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0613108-102751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0613108-102751
論文名稱
Title
漢初異姓諸侯王研究
none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255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08-05-23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08-06-13
關鍵字
Keywords
漢初、異姓、諸侯王、西漢、韓信、漢代、漢朝、劉邦、分封、封王
none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5659 次,被下載 2780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5659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2780 times.
中文摘要
本篇論文探究的對象是漢朝初年八位異姓諸侯王,並涵蓋與操縱他們興盛、殞落息息相關的漢高祖劉邦。
對於異姓諸侯王中最著名、最引起後世注意的韓信,本文獨立一章就其生平及功略予以詳實的探究,其餘七位異姓諸侯王則在另一章之中分節論述,凡史書上出現的疑義及後人評論有失公允之處,本文均提出新的見解與想法,推演合理合情的證明。此外,漢初分封思想興起的歷史背景與過程、劉邦分封而又誅除異姓諸侯王的考量、異姓諸侯王之間的異同比較,本文也都作抽絲剝繭似的分析。而在研究以上異姓諸侯王生平的同時,亦匯整統合、推估建立起每位諸侯王之年表,以及羅列整理各式主題的分析比較圖表,期能提供此一研究新的詮釋觀點與多元的便利工具樣貌。
相較於同姓王研究的豐富,漢初異姓諸侯王一向較少引起關注,這與異姓諸侯王的迅速沒落有極大關聯,本文多方面提出漢高層有意誅除異姓諸侯王的痕軌,倡論政治制度非為異姓諸侯王興衰的條件。本文從不疑處疑起,透過「釋疑」以及「比較分析」的方式試圖推翻歷來既定成見與傳統主流說法,希望本文新的思考邏輯能為未來接續深入的論題略盡棉薄之力。
Abstract
none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第一章 緒論……………………………………………………………………7
第一節 研究動機 …………………………………………………………7
第二節 文獻探討 …………………………………………………………8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方法 ………………………………………………10
第二章 最著名的異姓諸侯王--韓信(齊王、楚王)…14
第一節 身微志異的韓信 ………………………………………………14
第二節 亡楚歸漢,初試啼聲…………………………………………19
一、蕭何追韓信……………………………………………………………19
二、「漢中對」的意義……………………………………………………22
第三節 一展將才,打下半壁江山……………………………………29
一、定三秦,彭城大敗……………………………………………………29
二、擊魏,徇趙,脅燕……………………………………………………31
三、定齊退楚 ………………………………………………………………40
(一)楚漢夾縫間求生存的齊國………………………………………41
(二)楚漢膠著待突破…………………………………………………41
(三)韓信襲齊…………………………………………………………43
(四)龍且驕兵必敗……………………………………………………45
(五)論酈食其使齊……………………………………………………47
(六)論韓信滅齊的評價及其對劉邦的貢獻…………………………50
(七)小結………………………………………………………………56
第四節 韓信謀反之說析探 …………………………………………57
一、請封齊王的是非 ……………………………………………………57
1
二、無意更上層樓的韓信………………………………………………66
三、羅織罪名,多有可疑………………………………………………68
(一)以劉邦為首的漢君臣步步進逼…………………………………68
1. 張良、陳平多次陷害…………………………………………68
2. 呂后、蕭何聯手詐騙…………………………………………74
(二)功高震主,難敵帝王之術………………………………………77
