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0603116-194500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0603116-194500
論文名稱
Title
中國大陸國際話語權之提升:以國際組織參與為例
The Rise of International Discourse in China: A Case Study in the Participation of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124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16-06-15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16-07-03
關鍵字
Keywords
國際話語權、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上海合作組織、世界銀行、國際組織參與
The Shanghai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 Asian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Bank, World Bank,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participation, international discourse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5701 次,被下載 0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5701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0 times.
中文摘要
國際話語權長期遭受打壓的中國大陸,近年來開始不斷地積極參與國際社會,以發展中國家代言人的身分,試圖去影響各國際組織之遊戲規則的制定,如此一來便能在重大決策上提出自己的意見,同時制約國際組織中的大國霸權,使國際經濟秩序邁向公平。因此中國大陸以追求國際話語權、產生影響力為其參與國際組織的目標,逐漸反映出國家之間的權力關係,除了鞏固中國大陸的主權、提升國際地位,更可以建構一個追求內部發展的環境,並以參與國際組織作為推動改革國際社會的主要手段,透過爭取發展中國家的利益來獲得更多支持。
本文以世界銀行、上海合作組織、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為例,藉由三個不同性質的國際組織,從中分別探討其成立的目的與背景,並比較在這三個國際組織中,中國大陸是如何一步一步得到世界關注,提升其話語權,在國際上發揮影響力。
對於中國大陸國際話語權的提升,國際組織不僅僅成為傳遞中國大陸國際話語權的平台,更為重要的是中國大陸設置國際議程與塑造國家形象的工具。參與國際組織有利於中國大陸的國際話語權逐漸在組織內部獲得認同,並進而影響該組織的國際議程設置,使得中國大陸所關心與提倡的國際議題得到更多的關注與支持,實現中國大陸在該組織中的話語權優勢,最後取得權力優勢。
Abstract
The right for International discourse in China has been suppressed for a long time. In recent years, however, China has begun to participate actively in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Presenting itself as the representative for the developing countries, China tries to influence the rules and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As a result, China joins the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in pursuit of the right for international discourse and increases its worldwide influence. They will be able to make their own decisions on major policies, while restricting the hegemonic powers. Through this effort, China will not only enhance its international status, but also pursue internal construction environment and consider the participation as a primary means to promote the reform of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by fighting for the interests of developing countries.
