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0608109-144940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0608109-144940
論文名稱
Title
溫柔敦厚之筆 寫真善美之文 琦君小說研究
A Tender Pen to Write Stories of the True,the Good and the Beautiful. A Study on ChiJun’s novels.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154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09-06-05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09-06-08
關鍵字
Keywords
琦君、真善美、琦君小說
none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5690 次,被下載 3592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5690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3592 times.
中文摘要
琦君一直是出版界的常勝軍,雖然她在2006年辭世了,但她沒有就此殞落!因為她溫柔敦厚的筆觸,常溫暖著成千成萬的讀者,牽引我們往真善美的途徑邁進,在讀者心中琦君早已永恆。琦君一生經歷失手足、失恃、失怙,又經歷家庭衝突、戰亂,流離失所,輾轉到這個孤苦無依的島國,由一個官家大小姐,到一位承擔家庭重擔的平凡小民。這樣的琦君,本應矛盾、消極;但在她童年時光,身邊的愛卻不曾匱乏,尤其是大媽、大伯及夏承燾老師的關懷叮嚀,這份愛的關懷延展到了琦君的作品中,期望自己能在作品中注入一份高潔的情操,表現對人生的崇高理想,因此認為文學創作的最高境界,即是-真善美的境界。
小說中的事物不一定是真實事件,可以有作者強烈的個人意識與思維。因此本文就從琦君「以溫柔敦厚之筆,寫真善美之文」這樣的人生哲學出發,並從琦君的小說創作入手,藉由琦君在小說的人物、情節、場景的細心安排下,去研究琦君小說的「真」-自我生活的投射;及小說中的「善」-對視角的細心安排;還有琦君小說中的「美」-美的意象。來探討琦君真善美的寫作宗旨。期能給「永恆的琦君」一個「真善美」的圓滿境界。
Abstract
none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目次
第一章 緒論 4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4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研究方法 6
第三節 文獻探討 10
第二章 琦君追求真善美人生哲學之由來 13
第一節 時代與環境 13
一、啟蒙運動 14
二、五0年代的台灣文學,女性作家的形成 15
第二節 琦君「愛」的來源 16
一、道德觀念預備期 18
二、有對自己或團體行為的評判標準 26
三、個人價值觀的建立 30
第三章 琦君小說的「真」 35
第一節 寫作之路 35
一、從小奠定的文學基礎 36
二、初試啼聲 37
三、關懷鄉土 37
第二節 作品中的自我影射 39
一、家族的縮影 40
二、親師之情 42
三、情感真愛 42
四、眾生相寫真 44
第三節 寬容與韌性 46
一、寬恕之心 46
二、人生逆境的韌性 48
三、永恆的愛 49
第四章 琦君小說的 「善」 52
第一節 思想主軸 52
一、天人合一:人性本善 53
二、佛心、佛性 54
第二節 追求美善-視角的運用 59
一、兒童視角 60
二、女性的視角 69
三、男性的視角 75