1. 論韓信與陳豨共謀……………………………………………77
2. 論司馬遷認為韓信謀反………………………………………81
3. 論韓信死於「兔死狗烹」……………………………………84
第三章 其他異姓諸侯王………………………………………………92
第一節 臧荼(燕王)……………………………………………………92
一、被忽略的異姓諸侯王 ………………………………………………92
二、燕國降漢與劉邦封臧荼……………………………………………94
三、臧荼反叛疑受部下陷害……………………………………………97
第二節 韓王信(韓王、代王)……………………………………100
一、漢初首位異姓諸侯王 ……………………………………………100
二、論韓王信謀反………………………………………………………101
三、「韓王信」與「代王信」之辨……………………………………104
第三節 張耳、張敖(趙王)…………………………………………109
一、張耳封王時間辨證…………………………………………………109
二、張耳死於何時辨證…………………………………………………115
三、張敖被廢為侯的疑點………………………………………………117
第四節 彭越(梁王)……………………………………………………122
一、彭越的個性及其游擊軍的特質…………………………………122
二、彭越對楚漢戰局的貢獻 …………………………………………124
三、死得最慘的異姓諸侯王 …………………………………………125
第五節 英布(淮南王)………………………………………………132
2
一、英布的性格特質……………………………………………………132
二、英布擊殺義帝疑點釋疑 …………………………………………134
三、最具威脅的反王……………………………………………………139
第六節 盧綰(燕王)……………………………………………………142
一、與劉邦交情匪淺的異姓諸侯王…………………………………142
二、形勢窘迫,謀求自保仍失敗………………………………………143
第七節 吳芮(長沙王)…………………………………………………149
一、吳氏父子與劉邦關係從未交惡…………………………………149
二、漢利用長沙國經略嶺南、百越……………………………………151
第四章 漢初異姓王的分封背景及比較討論 ……………155
第一節 分封的歷史背景與源流……………………………………155
一、夏商周的分封概述…………………………………………………155
二、漢的分封與前代不同………………………………………………157
第二節 秦末以來王政與分封思想的遞嬗 ……………………159
一、陳勝之復國建王與平民王政……………………………………160
二、懷王之王政復興與貴族王政……………………………………162
三、項羽之眾建列國與軍功王政……………………………………164
四、其他謀臣、將領的分封思想……………………………………168
五、劉邦的分封思想……………………………………………………171
第三節 漢初異姓王的發展牽動漢初政軍情勢………………175
一、各異姓王對劉邦建漢的實質貢獻 ……………………………175
(一)主動獎賞封王:(韓王信、英布、彭越、盧綰)…………177
(二)被動同意請封:(張耳、韓信)……………………………178
(三)順勢承認封王:(臧荼、吳芮)……………………………179
二、漢初異姓王崛起的歷史定位……………………………………181
(一)懲秦之失而立諸侯王…………………………………………181
(二)郡國並行雙軌制………………………………………………184
3
第四節 漢初異姓王被削除的原因分析 ……………………… 188
一、岀於「家天下」的維護 …………………………………………188
二、反楚興漢戰爭未竟全功 …………………………………………192
三、箝制亂源,避免楚漢相爭歷史重演 …………………………196
第五節 漢初異姓王的相關比較……………………………………201
一、從請封上疏觀察政治局勢的變化………………………………201
二、異姓王封立的比較分析 …………………………………………204
三、異姓王謀反的異同探討 …………………………………………207
四、異姓王謀反與韓信、陳豨的關聯………………………………213
第五章 結論…………………………………………………………………218
參考書目…………………………………………………………………………229
附錄…………………………………………………………………………………240
4
圖表目次
【表2-1】 韓信年表………………………………………………………………90
【表3-1】 臧荼年表………………………………………………………………99
