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0525105-160612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0525105-160612
論文名稱
Title
林燿德《1947高砂百合》研究
none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124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05-05-11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05-05-25
關鍵字
Keywords
高砂百合、林燿德
postmodemism, constructionism, Yiau De lin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5798 次,被下載 14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5798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14 times.
中文摘要
林燿德的作品向來給人以都市文學印象著稱,但卻在一九九0年出版以二二八為歷史背景的小說--《1947高砂百合》。這部小說出現,一方面與政治氣氛日益開放有關,另一方面也由於作家獨特的歷史觀及多變的創作手法,讓此本小說在八0、九0年代諸多歷史小說中佔有一席之地,也為林燿德的小說,開創另一種新風貌。
為了釐析出《1947高砂百合》的特殊性,本論文主要是以橫剖的文學現象面作為觀察的對象,分析文學環境與文本發展之間互動的關係,再佐以作者的創作文學觀對文本的影響,最後以小說的分析法,將文本分為思想內容及表現手法兩大部分來探討,以求整體的觀照,由於《1947高砂百合》是一本小說,因此在討論文學現象及林燿德的文學觀大多是以小說為主體進行探討,因此在研究步驟方面,除了第一章緒論,說明研究動機、步驟,及第六章結論對整體內容作一回顧外,第二章主要是以剖析八0年代的社會、文學現象及作者的創作歷程,以提供創作的外緣因素。第三章則從林燿德的文學創作觀點為切入,探討他的文學創作觀對《1947高砂百合》的影響,第四章直接從文本著手,著重發掘作品的內在性,從而解讀主題思想所形成的有機整體,第五章以小說表現手法為主,辨析《1947高砂百合》的敘事觀點、時空、架構、人物、話語,順勢導出其風格。
Abstract
none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第一章、緒論… … … … … … … … … … … … … … …. … …3
第一節、研究動機… … … … … …… … … … … … … .3
第二節、前人研究回顧… … … … … … … … … … … ..4
第三節、研究方法及步驟……… … … …… … … … … .6
第二章、林燿德的文學背景… … … … … … … … … . …..8
第一節、八0年代社會環境的變遷… … … … …… … ...8
第二節、八0年代文學語境… … … … … … … … … …11
一、 台灣的•主體性的建構… … … … … … … … … ..12
二、 臺北的•後•後現代理論的建構… … … … … … .14
第三節、林燿德的創作經歷… … … … … … … … … …23
第三章、林燿德的文學觀… … … … … … … … … … … ..28
第一節、鄉土寫實的背離與承繼 … … … … … … …… 28
一、 鄉土寫實的背離… … … … … … … … … … … … 29
二、 鄉土寫實的承繼—魔幻寫實的運用… … … … ……33
第二節、後現代文學觀點的援用 … … … … … … … .47
一、後現代的文學觀… … … … … … … … … … … … ..42
二、林燿德的後現代文學觀… … … … … … … … … … 47
第四章、《1947高砂百合》的思想內涵… … … … … … …56
第一節、家�國族神話的瓦解… … … … … … … … … .56
一、 泰雅族神話的瓦解… … … … … … … … … … … .56
二、 西洋宗教神話的瓦解… … … … … … … … … …...60
三、 日本帝國主義神話的瓦解… … … … … … … … …62
四、 漢傳統文化的瓦解… …. … … … … … … … … … 65

第二節、對強勢文化的反動… … … … … … … … … … 67
一、對歷史真相的質疑… … …. … … … … … … … … ..67
二、從屬文化的發聲… … … … … … … … … … … … ..67
三、以歷史顛覆歷史… … … … … … … … … … … … ..73
第五章、《1947高砂百合》的表現手法… … … … … … …76
第一節、敘事觀點的運用… … … … … … … … … …….76
一、 敘事觀點的定義… … … … … … … … … … … .....76
二、 《1947高砂百合》的敘事觀點… … … … … ... … ..79
第二節、突破時空恆定的法則… … … … … … … ….......83
一、 時間突破常態之秩序… …. … … … … … … … …..84