In this paper, I take World Bank, The Shanghai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 and Asian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Bank for examples. Through these three different types of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which were set up to explore each own purpose and background, we can find out how China increasingly gains the world’s attention and enhances its international discourse to exert influence in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To enhance the international discourse, the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has not only become an international platform for China to convey its discourse, but more importantly, China can establish the international agenda and shape its national image. Participating in the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is good for China to gain recognition, and influence the setting of the international agenda of these organizations, making their international issues of interest, and advocate for more attention and support. At last, China can achieve its advantage of the international discourse, and finally win the superior rights.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誌謝 i
摘要 iii
Abstract iv
目錄 vi
圖次 viii
表次 ix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分析架構 4
第三節 研究方法 5
第二章 理論架構 7
第一節 國際政治經濟中的南北關係 7
第二節 第三世界國家與國際體系 10
第三節 南方國家如何參與國際社會 16
第四節 國際話語權 19
第三章 世界銀行 26
第一節 前言 26
第二節 中國大陸與世界銀行的合作關係 27
第三節 中國大陸在世界銀行中的投票權提升 31
第四節 影響世界銀行決策的中國人 39
第五節 小結 48
第四章 上海合作組織 50
第一節 前言 50
第二節 上海合作組織的成立 51
第三節 成立之動機與目的 55
第四節 中國大陸在上海合作組織中的作用 64
第五節 小結 72
第五章 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 74
第一節 前言 74
第二節 亞投行的成立 75
第三節 中國大陸籌建亞投行的意義 81
第四節 亞投行的治理結構 88
第五節 小結 96
第六章 結論 98
參考文獻 102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一、 中文部分
(一) 專書
王逸舟,2003。《磨合中的建構:中國與國際組織關係的多視角透視》。北京:中國發展出版社。
朱立群,2012。《中國與國際體系:進程與實踐》。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
李明正、鄭欽模等,2006/8。《國際關係》。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林毅夫,2012。《解讀中國經濟》。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徐宗國譯,1997。《質性研究概論》。台北:巨流。
崔雪松、張業欣,2005。《中國利用世界銀行貸款研究》。瀋陽:遼海出版社。
章晟曼,2006。《先站住,再站高》。香港:文匯出版社。
楊國樞、文崇一、吳聰賢等,1989。《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台北:台灣東華。
劉世英,2013。《傳奇學人林毅夫》。台北:大地。
劉靜波,2006/5。《21世紀初中國國家安全戰略》。上海:時事出版社。
譚崇台、薛進軍,1993。《南北關係:歷史、現狀、機遇與挑戰》。湖北人民出版社。
顧洪章主編,1997。《中國知識青年上山下鄉始末》。北京:中國檢察出版。
(二) 專書論文
李智,2014。〈再論國際話語權及其提升路徑〉,程曼麗,《北大新聞與傳播評論》。北京:北京大學。頁205。
林德昌,2006。〈中共與國際組織〉,趙春山主編,《地緣政治與中共外交戰略》。台北:中華歐亞基金會。頁341-410。
(三) 專書譯著
斯蒂芬·克拉斯納(Stephen D. Krasner)著,李小華譯,2001。《結構衝突:第三世界對抗全球自由主義》(Structural Conflict: The Third World Against Global Liberalism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頁152-155。
(四) 期刊論文
丁韶彬,2008。〈社會化視角下世界銀行與中國的關係〉,《教學與研究》,第9期,頁66-72。
王欣月,2008。〈上海合作組織對中國的戰略意義〉,《世紀橋》,第5期,頁146-150。
王秋彬、崔庭赫,2015。〈關於加強一帶一路國際話語權構建的思考〉,《公共外交季刊》,第4期,頁62-63。
王婷婷,2010。〈淺析發展中國家如何提升國際話語權〉《法商論壇》,第1期,頁144-146。
王瑋,2011。〈推動世界銀行通過投票權改革方案發展中國家投票權獲提升〉,《中國財政年鑑》,頁132-133。
