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0501110-174112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0501110-174112
論文名稱
Title
顏真卿及其書法研究-以大曆年間貶謫時期為主
YAN﹐ZHEN-QING and the study of his calligraphy based on the year of DA-LI during his demotion period.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208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10-04-19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10-05-01
關鍵字
Keywords
貶謫、書法、顏真卿
none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5708 次,被下載 9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5708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9 times.
中文摘要
  唐代書法講究法度,其體現主要表現於楷書之上。顏真卿的作品樣貌豐富多樣,因時因地而異,其楷書筆畫雄厚,體勢開展,樸實無華的風格顯示出唐人勇於開拓與積極進取的精神。他的書法藝術啟發了後世歷代無數書家,影響極為深遠。顏真卿因性情耿直,於代宗時得罪當朝宰相元載,以致在永泰二年(十一月改元大曆)二月被貶至硤州別駕,自此展開長達十一年多的謫居生涯。這是他仕途生涯最沒落,人生最失意的時期,雖然忠義之心未變,但從位高權重的朝廷重臣驟降至地方別駕,使他的心理產生極大變化。本文依據顏真卿大曆貶謫時期的詩文創作來探究他這時的生活面貌;並藉著這時期的書法作品,分析他於書藝創作時所蘊藏的心理意識。顏真卿對於書法寫作之體會有其看法,如能將他的書學理論與書蹟相互參照比較,對於「顏體」楷書之領略必能收事半功倍之效,因此本文將顏真卿之書學著作究明分析,以見其書法美學與筆法意涵。顏真卿的楷書是針對初唐秀雅書風的反動,於創新中又蘊藏了「復古」的精神,而〈麻姑山仙壇記〉為「顏體」楷書風格確立之碑作,故以〈麻姑山仙壇記〉碑字為參照範例來說明,藉以了解其楷書筆法特色、結構特色與藝術風格,體會顏真卿書藝中蘊含之美。
Abstract
none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第一章 緒論………………………………………………5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研究目的…………………………5
一、研究動機…………………………………‥…5
二、研究目的………………………………………7
第二節 研究範圍、方法與論文架構…………………9
一、研究範圍……………………………………9
二、研究方法……………………………………9
三、論文架構……………………………………10
第三節 文獻探討………………………………………11
第二章 貶謫時期生活面貌與人生意識………………15
第一節 三出朝廷……………………………………16
第二節 人生轉折……………………………………26
一、聲望顯赫…………………………………26
二、維護綱紀…………………………………28
三、得罪元載…………………………………30
四、謫貶南楚…………………………………32
第三節 生活面貌………………………………………34
一、依託佛道…………………………………35
(一)、道教…………………………………35
(二)、佛教…………………………………39
(三)、與佛道融合…………………………44
二、寄情詩文…………………………………45
(一)詩文編集………………………………45
(二)詩會組成………………………………48
三、結交摯友…………………………………51
(一)湖州當地文士…………………………51
(二)短期停留文人…………………………54
第四節 心理意識……………………………………58
一、堅守其志 坦然以對………………………59
二、休養沉潛 恬淡適意………………………60
三、心懷熱忱 候君所用………………………61
第三章 顏真卿書學理論………………………………65
第一節 書論真偽之見………………………………66
一、〈張長史十二意筆法記〉…………………66
二、 〈永字八法頌〉……………………………71
第二節 〈張長史十二意筆法記〉……………………72
第三節 〈永字八法頌〉………………………………85
一、側法…………………………………………86
二、勒法…………………………………………87
三、弩法…………………………………………88
四、趯法…………………………………………90
五、策法…………………………………………91
六、掠法…………………………………………92
七、啄法…………………………………………93
八、磔法…………………………………………95
第四節 〈懷素上人草書歌序〉………………………97
第五節 〈釋懷素與顏真卿論草書〉………………108