【表3-2】 韓王信年表 …………………………………………………………107
【表3-3】 張耳年表 ……………………………………………………………119
【表3-4】 張敖年表 ……………………………………………………………121
【表3-5】 彭越年表 ……………………………………………………………130
【表3-6】 英布年表 ……………………………………………………………140
【表3-7】 盧綰年表 ……………………………………………………………147
【表3-8】 吳芮年表 ……………………………………………………………154
【表4-1】 周朝諸侯國分封原因與爵制比較表………………………………157
【表4-2】 項羽大封諸侯的分封原則比較表…………………………………165
【表4-3】 劉邦分封異姓諸侯王目的比較表(湯其領)……………………176
【表4-4】 劉邦分封異姓諸侯王目的比較表(林裕斌)……………………176
【表4-5】 楚漢相爭時期漢置郡縣一覽表……………………………………184
【表4-6】 漢初地方政治制度演變概要表……………………………………187
【表4-7】 漢初異姓諸侯王「是否曾為項羽所封」比較表…………………204
【表4-8】 漢初異姓諸侯王「是否曾經歸屬項羽」比較表…………………204
【表4-9】 漢初異姓諸侯王「劉邦稱帝前後封王」比較表…………………205
【表4-10】 漢初異姓諸侯王「被誅除情形」比較表 ………………………208
【表4-11】 劉邦誅除異姓諸侯王使用招式分析表 …………………………211
【表4-12】 漢初異姓諸侯王遭告變情形比較表 ……………………………212
【附表1】 漢初異姓諸侯王國(共七國十王)比較表………………………240
【附表2】 「陳勝復國建王期」之諸侯王國比較表…………………………242
【附表3】 「懷王王政復興期」之諸侯王國比較表…………………………243
【附表4】 「楚漢戰爭時期非項、劉所立」之諸侯王國比較表……………243
【附表5】 「項羽眾建列國期」之諸侯王國比較表…………………………245
5
【附圖1】淮陰侯列傳綜圖…………………………………………………………248
【附圖2】項羽分封十八王圖………………………………………………………249
【附圖3】霸王分封諸侯形勢圖……………………………………………………250
【附圖4】楚漢之際割據圖…………………………………………………………251
【附圖5】西漢初異姓諸侯王割據圖………………………………………………252
【附圖6】漢統一後及異姓諸王形勢圖……………………………………………253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一、古籍專書
《十七史商榷》,王鳴盛著,台北:大化書局,1984 年5 月。
《廿二史劄記校證》,趙翼著、王樹民校證,北京:中華書局,2005 年1 月1 版3
刷。
《史記志疑》,梁玉繩撰,北京:中華書局,2006 年7 月1 版2 刷。
《史記札記》,郭嵩燾傳,台北:樂天出版社,1971 年。
《史記半解》,湯諧著,慎餘堂藏板康熙五十二年刊本。
《史記探源》,崔適著•張烈點校,北京:中華書局,2005 年1 月1 版4 刷。
《史記菁華錄》,姚祖恩編著,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2003 年8 月初版16 刷。
《史記選注》,司馬遷原著•韓兆琦選注,台北:里仁書局,2005 年8 月修訂版5
刷。
《史記會注考證》,瀧川龜太郎著,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3 年10 月初版。
《史記漢書諸表訂補十種》,梁玉繩等撰•吳樹平、王佚之、汪玉可點校,北京:
中華書局,1982 年7 月1 版1 刷。
《朱子語類》,黎靖德編,台北:文津出版社,1986 年12 月。
《西漢會要》,徐天麟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年12 月1 版1 刷。
《尚書集釋》,屈萬里著,台北:聯經出版公司,2001 年3 月初版5 刷。
《兩漢紀》,荀悅撰•張烈點校,北京:中華書局,2005 年3 月1 版2 刷。
《春秋左傳注》,楊伯峻編著,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1991 年9 月再版。
《補標史記評林》,凌稚隆輯校•李光縉增補•有井範平補標,臺北:地球出版社,
1992 年1 版。
《新校史記三家注》,司馬遷撰•會合三家注,台北:世界書局,1993 年12 月6
版2 刷。
