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0511117-211046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0511117-211046
論文名稱
Title
河南方言歷史音韻比較研究
Comparative Study on He nan Dialect Historical Phonology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412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17-06-07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17-06-12
關鍵字
Keywords
方言地理類型、歷史比較法、晉語、中原官話、河南方言
Dialect Geography, The comparative Method, Jin Dialects, Central Plain, Henan Dialects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5850 次,被下載 0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5850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0 times.
中文摘要
摘要

本論文收集河南省129個縣級市的語音資料,論述河南方言語音在漢語方言中地理分布上的特色、歷史上演變所代表的意義以及其在漢語語音史的地位。
第一章是緒論:概述河南省的歷史、地理與行政建置,論漢語官話方言分區與語音特點,中原官話的分布及語音特徵;再就河南方言研究現狀與相關文獻做一回顧。河南為中原核心區,歷史上曾發生過的語音變化許多都是從河南方言開始。職是,本論文透過田野調查與文獻蒐集,配合歷史比較法,嘗試在音系學的描寫與分類之外,提供語音演變的解釋。第二章論河南方言語音地理上的分布與特點。從漢語方言分區歷史簡介談起,論中原官話的分片、河南境內中原官話各分片方言點、晉語區的分片與語音特點和河南豫北獲濟小片的方言點。再從聲母、韻母、聲調三方面論述河南方言音韻系統特色。接著說明河南方言歷來分區分片概況、現今九個分片主要代表點音系介紹與語音特徵。
第三章論述河南方言語音歷史演變。以《切韻》、《中原音韻》、《李氏音鑑》等為參照點,經由橫向方言對比,尋出語言的連續性。河南方言聲母的演變上,本論文主要著眼於捲舌聲母的來龍去脈、尖團音的演變、泥來兩母的分合、曉非組聲母的相混、影疑母及云以母字的演變等。河南方言介音與聲韻互動下,觀察到合口介音的消失,介音的轉移,以及除了伊介音、烏介音與魚介音外,河南方言中尚有圓唇與展唇的舌尖元音可以充當介音。河南方言韻母的演變上,本論文提出鼻化運動,分論各攝韻母的演變與豫北入聲韻類的消變。
河南方言共同的特點是入聲消失,清入聲與次濁入聲歸陰平,全濁入聲歸陽平。全濁聲母清化,聲母演變為平聲送氣,仄聲不送氣。日母字讀零聲母、濁擦音或濁邊擦音。非組聲母可以拼細音。韻母方言,歌戈有別是全省特色,蟹攝見系二等三合元音,影響泰半中國。而北京話中鐸藥覺韻文讀形式來自河南方言。
論文藉由河南方言的精莊章知見各系聲母捲舌情形,論述自中古以來所進行的捲舌化與平舌化的語音演變規律,見證先來先走的規律。同時根據鼻音韻尾的消變,剖析漢語方言鼻化運動:雙脣鼻尾先與舌尖鼻尾合流,才開始進行單純鼻化、鼻尾伊化或混合型鼻化;鼻尾伊化的鼻化成分比單純鼻化容易消失。最後,豫北晉語區相對山西晉語區而言,屬於外圍,入聲喉塞尾相對保守,還保留高元音入聲韻類。河南因為地理位置居天地之中,歷史發展最早,其語音成為古代的通語雅言,今天的普通話,也是在河南話的基礎上發展而形成的。藉由本論文的研究,闡明河南話在漢語方言語音史上具研發與傳播的雙重的地位。
Abstract
Abstract

At the geographical center of the Middle Kingdom, Henan plays the most important role in imperial China, politically as well as culturally. Not seen elsewhere, Henan boasts two capitals, Luoyang and Kaifeng--a prize that ancient politicians all wish to earn, as is captured in the old Chinese saw: jockey for central plain. Linguistically speaking, Henan dialect must have served as the koine in ancient China for a very long period of time. But when it comes to Chinese dialectology, Henan remains largely opaque, as compared to the neighboring Shanxi and Shandong provinces. Blanket dialect investigation was launched in the late 1950s and early 1960s, but as it stands, there remain a lot of blank spots that require to be further studied, especially in linguistic terms.