王達,2015。〈亞投行的中國考量與世界意義〉,《東北亞論壇》,第3期,頁48-63。
王龍琴,2015。〈中國在南南合作中的貢獻〉,《管理觀察》,第27期,頁6-7。
石景,2015/7。〈亞投行與構建亞洲經濟新秩序〉,《經濟論壇》,第7期,頁127-137。
朱重桂、丁奎松、張新生,1995。〈第三世界的變化和南北關係的新發展〉,《現代國際關係》,第3期,頁2-6。
吳征宇,2005年。〈重新認識心臟地帶理論及其戰略涵義〉,《現代國際關係》,第3期,頁57-59。
吳曉宇,2010/8。〈理性看待中國在世界銀行投票權的擴大〉,《中共山西省委黨校學報》,第4期,頁98-100。
宋秉忠,2006/10。〈台大葉開溫vs.北大林毅夫一場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角力〉,《遠見雜誌》,第244期,頁97-100。
李卉、蔡怡,2010/8。〈林毅夫世行為官兩年記〉,《人民文摘》,第10期,頁4-5。
李卉、蔡怡,2011/7。〈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林毅夫〉,《中國社會工作》,第6期,頁52-54。
李宇,2015。〈亞投行是中國下的一盤大棋〉,《新城鄉》,第4期,頁51-53。
李翀,2010。〈中國成為世界銀行第三大股東意味著什麼〉,《西部論叢》,第5期,頁28-29。
李隆生,2006/9。〈以東協為軸心的東亞經濟整合:從區域主義到全球化?〉,《亞太研究論壇》,第33期,頁101-124。
李遠,2010/7/12。〈中國在世界銀行的投票權擴大〉,《大學英文》,第7期,頁8。
李璐、鄒小燕,2015。〈王連生:代表中國走進世界銀行第一人〉,《進出口經理人》,第5期,頁80-81。
門洪華,2005。〈壓力、認知與國際形象─關於中國參與國際制度戰略的歷史解釋〉,《世界經濟與政治》,第4期,頁17-22。
侯懿軒、段丹彤、盛雪冬,2016。〈亞投行成立背景、意義及未來展望〉,《北方經貿》,第2期,頁87-88。
段秀芳、黃茜,2013。〈中國在上海合作組織區域經濟合作中的地位〉,《新疆社科論壇》,第4期,頁24-30。
紀舜傑,2012。〈政治學者眼中的國際政治經濟〉,《台灣國際研究季刊》,第8卷第3期,頁23-43。
祝憲,1997/10/15。〈中國與世界銀行合作關係的回顧與前瞻〉,《國際金融研究》,第10期,頁25-27。
秦正為,2014。〈國際責任與國家利益:中國與國際組織的關係〉,《中共太原市委黨校學報》,第3期,頁75-77。
高長,2015/5。〈大陸籌設「亞投行」與臺灣加入「亞投行」之意涵〉,《展望與探索》,第5期,頁8-9。
高鵬,2015。〈亞投行(AIIB)的建立背景、面臨挑戰及對策〉,《金融與經濟》,第5期,頁32-36。
高鵬,2015。〈亞投行的性質定位、籌建意義及未來挑戰問題研究〉《中共濟南市委黨校學報》,第3期,頁35-38、51-53。
張北根,2012/7。〈“大躍進”運動的決策問題研究〉,《雲南行政學院學報》,第1期,頁76-80。
張志洲,2009。〈中國國際話語權的困局與出路〉,《綠葉》,第5期,頁79-81。
張志洲,2012。〈和平崛起與中國國際話語權戰略〉,《當代世界》,第7期,頁16-20。
張長龍,2007。〈論世界銀行集團治理結構的改革〉,《國際觀察》,第6期,頁27-33。
張爾升,2015。〈亞投行啟動與中國國際金融話語權構建〉,《財政研究》,第10期,頁67-72。
張樺,2012/11/15。〈我給中國扶貧打95分─專訪世界銀行中國局局長羅蘭德〉,《今日中國》,第11期,頁28-31。
梁玉春,2013。〈突然與應然:中國國際話語權面臨的困境與提升策略〉,《雲南行政學院學報》,第4期,頁155-159。
盛思鑫、曹文煉,2015。〈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的地緣政治經濟分析〉,《全球化》,第1期,頁49-60。
許志嘉,2007/7。〈中國新睦鄰外交政策:戰略意涵與作為〉,《遠景基金會季刊》,第3期,頁57-58。
郭曉璟,2015。〈上海合作組織金融合作及中國的利益訴求〉,《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第2期,頁29-30、40-47。
陳正良、周婕、李包庚,2014/7。〈國際話語權本質析論〉,《浙江社會科學》,第7期,頁78-83。
陳強,2015。〈亞投行:發展中國、凝聚亞洲、眾等世界〉《現代經濟信息》,第9期,頁320-322。
陳銀忠、楊柏,2015。〈亞投行設立的戰略考量及國際評論〉,《對外經貿實務》,第12期,頁22-25。
陳曉紅,2000/10。〈近10年中美關係的回顧與思考〉,《湘潭大學社會科學學報》,第5期,頁81-84。
馮曉琦,2010。〈世行投票權增加對中國意味著什麼?〉,《時事報告》,第6期,頁57-58。
黃一哲,2009/6。〈上海合作組織的現況與發展〉,《國防雜誌》,第3期,頁6-20。
黃順武,2009。〈世界銀行的投票權之爭及中國的應對〉,《蘭州學報》,第11期,頁82-85。
黃燁菁,2002。〈從出口導向戰略到融入經濟全球化戰略:經濟全球化條件下發展中國家發展戰略的轉型〉,《世界經濟研究》,第1期,頁13-18。
楊靜,2014/8。〈中國參與國際體系的歷史進程回顧〉,《人民論壇》,第8期,頁189-191。
葉小青、高玉玲,2005。〈中國參與世界經濟的國際組織途徑〉,《中共濟南市委黨校學報》,第1期,頁13-15。
董成家,2012。〈從投奔大陸到入主世界銀行──林毅夫的傳奇人生〉,《四川統一戰線》,第5期,頁39-41。
鄒小燕,2015。〈王連生:我任世行執董二三事〉,《金融博覽》,第13期,頁82-83。
鄒應猛,2010/10。〈國際體系轉型與中國國際話語權提升戰略〉,《東南亞縱橫》,第10期,頁85-90。
廖中新、蔡棟樑、高菲,2016。〈亞投行運營模式及其發展前景〉,《財經科學》,第3期,頁37-38。
翟景升,1996。〈章晟曼,世界銀行新任副行長〉,《金融信息參考》,第2期,頁38-39。
蒲俜,2012。〈全球化時代的國際組織變遷與中國的戰略選擇〉,《教學與研究》,第1期,頁47-54。
