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0530116-113429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0530116-113429
論文名稱
Title
從城市與藝術節的關係談我們需要什麼藝術節
The Staging of Arts Festivals and the City- A Case Study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108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16-06-16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16-07-04
關鍵字
Keywords
城市、藝術節、節慶管理、高雄春天藝術節、台北藝術節
Festival Management, Arts Festival, City, Kaohsiung Spring Arts Festival, Taipei Arts Festival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5772 次,被下載 910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5772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910 times.
中文摘要
本研究以台北藝術節及高雄春天藝術節為主要研究對象,透過個案研究法、文件分析及訪談法蒐集資料,探討個案對於所在城市之關聯與效益,期望借助訪談相關領域之專家學者,提出藝文節慶的發展策略與具體建議,反應在台灣普遍藝文節慶活動上,以供日後活動主辦者在節慶規劃之際能有實質參考的意義。

  本研究個案-台北藝術節與高雄春天藝術節皆為地方政府主辦、具有教育及藝術欣賞功能的大型國際藝術節,然而此南北二節因城市及藝文發展的不同,亦有不同的發展脈絡。在節目策劃上,台北藝術節為藝術總監制,高雄春天藝術節則屬團隊策展制。在 節目內容上,由於台北市常年藝文活動、節慶熱絡,各式節慶將觀眾分流,使台北藝術節得以依照藝術總監的品味,專注於創新、跨界以及國際共製的節目上。而高雄春天藝術節的目的在於藝文推廣,因此需要照顧各式各樣的觀眾族群,也呈現出多元的節目內容。此外,春藝對於高雄從工業城市進到文化藝術城市,在城市翻轉上具有相當大的提升作用。

  針對未來藝術節的發展策略,本研究建議:一、藝術節無論規模大小及經費多寡,須有舉辦節慶活動的清楚目的與主張。二、節慶須深入舉辦地區進行文化采風、瞭解地方特色並將之凸顯,進而使民眾產生地方認同。三、藝術節慶若以長期舉辦為目標,應有穩定的專責機構與經費來源,當藝術節能夠行之有年,便能建立自身品牌。四、節慶主辦單位需考量節慶特性來規劃運作的機制。五、各縣市政府舉辦大型藝術節慶活動時,宜在政治性目的外,請益相關專家學者及地方文化事務耕耘者,並在節慶結束後建立檢討機制。除此之外,本研究建議藝術節主事者在籌辦之際,應考量節慶的前瞻性與教育功能,擴大節慶之效應。
Abstract
The study explores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city and arts festival through a case study of Taipei Arts Festival (TAF) and Kaohsiung Spring Arts Festival (KSAF). A qualitative approach is adopted and multiple data collection methods that included documentary research and interviews. A purpose of the research is to offer feasible strategies and suggestions to festival organizers in Taiwan.

  From the analysis, TAF and KSAF are both government-subsidized and international events that equipped with educational and artistic purposes. The two however developed differently in terms of local culture and resources.

  TAF employed an artistic leadership structure while KSAF oriented toward a production cooperation. In terms of programming, the preference of artistic director played a pivotal role at TAF. And a recent focus has been on specific aspects such as creativity, cultural-crossing and international co-productions. On the other hand, Kaohsiung Government has been more concerned of civic engagement and as a result the program was more diversified than TAF.

  Drawing from the results of the field study, the research made the following recommendations to the festival organizers:
1. Arts festival must be specific in its purpose regardless of scale and funding.
2. Arts festival should try to showcase local characteristics and to help local residents identify themselves with the place they live in.
3. To help the events sustainable and unique, stable financial resource and professional involvement are crucial for long term arts festival management.
4. Festival organizers should elaborate on the cultural features when managing an arts festival.
5. Besides political intention, local government should work with experts and local artists, and also set up study group after an arts festival is held.