The aim of the present thesis is two-fold: dialect geography and phonological process. In the former category, a total of 129 dialects representing all localities of the province are placed under comparison: Jin dialects in the north and Mandarin dialects in the south. The Jin dialects spoken in Henan Province are in many ways more conservative than those found in the heartland, central Shanxi. The Mandarin dialects can be further divided into several groups, with the southern groups neighboring with Jianghuai dialects most outlandish. Another peculiar feature is found in the northwest, which shows greater similarity with neighboring provinces. The rest of Mandarin dialects spoken in Henan show a number of commonalities, though not uniform.
In the area of phonological process, all syllable elements are considered. More emphasis is placed on retroflexion (Chinese ruki-rule), nasalization, loss of the medial -u-, all hot spots of late in Chinese dialectology. In addition to the big pictures portrayed by renown scholars, efforts are made to address the going part of the story, that is, de-retroflexion, de-nasalization. As a rule of thumb, the principle of "first come, first go" can be held as valid, though conditioned change needs also to be taken into account in some cases, especially in the de-nasalization process, which has eluded experts in this field, an area the study of Henan dialects can help shed light .
Due to geographical proximity and historical connection, Beijing dialect in many respects shows influence from Henan, or more precisely, a direct inheritance from the early standard koine spoken in the two imperial capitals in Henan.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目次

論文審定書…………………………………………………………………………. i
公開授權書………………………………………………………………………… ii
誌 謝…………………………………………………………………………….. iii
中文摘要…………………………………………………………………………… iv
英文摘要……………………………………………………………………………. v
目 次…………………………………………………………………………….. vi
圖 次……………………………………………………………………………..viii
表 次………………………………………………………………………….......ix
第一章 緒論…………………………………………………………………..001
第一節 河南的歷史、地理與行政建置……………………………………..001
一、河南省歷史概述………………………………………………………….001
二、河南省地理環境………………………………………………………….003
三、河南省行政區劃………………………………………………………….005
第二節 漢語官話方言分區與語音特點……………………………………..006
一、漢語官話方言的分區…………………………………………………….006
二、官話方言的語音特點…………………………………………………….007
第三節 中原官話分布與語音特點………………………………………………009
一、中原官話的分布範圍…………………………………………………….009
二、中原官話的語音特徵…………………………………………………….009
第四節 河南方言研究現狀與相關文獻回顧……………………………………011
