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0603106-115159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0603106-115159
論文名稱
Title
論攝影圖像之多維度 ─攝影術、機具與數位世界交涉現象之反思
On the Multi-dimensions of photo image: A reflection of the interwoven phenomena of photography, apparatus and digital world.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147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06-04-27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06-06-03
關鍵字
Keywords
數位化、機具、靈光、攝影術、攝影圖像、現象學
digitalization, apparatus, phenomenology, photo images, aura, photography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5792 次,被下載 3768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5792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3768 times.
中文摘要
當今正是攝影科技又邁往前邁進一大步的時刻,挾著數位科技的長足進展,攝影藝術中某些自發明之初至今的特質,似乎也隨著科技的發展面臨了挑戰。吾人對這樣的發展提出一個疑問,並試圖由此往回追溯攝影本身的靈。

因此,本文自攝影的核心問題開始進行現象學式的討論,試圖在這些攝影最基本的元素以及相關概念中,瞭解攝影之所以得以成為攝影的價值與概念所在。接著從核心的幾項元素向外擴展至人與機具之間所交涉的多種現象,其中包含了根植機具本身的矛盾以及攝影機具使用者與被拍攝者不同的面向等等,這種與機具之間交涉的情愫從傳統機械時代綿延至數位科技時代。最終,本文對數位化的現象進行瞭解與分析,並結合之前對於攝影本身特質的思慮,做出幾項數位化時代攝影的分類以及界定。

於是,本文瞭解到數位化對於攝影的影響應是「後於」攝影,也就是大部分都在影像處理的階段產生了重大的變革,而在攝影的流程中則相對影響較小。數位增添了攝影作品本身呈現的方式,然這樣的改變是一種加法,而非取代了傳統攝影的價值所在。另外,數位化攝影去物質化的影像條件,也豐富了攝影圖像的使用面向。在圖像的大量使用下,圖像與語言兩種截然不同的系統,在數位時代彷彿開始能夠結合、對話。
Abstract
It is the moment for another extraordinary improvement of photography technology. With the great development of digital technology, some characteristics which are the main reason why photography is photography confront challenges. I question this situation and try to trace back the “genie” of photography.

Therefore, this thesis start the discussion of core elements of photography in phenomenology way, and try to realize the most important characteristics that make photography to be photography from these basic elements. Then the discussions expand out to several phenomenon between people and photo apparatus, including contradictions inside the apparatus and different situations of photographers and models. These topics last from the age of traditional photography to digital photography. At last, this thesis try to analyzes the appearance of digital world, and combine these analyses with the photography characteristics which are just discussed above, makes several classification for the works of digital photography.

Above all, this thesis realizes that the most important influence of digitalization to photography is “after” it. That is, most of the changes is happening in the phase of post-production but the process of photoing. Digitalization increase the way of photography, however, it’s not mean that traditional photography is fading away. In addition, photos can be exist in “pixel” way by digitalization technology. It also riches the usage and quantity of photo images. In this situation, it seems that these two different symbol systems, images and words, are about to meet each other in digital age.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緣起 ------------------------------------------ 1
第二節 研究動機 --------------------------------------- 4
第三節 研究目的 --------------------------------------- 7
第四節 研究架構 --------------------------------------- 9

第二章 工業之火—攝影本質的型塑

第一節 光的描繪 -------------------------------------- 16
一、光之為所思 ------------------------------------ 17
二、攝影是為一光的餘留物 --------------------------- 21
第二節 時間切面 -------------------------------------- 26
一、過去、現在、未來 ------------------------------- 27
二、照片的「此曾在」 ------------------------------- 32
第三節 平行宇宙 --------------------------------------- 39
第四節 靈光消逝 --------------------------------------- 44

第三章 操作之術—以機具切入世界的平行宇宙

第一節 暗箱與透鏡 ------------------------------------- 52
一、暗箱 ----------------------------------------- 52
二、透鏡 ----------------------------------------- 56
第二節 相機前後 -------------------------------------- 59
一、相機之後的凝望 -------------------------------- 60
二、相機之前—被凝望者 ----------------------------- 65
第三節 機具神話 -------------------------------------- 68

