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0614104-022032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0614104-022032
論文名稱
Title
李潼得獎小說研究
none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116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04-06-04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04-06-13
關鍵字
Keywords
風格、李潼、少兒文學、少年小說、得獎、創作特色
none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5746 次,被下載 6851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5746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6851 times.
中文摘要
「少年小說」是兒童文學中重要的一環,李潼素有「台灣少年小說第一筆」、、「華文少年小說新作家」等美稱,得過的獎項多達四十八項,堪稱「得獎專業戶」、「得獎機器」。因此,本研究以其《少年龍船隊》、《少年噶瑪蘭》、《天鷹翱翔》、《順風耳的新香爐》、《再見天人菊》、《博士.布都與我》六本得獎作品作為研究的取樣,欲探討李潼不斷得獎的理由,得獎作品有何共通性,並進一步探究其作品的特色與風格。
本研究的結構共分為六章:
第一章 緒論,說明研究動機與研究目的、前人研究回顧、研究方法與步驟。第二章 「少年小說」與李潼,共分四節,首先探討「少年小說」文體的明確定義與功能,並進一步釐清「少年小說」與「兒童小說」的不同,之後,探究李潼李潼其人其事,包含其成長背景、創作理念、學者的評價與自我期許,並就其寫作時間即過程加以分析,以明白其作品不斷得獎的理由及意義。。
第三章 李潼少年小說的特色。共分六節,首先針對李潼的六本得獎中、長篇少年小說作品介紹其內容大要,其次,再由批判人性、性別角色刻畫、啟蒙青少年、族群的認同與尊重、友情的試煉、民間信仰等方面作深入的探究,以明白李潼少年小說的主旨及作品所呈現的創作特色。
第四章 李潼少年小說的風格,共分六節,分別從民俗文化、隱喻意象與象徵、歷史尋根、幫助青少年成長、關懷鄉土、提供資訊等方面來深入探討李潼少年小說的風格,藉以了解李潼少年小說的共通性,也明白其作品為何能持續受到好評,並且獲獎不斷。
第五章 李潼少年小說的表現手法與修辭,共分五節,分別從敘述方式、對比設計、修辭技巧、少年形象塑造、語言藝術等四部分,來分析李潼少年小說的迷人之處。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總結李潼少年小說的特色與風格,並進一步提出建議。
Abstract
none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李潼得獎小說研究
目次
第一章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1
第二節 前人研究回顧……………………………………………3
第三節研究方法與步驟……………………………………………6
第二章少年小說與李潼……………………………………………8
第一節少年小說的定義與功能……………………………………8
第二節少年小說與兒童小說的差異………………………………10
第三節李潼的少年小說世界………………………………………13
第四節李潼寫作時間分析…………………………………………19
第三章李潼少年小說的特色…………………………………23
第一節內容大要……………………………………………………25
第二節批判人性………………………………………………………28
第三節性別角色刻畫…………………………………………………30
第四節啟蒙青少年……………………………………………………33
第五節族群認同與尊重……………………………………………40
第六節友情的烒煉…………………………………………………43I
第七節民間的信仰…………………………………………………45
第四章李潼少年小說的風格………………………………………50
第一節民俗文化……………………………………………………50
第二節隱喻意象與象徵……………………………………………55
第三節歷史尋根……………………………………………………58
第四節幫助青少年成長……………………………………………61
第五節關懷鄉土……………………………………………………65
第六節提供資訊………………………………………………………69
第五章李潼少年小說的表現手法與修辭……………………………73
第一節敘述方式……………………………………………………73
第二節對比設計……………………………………………………75
第三節修辭技巧……………………………………………………80
第四節少年形象塑造………………………………………………87
第五節語言藝術……………………………………………………94
