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0418101-104254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0418101-104254
論文名稱
Title
台灣地區地方政府社會福利發展之研究:政治經濟結構的分析模型
Local Government & Social Welfare Development in Taiwan:An Analytic of Political-Economy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258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01-04-13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01-04-18
關鍵字
Keywords
社會福利、政黨競爭、地方政府自主性、地方政府、政治經濟結構、區域社會經濟結構
Political-Economy, Local Autonomy, Local Government, Social Welfare, Party Competition, Regional Social-Economy Structure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5635 次,被下載 29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5635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29 times.
中文摘要
社會福利的分權化發展,乃是當前西方福利國家的主流趨勢,
不論在社會福利的實踐上,或學術理論的探討上,地方政府的
社會福利角色與功能,愈來愈受重視。我國地方政府的社會福
利角色與功能亦在「精省」的衝擊與地方自主要求高漲的趨勢
下日趨重要。但有關台灣地區地方政府社會福利發展的研究,
並未能獲學術界的青睞與重視,有系統且全面深入分析的研究
並不多見。基此,本研究乃以以台灣地區廿三個縣市(台灣省
廿一縣市及北、高兩市)地方政府為研究對象,透過對地方政
府社會福利政策之歷史發展脈絡的分析,並從相關理論的梳理,
建構探究影響台灣地區地方政府社會福利發展的分析模型,從
而剖析一九九四年至一九九九年台灣地區地方政府社會福利發
展的情勢及其所扮演的福利角色功能。
從「區域社會經濟結構」、「地方政府自主性及其能力」與「政
黨競爭」等三個影響地方政府社會福利發展的可能層面,本研
究建構了「地方政府社會福利發展:政治經濟結構的分析模型」,
並分別以「複迴歸分析」及「典型相關分析」的方法,分析台
灣地區地方政府社會福利發展的主要影響因素。結果發現此一
分析模型對於台灣地區地方政府社會福利發展具有高度的解釋
力,「政黨」、「地方政府財政規模」、「地方財政自主程度」、「區
域工業化程度」及「區域依賴人口比例」等因素,乃係影響台
灣地區地方政府社會福利發展的主要因素。而運用典型相關分
析的典型依變量之負荷量所建立的方程,我們亦從而得出地方
政府社會福利發展的綜合指標,並以這個綜合指標作為衡量與
評比各地方政府社會福利發展的高低程度。同時,本研究亦運
用集群分析,探究各地方政府社會福利發展的重心。

Abstract
none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目 錄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背景…………………………………………… 7
第三節 研究限制……………………………………………13
第四節 章節安排……………………………………………17

第二章 地方政府社會福利發展的理論觀點 ……………21
第一節 地方政府與社會福利政策…………………………21
第二節 地方政府社會福利角色的理論 ………………… 26
一、資本主義工具論……………………………………26
二、集體消費理論………………………………………27
三、雙元國家理論………………………………………28
四、社會關係論…………………………………………30
第三節 地方政府社會福利發展的影響因素:
政治經濟結構的觀點………………………………31
一、區域社會經濟結構與社會福利發展……………… 37
二、地方政府自主性及其能力與社會福利發展 ………41
三、政黨競爭與社會福利發展 …………………………49

第三章 研究方法 ……………………………………… 56
第一節 分析單位與研究期間………………………… 56
第二節 分析架構 ………………………………………… 59
第三節 統計方法 ………………………………………… 67
第四節 資料來源與界定 …………………………………72

第四章 台灣地區地方政府的社會福利發展 ………… 80
第一節 地方政府社會福利發展的長期趨勢與區域差異 80
第二節 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的社會福利角色分工…… 85
第三節 地方政府之社會福利角色的歷史變遷 …………96
一、一九五○年至一九六四年 ………………………97
二、一九六五年至一九七九年 …………………… 100
三、一九八○年至一九九○年 …………………… 104
第四節 當前台灣地區地方政府的社會福利發展
(1991-1999)……………………………………108
一、社會福利人力資源 …………………………… 109
二、社會福利財政支出………………………………114
三、社會福利施行方案………………………………119

第五章 台灣地區地方政府社會福利發展的影響因素
(1994-1999)………………………………………124
第一節 地方政府社會福利發展:政治經濟結構模型
的檢證(1994-1997)…………………………125
一、資料歸併 ……………………………… 125
二、假設考驗………………………………… 128
三、模型精鍊 ……………………………… 130
第二節 地方政府社會福利發展的主要影響因素:
複迴歸分析………………………………………131
第三節 地方政府社會福利發展的主要影響因素:
典型相關分析……………………………………139
第四節 政治經濟結構模型的再檢證……………………145
第五節 地方政府社會福利發展的類型…………………154

第六章 台灣地區地方政治經濟結構與社會福利發展:
實徵分析結論的理論解釋及其政策意涵 ……161
第一節 實徵分析的結論…………………………………161
第二節 實徵分析結論的理論解釋………………………166
第三節 實徵分析結論的政策意涵………………………187

第七章 結論 ………………………………………………… 194
第一節 研究發現…………………………………………194
第二節 研究貢獻…………………………………………202
第三節 檢討與建議………………………………………204