趙柯、左鳳榮,2014。〈中國國際話語權建設的經驗、挑戰與對策〉,《對外傳播》,第12期,頁45-47。
趙常慶,2015。〈闊步前行的上合組織〉,《國際縱橫》,第8期,頁36-37。
劉宏松,2009。〈中國的國際組織外交:態度、行為與成效〉,《國際觀察》,第6期,頁1-8。
劉佳音,2012。〈淺析中國參與上海合作組織的意義與作用〉,《群文天地》,第9期,頁277-279。
劉坤鱧,2012。〈中國的崛起與挑戰:世界體系理論視角的分析〉,《全球政治評論》,第40期,頁115-136。
劉青建,2003。〈發展中國家的國際脆弱性與南北關係的發展前景〉,《教學與研究》,第6期,頁1-6。
劉翔峰,2015。〈再造國際金融新秩序〉,《支點》,第4期,頁40-43。
潘誠財,1995。〈論「南北衝突」〉,《復興崗學報》,第56期,頁71-89。
蔡鵬鴻,2004。〈強國之路和中國參與國際組織〉,《社會科學》,第4期,頁31-32。
謝世清,2011。〈中國與世界銀行合作30周年述評〉,《宏觀經濟研究》,第2期,頁8-12。
魏百谷,2008/1。〈中國與中亞的能源關係:合作與挑戰〉,《國際關係學報》,第25期,頁47-55。
羅海兵,2015/11。〈試析亞投行的籌建基礎和未來走向─基於國際合作理論的視角〉,《經濟論壇》,第11期,頁137-141。
蘇曼麗,2012/10/1。〈國際金融公司的首位華人CEO〉,《中國中小企業》,第10期,頁32-35。
(五) 學位論文
甘可怡,2004。《上海合作組織之研究》。台北:國立政治大學俄羅斯研究所碩士論文。
宋學良,2010。《論世界銀行投票權改革及中國的參與》。北京:外交學院碩士論文。
范宇,2011。《論世界銀行決策機制的改革》。北京:外交學院碩士論文。
孫光,2011。《中國與世界銀行合作關係研究》。北京:外交學院碩士論文。
徐賽,2015。《中國國際話語權問題研究》。北京:國際關係學院碩士論文。
張小華,2008。《中國在中亞的石油戰略與能源合作之研究》。台中:國立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文賢,2007。《中印關係中的地緣政治因素研究》。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國家安全與大陸研究碩士論文。
陳家齊,2006。《由「上海合作組織」看中共的對外戰略》。台北:國立台灣大學政府與公共事務研究所碩士論文。
彭飛,2013。《中國的國際話語權:理論、現狀與發展策略》。武漢:華中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黃旭民,2005。《中國外交區域主義的發展:以上海合作組織為例》。台北: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振祥,2004。《冷戰後時期「中俄戰略協作夥伴關係」之形成與探析》。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外交研究所碩士論文。
(六) 網際網路
于戀洋,2016/1/17。〈解密亞投行:治理結構設三層投資重點圈定〉,《每經網》,<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6-01-17/978443.html>。
中國人民外交學會,2013。〈中國同發展中國家關係現狀與展望〉,<http://cpifa.org/q/listQuarterlyArticle.do?articleId=197>。
中國國家統計局,1999/9/13。〈新中國50年系列分析報告之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成就輝煌〉,<http://www.stats.gov.cn:82/ztjc/ztfx/xzg50nxlfxbg/200206/t20020605_35959.html>。
中國評論新聞網,2015/6/30。〈亞投行中國認繳300億美元 暫為最大股東〉,<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doc/1038/2/1/6/103821686.html?coluid=209&kindid=9570&docid=103821686&mdate=0630121851>。
中國廣播網,2010/4/26。〈中國成世行第3大股東國新增擴權顯著〉,《新浪財經》,<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100426/10147825958.shtml>。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2012/12/23。〈中哈霍爾果斯至阿騰科里鐵路口岸正式通車運營〉,<http://www.gov.cn/gzdt/2012-12/23/content_2296752.htm>。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2016/1/18。〈亞投行開業後如何運作攜手助力亞洲互聯互通〉,<http://big5.gov.cn/gate/big5/www.gov.cn/zhengce/2016-01/18/content_5033644.htm>。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2010/6。〈上海合作組織峰會〉,<http://www.fmprc.gov.cn/web/gjhdq_676201/gjhdqzz_681964/lhg_683094/jbqk_683096/>。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2011/11/3。〈推動世界銀行投票權改革如期完成〉,<http://www.mof.gov.cn/zhuantihuigu/czjbqk2010/6dwhz/201111/t20111103_604703.html>。
中華經濟研究院,2014/3/31。〈東協發展簡介〉,《台灣東南亞國家協會研究中心》,<http://www.aseancenter.org.tw/ASEANintro.aspx>。