第五節 選題目的與研究方法……………………………………………………014
一、選題目的………………………………………………………………….014
二、研究方法………………………………………………………………….014
第二章 河南方言語音地理篇………………………………………………..017
第一節 河南方言的歸屬…………………………………………………………018
一、漢語方言分區歷史簡介………………………………………………….018
二、中原官話分片...........................................................................023
三、河南省境中原官話各分片方言點……………………………………... 026
四、晉語區的分片概況與語音特點………………………………………... 027
五、河南省境晉語區邯新片方言點及語音特點…………………………... 029
第二節 河南方言音韻系統特色…………………………………………………031
一、聲母………………………………………………………………………031
二、韻母………………………………………………………………………036
三、聲調………………………………………………………………………071
第三節 河南方言分區與內部差異……………………………………………. 079
一、河南方言內部分區概況…………………………………………………079
二、河南各方言片主要代表點音系介紹……………………………………083
三、河南各方言片語音特徵…………………………………………………156
第三章 河南方言語音歷史演變篇..................................................... 170
第一節 歷代文獻……………………………………………………………… . 171
一、中古《切韻》……………………………………………………………171
二、元代《中原音韻》………………………………………………………180
三、明代紀錄河南方言的韻書………………………………………………185
四、清代《李氏音鑑》………………………………………………………191
第二節 河南方言聲母的演變………………………………………………… . 194
一、捲舌聲母的來龍去脈……………………………………………………194
二、尖團問題…………………………………………………………………216
三、泥來母的分合……………………………………………………………219
四、曉非組聲母相混…………………………………………………………221
五、影疑母字的演變…………………………………………………………..223
六、云以母的演變……………………………………………………………224
第三節 河南方言介音與聲韻的互動………………………………………… . 225
一、合口介音的消失…………………………………………………………225
二、介音的轉移………………………………………………………………228
三、信陽地區的例外…………………………………………………………231
第四節 河南方言韻母的演變………………………………………………… . 235
一、鼻化運動…………………………………………………………………235
二、各攝韻母的演變…………………………………………………………245
三、豫北入聲韻類……………………………………………………………255
第四章 結論…………………………………………………………………..260
參考文獻………………………………………………………………………… 266
附 錄 河南方言主要代表點同音字表……………………………………….... 275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參考文獻
一、中文專書 (依作者姓名筆劃排列)
丁全 田小楓 2001《南陽方言》,中州古籍出版社。
丁邦新 1998《丁邦新語言學論文集》,北京:商務印書館。
丁邦新(策畫) 1999《趙元任國際音標讀法》,台北:文鶴出版有限公司。
丁聲樹 李榮1981《古今字音對照手冊》,北京:中華書局。
丁聲樹 李榮1984《漢語音韻講義》,上海教育出版社。
山東省地方史志編纂委員會編1993《山東省志˙方言志》,山東人民出版社。
王 力 1958《漢語史稿》,北京:科學出版社。
王 力 1985《漢語語音史》,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
王 東 2009《河南羅山方言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王福堂 1999《漢語方言語音的演變與層次》,北京:語文出版社。
王福堂 2003《漢語方音字匯》(第二版重排本),北京:語文出版社。
中國社會科學院和澳大利亞人文科學院合編 1987《中國語言地圖集》,香港朗文
出版(遠東)有限公司。
中國社會科學院 2012《中國語言地圖集》漢語方言卷,北京:商務印書館。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 1988《方言調查字表》(修訂本),北京:商務印書
館。
化建華 2008 《濮陽縣志》,濮陽縣地方史志編纂委員會編纂,河南:中州古籍
出版社。
石 鋒 2012《語音平面實驗錄》,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
布龍菲爾德 1980《語言論》,北京:商務印書館。
何大安 2001《聲韻學中的觀念和方法》,台北:大安出版社。
