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0604108-121708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0604108-121708
論文名稱
Title
國民中學教育的風險認知、行銷管理與競爭優勢之關係研究
A STUDY ON THE INTER-RELATIONSHIP AMONG RISK RECOGNITION, MARKETING MANAGEMENT, AND COMPETITION ADVANTAGES OF THE TEACHING STAFF AT JUNIOR HIGH SCHOOLS IN KAOHSIUNG COUNTY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294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08-04-18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08-06-04
關鍵字
Keywords
競爭優勢、行銷管理、風險認知
marketing management, risk recognition, competitive advantages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5681 次,被下載 19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5681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19 times.
中文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高雄縣國民中學的教育人員風險認知、學校行銷管理與競爭優勢之關係。以高雄縣公立國民中學教育人員為研究對象,獲得有效問卷494份,有效問卷回收率95.0%。正式問卷回收後,以描述統計、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典型相關以及多元逐步回歸等統計法進行資料處理。
依據資料分析的結果,本研究獲致下列之結論:
一、 國民中學教育人員具中上程度的風險認知,尤其以「員工風險」最高。
二、 國民中學具中上程度的行銷管理,其中「人員策略」之行銷狀況最佳。
三、 國民中學具有中上程度的競爭優勢,尤其在「品質」上最優勢。
四、 男性、年齡在51歲以上、教師兼主任及偏遠地區的學校有較佳的風險認知。
五、 男性、教師兼主任、班級數在12班以下及偏遠地區的學校有較佳的行銷管理。
六、 男性、年齡在51歲以上、教師兼主任班級數在12班以下及偏遠地區的學校有較佳的競爭優勢。
七、 國民中學教育人員的風險認知愈佳,則行銷管理執行能力愈好。
八、 國民中學教育人員的風險認知愈佳,愈能提昇學校的競爭優勢。
九、 國民中學的行銷管理的執行能力愈佳,愈能提昇學校的競爭優勢。
十、 學校行銷管理的通路策略、人員策略對學校的競爭優勢,有顯著的預測力,其中以通路策略最能效的預測學校的競爭優勢。
依據研究之主要發現與結論,研究者提出具體建議,以供學校及教育行政機關相關人員後續研究之參考。
Abstract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inter-relationship among risk recognition, marketing management of the school, and the competition advantages of the teaching staff at junior high schools in Kaohsiung County. The study object is the teaching staff at public junior high schools in Kaohsiung County. The number of valid returned questionnaires is 494, with a kickback rate of 95.0%. Since the formal questionnaires were collected, the data have been analyzed and tested by description statistics, t-test, single-factor ANOVA, Pearson movement correlation, typical correlation, and multiple-gradual transgression.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data analysis,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are reached:
1. Teaching staff at junior high schools possesses favorable recognition of risk, among which “risk of employees” is the best.
2. Marketing management at junior high schools is good, in which the category of “staff strategy” is the best.
3. Competitive advantages at junior high schools are favorable, especially the category of “quality.”
4. Male teachers who are at age 51 or above, hold concurrent jobs as section deans, and teach in remote areas have better risk recognition.
5. Male teachers who hold concurrent jobs as section deans, teach in remote areas, and whose schools have less than 12 classes have better marketing management.
6. Male teachers who are at age 51 or above, hold concurrent jobs as section deans, teach in remote areas, and whose schools have less than 12 classes have better competitive advantages.
7. The better the risk recognition of the teaching staff at junior high schools, the better their ability to carry out marketing management.
8. The better the risk recognition of the teaching staff at junior high schools, the better opportunity they have to boost their schools’ competitive advantages.
9. The better the junior high schools’ ability to carry out marketing management, the better opportunity they have to boost their schools’ competitive advantages.
10. Both the channel strategies of schools’ marketing management and personnel strategies toward schools’ competition advantages have conspicuous predictability, and the channel strategies is especially useful in precisely predicting schools’ competitive advantages.
