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0611104-201913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0611104-201913
論文名稱
Title
銀行中長期授信違約機率之衡量
The Mearsurement of Probability of Default of Mid and Long Term Bank Loans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77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04-05-31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04-06-11
關鍵字
Keywords
違約機率、回復率、內部模型
none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5671 次,被下載 0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5671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0 times.
中文摘要
由於新版巴賽爾協定自2006年開始實施。從巴塞爾銀行監理委員會的角度來看,其鼓勵銀行建置內部模型,所持之立場是希望銀有相當之能力對其各筆放款資產「內生化」其違約機率。
本研究乃採郭照榮(2003)對Jarrow et al.(1997)模型之改良並採非政策性金融的樣本(即銀行放款客戶)作為本論文研究對象,並針對研究標的銀行的逾放比率和其違約機率,探討二者之間的相關性,另外,亞洲金融風暴發生的時間點,並將研究標的銀行貸款資料歸類,做違約機率變化分析。 其實證結果如下:
1.各家銀行違約機率變化,確切地反映出各銀行貸款客戶的信用評等動態轉移過程。
2.回復率與違約機率呈現正向關係。顯示隨著回復率的提高,銀行所能容忍的違約機率亦愈高。
3.華南銀行和寶華銀行之違約機率與逾放比率,有部分年間沒有一致的趨勢。可能原因有二:(1).台灣中小企業大多屬於未評等情況, 因此銀行取得中小企業的評等會有其困 難度。
(2)、影響逾放比率中,除了企業金融業務中的逾期放款外,消費金融業務的逾期放款亦是影響因素之一,但銀行在消費金融的客戶群亦缺乏信用評等資訊。故模型所估出的違約機率目前僅能部分解釋逾放比率的變化。
Abstract
none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目 錄
致謝辭
中文摘要
目錄、表目錄和圖目錄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3
第三節 研究架構 4
第二章 信用風險模型簡介與文獻探討 6
第一節 區別性統計模型 7
第二節 結構性模型 13
第三節 縮減式模型 24
第四節 各類信用風險模型之比較 31
第三章 研究方法 34
第一節 研究模型 34
第二節 研究設計 45
第四章 實證結果與分析 51
第一節 回復率與違約機率之關係 51
第二節 逾放比率與違約機率之關係 54
第三節 有擔保品貸款違約機率之分析 58
第四節 無擔保品貸款違約機率之分析 67
第五章 結論、研究限制與建議 68
第一節 結論 68
第二節 研究限制與建議 70
第三節 研究意涵 72
附 錄 73
參考文獻 75
中文文獻 75
英文文獻 76


表 目 錄
表2 - 1 債券的payoff 14
表2 - 2 BBB級債券的轉移矩陣 20
表2 - 3 一年期之遠期零息殖利率 20
表2 - 4 BBB級債券一年期的遠期價格 21
表2 - 5 BBB級債券一年內債券價值及其價值的變動 21
表3 –1 台灣經濟新報信用等級分類表 47
表3 - 2 88~92年 之風險中立轉移矩陣 49
表4 –1 華銀在金融風暴前後之累積違約機率與邊際違約機率 59
表4 - 2 貸款企業在下期被評為違約之等級占當年度貸款筆數之比例 60
表4 - 3 貸款企業在下期被評為違約之等級占當年度貸款筆數之比例 61
表4 - 4 本研究期間內信用評等被評為違約等級之公司 61
表4 - 5 研究標的銀行在貸款期間曾發生財務危機的公司 61
表4 - 6 中信局在金融風暴前後之累積違約機率與邊際違約機率 63
表4 - 7 寶華銀在金融風暴前後之累積違約機率與邊際違約機率 65
表4 - 8 華銀無擔保放款累積違約機率 67
表4 - 9 華銀無擔保放款邊際違約機率 67


