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0528107-160624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0528107-160624
論文名稱
Title
高雄市國民小學運動團隊推行現況及問題之調查研究
A Study of Current Operation and Problems Faced by the Sports Teams of Public Elementary Schools in Kaohsiung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162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07-05-02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07-05-28
關鍵字
Keywords
成績表現、家長後援會、運動團隊
performance, parents' support association, sports team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5674 次,被下載 6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5674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6 times.
中文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究高雄市國民小學運動團隊推行現況、運作成效及面臨之問題。採用問卷調查法,調查實際參與推行高雄市國民小學運動團隊之學務主任、體育組長、指導教練(教師)及專任教練對於高雄市國民小學體育運動團隊推行現況之意見。
本研究之研究工具為高雄市國民小學運動團隊推行現況及問題之調查問卷」乙種。回收問卷243份(81校),回收率93.1%。資料經統計分析,獲得以下結論:
一、國民小學運動團隊組織運作人員以男性、非體育系所畢業佔大多數。
二、國民小學運動團隊項目平均每校有3.2項,而以田徑隊居多。
三、家長後援會組織主要功能為提供運動團隊經費及資源。
四、指導教練以男性最多,多數來自具專長或興趣之教師自願擔任。
五、運動團隊選手以自願報名、分散式編班為主。
六、絕大多數運動團隊都有擬訂訓練計畫。
七、大多數學校注重選手輔導措施及日常生活行為指導。
八、組織運作人員不同服務年資背景與比賽成績表現達到顯著差異情形。
九、國民小學運動團隊推行成效顯著。
十、缺乏誘因是導致教師不願接任運動團隊指導工作的主因。
根據研究結果與結論,本研究分別對教育行政機關、學校行政單位及未來研究提出建議。
Abstract
This study aims to explore the current operation, its effects and problems faced by the Sports Teams of public elementary schools in Kaohsiung. With the adoption of questionnaire, the study has investigated the opinions of the student's affair directors, sports group leaders, guiding coaches (the teachers) and the full-time coaches who have practically participated in the operation of sports teams of public elementary schools.
The research tool of the study is “A Questionnaire of Current Operation and Problems Faced by the Sports Teams of Public Elementary Schools in Kaohsiung.” There are 243 copies (from 81 schools) of the questionnaire have been retrieved. The retrieving percentage is 93.1. Through analyzing the statistical materials obtaining from the questionnaire,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are made:
1. Most operators of the sports teams are male graduated from non-sports colleges.
2. In average, each school has 3.2 teams of different events with the track and field teams mostly.
3. The primary function of parents' support association is to increase the funds and resources for the sports teams.
4. Most of the guiding coaches are male with interest or specialty in sport.
5. Most of the team members are the voluntary students from different classes.
6. Most of the sports teams have training plans.
7. Most of the schools pay much attention to the counseling and the daily behaviors of team members.
8. The period of service of the sports team leader shows obvious relevance with the sports performance of the team.
9. The effects of carrying on the sports teams are outstanding.
10. Lack of inducement is the primary reason why the teachers will not to take the work of directing the sports teams.
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 results and conclusions, the study offers suggestions separately to the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institutes, the administrative units of school and future research.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目 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 7
第三節 名詞釋義----------------------------------------- 8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10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3
第一節 學校運動團隊推行的內涵與功能-------------------- 13
第二節 體育運動團隊推行的理論基礎及相關研究------------ 20
第三節 高雄市國民小學體育運動團隊推展歷程-------------- 28
第三章 研究方法------------------------------------- 47
第一節 研究架構---------------------------------------- 47
第二節 研究對象---------------------------------------- 51
第三節 研究工具---------------------------------------- 53
第四節 研究步驟---------------------------------------- 57
第五節 資料處理---------------------------------------- 59
第四章 研究結果分析與討論--------------------------- 61
第一節 高雄市國民小學運動團隊組織運作人員背景分析------ 61
第二節 高雄市國民小學運動團隊推行現況之分析------------ 66
第三節 高雄市國民小學運動團隊與體育班推行成效之分析--- 104
第四節 高雄市國民小學運動團隊面臨問題之分析----------- 107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117
第一節 主要研究發現----------------------------------- 117
第二節 結論------------------------------------------- 127
第三節 建議------------------------------------------- 130

參考文獻-------------------------------------------- 136
附錄一 高雄市國民小學運動團隊推行現況及問題
之調查問卷(初稿)------------------------------ 143
附錄二 高雄市國民小學運動團隊推行現況及問題
之調查問卷(正式問卷)-------------------------- 149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2009世界運動會組織委員會(2007)。2009世界運動會比賽項目。2007年3月21日,取自http://www.worldgames2009.tw/sports/sports_01.asp。
文多斌(2000)。國民小學運動教練領導行為與運動員偏差行為的省思。學校體育,10(2),58-64。
王建臺(1998)。從我國憲法五權論國民運動權利之發展。大專院校體育學術研討會專刊,1095-1101。
包德明(1989)。學校體育與選手培訓。國民體育季刊,18(3),16-19。
吳文忠(1999)。體育行政。台北市:正中書局。
洪嘉文(2006)。建構學校體育優質體系。2006年4月11日,取自http://www.edu.tw/EDU_WEB/EDU_MGT/PHYSICAL/EDU7663001/sport/060323212344.ppt。
周國金、余宗龍(2005)。專任運動教練任用對選手培訓的影響。國民體育季刊,35(1),69–72。
翁志成(1999)。學校體育。台北市:師大書苑。
特殊教育法(2004)。
高雄市政府教育局(2000a)。高雄市國民小學校內自設特殊才能班原則及編班注意事項。2006年1月13日,取自http://wwwedu.kh.edu.tw/downloads/7/417/440/20062084.doc。
高雄市政府教育局(2000b)。高雄市各級學校體育班進用約聘僱教練試行要點。2006年1月13日,取自http://wwwedu.kh.edu.tw/downloads/9/641/645/20063350.doc。
高雄市政府教育局(2001)。高雄市體育獎助學金發給辦法。2006年1月
13日,取自http://wwwedu.kh.edu.tw/downloads/20/20066251.doc。
高雄市政府教育局(2002)。高雄市公私立各級學校推展體育運動績效
獎勵金發給要點。2006年1月13日,取自http://wwwedu.kh.edu.
tw/downloads/9/641/661/20063423.doc。
高雄市政府教育局(2003a)。高雄市國民小學教師及兼任行政職務人員每週授課節數編排要點。2006年1月14日,取自http://wwwedu.kh.edu.tw/downloads/7/417/427/20062014.doc。