附 錄………………………………………………………209
附表1:歷年地方政府社會福利支出佔總支出比例
一覽表(1955- 1999)………………………………………210
附表2:台灣地區社會立法發展一覽表………………………………212
附表3:內政部加強推展社會福利獎助省市及縣市政府概況統計
一覽表(1994-1999) ………………………………………214
附表4:地方政府產業結構(1994-1998)一覽表 …………………215
附表5:地方政府所得水準(1994-1998)一覽表 …………………216
附表6:地方政府都市化程度(1994-1998)一覽表 ………………217
附表7:地方政府教育水平(1994-1998)一覽表 …………………218
附表8:地方政府老年人口比例(1994-1998)一覽表 ……………219
附表9:地方政府身心障礙人口數(1994-1998)一覽表 …………220
附表10:地方政府低收入戶暨低收入人口(1994-1998)一覽表…221
附表11:地方政府財政規模(1994-1999)一覽表 ………………222
附表12:地方政府財政自主程度(1994-1999)一覽表 …………223
附表13:縣市長當選人之政黨屬性與競爭程度(1993,1997) …224
附表14:地方政府縣市議員席次分配一覽表(1994) ……………225
附表15:地方政府縣市議員席次分配一覽表(1998) ……………226
附表16:台灣省二十一縣市政府社政人員歷年總數
統計一覽表(1986-1997) ………………………………227
附表17:地方政府社會福利工作人員數(1998-1999) …………228
附表18:地方政府社會福利支出比例(1994-1999) ……………229
附表19:地方政府社會救助支出比例(1994-1999) ……………230
附表20:地方政府社會保險支出比例(1994-1999) ……………231
附表21:地方政府福利服務支出比例(1994-1999) ……………232
附表22:地方政府國民就業支出比例(1994-1999) ……………233
附表23:地方政府社區發展支出比例(1994-1999) ……………234
附表24:地方政府醫療保健支出比例(1994-1999) ……………235

參考文獻 …………………………………………………………………236
表 目 錄

表2-1: 地方自主性的類型 ……………………………………………………44
表3-1: 社會福利範圍的項目與分類 …………………………………………73
表3-2: 變數的測量與資料來源 ………………………………………………78
表4-1:我國歷年社會福利支出概況……………………………………………81
表4-2:平均各縣市政府社會福利支出佔總支出比例(1955-1999)……… 82
表4-3:各級政府社會福利支出佔我國社會福利支出總額之比例……………93
表4-4:中央政府的國防與社會福利經費支出(1952-1964)……………… 98
表4-5:台灣省暨各縣市政府「社會及救濟支出」一覽表………………… 100
表4-6:我國各級政府之社會福利支出結構(1982,1988)………………… 106
表4-7:台灣省各縣市政府社政人員慨要表………………………………… 110
表4-8:社工員學歷、性別、年齡分析(1998)…………………………… 112
表4-9:台灣省各縣市政府社工(督導)人員統計一覽表(1998)……… 112
表4-10:台灣省各縣市政府社政單位主管學歷表(1998)……………… 113
表4-11:縣市政府社會福利行政組織(1998年)……………………………114
表4-12:各級政府各項社會福利支出比例(1990-1999)…………………115
表4-13:各級政府各項社會福利方案經費負擔比例……………………… 117
表4-14:地方政府社會福利支出佔總支出百分比(1990-1999)…………118
表4-15:台灣省政府各項福利支出佔社會福利支出的百分比…………… 120
表4-16:台灣南部七縣市政府社會福利方案項目統計(1998年)………121
表4-17:台灣南部各縣市的方案委託(含公設民營)情形
(1997-1998)…………………………………………………122
表5-1:變數的平均數與標準差(1994-1997) ……………………………124
表5-2:社會經濟結構的因素矩陣(1994-1997) …………………………126
表5-3:各解釋變項與目標變項的相關係數檢定(1994-1997)………… 129
表5-4:社會福利支出比例的逐步迴歸分析(1994-1997)………………133
表5-5:社會福利人員比例的逐步迴歸分析(1994-1997)………………136
表5-6:政治經濟結構與地方政府社會福利發展的典型相關分析
摘要表……………………………………………………………140
表5-7:地方政府社會福利發展程度的綜合性指數及其高低名次排序
一覽表(1994-1997) …………………………………………145
表5-8:變數的平均數與標準差(1998-1999)………………………… 146
表5-9:社會經濟結構的因素矩陣(1998-1999) ………………………147
表5-10:各解釋變項與目標變項的相關係數檢定(1998-1999)………148
表5-11:社會福利支出比例的逐步迴歸分析(1998-1999)……………152
表5-12:社會福利人員比例的逐步迴歸分析(1998-1999)……………153
表5-13:集群分析結果分析表(1994-1997)……………………………156
表5-14:四集群分法之各集群中心點與集群性質(1994-1997)………157
表6-1:台灣地區區域社會經濟結構(1994-1997平均)…………………171
表6-2:區域社會經濟結構類型(1994-1997) …………………………173
表6-3:地方政府財政規模(1994-1997)…………………………………177
表6-4:地方政府自有財源比例﹝1994-1997)……………………………178
表6-5:各縣市發放「老人津貼」概況……………………………………183
表6-6:縣市議員席次分配(一九九四年) ………………………………185










圖 目 錄

圖1-1: 1995年至1999年平均各縣市政府社會福利支出佔總支出之比例
……………………………………………………………………… 3
圖2-1: 政黨與民意分布結構(一)……………………………………… 51
圖2-2: 政黨與民意分布結構(二)……………………………………… 51
圖2-3: 政黨與民意分布結構(三)……………………………………… 52
圖2-4: 政黨與民意分布結構(四) ……………………………………… 52
圖3-1: 地方政府與社會福利發展:政治經濟結構的分析模型………… 65
圖5-1: 地方政府與社會福利發展:政治經濟結構的分析模型(精鍊)… 130
圖5-2: 政治經濟結構與地方政府社會福利發展的典型相關分析圖
(第一組線性組合(典型變量Ι))……………………………… 141
圖5-3: 政治經濟結構與地方政府社會福利發展的典型相關分析圖
(第二組線性組合(典型變量Π))……………………………… 142
圖6-1: 「社福支出比例」的主要影響因素(複迴歸分析)…………… 163
圖6-2: 「社福人員比例」的主要影響因素(複迴歸分析)…………… 164
圖6-3: 政治經濟結構與地方政府社會福利發展的典型相關分析圖 …… 165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一、中文部份


