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0517114-121826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0517114-121826
論文名稱
Title
水庫興建與經濟發展:中國大陸的個案研究
Dam Construc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A Case Study of China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125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14-06-11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14-06-20
關鍵字
Keywords
水庫大壩、水庫移民、環境保護、經濟發展、公眾參與
Resettlement,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Public participation, Dams, Economic development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5689 次,被下載 0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5689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0 times.
中文摘要
水是人類的基本需要,也是人和人類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及生態系統賴以生存的基本要素,人類透過興建水庫大壩與強化管理水資源來達到國家、社會、與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因此,水庫大壩的建立便成為了一個國家經濟社會發展上不可或缺重要建設,尤其在全世界發展中的國家幾乎都擁有水庫大壩。
中國大陸水庫大壩的發展歷史可追溯至1949年,當時的社會發展和現代化進程正進入一個全新階段,國家為了長遠的發展進行大規模河流整治、興修水利、開發水電,但大量的興建水庫卻沒有為當時的中國大陸帶來龐大的經濟利益,反而因當時的技術不良與資金問題導致許多病險水庫的產生;因此,1978年改革開放後,水庫大壩的興建管理模式便從「重量轉為重質」,以避免病險水庫的問題再次發生;而1990年後的水庫發展更將水庫大壩的興建技術推向高峰。如今,我們可以把中國大陸歷年來興建水庫的過程做一個總結,以瞭解中國大陸政府是如何在水庫大壩建造的歷史中不斷學習與改進才能夠擁有今日較為完善的法規與政策。
水庫大壩的興建有利亦有弊,近年來則由於氣候變遷與環保意識的抬頭,使得水庫大壩的興建逐漸受到部分民眾的反對,建與不建都很為難。因此,本文欲透過水庫興建與經濟發展做為理論上的界定,並進一步闡述中國大陸國家與社會關係的理論架構,藉以了解擁有世界上最多水庫大壩的國家—中國大陸為何在大量建造水庫大壩後至今仍無法滿足其國內的供水需求,以及是否應該朝向興建綠色水庫大壩前進。
Abstract
Water is indispensable for the preservation and maintenance of all forms of life on earth. Access to water and especially safe water constitutes a fundamental human need as well as a basic human right. Water is also perceived as the basic element of human culture and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ecosystem. Therefore, the survival of mankind depends upon the construction of dams and the management of water resources in order to achieve a sustainable economic development. As a consequence, big dams have become indispensable elements for a country’s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especially for developing countries where the majority of dams are built.
In China, the development of dams can be traced back to 1949, when social development and modernization hands in hands entered a new phase. In the pursuit of long term development objectives, the Chinese government undertook large scale infrastructure development projects such as river dredging, irrigation and hydropower development. However, these gigantic constructions did not bring the expected economic benefits; instead they resulted in inefficient and dangerous water reservoirs due to poor technology and financial issues. Therefore, after the 1978 “economic reform and opening up”, the construction of dams shifted from an emphasis on quantity to a focus on quality in order to avoid the recurrence of dangerous water reservoirs. In addition, after 1990, we can witness the using of state of the art technologie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dams and reservoirs. In the present research, we will attempt to understand how the Chinese government throughout trials and errors has gained a complete expertis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dams and reservoirs.
