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0519110-205538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0519110-205538
論文名稱
Title
西漢前期冤案研究
The injustice cases in the initial stage of the Western Han dynasty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220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10-05-13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10-05-19
關鍵字
Keywords
西漢前期、冤案、帝王專權、君王意志、酷吏
none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5661 次,被下載 0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5661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0 times.
中文摘要
《史》、《漢》相關文章顯現,從漢初到武帝時期,許多赫赫有名的英雄都不得善終。是歷史的趨勢限制了歷史人物的發展和命運,抑或他們的作為、性格,決定了歷史發展的方向趨勢,是一個饒富意趣的問題。然而,在尋繹相關資料中,各英雄人物之功績不乏研究資料,但對於人物自身命運的發展與受冤研究卻是片段而不夠全面,因此筆者欲從事件析探、人物性格、政經環境及法令制度各個角度作進一步分析,以期更全面深入問題之所在。本論文力求以舊史料作新的分析,將人物、事件、問題放在當時的時空背景作一研判,試圖重現歷史真實並探討在這些事件中所呈現的問題。
本文運用分析歸納、演繹因果、綜合比較等方式,對西漢冤案的產生及性質作一研究探討,同時針對歷來部份論者之評論作一剖析與釋疑,以傳統史料結合現代的理論評判。探究在以君王意志為核心的專制時代,可見的是一齣齣慘痛的悲劇,而絕大部份之冤案,在當時的時空限制下亦有著必然性。若能由冤案之分析,從中把握住造成冤案的因素與現象,其意義不只在於探討歷史的冤案從何而來,更在於探索歷史發展之規律,應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Abstract
none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西漢前期冤案研究
第一章 緒論...................................................................7
第一節 研究動機...............................................................................................7
第二節 文獻探討...............................................................................................9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方法.................................................................................13
一、研究範圍.............................................................................................13
⒈「西漢前期」界定.........................................................................13
⒉「冤案」定義.................................................................................16
⒊「性格」定義.................................................................................17
4.章節安排........................................................................................20
二、研究方法.............................................................................................21
第二章 高帝、呂后時期冤案析探.............................23
第一節 韓信冤案...............................................................................................23
一、出世至拜將.........................................................................................23
二、擊齊建立劉氏根基.............................................................................24
三、危機伺伏的王侯生涯.........................................................................28
四、韓信案析探.........................................................................................29
五、韓信性格探究.....................................................................................32
第二節 彭越冤案.............................................................................................35
一、彭越初起.............................................................................................35
二、楚漢之戰中建立功業.........................................................................35
三、彭越案析探.........................................................................................36
四、彭越性格探究.....................................................................................40
第三節 英布冤案...............................................................................................42
一、功冠諸侯.............................................................................................42
二、伺機而動.............................................................................................42
