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0222111-102328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0222111-102328
論文名稱
Title
粗話多義性之探討──以台灣電影《九降風》為例
Polysemy of Foul Language: A Case Study of Taiwaness Movie Jiu Jiang Feng (Winds of September)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128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11-01-26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11-02-22
關鍵字
Keywords
虛化、話語功能、語用功能、粗話、多義性
foul language, polysemy, pragmatic function, diccourse functuon, grammaticalization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5934 次,被下載 7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5934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7 times.
中文摘要
本文探討粗話的多義性,以Halliday(1985)提出之三大語言純理功能:概念功\能、篇章功能及人際功\能為架構,對台灣電影《九降風》所使用之粗話進行語義、話語和語用功能分析。
  在粗話的語用功能上,本文依據「面子威脅理論」以及粗話使用者之目的,將粗話依攻擊聽話者與否加以討論。經觀察,粗話用以攻擊聽話者時,可以行使詈罵、異議、命令等三種語言行為;在粗話對聽話者沒有攻擊意圖時,則可以宣洩說話者的情緒以及對聽話者友好的表現,然而,對聽話者友好的表現僅限於談話雙方屬於同一社交團體,對粗話使用有共同的認知方能奏效。
  在粗話的話語功能方面,本文將粗話視為嘆詞,分析粗話在會話結構裡的話語功\能,依粗話在話輪裡的位置加以討論。經分析,粗話位居話輪之首時,可作為開啟話題、承接話題、轉換話題的標記;位居話輪之中時,則可視為說話者保有說話權的標記;位居話輪之末時,則是話輪結束之標記。
  接著本文從粗話的語用功能、話語功\能來討論粗話的多義性。經觀察,粗話的多義性與其使用頻率及使用語境有關。使用頻率愈高,語義虛化情形愈明顯,意義亦愈趨多元,而粗話的語義亦隨著語境而有不同的解讀,粗話的多義性亦可藉由語境來反映。
Abstract
none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目錄
目錄 i
表目錄 iii
圖目錄 v
第壹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方向 4
一、粗話的定義 4
二、研究對象 5
三、研究方向與研究問題 6
第三節 論文架構 7

第貳章 文獻探討 9
第一節 粗話的語義、語法功能 10
一、粗話語義及其虛化情形 10
二、粗話的語法功能 20
第二節 粗話的話語分析 23
一、話語分析相關理論 24
二、粗話話語分析相關討論 28
第三節 粗話的語用功能 32
一、語用功能相關理論 32
二、粗話的語用功能 38
第四節 本章小結 42

第參章 研究方法 44
第一節 語料說明 44
一、語料概況 44
二、語料記錄方式 46
第二節 本文研究方法 47
第三節 本章小結 48

第肆章 語料分析結果與討論 49
第一節 粗話的語用功能 50
一、攻擊聽話者 50
二、不攻擊聽話者 66
三、小結 75
第二節 粗話的話語功能 77
一、粗話位於話輪起始處 77
二、粗話非位於話輪起始處 82
三、小結 86
第三節 粗話多義性探討 87
一、粗話之語義分析 87
二、粗話的多義性 96
三、小結 103
第四節 本章小結 104

第伍章 結論與建議 105
第一節 研究結果與貢獻 105
一、研究結果 105
二、研究貢獻 106
第二節 研究限制與省思 107
第三節 未來研究展望 108

參考文獻 109
表目錄
表2-1 青少年常用之粗話類型 10
表2-2 中文粗話的語義 14
表2-3 偏愛結構類型 26
表3-1 語料人物姓名與代稱對照表 45
表3-2 本文轉寫符號說明 46
表4-1 粗話出現次數及頻率統計 49
表4-2 以粗話攻擊聽話者之行為類型次數統計 66
表4-3 粗話不攻擊聽話者之語用功能 75
表4-4 本語料之粗話語用功能 76
表4-5 粗話之話語功能分析 87
表4-6 與性相關粗話語料次數 88
表4-7 與死亡相關粗話語料次數 88
表4-8 貶低對方身分粗話語料次數 89
表4-9 「幹」的語用功能統計 90
表4-10 「幹」的話語功能統計 91
表4-11 「媽的」的語用功能統計 92
表4-12 「媽的」的話語功能統計 92
表4-13 「哭爸」的語用功能統計 93
表4-14 「哭爸」的話語功能統計 93
表4-15 「幹你娘」的語用功能統計 94
表4-16 「靠」的語用功能統計 95
表4-17 「靠」的話語功能統計 95