The construction of dams has its pros and cons; nowadays, environmental movements combined with fear of negative externalities, give rise to increasing oppositions to the building of large dams and water reservoirs. Through the conceptual delineation of dams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we will attempt to elaborate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state and society in China, and by this token provide a thorough understanding of why the country that possesses the highest amount of dams is still not able to meet its domestic demand for water, we will also enquire whether there is the possibility to move towards the construction of environmental friendly dams (also coined green dams).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目 錄
論文審定書 i
中文摘要 ii
英文摘要 iii
目 錄 iv
圖 次 vi
表 次 v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方法 10
第二章 理論分析架構 13
第一節 前言 13
第二節 水庫與發展 14
第三節 國家與社會關係 20
第四節 小結 27
第三章 中國大陸水庫的興建:政策與發展 28
第一節 前言 28
第二節 計劃經濟時期 29
第三節 1979年改革開放後至1990年代末期 39
第四節 1991年至今 46
第五節 小結 58
第四章 水庫興建與環境保護 59
第一節 前言 59
第二節 水庫興建對環境所造成的影響 61
第三節 中國大陸對環境保護的管理與對策 66
第四節 環境保護與公眾參與 72
第五節 小結 77
第五章 水庫移民安置與政府補償政策 78
第一節 前言 78
第二節 水庫移民與社會發展 79
第三節 水庫移民工作方針 84
第四節 移民安置與補償政策的負面影響 92
第五節 小結 96
第六章 結論 98
參考文獻 103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一)專書
《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鬥——在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人民出版社),2012年11月。
中國人民共和國水利部,<水庫移民工作手冊>,(新華出版社),1992年9月。
王貳瑞,<學術論文寫作>,(東華書局),2005年。
王錦堂,<大學學術研究與寫作>,(東華書局),1992年。
孫立平,<轉型與斷裂: 改革以來中國社會結構的變遷>,(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
葉至誠;葉立誠,<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商鼎文化出版社),2007年9月。
豬口孝,<國家與社會>,(台北市:時報),1992年。
(二)專書譯著
Robert K. Yin,周海濤;李永賢;張蘅譯,<個案研究-設計與方法>,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11月。
(三)期刊論文
<二灘水電站——世紀之交的偉大工程>,《國土經濟,TERRITORIAL ECONOMY》,1999年 06期,頁45。
<世行與中國能源合作典範——二灘水電站>,《財經界,Moneychina》,2006年 03期,頁63-65。
<再創輝煌——魯布革發電總廠>,《經貿世界,The World of Economy and Trade》,1997年 04期,頁30-31
<修建水庫,增加調蓄,是發展中國家告別洪水肆虐的一條不可替代的途徑>,2012-12-28。
<黃河小浪底主體工程開工>,《中國經濟和信息化,China Economy &Informatization》,2011年 14期,頁13。
<圓夢三峽——三峽工程大事回眸>,《決策與資訊,Decision and Information》,1998年01期,頁7-8。
<盤根大江底插影天地間——二灘水電站簡介>,《四川黨的建設城市版》,1998年 07期,頁10-11。
L.柏加;朱紅,<歷屆世界水論壇概況>,《水利水電快報,Express Water Resources & Hydropower Information》,2010年 08期,頁14-19。