Based on the main findings and conclusions, some concrete suggestions are provided for school and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ve authorities concerned for future reference.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目 錄

中文摘要 I
ABSTRACT 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問題與方法 5
第三節 名詞釋義 6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10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3
第一節 風險認知之理論與相關研究 13
第二節 行銷管理之理論與相關研究 27
第三節 競爭優勢之理論與相關研究 48
第四節 風險認知、行銷管理與競爭優勢之相關實證研究 63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67
第一節 研究架構 67
第二節 研究假設 68
第三節 研究對象 70
第四節 研究工具 76
第五節 研究程序 99
第六節 資料整理 100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103
第一節 國民中學風險認知、行銷管理、競爭優勢之現況分析 103
第二節 背景變項在國民中學之風險認知、行銷管理與競爭優勢之差異分析 111
第三節 國民中學之風險認知、行銷管理、競爭優勢關係之研究 169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91
第一節 主要研究發現 191
第二節 結論 202
第三節 建議 205
參考文獻 211
中文部份 211
英文部份 218
附錄 223
附錄一、九十六年高雄縣國中班級數統計表 223
附錄二 專家意見表 225
附錄三、專家效度修正意見彙整表 246
附錄四、專家效度修正彙整統計表 264
附錄五、預試問卷 272
附錄六、正式問卷 279

表 次
表2-1- 1風險認知層面的相關研究 18
表2-1- 2 風險認知層面衡量統計表 19
表2-2- 1學校行銷管理的定義 29
表2-2- 2行銷管理層面的相關研究 33
表2-2- 3行銷管理層面衡量統計表 34
表2-3- 1 競爭優勢的定義 50
表2-3- 2 競爭優勢層面的相關研究 55
表2-3- 3 競爭優勢層面衡量統計表 56
表3-3- 1 預試問卷樣本數分層抽取比例 71
表3-3- 2 預試問卷回收統計 71
表3-3- 3 正式問卷樣本數分層抽取比例 72
表3-3- 4正式問卷發放與回收統計 72
表3-3- 5正式問卷調查樣本基本資料分析表 74
表3-4- 1 參與專家效度審查名單(依姓氏筆畫排列) 78
表3-4- 2「風險認知量表」預試問卷編製一覽表 80
表3-4- 3「行銷管理量表」預試問卷編製一覽表 80
表3-4- 4「競爭優勢量表」預試問卷編製一覽表 80
表3-4- 5風險認知量表項目分析 82
表3-4- 6學校行銷管理量表項目分析 83
表3-4- 7競爭優勢量表項目分析 85
表3-4- 8 KMO統計數量之判斷規準表 87
表3-4- 9風險認知量表之KMO與Bartlett檢定表(第一次) 87
表3-4- 10風險認知量表之KMO與Bartlett檢定表(第二次) 88
表3-4- 11 風險認知量表因素分析摘要表 88
表3-4- 12學校行銷管理量表之KMO與Bartlett檢定表(第一次) 90
表3-4- 13學校行銷管理量表之KMO與Bartlett檢定表(第二次) 90
表3-4- 14學校行銷管理量表之因素分析摘要表 90
表3-4- 15競爭優勢量表之KMO與Bartlett檢定 92
表3-4- 16競爭優勢量表之KMO與Bartlett檢定(第二次) 92
表3-4- 17競爭優勢量表之因素分析摘要表 93
表3-4- 18「風險認知量表」信度分析一覽表 95
表3-4- 19「學校行銷管理量表」信度分析一覽表 95
表3-4- 20「競爭優勢量表」信度分析一覽表 96
表3-4- 21「風險認知量表」編製一覽表 97
表3-4- 22「行銷管理量表」編製一覽表 97
表3-4- 23「競爭優勢量表」編製一覽表 98

表4-1- 1 國民中學「風險認知」現況摘要表 104
表4-1- 2 國民中學「風險認知」面向之相依樣本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及事後比較摘要表 105
表4-1- 3 國民中學「行銷管理」現況摘要表 106
表4-1- 4 國民中學「行銷管理」面向之相依樣本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及事後比較摘要表 106
表4-1- 5 國民中學「競爭優勢」現況摘要表 108
表4-1- 6 國民中學「競爭優勢」面向之相依樣本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及事後比較摘要表 108
表4-2- 1 不同性別教師知覺風險認知之差異摘要表 112
表4-2- 2不同年齡教師知覺風險認知之差異摘要表 114
表4-2- 3不同服務年資教師知覺風險認知之差異摘要表 116
表4-2- 4不同職務教師知覺風險認知之差異摘要表 118
表4-2- 5不同學歷教師知覺風險認知之差異摘要表 120
表4-2- 6不同學校規模教師知覺風險認知之差異摘要表 122
表4-2- 7不同學校地區教師知覺風險認知之差異摘要表 124
表4-2- 8不同背景變項的教師在學校風險認知各層面差異分析綜合摘要表 127
表4-2- 9不同性別教師知覺學校行銷管理之差異摘要表 130