第四章 數位之眼—圖像語言的可能性

第一節 數位的表象 ------------------------------------- 74
一、影像編修能力之大幅強化 -------------------------- 74
二、數位化之即時性 --------------------------------- 78
第二節 氛圍的遽變 ------------------------------------- 83
一、專業攝影者 ------------------------------------ 83
二、業餘攝影者 ------------------------------------87
第三節 後攝影時代的來臨? ------------------------------ 93

第五章 結語 -------------------------------------------- 106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英文參考書目

Aziz, A, and Cucher, S. Anthony Aziz/ Sammy Cucher, in Photography after Photography: Memory and Representation in the Digital Age, Munich: G+B Art.

Barthes R.(translated by Richard Howard), “Camera lucida- reflections on photography”, London: Vintage,1981.

Benjamin W.(translated by Rodney Libingstone and others), Walter Benjamin- selected writings(volume 2, part 2, 1931-1934),London: The Belknap press of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99.

Berger J., About Looking, New York:Vintage,1980.

Berger J., Way of Seeing,London: BBC,1972.

William S. J., Mark R. and Carla W., A History of Photography-from 1839 to the present, USA-Los Angeles: TASCHEN,2005.

Sotag S, On photography, New York:Picador,1973.


中文參考書目

E. H. Gombrich著,雨雲譯,《藝術的故事》(The Story of Art),臺北:聯經出版社,2000。

Husserl E.,李幼蒸譯,《純粹現象學通論》,臺北市:桂冠,2004。

Husserl E.,張慶熊譯,《歐洲科學危機與超越現象學》,台北市:桂冠,1992。

Immanuel Kant著,鄧曉芒譯,《純粹理性批判》(Kritik der reinen vernunft),台北:聯經出版社,2004。

Jean Baudrillard,洪淩譯,《擬仿物與擬像》,臺北:時報,1995。


John Berger,劉惠媛譯,《影像的閱讀》(About Looking),臺北市:遠流,2002。

John Pultz,李文吉譯,《攝影與人體》(Photograph and the body),台北:遠流,2005。

Kathryn Marx,袁瑤瑤譯,《攝影的發展與市場》(Photography for the art market),台北:攝影家,1991。

Liz Wells等著,鄭玉菁譯,《攝影學批判導讀》(Photography: A Critical Introduction),臺北市:韋伯文化,2005。

Mary Warner Marien,郝紅尉、倪洋譯,《攝影與攝影批評家-1839年至1900年間的文化史》,濟南:山東畫報出版社,2005。

Merleau-ponty M.,姜志輝譯,《知覺現象學》(Phénoménologie de la perception),北京:商務出版社,2005。

Monique Sicard,陳姿穎譯,《圖像誕生的關鍵故事-視覺工廠》(La Fabrique du Regard),臺北市:邊城,2005。

Robert Sokolowski,李維倫譯,《現象學十四講》(Introduction to phenomenology),臺北:心靈工坊,2004。

Roland Barther,許綺玲譯,《明室》(La Chambre claire),臺北:台灣攝影工作室,1995。

Roland Barthes,許綺玲、許薔薔譯,《神話學》(Mythologies),臺北市:桂冠圖書,1997。

Sartre Jean-Paul,陳宣良譯,《存在與虛無》(L´êtra le néant),臺北市:城邦文化事業,2000。

Susan Sontag,黃翰荻譯,《論攝影》(On Photography),臺北:唐山出版社,1997。

