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0510100-142053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0510100-142053
論文名稱
Title
高雄市各區調解委員會組織運作之研究
none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130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1999-07-01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00-05-10
關鍵字
Keywords

none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5641 次,被下載 0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5641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0 times.
中文摘要
鄉、鎮、市、區調解制度」是我國地方政府配合司法施政中,為民眾排解紛爭,以疏減訟案、維護社會秩序、促進社會和諧與團結的特殊制度。自民國四十四年一月二十二日公布施行「鄉鎮調解條例」迄今,已然四十餘年;此一沿襲我國古代「鄉老」、「里正」排解民間糾紛之制度,隨著時間的推移與社會的變遷,由農業社會邁向工商社會的過程,調解的機制―調解委員會之組織運作是否更有效能?其設置之組織宗旨與目標是否已經完全達成?組織結構與調解模式有無可以再加改善的空間?乃本研究要探討的問題重點所在。
本研究以高雄市十一個區調解委員會為研究對象,就其組織運作的檢核為研究主題。針對各區調解委員會之組織結構、運作模式、及其組織成員間互動關係的社會行為,做深入的調查分析。希望從(一)調解委員的組織參與(包括:調解委員會的出席狀況、處理案件數、最多與最難處理的案類、聯誼活動的參加情況等)、(二)整個調解制度(包括:調解方式的選擇、制度功能的評價、區長薦舉委員與支援組織運作的態度和兼任秘書的工作配合表現等)、(三)調解委員素質條件(包括:委員之調解態度和調解能力的檢核、社會名望之可信賴度、以及社區名望的自我評估等)、(四)組織運作實況(包括:社會整合的凝聚力、組織形式主義的自主程度、調解程序的客觀作為等)、以及(五)從事調解工作的感受(包括組織承諾與工作負荷的感受、還有參與調解工作之外在與內在滿足等)五個角度,加以評量,於八十八年一月至五月間進行全面的訪談調查。訪談對象包括:各區現任區長11位與曾任區長而現仍在市政府各機關服務的公務員7位,合計18位、各區現任調解委員會秘書11位、以及各區現任調解委員102位(按:全部委員為117位);然後,就訪談與問卷調查所得資料,加以整理、登錄與統計分析,俾能徹底瞭解各區調解委員會組織運作的實際情況,探索其存在的問題與缺失;從研究發現與結論中,研擬出具體的、可行的改進建議,提供政府檢討、改善調解制度相關法令,與採取必要而更理想、更有效的適當措施,讓這一以行政作為協助司法施政的制度能達到更臻完善的境地。
本研究發現:高雄市各區調解委員會組織結構的組織架構雖然幾乎一樣,但因各區幅員、人口差距太大,以致調解業務負擔相差懸殊。以三民區業務量最大,旗津區最小。三民區每年處理調解案件超過五百件,比起業務量最少的旗津區之不到五十件,可以說有十倍大的業務量差距。但目前調解委員會委員數卻只有13與9之比而已。另更發現:各區區長重視、支援調解業務運作之程度有別,而部分區調解委員會兼任秘書並未具備法律專業資格。中央主管調解業務機關―內政部以及法務機關對地方調解業務之督導流於形式化,調解之專業指導有限,激勵士氣不足。也發現:在組織運作上,各區調解委員之組織參與情況不一;調解方式的選擇大都略為保守;對整體調解制度之評價有普遍的肯定認同;委員素質條件尚佳;組織運作在各區多已各自形成略顯獨特之調解規範文化與制度。因此,各區調解業務績效差異很大。委員之組織凝聚力強弱分明;另外,在進行調解時,各區調解委員亦多有產生期待行為的現象,往往期望被調解人依照該等委員之調解習慣與程序進行調解。