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0327114-234459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0327114-234459
論文名稱
Title
戰國法家型君臣變法之探究
A Study on Political Reform Conducted by Legalistic Rulers and Their Ministers in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194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14-04-19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14-04-28
關鍵字
Keywords
法家、李悝、吳起、商鞅、趙武靈王
Li Kui, Political Reform, Wu Qi, Shang Yang, King Wu-Ling of the Zhao State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5780 次,被下載 179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5780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179 times.
中文摘要
摘 要
法家型人物在人們心中的印象似乎很灰暗,認為他們是冷酷無情、刻薄少恩。其實在先秦時期,法家型人物才是政治舞臺的主角。他們順應時代與時並進,欲建不世之功、立不朽之名,捨生忘死而積極參與社會活動,推進社會改革,一直是當時社會的主導。
春秋時代,管仲相齊改革的重點在於經濟,使國富民強,稱霸中原。戰國時代,商鞅變法的成就在於其薄古厚今的思想。與變法帶給秦國政治、經濟上的進步,秦國成為七雄中最富強者。在諸侯爭霸稱王的春秋戰國時期,各國為富國強兵進行無數次革新與變法實踐,更說明改革是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然而各國變法革改主事者的身分及國君的態度,更著實影響各國變法的成敗。
戰國時期變法的執行模式不外乎兩種基本類型:一為藉由國君的支持,大臣(相)為貫徹變法的執行者;另一則為國君是親自主導變法改革的執行者。本論文依此二類變法的基本類型,進行戰國時期君臣變法之探究。
Abstract
Summary

Legalistic figures seems to be negative, and they are considered cold-blooded, merciless,and harsh. In fact, in Pre-Qin Dynasty, legalistic figures are the main characters on the political stage. They kept up with the times, tried to make the extraordinary contributions to win the immortal reputation, and even sacrificed themselves to participate in social activities and to promote political reform. Therefore, legalistic figures are the contemporary leadership of society.
In th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Guan Zhong, as a minister of the Qi State, promoted reform and focused on the economy. The Qi State got stronger and wealthier, and took over the domination of China. In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Shang Yang esteemed the present over the past, and with this thought, promoted political and economic reform of the Qin State, so that the Qin State grew to be the strongest state of the seven states. During the period of the Spring and Autumn and the Warring States, all vassals contended for hegemony, and all states attempted to be rich and powerful, implementing over and over innovations and refoms. Reforms can be considered the main factor of social development. The effects of reforms, however, depend on the status of the conductors and the inclination of the vassals.