表4-2- 10不同年齡教師知覺學校行銷管理之差異摘要表 131
表4-2- 11不同服務年資教師知覺學校行銷管理之差異摘要表 133
表4-2- 12不同職務教師知覺學校行銷管理之差異摘要表 135
表4-2- 13不同學歷教師知覺學校行銷管理之差異摘要表 137
表4-2- 14不同學校規模教師知覺學校行銷管理之差異摘要表 140
表4-2- 15不同學校地區教師知覺學校行銷管理之差異摘要表 142
表4-2- 16不同背景變項的教師在學校行銷管理各層面差異分析綜合摘要表 146
表4-2- 17不同性別教師知覺學校競爭優勢之差異摘要表 148
表4-2- 18不同年齡教師知覺學校競爭優勢之差異摘要表 150
表4-2- 19不同服務年資教師知覺學校競爭優勢之差異摘要表 153
表4-2- 20不同職務教師知覺學校競爭優勢之差異摘要表 155
表4-2- 21不同學歷教師知覺學校競爭優勢之差異摘要表 158
表4-2- 22不同學校規模教師知覺學校競爭優勢之差異摘要表 161
表4-2- 23不同學校地區教師知覺學校競爭優勢之差異摘要表 164
表4-2- 24不同背景變項的教師在學校競爭優勢各層面差異分析綜合摘要表 168
表4-3- 1風險認知與行銷管理之積差相關分析摘要表 170
表4-3- 2風險認知與競爭優勢之積差相關分析摘要表 170
表4-3- 3行銷管理與競爭優勢之積差相關分析摘要表 171
表4-3- 4風險認知與行銷管理之典型相關分析摘要表 174
表4-3- 5風險認知與競爭優勢之典型相關分析摘要表 176
表4-3- 6行銷管理與競爭優勢之典型相關分析摘要表 178
表4-3- 7風險認知、行銷管理與競爭優勢之典型相關分析摘要表 180
表4-3- 8風險認知、行銷管理對學校競爭優勢逐步多元迴歸分析摘要表 183
表4-3- 9風險認知、行銷管理對競爭優勢「品質」逐步多元迴歸分析
摘要表 184
表4-3- 10風險認知、行銷管理對學校競爭優勢「服務」逐步多元迴歸分析
摘要表 185
表4-3- 11風險認知、行銷管理對學校競爭優勢「創新」逐步多元迴歸分析
摘要表 186
表4-3- 12風險認知、行銷管理對學校競爭優勢「效率」逐步多元迴歸分析
摘要表 187
表4-3- 13風險認知、行銷管理對學校競爭優勢「彈性」逐步多元迴歸分析
摘要表 188
表4-3- 14風險認知、行銷管理對學校競爭優勢整體及各層面的逐步
多元迴歸分析摘要表 190


圖 次

圖2-1- 1 風險管理目的與管理目的間之關係圖。 22
圖2-2- 1學校行銷三角形 36
圖2-2- 2學校行銷流程圖 38
圖2-2- 3 學校行銷管理實施圖 39
圖2-3- 1學校競爭力的公式 49
圖2-3- 2 教育競爭力的層級 59
圖3-1- 1 研究架構圖 67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參考文獻
中文部份
Bateman, T. S., & Snell, S.A.(1999)。管理學:建立競爭優勢(高銘章譯)。台北:台灣西書出版社。
Bateman, T. S., & Snell, S.A.(2002)。管理學:新世紀的競爭(張進德、楊雪蘭、朱正民譯)。台北:麥格羅希爾。
McCarthy, E. J., & Perreault, W. (1999)。行銷學(余佩珊譯)。台中:蒼海。
Poter, M.E. (1985)。競爭優勢(上)(李明軒、邱如美 合譯,1999)。台北:天下遠見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內政部(2004)。內政統計通報。http://www.moi.gov.tw/stat/week/week9320.doc
尤秀貞(2005)。台中市國民小學教師對學校行銷策略認同度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方世榮(2004)。公司策略、組織策略及組織間關係管理之探討。中原企管評論。2(2),67-92。
方至民(2000)。企業競爭優勢。台北,前程圖書公司。
王任昌(2001)。教師的職場風險管理:當老師有風險嗎?。師友,414,73-76。
王如哲(2002)。知識經濟時代的學校競爭力。臺灣教育,613,11-19 。
王俊貴(2001)。國民小學教師對理想服務品質與實際服務品質知覺差異之調查研究。臺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南,未出版。
王奕婷(2004)。我國高等教育行銷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王建忠(2006)。生物晶片產業之競爭優勢與競爭策略建構-以微流體生醫晶片為例。國立臺南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縣。
王祥彥(2007)。採討組織學習對競爭優勢之影響-以動態能力觀點。國立東華大學企業管理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花連縣。
王裕仁(1999)。全球運籌對企業提昇競爭優勢之研究。國立中興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申斯靜、陳中獎、莊惠勤及林怡伶(2002)。醫院員工對醫療廢棄物之風險知覺-以嘉義地區三所區域醫院為例。醫護科技學刊,4(4)。
朱妍蓓(2006)。國民中學教師對校外教學風險管理的認知與態度之研究-以臺北縣為例。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在職進修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池文海、楊宗儒、蘇鈺玲(2007)。品牌知名度、知覺價值與顧客忠誠度關係-以花蓮地區觀光旅館的餐廳爲例。真理觀光學報,6,37-54。
何金針(2003)。提升學校競爭力與學校行政革新。商業職業教育,91,8-13。
