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0607115-132408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0607115-132408
論文名稱
Title
運用品德教育增加中學生的誠信認知與自省能力
Applying character and moral education to increase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tegrity recognition and self-reflection capability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106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15-07-06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15-07-08
關鍵字
Keywords
誠信、自省、中學生、量表、品德教育
honesty, introspection, junior high, students, moral education, scales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5677 次,被下載 524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5677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524 times.
中文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運用品德教育增加中學生的誠信認知與自省能力,本研究採準實驗研究法,以高雄市前鎮區某國中二年級三個班級共84位學生為研究對象,實驗甲組實施十週品德教育課程教學與反省,實驗乙組僅提供品德教育教材供閱讀,對照組不閱讀誠信故事也不接受教學課程。在教學介入前後會進行量表施測,並取得師、生兩方的對實驗課程的回饋。所得資料以獨立樣本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相依樣本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與獨立樣本單因子共變數分析進行統計考驗,並以質性資料的分析為輔,希望能從分析的結論中相互印證,以達成本研究之目的。
研究結論如下:
量化數據顯示僅有實驗甲組在誠信量表的前、後、延宕測分數,三次之間達顯著水準;自省量表的前、後、延宕測分數,三次之間未達顯著水準;實驗乙組與對照組在誠信與自省量表的前、後、延宕測分數,三次之間未達顯著水準。質性資料顯示在學習單回饋、檢核表、學生與教師訪談分析中,實驗甲組在誠信認知與自省能力有顯著進步,而實驗乙組在學生與教師訪談分析中,沒有明顯進步。
Abstract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o enhance both the cognition of honesty and the introspective ability of junior high students through the implementation of moral education. Quasi-experimental research method was adopted in this study. The data used in this study came from 84 students of three second grade classes of a junior high school in Qianzhen District of Kaohsiung City. Experimental group A implemented ten weeks moral education teaching and introspection. Experimental group B only implemented the reading of moral education articles. And control group implemented neither moral education teaching and introspection nor the reading of moral education articles. The scales were tested before and after the teaching. The feedback of the experimental course were gathered both from the students and teachers. All the data were examined by one-way analysis of variance for independent and dependent samples and one-way analysis of covariance for independent samples. Additionally, with the analysis of the qualitative data, the hypotheses would be proved right or not.
Findings:
The quantitative data showed that, in three times of the test, only experimental group A reached significant level in honesty scale, and the three times of the test didn't reach significant level in introspection scale; besides, experimental group B and control group didn't reach significant level in honesty and introspection scale. The qualitative data, of the learning sheets, checklist and interviews with the teachers and students, showed that experimental group A had significant progress in the cognition of honesty and the introspective ability. And experimental group B had no significant progress in the interviews with the teachers and students.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摘要 i
Abstract ii
目錄 iii
圖目錄 v
表目錄 v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 1
第二節 研究動機 2
第三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4
第四節 名詞釋義 5
第一節 品德教育之意涵與教學模式 7
第二節 誠信與自省的品德教育教學法 13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15
第一節 研究架構 15
第二節 研究假設 17
第三節 研究方法 18
第四節 研究對象 19
第五節 研究工具 20
第六節 研究程序 24
第七節 教學計畫 26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30
第一節 實驗結果的資料分析與討論 30
第二節 實驗組學生對實驗課程的學習反應與接受情形 37
第三節 質性分析與討論 41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45
第一節 結論與討論 45
第二節 建議 47
參考文獻 49
附錄一:誠信與自省學習單內容彙整表 53
附錄二:研究者的教學日誌彙整表 65
附錄三:學生訪談內容 68
附錄四:檢核表 71
附錄五:實驗甲組教師訪談 72
附錄六:實驗乙組教師訪談 74
附錄七:誠實與自省問卷 75
附錄八:參與者知情同意書(實驗甲組) 78
附錄九:參與者知情同意書(實驗乙組) 79
附錄十:參與者知情同意書(對照組) 80
附錄十一:家長知情同意書(實驗甲組) 81
附錄十二:家長知情同意書(實驗乙組) 82
附錄十三:家長知情同意書(對照組) 83
附錄十四:學習單 84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中文部分
王金國(2009)。品格教育的內涵與實施—一位品格教育行動者的省思。研究資訊,
26(1),27-36。
王國洪(2010)。 論誠信教育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重大意義。 四川教育學院學報,
26(8),38-40
吳明隆、涂金堂。(2007)。SPSS 與統計應用分析 (二版)。 臺北市: 五南。
吳明隆、張毓仁(2011)。 SPSS[PASW] 與統計應用分析I。臺北市: 五南。
吳明隆、張毓仁(2011)。 SPSS[PASW] 與統計應用分析II。臺北市: 五南。
吳靖國、魏韶潔(2007)。從聽故事的心理反應談故事教學之原則。教育科學期
刊,7(1) ,15-35
李以信、邱小雲(2005)。學校誠信教育的思考。贛南師範學院學報,26(5),23-24
李奉儒(2005)。尊重與關懷作為學校品格教育的核心。國教天地,159 ,20-29
李渺(2008)。試析杜威的反省思維。教育實踐與研究:中學版(B),(1),4-7
李琪明 (2004)。品德教育之課程設計理念及其教學模式。學生輔導雙月刊,92,
8-23
李琪明(2004)。品德教育之課程設計理念及其教學模式 。《學生輔導》,92期,8-23
頁。
李琪明(2007)。什麼是品格教育?天下雜誌,2007親子天下專刊,56-60
李雅婷(2010)。品德教育敘事教材發展經驗之研究-一個師資職前教育課程行動。
課程與教學季刊,13(3),105-140。
李曉(2003)。加強對學生立身做人之本的研究——關於開展 “誠信立人” 教育
專題研討活動的思考。宣武教育,(4),33-36.