第四章 顏真卿大曆年間書法藝術…………………118
第一節 楷書作品…………………………………123
一、〈宋廣平碑〉並〈側記〉………………123
二、〈麻姑山仙壇記〉………………………127
三、〈大唐中興頌〉…………………………131
四、〈八關齋會報德記〉……………………134
五、〈元結神道碑銘〉………………………137
第二節 行草書作品…………………………………140
一、〈硤州帖〉………………………………141
二、〈守政帖〉………………………………143
三、〈送劉太沖序〉…………………………145
四、〈劉中使帖〉……………………………147
五、〈江外帖〉………………………………151

第五章 顏體楷書典範之確立—〈麻姑山仙壇記〉…155
第一節 筆法特色…………………………………162
一、點畫(側法)…………………………162
二、橫畫(勒法)…………………………164
三、豎畫(努法)…………………………165
四、鉤畫(趯法)…………………………166
五、挑畫(策法)…………………………169
六、撇畫(掠法)…………………………169
七、短撇(啄法)…………………………170
八、捺畫(磔法)…………………………171
第二節 結構特色…………………………………173
一、上下結構………………………………174
(一)、上寬下窄字形……………………174
(二)、上窄下寬字形……………………174
(三)、上長下短字形……………………175
(四)、上短下長字形……………………176
二、左右結構………………………………176
(一)、左寬右窄字形……………………176
(二)、左窄右寬字形……………………177
(三)、左右均等字形……………………177
(四)、左高右低字形……………………178
(五)、左低右高字形……………………178
(六)、左右對齊字形……………………179
三、包圍結構…………………………………180
(一)、二面包圍字形………………………180
(二)、三面包圍字形………………………180
(三)、四面包圍字形………………………181
四、併排結構…………………………………182
第三節 藝術風格……………………………………183
一、端莊之美…………………………………186
二、古樸之美…………………………………188
三、雄渾之美…………………………………193
第六章 結論…………………………………………196