《新校資治通鑑注》,司馬光撰•楊家駱主編,台北:世界書局,1987 年1 月10
229
版。
《漢書》,班固撰•顏師古注,北京:中華書局,2002 年11 月1 版11 刷。
《漢書(百衲本二十四史)》,班固撰,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6 年12 月台1
版7 刷。
《漢書集釋》,施之勉著,台北:三民書局,2003 年2 月初版1 刷。
《讀通鑑論》,王夫之著,台北:里仁書局,1985 年2 月。
二、現代專書
《日本學者研究中國史論著選譯》,劉俊文主編•黃金山、孔繁敏等譯,北京:中
華書局,1993 年11 月1 版1 刷。
《中國人史綱》,柏楊著,台北:星光出版社,1992 年5 月1 版1 刷。
《中國上古史綱》,張蔭麟著,台北:里仁書局,1982 年9 月。
《中國古代史》,夏曾佑著,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 年1 月1 版2 刷。
《中國古代官制講座》,楊志玖主編,台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1997 年4 月
初版。
《中國史官文化與史記》,陳桐生著,台北:文津出版社,1993 年11 月初版。
《中國通史》,陳豐祥編著,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2002 年6 月初版1 刷。
《中國通史》,戴逸、龔書鐸著,台北:漢宇國際有限公司,2006 年1 月初版1
刷。
《中國歷史地圖集》共八冊,譚其驤主編,北京:中國地圖出版社,1996 年6 月
3 刷。
《中國歷史研究法》,梁啟超著,台北:里仁書局,2000 年8 月初版5 刷。
《中國歷史研究法》,錢穆著,台北:東大圖書有限公司,2002 年11 月初版5 刷。
《中國歷代戰爭史》,中國歷代戰爭史編纂委員會編纂,台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
1989 年4 月修訂3 版。
《古史文存(秦漢魏晉南北朝卷)》,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編,北京:社會
230
科學文獻出版社,2004 年11 月1 版1 刷。
《史記人物新傳》,張玉春、劉春梅主編,北京:華文出版社,2007 年4 月2 版1
刷。
《史記今釋》,楊家駱編著,台北:正中書局,1995 年4 月臺初版6 刷。
《史記本紀地理圖考》,王恢著,台北:國立編譯館,1990 年7 月。
《史記地圖匯編》,黃啟方、洪國樑編繪,台北:台灣學生書局,2001 年1 月初
版。
《史記考索》,朱東潤著,台北:台灣開明書店,1987 年1 月4 版。
《史記的人物世界》,林聰舜著,台北:三民書局,2003 年7 月初版1 刷。
《史記的處世學》,許富順著,台南:大夏出版社,1994 年1 月初版。
《史記政治人物述評》,汪惠敏著,台北:師大書苑有限公司,1991 年4 月。
《史記美學論》,何世華著,台北:水牛出版社,2003 年3 月2 版1 刷。
《史記索隱引書考實》,程金造編著,北京:中華書局,1998 年10 月1 版1 刷。
《史記評賞》,賴漢屏著,台北:三民書局,1998 年1 月初版。
《史記博議》,韓兆琦著,台北:文津出版社,1995 年11 月1 刷。
《史記解題》,吳福助著,台北:國家出版社,1995 年1 月初版。
《史記選注》,來新夏、王連升主編,濟南:齊魯書社,1998 年4 月1 版1 刷。
《史記選評》,張大可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年12 月1 版1 刷。
《史記學概論》,張新科著,北京:商務印書館,2003 年11 月1 版1 刷。
《史家絕唱--史記與中國文化》,鄭鴻光著,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1998 年8 月
1 版1 刷。
《司馬遷之人格與風格》,李歷城著,台北:頂淵文化事業公司,2001 年6 月初
版1 刷。
《司馬遷和史記》,胡佩韋著,台北:群玉堂出版事業公司,1992 年7 月初版2
刷。
《司馬遷的史傳文學世界》,周先民著,台北:文津出版社,1995 年10 月初版。
《司馬遷與史記--經驗築成的巨塔》,左海倫著,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2003 年
2 月初版1 刷。
231
《司馬遷與史記新探》,張維嶽著,台北:崧高書社有限公司,1985 年11 月。