第三節 戰亂動盪後求安定的寄託 82
一、配景-鏡子 83
二、人物的相貌與裝扮 84
三、情節-「流月」或「留月」 86
第五章 琦君小說的「美」 88
第一節 人性之美 89
一、百善孝為先 90
二、慈愛體貼心 91
三、互信互愛一家人 93
第二節 文筆之美 95
一、浪漫主義的蹤跡 96
二、詩詞之美 104
第三節 意象之美 110
一、自然意象 111
二、鄉愁-意象 112
三、符碼意象 115
第四節 情境之美 119
一、意境之美- 119
二、場境之美- 120
第六章 結論 126
參考書目 130
附件一:琦君生平紀事 140
附件二:琦君小說集收錄內容 152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壹、琦君作品
一、 散文文本(依書名筆劃排列)
《一襲青衫萬縷情──我的中學生活回憶》,台北:爾雅出版社,1991年7 月
《三更有夢書當枕》,台北:爾雅出版社,1975年初版,1983年三十版
《千里懷人月在峰》,台北:爾雅出版社 ,1978 年9 月
《水是故鄉甜》,台北:九歌出版社 ,1984 年5 月
《母心•佛心》,台北:九歌出版社,1990年初版,2004年重排增訂二版
《母心似天空》,台北:爾雅出版社 ,1981 年12 月
《母親的金手錶》,台北:九歌出版社 ,2001 年1 月
《母親的書》,台北:洪範書店,1999年10月。
《永是有情人》,台北:九歌出版社,2005年
《此處有仙桃》,台北:九歌出版社 1985 年6 月
《我愛動物》,臺灣:洪範書店 1988 年3 月
《枕著一片書香》,台北巿:華欣出版社,1978年。
《青燈有味似兒時》,台北:九歌出版社,2004年
《玻璃筆》, 台北:九歌出版社 1986 年11 月
《紅紗燈》,台北:三民書局,1969年初版,2007年重印二版
《桂花雨》, 台北:爾雅出版社 1976 年12 月
《留予他年說夢痕》, 臺灣:洪範書店 1980 年10 月
《淚珠與珍珠》,台北:九歌出版社,2006年8月10日
《細雨燈花落》,台北:爾雅出版社 1977 年7 月
《琦君散文選》【中英對照】 鮑端磊等譯,台北:九歌出版社 2000年6 月
《琦君說童年》,台北:純文學出版社 1981 年8 月
《琦君讀書》,台北:九歌出版社 1987 年10 月
《詞人之舟》,台北:爾雅出版社,1996年初版,2005年六印
《媽媽銀行》,台北:九歌出版社,1992年初版,2006年二版三印
《煙愁》,台北:爾雅出版社,1981年9月新五版,2007年6月新四十八印
《夢中的餅乾屋》,台北:九歌出版社 2002 年3 月
《與我同車》,台北:九歌出版社,1979年3月
《燈景舊情懷》,臺灣:洪範書店 1983 年2 月
《讀書與生活》,台北:三民書局,1978年1月初版,2006年9月二版二刷


二、 散文小說集(依書名筆劃排列)
《文與情》,台北:三民書局,1990年
《琴心》,台北:爾雅出版社,1980年初版,2006年新四版
《琦君小品》,台北市:三民書局,1966年12月初版,2005年二版二刷
《琦君自選集》,台北:爾雅出版社, 1980 年12 月
《萬水千山師友情》,台北:九歌出版社,1995年初版,2006年重排增訂初版
三、 小說集(依書名筆劃排列)
《菁姐》,台北:爾雅出版社有限公司,2004年初版,2005年二印
《橘子紅了》,台北:洪範書局出版社,1991年初版,2006年四十三印
《錢塘江畔》,台北:爾雅出版社有限公司,2004年初版

貳、專書部份(依作者姓氏筆劃排列)
Carol S.Pearson著,張蘭馨譯:《影響你生命的12 原型》,台北:生命潛能文化事業公司,1994年4月出版,2002年12月四版。
Terry Eagleton著,吳新發譯:《文學理論導讀》,台北:書林出版有限公司,1993年。
王鼎鈞等著:《鐘》,台北:爾雅出版社,1985年10月六版。
王夢鷗:《文學概論》,台北:帕米爾書店,1964年。
世界書局編輯部:《全唐詞》第二冊,台北:世界書局,1984年三月再版。