余美瑩(2006)。屏東縣國民小學校園危機管理之研究。屏東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吳天元、吳天方、樊學良、林建江(2003)。 台灣教育競爭力理論基礎之建構 。論文發表於「全球化與教育競爭力--比較教育的觀點」國際學術研討會。嘉義市:國立中正大學。
吳宗立(2004)。學校經營的行銷策略。教育資料與研究,61,62-69。
吳宗立(2006)。國民小學學校行銷策略之研究:以高雄縣為例。初等教育學刊,24,13-35。
吳明隆、涂金堂(2005)。SPSS與統計應用分析。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吳明隆、許詩旺(2004)。國民小學教育人員對行銷策略認知及其運作之研究。學校行政雙月刊,32,64-78。
吳悅萍(2005)。探討吸收能力、整合能力對持久性競爭優勢影響之研究-動態能力觀點。屏東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碩士論文。
吳國基(2005)。學校行銷策略在學校行政上的應用與實務。學校行政雙月刊,37,96-108。
吳清山(2002)。提升學校競爭力的理念與策略。台灣教育雙月刊,613,2-10。
吳清山(2004)。學校行銷管理的理念與策略。北縣教育,47,23-34。
吳清山、林天祐(2005)。競爭優勢。教育月刊,138,162。
呂惠美(2000)。私立中等藝術學校行銷策略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高階經營碩士班碩士論文。
宋文溪(2005)。飛行員之組織變革認知、飛行風險認知、角色壓力對專業承諾與生涯發展導向影響之研究-以國軍主力戰鬥機飛行人員為例。南華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宋明哲(2000)。風險管理:非金融風險。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李奇勳(2007)。知覺風險對消費者知覺價值之形成所扮演角色的探討。管理學報,24(2),167-190。
李明芬(2005)。華人嵌陷行為未出現責任效果之探討—從風險知覺和面子的角度。中原大學心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
李明融(2004)。服務決定教師優勢。師友,449,47-49。
李金娥(2006)。高雄縣市國民小學組織創新氣氛、學校品牌覺知與競爭優勢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李後榮(2007)。國民小學行銷管理內涵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李炳毅(2005)。全面品質管理對產險公司競爭優勢與經營績效影響之研究。逢甲大學保險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縣。
李騫、李粲(2004)。試論加強教育組織風險管理。北京教育學院學報,18(4),48-53。
阮瀞儀(2004)。政府風險溝通研究—以農委會和衛生署因應禽流感風險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周長志(2004)。高齡者交通安全風險感認影響因素之探討。國立交通大學運輸科技與管理係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林水順、莊英慎(2000)。技職教育行銷作為與特性認知分析─以勤益技術學院為例。中華管理學報,1(1),33-54。
林伯儀(2006)。國民中學學校行銷策略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以台中縣為例。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與技術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林孟瑜 (2006)。高雄縣市國民小學組織創新.學校行銷策略與競爭優勢關係之研究。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林建志(2004)。高雄市國民中學學校教育人員對學校行銷策略認知及其運作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林柏君(2004)。技術學院學生刺激尋求特質、危險知覺與俱樂部藥物使用行為之相關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林慶川(2002)。國小教育人員與家長對教育行銷的認知態度之研究。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邱觀彥 (2005)。私立大學競爭優勢評估指標之研究。銘傳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施振典(2005)。學校行銷策略之探討。教育行政,39,109-117。
施懿津(2006)。國民小學外部行銷策略之研究---以「A」學校為例。國立中山大學管理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洪文政(2006)。學校行銷策略運用於偏遠地區國民中學招生之探討。國立東華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連縣。
洪鴻智(2002)。科技風險知覺與風險消費態度的決定:灰色訊息關聯分析之應用。都市與計劃,29(4)。
范兆寅(2005)。國民小學危機管理現況之研究。臺中師範學院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孫世維(2005)。青少年的風險行為與知覺。中華心理衛生學刊,18(1),87-116。
