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0523114-001936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0523114-001936
論文名稱
Title
王國維憂生思想研究
The Research on the “Life Worried” Philosophy of Wang Guowei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136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14-05-26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14-06-24
關鍵字
Keywords
憂生思想、詞、詩、叔本華、王國維
Wang Guowei(王國維) ,, “Life Worried” Philosophy(憂生思想), Lyrics(詞), Poetry(詩), Schopenhauer(叔本華)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5731 次,被下載 1165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5731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1165 times.
中文摘要
王國維(1877-1927),字靜安,又字伯隅,號觀堂,浙江海寧人,中國近代國學大師。王氏少年時期接觸到德國哲學家叔本華(Arthur Schopenhauer,1788-1860)之哲學,對之極為傾慕。叔氏哲學觸發王氏悲觀憂生的思想,王氏此時期之詩文,多染有此種色彩。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後,王氏因經歷世變,疑懼中國傳統文化喪亡,思想由青年時之憂生一變而為憂世,由青年時之先進一變而為保守。王氏此後之詩作亦一反青年時之詩學觀,常用僻典難字,喜以學問為詩,內容多應酬題贈,其詩之特色、命意、哲理和真性情,實不如年輕時之作。
王氏之思想以1911年辛亥革命前後,分為兩期:前期多憂生之嗟,後期多憂世之患。王氏前期很多詩詞都表現了對自己及和人類的困境、生存狀態、存在價值的疑問、悲歎和憂慮,以及對人生苦悶、時光短促的無可奈何之情。後期除了題贊應酬之作外,大都憂慮世局,感歎興亡,以古喻今,表現遺老的心情。王氏前期之作別樹一幟,將哲理融入詩詞,開前人所未有之格局;此期作品數量雖然不多,但這些詩詞的意涵卻極豐富,涉及東西方的哲學思想,探討的是宇宙人生的問題。以中國詩詞表現西方哲學,跨中西學術領域的融匯,對中國古典詩詞的發展路向,實有啟導作用,若論中國近代詩詞,甚或中國詩詞史,都不應跳過王氏不談。
王國維生於傳統與現代更替之世、中學與西學激盪之時,思想是複雜的,若只從叔本華悲觀哲學此單一角度審視王國維的憂生思想,恐怕只是一隅之見。故本文以深入分析王氏詩詞為基礎,特別是他前期的詩詞作品,希望能具體而全面地分析王氏之憂生思想及與詩詞之關係,藉以揭示其憂生思想中的其他思想資源,再結合叔氏哲學,全面剖析王氏的憂生思想,釐清其他研究者忽略的若干問題。論文共分六章,第一章為緒論,第二章為王國維生平及其思想、詩詞之分期,第三章為王國維憂生思想的思想資源,第四章為王國維詩詞中憂生思想之具體分析,第五章為王國維憂生思想在詩詞史中的意義及啟示,第六章為結論,最後列舉引用文獻。
Abstract
Wang Guowei is the exper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in modern times of China. During his youth, he was strongly influenced by the pessimistic philosophies of Arthur Schopenhauer, due to which his works were painted by pessimistic tones.
By the Revolution of 1911, Wang’s thoughts could be divided into two stages. In the first stage, he worried about the life that his works created in the first stage demonstrated his questions, woes, and worry towards the dilemmas of life, the living status, and existence values, as well as towards the boring and short life time. He was able to manifest the western philosophical ideas through Chinese poetic forms and to converge both Chinese and western academic ideas together which pointed out direc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lassical poetry.
This research conducted profound analysis on his poetic works in order to uncover other major ideas that composed his “life worried” philosophy. In addition, the Schopenhauerian philosophy would still be taken into account so that this research will be able to overall analyze the “life worried” thought.