《正說漢朝二十四帝》,杜尚俠、張慶利著,北京:中華書局,2006 年1 月1 版3
刷。
《先秦秦漢史論》,孟祥才著,山東:山東大學出版社,2004 年6 月1 版3 刷。
《西周史》,楊寬著,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9 年4 月初版1 刷。
《西漢前期思想與法家的關係》,林聰舜著,台北:大安出版社,1991 年4 月1
版1 刷。
《周秦漢政治社會結構之研究》,徐復觀著,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75 年3 月
台再版。
《柏楊版資治通鑑》,司馬光原著•柏楊譯,台北:遠流出版公司,1999 年3 月2
版1 刷。
《秦漢士史》,于迎春著,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 年11 月1 版1 刷。
《秦漢文化史》,熊鐵基著,上海:東方出版社,2007 年5 月1 版1 刷。
《秦漢史》,林劍鳴著,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年4 月1 版2 刷。
《秦漢史》,勞斡著,台北:中國文化學院出版部,1980 年4 月新1 版。
《秦漢史》,錢穆著,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4 年4 月1 版1 刷。
《秦漢史》,翦伯贊著,台北:雲龍出版社,2003 年4 月1 版1 刷。
《秦漢史》,台北:台灣開明書店,1983 年3 月。
《秦漢制度史論》,李玉福著,山東:山東大學出版社,2003 年8 月1 版2 刷。
《秦漢魏晉史探微》,田餘慶著,北京:中華書局,2006 年1 月1 版2 刷。
《晉國伯業研究》,劉師文強著,台北:台灣學生書局,2004 年7 月初版。
《張良蕭何韓信評傳》,張大可、徐日輝著,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2 年5
月1 版1 刷。
《專制權力與中國社會》,劉澤華、汪茂和、王蘭仲著,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
2005 年5 月1 版1 刷。
《國史大綱》,錢穆著,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2002 年8 月修訂3 版6 刷。
《國史新論》,錢穆著,台北:東大圖書有限公司,1989 年3 月增訂初版。
《復活的歷史--秦帝國的崩潰》,李開元著,北京:中華書局,2007 年4 月1 版1
232
刷。
《隋唐制度淵源略論稿•唐代政治史述論稿》,陳寅恪著,北京:生活•讀書•新
知三聯書店,2002 年9 月1 版2 刷。
《資治通鑑》,陳磊譯注,北京:中華書局,2007 年3 月1 版1 刷。
《漢代風雲人物》,易中天著,台北:泰電電業有限公司,2008 年1 月初版。
《漢初軍事史研究》,李德龍著,北京:民族出版社,2002 年10 月1 版2 刷。
《漢帝國的建立與劉邦集團--軍功受益階層研究》,李開元著,北京:生活•讀書•
新知三聯書店,2000 年3 月1 版1 刷。
《漢唐史記研究論稿》,楊海崢著,濟南:齊魯書社,2003 年6 月1 版1 刷。
《漢唐封爵制度》,楊光輝著,北京:學苑出版社,2004 年5 月3 版3 刷。
《漢唐間史學的發展》,胡寶國著,北京:商務印書館,2003 年11 月1 版1 刷。
《漢魏制度叢考》,楊鴻年著,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5 年5 月1 版1 刷。
《圖說春秋•戰國》,龔書鐸、劉德麟主編,台北:鳳凰出版公司,2006 年11 月
1 版1 刷。
《圖說秦•漢》,龔書鐸、劉德麟主編,台北:鳳凰出版公司,2007 年1 月1 版1
刷。
《劍橋插圖中國史》,伊佩霞著,台北:城邦文化事業公司,2005 年4 月初版。
《歷代名家評史記》,楊燕起、陳可青、賴長揚編,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1986 年3 月1 版1 刷。
《歷史與思想》,余英時著,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2003 年5 月初版23 刷。
《歷史與制度--漢代政治制度試釋》,廖伯源著,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8 年
5 月初版1 刷。