朱曉農 2008《音韻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
朱曉農 2010《語音學》,北京:商務印書館。
朱曉農 2013《教我如何不想他:語音的故事》,北京:商務印書館。
高本漢著 杜其容譯 1978《中國語之性質及其歷史》,台北:國立編譯館,中華
叢書編審委員會。
李 榮 1956《切韻音系》,北京:科學出版社。
李 榮 1982《音韻存稿》,北京:商務印書館。
李方桂 1982《上古音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
李如龍 2003《漢語方言的比較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
李新魁 1983《中原音韻音系研究》,中州書畫社。
岑麒祥 1992〈歷史語言學中的比較方法〉,收於《國外語言學論文選譯》,北京:
語文出版社。
岑麒祥 葉蜚聲 1992 《語言》(房德里耶斯原著中譯),北京,商務印書館。
周祖謨 1966 《問學集》,北京:中華書局。
周祖謨 1992 《語言文史論集》,台北:五南出版社。
竺家寧 林慶勳 1989《古音學入門》,台北:台灣學生書局。
竺家寧 1999《聲韻學》,台北:五南出版公司。
河南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1984《河南方言資料》,河南人民出版社。
河南省推廣普通話工作委員會辦公室 開封師範學院編1959 《河南省濮陽方言
區學習普通話手冊》,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河南省推廣普通話工作委員會辦公室 開封師範學院編1959 《河南省信陽方言
區學習普通話手冊》,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河南省推廣普通話工作委員會辦公室 開封師範學院編1959 《河南省南陽方言
區學習普通話手冊》,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河南省推廣普通話工作委員會辦公室 開封師範學院編1959 《河南省許昌方言
區學習普通話手冊》,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河南省推廣普通話工作委員會辦公室 開封師範學院編1959 《河南省新鄉方言
區學習普通話手冊》,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河南省推廣普通話工作委員會辦公室 開封師範學院編1959 《河南省商丘方言
區學習普通話手冊》,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河南省推廣普通話工作委員會辦公室 開封師範學院編1959 《河南省鄭州方言
區學習普通話手冊》,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河南省推廣普通話工作委員會辦公室 開封師範學院編1959 《河南省開封方言
區學習普通話手冊》,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河南省推廣普通話工作委員會辦公室 開封師範學院編1959 《河南省漯河方言
區學習普通話手冊》,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河南省推廣普通話工作委員會辦公室 開封師範學院編1959 《河南省洛陽方言
區學習普通話手冊》,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段亞廣 2012《中原官話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段亞廣 2014《河南話與中原文化》,北京,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
侯精一 溫端正 1993《山西方言調查研究報告》,太原:山西高校聯合出版社。
振 生 1992《鄧州方言研究》,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
高本漢著 趙元任等譯 1982《中國音韻學研究》,台北:商務印書館。
高永安 2014《聲調》,北京:商務印書館。
高名凱 1985《普通語言學教程》,北京,商務印書館。
耿振生主編 2007《近代官話語音研究》,北京:語文出版社。
袁家驊 1983《漢語方言概要》,北京:文字改革出版社。
時秀娟 2010《漢語方言的元音格局》,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徐通鏘 1993《徐通鏘自選集》,鄭州:河南教育出版社。
徐通鏘 1993《歷史語言學》,北京:商務印書館。
徐欒昌 張占獻 1987《新野方言志》,河南:文心出版社。
紹文杰等 1995 《河南省志第十一卷·方言志》,河南省地方史志編纂委員會,鄭
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張琨著 張光宇譯 1989《漢語音韻史論文集》,台北:聯經出版社。
張 琨1993《漢語方言》,台北:台灣學生書局。
張光宇1990《切韻與方言》,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張光宇2016a《整合音系學與漢語音韻學》,課堂講義。(201602-06)