二、 空間突破常態之秩序… … … … … … … … … … ..88
第三節:完整架構的摒斥… … … … … … … … … ……..91
一、《1947高砂百合》章節的安排… … … … … … … …91
二、情節架構的拼貼… … …. …. … … … … … … … …..94
三、虛構痕跡的暴露… … … … … … … … … … … … …96
四、邊緣人物的塑造… … … … … … … … … … … … …97
第四節:敘事語言的研究… … … … … … … … … … ....100
一、豐富多樣的象徵性語言… … … … … … … … … ….101
二、冷靜批判的反諷性語言… … … … … … … … … ….104
三、氣勢磅礡的史詩性語言… … … … … … … … ……..106
四、複雜多變的雜異性語言… … … … … … … … … ….109
第六章、結論… … … … … … … … … . … … … … … …..112
參考書目… … … … … … … … … … … … … … … … …..114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參考書目

一、林燿德著作及逝後相關紀念詩文
(一)編著部分
1.短篇小說集
林燿德:《惡地形》,台北:希代書版公司,1988年10月。
林燿德:《大東區》,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1995年6月。
林燿德:《非常的日常》,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1999年12月。
2.長篇小說
林燿德:《1947高砂百合》,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1990年12月。
林燿德:《時間龍》,台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1994年8月。
3.詩集
林燿德:《都市終端機》,台北:書林出版公司,1988年1月。
林燿德:《一九九○》,台北:尚書文化出版社,1990年7月。
林燿德等人:《日出金色——四度空間五人集》,台北:文鏡文化出版公司,1986年12月。
4.散文集
林燿德:《一座城市的身世》,台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1987年12月。
林燿德:《迷宮零件》,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1993年6月。
5.評論集
林燿德:《一九四九以後——台灣新世代詩人初探》,台北:爾雅出版社,1986年12月。
林燿德:《不安海域——台灣新世代詩人新探》,台北:師大書苑,1988年5月。
林燿德:《重組的星空》,台北:業強出版社,1991年6月。
林燿德:《期待的視野—林燿德文學短論選》,台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1993年2月。
林燿德:《世紀末現代詩論集》,台北:羚傑企業有限公司出版部,1995年12月。
林燿德:《敏感地帶——探索小說的意識真象》,台北:駱駝出版社,1996年9月。
6.訪談錄
林燿德:《觀念對話》,台北:漢光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89年8月。
7.主編選集
林燿德、簡政珍合編:《台灣新世代詩人大系》,台北:書林出版公司,1990年10月。
黃凡、林燿德合編:《新世代小說大系》,台北:希代出版公司,1989年5月
林燿德、孟樊合編:《世紀末偏航——八0年代台灣文學論》,台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1990 年12月。
林燿德、鄭明娳合編:《時代之風——當代文學入門》,台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1991年7月。
林燿德編:《當代台灣文學評論大系.文學現象卷》,台北:正中書局,1993年5月。
(二)單篇作品
林燿德、鄭明娳:〈與新感覺派大師施蟄存對談〉,《聯合文學》,第6卷第9期,1991年7月。
林燿德:〈八○年代現代詩世代交替現象〉,《台灣現代詩史論》,台北:文訊出版社,1996年3月。
林燿德:〈小說迷宮中的政治迴路〉,《敏感地帶-探索小說的意識針象》,台北:駱駝出版社,1996年9月。
林燿德:〈刺蝟學狐狸的寓言-羅門VS.後現代〉,《幼獅文藝》,第80卷第3期,1994年8月。
林燿德:〈政治小說並不比愛情小說高貴〉,附於邱妙津〈百合說謊夢大愛,海東青捲浪滔沙〉,《新新聞周刊》,第266期,1992年4月12日-4月18日
三、逝後相關紀念詩文按發表時間排列
向明:〈真是一個天才〉,《中央日報》,18版,1996年1月11日。
簡媜 :〈被吹熄的烈焰〉,《中央日報》,18版,1996年1月11日。
洛夫 :〈我正等著他一封信〉,《中央日報》,18版1996年1月11日。
李瑞騰:〈我要如何表白我的震驚與哀傷〉,《聯合報》,34版,1996年1月11日。
林水福:〈他的祖籍在星空〉,《聯合報》,34版,1996年1月11日。
李瑞騰:〈一顆耀眼文學之星的絕滅〉,《民生報》,15版,1996年1月11日。