圖目錄
圖1-1 本文研究架構圖 8
圖2-1 口語粗話句式變化圖 17
圖2-2 語境因素歸納圖 33
圖2-3 FTA 實施的可能策略(possible strategies for doing FTA) 38
圖2-3 粗話與言詞行動、語境之關係圖 40
圖4-1 以粗話表攻擊聽話者之行為類型比例 66
圖4-2 粗話不攻擊聽話者之語用功能類型比例 75
圖4-3 本語料出現之粗話類別比例 89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份
于國棟,2008,《會話分析》,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尹繼群,1998,〈說短語詞「他媽的」〉,《語文建設》,第6期:20-22頁。
王伯浩,2000,〈英語口語中的粗話別用〉,《外國語》,第2期:48-54頁。
王聰凱,2009,《粗話對人際關係的正面意涵─以大學生為例》,佛光大學傳播學系碩士論文。
冉永平,1997,〈話語分析的語用學基礎〉,《外語與外語教學(大連外國語言學院學報)》,第1期:16-19頁。
石毓智、李訥,2001,《漢語語法化的歷程》,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江結寶,1999,〈詈罵的動機和作用〉,《安慶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第1期:67-71,117頁。
--------- ,2000,〈詈罵的構成與分類〉,《安慶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第1期:101-104,120頁。
何自然、冉永平,2006,《語用學概論》,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何兆熊,1989,《語用學概要》,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李一平,1996,〈論類語言成分嘆詞的交際作用〉,《天中學刊》,第3期:42-45頁。
李叢禾,2007,〈感嘆詞的認知理據和語用功能探究〉,《外語學刊》,第3期,118-122頁。
李櫻,2000,〈漢語研究中的語用面向〉,《漢學研究》,第18期:323-356頁。
沈錫倫,1996,《語言文字的避諱、禁忌與委婉表現》,台北:臺灣商務。
--------- ,2001,《民俗文化中的語言奇趣》,台北:臺灣商務。
侯紀萍,2007,〈髒話記事簿之生活在髒話〉,收錄於侯紀萍、辛金順 等著《髒話記事簿》,40-47頁,台北:九歌。
南方朔,1999,《青少年從「髒話」裡找到最大的洩氣孔》,《新新聞》,第565期:81-82頁。
胡士云,1997,〈罵人話及罵人話研究雜談〉,《語言教學與研究》第3期:83-90頁。
胡壯麟、朱永生、張德祿、李戰子,2008,《系統功能語言學概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唐青葉,2009,《語篇語言學》,上海:上海大學出版社。
孫朝奮,1994,〈「虛化論」評介〉,《國外語言學》,第4期:19-25,18頁。
翁孟次,2008,《漢語不同意語言行為之研究》,國立清華大學語言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惟容,2004,《台中縣國中生髒話用與習慣及其影響因素探討》,南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愛玲,2010,〈面子理論視角下「他媽的」的詞彙化研究〉,《樂山師範學院學報》,第6期:78-80頁。
張誼生,2010,〈試論罵詈語的詞彙化、標記化、與構式化─兼論演化中的罵詈語在當代漢語中的表達功用〉,《當代修辭學》,第4期:1-13頁。
陳怡璇,2008,《國中學生髒話文化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陳原,2000,《社會語言學》,北京:商務印書館。
陳嘉倩,2005,《從「黑色追緝令」探討粗話的電影字幕中譯》,台灣師範大學翻譯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慧敏,2010,《髒話使用之性別與年齡差異》,靜宜大學英國語文學系碩士論文 
   。
堯春榮,2009,《漢語詈罵語行為研究》,暨南大學應用語言學系碩士論文。
黃中天,1999,〈台灣閩南方言中罵語的考察〉,《高雄師大學報》,第10期,175-186頁。
葉亭均,2006,《歧見到衝突的發展與演變─從語言行為層面探討口語衝突的歷程》,世新大學口語傳播學系碩士論文。
廖嫻雅,1995,《性別年齡的差異使用與侮辱字眼的關係》,輔仁大學語言學研究  所碩士論文。
趙元任,1994,《中國話的文法(再版》》,丁邦新 譯,台北:台灣學生書局。
趙英玲,2003〈論英語直接抱怨語與間接抱怨語〉,《東北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5期:106-112頁。
齊滬揚,2002,《語氣詞與語氣系統》,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劉月華、潘文娛、故 韡,1996,《實用現代漢語語法》,台北:師大書苑。
劉虹,2004,《會話結構分析》,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蔡珮,2005,〈從污化女性髒話看父權在語言使用的權力展現〉,《新聞學研究》    第82期:133-170頁。
羅玉潔,2008,《電影字幕中的粗話翻譯策略:以美國電影「男孩我最壞」為例》,台灣師範大學翻譯研究所碩士論文。
嚴韻 譯,2006,《髒話文化史》,台北:麥田。譯自Wajnryb, R., 2004, Language Most Foul. Australia: Allen & Unwin.