張光宇2016b《閩客方言史稿增訂版》,台北:五南出版社。(201608)
張光宇2017《歷史語言學》,未刊稿。
張世方2010《北京官話語音研究》,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
張啟煥 陳天福 程儀 1993《河南方言研究》,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
張啟煥 陳天福 程儀 1993《河南方音概況》,開封:河南大學科研處。
張淑萍 2014《漢語方言顎化現象研究》,新文豐出版有限公司。
張燕來 2014《蘭銀官話語音研究》,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
清華大學國學院主編 2015《趙元任文存》,孟曉妍選編,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
陳章太 李行健 1996《普通話基礎方言基本詞匯集˙語音卷》,北京:語文出版社。
陳保亞 2001《20世紀中國語言學方法論》,山東教育出版社。
陳新雄 2007《聲韻學》,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梅祖麟 2000《梅祖麟語言學論文集》,北京:商務印書館。
馮 蒸2006《馮蒸音韻論集》,北京:學苑出版社。
賀 巍1989《獲嘉方言研究》,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賀 巍1993《洛陽方言研究》,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賀 巍1996《洛陽方言詞典》,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
項夢冰 2009《方言論叢》第一輯,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
葉祖貴 2009《固始方言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葉祖貴 2012《信陽地區方言語音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趙元任 2003《語言問題》,北京:商務印書館。
趙忠德 2006《音系學》,上海:上海外教育出版社。
楊亦鳴 1992《李氏音鑑音系研究》,陝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楊耐思 1981《中原音韻音系》,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賈傳棠 2001 《台前縣志》,台前縣地方史志編纂委員會編纂,鄭州:中州古籍
出版社。
董同龢 1998《漢語音韻學》,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盧甲文 1992《鄭州方言志》,北京:語文出版社。
劉鎮發等 2004 《從方言比較看官話的形成與演變》,香港,藹明出版社。
錢曾怡 1982《煙台方言報告》,濟南:齊魯書社。
錢曾怡 羅福騰 張樹錚 2001《山東方言研究》,濟南:齊魯書社。
錢曾怡 2002《漢語方言研究的方法與實踐》,北京:商務印書館。
錢曾怡 2012《漢語官話方言研究》,山東:齊魯書社。
橋本萬太郎 1985《語言地理類型學》,余志鴻譯,北京大學出版社。
顏 森 1993《黎川方言研究》,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羅杰瑞 1995《漢語概說》,張慧英譯,語文出版社。
羅常培 呂叔湘 1956 〈現代漢語規範問題〉,載於《現代漢語規範問題學術會
議文件匯編》,科學出版社。
龐可慧等编著 2008《睢縣方言志》,北京:當代中國出版社。
二、中文期刊 (依作者姓名筆劃排列)
丁聲樹 1989 河南省遂平方言記略,《方言》第2期,頁81-90。
王松茂 1958 河南柘城話與北京音的對應關係,《方言與普通話集刊》(北方方
言與普通話)第3本,北京:文字改革出版社,頁13-15。
王洪君 2001 關於漢語介音在音節中的地位問題,《聲韻論叢》第11輯,
2001(10),頁37-44。
王洪君 2007 《中原音韻》知莊章聲母的分合及其在山西方言中的演變,《中國
語文》第1期,頁1-10。
王育信 2013 河南台前方言的語音特點,《現代語言》(語言研究版),2013.7,
頁34-35。
支建剛 2015 豫北晉語中的陰聲韻字讀鼻音韻現象,《語言科學》總第74期
頁47-56。
支建剛 2015 試論豫北晉語入聲舒化的方式,南開語言學刊,總第25期,頁
38-46。
古本正 1958 試談河南襄城方音和北京語音的差異,《方言與普通話集刊》(北方
方言與普通話)第3本,北京:文字改革出版社,頁1-12。
白靜茹 2009 漢語方言語音研究方法評述《語文研究》,2009第4期(總第113
期),頁38-45。
朱曉農 2004 漢語元音的高頂出位《中國語文》,2004年第5期,頁440-451、
480。
朱曉農 張瀛月 2016 西北地區官話聲調的類型,《語言研究》,2016年第3期,頁1-11。
朱曉農 衣莉2015 東部中原官話聲調類型 ,《語文研究》,2015.03,頁1-14。
李 榮 1982 論北京話“榮”字的音,《方言》第3期,頁161-163。