宮文卿(2005)。國民小學行銷管理之研究-以台北市某國民小學為例。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徐曼理(2006)。臺北市國民小學校園危機溝通之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教育行政與評鑑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國立編譯館 (2000)。教育大辭書。台北: 文景出版社。
常婷婷(2005)。我國高職學校競爭策略之研究-以國立X高職為例。中原大學國際貿易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
張明輝(2007)。臺北縣市教育行政機關服務品質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張春雄主編(2003)。風險管理。台北:吉田出版社。
張瑛眞(2004)。學校行銷策略在國民小學之應用─一所台中市國民小學之個案分析。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張瑜真(2004)。危險遊戲-使用MDMA青年用藥行為、風險知覺與因應策略之質性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教育部(2007)。私立學校之輔導與發展。http://www.edu.tw/EDU_WEB/EDU_MGT/SECRETARY/EDU8354001/2003/discuss/208.htm#題綱三:私立學校招生策略與因應措施
許士軍(1995)。掌握競爭優勢的策略思考,新競爭時代的經營策略,天下文化。
許長田(1998)。行銷學-競爭、策略、個案。台北:生智。
許詩旺(2002)。國民小學教育人員對行銷策略認知及其運作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郭喜謀(2005)。國民小學學校行銷策略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屏東師範學院教育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陳依萍(2005)。競爭能力、關係能力與競爭優勢。國立中興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陳添旺 (1996)。以行銷導向提昇學校競爭力之探索性研究--以私立高職為例。大葉工學院事業經營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未出版。
陳澤義、張保隆、張宏生(2004)。台灣銀行業善因行銷、外部線索對服務品質、知覺風險與知覺價值之影響關係研究。交大管理學報,24(2),87-118。
傅天養(2005)。校園危機管理之研究----以苗栗縣國民小學為例。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彭文正(2006)。現代企業政策─競爭優勢策略。師大書苑:台北。
彭曉瑩(2000)。師範校院教育行銷現況、困境及發展策略之研究。臺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
黃子玲(2005)。學校行政人員對學校行銷理念與策略認知及運作之研究----以新竹縣市國民中學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黃俊英(1999)。行銷環境劇變的挑戰與對策。經濟情勢暨評論,5(2),168-182。
黃俊英(2002)。多變量分析(七版)。台北:中國經濟企業研究所。
黃書婷(2007)。教育優先區學校行銷策略、組織文化與組織效能關係之研究-以高高屏三縣市國中為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黃義良(2002)。學校推動形象管理與關係行銷的具體做法。國教新知,48(4),71-79。
黃義良(2005)。國中小學行銷指標與行銷運作之研究。師大學報,50(2),139-158。
黃義良(2006)。教育行銷研究的發展分析與展望-以學位論文與期刊論文的分析為例。學校行政雙月刊,4,154-175。
黃義良、謝水乾、許詩旺(2004)。國小教育人員對學校行銷策略認知及其實際運作之研究以南部五縣市之國民小學為例。新竹師院學報,18,43-72。
黃禎財(2002)。學者專家對低放射性癈棄物最終處置風險知覺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黃慶源、黃永全、蘇芳儀(2007)。體驗行銷、服務品質、觀眾滿意度與忠誠度關聯性之研究:以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青春氧樂園-無菸,少年行特展”為例。科技博物,11(4),71-91。
楊文治 (2003)。國民中學體育教師對學校體育風險管理認知之研究-以桃園縣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文論,未出版,台北市。 
楊嘉雯(2003)。吸收能力、整合能力對知識創新及持久性競爭優勢影響之研究。屏東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董貞吟、殷蘊雯、黃乾全、宋慧娟和張家儒(2002)。教師職業病風險評估調查:以自覺嗓音健康問題為例。學校衛生,40,1-21。
劉展華(2007)。學校行銷策略認知、服務品質、學校效能與學校滿意度之相關研究。佛光大學管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宜蘭。