古繼堂:《台灣小說發展史》,台北市:文史哲出版社,1996年。
司馬長風:《中國新文學史》,板橋市:駱駝出版社,1987年8月。
任一鳴:《中國女性文學的現代演進》,香港:青文書屋,1997年。
宇文正:《永遠的童話--琦君傳》,台北:三民書局,2006年。。
朱立元主編:《當代西方文藝理論》,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6年5月。
朱光潛:《談美》,台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1990年3月初版,2003年7月初版三刷。
朱光潛:《文藝心理學》,台北:台灣開明書店,1988年。
牟宗三:《中國哲學的特質》,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84年。
佛斯特(E.M.Forster)著,李文彬譯:《小說面面觀》,台北:志文出版社,2002年。
余光中等箸,李素貞主編:《自豪與自幸-二十堂名家的國文課》,台北:商周出版,2005年7月。
李仕芬:《愛情與婚姻:台灣當代女作家小說研究》,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6年5月。
李栩鈺:《文學女性與女性文學》,台北:里仁書局,2007年。
沈謙:《獨度,散文國•愛的世界—讀琦君「想念荷花」》,台北:讀冊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2年10月初版。
孟瑤等箸:《悟》,高雄市:佛光出版社,1986年9月再版。
宗白華:《美學的散步Ι》,台北:洪範書店,1981年初版,2007年七印。
林鎮山:《台灣小說與敘事學》,台北:前衛出版社,2002年9月。
洪炎秋:《文學概論》,台北:中國文化大學出版部,1988年。
胡亞敏:《敘事學》,湖北省: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年。
馬振方:《小說藝術論稿》,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1年。
張玉法:《中國現代史》,台北:東華書局,1986年。
張秉戍:《彈指詞箋注》,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年。
張春興、林清山等著:《教育心理學》,台北:東華書局,1991年。
張春興:《心理學概要》,台北:東華書局,1985年。
陳君山主編:《人文學概論》,台北:東華書局,1989年。
陳昭利總策劃:《台灣的藝術》,台北:泛亞國際文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8月出版,2005年12月五版。
陳碧月著:《小說欣賞入門》,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
陳銘磻:《文學裡的友情》,台北:爾雅出版有限公司,1987年2月六印。
章方松:《琦君的文學世界》,台北:三民書局,2004年。
琦君等:《遊子浮雲》,台北:華欣文化事業中心,1979年四月。
琦君等:《永?琲熒R》,台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1997年3月初版。
蘇雪林等箸:《我們的八十年》,台北:時報文化,1991年。
華正書局:《東坡樂府箋》,台北:華正書局,1980年。
華倫(Austin Warren)、韋勒克(Rene Wellek)著,王夢鷗等譯:《文學論》,台北:志文出版社,2000年。
黃永武:《詩與美》,台北:洪範書店,1985年4月。
楊義:《中國敘事學》,嘉義:南華管理學院,1998年。
葉維廉:〈「艾略特方法論」序說〉《從現象到表現》,台北:東大出版,1994年。