Vilém Flusser,《攝影的哲學思考》(Towards a philosophy of photography),臺北市:遠流出版社,1994。

Walter Benjamin,許綺玲譯,《迎向靈光消逝的年代》,臺北市:台灣攝影工作室,1998。

Wim Wenders,崔嶠、呂晉譯,《一次/影像和故事》(Einmal / Bider und Geschichten),臺北市:田園城市,2005。

吳汝鈞,《胡賽爾現象學分析》,台北:商務,2001。

葉謹睿,《藝術語言-數位時代》,台北:典藏,2003。

葉謹睿,《數位藝術概論-電腦時代之美學、創作及藝術環境》,台北:藝術家,2005。

獨覺色品圖像研究中心編輯,《世界攝影大師經典作品集-奧古斯特•桑德》,汕頭市:汕頭大學出版社,2005。

獨覺色品圖像研究中心編輯,《世界攝影大師經典作品集-黛安•阿勃絲》,汕頭市:汕頭大學出版社,2005。

獨覺色品圖像研究中心編輯,《世界攝影大師經典作品集-布拉賽》,汕頭市:汕頭大學出版社,2005。

許綺玲,《糖衣與木乃伊》,臺北市:美學書房,2001。

李長俊,《西洋美術史綱要》,臺北:雄師圖書,1979。

曾恩波編著,《世界攝影史》,臺北:藝術圖書公司。

王雅倫,《光與電-影像在視覺藝術中的角色與實踐》,臺北:美學書房,2000。

王雅倫、李文吉,《台灣現代美術大系-現代意識攝影》,台北:藝術家,2004。

紀國章,《影像探索-歐洲新銳攝影家作品賞析》,臺北市:典藏,2005。

紀國章,《品味經典-歐洲攝影大師作品賞析》,臺北市:典藏,2005。

章光和,《複製真實—後現代攝影創作構思系統之論述與實踐》。臺北市:田園城市,2002。

章光和,《攝影不是藝術》,台北市:田園城市,2005。




期刊論文

蔡瑞霖,《世親「識轉變」與胡塞爾「建構性」的對比研究—關於唯識學時間識的現象學考察》,國際佛學研究中心創刊號。

曾敏雲,《數位攝影與傳統攝影之比較分析》,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簡雅雯,《數位藝術基礎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視覺藝術研究所,2004。

陳采瑛,《模影失焦:快照攝影與文化工業》,國立中央大學英美語文學研究所,2002。

蔣旻勳,《攝影影像在視覺藝術中的運用》,屏東師範學院視覺藝術教育研究所,2004。

王經武,《論布爾迪厄的攝影社會學》,東吳大學社會學研究所,1992。

林士民,《攝影行為現象之研究-邁向攝影現象學研究的美學思考》,南華大學美學與藝術管理研究所,2003。

蕭啟仁,《影像本質與審美經驗研究》,文化大學哲學研究所,1996。

林育嘉,《婚紗攝影・寫真拍・婚紗攝・影》,清華大學社會人類學研究所,1997。

黃俊一,《當代數位攝影影像消費的特質與意義-以大頭貼為例》,交通大學應用藝術研究所視覺傳達組,2002。

蘇俞安,《台灣當代藝術中的攝影影像-一個初步的探究》,南華大學美學與藝術管理研究所,2004。

蘇福隆,《數位藝術之空間擬像-從傳統平面至數位藝術之創作研究》,嘉義大學視覺藝術研究所,2004。

其他參考資料

誠品好讀,《我拍故我在》,44期,2004。

誠品好讀,《紀錄片,新新浪潮?》,58期,2005。

胡永芬,《詩意的藝術—看袁廣鳴何其真實的擬像》,(http://techart.tnua.edu.tw/~gmyuan/data/2003t4.htm)

靳希平,《現象學對20世紀西方哲學的影嚮》,(http://www.xslx.com/htm/zlsh/xfzx/2005-01-16-18149.htm),2005。

林志明,《布希亞論攝影》,(http://www.ntnu.edu.tw/fna/arthistory/articals_01.htm),2001。

潘嘉來,《以信息學視角看攝影圖像的符號特徵》,
(http://www.chinaphotocenter.com/llypp/article/panjl/panjialai-09.htm)。

潘嘉來,《攝影的現象學思考》,(http://www.chinaphotocenter.com/llypp/article/panjl/panjialai-10.htm)

Dpreview (http://www.dpreview.com)

Photosig (http://www.photosig.com)

Magnum Photos(http://www.magnumphotos.com/c/Home_MAG.aspx)

藏策,《關於攝影》(http://www.cphoto.net/luntan/zangce/)

數位視野(http://www.dcview.com.tw)

攝影家手札(http://www.photosharp.com.tw)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校內校外完全公開 unrestricted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