參考書目………………………………………………200

圖版索引

(附圖4–1) 〈宋廣平碑〉並〈側記〉……………124
(附圖4–2)〈麻姑山仙壇記〉……………………128
(附圖4–3)〈大唐中興頌〉………………………131
(附圖4–4)〈八關齋會報德記〉…………………135
(附圖4–5)〈元結神道碑銘〉……………………137
(附圖4–6) 〈硤州帖〉……………………………141
(附圖4–7) 〈守政帖〉……………………………143
(附圖4–8)〈送劉太沖序〉………………………145
(附圖4–9)〈劉中使帖〉…………………………147
(附圖4–10)〈江外帖〉…………………………151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參考書目
(依作者姓氏遞增順序排列)
一、古籍
〔漢〕.蔡邕:〈筆論〉,收錄於《歷代書法論文選》。台北:華正書局,1997年。
〔漢〕.蔡邕:〈九勢〉,收錄於《歷代書法論文選》。
〔晉〕.王羲之:〈題衛夫人筆陣圖後〉,收錄於《歷代書法論文選》。
〔晉〕.王羲之:〈書論〉,收錄於《歷代書法論文選》。
〔晉〕.衛?琚G〈四體書勢〉,收錄於《歷代書法論文選》。
〔晉〕.衛鑠:〈筆陣圖〉,收錄於《歷代書法論文選》。
〔唐〕.呂總:〈續書評〉,收錄於《歷代書法論文選續編》。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1993年。
〔唐〕.李世民:〈王羲之傳論〉,收錄於《歷代書法論文選》。
〔唐〕.李世民:〈筆法訣〉,收錄於《歷代書法論文選》。
〔唐〕.韋續:《墨藪》,收錄於《唐人書學論著•宣和書譜》。台北:世界書局,1975年。
〔唐〕.徐浩:〈論書〉,收錄於《歷代書法論文選》。
〔唐〕.孫過庭:〈書譜〉,收錄於《歷代書法論文選》。
〔唐〕.陸羽:〈釋懷素與顏真卿論草書〉,收錄於《歷代書法論文選》。
〔唐〕.張彥遠:《歷代名畫記》,收錄於《南朝唐五代人畫學論著》。台北:世界書局,1962年。
〔唐〕.張彥遠:〈法書要錄〉,收錄於《唐人書學論著•宣和書譜》。
〔唐〕.張懷瓘:〈玉堂禁經〉,收錄於《歷代書法論文選》。
〔唐〕.張懷瓘:〈書斷〉,收錄於《歷代書法論文選》。
〔唐〕.張懷瓘:〈書估〉,收錄於《歷代書法論文選》。
〔唐〕.張懷瓘:〈書議〉,收錄於《歷代書法論文選》。
〔唐〕.蔡希綜:〈法書論〉,收錄於《歷代書法論文選》。
〔唐〕.歐陽詢:〈八訣〉,收錄於《歷代書法論文選》。
〔唐〕.盧攜:〈臨池訣〉,收錄於《歷代書法論文選》。
〔唐〕.韓方明:〈授筆要說〉,收錄於《歷代書法論文選》。
〔唐〕.韓愈:〈送高閑上人序〉,收錄於《歷代書法論文選》。
〔唐〕.虞世南:〈筆髓論〉,收錄於《歷代書法論文選》。
〔唐〕.釋亞棲:〈論書〉,收錄於《歷代書法論文選》。
〔唐〕.〈唐人論書〉,收錄於《歷代書法論文選續編》。
〔宋〕.《宣和書譜》,收錄於《唐人書學論著•宣和書譜》。
〔宋〕.米芾:〈書史〉,收錄於《宋元人書學論著》,台北:世界書局,1975年。
〔宋〕.米芾:〈寶章待訪錄〉,收錄於《宋元人書學論著》。
〔宋〕.米芾:〈海岳名言〉,收錄於《宋元人書學論著》。
〔宋〕.朱長文:〈續書斷〉,收錄於《歷代書法論文選》。
〔宋〕.姜夔:〈續書譜〉,收錄於《歷代書法論文選》。
〔宋〕.陳思:〈書小史〉,收錄於《宋元人書學論著》。
〔宋〕.黃庭堅:〈論書〉,收錄於《歷代書法論文選》。
〔宋〕.黃庭堅:《山谷題跋》。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
〔宋〕.董逌:《廣川書跋》。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
〔宋〕.趙構:〈翰墨志〉,收錄於《歷代書法論文選》。
〔宋〕.歐陽脩:《六一題跋》。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
〔元〕.王惲:《玉堂嘉話》。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
〔元〕.陳繹曾:〈翰林要訣〉,收錄於《歷代書法論文選》。
〔元〕.趙孟頫:〈松雪齋書論〉,收錄於《歷代書法論文選續編》。
〔元〕.劉有定:〈衍極注〉,收錄於《歷代書法論文選》。
〔元〕.鄭杓:〈衍極〉,收錄於《歷代書法論文選》。
