
彭浩:〈讀張家山漢簡《行書律》〉,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簡帛網,2005 年11月2 日。
賈麗英:〈漢代有關女性犯罪問題論考─讀張家山漢簡札記〉,《河北法學》,第23 卷11 期,2005 年11 月。
李均明:〈張家山漢簡《二年律令》概說〉,《長沙三國吳簡暨百年來簡帛發現與研院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長沙市:長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2005 年
12 月。
黎明釗:〈張家山《二年律令•戶律》讀記〉,《新世紀的考古學》,北京:紫京城出版社,2006 年。
邢義田:〈張家山漢簡《二年律令》讀記(訂補稿,連載一)〉,武漢大學簡帛網,2006 年1 月14。
邢義田:〈張家山漢簡《二年律令》讀記(訂補稿,連載二)〉,武漢大學簡帛研究網,2006 年1 月17。
黃仁二:〈讀張家山漢簡史律書後〉,《康樂集:曾憲通教授七十壽慶論文集》(廣州市:中山大學出版社,2006 年1 月。
程政舉:〈略論《奏讞書》所反映的秦漢「覆訊」制度〉,《法學評論》,2006 年第2 期(總136 期)。
楊杰:〈《二年律令•行書律》與漢代郵行制度〉,《肇慶學院學報》,第27 卷第1期,2006 年2 月。
劉歡:〈關於《二年律令》頒行年代的探析〉,《考古與文物》,2006 年第2 期。
閻曉君:〈論張家山漢簡《收律》〉,《華東政法學院學報》,2006 年第3 期(總第46 期)。
趙平安:〈新出《史律》與《史籀篇》的性質〉,武漢大學簡帛網,2006 年3 月12 日。
萬榮:〈淺析張家山漢簡《二年律令•賊律》所見刑名的刑等〉,《江漢考古》,2006年3 月,總第100 期。
李豔君:〈秦簡中的盜律〉,《遼寧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 年第5 期(總47期)。
蔣福亞:〈長沙走馬樓吳簡所見奴婢雜議〉,《首都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 年第6 期,(總第173 期)。
胡留元、馮卓慧:《夏商西周法制史•訴訟法規》,北京:商務印書館,2006 年7月。
王寧:〈也談張家山漢簡《二年律令》的頒行年代〉,《魯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 年9 月,第23 卷第3 期。
何有祖:〈略談《二年律令》幾處拼接上的問題〉,《武漢大學簡帛網》,2006 年11 月17 日。
孫晶:〈從張家山漢簡《二年律令》看漢初肉刑〉,《當代經理人》(下旬刊),2006年11 期。
李振宏:〈漢代文化研究需要引起的一個新重視〉,《光明日報》,2007 年1 月7日,第9 版。
程政舉:〈漢代拘捕制度考〉,《河南省政法管理幹部學院學報》,2007 年第1 期(總第100 期)。
曾加:《二年律令》有關奴婢的法律思想初探〉,《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 年1 月,第37 卷第1 期。
楊際平:〈秦漢戶籍管理制度研究〉,《中華文史論叢(總第八十五輯)》,2007 年1期。
李?琤?:〈漢初限田制和田稅徵收方式─對張家山漢簡再研究〉,《中國經濟史研究》,2007 年第1 期。
邢義田:〈從張家山漢簡《二年律令》重論秦漢的刑期問題〉,《中國古代法律文獻研究第三輯》,北京,中國法政大學出版社,2007 年1 月。
劭方:〈《晉書•刑法志》與漢《九章律》〉,《法學評論》(雙月刊),2007 年第1期(總141 期)。
程政舉:〈《二年律令》所反映的漢代告訴制度〉,《華東政法大學學報》(2007 年第3 期(總第52 期) )。
程政舉:〈張家山漢墓竹簡反映的乞鞫制度〉,《中原文物》,2007 年第3 期。
胡仁智:〈漢律中的司法官吏瀆職罪考評〉,《甘肅政法學院學報》,總92 期,2007年5 月。
張金光:〈普遍授田制的終結與私有地權的形成─張家山漢簡與秦簡比較研究之一〉,《歷史研究》,2007 年第5 期。
曹旅寧:〈《史律》中有關踐更規定的再探討〉,武漢大學簡帛網,2007 年5 月12日。
李學勤:〈試說張家山漢簡《史律》〉,《張家山漢簡《二年律令》研究文集》,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7 年6 月。
高敏:〈从《二年律令》看西漢前期的賜爵制度〉,《張家山漢簡《二年律令》研究論文集》,桂林市,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7 年6 月。
李均明:〈張家山漢簡《收律》與家族連坐〉,《張家山漢簡《二年律令》研究文
集》,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7 年6 月。
朱紹侯:〈從《二年律令》看與軍功爵制有關的三個問題─《二年律令》與軍功
爵制研究三〉,《張家山漢簡《二年律令》研究論文集》,桂林市,廣西師範
大學出版社,2007 年6 月。
王子今:〈張家山漢簡《二年律令•史律》「學童」小議〉,《文博》,2007 年6 月。
李均明:〈張家山漢簡所反映的二十等爵制〉,《張家山漢簡《二年律令》研究文集》,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7 年6 月。
閻步克:〈論張家山漢簡《二年侓令》中的「宦皇帝」〉,《張家山漢簡《二年律令》研究文集》,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7 年6 月。
