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0522107-170802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0522107-170802
論文名稱
Title
從《埋冤1947埋冤》史料應用 看二二八事件與當時的台灣社會
An Insight into the 228 Incident and the 1947 Taiwan Society from the Appliance of the Historical Resource of “The Burial of the Unrighted Dead in 1947”.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158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07-05-18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07-05-22
關鍵字
Keywords
二二八、埋冤1947埋冤、李喬
none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5726 次,被下載 4701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5726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4701 times.
中文摘要
摘 要
「二二八事件」是台灣有史以來最大的悲劇,李喬先生費盡心思創作了以二二八事件為題材的文學大作《埋冤1947埋冤》,讓這段塵封的歷史再現。本文便以此書為本來探究二二八事件的面貌,並為事件的起因做探討。
二二八事件的導火線是台灣行政長官公署對緝煙事件的不當處理,透過廣播讓隱忍腐敗無能陳儀政府許久的台灣人非常不滿,義憤填膺之下起身反抗,於是北、中、南、東部各地區的民眾紛紛組成人民義勇軍與陳儀的政府軍發生武裝衝突。為防止混亂情勢繼續擴大,知識份子和社會賢達便在各地區組成「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欲以和平的方式解決爭端。豈知陳儀一面向處委會釋出善意,又一面跟國民政府主席蔣中正密討救兵,中央旋即派出精銳部隊憲四團和二十一師來台,軍隊抵台後開始一連串慘無人道的鎮壓和屠殺,造成島內人民死傷無數,但報復行動和白色恐怖在事件後仍持續進行,使台灣人民數十年皆生活在恐懼之中。
事件中有許多台灣菁英不幸被捕罹難,有些是仗義直言、希望協助弭平事端、促成政治改革的處委會委員,如王添灯、湯德章、許秋粽等,他們提出的種種請求卻被陳儀惡意曲解成「叛亂要脅」而慘遭毒手。另外是平素勇於批判政府的知識份子如宋斐如、林茂生和剛正不阿而與當權結怨的郭章垣,也被陳儀政府藉著這次的事件報復而罹難。更有無緣無故、沒有理由卻在「消除菁英」政策需要之下被捕的社會賢達如潘木枝、張七郎等更是含冤而死,造成台灣菁英嚴重斷層,也使國民黨政府用「台灣沒有人才」的冠冕理由壟斷政治長達數十年之久。
然而一則小小的緝煙衝突何以會釀成全台風起雲湧的「起義」活動?探究原因是陳儀政府施政不力造成人民精神、生活、物質都痛苦所致。政治上,陳儀來台後設立行政長官公署集所有大權於一身,又壟斷權位把政府或私人機構的高級職位幾乎全由中國大陸人士佔滿,台灣人民受到歧視當然心生不滿。經濟民生上,陳儀政府處理日產不當,夥同內地資本家把日產私下分贓來大撈一筆,甚至把台灣人和日人共有的財產也全數充公,手段卑劣到用強取豪奪來形容都不為過。另外,陳儀在台灣施行「統制經濟」政策,設「專賣局」統制對內物資,使官員可以利用職務中飽私囊,一般小老百姓卻得購買又貴品質又差的民生物品;再者設立「貿易局」壟斷外銷,卻一樣流弊叢生,官員紛紛牟取暴利,最後造成通貨膨脹、物價飛漲、物資缺乏、失業問題等民不聊生的境地。社會文化上,已受日本現代化教育洗禮的台灣人和因戰爭停滯不前的大陸人在語言、觀念和衛生等生活習慣上格格不入,彼此產生不滿和怨懟,然而當權的陳儀政府不但無法疏解,反而一味歧視壓迫台灣人,更令台灣民眾無法心服。因此當累積的怨恨一旦爆發,馬上就變成無法收拾的嚴重後果。
二二八事件發生的始末和緣由至今都清楚可現,更希望藉由這樣的探討讓大家記取歷史教訓,學習互相尊重和包容,讓悲劇不再重演。
Abstract
none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目 次
目 次...................................................................................................................1
第一章 緒論.........................................................................................................2
