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0608105-163915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0608105-163915
論文名稱
Title
台灣地區銀行經營績效與智慧資本績效之比較分析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on Operating and Intellectual Capital Performance of the Banks in Taiwan Area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132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05-05-31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05-06-08
關鍵字
Keywords
銀行、智慧資本、純粹技術效率、經營績效、資料包絡分析法、規模效率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allocation efficiency, bank, scale efficiency, pure technical efficiency, intellectual capital, operating performance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5774 次,被下載 0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5774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0 times.
中文摘要
摘 要
台灣地區的金融環境,自民國80年6月政府開放16家新銀行設立以來,即打破原來銀行寡佔的局勢,政府並希望藉此能促使金融自由化及國際化,以使銀行的服務及業務更多樣化;但新銀行如雨後春筍般成立,造成銀行間競爭激烈,經營不善及內部經辦人員舞弊事件層出不窮,故造成金融業呆帳驟增,造成台灣金融環境的不安動盪;政府有鑑於此的嚴重性及本國在加入WTO後,金融自由化與國際化政策下,各項管制解除,立法院於90年6月27日通過了「金融六法」,在金融六法的架構下,進行金融改革,開放外資投資本國銀行業,本國的銀行業競爭逐步白熱化,金融業的服務品質亦將隨之提升,因國際金融市場不斷的變動,資訊科技不斷進步創新,加以直接金融日益蓬勃,金融業的產品必須多樣化及效率化,並且應注重商譽及專業知識的培植;故在知識經濟的時代中,管理學界逐漸受到重視的智慧資本的觀念,在銀行業將逐漸受到經營管理者之重視。
本研究係採用資料包絡分析法(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建立效率評估模式,來衡量本國銀行間的經營效率,過程中採用投入變數:「營業費用」、「資本」及「利息支出」,而產出變數為:「利息收入」、「非利息收入」及「總資產」,經由DEA中CCR(Charnes,Cooper&Rhodes 1978)模式求算個別銀行之整體效率及配置效率,再透過BCC(Banker,Charnes&Cooper 1984)模式求算純粹技術效率及規模效率以判斷是規模無效率或技術無效率。並透過差額變數分析(Slack Variable Analysis)探討相對無效率銀行,應將過多的投入量減少及過少的產出量增加。並透過規模報酬分析判斷個別銀行應擴增、維持或縮減生產規模,以提高效率。
本研究引用銀行智慧資本之觀念,作為本國銀行間智慧資本的比較與探討,並探討本國銀行經營效率與智慧資本之間的關係,以提供本國銀行經營管理者參考,期待在知識經濟的時代中,智慧資本能受到高度重視及培植,以使本國銀行能自我提升競爭力,以最堅強的陣容面對國際金融市場的競爭。
研究結果歸納如下:
一、整體效率最佳銀行前四名:
1.金控公司及各銀行整體效率表現最佳前四名:
2002年:彰化商銀,玉山金控,萬泰商銀,台東企銀。
2003年:農民銀行,寶華商銀,玉山金控,安泰商銀。
2004年第三季:彰化商銀,農民銀行,國票金控,安泰商銀。
2.金控公司成員銀行及各銀行整體效率表現最佳前四名:
2002年:國泰世華,中信商銀,第一商銀,農名銀行。
2003年:農民銀行,華僑商銀,寶華商銀,安泰商銀。
2004年第三季:玉山商銀,華僑商銀,彰化商銀,安泰商銀。

二、整體效率最差銀行前四名:
1.金控公司及各銀行整體效率表現最差前四名:
2002年:華僑商銀,中華商銀,富邦金控,國泰金控。
2003年:建華金控,大眾商銀,聯邦商銀,復華金控。
2004年第三季:國泰金控,中信金控,建華金控,華南金控。
大致上,本國金控公司在成員銀行併入後,短期間並未做好資源整合,以致投入資源無法產生效率,產出亦無法發揮效率,以致整體效率低落;而一般銀行之經營效率與「每股盈餘」呈現正相關。
三、智慧資本最佳金控公司及各銀行前四名:
2002年:國泰金控,華南金控,中信金控,富邦金控。
2003年:國泰金控,中信金控,第一金控,富邦金控。
2004年第三季:國泰金控,中信金控,新光金控,第一金控。
四、智慧資本最差銀行前四名:
2002年:寶華商銀,華僑商銀,台灣企銀,台中商銀。
2003年:寶華商銀,華僑商銀,日盛金控,台灣企銀。
2004年第三季:寶華商銀,中華商銀,日盛金控,台灣企銀。
大致上,本國金控公司的股價受到投資大眾高度的肯定及評價,以致金控公司具有高智慧資本,投資大眾是肯定金控公司未來資源整合成功所能帶來的經營效率,然在目前金控公司之整體效率並未有效提升的情形下,市場成交股價因涉及投資人的主觀意識,是否評價過高,實在有待商榷,而一般銀行之經營效率大致與「智慧資本」呈現正相關。
