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0607114-142014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0607114-142014
論文名稱
Title
縣市合併後原住民地區防救災工作與應變措施之研究─以那瑪夏區達卡努瓦里為例
A Study of Contingency Measures for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Rescue at the Indigenous Area after the Merger of Counties and Cities —A Case on Takanuwa Li, Namasia, Kaohsiung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123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14-06-17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14-07-07
關鍵字
Keywords
那瑪夏區、達卡努瓦里、災害防救、災後復原重建、災害緊急應變、災害預防
Takanuwa Li, Namasia area,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Response, Post-disaster recovery and reconstruction, Disaster Prevention, Disaster Emergency Response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5740 次,被下載 1364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5740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1364 times.
中文摘要
本論文以文獻分析及個案研究方法,探討並檢視那瑪夏區達卡努瓦里災害防救災工作與應變措施之不足,尤其災害預防、災害緊急應變、災後復原重建等工作上,特別關注區、里層級災害防救的運用與發展。
根據本論文發現:(一)在災害預防作為:土地災害的防範,始終得不道政府的協助,易致災危險地區,也無法取得有效防治措施及設置預警系統做監控。(二)在災害緊急應變運作機制:區公所派遣之前進指揮所人員,有些人員心存著我們是上級單位,沒有必要聽從里長之口令,況且對災情蒐集與通報及通訊之作業程序不熟悉,來到里應變中心成了多頭馬車似七嘴八舌現象,造成動員與組織間的合作不愉快。(三)在災後復原重建:實施復原重建工作前,當時的那瑪夏鄉公所未依權責先行辦理災情、災區民眾需求之調查、統計、評估及分析,就直接以國軍救援機移地避難至安全地方,民生物資供需之調節,由於道路、橋樑之損害造成電信、電力、自來水、油料、氣體等復原重建困難,環境消毒無法立即執行,廢棄物之清除及處理又找不到適當地點,加上受災民眾之就業服務及產業重建也困難。
基於上述的研究發現,本文從災害預防、災害緊急應變、災後復原重建等面向提出政策建議,希望能夠提供政府相關單位做為災害防救工作制定的主要參考。
災害防救成功的關鍵不單是應變措施完備而已,在災害預防、災害緊急應變、災後復原重建工作,必須做好充分的準備及演練,使災害防救指揮與監督機制,能夠以最有效秩序及效能的運作方式,達成最佳的防救效果。
Abstract
In this thesis, literature analysis and case study methods to explore and view the lack Namasia Takanuwa Li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relief work area and contingency measures, especially in disaster prevention, emergency response, disaster recovery and redevelopment work, with special attention area , where the level of us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response.
According to the paper found that:
1. In disaster prevention as : Land disaster prevention , government assistance is always Debu Road , easily hazard risk areas cannot obtain effective control measures and set up early warning systems to do the monitoring.
2. The operation of the emergency response mechanism: the forward command post of the sending district office personnel, some people feel that we are a superior unit, there is no need to listen to the password length, besides operating. procedures for collecting and reporting the disaster and the communications are not familiar with, came in response center became a coach like bull rushes , the result is the mobilization and organization of cooperation between unpleasant.
3. In the post-disaster recovery and reconstruction : before the implementation of recovery and reconstruction work , then Namasia Township Office Failure to apply accrual first disaster stricken people demand survey , statistics, assessment and analysis , with regard to military and rescue aircraft moved directly evacuate to a safe place , regulating the supply and demand of daily necessities , because damage roads, bridges caused by the telecommunications, electricity, water , oil , gas and other difficult recovery and reconstruction , environmental disinfection cannot be executed immediately , remove and deal with waste and cannot find a suitable site , plus also difficult employment services and industrial reconstruction of the affected people .
Based on the above findings, the paper from the disaster prevention, disaster emergency response, make policy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reconstruction of post-disaster recovery, hoping to provide government agencies as a major reference work to develop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response.
Key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contingency measures success not only complete it, in disaster prevention, emergency response, disaster recovery and reconstruction work, we must be fully prepared and exercises, command and monitoring mechanisms so that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relief, in the most efficient order and performance mode of operation, to achieve optimal prevention and relief effects.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目錄
論文審定書 i
誌謝 ii
摘要 iii
Abstract iv
目錄 vi
表次 viii
圖次 ix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3
第三節 名詞釋義4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5
第五節 章節安排7
第二章 文獻回顧8
第一節 里災害防救工作在縣市合併後之法制安排與運作8
第二節 里災害防救工作在縣市合併後在災害防救之規劃10
第三節 里災害防救工作在縣市合併後之相關研究 22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27
第一節 研究方法與流程27
第二節 研究對象28
第三節 研究工具30
第四節 資料蒐集與分析34
第五節 研究信效度與研究倫理37
第四章 研究結果討論與分析39
第一節 里災害防救工作在縣市合併後之安排與運作39
第二節 里災害防救工作在縣市合併後之災害防救規劃及執行 42
第三節 里災害防救工作在縣市合併後之問題與挑戰68
第五章 結論與政策建議75
第一節 研究發現75
第二節 政策建議78
第三節 研究者的限制 80
參考文獻81
附錄一 災害防救法85
附錄二 保全對象 103
附錄三 專家訪談紀錄104