〔明〕.張丑:《清河書畫舫》。台北:學海出版社,1975年。
〔明〕.張紳:〈法書通釋〉,收錄於《明人書學論著》。台北:世界書局,1975年。
〔明〕.項穆:〈書法雅言〉,收錄於《歷代書法論文選》。
〔明〕.解縉:〈書學詳說〉,收錄於《歷代書法論文選》。
〔明〕.解縉:〈春雨雜述〉,收錄於《歷代書法論文選》。
〔明〕.董其昌:〈畫禪室隨筆〉,收錄於《歷代書法論文選》。
〔明〕.豐坊:〈書訣〉,收錄於《歷代書法論文選》。
〔清〕.王澍:〈竹雲題跋〉,收錄於《歷代書法論文選續編》。
〔清〕.王澍:〈虛舟題跋〉,收錄於《歷代書法論文選續編》。
〔清〕.包世臣:《藝舟雙楫》,收錄於《清人書學論著》。台北:世界書局,1975年。
〔清〕.朱履貞:〈書學捷要〉,收錄於《清人書學論著》。
〔清〕.周星蓮:〈臨池管見〉,收錄於《歷代書法論文選》。
〔清〕.翁方綱:〈蘇齋唐碑選〉,收錄於《清人書學論著》
〔清〕.翁方綱:《蘇齋題跋》。台北:學海出版社,1977年。
〔清〕.翁方綱:《翁方綱唐碑選目》。台北:學海出版社,1979年。
〔清〕.康有為:《廣藝舟雙楫》。台北:金楓出版有限公司,1987年。
〔清〕.梁巘:〈評書帖〉,收錄於《歷代書法論文選》。
〔清〕.馮班:〈鈍吟書要〉,收錄於《歷代書法論文選》。
〔清〕.葉奕苞:《金石錄補》。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
〔清〕.劉青藜:〈金石續錄〉,收錄於《石刻史料新編》。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1977年。
〔清〕.劉熙載:〈藝概〉,收錄於《歷代書法論文選》。
心文房:《唐才子傳》。台北:金楓出版有限公司,1987年。
文天祥:《文文山先生全集》。台北:清流出版社,1976年。
王世貞:《弇州山人四部稿》。台北:偉文圖書出版社,1976年。
王定保:《唐摭言》。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
王原祁等纂輯:《佩文齋書畫譜》。北京:中國書店,1984年。
司馬光:《資治通鑑》。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4年。
朱熹:《四書》。台北:台灣古籍出版社,1997年。
李昉等編:《太平廣記》。台北:西南書局,1983年。
李肇:《唐國史補》。台北:藝文印書館,1965年。
杜佑:《通典》。台北:新興書局,1965年。
杜甫:《杜工部詩集》。台北:中華書局,1965年。
杜甫:《杜少陵集詳註》。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1996年。
杜松柏主編:《楚辭彙編》。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6年。
沈約:《宋書》。台北:鼎文書局,1979年。
余紹宋:《書畫書錄解題》。台北:中華書局,1980年。
周勛初:《唐語林校証》。北京:新華書店,1997年。
封演:《封氏聞見記》。台北:中華書局,1985年。
袁樞:《通鑒記事本末》。台北:三民書局,1972年。
馬宗霍:〈書林藻鑑〉,收錄於《近人書學論著》。台北:世界書局,1975年。
清聖祖彙編:《全唐詩》。台北:復興書局,1974年。
陳夢雷等編:《神異典》。台北:鼎文書局,1997年。
曾鞏:《曾鞏全集.曾南豐文集》。台北:河洛圖書出版社,1978年。
黃本驥編訂:《顏魯公文集》。中華書局,聚珍仿宋版,1966年。
楊守敬:《學書邇言》。台北:華正書局,1974年。
劉昫等編:《舊唐書》。北京:中華書局,1987年。
歐陽脩、宋祁等編:《新唐書》。台北:鼎文書局,1980年。
歐陽脩:《六一題跋》。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
蔣星煜:〈顏魯公的書學〉,收錄於《近人書學論著》。
錢振鍠:〈名山論書〉,收錄於《歷代書法論文選續編》。
顏之推:《顏氏家訓》。台北:三民書局,1993年。
顏真卿:《文忠集》。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
蘇軾:《蘇軾文集》。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