《戰國史1997 增訂版》,楊寬著,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2001 年11 月初版7
刷。
《儒家經傳文化與史記》,陳桐生著,台北: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2 年9
月初版1 刷。
233
三、學位論文
《史記類傳人物研究》,黃瑞芳撰,台南師範學院教師在職進修國語文碩士學位班
碩士論文,民國91 年。
《由左傳、國語看史記人物形象的特岀--以吳越爭霸相關人物為例》,陳雅萍撰,
國立政治大學國文教學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民國91 年。
《西漢分封制度研究--西漢諸侯王的隆替興衰考略》,董平均撰,首都師範大學歷
史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2 年5 月。
《史記列傳之研究》,吳峰宗撰,文化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民國91 年11 月。
《史記•項羽本紀研究》,藍朗月撰,玄奘人文社會學院中國語文研究所碩士論
文,民國93 年1 月。
《反秦集團滅秦與分裂戰爭成敗之研究》,詹士模撰,中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博士
論文,民國93 年6 月。
《史記人物成敗因素析論》,張強撰,文化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5 年
5 月。
《史記•秦始皇本紀研究》,黃原華撰,玄奘大學中國語文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
95 年6 月。
四、期刊論文
1.台灣地區
〈秦始皇的統一政策及其對漢初的影響〉,戴秋湘撰,《史學會刊》1997 年5 月,
頁2-6。
〈呂后與漢初政治〉,許欣薰撰,《史化》1998 年6 月第26 期,頁18-30。
〈論楚漢文化之遞嬗〉,蘇啟明撰,《國立歷史博物館學報》1998 年6 月第9 期,
頁1-15。
〈西漢南越王墓出土文物概說〉,林淑心撰,《國立歷史博物館館刊》1998 年6 月,
234
頁18-27。
〈從漢初三傑事功,看韓信的文韜武略〉,鄧桂秋撰,《輔大中研所學刊》1998 年
9 月,頁59-90。
〈新版國中歷史科教科書第一冊中秦漢人物的分析〉,袁筱梅撰,《人文及社會學
科教學通訊》1999 年2 月,頁71-81。
〈楚漢垓下之戰析論〉,陳可畏撰,《歷史月刊》1999 年6 月,頁116-123。
〈讀淮陰侯列傳〉,黃坤堯撰,《國文天地》1999 年6 月第15 卷1 期,頁72-76。
〈西漢南越王墓綜述〉,李林娜撰,《歷史月刊》1999 年10 月第141 期,頁16-21。
〈『國中歷史教師對歷史教科書中秦漢時代人物的看法』問卷調查報告〉,袁筱梅
撰,《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2000 年2 月,頁53-82。
〈漢初長沙國與南越國陶器之比較研究〉,李建毛撰,《藝術家》2000 年3 月第298
期,頁196-202。
〈漢初百年朔閏析究--兼訂史記和漢書紀日干支訛誤〉,黃一農撰,《中央研究院
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2001 年12 月,頁753-799。
〈新出四組秦漢曆簡與秦漢初曆法〉,張培瑜、張健撰,《簡牘學報》2002 年4 月
第18 期,頁39-54。
〈秦漢之際思想析論〉,蔡忠道撰,《人文藝術學報》2003 年3 月第2 期,頁1-32。
〈許王改編平劇的功\夫--以「蕭何月下追韓信」為例〉,林明德撰,《台灣戲專學
刊》2003 年7 月第7 期,頁1-25。
〈秦末漢初的「信義」觀〉,古美鳳撰,《史耘》2003 年9 月第9 期,頁11-27。
〈韓信的冤獄是怎樣鑄成的〉,王關成撰,《歷史月刊》2004 年4 月,頁132-136。
〈蕭何與漢朝的建立〉,詹士模撰,《人文藝術學報》2004 年4 月第3 期,頁197-226。
〈劉邦集團的興起與滅秦成功的原因〉,詹士模撰,《嘉義大學通識學報》2004 年
12 月第2 期,頁157-180。
〈形象塑造之範式與史記敘事藝術--史記敘事話語研究之二〉,李秋籣撰,《東方
人文學誌》2005 年6 月第4 卷第2 期,頁19-48。
〈元曲中的劉邦、項羽論〉,廖藤葉撰,《興大人文學報》2005 年6 月第35 期,
頁139-174。
235
〈論秦漢之際「五行」與「四方」及「四時」會合時所形成的兩種模式〉,郭國泰