李寶琳(總編輯)(2006)。臺北市國民小學品德教育實施現況之研究。臺北市:北市
關渡國小出版。
沈慶珩(2010)。品德教育的意涵、實施原則與現況。教育文化論壇,2(6),69-74
沈潔(2008)。淺論孔子的有序社會思想。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1),
37-39
周何(總主編)(2009)。國語活用辭典。臺北市:五南。
林秀蓮、陳慧芬(2011)。以靜思語教學提升國民小學學生個人責任感之行動研究。
教育科學期刊,10(1),81-104
林俞任(2012)。綜合活動與品格教育的實踐。新北市教育電子報,78 期。
唐賢秋 (2005)。論孟子的誠信思想及其對當代社會的影響。石油大學學報社會科
學版, 20(5),69-73
孫效智等著(2010)。打開生命的16封信。台北:聯經出版社。
班華(2008)。談公民的誠信教育。中國德育,1,007
國家教育研究院(2014)。品德教育融入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之研究。取自:
http://www.yct.com.tw/life/publicatiom-a97.htm
培基文教基金會。(2001),品格教育教師手冊,台北:培基。
崔雲龍(2013)。誠信為重, 學會做人。劍南文學 (經典教苑),8,201
張芳杰(主編)(2009)。牛津高級英英.英漢雙解辭典。臺北市:東華。
張春興、林清山(1991)。教育心理學。台北:東華。
張祿純、徐偉庭(2010)。體育教師反思專業發展之探討。臺灣體育論壇,創刊號,
53-60.
張榮輝。(2009)。正向引導~培育高品格的國民。台灣教育 ,(655),6-11
張憲庭(2012)。學校實施品德教育的目標與策略。新北市教育,3期,24-28。
教育部(2014)。品德教育促進方案。教育部全球資訊網。2014年03月11日,取
自http://140.111.34.20/policy.php
教育部(2014)。103年縣市推動品德教育核心價值、推動方式與行為準則一覽表。
教育部全球資訊網。2014年5月20日,取自http: //140.111.34.20/s chemezip.
php?c_ name=&ad dr1=&addr2=&zipcode=&show_h=0
許玉雲、王美卿 (2012)。反思寫作在護理上之應用以反思實習日誌為例。志為護
理-慈濟護理雜誌, 11(1), 68-73.
郭娜宜(100)。用繪本教學實施品格教育之行動研究—以「責任」和「值得信賴」
核心價值為例。新竹縣教育研究集刊,(11), 141-174
陳平(2010)。論誠信智慧。湖南科技學院學報,31(9),78-80
陳延興、鄭鐸駿(2013)。韓國道德教育課程的特色及其現況。教育資料集刊,57,
77-100
黃政傑(2008)。品德教育的問題與展望。新品格教育,人性是什麼。台北市:五

黃德祥、洪福源(2004)。美國品格教育的內涵與實施。台灣教育,(625),17-29
楊明恭、卓鴻賓、洪志盈(2003)。多元智慧在教學評量上的應用。研習資訊,20
(6),71-75
董媛卿。 (1993)。誠實不是容易的事。師友月刊,(309),23-26.
劉次林(2005)。誠實教育的思路與出路。華東師範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4,
1-8
劉韻清、周曉陽 (2009)。論中國傳統誠信文化。船山學刊(1),142-144
鄭石岩(2011)。生活軟實力•行動。禪天下,(95),112-113.
魯健(2009)。談學校如何對初中學生進行誠信教育。遼寧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
62(3),42-43頁。
盧慧勇(2011) 。淺談誠信教育理論之源。河南財政稅務高等專科學校學報,
25(2) ,65-67
駱怡君、許健將(2010)。反省性思考在教師班級經營上之運用。教育科學期刊,
9(1),71-86
魏素卿、廖文櫻。(2014)。淺談品格教育—負責與自律。臺灣教育評論月刊,3(10),
41-44
上游出版社教育編輯小組(2009)。品德教育書。台北:上游。
慈濟教師聯誼會主編(民88)。大愛引航第一~十二冊。台北:靜思文化。
國家教育研究院(2014)。 品德教育融入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之研究。取自:
http://www.yct.com.tw/life/publicatiom-a97.htm
天下雜誌(2003)。品格決勝負未來人才的秘密。天下雜誌。
釋德傅(編輯)(2010)。靜思語論文輯選。花蓮:慈濟大學。

英文部分
Broadhead, H. W. (2003). Character education in Georgia's public high schools: the
principals' perspective (Doctoral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Georgia).
Bennett, William J. (ed.)(1993). The book of virtues: A treasury of great moral stories. New York: Simon and Schuster
Hansell, S., Mechanic, D., & Brondolo, E. (1986). Introspectiveness and adolescent
development. Journal of Youth and Adolescence, 15(2), 115-132
Hongmei, C. (2006). Honesty Education of University Students [J]. Modern University
Education, 4, 020.
Lickona, T. (1993). The return of character education. Educational Leadership, 51(2),
McClellan, B.E.(1992).Schools and the shaping of character: Moral education in
America.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352 310)
O‘Sullivan, S. (2004). Books to live by: Using children’s literature for character
education. The Reading Teacher, 57(7),640-645
Reysen, S., & Puryear, C. (2014). Victims’ reactions to the interpersonal threat to public
identity posed by copycats. Interpersona, 8, 100-114.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自定論文開放時間 user define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