表次
表3-3-1:受訪者名單基本資料及考量因素32
表3-4-1:文件資料與編碼整理格式36
表4-2-1:達卡努瓦里土石流分布統計表52
表4-2-2:那瑪夏區達卡努瓦里直昇機緊急運輸空降點表 61

圖次
圖2-2-1:颱風侵台之分類示意圖14
圖2-2-2:高雄市那瑪夏區達卡努瓦里土石流疏散避難圖18
圖3-1-1:研究流程圖28
圖4-2-1:里災害緊急應變小組44
圖4-2-2:那瑪夏土石流分布圖53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參考文獻
一、學術期刊論文
吳統雄,2014,《民意學術專刊》,民74 夏,29-53。
石美倫、徐元彥等人,2011,《資料蒐集技巧》,〈臺大教學發展中心〉。
林天祐,2014,《認識研究倫理》,〈台北市立師院國教所〉。
葉一隆,2010,〈99年度屏東縣易致災區域脆弱性因子之調查分析〉,《易致
災區域脆弱性因子調查分析成果發表會論文集》,頁161。
李欣輯,2010,〈易致災調查成果說明及其應用〉,《2010易致災區域脆弱性
因子調查分析成果發表會論文集》,頁8。
楊永祺,2010,〈土石流保全計劃之規劃與推動〉,《2010易致災區域脆弱性
因子調查分析成果發表會論文集》,頁167。
吳明淏,2010,〈99年高雄縣市易致災區域調查與分析計劃成果報告〉,《2010
易致災區域脆弱性因子調查分析成果發表會論文集》,頁56。
李昀珊,2011,〈對旗山溪堰塞湖調查評估及短中長期處理對策研擬計畫」成果
報告書〉《屏東縣林管處》。

二、專書
郭力行、巫仲明等人,2007-2010,〈土石流防災專員基礎訓練教材〉《行政院
農業委員會水土保持局》,頁20。
郭力行、巫仲明等人,2007-2010,〈土石流防災專員基礎訓練教材〉《行政院
農業委員會水土保持局》,頁19。
郭力行、巫仲明等人,2007-2010,〈土石流防災專員基礎訓練教材〉《行政院
農業委員會水土保持局》,頁5。


三、法令
吳敦義,2009,〈災害防救法令彙編〉,《行政院災害防救委員會》,98年版,院長序。
吳敦義、朱立倫、江宜華、葉吉堂等4人,2009,〈災害防救彙編〉,《行政院災害防救委員會編印》。
吳敦義,2009,〈災害防救法令彙編〉,《行政院災害防救委員會》,災害防救法,第二條,天然災害是指風災、水災、旱災、寒害、土石流災害等。
吳敦義,2009,〈災害防救法令彙編〉,《行政院災害防救委員會》,災害防救
法,行政院災害防救委員會編印,自民國89年頒行後,期間經歷91年
及97年兩次修法,消防署編印98年版的災害防救法令彙編。
吳敦義,2009,〈災害防救法令彙編〉,《行政院災害防救委員會》,災害防救團體,里內有義消、義警、紅十字會、展望會、婦聯隊、鄰長編成之災害防救團體。