司馬中原:〈火焰人生——悼念林燿德〉,《中央日報》,18版,1996年1月12日。
李潼 :〈好走,好睡——大風箱燿德〉,《中國時報》,35版,1996年1月15日。
羅青:〈弔念林燿德〉,《中國時報》,35版,1996年1月16日。
司馬中原:〈歸入星空——懷念林燿德〉,《中華日報》,14版,1996年1月24日。
羅門:〈你會從文學史中回來——悼詩友林燿德〉,《中華日報》,14版1996年1月25日。
簡政珍:〈真實的謊言——給林燿德〉,《聯合文學出版社》,第12卷第5期,1996年3月。
廖咸浩:〈你的進度已超前太多——紀念與燿德一起趕稿的日子〉,《中國時報》,35版,1996年4月10日。
鄭明娳:〈詩人,沒走〉,《中央副刊》,18版,1998年2月13日。
顏艾琳:〈燿德?耀德?都很要得〉,《勁報》,24版,2000年1月6日。
林婷:〈想望一襲熟悉的身影〉,《聯合文學》,第16卷第8期,2000年6月。
鄭明娳:〈神乎魔乎人乎——閱讀林燿德〉,《香港文學》,第193期,2001年1月。
陳裕盛:〈追憶林燿德〉,《幼獅文藝》,第570期,2001年6月。
二、專書
Patricia Wargh著,錢競等譯:《後設小說:自我意識小說的理論與實踐》,台北:駱駝出版社,1995年1月。
R•漢弗萊:《現代小說的意識流》,中國:廣西師範大學,1992年
Steven Best,Doglas Kellner等著,朱元鴻譯:《後現代理論-批判的質疑》,台北:巨流圖書公司,1994年8月。
Terry.Eagleton著、華明譯:《後現代主義的幻象》,北京:商務印書館,2000年10月。
王文融譯:《敘事話語 新敘事話語》,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0年。
王岳川:《後殖民主義與新歷史主義文論》,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99年4月。
朱雙一:《戰後台灣新世代文學論》,台北:揚智文化出版社,2002年2月。
李瑞騰:《台灣文學風貌》,台北:三民書局,1991年6月
何金蘭:《文學社會學》,台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89年8月
何寄澎主編:《文化、認同、社會變遷:戰後五十年台灣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2000年6月。
呂正惠:《戰後台灣文學經驗》,台北:新地文學出版社,1992年12月。
林水福編:《林燿德與新世代作家文學論》,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1997年6月。
林淇瀁:《書寫與拼圖—台灣文學傳播現象研究》,台北:麥田出版社,2001年10月。
周英雄、劉紀蕙編:《書寫台灣》,台北:麥田出版社,2000年4月。
阿斯圖里亞斯著,劉習良、笋季英譯:《玉米人》,台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4年10月
孟樊:《台灣文學輕批評》,台北:揚智文化出版社,1994年9月。
封德屏編:《五十年來台灣文學研討會論文集》,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1996年6月。
胡亞敏:《敘事學》,武昌: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1994年5月
侯金鏡:《侯金鏡文藝評論選集》,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79年
柳鳴九主編:《未來主義.超現實主義.魔幻現實主義》,台北:淑馨出版社,1990年5月。
徐正光、宋文里:《台灣新興社會運動》,台北:巨流圖書公司,1989年
高宣揚:《後現代論》,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9年10月。
許琇禎:《台灣當代小說縱論:解嚴前後1977-1997》,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5月。
陳芳明:《典範的追求》,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1994年2月。
陳義芝主編:《台灣現代小說史綜論》,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8年12月。
尉天驄:《鄉土文學討論集》,台北:遠景出版社,1978年10月。
張京媛主編:《新歷史主義與文學批評》,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3年1月。
張心龍:《都是杜象惹的禍》,台北:雄獅美術出版社,1990年
張寶琴、劭玉銘、瘂弦等編:《四十年來中國文學》,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1995年6月。
張誦聖:《文學場域的變遷:當代台灣小說論》,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2001年6月。
溫瑞安主編:《坦蕩神州》,台南:長河出版社,1978年5月