高雄市政府教育局(2003b)。高雄市體育運動團隊參加國內競賽補助實施要點。2006年1月13日,取自http://wwwedu.kh.edu.tw/downloads/9/641/645/20063351.doc。
高雄市政府教育局(2004)。高雄市體育運動團隊參加國際競賽補助實施要點。2006年1月13日,取自http://wwwedu.kh.edu.tw/downloads/9/641/645/20063349.doc。
高雄市政府教育局(2005a)。高雄市2005-2008教育施政主軸執行計畫。2006年3月20日,取自http://wwwedu.kh.edu.tw/downloads/5/140/20060477.doc。
高雄市政府教育局(2005b)。高雄市教育概況。2006年3月21日,取自http://163.32.250.6/condition/94condition/index.htm。
高雄市政府教育局(2005c)。海洋首都游泳計畫。2006年3月21日,取自http://wwwedu.kh.edu.tw/org/05/02a5s.htm。
高雄市政府教育局(2005d)。高雄市國民小學學生常態編班補充規定。2006年3月25日,取自http://wwwedu.kh.edu.tw/downloads/7/417/440/20062083.doc。
高雄市政府教育局(2006)。教育現況統計資訊-國民小學一覽表。2006年10月21日,取自http://wwwedu.kh.edu.tw/statistics/009.xls。
國立教育資料館(1997)。學校體育教材教法與評量(八)體育常識。台北市:
國立教育資料館。
國民體育法(2003)。
張正德(1998)。國小參與校外運動比賽功能與現況探討。台灣省學校體育,44,30-33。
陳全壽(2005)。我國的體育政策。國民體育季刊,35(1),4–8。
張宏亮(1995)。大學運動績優保送生之學校適應探討(下)。國民體育季刊,24(3),156-164。
張浩桂(2003)。運動代表隊經營現況之研究以台北市國中為例。國立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教育人員任用條例(2003)。
教育部(1998)。國語辭典。台北市:教育部國語推行委員會。
教育部(2001)。提升學生游泳能力中程計畫。2006年3月21日,取自http://www.edu.tw/EDU_WEB/EDU_MGT/PHYSICAL/EDU7663001/sp/swim.doc。
教育部(2002)。學校體育發展中程計畫。2006年1月5日,取自http://www.edu.tw/EDU_WEB/EDU_MGT/PHYSICAL/EDU7663001/sp/911122.doc。
教育部(2003)。增加學生運動時間方案。2006年1月5日,取自http://www.edu.tw/EDU_WEB/EDU_MGT/PHYSICAL/EDU7663001/sp/921205.doc。
教育部(2004a)。培養活力青少年白皮書。2006年1月6日,取自http://www.edu.tw/EDU_WEB/EDU_MGT/SECRETARY/EDU8354001/2003/discuss/1103.htm。
教育部(2004b)。教育部推展學校體育績優團體及個人獎勵要點。2006年1月6日,取自http://www.edu.tw/EDU_WEB/EDU_MGT/PHYSICAL/EDU7663001/sp/940218112140.doc。
教育部(2005)。各級學校專任運動教練聘任辦法。2006年1月12日,取自http://law.moj.gov.tw/Scripts/Query4A.asp?FullDoc=all&Fcode=H0120036。
教育部(2006a)。各級學校體育實施辦法。2006年8月20日,取自http://law.moj.gov.tw/Scripts/Query4A.asp?FullDoc=all&Fcode=H0120007。
教育部(2006b)。中等以上學校運動成績優良學生升學輔導辦法。2006年8月25日,取自http://law.moj.gov.tw/Scripts/Query4A.asp?FullDoc=all&Fcode=H0120004。
教育基本法(2006)。
教育部體育司(2002)。學校體育新願景、一二三希望工程。學校體育,12(6),5-13。
教育廳(1994)。中小學體育教師手冊。台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學校體育研究與發展中心。
許義雄(1999)。運動教練需要更多的關懷。學校體育,9(6),2-3。
許樹淵(1974)。保送生甄試之學科、基本體能和專長測驗成績之比較分析。國民體育季刊,4(4),48-62。
莊翠玉(1997)。運動績優生就讀大專院校一般科系之學校適應情況研究。國立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陳龍雄(1989)。運動選手培訓的觀念與作法。國民體育季刊,18(3),
44-51。
詹俊成(2005)。各級學校專任運動教練聘任辦法評析。學校體育,15(2),4-13。
詹清泉(1984)。運動員的學業問題。國民體育季刊,13(3),41-43。
葉憲清(1984)。校內外運動競賽之實施與改進。國民體育季刊,13(4),39-50。
廖國成(2003)。體育課發展模式對排球學習效果之影響-以五堵國小為例。國立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歐淑芬(2004)。運動訓練與學業成績之研究-以台中縣國民中小學為例。國立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蘇獻宗(2000)。國民小學體育運動團隊組訓日益減少之原因與補救之道。學校體育,10(3),57-62。

西文部分:
Frey﹐J.H.﹐& Eitzen﹐D.S.(1991).Sport and Society Annual Review of Sociology﹐17﹐503-522.
Gardner﹐H.(1983).Frames of mind: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 . New York:Basic.
Quarterman, J.(1989).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coach observational system.In Paul W.Darst et al. Eds Analyzing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 Instruction. Illinois: Human Kinetics,pp.329-333.
Sternberg﹐R.J.﹐& Devidson﹐J.E.(1986).Conceptions ofgiftedness. Cambridge﹐UK:Cambridge University.
Taylor﹐C.W.(1968).The Multiple talent approach﹐The instructor.77﹐27.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校內公開,校外永不公開 restricted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永不公開 not available

您的 IP(校外) 位址是 13.59.13.210
論文開放下載的時間是 校外不公開

Your IP address is 13.59.13.210
This thesis will be available to you on Indicate off-campus access is not available.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