  Moreover, the study also strongly advises festival presenters to emphasize on global trend and educational functions of the arts festivals to make greater contribution to arts and the society.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論文審定書 ⅰ
誌謝 ⅱ
中文摘要 ⅲ
英文摘要 ⅳ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2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 7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7
第四節 名詞釋義 9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0
第一節 何謂藝術節 10
一、 節慶 10
二、 傳統節慶 13
三、 現代節慶 15
四、 節慶之分類 18
第二節 藝術節與城市 20
一、 城市的發展 22
二、 城市與藝術節的脈絡與連結 23

第三章 研究方法 26
第一節 研究策略 26
一、 個案研究 26
二、 文件分析 28
三、 訪談法 29
第二節 研究架構 32
第三節 研究對象與工具 33

第四章 研究發現與分析 36
第一節 台灣的藝術節 36
一、 台灣的藝術節 36
二、 台北藝術節 40
三、 高雄春天藝術節 46
第二節 台灣節慶式藝文活動之現況探討 52
一、藝文節慶發展之因素 52
二、藝文節慶王國的現象 53
第三節 藝術節的運作模式 55
一、 操作場域、經費來源與節奏感 55
二、 運作方式 60
三、 主題與服務對象 65
第四節 城市與藝術節 69
一、 城市與藝術節的關係 69
二、 藝術節為城市帶來的效應 73
第五節 未來藝術節發展策略之建構 76
一、 清楚的主張與特色 76
二、 穩定的專責機構、經費來源與品牌的建立 77
三、 深入進行采風,凸顯地方特色 79
四、 擴大教育的功能 80
五、 尊重傳統 80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82
第一節 結論 82
第二節 研究建議 84
一、 研究建議 84
二、 後續研究建議 86

參考文獻 87
附錄 92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一、英文部分

Allen, J., O'toole, W., Harris, R., & McDonnell, I. (2008). Festival and special event management. Milton: John Wiley & Sons Australia.
Crompton, S. (2015, September) Rufus Norris: how the National Theatre needs to change. The guardian. Retrieved from http://www.theguardian.com/stage/2015/sep/25/rufus-norris-first-national-theatre-season-interview
Derrett, R. (2004). Festival and events management: An international arts and culture perspective. New York: Routledge.
Getz, D. (1991). Festivals, Special events and tourism. New York: Van Nostrand Reinhold.
Getz, D. (1997). Event management & Event tourism. New York: Cognizant Communication Corporation.
Hall, C. M. (1994). Tourism and politics: Policy, Power and place. Chichester : John Wiley & Sons.
Landry, C. (2007). The creative city: A toolkit for urban innovators. United States:Earthscan.
Massey, D. (1999). Cities in the world. In D. Massey, J. Allen & S. Pile (Eds.), City worlds (pp. 94-150). New York: Routledge.
Quinn, B. (2005). Arts festivals and the city. Urban studies, 42(5-6), 927-943.
Richards, G. & Wilson, J. (2004). The impact of cultural events on city image: Rotterdam, Cultural capital of Europe 2001. Urban studies, 41(10), 1931-1951.
Richards, G. & Palmer, R. (2010). Eventful cities. Routledge.
Urry, J.(2011). The Tourist Gaze 3.0. London:Sage Publications.
Wirth, L. (1938). Urbanism as a Way of Life.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44:1-24.
Yin, R. K. (2009). Case study research: Design and method (pp. 102). Thousand Oaks, California: Sage.