二、 現代專書

(一) 書法類

王仁鈞:《書譜導讀》。 台北:蕙風堂筆墨公司出版部,2003年。
王壯為:《書法研究》。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2年。
王鎮遠:《中國書法理論史》。合肥:黃山書社,1996年。
史紫忱:《書法美學》。台北:藝文印書館,1976年。
史紫忱:《書學簡史》。台北:華正書局,1983年。
沈尹默:《論書叢稿》。台北:華正書局,1989年。
汪挺錄:《書法粹言》。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
周鳳五:《書法》。台北:幼獅文化出版社,1990年。
金學智:《中國書法美學》。江蘇:江蘇文藝出版社 ,1994年。
徐利明:《中國書法風格史》。北京:河南美術出版社,1997年。
祝嘉:《書學格言疏證》。台北:木鐸出版社,1982年。
高尚仁:《書法藝術心理學》。台北:遠流出版社,1993年。
張以國:《書法—心靈的藝術》。台北:淑馨出版社,1994年。
張光賓:《書法藝術》。台北:行政院文建會,1989年。
啟功:《論書絕句》。台北:莊嚴出版社,1991年。
莊嚴:《中國書法》。台北:復興出版社,1977年。
陳方既:《書法美學思想史》。北京:河南美術出版社,1994年。
陳廷祐:《中國書法美學》。北京:中國和平出版社,1989年。
陳其銓:《中國書法概要》。台北:中國美術出版社,1968年。
陳振濂:《書法學》。臺北:建宏書局,1996年。
陳振濂:《歷代書法欣賞》。台北:蕙風堂筆墨有限公司,1991年。
傅申:《書史與書蹟一傅申書法論文集》。台北:國立歷史博物館,1996年。
馮武:《書法正傳》。台北:商務印書館,1956年。
馮振凱:《中國書法史》。台北:藝術圖書出版社,1974年。
馮振凱:《中國書法欣賞》台北:藝術圖書出版社,1971年。
熊秉明:《中國書法理論體系》。台北:雄獅圖書,1999年。
劉小晴:《書法技法述要》。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1986年。
滕西奇:《中國書法史簡編》。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90年。
蔣文光:《中國書法史》。臺北:文津出版社,1993年。
蔡崇名:《書法及其教學之研究》。台北:華正書局,1984年。
戴蘭村:《書道藝術》。台北:藝術圖書出版社,1976年。

(二) 一般類

《中國書法國際學術研討會•紀念顏真卿逝世一千二百年》。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1987年。
《清靜經》。台中:蓮花社,2004年。
王元軍:《唐人書法與文化》。台北:東大圖書出版公司,1995年。
王仲犖:《隋唐五代史》。台北:頂淵出版社,2005年。
王景芬:《顏真卿》。北京:紫禁城出版社,1988年。
王壽南:《隋唐史》。台北:三民書局,1986年。
任繼愈主編:《中國道教史》。台北:桂冠圖書公司,1991年。
朱仁夫:《中國古代書法史》。北京大學出版社 1992年。
朱關田:《顏真卿》。北京: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
朱關田:《顏真卿傳》。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1990年。
余書麟:《中國儒家心理思想史》。台北:國立編譯館,1994年。
吳光:《儒家哲學片論》。台北:允晨文化實業股份有限公司,1994年。
呂思勉:《隋唐五代史》。台北:里仁出版社,1977年。
李怡:《顏真卿》。台北:石頭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
李斌城:《唐代文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年。
李澤厚:《美的歷程》。台北:元山書局,1986年。
宗白華:《美學散步》。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
傅以新:《顏真卿》。天津:新蕾出版社,1993年。
黃宗義:《顏真卿書法研究》。台北:蕙風堂筆墨公司出版部,1993年。
葛兆光:《道教與中國文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
蔣寅:《大歴詩人研究》。北京:中華書局,1995年。
霍然:《唐代美學思潮》。高雄:麗文文化事業公司,1993年。
嚴杰:《顏真卿評傳》。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
顧俊:《隋唐史話》。台北:木鐸出版社,1988年。

三、 書帖

董文、李學勤主編:《中國古代書法經典•行書卷》。台北:祥瑞文化有限公司,
1998年。
劉正成主編:《中國書法全集•顏真卿》。北京:榮寶齋出版社,1995年。
歐陽詢:《九成宮醴泉銘》。東京:株式會社二玄社,1992年。
顏真卿:《多寶塔碑》。東京:株式會社二玄社,1992年。
顏真卿:《忠義堂帖》。東京:株式會社二玄社,1961年。
顏真卿:《麻姑山仙壇記》。東京:株式會社二玄社,1989年。
顏真卿:《顏魯公叢帖》。台北:學海出版社,1978年。
顏真卿:《顏氏家廟碑》。東京:株式會社二玄社,1988年。
顏真卿:《祭侄文稿》。東京:株式會社二玄社,1988年。
懷素:〈自敘帖〉。東京:株式會社二玄社,2000年。
懷素:〈藏真帖〉。東京:株式會社二玄社,1988年。