丁炳昌;樊雲芳;葉輝,<隔河巖“奇觀”──關於“清江體制”的調查之一>,《科技進步與對策,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2001年10期,頁150-153。
王小君,<清江隔河巖水電廠管理與創新的實踐>,《水電與新能源,Hydropower and New Energy》,2012年05期,頁1-3。
王和平,<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檔案管理>,《中國檔案,China Archives》,2012年03期,頁63-64。
王建政,<行動研究法、實踐反思法、個案研究法的應用比較>,《上海教育科研,Shanghai Research on Education》,2002年05期,頁42-44。
王景福,<水電開發與生態環境管理>,《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06年3月。
王瑞芳,<陳雲與三門峽水庫>,《北京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Social Sciences Edition)》,2013年01期,頁115-118。
王儒述,<三峽工程與可持續發展>,《三峽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Journal of China Three Gorges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s)》,2012年 05期,頁1-6。
王曉東,<官廳水庫庫區管理問題的探討>,《北京水務,Beijing Water》,2008年 02期,頁12-14。
王嶸,<我國環境影響評價公眾參與制度淺析>,《江西化工,Jiangxi Chemical Industry》,2011年 02期,頁200-202。
王繼勝,<談水庫環境生態的治理與保護>,《民營科技》,2013年05期,頁71。李珍,<關於水利工程建設與生態環境協調發展的思考>,《農家科技》2011年S3期,頁46。
杜紅星,<關於水庫環境生態的治理與保護的具體途徑及方法研究>,《科技與企業》2012年 24期,頁142。
衛廣民,<解決水利工程環境影響的對策>,《創新科技》,2013年04期,頁36-37。
石伯勛;尹忠武;王迪友,<三峽工程移民安置規劃與實踐>,《中國工程科學,Engineering Sciences》,2011年 07期,頁123-128+136。
任誠,<水利水電工程建設環境影響評價研究>,《綠色科技,Journal of Green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2年12期,頁66-67。
朱光明,<水電是建設“美麗中國”的一支重要力量>,《中國三峽,China Three Gorges》,2013年09期,頁57-60。
朱桂香;唐海峰;樊萬選,<南水北調: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生態經濟,Ecological Economy》,2011年07期,頁18-23。
朱慶雲,<世界大壩開發面面觀>,《水利水電快報,Express Water Resources & Hydropower Information》,2011年 06期,頁1-2+25。
牟燕;陳中厚,<簡論隔河巖水電站的社會經濟效益>,《水電與新能源,Hydropower and New Energy》,2012年05期,頁12-14。
米豆,<典藏丹江大觀苑>,《躬耕》,2012年05期,頁26-35。
何曉燕;王兆印;黃金池,<中國水庫潰壩空間特徵分析>,《災害學》, 23卷2期,2008年6月,頁1-4。
何鐵生,<水庫移民後期扶持政策研究>,《水利經濟,Journal of Economics of Water Resources》2004年 03期,頁52-54。
余文學;施國慶;吳宗法;陳紹軍,<水庫移民遺留問題處理後評價理論與方法探討>,《水利水電科技進展,ADVANCES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WATER RESOURCES》1999年02期,頁38-40。
余國忠;黃昆;陳飛燕;郜慧;趙承美,<信陽市大型水庫開發利用中的生態環境問題及其成因分析——以南灣水庫為例>,《水生態學雜志,Journal of Hydroecology》,2009年 01期,頁 142-146。
宋勇,<水庫移民有關概念及分類>,《黑龍江水利科技,Heilongjia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Water Conservancy》,2013年09期,頁186-188。
李天碧;張紹山,<我國水庫移民政策與實踐>,《中國水利,China Water Kesources》,2001年05期,頁38-39+5。
李竹青,<淺析環境影響評價公眾參與制度法律完善>,《法制與社會,Legal System and Society》,2012年35期,頁47-48。