第一節 研究動機...........................................................................................2
第二節 研究範圍...........................................................................................5
第三節 研究目的...........................................................................................6
第二章 二二八事件發生始末..............................................................................8
第一節 事件發生的背景和原因.................................................................8
第二節 事件的發生與衝突的擴大...........................................................15
第三節 事件的經過與結果........................................................................21
第三章 事件發生後各地的衝突狀況...............................................................28
第一節 北部地區衝突狀況........................................................................28
第二節 中部地區衝突狀況........................................................................31
第三節 南部地區衝突狀況........................................................................36
第四節 東部地區衝突狀況........................................................................41
第四章 台籍菁英的殞滅....................................................................................46
第一節 北部地區人物誌............................................................................46
第二節 中部地區人物誌............................................................................55
第三節 南部地區人物誌............................................................................62
第四節 東部地區人物誌............................................................................69
第五章 事件發生的政治因素............................................................................80
第一節 終戰前期的政治情況....................................................................80
第二節 民心向背的政治因素....................................................................84
第三節 事件中的政治活動........................................................................93
第六章 事件發生的經濟因素..........................................................................107
第一節 終戰前期的經濟情況..................................................................107
第二節 民窮財盡的經濟政策..................................................................109
第三節 金融惡化衍生的民生問題..........................................................119