李 榮 1983 關於方言研究的幾點意見,《方言》第1期,頁1-15。
李 榮 1985 官話方言的分區,《方言》第1期,頁2-5。
李 榮 1989 漢語方言的分區,《方言》第4期,頁241-259。
李小凡 2005 漢語方言分區方法再認識,《方言》第4期,頁356-363。
李存智 2001 介音對漢語聲母系統的影響,《聲韻論叢》第11輯,頁69-108。
李存智 2014 漢語語音史中的塞音聲母,《政大中文學報》第21期,頁163-212。
李秀紅 2016 河南沈丘方言的舌尖後介音,《方言》第1期,頁67-78。
李學軍 2012 河南內黃方言音系,《方言》第2期,頁201-204。
李蓓蓓 都興宙 2015 古知莊章三組聲母字在商丘方言中的讀音分析,《語言本
體研究》2015.9,頁28-30。
宋韻珊 2007 漢語方言中〔uei〕韻母研究——以官話區為研究對象,《興大中文
學報》第22期,頁47-58。
林 燾 1987a 北京官話溯源,《中國語文》第3期。又載《林燾語言學論文集》,
商務印書館 2001。
林 燾 1987b 北京官話區的劃分,《方言》第3期,頁166-172。又載《林燾語
言學論文集》,商務印書館 2001。
周祖謨 1966 切韻的性質和它的音系基礎,《問學集》,北京:中華書局,頁
434-473。
段亞廣 2008 河南方言研究的歷史與現狀《周口師範學院學報》第3期,頁
113-115。
段亞廣 2013 河南寧陵方言音系,《方言》第2期,頁168-178。
徐通鏘 1993 語言發展的不平衡性和歷史比較研究—語言學研究中的空間與時
間的關係問題初探《徐通鏘自選集》,鄭州:河南教育出版社,頁
1-21。
姚榮松 1994 中原音韻入派三聲新探,《聲韻論叢》,1994.05,頁25-51。
高永安 2010 駐馬店方言音系,《南陽師範學院學報》,2010年01期,頁30-36。
馬培芝 1958 靈寶方言與北京語音的對應,《方言與普通話集刊》第2本,北京:
文字改革出版社,頁45-50。
夏俐萍 2012 官話方言古全濁聲母的清化,《南開語言學刊》,總期第20期,頁
45-50。
夏俐萍 2015 論古全濁聲母的弱化音變,《中國語文》,總期第368期,頁417-427、
480。
唐七元 2102 《菽園雜記》所載方言語音現象考察,河南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
學版)第13卷,第3期,頁323-327。
張 琨 1983 漢語方言中鼻音韻尾的消失,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
第54本第1分,頁3-74。
張光宇 1986 張琨院士的語言世界,《國文天地》1986(09),頁31-33。
張光宇 1991 漢語方言發展的不平衡性,《中國語文》第6期,頁431-438。
張光宇 1992 漢語方言見系二等文白讀的幾種類型,《清華學報》第22卷第四
期,頁351-366。
張光宇 2000 論條件音變,《清華學報》新30卷第四期,頁427-475。
張光宇 2004 漢語語音史中的雙線發展,《中國語文》第6期,頁545-557。
張光宇 2006a 漢語方言滋絲音的一些觀察,《中國語文研究》第1期,頁87-102。
張光宇 2006b 漢語方言合口介音消失的階段性,《中國語文》第4期,頁346-358。
張光宇 2007 論深攝結構及相關問題,《語言研究》第1期,頁1-11。
張光宇 2008a 漢語方言的魯奇規律:現代篇,《語言研究》第2期,頁1-9。
張光宇 2008b 漢語方言的魯奇規律:古代篇,《中國語文》第4期,頁349-361。
張光宇 2008c 梅縣音系的特質,《語言學論叢》第37輯,頁70-86。
張光宇 2009a 漢語方言的橫的比較,《語言學論叢》第40輯,頁178-193。
張光宇 2009b 漢語方言邊音的音韻行為,《漢藏語學報》第3期,頁138-153。
張光宇 2010 漢語語音史中的比較方法,《中國語文》第4期,頁321-329、380。
張光宇 2011 語言的連續性,《漢藏語學報》第5期,頁7-12。
張光宇 2012 漢語方言的鼻化運動,《語言研究》第2期,頁17-28。
張光宇 2013 羅杰瑞教授與漢語史研究,《東華漢學》第18輯,頁429-457。
張光宇 2014 重建與演變—比較法在中國一百周年紀念,《語言學論叢》第50
輯,頁138-166。
張光宇 古宕開三的發展:縱的與橫的比較(未刊稿)。
張磊 朱群怡 黄昭鳴 2016 正常成年男性/a/、/i/、/ə/与/n/、/ŋ/偕同發音時元音鼻流量的研究,《聽力學及言語疾病雜誌》,2016年第24卷,頁228-230。
陸志韋 1946 釋中原音韻,《燕京學報》第31期,頁35-70。
陸志韋 1947 《古音說略》,《燕京學報》專號之二十,頁28-29。(又見1985中
華書局出版陸志韋語言學著作集〈一〉頁126。
陳彧 李瑞文 許海鵬 2013 河南洛陽老派方言的單字音聲調格局,三門峽職業技
術學報,第12卷2期,頁62-66。
陳盈新 2008 三門峽方言的語音、詞匯特點,《語言應用研究》,2008.5,頁64-65。
馮 蒸 1989 中古果假二攝合流性質考略《古漢語研究》第4期,頁61-66。
馮 蒸 2013 桓歡(-on)類韻為近代漢語北方方言普遍特征說,《 語言研究》2013年04期,頁20-36。
賀 巍 1981 濟源方言記略,《方言》第1期,頁5-26。
賀 巍 1985 河南西南部方言的語音異同,《方言》第2期,頁119-123。
賀 巍 2005 中原官話分區(稿),《方言》第2期,頁136-140。