(一)政府文獻

中央選舉委員會與政治大學選舉中心
1994-1999 《政治大學選舉中心網站資料庫:歷年各項選舉結果》。台北:
中央選舉委員會與政治大學選舉中心。
立法院
1994 〈省縣自治法與直轄市自治法〉,《立法院公報》,83 (54): 4-19,
21-29。
內政部社會司
1988 《內政部加強推展社會福利獎助作業手冊》。台北:內政部社會司。
1992 《內政部加強推展社會福利獎助作業手冊》。台北:內政部社會司。
1998 《內政部加強推展社會福利獎助作業手冊》。台北:內政部社會司。
1997 《內政部社會司業務手冊》。台北:內政部社會司
1998 《內政部社會司七十年度至八十七年度社政預算一覽表》,由內政部
社會司提供。
1994-1999 <加強推展社會福利獎助省市及縣市政府概況統計表>,內政
部社會司,1994-1999年。
1994-1999 <台北市社會福利工作人員一覽表>,內政部社會司,1994-1999
年。
1994-1999 <高雄市社會福利工作人員一覽表>,內政部社會司,1994-1999
年。
行政院主計處
1970 《中華民國統計年鑑》。台北:行政院主計處。
1999 《中華民國重要經社指標》。台北:行政院主計處。
行政院經建會
1984 《我國現行社會福利制度與社會福利支出之研究》。台北:行政院經
建會。
1994-1999 《都市及區域發展統計彙編》。台北:行政院經建會都市及住宅
處。
1995-2000 《中華民國台灣地區人力資源統計年報》。台北:行政院經建會
都市及住宅處。
行政院研考會
1988 《我國社會福利定義與範圍之研究》。台北:行政院研考會。
行政院
1990 〈公文〉,台七十九內字第0八一0一號(4-19-1990)。
財政部
1999 《財政部統計年報》。台北:財政部統計處。
1999 《中華民國財政部統計月報》。台北:財政部統計處。
苗栗縣政府
1955-1996 《苗栗縣統計要覽》。臺南縣:苗栗縣政府。
花蓮縣政府
1955-1996 《花蓮縣統計要覽》。嘉義市:花蓮縣政府。
宜蘭縣政府
1955-1996 《宜蘭縣統計要覽》。臺南縣:宜蘭縣政府。
屏東縣政府
1986-1996 《屏東縣統計要覽》。屏東縣:屏東縣政府。
1998 《屏東縣社會科業務簡報》,屏東縣社會科提供。
1998 《屏東縣福利服務手冊》,屏東縣社會科提供。
南投縣政府
1955-1996 《南投縣統計要覽》。嘉義市:南投縣政府。
高雄市政府
1955-1996 《高雄市統計年報》。高雄市:高雄市政府。
高雄市政府社會局
1994 《高雄市工商自由職業暨社會團體名冊》。高雄市:高雄市政府社會
局。
1998 《高雄市推動社會福利工作績效及未來展望》。高雄市:高雄市政府
社會局。
高雄市志願服務協會
1995 《高雄地區社會福利資源手冊》。高雄市:高雄市志願服務協會。
高雄縣政府
1955-1996 《高雄縣統計要覽》。高雄縣:高雄縣政府。
1996 《迎接2000年高雄縣社會福利新紀元:高雄縣社會福利白皮書》。高
雄縣:高雄縣政府。
1998 《高雄縣社會福利事項一覽表》,高雄縣政府社會科提供。
基隆市政府
1955-1996 《基隆市統計要覽》。嘉義市:基隆市政府。
雲林縣政府
1955-1996 《雲林縣統計要覽》。嘉義市:雲林縣政府。
桃園縣政府
1955-1996 《桃園縣統計要覽》。嘉義市:桃園縣政府。
新竹市政府
1955-1996 《新竹市統計要覽》。嘉義市:新竹市政府。
新竹縣政府
1955-1996 《新竹縣統計要覽》。嘉義市:新竹縣政府。
彰化縣政府
1955-1996 《彰化縣統計要覽》。嘉義市:彰化縣政府。
嘉義縣政府
1955-1996 《嘉義縣統計要覽》。嘉義縣:嘉義縣政府。
嘉義市政府
1955-1996 《嘉義市統計要覽》。嘉義市:嘉義市政府。
澎湖縣政府
1955-1996 《澎湖縣統計要覽》。嘉義市:澎湖縣政府。
臺中市政府
1955-1996 《臺中市統計要覽》。臺南縣:臺中市政府。
臺中縣政府
1955-1996 《臺中縣統計要覽》。臺南縣:臺中縣政府。
臺南縣政府
1955-1996 《臺南縣統計要覽》。臺南縣:臺南縣政府。
1986 《台南縣總決算審查報告》。台南:台南縣政府主計室。
臺南市政府
1955-1996 《臺南市統計要覽》。臺南市:臺南市政府。
臺東縣政府
1955-1996 《臺南縣統計要覽》。臺南縣:臺東縣政府。

臺灣省政府主計處
1997 《臺灣省統計年報》。南投:省政府主計處。
臺灣省政府社會處
1997 《台灣省社會福利資源手冊》。南投:臺灣省政府社會處。
1997 《臺灣省社政重要施政手冊》。南投:臺灣省政府社會處。
1997 〈臺灣省各縣市社工(督導)人員數統計一覽表>,省政府社會處
提供。
臺灣省政府民政廳
1998 〈臺灣省各縣市社政人員歷年總數統計一覽表>,省政府民政廳提
供。
臺灣省政府新聞處
1965 《臺灣光復二十年》。台中:省政府新聞處。
臺灣省政府社會處
1957 《臺灣社政十年》。南投:省政府社會處。
1961 《臺灣省社政業務概況圖表》。南投:省政府社會處。
1974 《臺灣省加強社會福利措施概況》。南投:省政府社會處。
1978 《臺灣省加強社會福利措施第三期四年推行成效總報告》。
南投:省政府社會處。
1979 《臺灣省推行社會工作員專輯》。南投:省政府社會處。
1986 《社政年報》。南投:省政府社會處。
1988 《社政年報》。南投:省政府社會處。
1994-1997 《臺灣省社政重要施政手冊》。南投:省政府社會處。
1998a 〈臺灣省各縣市政府社工員學歷、性別與年齡一覽表〉,由省社會處
提供。
1998b 〈臺灣省各縣市政府社工(督導)人員數統計一覽表〉,由省社會處
提供。
1995-1999 《台灣省社會統計》。台灣省政府社會處,1995-1999。
臺灣省選舉委員會
1984 〈八十二年、八十三年公職人員選舉台灣省選務實錄>,台灣省選
舉委員會編印。
臺灣省政府民政廳
1997 〈縣市政府社會局(科)組織與人員編置一覽表〉,由省民政廳提供。