李宏偉;尹明玉,<水利工程建設與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東北水利水電,Water Resources & Hydropower of Northeast China》,2010年03期,頁36-37+40。
李志軍,<國際大壩委員會關於環境問題的經驗與導則簡介>,《水利水電快報,Express Water Resources & Hydropower Information》,1998年16期,頁23-24。
李泉,<我國水庫環境生態問題的初步研究>,《河南機電高等專科學校學報,Journal of Henan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College》,2009年 06期,頁96-98。
李珍,<關於水利工程建設與生態環境協調發展的思考>,《農家科技》2011年S3期,頁46。
李若瀚;甄璐,<我國水利工程移民補償存在的問題及出路>,《人民長江, Yangtze River>, 2013年19期,頁99-102。
李振吉,<對魯布革項目實施的回顧與思考>,《河北水利,Hebei Water Resources》,2009年 02期,頁28-29。
李連棟,<黃河小浪底移民安置實施與管理>,《水利經濟,Journal of Economics of Water Resources》,2002年03期,頁13-17。
李傳豐;易海濤;楊麗琴;魏有權,<新時期環境影響評價公眾參與有效性研究>,《環境科學與管理,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Management》,2011年12期,頁16-20+50。
李雷;蔡躍波;盛金保,<中國大壩安全與風險管理的現狀及其戰略思考>,《岩土工程學報》,第30卷11期,2008年11月,頁1581-1587。
杜金卿,<水壩建設與利弊探討>,《南水北調與水利科技》,6卷2期,2008年4月,頁110-112。
沈崇剛,<中國大壩建設現狀及發展>,《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1999 年第12 期,頁12-19。
周總印,<檔案背後的故事:國家第一代領導人與官廳水庫>,《檔案天地,Archives World》,2013年 01期,頁18-21。
孟惠萍;牛志睿,<我國環境影響評價中公眾參與有效性的現狀、問題及對策>,《延安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Journal of Yanan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2011年02期,頁78-81+85。
林德昌,<中國大陸國家與社會關係的演變模式:一項理論上的探索>,《遠景基金會季刊》,第7卷4期,2006年10月,頁1-41。
況電文;姚仕質,<貫穿我國南北的第二條大“運河”——南水北調工程紀實>,《中華建設》,2009年09期,頁30-31。
邱中慧,<水庫移民問題中的公共政策研究>,《太平洋學報,Pacific Journal》,2008年09期,頁50-56+75。
金明良;侯曉,<水庫移民社會適應性調整措施初探>,《人民長江,Yangtze River》,2005年08期,頁54-56。
阿鴻;李貴寶,<“魯布革經驗”給我國建築業帶來了什麼>,《中國建設資訊,InforMation of China Construction》,2003年 01期,頁1。
施雪;馬寧;束方坤;郭德政;普利鋒,<丹江口水庫流域水資源管理主要問題辨析>,《上海理工大學學報,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Shanghai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0年05期,頁493-498。
柯學莎,<國際大壩委員會第23屆大會技術專題>,《水利水電快報,Express Water Resources & Hydropower Information》,2010年 04期,頁1-3+18。
段鮮立,<三門峽庫區治理幾點思考>,《經營管理者,Manager Journal》,2013年06期,頁312。
胡大偉,<水庫移民征地補償協商機制構建研究——基於合意治理的思考>,《中國土地科學,China Land Sciences》,2013年04期,頁15-21。
胡丹,<《環境影響評價公眾參與暫行辦法》法律評析——以“公民參與權”為視角>,《旅遊縱覽(行業版),Tourism Overview》,2012年05期,頁130-131。
胡四一,<確保水庫大壩安全意義重大任務艱巨>,《中國水利,China Water Resources》,2008年 20期,頁4-5。
胡巧柔,<環境影響評價的公眾參與研究>,《資源節約與環保,Resources Economization Environment Protection》,2013年01期,頁36+38。
胡連伍;陳海霞,<影響我國環評公眾參與有效性的障礙及對策措施>,《環境研究與監測, Environmental Study and Monitoring》,2013年03期,頁60-62。