這種現象尤以調解委員替換率較低之區調解委員會為最明顯。各區調解委員之工作感受相當滿意,但仍有其差異性。內在滿足與外在滿足程度最高之楠梓區委員,竟然感到工作負荷最重;在各項量表評定中,幾乎都殿後之三民區委員,對其區長的肯定卻可列入前茅,足證事在人為。綜合各區調解委員之評定,楠梓區無論在「區長支持調解業務之態度」、「秘書之工作表現」、「調解能力」、「社會名望」、「社區名望」、「社會整合」、「組織承諾」、「工作負荷」、「外在滿足」、「內在滿足」等十個項目都名列第一;三民區則在「秘書工作表現」、「調解態度」、「社會名望」、「社區名望」、「社會整合」、「內在滿足」等六個項目敬陪末座;業務量最少的旗津區也在「聯誼會次數」、「調解功能」、「外在滿足」等三個項目排名最後;而業務量次低的鹽埕區在「調解次數」、「調解能力」、「組織承諾」等三個項目倒數第一。這些情況,明確地顯示:各區調解委員會組織之運作,無論組織規模、業務績效、運作模式、調解委員之素質、工作態度、工作之滿足感受以及組織凝聚力均存在著相當程度的差異。其中,對於調解功能的發揮,組織目標的達成,都產生極為重大的影響,深值重視。為了達到調解制度之功能目標,實際上還有一段需要努力的過程,有待從法規制度面與實務運作面作深入的檢討改進。
針對以上之研究結論,提出如下之建議:
一、 鄉、鎮、市調解制度興革之策略:
(一) 調解委員之聘任程序,宜檢討是否有必要送民意機關同意。若能照公務人員之任用方式,訂定嚴格之聘用資格與程序,讓各鄉、鎮、市、區長在不受任何干擾的情況下,聘請適任人選來擔任調解委員。
(二) 由於被聲請調解之當事人常拒絕出席調解會,而法令又規定調解不得強制,以致調解成立率在都會地區仍達不到五成,影響調解成效至鉅。因此,有必要由內政部與法務部在訴訟法令上,儘速研擬規範予以防制。
(三) 調解業務之督導與委員士氣之鼓舞,應避免形式化;建請由法務部主辦調解委員分區之專業研習,以確實充實調解委員之法律專業知識與經驗。績優調解委員之獎勵,應讓其感受到人性尊嚴的隆情尊重
二、 高雄市調解委員會組織運作之改善方向:
(一) 依照業務量之成長,適時調整各區調解委員會組織之人力與結構。
(二) 調解委員之素質應設法逐步調整與提升。
(三) 調解委員會秘書人選,宜指派符合法律規定:具法律專長且做事認真負責之人員擔任。而調解業務繁重之行政區,其秘書宜改為專任。
(四) 改變調解業務講習會之辦理方式,使其活潑化與有效化。
(五) 成立調解業務改進專案小組,研擬引導各區調解委員會組織之運作,朝向靈活模式發展。
(六) 指導各區調解委員慎選適當之調解方式,以提升調解效能。
(七) 鼓勵各區調解委員會之交誼與業務觀摩,以充實調解經驗與技巧。
(八) 發動轄區里鄰長與里幹事支持、協助調解業務,以提高績效;多辦理聯誼會,以鼓舞委員士氣,使其產生凝聚力與成就感。
Abstract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內容與方法 3
第三節 研究問題之重點 5
第四節 調解制度之相關研究 11
第二章 我國調解制度 14
第一節 我國調解制度之歷史背景和沿革 14
第二節 鄉鎮市區調解制度的性質與功能 16
第三節 國內現有行政調解組織性質之比較 28
第四節 國外調解制度之比較 33
第五節 我國鄉鎮市區調解制度之性質的綜合討論 38
第三章 高雄市各區調解委員會之組織結構 49
第一節 調解委員會委員 49
第二節 調解委員會主席 53
第三節 調解委員會秘書 55
第四節 區長 58
第五節 上級督導機構 60
第四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61
第一節 研究架構與研究假 61
第二節 研究變項與操作型定義 65
第三節 調查對象與實施問卷 70
第五章 高雄市各區調解委員會組織運作之調查分析 76
第一節 基本特質分析 76
第二節 區長及兼任秘書問卷調查結果之分析 83
第三節 調解委員會委員問卷調查結果之分析 96
第四節 綜合討論 110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118
第一節 結論 118
第二節 建議 124
參考資料書目 129
一、中文部分 129
二、英文部分 133
附錄 134
附錄表 185