第六章結論與建議……………………………………………………97
第一節總結……………………………………………………………97
第二節建議…………………………………………………………98
附錄一訪問記…………………………………………………………100
參考書目………………………………………………………………101
表次
表一 李潼少年小說主題分析表………………………………………24
表二《再見天人菊》人物表…………………….……………………77
表三 李潼少年小說人物形象表………………………………………93
表四 李潼少年小說中的方言及現代用語……………………………95
表五 李潼作品分類總表………………………………………………108
表六 李潼寫作年表……………………………………………………110
表七 李潼得獎記錄表…………………………………………………115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參考書目
一、李潼的著作:(分為六種類型,並依發表的時間先後排列)
(一)短篇少年小說
李潼,《大聲公》,台北:民生報社,1987年10月初版;2000年7月再版。
李潼,《大蜥蝪》,台北:民生報社,1987年10月初版;2000年7月再版。
李潼,《迷信狀元》,台北:晨星出版社,1990年。
李潼,《屏東姑丈》,清流出版社,1991年。
李潼,《恐龍星座》,台北:大地出版社,1992;台北:民生報社,2003年4月初版。
李潼,《相思月娘》,麥田出版社,1995年。
(二)中篇少年小說
李潼,《天鷹翱翔》,台北:書評書目,1986年1月初版;台北:民生報社,2001年1月再版。
李潼,《順風耳的新香爐》,台北:書評書目初版,1986年4月;台北:民生報社,2002年1月再版二刷。
李潼,《再見天人菊》,台北:書評書目初版,1987年;台北:民生報社,2001年6月再版三刷。
李潼,《螢光幕後》,教育廳兒讀物編輯小組,1988年。
李潼,《金毛狗》,台北:富春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89年。
李潼,《野溪之歌》,教育廳兒讀物編輯小組,1989年。
李潼,《博士.布都與我》,台北:民生報社,2000年。
李潼,《蠻蠻》,台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1991年。
李潼,《藍天燈塔》,台北:九歌出版社,1991年。
李潼,《綠衣人》,台北:大地出版社,1992年;台北:民生報社,2002年3月初版。
李潼,《少年龍船隊》,台北:天衛文化圖書有限公司,1993年。
李潼,《水蛇與鰻魚王》,出版社,1999年。
李潼,《阿罩霧三少爺》,台北:圓神出版社,1999年。
李潼,《戲演春帆樓》,台北:圓神出版社,1999年。
李潼,《白蓮社板仔店》,台北:圓神出版社,1999年。
李潼,《夏日鷺鷥林》,台北:圓神出版社,1999年。
李潼,《無言戰士──林旺與我》,台北:圓神出版社,1999年。
李潼,《少年雲水僧》,台北:圓神出版社,1999年。
李潼,《尋找中央山脈的弟兄》,台北:圓神出版社,1999年。
李潼,《頭城狂人》,台北:圓神出版社,1999年。
李潼,《開麥拉.救人地》,台北:圓神出版社,1999年。
李潼,《我們的秘魔巖》,台北:圓神出版社,1999年。
李潼,《魔弦吉他族》,台北:圓神出版社,1999年。
李潼,《龍門峽的紅葉》,台北:圓神出版社,1999年。
李潼,《火金姑來照路》,台北:圓神出版社,1999年。
李潼,《四海武館》,台北:圓神出版社,1999年。
李潼,《福音與拔牙鉗》,台北:圓神出版社,1999年。
李潼,《太平山情事》,台北:圓神出版社,1999年。
李潼、桂文亞合編,《思鄉的外星人──台灣少年小說選(一)》,台北:民生報社,1998年。
李潼、桂文亞合編,《寂寞夜行車──台灣少年小說選(二)》,台北:民生報社,1998年。
(三)長篇少年小說
李潼,《少年噶瑪蘭》,台北:天衛文化圖書有限公司,1992年。
李潼,《望天丘》,台北:民生報社,2003年。
(四)散文
李潼,《這就是我的個性》,台北:民生報社,1992年。
李潼,《蔚藍的太平洋日記》,台北:民生報社,1997年。
李潼,《奉茶》,台北:民生報社,1995年。
李潼,《敲鐘》,台北:民生報社,1995年。
李潼,《少年青春嶺》,台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1994年。
李潼,《尋人啟事》,台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1999年。
李潼,《樹靈.塔》,台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2000年。
李潼,《天天爆米香》,台北:民生報社,2003年。
(五)文學論述
李潼,《李潼的兒童文學筆記(戊寅虎年篇)》,宜蘭:宜蘭縣立文化中心,1999年。
李潼,《李潼的兒童文學筆記(己卯兔年篇)》,宜蘭:宜蘭縣立文化中心,2000年。
李潼,《少年小說創作坊-李潼答客問》台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1999年。
(六)童話
李潼,《水柳村的抱抱樹》,台北:民生報社,2003年。