胡瓊,<大中型水利水電工程移民搬遷安置的社會監督探討>,《中國水能及電氣化,China Water Power & Electrification》,2013年 07期,頁67-70。
孫平一;孫志遜;逄曉琳,<論環境決策的公眾參與>,《山東環境,Shandong Environment》,2001年02期,頁10-11。
孫明建,<水庫移民社會良性運行和發展條件探索>,《陜西水利,Shaanxi Water Resources》,2008年S1期,頁129-131。
孫廣敏;安豐柱,<淺析環境影響評價中的公眾參與>,《科技視界,Science & Technology Vision》2013年18期,頁127。
晏志勇,<水電建設六點建議>,2009年1月19日。
殷保合,<黃河小浪底工程關鍵技術研究與實踐>,《水利水電技術,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Engineering》,2013年 01期,頁12-15+26。
耿濤;周銀珍;粱福慶,<水庫移民的社會風險及其對策研究>,《人民長江,Yangtze River》,2005年08期,頁57-59。
馬珍紅,<環境影響評價的公眾參與研究>,《黑龍江科技資訊,Heilongjia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2011年17期,頁124。
張一軍;王奎;龔和平,<大中型水利水電工程建設水庫經濟政策初探>,《水力發電,WATER POWER》2000年 04期,頁45-48。
張丹;姚昆遺,<水庫景觀遊憩空間開發初探>,《人民黃河》,29卷11期,2007年11月,頁 15-16。
張元教;李慧娟,<南水北調工程丹江口水庫消落區保護與利用管理研究>,《水利經濟,Journal of Economics of Water Resources》,2011年01期,頁39-42+75。
張全,<改革創新是二灘水電站勝利建成的首要條件>,《水力發電,WATER POWER》,2000年 05期,頁1-2。
張弛,<中國庫區移民研究述評>,《理論月刊》,2006卷12期,2006年12月,頁75-77。
張西林,<水庫旅遊開發與規劃研究>,《中南林學院森林旅遊研究中心》,2003年6月。
張志會,<關於全球水壩工程演化的幾點認識>,《中國三峽,China Three Gorges》,2012年 09期,頁66-67。
張波,<加強水庫環境影響評價中公眾參與的實效性>,《山西科技,Shanxi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6年 05期,頁112-113。
張秋佳,<對水庫環境生態問題的探討>,《中國水運(下半月刊),China Water Transport》,2011年 01期,頁156-157。
張振克;孟紅明;殷勇,<中國水庫環境面臨的主要問題及其對策>,《科技導報,Science & Technology Review》,2006年12期,頁82-84。
張純成,<黃河三門峽大壩工程的風險及其社會責任>,《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Journal of Henan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2011年01期,頁95-103。
張基堯,<合同管理是項目管理的核心——小浪底水利樞紐國際合同管理的經驗與體會>,《中國工程科學,Engineering Sciences》,2011年 04期,頁54-67。
張梁,<禍起三門峽>,《社會與公益,Society and Public Welfare》,2011年07期,頁39-42。
張嵐,<國家與社會間的關系研究>,《天水行政學院學報,Journal of Tianshui College of Administration》,2012年 06期,頁105-107。
張新光,<國家與社會關係視閾下的和諧社會解讀>,《理論月刊》,第2007卷4期,2007年4月,頁43-45。
張耀嗣;楊姝;周楠,<魯布革水電站工程的後續效應分析>,《石油工業技術監督,Technology Supervision in Petroleum Industry》,2010年12期,頁28-31。
曹榮,<國家與社會關系視角下的工會參與社會管理>,《中國勞動關系學院學報,Journal of China Institute of Industrial Relations》,2013年 03期,頁6-10。
曹德福;葉丹,<水電工程水庫移民遺留問題處理規劃實施芻議>,《紅水河,Hongshui River》,2012年04期,頁 90-93。
梁金召,<河南省三門峽庫區存在問題及治理措施>,《河南水利與南水北調,Henan Water Resources & South-to-North Water Diversion》,2011年18期,頁150-151。
梁福慶,<中國水庫移民補償政策演變及創新>,《三峽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第31卷5期,2009年9月,頁14-18。
許定予;蔣謙;耿長森,<敢於創新的共產黨人——清江水電開發公司改革紀事>,《決策與信息,Decision and Information》,2001年10期,頁8-11。