鄔昆如:《哲學概論》,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87年初版,1989年三版。
劉秀娟:《兩性關係與教育》,台北:揚智文化,1997年。
德尼斯・于斯曼著,欒棟、關寶艷譯:《美學》,台北:遠流出版社,1990年。
潘清芳:《中國哲學思想探研》,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1989年。
蔡源煌:《從浪漫主義到後現代主義》,台北:雅典出版社,1998年。
錢鍾書:《圍城》,台北:大地出版社,2007年2月。
隱地編載:《琦君的世界》,台北:爾雅出版社,1980年11月20日初版,1983年10月5日四版。
羅蘭等箸:《枕著一片書香》,台北:華欣文化事業中心,1978年9月。
蘇進文等著:《發展心理學》,台北:心理出版社,1994年。
龔鵬程:《文學散步》,台北市:台灣學生書局,2003年9月初版,2005年2月二版。

參、期刊部份(依作者姓氏筆劃排列)
尹詩:〈植根故鄉文化的吟唱-琦君作品探析〉《世界華文文學論壇》 第1期 2007年。
公孫嬿:〈琴心〉《自由中國》第12卷第9 期 1955年 2 月。
心岱: 〈雲影天光──琦君緣〉《明道文藝》 17期 1977年6月。
方叔:〈那屬於中國傳統女性的散文〉《書評書目》第67期 1978年11月。
方忠:〈留予他年說夢痕 一花一木耐溫存──琦君散文論〉《臺港與海外華文文學評論和研究》1992年第1期 1992年5月。
王永華、施錦標:〈訪琦君〉《興大法商》第32期 1976年3月。
王牧之:〈浙籍在臺作家及藝術家小傳〉《浙江月刊》第7卷第1期 1975年1月。
王盛弘:〈留得芳菲住《煙愁》〉《爾雅人》第105期4版 1998年5月。
朱才華:〈春風化雨潤心田-論琦君散文中的母親形象〉《哈爾濱學院學報》第8期 2006年。
朱白水:〈琦君享譽文壇四十年〉《文訊》第37期 1992年2月。
老松 :〈琦君小品〉 《現代學苑》 第4:3期 1967年3月
何峰 :〈詩化的悲劇人生──《橘子紅了》觀後隨想〉 《電影藝術》 2002年第3期 2002年5月。
李少紅、 田小蕙 :〈橘子這樣紅了〉 《電影藝術》 2002年第3期 2002年5月
李文:〈琦君筆下的世界〉《仕女雜誌》第39期 1982年7月。
李仕芬:〈從女性主義文學批評到台灣女作家〉《廣州師院學報》1988年第1期 1988年1月。
李偉:〈幽暗中的女性聲音-琦君小說解讀〉《文教資料》第35期 2007年。
李偉:〈琦君小說的審美觀照〉《語文學刊》第18期 2007年。
李源:〈一個寂寞的歌人:論琦君的創作〉《廣東社會科學》1986年第9期 1986年9月。
杜元明:〈魂繫故土畫「夢痕」──琦君散文管窺〉《吉林師範學院學報》第1期 1988年1月。
沙雅:〈溫柔敦厚,寬容博愛──《留予他年說夢痕》〉《時報周刊》第345期 1984年10月7日
沈謙:〈愛的世界-讀琦君的「想念荷花」〉《幼獅少年》第85期 1983年11月。
具春林:〈琦君小說《七月的哀傷》的敘述藝術〉《名作欣賞》 第14期 2007年。
周安儀:〈多產作家篇篇難產,琦君筆下字字珠璣〉《九歌雜誌》第70期第1版 1986年12月。
周杏芬:〈從〈髻〉看琦君洞達世情的人生體悟〉《國文天地》第196期 2001年9月。
季薇:〈畫像傳神──琦君的「父親」〉《婦友月刊》第283期 1978年2月。
林依潔:〈《留予他年說夢痕》裡兩個交疊的夢境〉《明道文藝》第60期 1981年3月。
林芝:〈緊握生花妙筆的散文家〉《幼獅少年》第85期 1983年11月。
林瑞美 :〈比較朱自清的背影與琦君的髻──淺論現代散文進步了沒有〉《書評書目》 第35期 1976年3月。
林慧美:〈充滿愛意和溫情的生命之旅:淺析琦君散文的藝術風格〉《當代文壇》1999年第5期 1999年5月。
林麗如:〈回首向來蕭瑟處-專訪蕭白〉《文訊》264期 2007年10月。
邱瓊慧:〈從《青燈有味似兒時》認識琦君的世界〉《中國語文》第498期 1998年12月
采微:〈方寸田園〉《文訊》第1期 1976年4月。