楊照:《文學社會與歷史想像-戰後文學史散論》,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1995年11月。
楊照:《夢與灰燼:戰後文學史散論二集》,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1998年4月。
楊宗翰主編:《林燿德佚文選》共五冊,台北:華文網出版社,2001年12月。
楊澤主編:《狂飆八0──記錄一個集體發聲的年代》,台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1999年11月。
楊澤主編:《從四0年代到九0年代──兩岸三邊華文小說研討會論文集》,台北:時報文化出版社,1994年11月
葉維廉:《解讀現代.後現代》,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92年。
葉石濤:《台灣文學史綱》,高雄:文學界雜誌社,1987年10月。
詹明信著,唐小兵譯:《後現代主義與文化理論》,台北:合志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89年4月。
詹明信著,張旭東編:《晚期資本主義的文化邏輯》,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1996年。
魯佛著,張淑英譯:《當代世界小說家讀本—魯佛》,台北:光復出版社,1993年8月。
趙遐秋、呂正惠:《台灣新文學思潮史綱》,台北:人間出版社,2002年6月
廖炳蕙:《回顧現代-後現代與後殖民論文集》,台北:麥田出版社,1994年9月
黎活仁編:《台灣後設小說研究》,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8年12月。
劉紀蕙:《孤兒.女神.負面書寫》,台北:立緒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0年5月。
劉康:《對話的喧聲—巴赫汀文化理論述評》,台北:麥田出版社,1995年5月。
劉勰撰;王更生註譯:《文心雕龍讀本》,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1年9月
齊邦媛:《霧漸漸散的時候──台灣文學五十年》,台北:九歌出版社,1998年10月。
鄭明娳、林燿德編:《時代之風—當代文學入門》,台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1991年7月
瘂弦:《如何測量水溝的寬度》,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1987年6月。
蔡源煌,《從浪漫主義到後現代主義》,台北:雅典出版社,1994年8月。
羅青:《什麼是後現代主義》,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89年10月。
龔鵬程:《臺灣的社會與文學》,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95年11月。
三、單篇論文
王德威:〈嘉年華文學〉,《文訊》,第21期,1985年12月。
王德威:〈里程碑下的沈思—當代臺灣小說的神話性與歷史感〉,《當代台灣文學評論大系:小說批評》,台北:正中書局,1993年6月。
王潤華:〈從沈從文的「都市文明」到林燿德的「終端機」文化〉,《當代台灣都市文學論》,台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1995年11月。
田美麗:〈新歷史小說:解構傳統歷史理解的寫作〉,《中南民族學院學報》,第22卷第1期,2002年1月
左拉:〈實驗小說〉,《西方文藝理論名著選編,中》,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5年11月
朱雙一:〈邁向壯闊的史詩—評林燿德的《高砂百合》〉,《聯合文學》,第7卷第5期,1991年3月。
朱雙一:〈資訊文明的審視焦點和深度觀照—林燿德小說論〉,《聯合文學出版社》,第12卷第5期,1996年3月。
朱雙一,〈解嚴以來台灣文學思潮發展的若干觀察〉,收入師大國文學系編,《解嚴以來台灣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萬卷樓出版社,2000年9月,頁97-113。
李欣倫:〈真實與虛構之間──史傳傳統與歷史小說座談會〉上,《中國時報.人間出版社副刊》,第23版,2001年4月28日。
李欣倫:〈真實與虛構之間──史傳傳統與歷史小說座談會〉下,《中國時報.人間出版社副刊》,第23版,2001年4月29日。
宋冬陽:〈現階段台灣文學本土化的問題〉,《台灣文藝》第86期,1984年1月
林紫慧,〈八0年代台灣小說的發展—蔡源煌與張大春對談〉,《國文天地》,
第41期,1988年10月。
施淑:〈現代的鄉土──六、七0年代台灣文學〉,收入楊澤主編:《從四0年代到九0年代:兩岸三邊華文小說研討會論文集》,台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1994年11月。
周繼武:〈怪誕的魔幻意象〉,《渝西學院學報》,第21卷第1期,2002年3月
施淑:〈走出「台灣文學」地位的雜音〉,《兩岸文學論集》,台北:新地文學出版社,1997年6月