王麗穎,2014/11/24。〈亞投行路線圖猜想〉,《人民網》,<http://paper.people.com.cn/gjjrb/html/2014-11/24/content_1501990.htm>。
汪威錞,2015/1/29。〈全球戰略視角下美國對中國大陸的貿易政策〉,《中華經濟研究院WTO及RTA中心》,<http://web.wtocenter.org.tw/Mobile/page.aspx?pid=259312&nid=126>。
谷玥,〈南美洲國家聯盟〉,《新華網》,<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4-12/09/content_2312751.htm>。
邢廣利,2014/11/5。〈商務部:2013年中國與APEC成員貿易額達2.5萬億美元〉,《中國經濟時報》,<http://lib.cet.com.cn/paper/szb_con/321708.html>。
周俊生,2006/9/7。〈章晟曼:一個中國人的世界銀行之途〉,《人民網》,<http://finance.people.com.cn/GB/42774/4788825.html>。
周瀟梟、鄭青亭、王雷生,2016/1/19。〈亞投行開業:打造高標準治理結構的多邊機構〉,《21世紀經濟報導》,<http://epaper.21jingji.com/html/2016-01/19/content_29341.htm>。
林永亮,2015/7/13。〈烏法峰會展示上合組織發展前景〉,《新華網》,<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5-07/13/c_128013328_2.htm>。
徐遵慈,2015/7/23。〈「東協經濟共同體」(AEC)之進展與臺灣之因應〉,《中華經濟研究院WTO及RTA中心》,<http://web.wtocenter.org.tw/Mobile/page.aspx?pid=266939&nid=126>。
柴永強,2013/11/30。〈李克強出席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總理第十二次會議〉,《中國網》,<http://news.china.com.cn/2013-11/30/content_30755049.htm>。
崔文毅,2014/12/24。〈王毅:構建全球夥伴關係網絡是中國外交的一個特色〉,《新華網》,<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4-12/24/c_1113763159.htm>。
常雪梅、程宏毅,2013/11/29。〈國際高官裡的中國面孔〉,《中國共產黨新聞網》,<http://cpc.people.com.cn/n/2013/1129/c64387-23691268.html>。
張文木,2015/5/6。〈亞投行的時代意義〉,《新浪網》,<http://history.sina.com.cn/his/zl/2015-05-06/1800119728.shtml>。
陳應聰,2015/4/16。〈為什麼說亞投行成立是中國的外交勝利〉,《通識網》,<http://www.liberalstudies.hk/blog/ls_blog.php?id=2530>。
董宇,2007/8/12。〈上海合作組織的宗旨和原則〉,《人民網》,<http://cpc.people.com.cn/BIG5/67481/98582/98584/6102570.html>。
詹青雲、孫璐,2012/6/8。〈林毅夫的世行四年〉,《南方人物周刊》,<http://www.nfpeople.com/story_view.php?id=3155>。
錢彤、張言、李忠發,2004/1/15。〈上海合作組織秘書處成立儀式在北京舉行〉,《新華網》,<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4-01/15/content_1277637.htm>。
戴瑞芬、吳曼筠,2015/10/9。〈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上路〉,《聯合新聞網》,<http://udn.com/news/story/7333/1238354-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上路>。
韓潔、侯麗軍,2016/1/17。〈亞投行啟航十大看點〉,《新華網》,<http://news.xinhuanet.com/2016-01/17/c_1117800849.htm>。
二、 英文部分
(一) 專書
Black, Stephen. 2008. The Capital Structure of the Multiple Development Ban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Dunbar, Norah. 2004. Theory in Progress: Dyadic Power Theory: Constructing a Communication-Based Theory of Relational Power.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Hudec. 2014. Developing Countries in the GATT Legal Syste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Kenen, Peter. 1975.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Finance: Frontiers for Research. Lond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Krasner, Stephen. 1985. Structural Conflict: The Third World Against Global Liberalism. Berkeley, C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Long, Oliver. 1985. Law and Its Limitation in the GATT Multilateral Trade System. Dordrecht: Martinus Nijhoff.