亮軒 :〈流不盡的菩薩泉──看琦君「三更有夢書當枕」有感〉 《書評書目》 第29期 頁19-24 1975年9月。
姚宜瑛:〈雨聲滴零憶舊情──悼琦君姊〉《文訊》249期 2006年7月。
姚皓華:〈琦君思鄉懷人散文研究〉《渤海大學學報》第27卷第6期 2005年11月
施文華: 〈筆致淡雅的潘琦君〉 《婦友》第58期 1959年7月10日
洪醒夫:〈意中所有,筆下所無──《桂花雨》讀後雜感〉《明道文藝》第15期 1977年6月。
胡家祥:〈尋真•持善•求美-談談真善美〉《江西師範大學學報》第33卷第2期 2000年5月 。
范銘如:〈台灣新故鄉──五十年代女性小說〉《中外文學》第28卷第4期 1999年9月。
若華 :〈試泛「詞人之舟」〉《書評書目》 第100期 1981年9月
唐吉 :《我家有個反對黨──側寫我的另一半琦君》 《九歌》 第124期 第1版 1991年6月
夏志清: 〈夏志清論「一對金手鐲」〉(節錄自〈中國文學史四種合評〉) 《現代文學》復刊號 第1期 1977年7月。
夏祖麗: 〈女作家琦君和盧燕有段師生緣〉《婦女雜誌》 第89期 1976年2月
孫輝:〈走近琦君的散文世界〉《現代語文》第10期 2007年。
徐軍:〈哲學與真善美〉《安徽大學學报(哲學社會科學版) 》第27卷第2期 2003年1月。
徐學:〈以愛心洞照憂患人生:淺談琦君散文〉《台港文學選刊》1988年第4期 1988年8月。
翁細金:〈琦君散文的一種解讀〉《溫州師範學院學報》第2期 2001年4月。
袁鷹:〈春草池塘判遠人消息-憶琦君〉《人民文學》第4期 2007年。
張向輝:〈一首棄婦的輓歌—淺評琦君《橘子紅了》〉《美與時代》第1期 2004年。
張秀亞: 〈煙愁〉 《書評書目》 第37期 1976年5月
張嵐:〈入世的情懷出世的夢──海峽兩岸「閑適」散文的比較分析〉《長白學刊》1999年第2期 1999年3月。
張瑞芬:〈細雨燈花落──懷想琦君與其散文〉《文訊》249期 2006年7月。
張默芸:〈台灣文壇閃亮的恆星──琦君散文小說作品評析〉《福建論壇》1988年第4期 1988年8月。
梁霞:〈青燈有味 流月無聲-論琦君小說的創作風格〉《理論界》第2期 2006年。
梅遜:〈讀琦君「聖誕夜」〉《文壇》103期 1969年1月。
畢樸:〈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送別琦君〉《文訊》249期 2006年7月。
符立中:〈與舊景鄉情告別──琦君〉《幼獅文藝》第100卷第4期 2002年10月。
莊素玉:〈琦君的世界〉《光華雜誌》第6卷3期 1981年3月。
郭嗣汾:〈我所認識的潘琦君〉《幼獅文藝》第18卷第5期(總第103期) 1963年5月
陳乃輝:〈雋永如詩的散文家:潘琦君女士〉《婦聯畫刊》第13期 1982年1月。
陳文芬:〈同情與溫暖的活泉──琦君《永是有情人》吐露身世〉《九歌》第204期3版 1998年3月10日。
陳冰原:〈留予他年說夢痕,一花一木耐溫存──台灣作家琦君的生活和作品〉《溫州師範學院學報》1989年第2期 1989年4月。
陳玲珍:〈萬里情懷總是春──琦君女士訪問記〉《文學時代》第5期 1982年1月。
陳素芳:〈資深女作家現況(上)-琦君:永是有情人〉《文訊》第209期 2003年3月。
陳素芳:〈漸行漸遠還深──二十年書信往返念琦君〉《文訊》249期 2006年7月。
章方松:〈雨天的思念〉《溫州瞭望》第17期2006年。
游喚:〈傳統下的獨白──評琦君散文集《燈景舊情懷》〉《散文季刊》第2期 1984年4月。
程榕寧:〈橫跨兩代的人──琦君〉《愛書人月刊》第124期2版 1980年5月。
黃秋芳:〈希世的珍奇──追隨琦君的眼睛〉《明道文藝》第160期 1989年7月。
黃碧霞:〈捕捉夢痕的赤子,訪「留予他年說夢痕」作者──琦君女士〉《洪範雜誌》第 6期第3版 1982年2月。
黃靜嘉:〈幾段因緣記琦君〉《文訊》249期 2006年7月。
詹悟 :〈「詞人之舟」與「度人之舟」〉《中國語文》 第300期 1982年6月