郭延蜀;虞澤蓀;陳德川;陳秀眉;蘇舟,<二灘水電站及其庫區的環境>,《四川師範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Journal of Sichuan Teachers College(Natural Science)》,1998年 01期,頁9-15。
郭思海;趙廣軍;陳延國,<淺談水利工程對環境的影響>,《價值工程,Value Engineering》2010年21期,頁37-38。
郭凱;王超;殷守仁;徐立蒲;趙文,<官廳水庫水污染狀況及生態調控途徑>,《中國水產》,2008年第12期,頁48-51。
郭貴明;衛陽春,<從小浪底移民安置成效看移民行為的自覺轉化>,《河南水利與南水北調, Henan Water Resources & South-to-North Water Diversion》,2010年 12期,頁5-6。
陳文祥;劉家壽;彭建華,<水庫生態環境問題初步分析與探討>,《水利漁業,Reservoir Fisheries》,2006年01期,頁55-56。
陳月平,<官廳水庫水資源現狀分析>,《北京水務,Beijing Water》,2007年 06期,頁7-11。
陳立斌;趙文;殷守仁;徐立蒲;郭凱;曹歡;王靜波,<官廳水庫底棲動物的群落結構及其時空格局>,《大連海洋大學學報,Journal of Dalian Ocean University》,2012年 01期,頁44-52。
陳東林,<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三次西部大開發(五)>,《中國糧食經濟 , China Grain Economy》,2012年 09期,頁 68-70。
陳萬淇,<個案研究法>,華泰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6年11月
陸佑楣,<三峽工程是改善長江生態、保護環境的工程>,《中國工程科學,Engineering Sciences》,2011年 07期,頁9-14。
陸保良,<國家與社會關系中的社會信任重建>,《中國石油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Edition of Social Sciences)》,2013年 02期,頁42-46。
傅秀堂;李世榮,<我國水庫移民政策的回顧與思考>,《人民長江,Yangtze River》,2007年12期,頁5-9+120。
傅微;李迪華,<新中國成立以來北京水規劃對水資源情況變遷的影響>,《城市發展研究,Urban Development Studies》2012年 09期,頁74-80。
彭輝;葉建軍;周明濤,<水利水電工程建設中存在的環境問題>,《水土保持研究,Research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2005年 02期,頁154-156。
賀吉元,<一波三折的長江三峽工程>,《文史精華》,2013年 05期,頁38-42+3。
黃新生,<二灘水電站──本世紀建成的我國最大水電站>,《中國工程科學 , ENGINEERING SCIENCE》,1999年 01期,頁86。
黃煜;施國慶,<水庫移民遺留問題成因分析與對策>,《水利經濟,JOURNAL OF ECONOMICS OF WATER RESOURCES》,2000年 05期,頁50-55。
塗瀾濤;張良;劉源;王繹思,<水庫移民中的土地安置問題研究>,《科技資訊,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2013年02期,頁231+233。
楊文健,<中國水庫農村移民安置模式研究>,《河海大學,技術經濟及管理》,2004。
楊代璇;羅冬梅;楊浩秋;楊正猛,<往洞建設征地與移民安置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分析>,《黑龍江水利科技,Heilongjia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Water Conservancy》,2013年 08期,頁266-268。
楊靖,<淺談我國水庫生態環境問題及綜合防治探討>,《科技促進發展(應用版),Science & Technology for Development》,2011年02期,頁178-179。
楊曉軍,<丹江口庫區可持續發展能力分析>,《長江流域資源與環境,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in the Yangtze Basin》,2008年 06期,頁819-824。
董少東,<丹江水庫建設始末>,《協商論壇》,2012年06期,頁50-52。
董肖恒,<學習“魯布革經驗”建立新型施工管理體制>,《中國建設資訊,InforMation of China Construction》,2003年 01期,頁41-44。
董盈紅,<淺析水壩的功與過>,《保山學院學報》,29卷5期,2010年9月,頁 89-92。
解家畢;孫東亞,<全國水庫潰壩統計及潰壩原因分析>,《水利水電技術》,40卷12期,2009年12月,頁124-128。