Abstract
none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目 錄
頁 次
摘 要 I
目 錄 IV
表 目 錄 VII
圖 目 錄 X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及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2
第三節 研究架構 3
第四節 研究限制 6
第二章 國內銀行經營現況 7
第一節 國內金融機構之概況 7
一、金融機構之概況: 7
二、國內銀行經營狀況: 8
三、銀行業的特質: 16
第二節 國內金融情勢之未來發展 19
一、金融情勢之分析: 19
二、國內金融環境之重大改革: 21
第三節 智慧資本之簡介 24
第三章 文獻探討 26
第一節 銀行業投入與產出過程 26
第二節 銀行業經營績效之衡量 27
第三節 智慧資本之定義與衡量 28
一、智慧資本之定義: 29
二、智慧資本之分類: 30
三、智慧資本之衡量: 344
第四節 文獻回顧………………………………………………………………………….34
一、國外文獻回顧………………………………………………………………………34
二、國內文獻回顧………………………………………………………………………35
第四章 研究方法-資料包絡分析法探討 38
第一節 DEA模式之簡介 38
第二節 DEA模式之探討 38
一、Farrell之效率評估模式 38
二、CCR模式 40
三、BBC模式: 46
第三節 DEA模式之特性及限制 50
一、DEA模式之特性 50
二、DEA模式之限制 51
第五章 實證分析 53
第一節 投入項與產出項之選取 53
第二節 國內銀行經營效率分析 56
一、橫斷面分析: 56
二、縱斷面分析: 89
第三節 國內銀行經營效率與智慧資本之比較分析 97
一、國內銀行智慧資本之比較 97
二、國內銀行智慧資本與經營效率之探討 100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103
第一節 結論 103
第二節 建議 107
參 考 文 獻 109

















表 目 錄
表2-1 金融機構家數一覽表………………………………………………………… 9
表2-2 金融控股公司設立情形表…………………………………………………… 10
表2-3 本國銀行國外分支機構一覽表……………………………………………… 11
表2-4 金融機構逾放比率一覽表................................................................................... . 13
表2-5 金融機構逾放金額一覽表................................................................................... 13
表2-6 本國銀行資產報酬率與淨值報酬率一覽表………………………………… 13
表2-7 金融機構國內總、分行存款餘額一覽表…………………………………… 14
表2-8 金融機構國內總、分行放款餘額一覽表…………………………………… 14
表2-9 國內本國銀行近年業務營運一覽表………………………………………… 15
表2-10 本國銀行資產品質一覽表…………………………………………………… 15
表2-11 本國銀行營收比重…………………………………………………………… 17
表2-12 金融六法的大概內容及目的………………………………………………… 22
表3-1 智慧資本之定義……………………………………………………………… 30
表3-2 學者提出對人力資本的定義整理表………………………………………… 32
表3-3 智慧資本分類之彙整………………………………………………………… 33
表5-1 投入及產出變數表…………………………………………………………… 53
表5-2 投入及產出相關係數表...............................................................................................55
表5-3 IDEAS軟體變數暨其定義........................................................................................... 55
表5-4 2002年金控公司及個別銀行之整體效率及排序................................................. 58
表5-5 2002年金控公司成員銀行及個別銀行之整體效率及排序............................. 59
表5-6 2002年金控及銀行投入項應減少數額與產出項應增加數額表.................... 60
表5-7 2002年個別銀行投入項應減少數額與產出項應增加數額表........................ 61
表5-8 2002年金控公司及銀行之各項效率值及規模報酬表..................................... 65
表5-9 2002年金控公司成員銀行及個別銀行之各項效率值及規模報酬表........... 66
表5-10 2003年金控公司及個別銀行之整體效率及排序........................................... 68
表5-11 2003年金控公司成員銀行及個別銀行之整體效率及排序............................ 69