圖 目 錄
圖1 - 1  研究流程圖 5
圖2 - 1  類神經網分析運作方式圖 11
圖2 - 2  資產分配及違約圖 17
圖2 - 3  CreditMetrics計算風險值之流程圖 19
圖2 - 4  無風險性債券之兩期價格結構圖 26
圖2 - 5 區別性統計模型、結構法模型及縮減法模型優、缺點與適用時機 33
圖 4 –1  華銀各回復率下之歷年違約機率分配圖 52
圖 4 - 2 中信局 各回復率下之歷年違約機率分配圖 52
圖 4 - 3 寶華銀 各回復率下之歷年違約機率分配圖 53
圖 4 - 4 華銀與寶華銀逾放比率趨勢比較圖 54
圖 4 - 5 華銀逾放比率、有擔保及無擔保放款之邊際違約機率 56
圖 4 - 6 本國自88至92年度之經濟成長率 56
圖 4 - 7 寶華銀逾放比率、有擔保及無擔保放款之邊際違約機率 57
圖 4 - 8  華銀在金融風暴前後之累積違約機率趨勢圖 60
圖 4 - 9  華銀在金融風暴前後之邊際違約機率趨勢圖 60
圖 4 - 10 中信局在金融風暴前後之累積違約機率趨勢圖 63
圖 4 - 11 中信局在金融風暴前後之邊際違約機率趨勢圖 64
圖 4 - 12 寶華銀在金融風暴前後之累積違約機率趨勢圖 66
圖 4 - 13 寶華銀在金融風暴前後之邊際違約機率趨勢圖 66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參考文獻
中文文獻
1. 王懷德(2003),「KMV模型於國內未上市未上櫃之公開發行公司之研究」,東吳大學會計研究所。
2. 李弘道(2002),「有記憶性信用價差期間結構模型」,國立政治大學財務管理研究所。
3. 林妙宜(2001),「公司信用風險之衡量」,國立政治大學金融所。
4. 林佳蓉,「信用風險模型發展與衡量-以中長期資料運用制度為例」,國立中山大學財務管理所。
5. 施宜君(2002),「信用風險的評價與應用」,國立政治大學金融研究所。
6. 郭照榮(2001),「中長期資金運用之總體效益評估與建議」,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委託專題研究報告。
7. 郭照榮(2003),「如何量計銀行放款風險:風險中立機率測度的馬可夫模型之應用」,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初稿。
8. 郭敏華(2002) ,「債信評等」,智勝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9. 郭松雲(2001),「正則馬可夫鏈極限分布之研究」,逢甲大學應用數學所。
10. 陳松男(2002),「金融工程學」,華泰書局。
11. 陳秀璟(2000),「引用利率期間結構模型與信用風險溢酬改進信用風險值之估計」,銘傳大學金融研究所。
12. 趙令斌(2001),「以選擇權模型衡量信用風險」,東吳大學會計研究所。
13. 蔡明憲(2002),「金融機構消費信用貸款授信評量模式」,國立中山大學財務管理所。
14. 謝承遠(2002),「公司債風險溢酬與違約風險之探討」,國立成功大學會計研究所。
15. 蕭珍隆(2003),「銀行授信信用風險溢酬之衡量」,國立中山大學財務管理所。




英文文獻
1. Basel Committee on Banking Supervision(2001), “Proposal for New Based Capital Accord” Bank for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
2. David Jones and John Mingo, “ Credit risk modeling and internal capital allocation processes: Implications for a models-base regulatory bank capital standard” Journal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p79-108.
3. Edward I. Altman, Anthony Saunders(1998), “ Credit risk meashrement : Developments over the last 20 years” Journal of Banking & Finance 21(1998) p1721-1742.
4. Harald Martin Myhre, Arve Ree, Amund Westbye(2003), “Pricing Credit Derivatives” Norwegi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5. Hu, Yen-Ting, and William Perraudin(2002), “The Dependence of Recovery Rates andDefaults” , BirkBeck College.
6. Jason Z. Wei(2003), “ A multi-factor, credit migration model for sovereign and corporate debts’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oney and Finance 22, p709-735.
7. JP Morgan(1997), “CreditMetricsTM-Technical Document.”
8. Lim Kian Guan(2003), “Estimation Credit Risk Premia.”
9. Merton, R., 1974. “On the pricing of corporate debt.” Journal of Finance, p449-470.
10. Michel Crouhy, Dan galai, Robert Mark(2000) “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current credit risk models” 24 P59-117.
11. Pietro Millosovich(2003), “An extension of the Jarrow-Lando-Turnbull Model to random recovery rate.”
12. Robert A. Jarrow; David Lando; Stuart M. Turnbull(1997) , “ A Markov for the Term Structure of Credit Risk Spreads” The 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 Vol. 10, No. 2, p481-523.
13. Robert A. Jarrow; Stuart M. Turnbull(1995 “Pricing Derivatives on Financial Securities Subject to Credit Risk” The Journal of Finance, Vol. 50, No. 1, p53-85
14. S. Das and P. Tufano(1995), “Pricing Credit Sensitive Debt When Interest Rates, Credit Ratings, and Credit Spreads are Stochastic,” Journal of Financial Engineering 5 p161-198.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校內校外均不公開 not available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永不公開 not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永不公開 not available

您的 IP(校外) 位址是 3.139.86.56
論文開放下載的時間是 校外不公開

Your IP address is 3.139.86.56
This thesis will be available to you on Indicate off-campus access is not available.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