第七章 事件發生的社會文化因素..................................................................128
第一節 終戰前期的社會文化情況..........................................................128
第二節 語言隔閡的問題與衝突...............................................................132
第三節 文化隔閡的問題與衝突...............................................................136
第八章 結 語.......................................................................................................144
參考書目..................................................................................................................150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參考書目

一、專書
1、李喬:《埋冤一九四七埋冤上冊》,台北:海洋台灣出版社,1996年2月再版。
2、台灣省參議會秘書室:《台灣省參議會第一屆第一次大會特輯》,台北市:台灣省參議會秘書室,1946年。
3、勁雨:《台灣事變真相與內幕》,台北:建設書店,1947年。
4、台灣省警備總司令部檔案:《台灣省二二八事變記事》,台北:警備總司令部,1947年。
5、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台灣之金融史料》,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53年初版。
6、韓石泉:《六十回憶》,台南:著者自印,1956年初版。
7、吳新榮:《震瀛隨想錄》,台南:琅山房印行,1966年初版。
8、楊肇嘉:《楊肇嘉回憶錄》,台北:三民書局,1970年7月3版。
9、蔣君章:《台灣歷史概要》,台北:褚俊一發行,遠東圖書公司經銷,1972年2版。
10、吳濁流:《波茨坦科長》,台北:遠行出版社,1977年初版。
11、第一屆立法院編印:《中華民國法律彙編第四冊第九類〈地方制度〉》,臺北市 : 第一屆立法院秘書處,1980年。
12、黃順興:《走不完的路》,台北:自立晚報出版社,1980年2月初版1刷。
13、林景源:《台灣工業化之研究》,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81年7月。
14、鄭梓:《本土菁英與議會政治:台灣省參議會史研究》,台北:著者自印,1985年。
15、Thomes Β.Gold原著,胡煜嘉翻譯:《台灣奇蹟:從社會與國家的角度觀察》,台北:洞察出版社,1987年初版。
16、若林正丈編,陳豔紅譯:《中日會診台灣-轉型期的經濟》,台北:故鄉出版社,1988年初版。
17、李敖:《二二八研究續集》,台北:李敖出版社,1989年2月初版。
18、吳新榮:《吳新榮回憶錄》,台北:前衛出版社台灣版,1989年7月初版1刷。
19、陳芳明:《二二八事件學術論文集》,台北:前衛出版社,1989年8月台灣版第2刷。
20、林鐘雄:《台灣經濟發展四十年》,台北: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1989
年11月3版。
21、張瑞成:《光復台灣之籌劃與受降接收》,台北:中國國民黨黨史委員會,中國現代史料編叢第4集,1990年6月初版。
22、許曹德:《許\\曹德回憶錄》,台北:前衛出版社,1990年6月增訂版1刷。
23、李敖:《二二八研究》,台北:李敖出版社,1991年1月三版。
24、二二八和平日促進會:《走出二二八的陰影》,二二八和平日促進會編印,1991年2月初版1刷。
25、鄧孔昭:《二二八事件資料集》,台北縣:稻香出版社,1991年2月初版。
26、陳芳明:《台灣戰後史資料選──二二八事件專輯》,台北:二二八和平日促進會發行,1991年3月初版1刷。
27、李筱峰:《二二八消失的台灣菁英》,台北: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1991年3月第1版第7刷。
28、李天祿口述,曾郁雯撰錄.:《戲夢人生》,台北:遠流出版社,1991年9月初版1刷。
29、林德龍:《二二八官方機密史料》,台北:自立晚報文化出版,1992年2月第1版第1刷。
30、戴國輝、葉芸芸:《愛憎二二八--神話與史實:解開歷史之謎》,台北:遠流出版社,1992年2月初版1刷。
31、陳興唐:《南京第二歷史檔案館藏—台灣二二八事件檔案史料上冊》,台北:人間社出版,1992年2月初版。