There are two types of reform implement in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One is that the vassals support the reform and their ministers take on the implementation. The other is that the vassals conduct reforms personally. According to the above, this thesis will study on the two types of reform implement in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目 錄
論文審定書………………………………………………………………………ⅰ
中文摘要…………………………………………………………………………ⅱ
英文摘要…………………………………………………………………………ⅲ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2
第二節 研究方法……………………………………………………………3
第三節 文獻探討……………………………………………………………3
第二章 戰國時期君臣之變法………………………………………………… 5
第一節 歷史時局…………………………………………………………… 6
(一)各國地理位置及其各國大勢………………………………………6
(二)貴族消弱、平民崛起………………………………………………12
(三)井田廢除、土地私有………………………………………………13
(四)武力壯大、戰禍頻仍………………………………………………13
第二節 魏文侯、李悝變法拔得戰國改革之頭籌………………………… 14
(一)李悝實行變法………………………………………………………15
(二)吳起在魏實行改革…………………………………………………21
(三)西門豹治鄴…………………………………………………………26
(四)魏國的蛻變…………………………………………………………30
第三節 楚悼王、吳起變法………………………………………………… 31
(一)吳起在楚進行變法…………………………………………………32
(二)吳起大力整頓吏治…………………………………………………35
(三)變法後的楚國………………………………………………………36
(四)吳起變法後的下場…………………………………………………37
第四節 秦孝公、商鞅變法………………………………………………… 39
(一)改革的先聲¬──獻公的改革………………………………………39
(二)推動改革的人才¬──孝公的「求賢令」…………………………44
(三)舌戰群儒¬──變法之爭……………………………………………49
(四)變法的序幕──頒布《墾草令》…………………………………51
(五)大刀闊斧──第一次變法…………………………………………54
(六)政經改革──第二次變法…………………………………………60
(七)秦國與商鞅在政治上的雙贏………………………………………64
第五節 其他各國的變法改革……………………………………………… 72
(一)趙烈侯、公仲連的改革……………………………………………72
(二)齊國稷下尊賢,威王奮發為雄、起用鄒忌進行改革……………74
(三)韓昭侯、申不害變法……………………………………………… 79
(四)燕昭王即位,卑身厚幣以招賢者…………………………………86
第六節 小結………………………………………………………………… 89
第三章 戰國時期趙國君主變法改革 ………………………………………… 91
第一節 趙國國君變法先聲──趙簡子 ……………………………………91
(一)趙簡子的改革……………………………………………………… 92
(二)趙簡子的知人善任………………………………………………… 96
第二節 趙氏家族繼承制度之背景及其影響……………………………… 104
(一)趙氏家族繼承制度…………………………………………………105
(二)趙氏兄弟鬩牆──沙丘兵變………………………………………108
第三節 趙武靈王少年登基立志強國……………………………………… 112
(一)以變求存──胡服騎射…………………………………………… 113
(二)車戰退化──國家騎兵…………………………………………… 118
(三)胡服騎射的另一面………………………………………………… 121
第四節 小結………………………………………………………………… 123
第四章 君與臣變法改革之異同……………………………………………… 125
第一節 變法的起因………………………………………………………… 125
(一)以法、必以法且只以法治國………………………………………125
(二)國君的成功術………………………………………………………126
第二節 面臨的阻礙………………………………………………………… 128
第三節 變法的結果………………………………………………………… 133
(一)李悝變法,魏國首霸………………………………………………133
(二)吳起變法「厲甲兵以時爭於天下」………………………………133
(三)申不害變法「治國講究法、術」…………………………………134
(四)商鞅變法「民以殷盛,國以富強」………………………………134
(五)趙武靈王變法「胡服騎射」………………………………………136
第四節 成功的代價………………………………………………………… 136
(一)功名利祿的犧牲品──吳起之死…………………………………136
(二)車裂以殉──改革先驅商鞅之死…………………………………143
(三)自亂章法──第一個餓死的君王…………………………………149
第五節 失敗的教訓 …………………………………………………………151
(一)人才的流失或誤用…………………………………………………151
(二)變法的貫徹度………………………………………………………153
(三)不能以身作則………………………………………………………154