臺灣省政府財政廳
1994-1999 《台灣省財政統計年報》。台灣省政府社會處,1995-1999。
臺灣省政府人事處
1998a 〈臺灣省二十一縣市政府社政人員歷年總數統計一覽表〉,由省人事
處提供。
1998b 〈各縣市政府社政單位主管學歷一覽表〉,由省人事處提供。


(二)專書

中國國民黨黨史委員會編
1973 《國父全集》(第一冊)(第二冊)。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
王玉輝
1998 《台北市政府社會福利支出之實證研究》。台北:台灣大學社會研究
所碩士論文。
王振寰
1993 《資本,勞工,與國家機器:台灣的政治與社會轉型》。台北:台灣
社會研究叢刊。
1996 《誰統治台灣:轉型中的國家機器與權力結構》。台北:巨流圖書公
司。
王正勤
1994 《台灣地區威權體制下的福利政策》。台北:政大政研所碩士論文。
白秀雄
1978 《社會福利行政》。台北:三民書局。
古允文
1988 《政府角色於社會福利發展過程中的演變與困境:理論觀點的探究》,
台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古允文譯(Ian Gough著)
1995 《福利國家的政治經濟學(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the Welfare
State)》。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古允文譯(Esping-Andersen著)
1999 《福利資本主義的三個世界(The Three World of Welfare
Capitalism)》。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古允文等譯
1988 《社會福利發展》。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民主進步黨
1993 《公平正義的福利國:民主進步黨的社會福利政策》。台北:民主進
步黨中央黨部。
江亮演等
2000 《社會福利與行政》。台北:五南書局。
宋淑珠
1990 《我國地方政府社會福利支出之研究》,政治大學財稅研究所碩士論
文。
何金銘
1996 《候選人勝選因素分析:二屆立委選舉個案研究》,中山大學中山學
術研究所博士論文。
李明政
1998 《意識型態與社會政策》。台北:洪葉文化事業公司。
李欽湧
1994 《社會政策分析》。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李鍾元
1990 《社會工作員輔導低收入戶實效之研究》。台北:中華民國社區發展
研究訓練中心。
吳明儒、賴兩陽譯(Arthur Gould 著)
1997 《資本主義福利體系:日本、英國與瑞典之比較》(Capitalist Welfare
System: A Comparison of Japan, Britiab & Sweden,1993)。台
北:巨流圖書公司。
吳凱勳
1993 《我國社會保險制度現況分析及整合問題》。台北:行政院研究發展考
核委員會。
林佳龍
1988 《國民黨與民進黨的群眾基礎:台灣選民政黨支持的比較分析》。台
北:台灣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萬億
1994a 《福利國家:歷史比較的分析》。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林萬億、陳毓文、秦文立
1997 《社會福利公設民營模式與法治化之研究》。委託單位:內政部。
林豐正
1996 《全國中低收入戶老人生活津貼發放制度檢討報告》。台北:內政部。
官有垣
1998 《中華兒童福利基金會的組織與方案評估》。未公開發表之研究計畫, 委
託單位:中華兒童福利基金會。
官有垣譯(David Macarov著)
2000 《社會福利:結構與實施(Social Welfare : Structure and Practice )》。
台北:雙葉書廊公司。
紀俊臣
1994 《台灣地方自治轉型與自治法治設計之析論:以都市法治為個案》。 台
北:時英出版社。
柯三吉、萬育維
1994 《台北市政府社會局委託式福利服務提供模式之研究:社會局與受委
託機構間互動關係之探討》。台北:台北市政府社會局委託研究。
高永光
1995 《論政治學中國家研究之新趨勢》。台北:永然文化。
陳小紅
1996 《我國社會福利體系實施與評估》。經建會委託研究。
陳正芬
1997 《政黨競爭與臺灣的社會福利政策:以民進黨執政的台北市為例》。嘉
義: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東昇
1995 《金錢城市:地方派系、財團、與台北都會發展的社會學分析》。台北:
巨流圖書公司。
陳靜儀
1995 《民主進步黨在歷屆選舉中政黨政治廣告之內容分析》,台北:政治大
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笠雲
1984 《我國殘障福利法與社會救助法執行之規畫與成效之》。台北:行政院 研
考會。

張景森
1993 《台灣的都市計劃:1985-1988》。台北:葉強出版社。
郭明政
1997 《社會安全制度與社會法》。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法學院勞動法與社 會
法研究中心。
郭登聰
1986 《我國社會福利政策制定因素的探討:著重經濟因素的分析-以民生
主義現階段社會政策為例》。台北:台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
文。
1998 《我國社會福利民營化形成與發展的歷史分析》。嘉義:中正大學社 會
福利研究所博士論文。
彭懷真
1983 《我國工業化與社會福利的演變(1963-1982)》。台北:台灣大學社
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源協
2000 《社區照顧:台灣與英國經驗的檢視》。台北:揚智文化出版。
黃錦堂
1995 《地方自治法治化問題之研究》。台北:月旦出版社。
詹火生
1983 《民生主義的社會安全理論與實施》。台北:國立編譯館。
1988 《社會福利理論研究》。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1989 《現階段我國社會福利經費支出水準、經費結構與財源結構 研究》。 財
政部賦改會。
蔡明璋
1996 《台灣的貧窮:下層階級的結構分析》。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蔡佩珍
1995 《福利國家?社會保險?論國家角色與台灣社會福利發展:1950-
1995》。台北:台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趙永茂
1997 《中央與地方權限劃分的理論與實際:兼論台灣地方政府的變革方
向》。台北:翰蘆圖書出版公司。
1998 《台灣地方政治的變遷與特質》。台北:翰蘆圖書出版公司。