三、英布案析探.........................................................................................43
四、英布性格探究.....................................................................................46
第三章 文、景時期冤案析探...................................49
第一節 周勃冤案.............................................................................................50
一、戎馬功績.............................................................................................50
二、勃與平謀立文帝.................................................................................51
三、周勃案析探.........................................................................................53
四、周勃性格探究.....................................................................................59

第二節 晁錯冤案.............................................................................................60
一、深受賞識.............................................................................................60
二、削藩之策.............................................................................................61
三、晁錯案析探.........................................................................................62
四、晁錯性格探究.....................................................................................67
第三節 周亞夫冤案.........................................................................................68
一、展示軍威.............................................................................................69
二、平吳楚之亂.........................................................................................70
三、周亞夫案再探討.................................................................................72
四、周亞夫性格探究.................................................................................78
第四章 武帝時期冤案析探.........................................80
第一節 竇嬰冤案...............................................................................................82
一、策封魏其侯.........................................................................................82
二、失倚仗之勢.........................................................................................82
三、田、竇衝突.........................................................................................84
四、外戚傾軋.............................................................................................84
五、竇嬰性格探究.....................................................................................87
六、竇嬰之案再探討.................................................................................88
第二節 劉安冤案.............................................................................................91
一、襲其父爵.............................................................................................91
二、流譽天下.............................................................................................92
三、罪證羅織.............................................................................................92
四、劉安性格探究.....................................................................................99
五、劉安之獄再探討...............................................................................101
第三節 司馬遷冤案.......................................................................................104
一、李陵案之背景...................................................................................104
二、李陵案之主客觀分析.......................................................................107
⒈客觀分析........................................................................................108
⒉主觀分析........................................................................................109
⒊司馬遷性格分析............................................................................113