表5-12 2003年金控及銀行投入項應減少數額與產出項應增加數額表.................... 71
表5-13 2003年個別銀行投入項應減少數額與產出項應增加數額表........................ 72
表5-14 2003年金控公司及銀行之各項效率值及規模報酬表..................................... 75
表5-15 2003年金控公司成員銀行及個別銀行之各項效率值及規模報酬表........... 76
表5-16 2004年第三季金控公司及個別銀行之整體效率及排序................................. 78
表5-17 2004年第三季金控公司成員銀行及個別銀行之整體效率及排序................ 79
表5-18 2004年第三季金控及銀行投入項應減少數額與產出項應增加數額表....... 82
表5-19 2004年第三季個別銀行投入項應減少數額與產出項應增加數額表........... 83
表5-20 2004年第三季金控公司及銀行之各項效率值及規模報酬表........................ 87
表5-21 2004年第三季金控公司成員銀行及個別銀行之各項效率值及規模報酬表 88
表5-22 2002年至2004年第三季金控公司及各銀行整體效率值比較表……………90
表5-23 2002年至2004年第三季金控公司成員銀行及各銀行整體效率值比較表…91
表5-24 2002年至2004年第三季金控公司及成員銀行及各銀行每股盈餘與整體效率值比較表.....................................................................................................................93
表5-25 2002年至2004年第三季金控公司及各銀行每股盈餘與整體效率值表……94
表5-26 2002年至2004年第三季金控成員銀行及各銀行每股盈餘與整體效率值表
………………………………………………………………………………….95
表5-27 金控公司及各銀行整體效率表現最佳前四名排行表…………………………96
表5-28 金控公司及各銀行整體效率表現最差前四名排行表…………………………96
表5-29 金控公司成員銀行及各銀行整體效率表現最佳前四名排行表………………97
表5-30 金控公司成員銀行及各銀行整體效率表現最差前四名排行表………………97
表5-31 國內金控公司及各銀行智慧資本一覽表………………………………………99
表5-32 金控公司及各銀行智慧資本表現最佳前四名排行...…………………………100
表5-33 金控公司及各銀行智慧資本表現最差前四名排行表………………………100表5-34 2002年至2004年第三季金控公司及各銀行智慧資本與整體效率值表……101
表5-35 上市、櫃智慧資本與整體效率之相關係數表…………………………………102
表5-36 上市、櫃金控公司智慧資本與整體效率之相關係數表………………….…102
表5-37 2002年金控公司及各銀行各種效率評估一覽表..............................................114
表5-38 2002年金控公司成員銀行及各銀行各種效率評估一覽表..............................115
表5-39 2003年金控公司及各銀行各種效率評估一覽表...............................................116
表5-40 2003年金控公司成員銀行及各銀行各種效率評估一覽表..............................117
表5-41 2004年第三季金控公司及各銀行各種效率評估一覽表..................................118
表5-42 2004年第三季金控公司成員銀行及各銀行各種效率評估一覽表.................119



















圖 目 錄
圖1-1 研究架構圖………………………………………………………………………..5
圖4-2 Farrell定義之經濟效率圖............................................................................................35
圖4-3 總技術與規模效之關係...............................................................................................43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參 考 文 獻
一、中文部分:
1.王美惠(2002),「臺灣銀行業經濟效率與規模經濟分析-參數 法 與無參數法之比較」,淡江大學管理科學系博士論文。
2.宋偉航譯(1999),如何衡量資訊時代無形資產的價值萊夫(232348)、艾文森(Lief Edvinsson)、麥可(21232 e)、馬龍(Michael S.Malon)。
3.宋偉航譯(1998),Thomas A. Stewart 著,智慧資本-資訊時代的企業利基,智庫文化出版。
4. 李禮仲(2001),畢金融改革於一役-儘速完成金融六法相關子法研修,國家政策論壇第一卷第八期。
5.何柏正(1998),以DEA衡量中由台北、台中、高雄三營業處之經營績效,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6.李明軒,金融改革列車開動?遠見雜誌,90.8.1.