詹悟:〈但得此心春長滿──讀琦君《萬水千山師友情》〉《明道文藝》第249期 1996年12月。
詹悟:〈夜半琦君入夢來〉《文訊》249期 2006年7月。
詹悟:〈棄婦的輓歌──讀琦君的《橘子紅了》〉《書評》第22期 1996年8月。
詹悟:〈琦君《永是有情人》及其他〉《書評》第38期 1999年2月。
詹悟:〈歌唱人生──讀琦君的《燈景舊情懷》〉《中國語文》第53卷第1期 1972年7月。
鄒桂苑:〈琦君研究資料彙編〉《文訊》第115期 1995年5月。
甄珍:〈琦君的世界〉《中國校外教育(讀書)》第12期 2007年。
齊邦媛 :〈自然處見才情〉 《純文學》 第1期 1980年4月
潘夢園:〈魂牽夢縈憶故鄉──試論琦君懷鄉思親的散文〉《曁南學報》1984年第4期 1984年10月。
鄭明娳: 〈一花一木耐溫存〉《幼獅文藝》 第263期 1975年11月
黎怡:〈一顆靈心:琦君〉《爾雅人》第78期4版 1995年3月。
盧素貞:〈我讀《煙愁》〉《書評書目》第49期 1977年5月。
嶺月:〈送你一枝魔筆──《琦君說童年》〉《幼獅少年》第73期 1982年11月。
應平書:〈琦君的赤子情懷〉《文訊》第36期 1988年6月。
戴惠:〈琦君的小說研究〉《語文教學與研究》第5期 2007年。
鍾玲:〈溫馨──《琦君說童年》賞析〉《聯合文學》第81期 1991年7月。
鍾麗慧:〈《三更有夢書當枕》的琦君〉《文藝月刊》第179期 1984年5月。
魏赤 :〈眼因淚而清明,心因憂患而溫厚──論琦君的散文(下)〉 《國文天地》 第17卷第6期  2001年11月。
魏赤 :〈眼因淚而清明,心因憂患而溫厚──論琦君的散文(上)〉 《國文天地》 第17卷第5期  2001年10月。
魏赤:〈台灣女作家琦君的散文世界〉《臨沂師範學院學報》第1期 2002年。

肆、報紙部份(依作者姓氏筆劃排列)
尤今:〈小小玻璃屋濃濃人世情〉《中華日報》,第11版,1987年8月7日
心岱:〈琦君常保赤忱童心〉《民生報》,第22版,1989年6月22日。
石麗東:〈詩、散文、生活──琦君、李唐基談他二人的和而不同〉《中華日報》,第8版,1995年2月24日。
冰子:〈相濡以沫──記在病中的琦君伉儷〉《中華日報》,第19版,2000年1月3日。
朱嘉麗:〈晶瑩圓潤粒粒珠〉《中央日報》,第10版,1982年6月13日。
吳玲瑤:〈永懷赤子情〉《中央日報》,第22版,1998年6月12日。
李金蓮〈旅美多年有夢書當枕──話琦君〉《中國時報》,第12版,1986年4月17日。
李漢呈:〈逃出煙愁世界──評琦君新著《與我同車》〉《中華日報》,第11版,1979年5月25日。
周芬伶:〈千里懷人月在峰──與琦君越洋筆談〉《中國時報》,第8版,1986年11月22日
林秀蘭:〈慈悲溫靄的大媽〉《中央日報》,第22版,1998年6月22日。
林芝:〈久違了,琦君阿姨〉《聯合報》,第37版,2001年11月25日。
林黛嫚〈靈感本子紀錄溫柔敦厚〉《中央日報》,第16-17版,1991年11月8日。
思果 :〈落花一片天上來──讀琦君女士的散文〉 《中國時報》 第12版 1975年12月21日。
凌晏初:〈琦君筆孩童心〉《中央日報》,第22版,1998年6月12日。
夏志清:〈母女連心忍痛楚 琦君回憶錄評賞-上〉,《中央日報》,第16、17 版,1991年11 月。
張秀亞:〈「煙愁」〉,《中央副刊》,1963年12月31日
梅遜:〈《琴心》讀後〉,《聯合副刊》,1954年1月25日。
畢樸:〈一座友情紀念博物館──琦君的家〉《中央日報》,第16版,1989年9月13日。
莊宜文:〈聆聽歲暮的聲音──資深前輩作家現況報導〉《聯合報》,第41版,1997年12月16日。
郭明福:〈坎坷世路上的安慰──琦君《水是故鄉甜》〉《中央日報》,第10版,1984年8月27日。
陳文芬:〈童心與溫暖的活泉──琦君《永是有情人》透露身世〉《中國時報》,第2版,1998年2月5日。
陳素芳:〈琦君談生活、話讀書〉《中華日報》,第15版,1989年10月24日。
琦君:〈最後的握手──悼念知友海音〉《聯合報》,第37版,2001年12月26日。