楊永龍 2008河南商城(南司)方言音系,《方言》第2期,頁133-146。
楊時逢 荊允敬 1971靈寶方言,《清華學報》新第9卷,第一、二期,頁106-147。
裴澤仁 1988 明代人口遷徙與豫北方言——河南方言的形成(一),《中州學刊》第
4期,頁103-104。
裴澤仁 1990 明代流民與豫西方言——河南方言的形成(二),《中州學刊》第4
期,頁92-95。
熊正輝 1990官話區方言ts tʂ分的類型,《方言》第2期,頁1-10。
劉 靜 1989《中原音韻》車遮韻的形成、演變及其語音性質《陝西師大學報》
第3期,頁109-112。
劉冬冰 1997開封方言記略,《方言》,第2期,頁271-285。
劉冬冰 趙思達 2007 豫東普通話的語音特徵,《河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
版),第27卷第4期,頁61-63。
劉勛寧 1995再論漢語北方話的分區,《中國語文》第6期,頁447-454。
劉勛寧 1998中原官話語北方官話的區別及《中原音韻》的語言基礎,《中國語
文》第6期,頁463-469。
劉勛寧 2005 一個中原官話中曾經存在過的語音層次,《 語文研究》 ,2005(01),
頁49-52。
劉勛寧 2012 “支微入魚”的地理分布及其成因——兼說古中原官話ü[y]語音層的變異《 陜西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01),頁85-91。
盧 海 2015 豫北晉語入聲的調查與比較,《焦作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第
31卷第1期,頁12-16。
三、碩博士論文: (依作者姓名筆劃排列)
丁沾沾 2016 豫鄂陝交界區域漢語方言音韻比較研究,廣州中山大學博士論文。
王 利 2008 晉東南晉語語音研究,山東大學博士學位論文。
王 珂 2013 清代河南地方誌方言材料研究,河南大學碩士論文。
王建喜 2003 明代中原官話韻母演變研究,北京大學博士論文。
王衛振 2014 河南商水方言語音調查與分析,青海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田 靜 2014 臨漳方言語音研究,河北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史艷鋒 2009 孟州(南莊鎮)方言語音研究, 陜西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史艷鋒 2013 豫北晉語單字音與變音現象研究,陜西師範大學博士論文。
余 鵬 2016 黃孝方言音韻研究,香港中文大學博士論文。
李燕芳 2011 漯河方言語音研究,山東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李慧霞 2012 河南平輿方言音系研究,浙江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和 苗 2013 古縣方言語音研究,山西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周 昕 2013 河南開封方言語音研究, 山西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孟義國 2012 伊川方言語音研究, 西南大學碩士論文。
段曉琰 2012 永年方言語音研究,河北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師 蕾 2009 河南輝縣方言語音研究,西南大學碩士論文。
馬 靜 2014 鶴壁方言語音研究,河南大學碩士論文。
崔 容 2014 太原盆地方言語音研究,山西大學博士論文。
黃萌萌 2012 河北涉縣拐里話語音研究,河北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程相晉 2010 濮陽縣方言語音研究,湘潭大學碩士論文。
賴仙仙 2009 河南洛寧方言語音研究,西南大學碩士論文。
董潔茹 2007 新鄉方言語音詞匯研究,華中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趙亞麗 2012 陝縣方言語音研究,西北大學碩士論文。
潘曉旭 2007 蘭考方言語音研究,西南大學碩士論文。
劉丹丹 2013 尉氏方言語音研究 ,山東大學碩士論文。
劉雪霞 2006 河南方言語音的演變與層次,復旦大學博士論文。
四、會議論文:(依作者姓名筆劃排列)
張光宇 楊家真 2016 〈漢語方言地理類型——客家篇〉,第12屆客家方言學術
研討會,廣州:中山大學(20161203-04)。
張光宇 楊家真 2017 〈鼻化運動——河南篇〉,古代漢語方言和通語學術研討會
,濟南:山東大學(20170415-16)。
張淑萍 2008 〈不分尖團之後——漢語顎化音的發展〉,第26屆聲韻學研討會,
彰化: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楊家真 2017 〈河南方言與現代普通話的關係〉,古代漢語方言和通語學術研討
會,濟南山東大學(20170415-16)。
劉勛寧 2000《中原音韻》“入派三聲”與北方話,《首屆官話方言國際學術討論
會論文集》,青島出版社。
五、英文專書與期刊:(依作者姓名英文字母順序排列)
Bloomfield,Leonard 1933 Language, Henry Hold & Company,INC.