7.吳濟華(1996),資料包絡分析法(DEA)與效率分析-理論與應用,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講義。
8.吳濟華(1995),IDEAS軟體使用介紹,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講義。
9.吳桂華(1994),銀行經營效率之探討與改進之研究,中山大學財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10.吳錦盛(2002),國內銀行經營效率與智慧資本之探討,中山大學經濟學研究所論文。
11.林振偉(2004),「升息趨勢下的台灣金融業展望」,大華投顧投資月刊,8月號頁79-86。
12.周君銓(1989),銀行會計,東華書局
13.林炳文(2001),「台灣地區商業銀行合併之效率分析」,風險管理學報,第三卷,第一期 pp1-21。
14.施昶任(1997),資料包絡分析法之技術與分配效率於台灣地區銀行業之運用,成功大學工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15.洪廣益(1997),本國銀行與外國商業銀行經營績效評估-資料包絡分析法之運用,逢甲大學經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6.莊奕琦(2001),「如何衡量人力資本:以台灣為例」。台北:中央研究院經濟所學術研討會。
17.許振明、邱玉(2001),金融六法與金融改革,財金(研)090-060號。
18.黃宛華(1999),資訊服務業智慧資本之研究,政治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19.陳昆仁(2002),台灣地區本國銀行與外商銀行經營效率之評估,東吳大學經濟學系碩士論文。
20.曾銘深(2001),[淺談知識經濟]。(台灣經濟研究月刊)24,2:13-16。
21.曾俊堯(2001),「國內銀行業智慧資本之探討與比較」,交通銀行產業金融季刊,第114期。
22.張嗣聰(2004),以DEA法探討我國金控公司行銷面與財務面經營效率,中正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23.張文菁(2001),企業特性、人力資本、產業環境與組織績效之相關性研究。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24.童宗傑(2001),台灣地區新銀行經營績效比較分析-資料包絡分析法之應用。
25.蔡秀涓(2003),「政府部門人力資本理論與應用」,東吳政治學報,14期。
26.鄭秀玲、劉育碩,銀行規模、多角化程度與經營效率分析:資料包絡法之應用,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第12卷,第一期,2000,103-48。
27.賴彥豪(2000),「智慧資本之評量與知識管理活動-兩個個案分析」,政治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28.鍾怡如(1999),開放新銀行設立對舊銀行經營效率的影響,政治大學會計研究所論文。
29.羅際棠(1996),銀行授信與經營,三民書局。
30.譚浩平(2001),「十條法則透視電子商務」。http://caida.bnext.com.tw/special mag/2000 06 16/2000 06 16-34.html。
31.中華民國證券櫃台買賣中心之上櫃財務資料(2001-2004),http://www.otc.org.tw。
32.台灣證券交易所知上市公司財務資料(2001-2004),http://www.tse.com.tw。
33.KGI中信證券上市櫃公司財務資料(2001-2004),http://www.kgieworld.com.tw/。


二、英文部分:
1.Banker,R.D.,A.Charnes and W.W.Cooper(1984),「Some Model for Estimating Techaical and Scale Inefficiencies in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Management Science,30,pp.1078-1092。
2.Bassi,L.,& McMurrer,d.(1997),Training Investment Can Mean Financial Performance. Training and Development,52(5),40-42。
3.Becker,G.S. 1964.Human Capital:A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Analysis,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Education. New York: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 Press。
4.Benston,G.J.(1965),「Branch Banking and Economics of Scale」,Journal of Finance,20,pp.312-331。
5.Benston,G.A. Hanweck and D.B. Humphrey(1982),「Scale Economies in Banking」,Journal of Money,Credit and Banking,14:4,pp.435-456。
6.Benston(1972),「Economics of Scale of Financial Institutions」,Journal of Money,Credit and Banking,pp.312-341。
7.Booth,Rupert(1998),The measurement of intellectual capital,Management Accounting,London,Nov,Vol 76,pp.26-28。
8.Brooking,A. 1996,Intellectual Capital.London:International Thomson Business Press。
9.Charnes and W.W.Cooper and E.Rhodes(1978),「Measuring The Efficiency of Decision Making Units」,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2-6,pp.429-444。
10.Davenport,T.O. 1999 . Human Capital:What It Is and Why People Invest It . San Francisco:Jossey Bass。