尹在碩:〈睡虎地秦簡和張家山漢簡反映的秦漢時期後子制和家系繼承〉,《張家山漢簡《二年律令》研究文集》,桂林市: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7 年6月。
李力:〈張家山漢簡所見「隸臣妾」身份再研究─以〈二年律令〉和〈奏讞書〉為根據〉,《興大歷史學報》第十八期,2007 年6 月。
程政舉:〈《奏讞書》所反映的先秦及秦漢時期的循實情斷案原則〉,《法學論壇》,2007 年第6 期(總第146 期)。
閻曉君:〈張家山漢簡《告律》考論〉,《法學研究》,2007 年第6 期。
﹝日﹞籾山明:〈削衣、觚、史書〉,《英國國家圖書館藏斯坦因所獲未刊漢文簡牘》,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7 年12 月。
張興林:〈從《二年律令》看漢初核驗與審計〉,《重慶工學院學報》,2008 年第1期。
梁莉:〈《二年律令》中的工商業稅和徭役史料研究〉,《重慶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 年第1 期。
曾加:〈《二年律令•具律》中的法律訴訟程序與法律思想〉,《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 年1 月,第38 卷第1 期。
曹旅寧:〈《二年律令》與秦漢繼承法〉,《陝西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 年1 月,第37 卷第1 期。
高宗留:〈漢代官學並非至漢武帝始立─從《張家山漢簡•史律》談起〉,《科教文滙》,2008 年1 月(上旬刊)。
林紅:〈漢代女性財產權探析〉,《濟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18 卷第2 期,2008 年。
寧江英:〈從《二年律令》看西漢初期女性的地位〉,《咸陽師範學院學報》,第23 卷第1 期,2008 年1 月1 日。
程政舉:〈漢代執行制度考論〉,《湖南師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8 年第2 期。
曹旅寧:〈《二年律令•具律》「庶人以上」條中「自尚」解〉,《武漢大學簡帛網》,2008 年2 月10 日。
卜憲群:〈從簡帛看秦漢鄉里組織的經濟職能問題〉,《史學月刊》,2008 年第3期。
魯家亮:〈張家山漢簡《具律》中所見影響「減刑」的幾個因素〉,《社會科學》,2008 年第3 期。
張忠煒:〈《二年律令》年代問題研究〉,《歷史研究》,2008 年第3 期。
王彥輝:〈對《二年律令》有關土地、田賦、繼承制度中幾則釋文的田考〉,《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 第4 期(總第234 期)。
文霞:〈試論秦漢簡牘中奴婢的戶籍問題〉,《廣東教育學院學報》,第28 卷第2期,2008 年4 月。
王俊梅:〈秦漢時期的「自訟」〉,《魯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 年5 月,第25 卷第3 期。
楊振虹:〈漢代法律體係及其研究方法〉,《史學月刊》,2008 年第10 期。
邢義田:〈漢代《蒼頡》、《急就》、八體和「史書」問題---再論漢官吏如何學習文字〉,《第二屆古文字與古代史國際學術研討會》,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2008 年12 月12-14 日)。
閻曉君:〈張家山漢簡《亡律》考論〉,《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大學學報)》,2009年第1 期。
臧知非:〈反本開新:傳統孝道的歷史主義分析〉,《第二屆世界儒學大會》,2009年,頁7。
劉雲:〈也說《二年律令》中的「頗」字---兼談睡虎地秦簡中的「柀」字〉,武漢大學簡帛網,2009 年2 月13 日。
曹旅寧:〈荊州紀南松陽漢墓木牘與漢初《傅律》的實施〉,《武漢大學簡帛網》,2009 年4 月18。
劉敏:〈秦漢時期的「賜民爵」及「小爵」〉,《史學月刊》,2009 年第11 期。
朱紹侯:〈《秦漢時期的「賜民爵」及「小爵」》讀後─兼論漢代爵制與婦女的關係〉,《史學月刊》,2009 年第11 期。
(三) 碩博士論文
徐歆毅:《漢代家庭繼承制度研究》,彭衞指導,2005 年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碩士學位論文。
何有祖:《張家山漢簡《二年律令》之《賊律》、《盜律》、《告律》、《捕律》、《復律》、《興律》、《徭律》諸章集釋》,李天虹指導,2005 年武漢大學碩士論文。
黃錦前:《張家山漢簡《二年律令》之《置吏律》、《戶律》、《效律》、《傅律》、《置後律》、《爵律》校釋•導論》,陳偉教授指導,武漢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5年5 月。
王樹金:《秦漢郵傳制度考》,黃留珠指導,2005 年6 月西北大學碩士論文。
文霞:《秦漢奴婢法律地位及其比較研究》,宋杰指導,2007 年首都師範大學博士論文。
魯家亮:《張家山漢簡《二年律令》釋文補遺與相關問題研究》,陳偉指導,武漢大學2008 年5 月博士論文。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校內校外完全公開 unrestricted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