潘宏源(2001)。壽險業多元通路的行銷策略與競爭優勢研究。國立臺灣大學商學研究所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蔡明輝(2005)。發展知識管理提昇學校競爭力之探討。學校行政雙月刊,24,55-64。
蔡培村(1998)。學校經營與管理。台北:麗文文化公司。
鄭燦堂(1989)。風險管理-理論與實務。台南:翰林出版社。
賴炫光(2006)。國民小學全球化現況與學校競爭力之關係研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台中:未出版。
謝水乾(2003)。台南縣市國民小學教育人員對學校行銷策略認知及其運作之研究。國立台南師院國教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謝淑芬(2000)。消費者之旅遊知識、經驗對旅遊風險知覺程度影響之研究。觀光研究學報,6(2),67-89。
顏秀如、張明輝(2008)。學校競爭優勢的理念與策略。教育研究月刊,167,82-93。
顏密(2004)。護理人員專業承諾及工作風險認知與生涯發展、離職傾向關聯性之研究─以某區域醫院為例。中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
蘇素增(2006)。國小校園危機管理之研究---以混沌理論為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鐘長生(2000)。提昇競爭力,創造學校優勢。高中教育,14,35-36。
顧忠華(1999)。風險、社會與倫理。國立政治大學哲學學報,5,19-37。48-53。

英文部份
Aaker, D. A. (1984). Strategic market managemen., New York:John Wiley& Son, Inc.
Armstrong, G., & Kotler, P. (2005). Marketing strategies and organization structures for service firms. Illinonis: American Marketing Association.
Barney, J. (1991). Firm resources and sustained competitive advantage. Journal of Management, 17, 99-120.
Bennett, P. D. (1988). Dictionary of marketing terms. Chicago: American Marketing Association.
Bharadwaj, S. G., Varadarajan, P. R., & Fahy, J. (1993). Sustainable competitive advantage in service industries: a conceptual model and research position. Journal of Marketing, 57, 83-99.
Booms B., & Binter, M. ( 1981). Marketing strategies and organization structures for services firms. in Marketing of Services, in 5. James H. Donnelly and William R. George, Chicago: American Marketing Association.
Burton, I., R.W. Kates and G.F. White (1978). The environment as haza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Crowe, T.J., & Nuno, J. P. (1991). Deciding manufacturing priorities: Flexibility, cost, quality, and service. Long Range Planning, 24 (6), pp.88-95.
Francis, R.L. (1992). Facility layout and location: An analytical approach. London: croom Helm.
Fransworth, B., Cox, T., Cox, S., & Fergous, E. (1994). Managing health and safety in hospital. British Journal of Nursing, 13(16), 831-836.
Gay, L. P. (1992). Educational research competencies for analysis and application. New York: Macmillan.
Glik, D., Kronenfeld, L., & Jackson, K. (1991). Predictors of risk perceptions of childhood injury among parents of preschoolers. Health Education Quarterly, 18(3), 285-301.
Gowen, III. C. R., & Tallon, W. J. (2005) Effect of technological intensity on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six sigma design, electronic-business, and competitive advantage: A dynamic capabilities model study. Journal of High Technology Management Research, 16, 59–87.