二、中文部分

文化部網路劇院(2015)。國際藝術節。取自http://cyberstage.moc.gov.tw/festival.php?mtid=5(查詢日期:2015年9月29日)。
王受之(2003)。有機城市=Organic City。台北市:藝術家出版社。
王俐容(2006)。全球化下的都市文化政策與發展:以高雄市「海洋城市」的建構為例。國家與社會,1,125-166。
王伯仁、吳鄭重(2011年5月)。節慶之島的現代奇觀:台灣新興節慶活動的現象淺描與理論初探。地理研究,54,69-95。
表演藝術聯盟(2015)。國外藝術節。取自http://www.paap.org.tw/LinkSource.php
(查詢日期:2015年9月13日)
王志弘(2015)。通往城市權的文化路-都市脈絡下文化權利多重性的限制與可能。載於劉俊裕、張宇欣、廖凰玎(主編),台灣文化權利地圖(61-83頁)。高雄市:巨流。
王惠娟(講座筆記,2015年5月16日)。藝術節的策展與規劃,從臺北藝術三節談起。
王婉嘉(2010年9月)。Bravo Only!:許台北一個理想藝術節。台灣光華智庫。取自http://www.taiwan-panorama.com/tw/show_issue.php?id=201099909088c.txt&table=0&cur_page=1&distype=text。(查詢日期:2015年11月12日)
方家敏(2013)。採購法打壓薪資? 專家紛陳意見。台灣醒報。取自:https://anntw.com/articles/20131013-USx5(查詢日期:2016年3月22日)
史哲(發行人)(2015)。歌仔天團春藝尬戲-2010-2015高雄春天藝術節 歌仔戲紀錄書。高雄市:高雄市政府文化局。
全國法規資料庫(2016)。政府採購法。取自:http://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A0030057(查詢日期:2016年3月22日)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2003)。二○○二年文建會文化論壇系列實錄:人文歐洲 城市節慶。臺北市:文建會。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2015)。職能分析方法簡介。取自http://icap.wda.gov.tw/download/2-06德菲法.pdf(查詢日期:2015年10月16日)
呂宜玲(2000)。如何規劃辦理「藝術節」活動。臺北市:國立臺灣藝術教育館,81-95。
李豐楙(2004)。台灣節慶之美。宜蘭縣: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何康國(2011)。藝穗節與藝術節-全球化的表演藝術經營。臺北市:小雅音樂。
邱豐程(2016)。文建會之文化白皮書政策解析。取自http://www.sharedocument.info/748147366/(查詢日期:2016年5月3日)
吳英明(總編輯)。(2009)。公民城市學。高雄市:空中大學城市智庫。
柯惠晴(2013)。節慶收編的可能性?以西班牙法亞節為例。載於劉俊裕(主編)。全球都市文化治理與文化策略:藝文節慶、賽事活動與都市文化形象(225-246頁)。新北市:巨流。
范佐銘、葉怡君、鄭文婷(2011)。赴德國、西班牙、英國拜會暨考察愛丁堡藝術節報告。行政院客家委員會。取自:http://www.hakka.gov.tw/public/Data/26111174271.pdf(查詢日期:2016年5月4日)
耿一偉(2016年4月4日)個人網頁。取自: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06779073519&fref=nf(查詢日期:2016年4月4日)
郭玟岑(2015)。城市藝文節慶與文化公民權-以高雄春天藝術節為例。載於劉俊裕、張宇欣、廖凰玎(主編),台灣文化權利地圖(155-176頁)。高雄市:巨流。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歐洲文化與觀光研究所(譯)(2012)。文化節慶管理(原作者:Greg R. & Robert P.)。臺北市:桂魯。(原著出版年:2010)
國家教育研究院(2016)。文件分析法。取自http://terms.naer.edu.tw/detail/1303274/(查詢日期:2016年4月29日)。
陳希林、閻蕙群(譯)(2004)。節慶與活動管理(原作者:Johnny A. , William O. , Ian M. & Robert H.)。臺北市:五觀藝術管理。(原著出版年:2002)
陳柏州、簡如邠(2004)。台灣的地方新節慶。台北縣:遠足文化。
陳炳輝(2008)。節慶文化與活動設計。台北縣:華立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陳育含(譯)(2010)。訪談研究法(原作者:Steinar Kvale)。臺北縣:韋伯文化國際出版有限公司。(原著出版年:2007)
陳世瑋(2015)。城市藝文節慶與文化公民權-以臺北電影節為例。載於劉俊裕、張宇欣、廖凰玎(主編),台灣文化權利地圖(123-153頁)。高雄市:巨流。
張紹勳(2004)。研究方法。臺中市:蒼海書局。
葉志誠、葉立誠(2004)。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台北市:商鼎文化。