四、 學位論文

王小琳:《大曆詩人研究》。台灣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85年。
姜琇齡:《顏真卿書法及其教學研究》。高雄師範大學:國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6年。
張淨茵:《清修與律己—以「大專學生齋戒學會」學員之參與經驗為例》。慈濟大
學:宗教與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
許玉芳:《書法線條中的情緒表現~以顏真卿、蘇東坡、徐渭為例》。屏東師範學
院:視覺藝術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
郭敏郎:《唐宋書風轉變之研究》。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
年。
陳欽忠:《唐代書風衍嬗之研究》。政治大學:中文研究所博士論文 ,1990年。
曾瑞雯:《中國律詩、書法史中文質中和之觀念與實踐一以南北朝至杜甫、顏真
卿的詩歌、書法發展為觀察對象》。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
文,2004年。
龍柏濤:《從魏晉士族到唐代科舉—以瑯琊臨沂顏氏為例》,文化大學:史學研究
所碩士論文,2005年。

五、 學報期刊

丁國強:〈顏真卿湖州聯句與中唐吳中詩派〉。湖州技術學院學報,2005年第三
期。
王壯為:〈凜冽萬古的大書家顏真卿〉。中央月刊第六卷第十期,1974年。
石叔明:〈顏公變法出新意,細筋入骨如秋鷹〉。故宮文物月刊,第5卷第8期,
1987年。
百木:〈談顏真卿麻姑仙壇記〉。《雄獅美術》,1977年。
沈尹默:〈二王法書管窺〉,《現代書法論文選》。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1980年。
沈尹默:〈唐顏真卿述張旭筆法十二意〉,《論書叢稿》。台北:華正書局,1989
年。
金開誠:〈顏真卿的書法〉,《現代書法論文選》。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1989
年。
姜澄清:〈起八代之衰的顏真卿〉。文史天地,2002年12期。
高遠樹:〈淺談顏真卿的書法淵源〉。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1期,1999年。
孫雲南:〈忠節義烈的顏魯公〉,東南學報,第8期,1985年。
張清治:〈千古醉人一僧書─談懷素草書自敘帖〉。《故宮文物月刊》第1卷11期,1984年。
莊嚴:〈顏真卿及其書法〉。《中央月刊》,1970年。
陳欽忠:〈清代顏體發展與雅俗觀念之遞嬗〉。興大人文學報,2003年。
陳欽忠:〈清代顏體發展的相關問題〉。中華書道,2003年。
陳靜琪:〈唐顏真卿「祭姪稿」情意之美研究〉。《人文藝術學報》,2002 年。
黃宗義:〈顏真卿的行草藝術〉。《國語文教育通訊》,1993年。
熊秉明:〈顏真卿「劉中使帖」的分析〉。《當代》,1989年。
劉雁翔:〈從《全唐詩》看唐代詩人的羲皇情結〉。天水師範學院學報,第25卷第6期,2005年。
潘忠泉:〈顏真卿書法的三個境界〉。華夏文化第三期,2003年。
蔡雄祥:〈革新書風的顏魯公〉,幼獅月刊,第46卷,第4期,1977年。
遲志鴻:〈顏真卿《元次山碑》鑒賞〉。《書畫藝術》,2001年。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校內公開,校外永不公開 restricted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永不公開 not available

您的 IP(校外) 位址是 3.137.218.230
論文開放下載的時間是 校外不公開

Your IP address is 3.137.218.230
This thesis will be available to you on Indicate off-campus access is not available.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