32、陳琰玉、胡慧玲:《二二八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自立晚報文化出版社,1992年3月1版2刷。
33、阮美姝:《孤寂煎熬四十五年》,台北:前衛出版社,1992年3月初版2刷。
34、台灣省文獻委員會二二八事件文獻集錄專案小組:《二二八事件文獻續錄》,台中:台灣省文獻會編印,1992年4月初版2刷。
35、中研院近史所:《二二八資料選輯(二)》,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編輯,1992年5月初版。
36、葉芸芸:《證言二二八》,台北:人間出版社,1993年2月增訂第2版。
37、藍博洲:《沈屍•流亡•二二八》,台北:時報文化出版社,1993年3月初版5刷。
38、鍾逸人:《辛酸六十年上冊》,台北:前衛出版社,1993年11月增訂版1刷。
39、賴澤涵:《台灣光復初期歷史》,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1993年11月初版。
40、阮美姝:《幽暗角落的泣聲──尋訪二二八散落的遺族》,台北:前衛出版社,1994年1月增訂版3刷。
41、林木順:《台灣二月革命》,台北:前衛出版社,1994年1月初版4刷。
42、台灣省文獻委員會二二八事件文獻集錄專案小組:《二二八事件文獻補錄》,台中:台灣省文獻會編印,1994年2月。
43、賴澤涵、馬若孟、魏萼:《悲劇性的開端──台灣二二八事變》,台北:時報文化出版社,1994年3月初版3刷。
44、行政院二二八小組,賴澤涵主筆:《二二八事件研究報告》(台北:時報文化,1994年5月初版3刷。
45、李筱峰、劉峰松:《台灣歷史閱覽》,台北:自立晚報出版社,1994年初版。
46、許雪姬:《續修高雄市志卷八社會卷-二二八事件篇》,高雄:高雄市文獻委員會,1994年12月初版1刷。
47、張炎憲、王逸石、高淑媛、王昭文採訪記錄:《嘉義驛前二二八》,台北:吳三連基金會出版,1995年2月初版1刷。
48、楊逸舟:《二二八民變-台灣與蔣介石》,台北:前衛出版社,1995年3月初版7刷。
49、葉榮鍾:《台灣人物群像》,台北:時報文化出版社,1995年4月初版1刷。
50、吳濁流:《無花果》,台北:草根出版社,1995年7月初版1刷。
51、陳翠蓮:《派系鬥爭與權謀政治──二二八悲劇的另一面相》,台北:時報文化出版社,1995年初版。
52、台灣省文獻委員會二二八事件文獻輯錄專案小組:《二二八事件文獻輯錄》,台中:台灣省文獻委員會,1995年。
53、張炎憲、胡慧玲、黎澄貴採訪記錄:《台北都會二二八》,台北:吳三連基金會,1996年2月初版1刷。
54、李筱峰:《林茂生•陳炘和他們的年代》,台北:玉山社出版,1996年10月初版1刷。
55、宜蘭縣立文化中心:《宜蘭耆老談日治下的軍事與教育》,宜蘭:宜蘭縣立文化中心編印,1996年。
56、李敖、陳境川:《你不知道的二二八》,台北:李敖出版社,1997年4月初版3刷。
57、張炎憲、陳美蓉、楊雅慧:《二二八事件研究論文集》,台北:財團法人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1998年6月第1版2刷。
58、李筱峰:《解讀二二八》,台北:玉山社出版,1998年9月初版4刷。
59、吳濁流:《台灣連翹》,台北:前衛出版社,1999年9月初版4刷。
60、葉石濤:《紅鞋子》,台北:自立晚報出版社,2000年2月初版1刷。
61、涂叔君:《南瀛二二八誌》,台南:台南縣文化局,2001年5月初版。
62、江宜樺:《自由民主的理路》,台北:聯經出版社,2001年9月初版。
63、王景弘:《第三隻眼睛看二二八──美國外交檔案揭密》,台北:玉山出版社,2002年2月初版1刷。
64、王建生、陳婉真、陳湧泉:《1947台灣二二八革命》,台北:前衛社出版,2002年4月初版11刷。
65、張炎憲、李筱峰、戴寶村:《台灣史論文精選(下)》(台北:玉山社出版,2003年4月初版7刷。
66、George kerr.原著,陳榮成翻譯:《被出賣的台灣》,台北:前衛出版社,2004年10月初版14刷。
67、張炎憲:《王添灯紀念輯》,台北:財團法人吳三連史料基金會,2005年2月。
68、曾建民:《一九四五•光復新聲──台灣光復詩文集》,台北:成陽出版社,2005年11月初版。
69、李旺台、楊振隆:《二二八事件責任歸屬研究報告》,台北:財團法人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2006年2月初版1刷。



二、期刊論文

1、〈隨時可以發生暴動的台灣局面〉,上海:《觀察週刊》第二卷第二期(1947年3月8日)。
2、台灣銀行季刊調查室:〈長官公署時期之台灣經濟〉,《台灣銀行季刊》1卷2期(1947年9月)。
3、鄧孔昭:〈試論台灣二二八事件中的民主與地方自治要求〉,《台灣研究集刊》第2期(1987年3月)。
4、江松清:〈許錫謙家屬對楊亮功\\調查報告的反駁〉,《自由時代週刊》第216期(1988年3月)。
5、李筱峰:〈二二八事件前的文化衝突〉,《思語言》第29卷4期(1991年12月)。