葉浩(譯)(2007)。觀光客的凝視(原作者:John Urry)。台北市:書林。(原著出版年:1990)
楊幼蘭(譯)(2008)。創意城市:打造城市創意生活圈的思考技術(原作者:Charles L.)。臺北市:馬可孛羅文化。(原著出版年:2007)
詹盛如(2013)。個案研究法。載於蔡清田(主編),社會科學研究方法新論(1-24頁)。台北市:五南圖書。
漢寶德(2001)政府採購法對文化藝術的影響及其因應之道。國政研究報告。取自http://old.npf.org.tw/PUBLICATION/EC/090/EC-R-090-019.htm(查詢日期:2016年3月22日)
榮泰生(2011)。企業研究方法(四版)。臺北市:五南。
維基百科(2015)。城市。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ki/城市(查詢日期:2015年10月16日)。
維基百科(2015)。臺北市。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ki/臺北市(查詢日期:2015年10月16日)。
維基百科(2015)。高雄市。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ki/高雄市(查詢日期:2015年10月16日)。
臺北藝術節(2015)。緣起。取自http://www.taipeifestival.org.tw/content.aspx?FWebID=1&subid=9(查詢日期:2015年11月12日)。
劉俊裕(主編)。(2013)。全球都市文化治理與文化策略:藝文節慶、賽事活動與都市文化形象。新北市:巨流。
劉俊裕、張宇欣、廖凰玎(主編)。(2015)。台灣文化權利地圖。高雄市:巨流。
劉新圓(2006,11月)。歐美政府的藝術補助。國政研究報告。取自:http://old.npf.org.tw/PUBLICATION/EC/095/EC-R-095-016.htm(查詢日期:2016年3月22日)
劉康(1995)。對話的喧聲:巴赫汀文化理論述評。臺北市:麥田。
潘明宏、陳志瑋(譯)(2003)。最新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原作者:Chava Frankfort-Nachmias & David Nachmias)。臺北縣:韋伯文化國際出版有限公司。(原著出版年:1996)
鍾怡樺(2005)。文化進站:文化公民的十二堂課(126-141頁)。臺北市:秀威資訊科技。
鍾政偉、吳琬盈、林惠惠(2014年6月)。城市觀光意象、節慶活動發展衝擊與節慶活動發展態度關係之研究-以2014高雄燈會藝術節為例。島嶼觀光研究,7(2),74-98。
謝佩妏(譯)(2007)。城市的歷史(原作者:Joel K.)。台北縣:左岸文化。(原著出版年:2005)
羅漢等(譯)(2002)。科特勒深探大亞洲:人潮、金潮與地方再造(原作者:Philip Kotler)。臺北市:商智文化。(原著出版年:2001)
藝想世界(2015)耿一偉談2015台北藝術節。取自https://www.youtube.com/watch?v=1sSpBEry1y0(查詢日期:2015年12月13日)


三、 論文

王鴻偉(2009)。臺北藝術節系列整合行銷傳播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文化產業學系暨藝文產業設計與經營碩士班碩士論文。
王鈺婷(2011)。城市行銷關鍵要素之研究。世新大學公共關係暨廣告學系碩士論文。
李珮禔(2010)。國際藝術節與城市形象-以高雄國際貨櫃及鋼雕藝術節為例。文藻外語學院國際事業暨文化交流研究所碩士倫文。
吳淑鈴(2001)。台灣國際藝術節建構之研究。南華大學美學與藝術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佳慧(2007)。從組織屬性探討藝術節之運作。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文化資源學院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周意紋(2009)。台中爵士音樂節建置與發展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表演藝術研究所行銷與產業組碩士論文。
洪煒茜(2014)。高雄城市亮點形成探討─以舊港區新生為例。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國維(2009)。鳳山建城220週年城慶活動研究-以愛丁堡藝術節為參考模式。文藻外語學院國際事業暨文化交流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奕伶(2010)。台北藝術節成效評估之研究。國立台北大學民俗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姵綺(2012)。台中爵士音樂節之品牌與行銷策略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表演藝術研究所行銷及產業組碩士論文。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自定論文開放時間 user define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