撰,《東吳中文研究所集刊》2006 年6 月第13 期,頁35-48。
〈哀「將不終」--論韓信之死〉,陳慧英撰,《斗中學報》2007 年3 月第2 期,頁
27-35。
2.中國大陸地區
〈重評韓信的滅齊之戰〉,范學輝撰,《江海學刊》1994 年1 月,頁140-144。
〈韓信死因新探〉,趙文靜撰,《錦州師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4 年第2
期,頁80-82。
〈劉邦「大風歌」情感底蘊新探--兼論漢初翦滅異姓諸侯王之得失〉,范天成撰,
《人文雜誌》1994 年第3 期,頁113-118。
〈試論韓信漢中對的戰略思想及其歷史地位〉,徐勇、黃朴民撰,《人文雜誌》1994
年第4 期,頁76-79、86。
〈代王韓信考〉,杜呈輝撰,《滄桑》1995 年5 月,頁41-44。
〈楚文化在秦末漢初的復興及其原因〉,賈繼東撰,《理論月刊》1995 年6 月,頁
41-43。
〈代王韓信考辨〉,杜呈輝撰,《雁北師院學報(文科版)》1995 年第2 期,頁47-50。
〈劉邦與異姓諸侯王〉,陳玉屏撰,《西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5
年第3 期,頁8-15。
〈代王韓信考辨(二)〉,杜呈輝撰,《雁北師院學報(文科版)》1995 年第5 期,
頁34-37。
〈韓信二考〉,張友寧撰,《淮陰師專學報》1996 年第3 期第18 卷,頁29-32。
〈從戰國時期地主階級人生價值觀看劉邦與韓信的關係〉,郭秀琦撰,《陰山學刊
(社會科學版)》1996 年第3 期,頁45-50、57。
〈韓信平齊之役地理新考〉,辛德勇撰,《九州》1997 年7 月,頁42-59。
〈關於漢初封王的兩個問題〉,劉敏撰,《南都學壇(哲學社會科學版)》第17 卷
1997 年第1 期,頁5-9。
〈八十年代以來韓信研究綜述〉,郝建平撰,《陰山學刊(社會科學版)》1997 年
236
第2 期,頁36-42。
〈韓信:一個悲劇人物--重讀史記淮陰侯列傳斷想〉,王世英、金憲淑撰,《延邊
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7 年第2 期,頁165-167。
〈漢初關於秦亡的治亂探索思潮及其歷史作用〉,張仲立撰,《秦文化論叢》第六
輯1998 年7 月,頁31-43。
〈漢初封國制探析〉,湯其領撰,《史學月刊》1998 年第6 期,頁34-38。
〈劉邦漢初分封王侯探析〉,湯其領撰,《江海學刊》1999 年2 月,頁123-126。
〈史記中的長者及其在漢初的地位〉,侯海英撰,《陜西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
科學版)》1999 年3 月第28 卷第1 期,頁86-89。
〈論彭越在楚漢戰爭中的作用〉,郭秀琦、宋建華撰,《陰山學刊》1999 年3 月第
12 卷第1 期,頁37-40。
〈「弓藏狗烹」探源〉,官偉勛撰,《炎黃春秋》1999 年第4 期,頁74-80。
〈論漢初分封制的作用〉,李宜霞撰,《社會科學家》1999 年9 月第14 卷第5 期,
頁80-82。
〈帥才不及帝王術--談古人幾首有關韓信的七絕詩〉,李學斌撰,《語文世界》1999
年12 月,頁37。
〈試探元代韓信戲的意蘊〉,馬華祥撰,《河南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1999 年第26 卷第2 期,頁68-71。
〈韓信新論〉,馬植杰撰,《貴州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9 年第2 期,
頁26-30。
〈韓信背水陣再探〉,張瓊撰,《軍事歷史》2000 年第2 期,頁42-46。
〈一將謀反,連累三王--評西漢初年陳豨謀反〉,張永芳撰,《遼寧廣播電視大學
學報》2000 年4 月,頁49-50。
〈道家與徐州考論--兼論漢初黃老政治與劉邦集團之文化地緣背景的關係〉,王健
撰,《江蘇社會科學》2001 年4 月,頁83-88。
〈韓愈是韓信的後代嗎〉,劉樂撰,《華夏文化》2001 年4 月,頁37-38。
〈韓信出生及其少年時期生活屬地考〉,毛立發撰,《中州今古》2001 年5 月,頁
19-20。
237
〈周亞夫與漢初功臣集團的沒落〉,譚浩撰,《湖南師範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1
年5 月第30 卷,頁234-237。
〈論黥布之悲劇〉,江俐蓉撰,《浙江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 年第5 期第