(七)圖畫故事
李潼,《神射手與琵琶鴨》,台北:國語日報社,1987年。
李潼,《獨臂猴王》,台北:國語日報社,1988年。
李潼,《洞庭魚王》,台北:遠流出版社,1993年。
李潼,《蝙蝠》,台北:遠流出版社,1994年。
李潼,《哈啾》,台北:光復書局,1994年。
李潼,《臺灣歌仔戲》,農委會,1996年。
二、文學理論(依作者的姓氏筆劃排列)
丁樹南譯,《人物刻劃基本論》,台北:傳記文學出版社,1970年。
方祖燊,《小說結構》,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95年。
冉紅,《兒童文學寫作概說》,福州:福建少年兒童出版社,1989年。
古繼堂,《臺灣小說發展史》,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6年。
白庚 主編,《世界文學三百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
朱光潛,《文藝心理學》,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年。
杜淑貞,《兒童文學與現代修辭學》,台北:富春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2年。
李喬,《小說入門》,台北:時報出版社,1986年。
林文寶,《兒童文學》,台北:五南出版社,1996年。
林文寶,《兒童文學故事體寫作論》,毛毛蟲兒童哲學基金會,2002年。
林文寶主編,《少兒文學天地寬》,台北:九歌出版社,2002年。
金健人,《小說結構美學》,台北:木鐸出版社,1988年。
吳英長,《從發展觀點論少年小說的適切性與教學應用》,高雄:高雄慈恩出版社,1986年。
胡菊人,《小說技巧》,台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1986年。
胡亞敏著,《敘事學》,武昌: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1998年。
洪文珍,1991,《兒童文學評論集》,台北:環球出版社。
桂文亞,《呼喚──李潼的少年小說聲音》,台北:民生報社,2003年。
馬景賢主編,張子樟等著,《認識少年小說》,台北:天衛文化圖書有限公司,1996年。
張子樟,《少年小說大家讀──啟蒙與成長的探索》,天衛文化圖書有限公司,1999年。
張子樟,《青春記憶的書寫──少兒文學賞析》,幼獅文化事業公司,2000年。
張子樟,《回顧中的省思一少年小說論述與其他》,澎湖縣文化局,2002年。
張子樟,《閱讀的喜悅》,九歌出版社,1998年。
張子樟,《回顧中的省思──少年小說論述及其他》,澎湖縣文化局,2003年。
張素貞,《現代小說啟事》,台北:九歌出版社,2001年。
張清榮,《少年小說研究》,台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2002年。
吳功正,《小說美學》,台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1986年。
俞汝捷,《小說24美》,高雄:時報文化出版公司,1989年。
羅盤,《小說創作論》,台北:淑馨出版社,1986年。
魏飴,《小說鑑賞入門》,台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1999年。
楊恆達編譯,《小說理論》,台北:五南出版社,1988年。
葉朗,《中國小說美學》,台北:里仁書局,1987年。
葉石濤,《作家的條件》,台北:遠景出版社,1981年。
葉維廉,《歷史傳釋與美學》,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88年。
Northrop Frye原著,陳慧等譯,《批評的剖析》,天津:百花文藝出版,1999年。
Perry Nodelman著,劉鳳芯譯,《閱讀兒童文學的樂趣》,天衛文化圖書有限公司,2002年。
Steven Cohan & Linda M. Shires原著,張方譯,《講故事──對敘事虛構作品的分析》,駱駝出版社,1997年。
Terry Eagleton原年著,吳啟發譯,《文學理論導讀》,台北:書林出版,1999年。
Tadie,J.Y.原著,史忠義譯,《二十世紀的文學批評》,天津:百花文藝出版,2002年。
Wiffred L. Guerin John R. Willingham Earle C. Labor Lee Morgan 編,徐進夫譯,《文學欣賞與批評》幼獅文化事業公司,1996年。
傅林統,《少年小說初探》,台北:富春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79年。
傅騰霄,《小說技巧》,洪葉出版社,1989年。
佛斯特著,李文彬譯,《小說面面觀》,台北:志文出版社,2000年。
鄭樹森編,《現象學與文學批評》,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91年。
保羅.亞哲爾原著,傅林統譯,《書.兒童.成人》,台北:富春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