二、英文部分
Ameka, F., 1992a, Interjections: The universal yet neglected part of speech. Journal of
Pragmatics. (18):101-118.
------1992b, The meaning of phatic and conative interjections. Journal of Pragmatics. (18): 245-271.
Austin, J. L., 1962, How to Do Things with Words.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Brown P., & S. C. Levinson, 1987, Politeness: Some Universals in Language Usa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Benoit, W. L., & Cahn, D. D., 1994, A communication approach to everyday argument. In D. D. Cahn (eds), Conflict in Personal Relationships.163-181. Hillsdale, NJ: LEA.
Bybee Joan, Perkins R., & Pagliuca W., 1994. The Evolution of Grammar ——Tense, Aspect, and Modalityin the Languages of the World.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Coulthard, M., (eds.), 1992, Advances in Spoken Discourse Analysis. London: Routledge.
------1994, Advances in Written Text Analysis. London: Routledge.
Crystal, D., 1987 The Cambridge encyclopedia of language. New York : CambridgeUniversity Press.
Douglas, M., 1966, Purity and Danger : An Analysis of Concepts of Pollution and Taboo. Press: Routledge.
Fraser, B., 1990, An approach to discourse markers. Journal of Pragmatics. (14): 383-395.
------ 1996, Pragmatics markers. Pragmatics. 6(2):167-190.
------1999, What are discourse markers? Journal of Pragmatics. (31): 931-952.
Grice, H. P., 1975, Logic and conversation. in Cole & Morgan (eds.), Syntax and Semantics, Vol.3: Speech Acts. NY: Academic Press.
Halliday, M.A.K.,1985, 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 London: Edward Arnold.
Have, P. ten, 1999, Doing Conversation Analysis. Lodon: Sage:47-73.
Hopper, P. J., & Traugott Elizabeth Closs, 1993, Grammaticalization. N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Hughes, G., 1998, Swearing: A Social Histroy of Foul Language, Oaths and Profanity in English. London: Penguin.
Hutchby Ian & Robin Wooffitt, 1998, Conversation Analysis. Polity Press.
Infante, D. A., 1987, Aggressiveness. In J. C. McCroskey, & J. A. Daly (eds.), Personality and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157-192. Newbury Park, CA: Sage.
Jay, T., 1992, Cursing in America: A Psycholinguistic Study of Dirty Language in The Courts, in The Movies, in The Schoolyards and on The Street. Philadelphia: John Benjamins.
------2000, Why We Curse: A Neuro-psycho-social Theory of Speech. Philadelphia: John Benjamins.
Jerzy Kurylowicz, 1964, The inflectional categories of Indo-European. Heidelberg : Carl Winter Universitatsverlag.
Kidman, A., 1993, How to do things with four-letter words: A study of the semantics of swearing in Australia. (http://www.gusworld.com.au/nrc/thesis/intro.htm)
Kockelman, P., 2003, The meanings of interjections in Q’eqchi’ Maya: from emotive recation to social and discursive action. Current Anthropology. (44):467-490.
Leech, G. N., 1983, Principles of Pragmatics. London: Longman.
Levinson, S.C., 1983, Pragmatic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Maynard, D. W., 1980. Placement of topic changes in Conversation. Semiotica, (30: 3-4), 263-290.
Mey, J. L., 2001, Pragmatics. Blackwell.
Muntigl, P., & Turnbull, W., 1998, Conversational structure and facework in arguing. Journal of Pragmatics. (29):225-256.
Norrick, N. R., 2009, Interjection as pragmatic markers. Journal of Pragmatics. (41):866-891.
Sacks, H., Schegloff, E. A., & Jefferson, G., 1974, A simplest systematics for the organisation of turn-tajing for conversation. Language. 50(4):696-735.
Schegloff, E. A., & Sacks, H., 1973, Opening up closings. Semiotica. 8(4):289-327.
Schegloff, E. A., 1978, On come questions and ambiguiuities in concersation. In: W. U. Dressler, (Eds.), Current Trends in Text Linguistics. 81-102. Berlin: De Gruyter
Stubbs, M., 1983, Discourse Analysis. Blackwell, Oxford.
Thomas, L., & Wareing, S., 1999, Language, Society and Power: An Introduction. London: Routledge.
Traugott, E. C. & Dasher, R. B., 2002, Regularity in Semantic Change.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Wajnryb, R., 2004, Language Most Foul. Australia: Allen & Unwin. (中譯本參見嚴韻)
Yule, G..1996, Pragmatics. Oxford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三、網路資源 
Tw-Ch台文中文辭典 http://203.64.42.21/q/q.asp
中央研究院中文詞彙網路 http://cwn.ling.sinica.edu.tw/
香港文匯網 http://www.wenweipo.com/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http://dict.revised.moe.edu.tw/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試用版) http://twblg.dict.edu.tw/holodict/index.htm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mainpage.shtml

四、影音資料
電影:《九降風》,2008,編劇:林書宇、蔡宗翰,導演:林書宇。台北:原子映 象有限公司發行。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校內一年後公開,校外永不公開 campus withheld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永不公開 not available

您的 IP(校外) 位址是 18.118.7.85
論文開放下載的時間是 校外不公開

Your IP address is 18.118.7.85
This thesis will be available to you on Indicate off-campus access is not available.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