26 卷,頁52-54。
〈西漢前期劉氏諸侯王的「相」〉,勾承益撰,《四川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2 年9 月第29 卷第5 期,頁107-111。
〈史記淮陰侯列傳「功高不賞」解〉,王立群撰,《司馬遷與史記論文集》第五輯
2002 年11 月,頁643-650。
〈漢初分封之得失與賈誼的主張〉,許云欽撰,《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02 年第10
期,頁79-81。
〈劉邦性格特點與漢初政局〉,宋仁桃撰,《淮陰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3 年1 月第25 卷,頁73-75。
〈從史記、漢書透視西漢初年同姓王的政治生活〉,杜振虎撰,《》2003 年3 月第
13 卷第1 期,頁69-74。
〈漢初長沙國獨傳五世原因新探〉,王勇撰,《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
版)》2003 年3 月第23 卷第2 期,頁110-113。
〈一擲魚竿後,淮陰有傳人〉,秦九鳳撰,《海內與海外》2003 年4 月,頁38-40。
〈略論西漢王國問題〉,唐德榮撰,《求索》2003 年5 月,頁256-257、251。
〈秦及漢初政權對地方政治制度的探索及其意義〉,許富宏、楊青撰,《唐都學刊》
2003 年第3 期,頁131-134。
〈西漢王國分封制度探源〉,董平均撰,《首都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
年第4 期,頁15-19。
〈試論「白馬之盟」與漢初政治模式的建立〉,趙沛撰,《河南師範大學學報(哲
學社會科學版)》2003 年第30 卷第6 期,頁113-116。
〈靈石拜謁韓信墓〉,王征旭撰,《旅遊時代》2004 年3 月,頁14。
〈走進韓信祠〉,張新朋撰,《檔案天地》2004 年5 月,頁26。
〈論韓信人格的悲劇意蘊--讀史記淮陰侯列傳〉,劉玲娣撰,《陰山學刊》2004 年
7 月第17 卷第4 期,頁85-88。
238
〈韓信謀反被殺之我見〉,郭廣生撰,《石家庄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4 年10 月
第16 卷第5 期,頁1-3。
〈韓信雜談四則〉,艾新強撰,《廣西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04 年11 月第15 卷第
4 期,頁46-48。
〈韓信研究--讀史記卷九十二淮陰侯列傳〉,葉憲允撰,《井岡山師範學院學報(哲
學社會科學)》2004 年12 月,頁45-47。
〈漢初與皇帝「共天下」的諸侯王〉,秦進才撰,《歷史教學》2004 年第4 期,頁
66-70。
〈「楚方急圍漢王於滎陽」辨析〉,董平均、宋彩霞撰,《晉陽學刊》2005 年第6
期,頁76-78。
〈韓信與司馬懿〉,孫玉祥撰,《散文百家》2005 年第16 期,頁9-10。
〈性格即命運--讀韓信與蒯通〉,楚欣撰,《炎黃縱橫》2006 年1 月,頁35-36。
〈淺談漢初郡政策及其歷史作用〉,朱帥撰,《資料通訊》2006 年第2 期,頁39-43。
〈功高蓋\主終是禍,情義稚重遭殺身--點擷韓信生死足跡〉,李占忠撰,《石家庄
聯合技術職業學院學術研究》2006 年9 月第1 卷第3 期,頁43-45。
〈漢初縱橫家活動研究〉,余全介撰,《求索》2006 年第10 期,頁200-203。
〈論韓信悲劇命運的必然--讀史記淮陰侯列傳〉,馬麥貞撰,《名作欣賞》2006 年
第19 期。
〈恩撫與制約:漢初的南部邊疆政策〉,陳國保撰,《貴州民族研究》2007 年第3
期,頁125-131。
〈體制改革在政治建設中重要性〉,潘泉撰,《科教文化》2007 年5 月,頁151。
〈劉邦項羽新論〉,趙儒迎撰,《蘇州科技學院(社會科學版)》2007 年5 月第24
卷第2 期,頁86-92。
〈也評韓信請封齊假王--與董平均、宋彩霞同志商榷〉,葉永新撰,《濱州職業學
院學報》2007 年5 月第4 卷第2 期,頁17-19。
〈「忍」與「不忍」話韓信〉,劉佳撰,《文史天地》2007 年7 月,頁49-50。
〈皇帝為何喜歡殺功臣〉,王軒撰,《大科技》2007 年14 期,頁30-31。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校內校外完全公開 unrestricted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