Bynon,Theodora 1977 Historical Linguistics, Cambridge Univ.Press.
Catford,J.C.1977 Fundamental Problem in Phonetics,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Chambers and Trudgill 1980 Dialectology, Cambridge Univ.Press.
Chen,Matthew 1973 Cross-dialectal Comparison:A case study and some theoretical considerations.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stics 1.38-63
Chen, Matthew 1975 An areal study of nasalization in Chinese.JCL,Vol.3,No.1:
16-59
Cheng,Chin- chuan 1973 A Synchronic Phonology of Mandarin Chinese,Monograph on Linguistic Analysis 4.The Hague:Mouton.
CrowLey,Terry & Claire Bowern 2010 An Introduction to Historical Linguistics
(4th editi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Fox,Anthony 1995 Linguistic Reconstrustion-An Introduction to Theory and Method, Oxford Univ.Press.
Gafos,Adamantios I.1999 The Articulatory Basis of Locality in Phonology, Garland Publishing,INC.
Hock,Hans Heinrich 1986 Principles of Historical Linguistics , Berlin:Mouton de Gruuyter.
Hyman,Larry 1975 Phonology-Theory and Analysis, New York:Holt.
Kenstowicz & Kissebrth 1979 Phonology, Academic Press.
Ladefoged,Peter 2004 Vowels and Consonants, Academic Press.
Norman,Jerry L,1988 Chinese, Cambridge Univ. Press.
Ohala,J.J. 1971 Monitorig soft-palate movements in speech.Journal of Acoustic Socicty of America 50.140.
Ohala,J.J. 1974 Experimental historical phonology.In J.M,Anderson & C.Jones(eds.),Historical linguistics II.Theory and description in phonology.
Ohala,J.J. 1990 There is no interface between phonetics & phonology:A personal view.Journal of phonetics,18.153-171.
Ohala,J.J. 1993 The phonetics of sound change.In Charles Jones(eds.),Historical Linguistics:Problems and Perspectives.London:Longman.237-278.
Ohala,J.J. 1993 The phonetics of nasal phonology:theorems and data.M.K.Huffman & R.A.Krakow(eds.),Nasals,nasalization,and the velum.[ phonetics and phonology Series,Vol.5] San Diego,CA:Academic Press.225-249.
Ohala,J.J. 1984 Chairman's summary of Symposium on Phonetic Explanation in Phonology.In:M.P.R.van den Broecke and A.Cohen(eds.),Proceedings of 10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Phonoetic Sciences.Pordrecht:Foris.175-182.
Pickett,J.M.1980 The Sounds of Speech 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Park
Press,Baltimore.
Pulleyblank,Edward 1984 Middle Chinese, UBC Press.
Trask,R.L. 1996 Historical Linguistics, Arnold.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自定論文開放時間 user define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永不公開 not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永不公開 not available

您的 IP(校外) 位址是 18.223.107.149
論文開放下載的時間是 校外不公開

Your IP address is 18.223.107.149
This thesis will be available to you on Indicate off-campus access is not available.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