6、許雪姬:〈台灣光復初期的語文問題〉,《史聯雜誌》第19期(1991年12月)。
7、黃嘉樹:〈「二二八事件」的歷史意義與現實意義〉,《海峽評論》第75期(1997年3月)。
8、吳耕野:〈二二八的施暴者仍位居高位?李登輝沈默地點點頭〉,《新新聞》第36期(1997年3月2日)。
9、歐陽可亮:〈戰慄的三月十三日,二二八大虐殺的證言〉,《台灣青年》第198號(1997年4月)。
10、陳少廷:〈中國民主運動發展史(二)-台灣部分〉,《八十年代》第4卷第1期(1998年2月)。
11、黃建龍:<文武雙全的二二八先烈──湯德章>,《鄉城生活雜誌》第50期(1998年3月)。
12、黃銘亮:〈二二八的社會教化──擴大歷史的視野〉,《空大學訊》第218期(1998年6月16日)。
13、翁嘉禧:〈二二八事件與戰後台灣的經濟政策〉,《思語言》第36卷4期(1998年12月)。
14、羅智:〈台灣對外貿易的回顧和戰後貿易政策之探討〉,《中華技術學院學報》第31期(1998年12月)。
15、簡素琤:〈二二八小說中的女性、省籍與歷史〉,《中外文學》第27卷第10期(1999年3月)。
16、吳文星:<二二八事件期間留台日人之見聞>,《台灣文獻》第50卷第4期(1999年12月)。
17、李文環:〈戰後初期台灣關貿政策之分析(下)〉,《臺灣風物》50卷第1期(2000年3月)。
18、林怡瑩:〈由《人民導報》看二二八事件對台灣報業的影響〉,《新聞學研究》第63期(2000年4月)。
19、吳文星:《日治時期台灣的教育與社會的流動》,《台灣文獻》第51卷第2期(2000年6月)。
20、粘忠源口述,歐素瑛紀錄:〈大台中地區二二八事件口述訪錄〉,《國使館館刊》第30期(2001年6月)。
21、莊紫蓉:<築夢的小說家訪問-李喬後記>,《苗栗文學》第13卷第17期(2001年10月)。
22、蘇瑤崇:〈託管論與二二八事件──兼論葛超智(George H. kerr)先生與二二八事件〉,《現代學術研究》第11期(2001年12月)。
23、王錦雀:〈日本治台時期殖民與教育政策之演變〉,《公民訓育學報》第11輯(2002年2月)。
24、楊仲源、李孟君:〈二二八事件發生原因之分析∼從長官公屬體制、文化認知及經濟的角度談起〉,《建國學報》第21期(2002年7月)。
25、邵承芬:〈囤積居奇對台灣戰後初期物資失衡的影響〉,《清雲學報》第22卷第2期(2002年12月)。
26、陳建忠:<徘徊於「祖國認同」與「台灣認同」之間-戰後初期台灣文化的重建與頓挫>,《島語:臺灣文化評論》第1期,(2003年3月)。
27、葉永文:〈論二二八事件中的民主意識〉,《國家發展研究》第2卷第2期(2003年6月)。
28、方艾鈞:<李喬-臺灣文化的長工--筆耕老臺灣創建新文化>,《書香遠傳》第2期(2003年7月)。
29、李翠瑩:〈散席後的殺戮──二二八冤魂張七郎父子三人〉,《文化視窗》第55期(2003年9月),頁15。
30、何義麟:〈《民報》──台灣戰後初期最珍貴的史料〉,《台灣風物》第53卷第3期(2003年9月),174。
31、蘇嘉宏、王呈祥:〈陳儀在台主政期間的經濟政策:孫中山先生「民生主義」的實踐與背離〉,《國立國父紀念館管刊》第12期(2003年11月)。
32、李興祈:<回顧1947年二二八事件的「政治」、「經濟」、「文化」背景,展望未來>,《南主角》第37期(2004年2月),頁74-75。
33、黃彰健:〈林茂生之死考〉,《歷史月刊》第193期(2004年2月)。
34、林思慧、蔡依伶:〈迷宮中的台灣長官──陳儀〉,《少年台灣》第21期(2004年2月)。
35、林秀玲:〈高雄中學與二二八事件〉,《高雄文獻》第17卷第1期(2004年3月)。
36、陳徵毅:<陳澄波-殞落於二二八事件中的藝壇彗星>,《藝術家》第58期(2004年3月)。
37、施美旭:〈走過歷史的二二八〉,《南主角》第38期(2004年3月)。
38、楊志芳:〈日本領台統治之功過-從農業與經濟兩面剖析〉,《文大日研學報》第3期(2004年12月)。
39、程玉鳳:〈沈鎮南與戰後台灣糖業的接收與重建1945-1950〉,《國使館館刊》復刊第37期(2004年12月)。
40、王峙萍:〈二二八事件中的學生運動〉,《台灣文獻》第56卷第3期(2005年9月)。
41、黃秀政:〈論二二八事件的發生及其對台灣的傷害〉,《興大人文學報》第36期(2006年3月)。


三、學位論文

1、邱麗敏:《二二八文學研究-戰前出生之台籍作家對「二二八」的書寫初探》,新竹:國立新竹師範學院/臺灣語言與語文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6月。
2、葉斯逸:《由敘事理論角度分析媒介對「二二八事件」的報導》,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年10月。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校內校外完全公開 unrestricted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