三、司馬遷獲罪緣由辨析.......................................................................117
⒈誣罔................................................................................................117
⒉沮貳師............................................................................................118
⒊為陵游說........................................................................................119
第四節 劉據冤案...........................................................................................119
一、巫蠱之起...........................................................................................119
二、劉據案始末析探...............................................................................121

三、劉據性格探究...................................................................................125
四、劉據案再探討...................................................................................127
第五章 西漢前期冤案成因之蠡測.........................133
第一節 帝王性格因素分析...........................................................................133
一、高帝性格分析...................................................................................134
⒈矯情造作,虛偽殘忍....................................................................135
⒉慢而侮人,粗野無禮....................................................................137
⒊寬容圓滑,善納諫言....................................................................138
⒋因人行事........................................................................................138
二、惠帝性格分析...................................................................................140
⒈為人仁弱........................................................................................140
三、文帝性格分析...................................................................................141
⒈深謀遠慮,謹慎小心....................................................................141
⒉精於謀略,巧藏機心....................................................................141
⒊遵法謹禮,隱藏本心....................................................................142
四、景帝性格分析...................................................................................143
⒈年少輕狂,無視禮法....................................................................143
⒉強勢作風,獨斷專政....................................................................144
⒊運籌帷幄,借刀殺人....................................................................144
五、武帝性格分析...................................................................................145
⒈雄才大略,多所作為....................................................................145
⒉廣用人才,人品不計....................................................................146
⒊多欲而外施仁義............................................................................147
⒋下詔罪己,知過能改....................................................................149
第二節 政經環境因素分析...........................................................................151
一、政權的變動與集中...........................................................................151
二、官制的變動分析...............................................................................155
三、社會資源的變動分析.......................................................................158
⒈徭役................................................................................................158
⒉賦稅................................................................................................161
⑴田租........................................................................................162
⑵人口稅....................................................................................165
四、帝王權術分析...................................................................................168
⒈高帝政治權術................................................................................168