鄭文輝、王正、官有垣
1994 《地方對依法可徵闢之財源未能積極徵收之原因及改進》。台北:行 政
院經濟建設委員會。
鄭文輝、朱澤民
1990 《我國社會福利支出之研究》。台北: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劉銘譯(Friedlander.W.A.著)
1959 《社會福利概論》(共三冊)(Introduction to Social Welfare)。台北: 中
華文化出版事業社。
劉脩如
1982 《社會福利行政》。台北:正中書局。
1984 《社會政策與立法》。台北:五南書局。
薄慶玖
1997 《地方政府與自治》(第三版)。台北:五南書局。
謝青雲
1990 《台灣地區一九九○年後社會變遷與社會福利發展關係之研究》。台
北:台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歐陽晟
1994 《台灣民主轉型期政黨競爭形態的社會基礎(1986-1992)》,台北:
台灣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
龐建國
1993 《國家發展理論:兼論台灣發展經驗》。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魏斯曼,馬士蘭(Jack Wiseman & David Marsland)
1984 《中華民國社會福利方案之檢討與建議》。台北:行政院經建會。


(三)期刊論文

丁仁方
1997 〈多元競爭與地方政策資源的整合:以台南市民間團體與福利服務政
策為例〉,《行政院發展與地方政府競爭力之提昇學術研討會論文
集》:2.1-2.22,台中:東海大學。

王 正
1994 〈從社會福利政策探討政府之財政負擔>,《臺灣銀行季刊》,45(4):
32-48。
王仕圖、官有垣
1999 〈社會政策過程中行政科層與國會互動之研究:以社會救助法之修訂
為例>,《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3(1):141-1769。
王振寰
1988 〈國家角色、依賴發展與階級關係:從四本有關台灣發展的研究>,
《臺灣社會研究季刊》,2(4):147-174。
王培勳
1982 〈論「我國社會行政組織及人事制度」引言綱要〉,《社區發展季刊》
18:101-102。
王湧泉
1998 <高屏地區社會福利資源初探>,《高雄科學技術學院學報》,27:747-
774。
王湧泉、官有垣
2000 〈台灣南部七縣市政府福利服務輸送品質管理的初探>,《高雄應用
科技大學學報》,29:227-274。
王健全
1995 〈福利政策與選舉的迷思:瑞典與加拿大的經驗>,《經濟前瞻》,41:
42-44。
王業立
1999 〈縣市議員選舉制度的探討>,收入於薄慶玖主編,《地方政府論叢:
祝賀薄慶玖教授榮退論文集》,頁147-173。台北:五南圖書公司。
仉桂美
1999 〈精省後縣市政府組織功能之研究〉,收錄於翁興利編,《地方政府與
政治:精省後之財政自主與地方分權》,頁209-233。台北:商鼎
文化出版。
古允文
1990 〈福利國家的危機:本質與脈絡〉,《中山社會科學季刊》,5(3):45-56。
1996 〈政治、政策過程與社會福利發展〉,《社會建設》,93:23-29。
朱雲漢
1989 〈寡占經濟與威權政治體制>,收錄於黃煌雄主編,《壟斷與剝削:
威權主義的政治經濟分析》,頁139-160。台北:台灣研究基金會。
江亮演
1982 〈論「我國社會行政組織及人事制度」發言內容〉,《社區發展季刊》
18:104。
何東皓
1996 〈政黨競爭與公共支出關係之檢討:一項台灣地方選舉與公共支出決
策模式的實證研究>,《中山人文社會科學期刊》,5(3):91-126。
李易駿
1996 〈我國福利服務法制中的政府角色變遷與建議>,《理論與政策》,10
(4):91-110。
李淑容
1997 〈從SCI架構分析台灣社會福利經費及其分配效益:以1991年資料
為例>,《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1(2):189-223。
邱昌泰
1985 〈我國社會福利預算合法化過程之研究(民國64-73年):漸進主義
的觀點>,《社區發展季刊》,31:54-64。
呂寶靜
1995 〈民意與社會福利>,收錄於林萬億主編,《台灣的社會福利:民間
觀點》,頁69-102。台北:五南圖書公司。
社會建設季刊
1980 39:69。
1980 <行政院重視研究社會福利>,43:111。
吳惠林
1995 〈選舉症候群如何了?>,《經濟前瞻》,41:30-35。
明居正
1992 〈中華民國政治體系之分析:1949年至1992年>,《政治科學論叢》
4:149-178。
林邦傑
1981 〈集群分析及其運用>,政治大學《教育與心理研究》,4:31-57。
林嘉誠
1984 〈72年選舉行為研究>,《政治學報》,10(12):123-190。
林萬億
1991 〈我國社會福利事業與研究的發展>,《中國社會學刊》,15:74-119。
1994b 〈民意與社會福利>,收錄於伊慶春主編,《台灣社會的民眾意向: 社
會科學的分析》,頁245-283。台北:中研院社科所專書(33)。
1995 〈論中國國民黨的社會福利觀>,收錄於林萬億主編,《台灣的社會 福
利:民間觀點》,頁2-36。台北:五南圖書公司。
1996 〈國家與社會政策:台灣與瑞典的比較>,收錄於徐正光、蕭新煌主
編,《台灣的國家與社會》,頁253-307。台北:三民書局。
1998 〈社會抗爭、政治權力資源與社會福利政策的發展:一九八○年代以 來
的台灣經驗>,收錄於台灣大學社會系主辦,《台灣社會福利運動的
回顧與展望研討會》。
林萬億、葉琇姍
1992 〈台灣的社會運動與社會政策:以福利弱勢團體運動為例>,《社會工
作學刊》,2:137-156。
官有垣
1999 〈地方政府的社會福利角色:理論觀點與英國實例例>,《社會建設》,
第100期,頁72-91。
官有垣、王湧泉
1999 〈地方政府社會福利角色與功能的歷史變遷:以台灣省暨各縣市政府
為例>,《公共行政學報》,第四期,頁193-239。
官有垣、鄭文輝
1999 〈省虛級化後地方政府徵闢自有財源之問題與對策>,《社會建設》,
第100期,頁92-118。
卓春英、簡振澄
2000 〈精省以後的地方財政問題:從高雄縣社福政策探析>,《跨越2000
年的政治學研究》學術研討會,台灣政治學會、中山大學政治學研
究所主辦,2000年12月9-10日。
柯三吉
1995 〈我國社會福利政策的政治發展分析>,《社區發展季刊》70:46-56。
胡至沛
1999 〈台北縣敬老津貼政策的回應性政策評估>,《社會建設季刊》,100:
56-71。
胡佛、游盈隆
1984 〈選民的政黨選擇:態度傾向及個人背景分析>,《政治學報》,12。