11.Dzinkowski,R(2000),「The measurement and management of intellectual capital:An introduction」,Management Accounting,78(2),pp.32-36。
12.Edvinsson,Leif and Malone,M.S.(1997),Intellectual Capital,Lonndon:Piatkus。
13.Farell,M.J.,(1957),「The Measurement of Productive Efficiency」,Journal of Royal Statistical Society,Series A,General,120-3,pp.253-281。
14.Favero,C.A. and L.Papi(1995),「Technical Efficiency and Scale Efficiency in the Italian Banking Sector:A Non-Parametric Approach」,Applied Economics,27,pp.385-95。
15.Grossman,R.J.(2000),「Measuring up:Appropriate metrics help MR prove its worth」,HR Magazine,45(1),28-35。
16.Haslem,John A,Carl Scheraga,and James P. Bedingfield(1999),「DEA Efficiency Profiles of U.S. Banks Operating Internationally」,Interational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8,pp.165-82。
17.Knight,D.J.(1999),「Performance measures for in creasing intellectual capital」,Strategy & Leadership,27(2),pp.22-27。
18.Lepak,D.P. and S.A.Snell. 1999 「The Human Resource Architecture:Toward A theory of Human Capital Allocation and Development」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24,1:31-48。
19.Liebowitz,Jay and Suen,Ching Y (2000),「Developing Knowledge Management Metrics for Measuring Intellectual Capital,vol. 1,No. 1,pp.54-67。
20.Lynn,Bemadette,E.(2000),「Intellectual Capital:Unearthing hidden value by managing intellectual assets」,Ivey Business Journal。
21.Miller,S.M. and Noulas A.G.,(1996),「The Technical Efficiency of Large Bank Production」,Journal of Bankihg & Finance,20,3,pp.495-509。
22.Ross,Goran & Roos,Johan(1997). Measuring Your Company's Intellectual Performance,Long Range Planning,Vol.30,No.3.pp.413-426。
23.Saha,Asish and T.S. Ravisankar(2000),「Rating of Indian Commercial Banks:A DEA Approach」,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asearch 124,pp.187-203。
24.Sathye,Milind(2001),「X-efficiency in Australian Banking: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25,pp.613-30。
25.Schultz,T.W. 1961.「Investment In Human Capital」,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LI:1-17。
26.Sherman H. D. & F. Gold(1985),「Bank Branch Operating Efficiency;Evaluation With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 9,pp.297-315。
27.Stewart,T.A. 1997. Intellectual Capital:The New Wealth of Organizations. New York:Bantam Doubleday Dell Publishing Group,Inc。
28.Stewart,Thomas A.(1997),Grab a pencil-it´s a knowledge quiz,Fortune,vol.136,Issue 11,pp.241-242。
29.Ulrich,D.(1998),Intellectual Capital Equals Competence X Commitment. Sloan Management Review,39(2),15-26。
30.Van Buren,Mark E.(1999),「A yard stick for knoeledge management」,Training and Development,53,pp.71-74。
31.Voinovich,G.V. 2001.「Crisis in The Federal Workforce:Challenges,Strategies,and Opportunities.」,The public Manager (Summer):5-8。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校內校外均不公開 not available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永不公開 not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永不公開 not available

您的 IP(校外) 位址是 3.142.174.55
論文開放下載的時間是 校外不公開

Your IP address is 3.142.174.55
This thesis will be available to you on Indicate off-campus access is not available.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