高雄市各區調解委員會組織運作之研究

《圖表目錄》

圖4-4-1 研究架構圖 62
表2-2-1 臺閩地區最近十年辦理調解業務統計表(一) 23
表2-2-1 臺閩地區最近十年辦理調解業務統計表(二) 24
表3-1-1 高雄市各區調解委員會資歷分析表 52
表3-2-1 高雄市各區調解委員會主席資歷表 54
表3-3-1 高雄市各區調解委員會秘書資歷一覽表 57
表3-4-1 高雄市各區現任區長資歷一覽表 59
表4-3-1 樣本母體與實際回收數統計表 71
表5-1-1 區長問卷調查對象基本資料統計表 77
表5-1-2 調解委員基本特質次數分配表(一) 81
表5-1-2 調解委員基本特質次數分配表(二) 82
表5-2-1 區長荐舉調解委員考量條件與方式統計表 84
表5-2-2 區長荐舉調解委員過程認知統計表 86
表5-2-3 區長與調解委員會互動情形表 88
表5-2-4 區長對調解委員間互動情形認知統計表 89
表5-2-5 區長任用調解委員會秘書意見統計表 91
表5-2-6 各區調解委員會秘書問卷調查結果統計表(一) 94
表5-2-6 各區調解委員會秘書問卷調查結果統計表(二) 95
表5-3-1 各區調解委員平均每月參加調解次數之差異分析表 97
表5-3-2 不同職位調解委員平均每月參加調解次數之差異分析表 97
表5-3-3 各區調解委員平均每月處理調解案件數之差異分析表 97
表5-3-4 調解委員處理調解較多案類之次數分配表 98
表5-3-5 調解委員較難處理調解案類之次數分配表 99
表5-3-6 各區調解委員平均每月參加調解次數之差異分析表 100
表5-3-7 不同職位調解委員平均每年參加聯誼會次數之差異分析表 101
表5-3-8 各區調解委員對調解方式意見之次數分配表 102
表5-3-9 各區調解委員對《調解制度功能評價》之差異分析表 103
表5-3-10 各區調解委員對《區長支持業務態度》評定之差異分析表 103
表5-3-11 各區調解委員對《兼任秘書工作表現》評定之差異分析表 104
表5-3-12 各區調解委員對全體委員《調解態度》認知之差異分析表 104
表5-3-13 各區調解委員對全體委員《調解能力》評定之差異分析表 105
表5-3-14 調解委員對全體委員《社會名望》評定之差異分析表 105
表5-3-15 各區調解委員對其《社區名望》自我評定之差異分析表 106
表5-3-16 各區調解委員對組織《社會整合》評定之差異分析表 106
表5-3-17 各區調解委員對組織運作《形式主義》程度評定之差異分析表 107
表5-3-18 各區調解委員對組織運作《程序作為》評定之差異分析表 107
表5-3-19 各區調解委員對工作感受之《組織承諾》評定之差異分析表 108
表5-3-20 各區調解委員對工作感受《工作負荷》評定之差異分析表 109
表5-3-21 各區調解委員對工作感受之《外在滿足》評定之差異分析表 109
表5-3-22 各區調解委員對工作感受之《內在滿足》評定之差異分析表 109
表5-4-1 高雄市改制為院轄市以來各區調解委員會調解案件統計表 111
表6-1-1 各區調解委員對組織運作之實質看法差異綜合比較表 123

高雄市各區調解委員會組織運作之研究

《附錄》

附錄一 鄉鎮調解委員會組織規程 134
附錄二 鄉鎮調解條例 136
附錄三 鄉鎮市調解條例 138
附錄四 鄉鎮市調解業務督導辦法 143
附錄五 台灣省各縣市政府鄉鎮市公所聘任
調解委員會委員應行注意事項 145
附錄六 獎勵鄉鎮市調解要點 146
附錄七 高雄市各區參與調解工作有關人員獎勵要點 148
附錄八 高雄市各區公所遴派調解委員會
兼任秘書暫行處理原則 150
附錄九 高雄市各區調解委員會組織運作之研究
─問卷(區長部分)─ 151
附錄十 高雄市各區調解委員會組織運作之研究
─問卷(兼任秘書部分)─ 156
附錄十一 高雄市各區調解委員會訪談問卷 160
附錄十二 高雄市楠梓區調解委員會調解業務簡報 183