孫健忠
1988 〈社會服務的私有化:理念與策略的探討>,《公共政學報》,10:91-
104。
1997 〈社會津貼實施經驗的反省:以敬老津貼為例〉,《社會政策與社會工 作
學刊》 1 (1): 73-98。
徐 震、趙碧華
1996 〈論臺灣近年來社會福利政治化與社會工作專業化之衝突〉,《社區發
展季刊》73:114-24。
高永光
1998 〈政黨競爭與政黨聯合:議題取向的分析〉,《理論與政策》,12(2):
157-173。
陳小紅
1997 〈台灣地區社會福利機構分佈與各級政府財源支出分配的初步分析〉,
《研考雙月刊》21(2):20-38
陳正芬、官有垣
1997 〈政黨競爭、地方自主性與社會福利:以民進黨執政的台北市為例〉,
《中國行政評論》 7(1):57-98。
許順有
1983 〈臺灣省社會福利基金之管理與運用〉,《社區發展季刊》 23:25-42。
張世雄
1996 〈國民年金制度的政治經濟學:中央與地方政府的角色與互動關係〉,
《社會福利的理念與社會安全制度》。 台北:唐山出版社。頁175-198。
張景旭、蕭新煌
1995 〈臺灣社會福利的社會基礎:階級與福利理念的類型分析〉,《社區發 展
季刊》 70:6-32。
張家麟
1996 〈國家與社會福利:台灣經驗的分析>。《中山人文社會科學期刊》, 4
(3):199-233。
黃錦堂
1999 〈地方府會法制之研究>,收入於薄慶玖主編,《地方政府論叢:
祝賀薄慶玖教授榮退論文集》,頁175-236。台北:五南圖書公司。。
黃耀輝
1995 〈不要「概括承受」:用全民投票決定社會福利政策>,《經濟前瞻》,
41:36-40。
游盈隆
1994 〈政黨形象、意識型態與台灣選舉變遷〉,《中央研究院民族所集刊》,
78:61-99。
傅立葉
1992 〈國人對當前社會福利的總體觀察>,《台灣地區社會意向調查:八 十
年八月定期調查報告》,頁91-102。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 會
科學研究所。
1993 〈台灣社會保險制度的社會控制本質>,《台灣社會研究季刊》,15:
39-64。
1994 〈台灣社會福利體系階層化效果初探>,收錄於伊慶春主編,《台灣 社
會的民眾意向:社會科學的分析》,頁285-310。台北:中研院社
科所專書(33)。
1995 〈我國政府支出的政治經濟分析〉,收錄於林萬億主編,《台灣的社會 福
利:民間觀點》:160-205。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傅從喜、薛承泰
1996 〈敬老津貼:是福利還是政治—以台北市的府會之爭為例〉,《社會建
設》 39: 69-76。
楊孝榮
1996 〈選舉策略與社會福利政策之規劃>,《社會建設》,93:31-35。
詹火生
1991a 〈台灣地區政治民主化與社會福利發展〉,收錄於詹火生編,《社會
變遷與社會福利》:151-167。台北:民主基金會。
1991b 〈儒家倫理與現代社會福利發展〉,收錄於詹火生編,《社會變遷與
社會福利》:169-176。台北:民主基金會。
1995a 〈政府在社會政策中的角色與功能—中美兩國之比較〉,收錄於鄭麗
嬌主編,《中西社會福利政策與制度》:1-30。台北:中央研究院
歐美研究所。頁1-30。
1995b 〈邁向現代化社會福利制度—臺灣五十年來的社會福利發展〉,收錄
於臺灣省政府新聞處編印《邁向現代化社會福利制度》:1-58。南
投:臺灣省政府新聞處。
蔡明璋
1986 〈台灣經濟成長與福利發展關係的檢討>,《社區發展季刊》,33:52-
56。
1994 〈地區家庭收入的決定因素:區域階層化的初步分析>,《人文及社 會
科學集刊》,6(2):231-256。
鄭麗嬌
1995 〈美國各州「失依兒童家庭補助」(AFDC)社會福利方案之評估研究〉,
收錄於鄭麗嬌主編,《中西社會福利政策與制度》:1-30。台北:中 央
研究院歐美研究所。頁307-339。
鄭文輝、官有垣
1996 〈地方政府徵闢稅課收入策略之探討〉,《研考雙月刊》,194:23-37。
劉淑瓊
1998 〈當前「公設民營」困境之回溯與前瞻:以台北市政府為例〉,宣讀 於
「社會福利發展:過去、現在、未來」研討會,台北:台灣大學社 會
系主辦,1998年4月16日至18日。
劉鳳珍
1997 〈年金換選票,有效?>,《遠見》,1997/11/5:170-180。
劉獻文
1999 〈我國社會福利政策實施之檢討>,《三民主義學報(師大)》,19:153-
167。
賴兩陽
1986 〈政府社會福利經費支出之探討〉,《社會建設》,66-67:4-13。
1988 〈政府社會福利經費之探討>,《社會建設》,66:4-23。
1998 〈選舉對老年年金政策形成的影響分析:簡單民主模式的觀點〉,詹 火
生編,《新世紀的社會福利政策》:211-227。台北:厚生基金會出 版。
薛立敏
1992 〈憲法社會安全條款之探討及修正意見〉,《經濟前瞻》,26:41-49。
謝復生、牛銘實
1996 〈總統選舉中選民投票的抉擇:一個理性抉擇理論的分析〉,國立政 治
大學《選舉制度、選舉行為與台灣地區政治民主化》學術研討會論
文。
戴西君
1989 <我國社會福利財政支出之研究>,《中山社會科學季刊》,4(3):
93-116。