⑴借託天命................................................................................168
⑵偽裝賢明................................................................................169
⑶籠絡賞賜................................................................................170

⑷仁政誘惑................................................................................171
⑸分割強臣................................................................................171
⒉文帝政治權術................................................................................172
⑴愛民仁政................................................................................172
⑵責罰有術、平衡牽制............................................................174
⒊景帝政治權術................................................................................175
⑴愛民仁政................................................................................175
⑵責罰有術-以酷吏治重臣....................................................176
⑶制馭強藩................................................................................176
⒋武帝政治權術................................................................................177
⑴思想禁錮................................................................................177
⑵平衡牽制、以酷吏治群臣....................................................178
⑶抑制相權、制馭強藩............................................................179
第三節 制度因素分析...................................................................................180
一、酷吏問題...........................................................................................180
二、律令規範與吏治...............................................................................184
三、春秋決獄之內涵...............................................................................187
第四節 西漢前期冤案的比較.........................................................................195
一、帝王與案主的衝突...........................................................................195
⒈高惠時期:依「謀反」定罪者....................................................196
⒉文景時期:依「逆臣、亂臣」治罪者........................................199
⒊武帝時期:依「謀反、逆臣」治罪者........................................200
二、制度法令的變化探討.......................................................................202
⒈與民休息寬省刑法........................................................................202
⒉外儒內法的法治本質....................................................................202
三、政治環境的異同比較.......................................................................204
⒈以「家天下」為目的,誅殺異姓諸侯,並以同姓代之............204
⒉以「安天下」為目的,削弱同姓諸侯勢力................................205
⒊以「平天下」為目的,行推恩令,再分化諸侯勢力................206
第六章 結語...............................................................207
參考文獻.....................................................................210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參考文獻
一、 古籍
吳.韋昭注,《國語》(台北: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83年12月)
周.荀況,王先謙集解,《荀子集解》(北京:中華書局,1992年2月)。
周.老聃,朱謙之校釋,《老子校釋》(北京:中華書局,1987年8月)。
周.韓非,陳啟天校釋,《韓非子》(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1994年11月)
周.管仲,載望校正,《管子》(台北:世界書局,1990年6月)
周.左丘明,楊伯峻編著,《春秋左傳注》(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1991年9月)。
漢.叔孫通撰,孫星衍集校,《漢禮器制度》(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未載出版月次)。
漢.司馬遷,《史記》(台北:鼎文書局,2004年10月)。
漢.班固,《漢書》(台北:鼎文書局,1997年10月)。
漢.許慎,《說文》(香港:中華書局,2003年7月)。
漢.陸賈,《新語》(台北:臺灣中華書局,1971年2月)。
漢.賈誼,《新書》(台北:世界書局,1989年10月)。
漢.劉安撰,高誘注,《淮南子》(台北:世界書局,1991年3月)。
漢.桓寬,王利器校注,《鹽鐵論校注》(台北:世界書局,1970年6月)。
漢.桓譚,《新論》,(台北:臺灣中華書局,1966年3月)。
漢.董仲舒,蘇輿義證,《春秋繁露義證》(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10月)。
漢.王充,劉盼遂集解,《論衡集解》(台北:世界書局,1990年11月)。