倪碧華:〈現代小說:實體論述之懸案〉,《台灣人文生態研究》,第3卷第1期,2001年1月。
海嘒 :〈暗藏玄機可以妙會:我讀林燿德《高砂百合》〉,《文訊》,第67期,1991年5月
高天生:〈歷史悲運的頑抗──隨想台灣文學的前途及展望〉,《台灣文藝》第72期,1981年5月
陳光興:〈炒作後現代?--評孟樊、羅青、鐘明德的後現代觀〉,《自立早報》,1990年2月23日。
陳淑卿:〈書寫原住民歷史災難:《倒風內海》的空間歷史與《一九四七高砂百合》的歷史空間〉,《中外文學》,第309期,2002年2月。
莊宜文:〈在君父的城邦--三三文學集團研究下〉,《國文天地》,第13卷第9期,1998年2月
彭小妍:〈解嚴與文學的歷史重建〉,《解嚴以來台灣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系主編,2000年9月
曾麗玲:〈《1947高砂百合》與《尤利西斯》的歷史想像與書寫〉,《中外文學》,第26卷第8期,1998年1月
曾麗玲:〈《1947高砂百合》、《尤利西斯》與歷史�小說的辯證〉,《中國現代文學理論季刊》,第26卷第9期,1998年7月
黃錦樹:〈隔壁房間的裂縫──論駱以軍的抒情轉折〉,《謊言或真理的技藝:當代中文小說論集》,台北:麥田出版社,2003年1月
黃錦樹:〈神州:文化鄉愁與內在中國〉,《中外文學》,第22卷第2期,1993年7月
詹宏志:〈兩種文學心靈—評兩篇聯合報小說獎得獎作品〉,《書評書目》第93期,1981年1月
楊 照:〈從「鄉土寫實」到「超越寫實」—八0年代的台灣小說〉,《臺灣文學發展現象:50年來台灣文學研討會論文集二》,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1996年。
楊曉蓮:〈論魔幻現實主義文學的魔幻表現手法〉,《南通師範學院學報》,第17卷第2期,2001年6月
楊錦郁記錄整理:〈創造新的類型,提供新的刺激—李瑞騰專訪張大春〉,《文訊》,第60期,1994年。
楊麗玲:〈文學惡地形上的戰將:林燿德〉,《自由青年》,第726期,1990年2月。
蔡翔宇:〈在2002年看1990年盛開的「1947高砂百合」〉,《興大中文研究生論文集》,第8期,2002年5月
潘亞墩:〈馬森與馬奎斯〉,《聯合文學》,第72期,1990年10月。
齊隆壬:〈臺灣版圖的四重奏與原住民神話的終結:評林燿德小說《一九四七—
高砂百合》〉,《當代》,第57期,1991年1月。
劉登翰、朱立立:〈《高砂百合》,的神話建構與解構〉,《明道文藝》,第302期,2001年5月。
劉維公:〈不是「後現代」,是「第二現代」--介紹貝克與季登斯的現代性分析〉《當代》,第154期,2000年6月。
鄭孝萍:〈植根于民族現實土壤中的魔幻之樹〉,《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第20卷第4期,2001年7月
鄭恆雄:〈林燿德《1947高砂百合》,的歷史神話符號系統〉,《中外文學》,第26卷第8期,1998年1月。
鄭恆雄:〈林燿德《一九四七高砂百合》,的敘事結構與史詩筆法上、下〉,《聯合文學出版社》,第15卷第3期,1999年1月,及第15卷第4期,1999年2月
瘂弦:〈在城市裡成長—林燿德散文作品印象〉,《一座城市的身世》,台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1987年8月
錢 虹:〈歷史與神話--評林燿德小說《高砂百合》及其它〉,《臺灣文學觀察雜誌》,第5期,1992年7月。
鍾淑貞記錄:〈歷史與歷史小說座談會〉,《明道文藝》,第234 期,1995年9月
羅青:〈詩與後設方法:「後現代主義」淺談〉,《詩人之燈》,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92年7月
蘇綾紀錄:〈文學良心與市場流行-通俗文學討論會〉,收入《文訊月刊》,第26期,1986年10月
〈編輯室報告—告別的話〉,《台北評論》,第6期,1988年8月
四、學位論文
王文仁:「火與光—林燿德詩論」,嘉義:私立南華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6月。
邱幗婷:「魔幻現實主義與當代台灣小說──以宋澤萊為例」,台北:私立淡江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7月。
胡金倫:「政治、歷史與謊言─張大春小說初探」,台北:國立政治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6 月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校內一年後公開,校外永不公開 campus withheld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永不公開 not available

您的 IP(校外) 位址是 3.89.163.156
論文開放下載的時間是 校外不公開

Your IP address is 3.89.163.156
This thesis will be available to you on Indicate off-campus access is not available.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