二、英文部份:


(一)Books

Alcock, P.
1996 Social Policy in Britain: Themes and Issues. New York: St. Martin’s Press.
Buchanan, J., and Tullock, G.
1962 The Calculus of Consent. Ann Arbor: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Burrows, R. and B. Loader
1994 Towards A Post-Fordist Welfare State? London: Routledge.
Castells.M
1977 The Urbab Question: A Marxist Approach. Cambridge,Mass:MIT Press.
Clark, J., A. Cochrane, and E. McLaughlin
1985 Managing Social Policy. London: Sage.
Cockburn, C.
1977 The Local State. London: Pluto.
Cochrane, A
1993 What Happened to Local Government? Buckingham: Open University Press.
Cooper, J. F.
1990 Taiwan: Nation-State or Province? Boulder: Westview Press.
Council for Economic Planning and Development, ROC
1970 Taiwan Statistical Data Book. Taipei: CEPD.
Dealove, J.
1979 The Reorganization of British Local Government.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Dickens,P:, S. Duncan, M. Goodwin, and F.Gray
1985 Housing, State and Localities .London: Methuen.
Downs A.
1957 An Economic Theory of Democracy.N.Y.:Harper & Row Publisher.
DiNitto, D. M.
1983 Social Welfare: Politics and Public Policy. Boston: Allyn and Bacon.
Evans P.
1985 Bringing the State Back In.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Approach ,” Industrial and Labor Relations Review, XXVI:4.
George,V. & Wilding,P.
1985 Ideology and Social Welfare. London: Routledge & Kegan Paul.
Gold, T.
1986 State and Society in the Taiwan Miracle. Armonk, New York: M.E. Sharp, Inc.
Gurr T R.& King D S.
1987 The State and The City. London: Macmillan Education.
Gyford J.
1985 The Politics of Local Socialism. London: George Allen & Unwin.

Henney, A.
1984 Inside Local Government: A Case for Radical Reform. London: Sinclair Browne.
Hill, M.
1993 Understanding Social Policy. London: Blackwell.
Jessop, B.
1990 State Theory: Putting the Capitalist State in its Place. Cambridge: Polity Press.
Jones, G. and J. Stewart
1983 The Case for Local Government. London: Allen & Unwin.
Jacoby, N. H.
1966 U.S. Aid to Taiwan:A Study of Foreign Aid, Self-Help, and Development. New York:Frederick A. Praeger.
Johnson,N.
1987 The Welfare State in Transition. Brighton: Wheatsheaf Books.
Katznelson I.
1981 City Trenches: Urban Politics and the Patterning of Class in the
United States New York: Pantheon.
Kerr,C.
1962 Industrialism and Industrial Man. Heinemann.
Kuan, Y. Y.
1994 “From Harmony to Rivalry: The Changing Relationships between Taiwan Christian Children’s Fund and the Government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on Taiwan, 1964-1992. Ph.D.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Missouri-St. Louis.
Leach, S., H. Davis, and Associates
1995 Enabling or Disabling Local Government. Buckingham, UK: Open University Press.
Levy,F.
1987 Dollars and Dreams. New York: Rural Sage Foundation.
Li, K. T.
1988 The Evolution of Policy Behind Taiwan’s Development Success.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Lin, W.I.
1990 Social Welfare Development in Taiwan: An Integrated Theoretical Explanation. Ph.D.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Berkeley.
Long, S.
1991 Taiwan: China’s Last Frontier. New York: St. Martin’s Press.

Mann M.
1986 The Sources of Social Power.Volume One: A History of Power From the
Beginning to AD 1760.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Niskanen, W.
1973 Bureaucracy: Servant or Master? London: Institute for Economic Affairs.
O'Connor J.
1973 The Fiscal Crisis of the State. New York:Martins Press.
Page, E. C., and Goldsmith M. J
1987 Central and Local Government Relations: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West European Unitary States. London: Sage.
Pinker,R.
1979 The Idea of Welfare. London: Heinemann.
Rhodes, R.
1988 Beyond Westminster and Whitehall: The Sub-Central Government of Britain. Lodon: Allen & Unwin.
Robertson D.
1976 A Theory of Party Competition.London:John Wiley & Sons.
Sartori G.
1981 Parties and Party Systems. London: Cambridge University.
Saunders, P.
1979 Urban Politics: A Sociological Interpretation. Harmondsworth:
Penguin.
1981a Social Theory and the Urban Question. London: Hutchinson.
Savage M.& Warde A
1993 Urban Sociology, Capitalism and Modernity. London: Macmillan.
Stewart, J.
1983 Local Government: The Conditions of Local Choice. .London: Allen & Unwin..
1986 The New Management of the Local Government. London: Allen & Unwin.

Stoker,G.
1991 The Politics of Local Government,2nd ed., London: Macmillan.
Sullivan, M.
1987 Sociology and Social Welfare. London: Allen and Unwin.
1994 Modern Social Policy. New York: Harvester Wheat-Sheaf.
Skocpol, T.
1979 State and Social Revolution.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Tullock,G.
1976 The Vote Motive. London: IEA.
Wang, K.Y.
1991 The Initiation of the Welfare Law for the Disabled in Taiwan: An Unexplored Story. Ph.D. Dissertation, Brandies University.
Wilensky,H.
1974 The Welfare State and Equality.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Wilensky & Leaux
1965 Industrial Society and Social Welfare. New York:Free Press.
Wilson,W.J.
1987 The Truly Disadvantaged: The Inner City , The Underclass, and
Publicy. Chicago,ILL: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Willims,F.
1989 Social Policy:A Critical Introduction. Cambridge: Polity Press.