高雄市各區調解委員會組織運作之研究

《附表目錄》

附錄表1-1 台灣地區最近十年各地法院辦理民事事件情形一覽表 185
附錄表1-2 台灣地區最近十年各地法院辦理刑事事件情形一覽表 185
附錄表1-2 台灣高雄地方法院最近十年辦理民刑事案件情形一覽表 186
附錄表3-1 光復後高雄市面積與人口統計一覽表 187
附錄表3-2 高雄市各區最近十年面積與人口統計一覽表 188
附錄表5-1 調解委員平均每月參加調解工作次數之交叉分析表 189
附錄表5-2 調解委員每月平均處理調解案件數之交叉分析表 190
附錄表5-3 調解委員每年參加聯誼會活動次數之交叉分析表 191
附錄表5-4 調解委員對調解制度功能評價之交叉分析表 192
附錄表5-5 調解委員對區長支持調解業務態度評鑑之交叉分析表 193
附錄表5-6 調解委員對兼任秘書工作表現評鑑之交叉分析表 194
附錄表5-7 調解委員對全體委員調解態度評鑑之交叉分析表 195
附錄表5-8 調解委員對全體委員調解能力評鑑之交叉分析表 196
附錄表5-9 調解委員對全體委員社會名望評鑑之交叉分析表 197
附錄表5-10 調解委員對其社區名望自評之交叉分析表 198
附錄表5-11 調解委員對組織運作-社會整合程度評鑑之交叉分析表 199
附錄表5-12 調解委員對組織運作-形式主義評鑑之交叉分析表 200
附錄表5-13 調解委員對組織運作-程序作為評鑑之交叉分析表 201
附錄表5-14 調解委員對工作感受-組織承諾評鑑之交叉分析表 202
附錄表5-15 調解委員對工作負荷自評之交叉分析表 203
附錄表5-16 調解委員對工作外在滿足自評之交叉分析表 204
附錄表5-17 調解委員對工作內在滿足自評之交叉分析表 205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壹、中文部份
一、期刊
王秋絨
1982 「角色壓力的意義及其研究模式」,社區發展季刊,18期。
尤克強
1999 「當局患了嚴重的『認知失調症』」,聯合報(88.02.10)。
林美珠
1983 「談志願服務之參與」,社教資料雜誌,184期。
林勝義
1994 「國內志願服務的整體規劃―全國性義工調查分析」,社區發展季刊,65期。
許士軍
1990 「非營利事業行銷」,政大學報,41期。
陳武雄
1997 「我國志願服務工作推展之回顧與前瞻」,社區發展季刊,78期。
陳金貴
1995 「公共部門建立公共志工組織的探討」,人事月刊20卷5期。
湖中鴨
1993 「談志願服務人員的參與動機」,社會工作論叢,2期
潘中道
1997 「志願服務人力的組織與運作」社區發展季刊,78期。
蔣中正
1977 「組織的原理和功效」,《蔣總統言論選輯―政治與經濟》,中央文物供應社出版。
二、學術論文
王青祥
1985 「組織溝通、決策參與、個人特質、角色壓力與工作態度之關係」,國立政治大學心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司法行政部
1979 「台灣民事習慣調查報告」,司法行政部,再版。
林東龍
1998 「高雄市老人保護服務高齡志工之角色壓力探討」,高雄醫學院行為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萬億
1993 「現行公務機關義工人力運用情形之探討」,行政院研考會委託研究報告。
吳寧遠
1998 「非營利組織會員對其組織認同結合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主辦《非營利組織之經營管理與社會角色論文集》。
陸 光
1991 「我國社會福利服務業現況與發展之研究」,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委託研究報告。
許玢妃
1997 「高齡者社會參與動機、參與行為及參與滿意度之研究―以高雄市老人活動場所為例」,高雄市老人活動中心八十六年度研究報告。
陳妙姿
1991 「工業區開發之社會分析―歷史、利益與區域發展」,東海大學社會研究所碩士論文。
莊榮霖
1994 「國中教職員工作滿足與組織承諾之研究―高雄市地區市立國中調查分析」,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素迷
1994 「大社工業區與大社鄉的互動關係」,國立中山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謝忠武
1997 「高雄市公務人員生涯發展、工作滿意與學習需求之關係研究」,高雄市政府研究發展論文。
蔡文育
1991 「調解制度之研究―從訴訟外紛爭解決制度的角度出發」,國立台灣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
蔣次寧
1984 「鄉鎮市區調解制度之研究」,法務部印行。
蘇信如
1985 「志願服務組織運作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蘇德全
1987 「鄉鎮市區調解委員會組織與職能之研究―以台北縣、市實況之比較為例」,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三、書籍
王雲五
1970 《雲五社會科學大辭典》,台灣商務印書館出版。
文崇一
1981 《我國社會的變遷與發展》―「社區權力結構的變遷」,東大圖書公司出版。
1989 《台灣的社區權力結構》,東大圖書公司出版。
司法院
1982 《司法案件分析―華民國七十年》,司法院編輯印行。
朱柔若譯(Thomas Herzog著)
1996 《社會科學研究方法與資料分析》,揚智文化事業公司,初版。
林紀東
1982 《行政法》,三民書局,四版。
彼得•杜拉克著,余佩珊譯
1991 《非營利機構的經營之道》,台北遠流出版事業公司出版。
姚瑞光
1991 《民事訴訟法論》,自行出版。
張之傑
1985 《環華百科全書》,兒童教育出版社,再版。
張子源
1982 《鄉鎮市調解制度之實用》,自行出版。
張金鑑
1978 《中國政治制度史》,三民書局出版。
1982 《行政學新論》,三民書局,初版。
張承漢
1977 《組織原理》,台灣開明書店,初版。
《社會組織與社會關係》,幼獅文化事業公司,初版。
張紹勳 林秀娟
1997 《 SPSS For Windows 統計分析―初等統計與高等統計 》(上)、(下),松崗電腦圖書資料公司,三版。
張潤書
1985 《行政學》,三民書局出版。
章英華 傅仰止 瞿海源
1995 《社會調查與分析―社會科學研究方法檢討與前瞻之一》,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初版。
陳顧遠
1960 《中國法制史概要》,三民書局出版。
詹火生譯
1985 《社會政策要論》,巨流圖書公司出版。
楊與齡
1957 《鄉鎮調解條例之理論與實務》,自行出版。
楊國樞 文崇一 吳聰賢 李亦園
1995 《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上)、(下)》,東華書局,三版。
趙碧華 朱美珍譯(Allen Rubin & Earl Babbie著)
1995 《研究方法―社會工作暨人文科學領域的運用》,雙葉書廊公司,一版。
蔡文輝
1978 《社會學》,三民書局出版。
蔡章麟
1984 《民事訴訟法論文選輯(下)》―「論調解制度」,五南圖書公司,初版。
蔡漢賢
1982 《志願服務的理論與實務》,中華民國社區發展中心出版。
1989 《社會工作辭典》,中華民國社區發展中心出版。
戴炎輝
1978 《中國法制史》,自行出版,三版。
四、法律資料
1. 中華民國憲法
2. 民法
3. 刑法
4. 民事訴訟法
5. 刑事訴訟法
6. 鄉鎮市調解條例
7. 耕地三七五減租條例
8. 勞資爭議處理法
9. 公害糾紛處理法
10. 消費者保護法