Lister. 1984. Decision-Making Strategies for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University of Denver.
Marc, Williams. 1991. Third World Cooperation: The Group of 77 in UNCTAD. London: Pinter Publishers.
North, Douglass. 1995. The 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and Third World Development.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Reynolds, Lloyd. 1985. Economic Growth in the Third World. New Haven, CT: Yale University Press.
(二) 期刊論文
Fukuyama, Francis. 1989/7-8. “The End of History?” The National Interest, Vol. 16, No. 7, pp. 4-8.
Hirschman, Albert. 1968/2.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Import-Substituting Industrialization in Latin America,” O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Vol. 82, No. 2, pp. 1-32.
Prebisch, Raul. 1962/2.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Latin America and Its Principal Problems,” Economic Bulletin for Latin America, Vol. 7, No. 2, pp. 1-59.
(三) 網際網路
Chopra, Geetanjali. 2008/11/27. “World Bank Calls on Donors to Boost Aid for Developing Countries,” The World Bank, <http://web.worldbank.org/WBSITE/EXTERNAL/NEWS/0,,contentMDK:21993308~pagePK:64257043~piPK:437376~theSitePK:4607,00.html>.
Osnos, Evan. 2010/10/11. “Boom Doctor: Can the Chinese miracle continue without reform?” The New Yorker, <http://www.newyorker.com/magazine/2010/10/11/boom-doctor>.
Perlez, Jane. 2015/12/5. “China Create an Asian Bank, as the U.S. Stands Aloof,” The New York Times, <http://cn.nytimes.com/china/20151205/c05chinabank/en-us/>.
Sharjeel, Shahzad. 1995. “World Bank Lends Pakistan $350 Million,” The World Bank, <http://web.worldbank.org/WBSITE/EXTERNAL/NEWS/0,,contentMDK:20019545~pagePK:64257043~piPK:437376~theSitePK:4607,00.html>.
Theis, David. 2010. “World Bank Reforms Voting Power, Get $86 Billion Boost,” The World Bank, <http://web.worldbank.org/WBSITE/EXTERNAL/COUNTRIES/EASTASIAPACIFICEXT/JAPANEXTN/0,,contentMDK:22556045~pagePK:1497618~piPK:217854~theSitePK:273812,00.html>.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自定論文開放時間 user define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永不公開 not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永不公開 not available

您的 IP(校外) 位址是 18.217.182.45
論文開放下載的時間是 校外不公開

Your IP address is 18.217.182.45
This thesis will be available to you on Indicate off-campus access is not available.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永不公開 not availabl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