(二)Articles

Bennett,R.
1990 “Decentralization, Intergovernment Relations and Market: Towards A Post-Welfare Agenda? In Roberet Bennett(eds.),Decentralization, Local Governments, and Post-Welfare Agenda?.p1-26.Oxford: Clarendon Press.
Bjork,G.C.
1966 “Discussion: Rimlinger's Welfare Policy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 The Journal of Economic History, XXVI:4, 527-576.
Cawson, A. and Saunders, P.
1984 “Coporatism, Competitive Politics and Class Struggle,” in R.King ed.,
Capital and Politics. London: RKP.
Chamlin, M. B.
1987 “General Assistance among Cities: An Explanation of the Need, Economic Threat, and Benign Neglect Hypotheses,” Social Science Quarterly 68: 834-46.
Chan, H. S.
1983 “Social Welfare in Taiwan,” in J. Dixon and H. S. Kim eds., Social Welfare in Asia. London: Croom Helm.
Cochrane, A
1991 “The Changing State of Local Government: Restructuring for the
1990s,” Public Administration 69: 281-302.
1994 “Restructuring the Local Welfare State,” in Burrows , R. , and B. Loader, eds. , Towards A Post-Fordist Welfare State? London: Routledge.
Chou, Y., and A. J. Nathan
1987 “Democratizing Transition in Taiwan,” Asian Survey 27(3): 277-99.
Cutright,P.
1965 “Political Structure,Economic Development,and National Social
Security,Programs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70,537-550.
Duncan, S. and Goodwin, M.
1982a “The Local State and Restructuring Social Relations: Theory and Practic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Urban and Regional Research 6:157-86.
1982b “The Local State: Functionalism, Autonomy and Class Relations in Cockburn and Saunders’ Political Geography Quarterly 1.
1985 “The Local State and Local Economic Policy: Why the Fuss,?” Policy and Politics 3(3): 227-53.
Dunleavy, P.
1985 “The Limits to Local Government,” in M. Boddy and C. Fudge eds.,
Local Socialism? (London: Macmillan)
1986 “Explaining the Privatisation Boom,” Public Administration
61:13-34.
Dye T.
1984 “party and Policy in the states,” Journal of Politics. 46(4):1097-1116.
Egger,M. & Massey
1991 “ The Structural Determinants of Urban Poverty: A Comparison of
White, Blacks, and Hispanics,”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20:217-
255.
Flora,P.& Alber,J.
1981 “Modernization, Democratiz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Welfare
States in Western Europe” in Flora,P.& Heidenheimer,J. The
Development of Welfare States in Europe and America.New Brunswick:
Trabsaction Books.pp.37-80.
Galenson W.
1968 “ Social Security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a Guantitative
Goldsmith M.
1995 “Autonomy and City Limits,”In Judge D.,Gerry S.& Harold W.Thories
of Urban Politics.London:Sage.

Goodwin, M.
1986 “Locality and Local State: Sheffield’s Economic Policy,” Working paper in Urban and Regional Studies no.52 , Brighton: University of Sussex.
Greenwood, R. and Stewart, J.
1986 “The Institutional and Organizational Capabilities of Local Government,” Public Administration 64:35-50.
Jenning E.
1979 “Competition, Constituencies, and Welfare Policies in American States,”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73:414-429.
King, A. Y.C.
1993 “A Nonparadigmatic Search for Democracy in a Post-Confucian Culture: The Case of Taiwan, ROC,” in L. Diamond, ed. Political Culture and Democracy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Boulder & London : Lynne Reinner Publishers.
Leach, S.
1989 “Strengthening Local Democracy?” The Government’s Response to Widdicombe,” in J. Stewart and G Stoker (eds.), The Future of Local Government. London: Macmillan.
Libert, R.
1975 “Municipal Functions, Structure, and Expenditures: A Reanalysis of Recent Research,” Social Science Quarterly 54: 765-783.
Lin, W.I.
1991 “Labour Movement and Taiwan's Belated Welfare State,”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and Comparative Social Welfare 7:1, 31-44.
Mishra,R.
1973 “Welfare and Industrial Man:a study of welfare in western industrial
societies in relation of a hypothesis of convergency,”
Sociological Review,21:4,525-560.
Pirie, M.
1981 “Economy and Local Government,” in E. Bulter and M. Pirie eds., Economy and Local Government. London: Adam Smith Institute.
Pollitt, C.
1986 “Democracy and Bureaucracy” in D. Held and C. Pollitt eds., New Forms of Democracy. London: Sage.
Rimlinger
1966 “ Welfare Policy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 A Comparative Historical
Perspective,” The Journal of Economic History, XXI.
1981b “Notes on the specificity of the Local State” in M. Boddy and C. Fudge eds., The Local State: Theory and Practice WP 20. University of Britol: School for Advanced Urban Studies.
Saunders, P.
1984 “Rethinking Local Politics,” in M. Boddy and C. Fudge eds., Local Socialism? London Macmillan.
Sharpe,E. B., and S. Maynard-Moody
1991 “Theories of the Local Welfare Role,” American Journal of Political Science 35(4):934-50.
Sharpe, L. J.
1970 “Theories and Values of Local Government,” Political Studies 18(2):153-74
1982 “The Labour Party and the Geography of Inequality” in D. Kavanagh ed. The Politics of the Labour Party. London: Allen & Unwin.
Skocpol, T.
1985 “Bringing the State Back In: Strategies of Analysis in Current Research,” in P. B. Evens., D. Rueschemeyer, & T. Skocpol, eds., Bringing the State Back In Lond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Tsai, W.H., and L. Y. Chang
1985 ”Political, Ideology, and Social Welfare Program: A Critical Evaluation of Social Welfare Legislation in Taiwan,” Journal of Sociology 17: 233-62.
1991 ”Studying Inner-city Social Dislocations: The Challenge of Public
Agenda Research,” American Sociologycal Review 56: 1-14.
Wolman, H.
1990 “Decentralisation, Local Government and Markets”. in Bennett, R. ed,
Decentralisation, Local Government and Markets. Oxford: Clarendo
Press.
Zald,M.
1976 “On Wilensky's the Welfare State and Equality,”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81:4, 942-945.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校內一年後公開,校外永不公開 campus withheld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永不公開 not available

您的 IP(校外) 位址是 3.17.79.60
論文開放下載的時間是 校外不公開

Your IP address is 3.17.79.60
This thesis will be available to you on Indicate off-campus access is not available.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