第六節 小結 …………………………………………………………………156
第五章 結論 ……………………………………………………………………157
◎附錄:戰國時期各國變法年表 ………………………………………………159
◎參考文獻 ………………………………………………………………………183




















圖 次
圖1-1 戰國晚年七雄分布圖……………………………………………………… 8
圖 3-1 珍稀胡人圖……………………………………………………………… 115
圖 3-2 金銀錯銅鏡上刺虎圖…………………………………………………… 117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參考文獻:
 典籍專著(以朝代及作者筆劃為序)
 [春秋]公羊高,雪克註譯、周鳯五校閱,《公羊傳》,臺北:三民書局。1998年4月。
 [春秋]左丘明,《國語》收錄《四部叢刊初編》中第251~254冊。景杭州葉氏藏明嘉靖翻宋。
 [戰國]吳起,《吳子》,收錄在《四部叢刊初編》中第343冊。景常熟瞿氏鐵琴銅劍樓藏景宋刊本:六韜六卷、吳子二卷、司馬法三卷。
 [戰國]呂不韋撰、陳奇猷校釋,《吕氏春秋新校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4月。
 [戰國]孟軻,楊伯峻撰,《孟子譯註》。臺北:漢京文化事業,1987年元月。
 [戰國]商鞅,石磊譯注,《商君書》。北京:中華書局,2009年10月。
 [戰國]尉繚,《尉繚子》,收錄在《四庫全書》,景印明本〈武經七書直解〉。
 [戰國]慎到,《慎子》,收錄在《新編諸子集成》冊五,臺北:世界書局,1974。
 [戰國]墨翟,《墨子》收錄於影印古籍《摛藻堂四庫全書薈要》子部。
 [戰國]韓非著,陳奇猷校注,《韓非子新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2000年。
 [漢]司馬遷,(日本)瀧川龜太郎:《史記會注考證》,臺北:萬卷樓圖書,1993年。
 [漢]桓寬撰,[清]張敦仁孝證,《鹽鐵論》,臺北:世界書局。1988年4月四版。
 [漢]班固撰,[唐]顏師古注,《漢書》,北京,中華書局1987年12月,五刷。
 [漢]班固撰,向宗魯校證,《新校本漢書》,臺北:鼎文書局,1991年。
 [漢]劉向撰,《新序》,臺北:世界書局,1988年4月四版。
 [漢]劉向編著,《戰國策》,臺北:里仁書局,1980年4月。
 [漢]劉向編著,向宗魯校證,《說苑校證》,北京:中華書局,1987年。
 [漢]劉安撰、[漢]高誘注,《淮南子注》臺北:世界書局印行。1988年4月四版。
 [唐]房玄齡撰,《晉書》。北京,中華書局1987年12月,五刷。
 [宋]王安石:《臨川文集》景印摛藻堂欽訂四庫全書薈要集部。台北:世界書局,1988年2月。
 [宋]司馬光撰,胡三省注,李宗侗、夏德儀等校註,《資治通鑑今註》第一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6年。
 [宋]李昉,《太平御覽‧皇親部十二‧太子一》收錄於《四部叢刊三編》。
 [宋]蘇軾,《東坡先生志林集》第一卷,臺北:藝文印書館,1965年。
 [清]梁玉繩,《史記志疑》,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4。
 [清]王夫之,《讀通鑑論》,臺北:世界書局,2009年
 [清]顧炎武,《日知錄》收錄在《欽定四庫全書》本。
 [清]顧棟高,《春秋大事表》,臺北:鼎文書局,1974年。

 今人著作
 三軍大學編著,《中國歷代戰爭史》第二冊,臺北:黎明文化事業,1976年。
 王國維,《王觀堂先生全集》,臺北:文華出版,1968年。
 白國紅,《春秋晉國趙氏研究》,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
 石贇,《功臣的非正常死亡》,北京:中國三峽出版,2008年。
 老鐵手,《戰國那些事兒》,北京:中國工人出版,2009年。
 余宗發,《先秦諸子學說在秦地之發展》,臺北:文津出版社,1998年。
 宋效永、袁世全編,《中國古代帝王公侯的智慧》,臺北:漢湘文化2003年。
 沈長雲《趙國史稿》,北京:中華書局,2000年。
 沈傑、萬彤編著,《孫子兵法:世界第一兵書》,臺北:典藏閣,2004年。
 林劍鳴:《秦史稿》,臺北:谷風出版社,1986年12月。
 姚蒸民,《法家哲學》,臺北:東大圖書,2006年。
 柏楊,《中國歷史年表》上冊,臺北:星光出版社,1978年。
 柏楊,《柏楊版資治通鑑:戰國時代》,臺北:遠流出版社,1983年。
 柳詒徵,《中國文化史》上冊,上海:三聯書店,2007年。
 韋政通,《先秦七大哲學家》,臺北:水牛圖書,1987年。
 徐凱,《中國歷史上重要革新與變法》,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4年。
 馬非百,《秦集史.人物傳二十五之三》,北京:中華書局,1982年8月。
 張卜庥,《諡法及得諡人表》,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7年。
 張文質,《縱橫天下:戰國七雄》,臺北:萬卷樓,2001年。
 張方良,《帝王韜略》,臺北:四知堂書坊,2002年。
 陳祖懷,《話說中國──七國爭雄》,臺北:龍圖騰文化,2012年4月。
 陳祖懷,《話說中國──戰國爭雄》,臺北:龍圖騰文化,2012年。
 陶希聖,《中國政治思想史》第一冊,臺北:食貨出版,1972年。
 黄俊傑,《春秋戰國時代尚賢政治的理論與實際》臺北:問學出版,1977年。
 普穎華,《孫子兵法》,臺北:旭昇圖書,1995年。
 程光裕、徐聖謨主編,《中歷史地圖》上冊,臺北:中國文化學院,1989年。