賈金生;袁玉蘭;鄭璀瑩;馬忠麗,<中國水庫大壩統計和技術進展及關注的問題簡論>,《水力發電》,36卷1期,2010年1月,頁6-10。
賈琪璟,<官廳水庫流域降水量的時間變化分析>,《北京水務,Beijing Water》,2010年 04期,頁16-18。
鄒倫森,<魯布革水力發電廠的黑起動研究>,《電氣技術,Electrical Engineering》,2013年04期,頁75-78+83。
雷亨順;張海燕;林建,<隔河巖電站庫區移民的成功經驗>,《水利經濟,Journal of Economics of Water Resources》,2002年03期,頁42-45。
臧巖峰,<水庫移民安置工作要素分析>,《東北水利水電,Water Resources & Hydropower of Northeast China》,2013年11期,頁68-70。
趙大朋,<建國后中國共產黨功能結構的形成與轉型——基于國家與社會關系的維度>,《理論與改革,Theory and Reform》,2013年 02期,頁51-54。
趙松林,<工程移民社會保障問題探析>,《中共山西省直機關黨校學報,Journal of the Party School for the Departments Directly under Shanxi Provincial Committee of the CPC》,2013年 03期,頁20-22。
趙國軍;趙陽,<水庫生態環境問題探討>,《中國高新技術企業,Chinese Hi-tech Enterprises》,2009年05期,頁117+187。
趙樹叢,<嚴格保護濕地資源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綠色中國,Green China》,2013年20期,頁7-11+6。
劉平貴;劉韞緹,<黃河三門峽水庫的功過剖析與思考>,《水利發展研究》,11卷3期,2011年3月,頁47-51。
劉松,<丹江口水利樞紐的總體效益顯著>,《中國防汛抗旱,China Flood and Drought Management》,2008年 05期,頁21-24。
劉珍海;饒忠立,<二灘水電站的環境問題及環境保護>,《水電站設計,DESIGN OF HYDROELECTRIC POWER STATION》,1999年 03期,頁55-62。
劉鴻亮;席北斗,<《環評法》實施十周年的回顧與思考>,《環境保護,Environmental Protection》,2012年22期,頁10-12。
劉璐,<從國家與社會的關系看我國社會企業的發展>,《科技創業月刊,Pioneering with Science & Technology Monthly》,2013年 08期,頁66-67。
劉艷君,<規劃環境影響評價分析>,《北方環境,Northern Environment》,2013年02期,頁21-22。
樊萬選;唐海峰;王天海;許德放,<積極發展丹江口庫區林業生態經濟>,《河南水利與南水北調,Henan Water Resources & South-to-North Water Diversion》,2012年02期,頁67-70。
潘蘇東;白蕓,<作為“質的研究”方法之一的個案研究法的發展>,《全球教育展望,Global Education》,2002年08期,頁62-64。
餘建中,<隔河巖水電站工程建設中的創新精神>,《湖北水力發電,Hubei Water Power》,2009年05期,頁20-22。
閻軍印;孫衛東,<大型水電工程建設環境質量損益經濟評價研究>,《大自然探索,EXPLORATION OF NATURE》,1997年02期,頁97-102。
謝朝平,<寫在三門峽大壩上的歷史>,《新西部,New West》,2011年10期,頁34-37。
韓博平,<中國水庫生態學研究的回顧與展望>,《湖泊科學》,22卷2期,2010年3月,頁151-160。
韓鵬雲,<鄉村研究視閾中的國家與社會關係理論——脈絡檢視與反思>,《中共黨史研究》,2013年05期,頁128。
魏先超;吳壯海; 董靜娟,<水庫移民遺留問題及處理措施初探>,《人民珠江,Pearl River》,2010年04期,頁45-47。
魏廷琤;劉榮剛,<長江三峽工程的決策(二)>,《百年潮,Hundred Year Tide》,2012年 04期,頁20-24。
羅瓊,<我國環境影響評價公眾參與制度的立法完善>,《湘潮(下半月)》,2013年09期,頁35-36。
(四)期刊論文譯著
傑伊.納拉揚.維亞斯著;鄒寧譯,<大壩和可持續發展>,《水利水電快報,Express Water Resources & Hydropower Information》,2002年 07期,頁25-27。
(五)報紙
汪恕誠,<水利工程說到底是生態工程>,《中國水利報社》,2013年10月。
(六)網際網路
<“魯布革工程”管理經驗>,《工程質量,Quality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Construction》,2007年 10期,頁54。
<http://www.chincold.org.cn/chincold/xshd/webinfo/2012/12/1356651811202980.htm>。