漢.衛宏,《漢官舊儀》(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未載出版月)。
漢.桓寬編、王利器校注:《鹽鐵論》(北京:中華書局,1996年9月)。
魏.劉劭,《人物志》(台北:世界書局,2000年4月)。
唐.杜佑,《通典》,(北京:中華書局,1988年12月)。
宋.范曄,《後漢書》(台北:鼎文書局,1980年11月)。
宋.蘇軾,孔繁禮點校,《蘇軾文集》,(北京:中華書局,1983 年)。
宋.洪興祖,《楚辭補注》(台北:頂淵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5年10月)。
宋.司馬光,《資治通鑒》(北京:中華書局,1996年7月)。
宋.洪邁,孔凡禮點校,《容齋隨筆》(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10月)。
宋.朱熹,《四書章句集注》(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1985年9月)。
宋.徐天麟,《西漢會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年12 月)。
元.馬端臨,《文獻通考》(台北:新興書局,1960年11月)。
明.李贄,《焚書》(台北: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4年5月)。
明.李贄,《藏書》(台北:臺灣學生書局,1974年8月)。
清.凌稚隆輯校,李光縉增補,《史記評林》(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8年3月)。
清.王夫之,《讀通鑒論》,(台北:中華書局,1975 年)。
清.方孝孺,《遜志齋集》(台北:臺灣中華書局,1970年6月)
清.戴震,《孟子字義疏證》(北京:中華書局,1982年)。
清.梁玉繩,《史記志疑》(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7月)。
清.何焯,《義門讀書記》《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未載出版年月次)。
清.郭嵩燾,《史記札記》(台北:世界書局,1974年8月)。
清.包世臣,《安吳四種》(台北:文海出版社,1968年,未載出版月次)。
清.劉師培,《劉申叔遺書》(江蘇:江蘇古籍出版社,1997年11月)。
清.姚祖恩編著,《史記菁華錄》,(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2003 年8 月)




二、 專書
于迎春《秦漢士史》,(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 年11 月)。
王伯琦,《近代法律思潮與中國固有文化》(台北:法務通訊社,1989年)。
王恢著,《史記本紀地理圖考》,(台北:國立編譯館,1990 年7 月)。
王國維等著,《司馬遷其人其書》(台北:長安出版社,1985年9月)。
王建文,《奉天承運-古代中國的國家概念及其正當性基礎》(台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5年6月)
左海倫,《司馬遷與史記--經驗築成的巨塔》(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2003 年
石育良,《怪異世界的建構》(台北:文津出版社,1996年6月)。
白波,《博奕智慧》(台北:德威國際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6年9月)
朱光潛,《悲劇心理學》(台北:駱駝出版社,1987年7月)。
朱東潤,《史記考索》,(台北:台灣開明書店,1987 年1 月)。
朱道俊,《人格心理學》(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7年2月)。
何介鈞、張維明,《馬王堆漢墓》(北京:文物出版社,1982年1月)。
何世華,《史記美學論》,(台北:水牛出版社,2003 年3 月)。
余英時,《中國思想傳統的現代詮釋》(台北:聯經出版社,1987年)。
余英時,《歷史與思想》(台北:聯經出版社,2006年12月)。
吳光遠,《馬基維利》(台北:海鴿文化出版集團,2006年7月)。
吳汝綸,《吳摯甫全集》冊1(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3年12月)。
吳福助,《史記解題》,(台北:國家出版社,1995 年1 月)。
李亦園、楊國樞主編,《中國人的性格》(台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4年8月)
李建明,《冤假錯案〉(北京:法律出版社,1991年)。
李歷城,《司馬遷之人格與風格》(台北:頂淵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1年6月)。
杜維運,《史學方法論》(台北:三民書局 1985年3月)。
沈家本,《沈寄簃先生遺書.甲編》下冊(台北:文海出版社,1964年)。
汪惠敏,《史記政治人物述評》(台北:師大書苑有限公司,1991 年4 月)。
來新夏、王連升主編,《史記選注》,(濟南:齊魯書社,1998 年4 月)。
周天游,《古代復仇面面觀》(西安:陝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年9月)。
周先民,《司馬遷的史傳文學世界》(台北:文津出版社,2005年10月)。
周虎林,《司馬遷及其史學》(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78年5月)。
金良年,《帝王權謀術》(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10月)
林劍鳴,《秦漢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年4 月)。
林聰舜,《史記的人物世界》,(台北:三民書局,2003 年7 月)。
林聰舜,《史記的世界》,(台北:國立編譯館,2009 年4 月)。
林聰舜,《西漢前期思想與法家的關係》,(台北:大安出版社,1991 年4 月)
邱紫華,《悲劇精神與民族意識》(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 1990年10月)。
柯慶明,《文學美綜論》(台北:長安出版社,1983年5月)。
胡佩韋,《司馬遷和史記》(台北: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11月)。
范炯,《歷史的頓挫》(台北:雲龍出版社,1997年7月)。
徐文珊,《史記評介》(台北:維新書局,1992年8月)
徐復觀,《中國人性論史》(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1988月11月)。
徐復觀,《兩漢思想史》(台北:臺灣學生書局,2000年9月)。
馬彪,《秦漢豪族社會研究(北京:中國書店,2002年12月》。
馬基維利著,閻克文譯,《君王論》(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1999年11月)。
張大可,《史記研究》(蘭州:甘肅人民出版社,1985年4月)。
張大可,《史記選評》(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年12 月)。
張玉春、劉春梅主編,《史記人物新傳》(北京:華文出版社,2007 年4 月)
張春興,《現代心理學》(台北:東華書局,2008年8月)
張家山二四七號漢墓整理小組編,《張家山漢墓竹簡(二四七號墓)》(文物出版社,2001年11月,第1版)。
張高評主編,《史記研究粹編》(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1992年4月)。