 黃朴民、白效咏、李君,《先秦頂級文臣》,石家莊:花山文藝,2007年。
 黃啟方、洪國樑繪編,《史記地圖匯集》,臺北:學海出版,2001年。
 楊伯峻,《春秋左傳注》,臺北:源流出版社,1982年。
 楊伯峻編著,《春秋左氏注》。高雄:復文書局。1991年9月再版。
 楊寬,《戰國史》,臺北:臺灣商務,1997年。
 楊寬,《戰國史料編年輯證》,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11月。
 趙超,《華夏衣冠五千年》,臺北:中華書局,1993年。
 劉澤華,《中國傳統政治思想反思》,北京:新知三聯書店,1987。
 蔡英文,《韓非的法治思想及其歷史意義》,臺北:文史哲,1984年。
 鄭均,《戰國紀事》,臺北:文史哲,1993年。
 鄭良樹,《商鞅評傳》,南京:南京大學。2011年4月。頁139。
 魯慶中,《冷面鐵骨說法家》,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2011年。
 蕭璠,《先秦史》,臺北:眾文圖書,1990年。
 錢穆,《先秦諸子系年考辨》,上海:上海書店。1992年1月。
 謝冰瑩等編譯,《新譯四書讀本》。臺北:三民書局。2006年1月。
 韓單,《戰國就是一場遊戲》,陝西: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9年。
 羅吉甫,《商戰吳子:吳起的管理智慧》,臺北:遠流出版社,1994年。
 欒梅健編著,《皇帝股肱-中國十大宰相》,臺北:旗磊文化,2001年。

 期刊論文部分(以作者筆劃為序)
期刊
 野澤精一,〈法家思想〉,宇野精一主編,林茂松譯,《中國思想(三)》,臺北:幼獅文化,1994年。
 王仲孚,〈先秦的王霸論與大一統論〉,聯合報系文化基金會,《中國歷史上的分與合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聯經出版公司,1995年。
 王叔岷,〈論司馬遷述慎到、申不害、韓非之學〉,《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集刊》五十四卷一期,1983年3月。
 王家仁,〈試論「商君書」之理論基礎──以歷史觀與人性論為主〉,《孔孟月刊》,第三十四卷第六期,1996年。
 王健,〈法家事功思想初探──以《商君書》、《韓非子》為中心〉,《史學月刊》,第六期,2001年。
 王曉波,〈申不害的重術思想研究〉《大陸雜誌》,第五十一卷第四期,1980年。
 王曉波,〈秦的興亡與法家之治〉《大陸雜誌》,第六十三卷第三期,1981年。
 朱瑗,〈史記商君列傳疏證〉《國立編譯館館刊》,第一期,1971年。
 何清谷、崔向東,〈論趙武靈王的邦交策略〉,《河北學刊》,1988年4月。
 何清谷,〈胡服騎射初探〉,《史學月刊》,1982年4月。
 余宗發,〈法家在秦地發展初探〉,《國立僑生大學先修班學報》四期,1996年7月。
 沈長雲,〈關於趙國史研究的幾個問題〉,《邯鄲師專學報》,1999年第二期。
 韋榮慧,〈趙武靈王服制改革芻議〉,《貴州民族研究》,1995年3月。
 徐勇,〈試析春秋中後期晉國的政局和趙氏強盛的原因〉,《中國史研究》,1989年第四期。
 徐瑞婷,〈商鞅法學思想研究〉《三重商工學報》二期,1991年十一月。
 祝中熹,〈論秦獻公〉,《隴右文博》,2004年第二期。
 張潤澤,〈先秦趙國繼承制度初探〉,《邯鄲師專學報》,2004年第四期。
 梁啟超,〈黃帝以來的第一人趙武靈王傳〉,《新民叢報》,1903年四卷十一號。
 陳慶煌,〈《商君書》的法治思想論略〉《淡江大學中文學報》三期,1997年5月。
 黃紹梅,〈商鞅法治學說中尊君抑民現象〉《復興學報》三期,1999年12月。
 董林亭,〈趙文化源頭辨識〉,《邯鄲師專學報》,2001年第二期。
 靳生禾,〈談談趙武靈王胡服騎射〉,《學術通訊》,1964年。
 劉國祥,〈關於歷史上變法失敗的原因〉,《北京日報》,2009年4月22日。
 閻鑄,〈我國騎兵的誕生和發展〉,《文史知識》,1986年5月。
 魏建震,〈趙武靈王胡服騎射改革新探〉,《河北師院學報》,1996年4月。

學位論文
 王淵源,〈商鞅的政治思想〉,國立中山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7年。
 何宜蓉,〈先秦君位繼承現象研究〉,國立中山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1年6月。
 吳勝,〈晉國卿族政治研究〉,山西大學歷史文化學院碩士論文,2008年。
 康珮,〈《商君書》與商鞅治道之研究〉,國立中央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0年。
 張鉉根,〈商鞅的政論與變法〉,中國文化大學碩士學位論文,1986年
 陳亮羽,〈先秦三晉時期法家思想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7年。
 盧星廷,〈政經改革與國力增長關係之研究──以秦商鞅變法為例〉,淡江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3年
 謝文琪:〈先秦法家法政思想衍變之探析〉,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1年。
 謝英彥,〈春秋戰國之際 (西元前七至四世紀) 三晉歷史文化變化析論〉,國立清華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0年。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自定論文開放時間 user define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