<大壩建設與可持續發展>,《水論壇》,2007年4月,第28卷第8期,頁3-6。<http://wenku.baidu.com/view/c9680215a6c30c2259019e8f.html>。
<四川省漢源縣數萬水庫移民舉行抗議並與公安軍警發生流血衝突>,《自由亞洲電台粵語部》,<http://www.rfa.org/cantonese/news/china_protest_land-20041101.html/story_main?encoding=traditional>。
<為構建和諧社會提供堅強的組織保證>,《光明日報》,2007年01月。<http://politics.people.com.cn/GB/1026/5344838.html>。
<湖南建水庫官員逼遷 4村民接連自殺抗爭>,《多維新聞;洪砂編》,2013年1月,<http://china.dwnews.com/news/2013-01-03/59056652.html>。
<歷史研究法>,《國家教育研究院》,<http://terms.naer.edu.tw/detail/1678683/>。
<歷史研究法>,《教育WIKI》,<http://content.edu.tw/wiki/index.php/歷史研究法>。
水利部發展研究中心,<應對氣候變化必須大力發展水電>,《中國水勢》,<http://www.waterinfo.com.cn/xsgz/gndt/Document/61053/61053.html>。
中國文化大學,中華百科全書,社會環境,<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2273>。
李永安;紅梅撰,<從三峽工程綜合效益談水電開發戰略>,《科學時報》,2009年8月,A1要聞,<http://news.sciencenet.cn/sbhtmlnews/2009/8/222539.html>。
汪恕誠,<中國大壩建設與管理的環境問題>,2008年11,<http://www.chincold.org.cn/chincold/gclt/webinfo/2010/01/1280908322892486.htm>。
汪恕誠,<核電發展管住安全水電開發提高認識>,《中國電力報》,2010年3月,<http://www.zdxw.com.cn/bwtj/201003/t20100315_309372.htm>
計紅梅,<中國三峽總公司總經理李永安:從三峽工程綜合效益談水電開發戰略>,《科學時報》,2009年8月7日,<http://news.sciencenet.cn/sbhtmlnews/2009/8/222539.html>。
唐傳利,<中國水庫移民政策與實踐>,《水利部 水庫移民開發局》,<http://www.cws.net.cn/Journal/slxb/20009z/14.html>。
郭芳;李鳳桃;汪孝宗;侯雋,<病壩之患:4萬病險水庫的威脅>,《中國經濟周刊》,2011年8月23日,<http://business.sohu.com/20110823/n317044914.shtml>。
賈金生,袁玉蘭,鄭璀瑩,馬忠麗;<中國 2008水庫大壩統計、技術進展與關注的問題簡論>,《中國大壩協會秘書處》,<http://www.chincold.org.cn/chincold/upload/news/lin200911254534542.pdf>。
趙晶,<十七大•詞典: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華社北京》,2007年10月。<http://theory.people.com.cn/BIG5/49150/49152/6387728.html>。
矯勇,<中國大壩建設與可持續發展>,《中國大壩協會》,2006年6月,<http://www.chincold.org.cn/chincold/gclt/webinfo/2010/01/1280908322865121.htm>。
矯勇,<第77屆年會主旨發言稿>,《國際大壩委員會》,2009年5月21日,<http://www.chincold.org.cn/chincold/gclt/webinfo/2010/01/1280908322895806.htm>。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自定論文開放時間 user define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永不公開 not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永不公開 not available

您的 IP(校外) 位址是 18.220.160.216
論文開放下載的時間是 校外不公開

Your IP address is 18.220.160.216
This thesis will be available to you on Indicate off-campus access is not available.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永不公開 not availabl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