張維嶽,《司馬遷與史記新探》(台北:崧高書社有限公司,1985 年11 月)。
梁啟超,《先秦政治思想史》(台北:東大圖書有限公司,1980年6月)。
許富順,《史記的處世學》,(台南:大夏出版社,1994 年1 月)。
許蘇民《歷史的悲劇意識》(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2年1月)。
郭丹,《史傳文學》(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1999年6月)。
郭沬若,《奴隸制度時代-申述一下關於殷代殉人的問題》(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年2月)。
郭雙成,《史記人物傳記論稿》(河南:中州古籍出版社,1985年5月)。
陳仲庚、張雨新編著,《人格心理學》(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90年10月)。
陳秀夔,《中國財政制度史》(台北:正中書局,1973年3月)。
陳桐生,《中國史官文化與史記》(台北:文津出版社,1993 年11月)。
陳桐生,《儒家經傳文化與史記》(台北: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2 年9月)
陳麗桂,《秦漢時期的黃老思想》(台北:文津出版社,1997年2月)。
陶希聖,《中國法制之社會史的考察》(台北:食貨出版社,1979年)。
勞斡,《秦漢史》,(台北:中國文化學院出版部,1980 年4月)。
焦文彬,《中國古典悲劇論》(西安:西北大學出版社 1990年5月)。
程金造編著,《史記索隱引書考實》,(北京:中華書局,1998 年10月)。
黃佩榮編,《史記論文選集》(台北:長安出版社,1982年9月)。
黃啟芳、黃國樑繪編,《史記地圖匯編》(台北:學海出版社,2001年1月)。
黃盛源,《漢唐法制與儒家傳統》(台北:元照出版版,2009年)。
楊志玖編,《中國官制講座》(台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1997年4月)。
楊生民,《漢武帝傳》(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5月)。
楊家駱編著,《史記今釋》,(台北:正中書局,1995 年4 月)。
楊燕青、陳可青、賴長揚編,《歷代名家評史記》(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86年3月)。
楊鴻烈,《中國法律思想史》(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5年),頁44。
董書城、鍾聲、董磊編著,《帝王的政治權術》(台北:方智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1996年5月)。
廖伯源,《歷史與制度--漢代政治制度試釋》(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8 年
熊鐵基,《秦漢文化史》(上海:東方出版社,2007 年5 月)。
趙生群,《史記文獻學叢稿》(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2000年1月)。
劉澤華、汪茂和、王蘭仲,《專制權力與中國社會》(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5 年5 月)。
蔣逸雪,《老殘遊記初二集及其研究》(台北:世界書局,2004年10月)。
蔡信發,《話說史記-歷史興衰勝負的癥結》(台北:萬卷樓圖書公司,1995年10月)。
鄭之洪,《史記文獻研究》(成都:巴蜀書社,1997年10月)。
鄭鴻光,《史家絕唱--史記與中國文化》,(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1998 年8 月)
鄧鴻光著,《史記與中國文化》(河南:河南大學出版社,1998年8月)。
翦伯贊,《秦漢史》(台北:雲龍出版社,2003 年4 月)。
燕國材主編,《中國古代心理學思想史》(台北:遠流出版社,1999年,未載出版月次),頁279。
賴明德,《司馬遷的學術思想》(台北:洪氏出版社,1983年2月)。
賴漢屏,《史記評賞》(台北:三民書局,1998 年1 月)。
錢谷融、魯樞元主編《文學心理學教程》(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1991年3月)。
錢穆,《中國歷史研究法》(台北:東大圖書有限公司,2002 年11 月)
錢穆,《兩漢經學今古文平議》(台北:東大書局,1978年)。
錢穆,《秦漢史》(台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7月)。
錢穆,《國史大綱》,(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2002 年8 月)。
錢穆,《國史新論》(台北:東大圖書有限公司,1989 年3 月)。
韓兆琦,《史記博議》(台北:文津出版社,2001年6月),頁21-23。
瞿同祖,《中國法律與中國社會》(台北:里仁書局,1984年9月)。
羅俊良,《國家賠償與冤獄賠償》(台北:書泉出版社,1996年2月)。
羅素著,靳建國譯,《權力論》(台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0年12月)。
羅爾斯,《正義論》(台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11月)。
瀧川龜太郎,《史記會注考證》(台北:大安出版社,2006年8月)。
蘇力,《法律與文學》(台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6年9月)。
龔鵬程,《大俠-俠的精神文化史論》(台北:風雲時代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8月)

三、 期刊論文
勾承益,〈西漢前期劉氏諸侯王的「相」〉,《四川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29 卷第5 期(2002 年9 月),頁107-111。
方詩銘,〈西漢武帝晚期的「巫蠱之禍」及其前後― 兼論玉門漢簡《 漢武帝遺詔》〉,《上海博物館集刊第4輯》(1987年4月),頁357-369。
王立,〈秦漢游俠精神實質與復仇習俗心態成因〉,《西南民族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6期(2001年6月),頁76。
王立群,〈史記淮陰侯列傳「功高不賞」解〉,收入《司馬遷與史記論文集》第五輯(2002 年11 月),頁643-650。
王軒,〈皇帝為何喜歡殺功臣〉,《大科技》第14 期(2007 年),頁30-31。
王關成,〈漢大將軍韓信悲劇根源探析〉,《咸陽師範專科學校學報》第16卷第1期(2001年2月),頁36-38。
江俐蓉〈論黥布之悲劇〉,《浙江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第26 卷第5 期(2001 年),頁52-54。
江素卿師,〈從人物記傳較論馬班之天人及災異思想〉,《文與哲》第9期,(2006年12月),頁121。
江素卿師,〈論漢武帝之尊儒及其影響〉,《文與哲》第4期(2004年6月),頁123-156。
吳剛,〈巫蠱之禍新探〉,《中國史研究》1993年,頁81-90。
李?琤?,〈漢代田稅百畝徵收確難成立〉,《江西師範大學學報》第34卷第4期(2001年11月),頁113。
李恩江,〈再論司馬遷為李陵辨護的是非及漢武帝判以重刑的心理原因〉,《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6期(1994年),頁17-23。
李隆獻,〈兩漢復仇風氣與《公羊》復仇理論關係重探〉,《台大文史哲學報》(台北:台大文學院),第27期(2007年12月),頁87。