黃彗倩:〈多情應笑我〉《中央日報》,第22版,2000年6月29日。
義芝:〈琦君談心靈採購〉《聯合報》,第21版,1989年5月13日。
詹悟:〈《媽媽銀行》存的是什麼款?〉《中華日報》,第11版,1994年11月13日。
詹悟:〈有情世界──讀琦君《留予他年說夢痕》〉《中央日報》,第10版,1981年2月18日。
詹悟:〈風光一日一回新──讀琦君的《水是故鄉甜》〉《中華日報》,第10版,1984年9月17日
廖玉蕙:〈在彩色和黑白的網點之後— 到紐澤西,訪琦君-上〉,《自由時報》,第39 版,2001 年11 月9 日。
劉守世:〈我讀琦君《桂花雨》〉《中華日報》,第11版,1977年4月18日。
劉安諾:〈琦君的幽默〉《中華日報》,第14版,1991年3月15日。
潘人木:〈你看琦君多嫵媚〉《中央日報》,第22版,1998年6月12日。
賴素鈴:〈重溫故鄉童年點滴,琦君書中景猶在〉《民生報》,第10版,2001年11月6日。
應平書:〈文壇常青樹〉《中華日報》,第14版,1989年4月13日
臨冬:〈初識琦君〉《中央日報》,第10版,1985年3月22日。
琹涵:〈懇摯的愛心──《留予他年說夢痕》讀後〉《新生報》,第12版,1981年2月23日。

伍、學位論文部份(依作者姓氏筆劃排列)
王育美「琦君書信研究」,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年6月。
王怡心「琦君小說主題內涵與人物刻畫研究」,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學位論文,2004年。
王琢藝「舊時代的棄婦輓歌──琦君小說《橘子紅了》研究」,彰化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8月。
林鈺雯「琦君散文的抒情傳統」,彰化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
邱珮萱「琦君及其散文研究」,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年12月。
邱珮萱「戰後臺灣散文中的原鄉書寫」,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論文,2003年6月。
張西燕「琦君小說中女性意識書寫研究」,屏東教育大學中國語文學系語文教學碩士論文,2007年7月。
張林淑娟「琦君橘子紅了敘事美學研究」,銘傳大學應用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6月。
陳姿宇「琦君散文人物刻劃研究」,玄奘人文會學院中國語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6月。
陳雅芬「琦君小說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應用語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6月。
陳瀅如「琦君兒童散文的傳記性」,台東師範學院兒童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1月。
陶玉芳「琦君散文在國小教育上的價值與應用」,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2004年1月。
鄭君潔「論琦君的書寫美學和生活風格」,佛光人文社會學院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1月。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校內校外完全公開 unrestricted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