貳、西文部份

1. Aldrich, Howard E. and Peter V. Marrden 1988. “Environment and Organizations” In Neil J. Smelser (editors) Handbook of Sociology. Beverly Hills, CA.: Sage foundations.
2. C. L. Sharma, “Organizational Objectives” in the Chinese Journal of Administration, No. 24. (Jan. 1975)
3. Delbert C. Miller “Handbook of Research Design and Social Measurement” Fifth Edition, Sage Publications.
4. Ellis, S. J. & No yes, K. K. “By the People: A History of American as Volunteers” (revised ed. ) San Francisco: Jossey – Bass Publishers, (1990: 4)
5. G. M. Prine, “How to Be A Better Meeting Chairman”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Jan – Feb 1969)
6. Keith Davis, Human Relations At Work: “The Dynamics of Organization Behavior”, 2nd ed. (N.Y.: McGraw – Hill, Inc., 1967)
7. Oration – Culture Connection: “A Test of - In the Organizational Theories” in Carl Mil of sky (editor). Community Organizations: Studies in Resource Mobilization and Exchange. New York N.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8. Richard M. Hodgetts and Steven Altman.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 W. B. Sannders Company, Philadelphia London Toronto., 1979)
9. William A. Shrode and Dan Voich, Jr.,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Basic Systems Concepts” (Homewood, Ⅲ: Richard D. Irwin, Inc. 1974)
10. W. Lawrence Neuman. “Social Research Methods -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pproaches”, Third Edition,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at Whitewater.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校內校外均不公開 not available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永不公開 not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永不公開 not available

您的 IP(校外) 位址是 54.242.191.214
論文開放下載的時間是 校外不公開

Your IP address is 54.242.191.214
This thesis will be available to you on Indicate off-campus access is not available.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