四、專書譯者
傅從喜、林萬億、謝志誠等譯,2010,《安全的家園,堅強的社區》,臺大出版中心。

五、學位論文
油朝鵬,2010,《縣市政府執行災害防救角色與功能,以台中縣為例》,國防大學戰略研究所碩士論文,頁5。
浦洪秀英,2013,《高雄市原住民地區隔代教養困境與功能之研究,以桃源區高中里為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頁5。

六、報紙
翁禎霞,2009/9/14,〈馬總統英九南下屏東視察重建進度時指出,未來原住民部落遷村儘量依循(離災不離村、離村不離鄉)原則〉,《聯合報》。
顏宸嶺,2012/01/12,〈原民政策應著重在執行力與主體性,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台灣原住民族資〉,《台灣立報》。
李晴玳,2010/8/2,〈馬英九總統於風災八八週年致詞表示,唯有記取八八風災前車之鑑,改採「料敵從寬、禦敵從嚴」、「防災重於救災,離災重於防災」的策略,積極「超前部署、預置兵力」,才能有效達到減災的效果〉,《大紀元訊》。

七、官方文件
孫榮顯,1996,(三民鄉誌),頁13
孫榮顯,1996,(三民鄉誌),頁23。
孫榮顯,1996,(三民鄉誌),頁18。
孫榮顯,1996,(三民鄉誌),頁28。
孫榮顯,1996,(三民鄉誌),頁28。
吳敦義,2009,〈災害防救法令彙編〉,《行政院災害防救委員會》,98年版,災害防救法第二條第一款。
吳敦義,2009,〈災害防救法令彙編〉,《行政院災害防救委員會》,98年版,高雄市災害應變中心作業要點,第六條。
吳敦義,2009,〈災害防救法令彙編〉,《行政院災害防救委員會》,98年版,災害防救法第二條第二款。

八、報告書
章光明、吳秀光、洪文玲、鄧子正、張淵菘、詹立煒、鄭陽錫、陳敬華等人,2010,〈中央與地方災害防救組織與職能之研究〉,《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 會編》。
陳淑慈,2014,《103年土石流防災宣導,認識山坡地之土砂災害》,頁3。
樊國恕,2012,內政部,〈高雄市101年度災害防救深耕計劃期中報告(修定版)〉《災害防救深耕五年中程計劃》,內政部, 第109頁。

樊國恕,2012,內政部,〈高雄市101年度災害防救深耕計劃期中報告(修定版)〉《災害防救深耕五年中程計劃》,內政部,第109頁。
樊國恕,2012,〈高雄市101年度災害防救深耕計劃,期中報告書(修訂版)〉,第155、158頁。
廖達琪、楊永年、張其祿、趙芳儀、廖翊詠等人,〈鄉鎮(市)業務在縣市合併後之延續安排與運作挑戰:以「災害防救之規劃及執行」為例〉,《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編印》,委託研究期中報告。
陳清泉等26人,2009,〈莫拉克颱風高雄縣甲仙鄉小林村及那瑪夏鄉、桃源鄉致災原因調查(期中報告)〉,《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國科會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98年12月25日,頁2-8。

九、參考網站
複合式災害:颱洪、坡地、地震之災害。取自:http://www.csps.hc.edu.tw/csps9910/news/upload/20110505121233_0.pdf。
歷史颱風:取自:http://rdc28.cwb.gov.tw/data.php。

十、其他
孔効平,2009,對弱勢族群者之認識,指老人、外國人、嬰幼兒、孕婦、產婦及身心障礙者等人員。
浦洪秀英,2013,〈高雄市那瑪夏區戶政事務所,人口統計,2013年03月村里人口數,南沙魯里(6鄰,215戶,女356人、男330人,共計686人),瑪雅里(6鄰,223戶,女387人、男389人,合計776人),達卡努瓦里(8鄰,437戶,女888人、男806人,合計1694人)〉,2013-04-28。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校內校外完全公開 unrestricted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