杜振虎,〈從史記、漢書透視西漢初年同姓王的政治生活〉第13 卷第1 期,(2003 年3 月),頁69-74。
肖振宇,〈試談韓信被殺的自身原因〉,《張家口師範學報》第15卷第1期(1999年3月),頁35-37。
孟祥才,〈析戾太子之獄〉,《齊魯學刊》第5 期(2001年),頁11-17。
姚治中,〈淮南獄辨正〉,《安徽史學》第4期(2001年),頁2-6。
倪昭敏,〈論李陵的失敗和投降〉,《貴陽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季刊》第2期(1992年),頁55-60。
秦進才,〈漢武帝時代皇權與酷吏〉,《河北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9月第31卷第5期,頁121-127。
秦學頎,〈漢武帝與外戚政治〉《西南師範大學學報》,1993年,頁97-102。
高宇,〈談西漢巫蠱之禍〉,《遼寧師範大學學報》1990年,頁75-78。
高敏,〈秦漢的徭役制度〉,收入《中國經濟史研究》第1期(1987年),頁21-36。
張小鋒,〈衛太子冤獄昭雪與西漢武、昭、宣時期政治〉,《南都學壇(人大社會科學學報)》2006年5月第26卷第3期,頁12-17。
張永芳,〈一將謀反,連累三王--評西漢初年陳豨謀反〉,《遼寧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0 年4 月),頁49-50。
張有義,〈冤假錯案解析,需要鐵案嗎〉,《法制早報》第6期(2005年),頁6。
梁建邦,〈司馬遷為李陵辯護辨〉,《渭南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第3期(1995年2月),頁20-27。
郭廣生,〈韓信謀反被殺之我見〉,《石家庄職業技術學院學報》第16卷第5期(2004年10月),頁1-3。
陳志,〈論巫盔之禍〉《福建論壇》,1998年,頁32-38。
陳焰,〈從三言二拍看古代冤案〉,《中山大學研究生學報(社會科學版)》第4期(2004年),頁48-59。
陳麗桂,〈淮南王兩世謀反研議〉,《書目季刊》1984年9月第18卷第2期,頁54-70。
陸平,〈司馬遷受腐刑於太始二年說〉,《渭南師範學報》第22卷第3期(2007年5月),頁11-17。
勞榦,〈對於「巫蠱之禍的政治意義」的看法〉,《史語所集刊》第57卷第3期(1986年9月),頁539-551。
粟世娜、李寅生〈透視韓信悲刻的幾重原因〉,《語文學刊》第1期(2009年2月),頁8-10。
楚欣,〈性格即命運--讀韓信與蒯通〉,收入《炎黃縱橫》(2006 年1 月),頁35-36。
楊惠琳,〈談宮刑與《史記》的關係〉,《研究與動態》第八期,(2003年6月),97-107頁。
葉永新,〈也評韓信請封齊假王--與董平均、宋彩霞同志商榷〉,《濱州職業學院學報》第4 卷第2 期(2007 年5 月),頁17-19。
董杰、曹金發,〈漢武帝與巫蠱之禍〉,《宿州師專學報》第16卷第1期(2001年3月),頁1-3。
賈一平,〈試析漢武帝對李陵的信任〉,《宿州學院學報》第24卷第1期,(2009年2月),頁73-76。
廖伯源〈漢初之二千石官〉,收入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主辦,《簡帛•第一輯》(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
漆子揚,〈淮南王劉安謀反冤案辨析〉,《新學術》2007年第3期,頁1-3。
臧知非,〈漢代田稅徵收方式與農民田稅負擔新探〉,《史學月刊》第2期(1997年),頁17。
蒲慕州,〈巫蠱之禍的政治意義〉,《史語所集刊》第57卷第3期(1986年9月),頁511-537。
劉佳,〈「忍」與「不忍」話韓信〉,《文史天地》(2007 年7 月),頁49-50。
劉長江,〈略論漢武帝德法並用的治國方略〉,《山東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第49 卷第2 期(2004 年),頁112-115。
劉玲娣,〈人格缺陷與韓信之死〉,《河北學刊》第23卷第5期(2003年9月),頁195-197。
劉玲銻,〈論韓信人格的悲劇意蘊-讀史記淮陰侯列傳〉,《陰山學刊》第17卷第4期(2004年7月),頁85-88。
蔣逸雪,〈老殘遊記考證〉,收入《老殘遊記初二集及其研究》(台北:世界書局,2004年10月)。
鄧桂秋,〈從漢初三傑事功,看韓信的文韜武略〉,《輔大中研所學刊》(1998 年9 月),頁59-90。
盧瑞容,〈儒家「通經致用」實踐之考察-以西漢朝廷「春秋決事」為中心的探討〉,《台大文史哲學報》第47期(1997年12月),頁21-45。
薛振愷,〈試論漢武帝的斂財政策〉,《北京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4期(1997年,未載月次),頁84-92。
韓復智,〈晁錯研究〉,《國立台灣大學歷史學系學報》1982年12月第9期,頁19-43。
譚浩,〈安劉與漢文帝即位的歷史真相〉,《柳州師專學報》第17卷第3期(2002年9月),頁91-93。
譚浩,〈周亞夫與漢初功臣集團的沒落〉,《湖南師範大學社會科學學報》第30 卷(2001年5 月),頁234-237。

四、 學位論文
林裕斌,〈漢初異姓諸侯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8年5月)。
沈麗華,〈司馬遷《史記》悲劇意蘊探析〉(玄奘大學中國語文學系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07年)
關秀嬌,〈論《史記》的悲劇精神〉(東北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7年)。
劉嘉玲,〈史記悲劇人物探析〉(臺灣師大國文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2006年)。
張強,〈史記人物成敗因素析論〉(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
張黎,〈論史記的悲劇性〉(華中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05年7月)。
黃瑞芳,〈史記類傳人物研究〉(台南師範學院教師在職進修國語文碩士學位班
碩士論文, 2002 年)。
陳雅萍,〈由左傳、國語看史記人物形象的特岀--以吳越爭霸相關人物為例〉(國立政治大學國文教學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2002 年)。
吳峰宗,〈史記列傳之研究〉(文化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2002年11 月)。
董平均,〈西漢分封制度研究--西漢諸侯王的隆替興衰考略〉(首都師範大學歷史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2 年5 月)。
蔡雅惠,〈史記悲劇人物與悲劇精神研究〉(臺灣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0年)。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校內校外均不公開 not available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永不公開 not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永不公開 not available

您的 IP(校外) 位址是 54.221.43.155
論文開放下載的時間是 校外不公開

Your IP address is 54.221.43.155
This thesis will be available to you on Indicate off-campus access is not available.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