Grant, R. M. (1991). The resource-based theory of competitive advantage: Implications for strategy formulation. 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 33(3), 114-135.
Hill, C. W., & Jones, G. R. (1998). Strategic management theory. Boston: Houghton Mifflin Company.
Hill, C.W., & Jones, G. R. (1995). Strategic management theory. Boston: Houghton Mifflin Company.
Holcomb, J. H. (1993). Educational marketing: a business approach to school-community relations. New York: University Press of America.
Jacoby, J., and L. Kaplan (1972). The components of perceived risk. In M. Venkatesan (Ed.), Proceeding: 3rd Annual Conference (pp. 382-393). Chicago: Association for Consumer Research.
Jardine, C. G., & Hrudey, S. E. (1999). What is risk. In D. J. Briggs, R. Sten & T. L. Tinker (Eds.), Environmental Health for All: risk assessment and risk communication for national environmental health action plans (pp.205-212). Boston: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Kahneman, D., Engled, P., & Tversky, P. (1982). Judgement uncertainty: heuristic and biase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Kaleka, A. (2002). Resources and capabilities driving competitive advantage in export markets: guidelines for industrial exporters. Industrial Marketing Management, 31, 273-283.
Ko, H., Jung, J., Kim, J. Y., & Shim, S. W. (2004). Cross-cultural differences in perceived risk of online shopping. Journal of Interactive Advertising, 4(2), 32-45.
Kotler, P. (1997). Marketing management: analysis, planning, implementation, and Control, David Borkowsky, NJ.
Leong, G. K., Snyder, D. L., & Ward, P. T. (1990). Research in the process and content of manufacturing strategy. OMGA, 18(2), 109-122.
Long, C., & Vickers-Koch, M. (1995). Using core capabilities to creat competitive advantage. Organizational Dynamics, 24(1), 7-21.
Noori, H., & Radford, R. (1995). Production and operations management. N.Y.: McGraw-Hill.
Oplatka, I. (2002). The emergence of educational marketing: lessons from the experiences of Israeli principals. Comparative Education Review, 46 (2), 211-233.
Paper, W. (2004). Ethics point whitepaper: higher education violation categories and Risks. http://www.txstate.edu/audit_compliance/files/HE_risk_factors.pdf
Peter, J. P., & Tarpey, L. X. (1975).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ree consumer decision strategies.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2,29-37.
Porter, M. E. (1980). Competitive Strategy: techniques for analyzing Industries and Competitors. Free Press: New York
Poter, M.E. (1985). Competitive advantage: Creating and sustaining superior performance. New York: Free Press.
Renn, O., & Levine, D. (1991). Credibility and trust in risk communication. In R. E. Kasperson & P. J. M. Stallen (Eds.), Communicating Risk to the Public: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s (pp.175-218). Columbus: Battelle Press.
Roselius, T. (1971). Consumer rankings of risk reductions methods. Journal of Marketing, 35(1), 56-61.
Roselius, T.(1971). Consumer rankings of risk reduction methods. Journal of Marketing, 35, 56-61.
Sandman, P. (1989). Social battles on environmental risks. Chemical and Engineering News, 30, 27.
Slovic, (1982). Why study risk rerception? Risk Analysis. 2 (2), 83-93.
Snoj, B., Korda, A. P., & Mumel, D. (2004).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perceived quality, perceived risk and perceived product value. The Journal of Product and Brand Management. Santa Barbara, 13(3), 156.-157.
Stalk, G. J. (1992). Time-based competitive and beyond: competing on capabilities. Planning Review, 20(5), 27-29.
Stone, R. N., & Gronhaug, K. (1993). Perceived risk: Further considerations for the marketing discipline. European Journal of Marketing, 27(3), 39-50.
Swamidass, P. M. (1986).Manufacturing strategy: its assessment and practice. Journal of Operations management, 6(4), 471-484.
Thomas, D. R. E. (1978). Strategy is different in service business.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56, 158~165.
Woodside, A.G. (1968). Group influence and consumer risk taking: an experimental study.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The 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校內一年後公開,校外永不公開 campus withheld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永不公開 not available

您的 IP(校外) 位址是 3.145.186.6
論文開放下載的時間是 校外不公開

Your IP address is 3.145.186.6
This thesis will be available to you on Indicate off-campus access is not available.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