This research can be divided into six chapters. The first chapter is introduction. The second one is dedicated to describing his profile, thoughts. Chapter three is devoted to describing ideas that composed the “life worried” thought. The fourth chapter was about how the thought expressed in his works specifically. The fifth chapter introduced the significance of his thought in the poetic history and the enlightening function this thought played. The conclusion of the research will be conducted in the five chapter.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論文審定書……………………………………………………………………………..ⅰ
誌謝辭………………………………………………………………………………….ⅱ
中文摘要………………………………………………………………………………ⅲ
英文摘要………………………………………………………………………………ⅳ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1
 第二節 前人相關研究………………………………………………………………2
第三節 研究範圍……………………………………………………………………7
第四節 研究方法……………………………………………………………………8
第二章 王國維生平及其思想、詩詞之分期………………………………………..10
第一節 王國維生平傳略…………………………………………………………..10
第二節 王國維思想及其詩詞分期………………………………………………..14
第三節 王國維憂生思想的形成原因……………………………………………..20
一、性格與疾病的影響………………………………………………………...22
  二、家境與際遇的影響………………………………………………………...23
  三、天才情結的影響…………………………………………………………...25
  四、社會狀況的影響…………………………………………………………...26
  五、哲學思想的影響…………………………………………………………...27
  六、小結………………………………………………………………………...31
第三章 王國維憂生思想的思想資源………………………………………………..33
第一節 叔本華的悲觀哲學………………………………………………………..34
第二節 印度「人生皆苦」的哲學思想…………………………………………..41
一、《奧義書》哲學…………………………………………………………...42
二、佛教哲學…………………………………………………………………...45
三、《奧義書》哲學、叔本華哲學、佛教哲學之比較……………………...59
第三節 道家的憂患思想…………………………………………………………..55
第四節 小結……………………………………………………………………..…64
第四章 王國維詩詞中憂生思想之具體分析………………………………………..66
第一節 對人生侷促的無奈………………………………………………………..66
第二節 對眾醉獨醒的嗟歎………………………………………………………..73
第三節 對擇業尋道的疑慮………………………………………………………..78
第四節 對人生有限的感慨………………………………………………………..83
第五節 對欲望競爭的憂患………………………………………………………..87
第六節 對空虛無聊的厭悶………………………………………………………..94
第七節 對滅欲解脫的質難………………………………………………………..97
第八節 小結……………………………………………………………………....103
第五章 王國維憂生詩詞在詩詞史中的意義及啟示………………………………106
第一節 賦寫憂生之深廣…………………………………………………………107
第二節 強調詩人之真性…………………………………………………………110
第三節 表達西學之義諦…………………………………………………………113
第四節 小結………………………………………………………………………119
第六章 結論…………………………………………………………………………121
附錄 引用文獻………………………………………………………………………126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按作者、編者姓氏筆劃排列,翻譯著作則置最後)
一、王國維著作
﹝清﹞王國維著,陳永正箋注:《王國維詩詞全編校注》,(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2000年。
﹝清﹞王國維著,陳永正箋注:《王國維詩詞箋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
﹝清﹞王國維著,蕭艾箋校:《王國維詩詞箋校》,(湖南)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
﹝清﹞王國維著,滕咸惠校注:《人間詞話新注》,臺北:里仁書局,2005年10月。
﹝清﹞王國維著,謝維揚、房鑫亮主編:《王國維全集》,(浙江)浙江教育出被版社、(廣東)廣東教育出版社,2009年。
二、王國維相關研究專書
王恩洋:《王國維先生之思想》,內江;東方文教研究院,1944年。
王宗樂:《苕華詞與人間詞話述評》,臺北:東大圖書公司,1976。
朱歧祥:《王國維學術研究》,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5年。
吳澤主編、袁英光選編:《王國維學術研究論集》(一),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83年。
吳澤主編、袁英光選編:《王國維學術研究論集》(二),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87年。
佛雛:《王國維詩學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
李礫:《人間詞話辨》,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6年。
周策縱:《論王國維人間詞》,臺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有限公司,1986年。
周錫山:《王國維美學思想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2年。
孟澤:《王國維魯迅詩學互訓》,北京:九州出版社,2007年。
陳元暉:《王國維與叔本華哲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1年。
陳鴻祥:《王國維與文學》,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
袁英光、劉寅生:《王國維年譜長編》,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6年。
陳平原、王楓編:《追憶王國維》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1997年。
夏中義:《王國維:世紀苦魂》,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
葉嘉瑩:《王國維及其文學批評》,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
勞榦:《中國的社會與文學:說王國維的浣溪沙詞》,臺北:文星書店,1968年。
趙慶麟:《融通中西哲學的王國維》,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92年。
薛宇飛編:《王國維研究資料要目》,武漢:崇文書局,2011年。
三、其他研究專書
朱光潛:《悲劇心理學》,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5年。
徐復觀:《中國藝術精神》,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83年。
唐君毅:《人生之體驗續編》,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85年。
﹝清﹞梁啟超著;舒蕪校點:《飲冰室詩話》,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8年。
張法:《中國文化與悲劇意識》,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9年。
葉嘉瑩:《嘉陵論詞叢論稿》,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
楊經建:《存在與虛無-20世紀中國存在主義文學論辯》,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年。
錢鍾書:《談藝錄》,臺北:書林出版社,1999年。
繆鉞:《詩詞散論》,臺北:開明書店,1953年。
四、相關哲學典籍及專書
王志楣:《莊子生命情調的哲學詮釋》,臺北:里仁書局,2008年。
王寶生譯:《奧義書》,北京:商務印書館,2012年。
﹝周﹞老子著,陳鼓應注譯:《老子今註今譯及評介》,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2000年。
﹝周﹞列禦寇著,﹝晉﹞張湛注:《列子》,臺北:藝文印書館,1975年。
﹝清﹞胡文英著:《莊子獨見》,收入嚴靈峰編:《無求備齋莊子集成初編》(第二十一冊),臺北:藝文印書館,1972年。
崔大華:《莊學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年。
陳鼓應:《老莊新論》,臺北:五南出版社,2007年。
﹝周﹞莊周著,陳鼓應注釋:《莊子今注今譯》,北京:中華書局,2010年。
勞思光:《哲學問題源流論》,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01年。
鄧安慶:《叔本華》,臺北:東大出版社,1998年。
劉紹瑾:《莊子與中國美學》,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年。
劉笑敢:《兩種自由的追求:莊子與沙特》,臺北:正中書局,1995年7月。
﹝德國﹞叔本華著,石沖白、楊一之譯:《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北京:商務印書館,1982年。
﹝德國﹞叔本華著,范進、柯錦華、秦典華、孟慶時譯:《叔本華論說文集》北京:商務印書館,2000年。
﹝德國﹞叔本華著,金鈴譯:《愛與生的煩惱》,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2009年。
﹝德國﹞叔本華著,劉大悲譯:《意志與表象的世界》,臺北:志文出版社,2011年。
﹝日本﹞日本大正一切經刊行會編輯:《大正新脩大藏經》,《大藏經》委員會,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影印,1959。
﹝日本﹞福永光司著,陳冠學譯:《莊子-古代中國的存在主義》,臺北:三民書局,1969年。
﹝日本﹞池田大作著,王健譯:《佛法‧西與東》,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年。
﹝日本﹞平川章著,莊崑木譯:《印度佛教史》,臺北:商周出版,2012年。
五、期刊論文、會議論文、學位論文
王正剛:《思與詩-王國維的「憂生詩學」及其建構》,(中國)廣西師範大學美學碩士論文,2007年。
伍世昭:〈王國維的「形上之思」及其理論資源〉,《惠州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2月。
同壯:〈王國維與莊子的文化淵源〉,《滁州學院學報》,2009年10月。
姚衛群:〈早期佛教的基本教義與奧義書思想〉,《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3月。
孫維城:〈「憂世」與「憂生」-中國古代憂患詩歌史論綱〉,《安慶師院社會科學學報》,1998年10月。
張兵:〈論王國維人間詞的多維文化背景〉,《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
陳茂村:〈王靜安在其詞作中展現的悲劇性格〉,《國立高雄海院學報》,1999年7月。
湯用彤:〈評近人之文化研究〉,《學衡》,上海:清華園,第十二期(1922年12月)。
楊再紅:〈淺論王國維悲劇思想的本土特徵〉,《新疆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年3月。
蒲長春:〈佛教本體論與奧義書〉,《沙洋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2年第1期。
歐東明:〈略論印度教與印度佛教的關係〉,《南亞研究季刊》,2004年第4期。
龍達瑞:〈佛教與奧義書的幾個概念的比較(上)〉,《南亞研究》,1994年04期。
聶振斌:〈王國維對莊子思想的闡釋與發揮〉,《道家文化研究(第二十輯)》,北京:三聯書店,2003年。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校內校外完全公開 unrestricted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