黃永武,《中國詩學設計篇》,台北:巨流圖書公司,1977年。
潘人木友情團隊,《蓬萊碾字坊──李潼人間情懷和文學天地》,宜蘭縣政府文化局,2003年。
邱各容,《播種希望的人們──臺灣兒童文學工作者群像》,台北:富春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
陳望道,《修辭學發凡》,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6年。
雷喬雲,《中國兒童文學研究》,台北:學生書局,1988年。
羅鋼,《敘事學導論》,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
三、論文集(依發表的時間先後排列)
王萬清,1986,〈少年小說與讀書治療晤談內容設計〉,《認識少年小說》,中華民國兒童文學學會出版。
李潼,1986,〈少年小說的氣質〉,《認識少年小說》,中華民國兒童文學學會出版。
林良,1986,〈論少年小說作者的心態〉,《認識少年小說》,中華民國兒童文學學會出版。
柯華崴,1986,〈寫少年小說給少年看〉,《認識少年小說》,中華民國兒童文學學會出版。
施常花,1986,〈論少年小說欣賞的教育心理療效功能〉,《認識少年小說》,中華民國兒童文學學會出版。
洪文瓊,1986,〈談少年小說的界域問題〉,《認識少年小說》,中華民國兒童文學學會出版。
馬景賢,1986,〈少年小說淺談〉,《認識少年小說》,中華民國兒童文學學會出版。
馬景賢主編,林良等著,1986,《認識少年小說》,中華民國兒童文學學會出版。
林文寶主編,1991,《兒童文學論述選集》,台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
楊思諶,1991,〈談少年小說的寫作〉,《兒童文學論述選集》,台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
李潼,1995,〈談少年小說〉,《知識寶庫廣播節目兒童文學系列專集》,台北:國立中央圖書館台灣分館編印。
張湘君,1995,〈談少年小說〉,《知識寶庫廣播節目兒童文學系列專集》,台北:國立中央圖書館台灣分館編印。
張子樟,1996,〈啟蒙與成長──少年小說的永恆主題〉,《認識少年小說》,台北:天衞文化圖書有限公司。
張子樟,1996,〈從歷史與閱讀趣味看少年小說──淺析「少年噶瑪蘭」〉,《八十學年度兒童文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少年小說》,台東:台東師院語教系。
張子樟,1996,〈兩岸少年小說創作之比較──以「山羊不吃天堂草」與「少年噶瑪蘭」為例〉,《認識少年小說》,台北:天衛文化圖書有限公司。
段淑芝,1996,〈臺灣少年小說之發展〉,《認識少年小說》,台北:天衛文化圖書有限公司。
許建崑,1996,〈檢視國內少年小說的一塊里程碑──試析歷屆洪健全文學獎少年小說得獎出版作品〉,《八十學年度兒童文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少年小說》,台東:台東師院語教系。
靜宜大學文學院,1997,《第一屆全國兒童文學與兒童語言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富春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張子樟,1997,〈圓形與扁平──少年小說人物研究〉,《第一屆全國兒童文學與兒童語言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中:靜宜大學文學院出版。
靜宜大學,1998,《第二屆全國兒童文學與兒童語言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富春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林鐘隆,1999,〈少年小說中的寫實主義〉,《第三屆兒童文學與兒童語言學術研討會少年小說論文集》,台北:富春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李肇芳,1999,〈探尋李潼少年小說中的寫實精神──以《少年噶瑪蘭》為例〉,《第三屆兒童文學與兒童語言學術研討會少年小說論文集》,台北:富春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趙天儀編,1999,《少年小說評論集》,台北:富春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臺東師院語教系編印,1992,《兒童文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少年小說》,台北:富春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承印。
傅林統,1999,《豐收的期待──少年小說童話評論集》,台北:富春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趙天儀等著,1999,《第三屆兒童文學與兒童語言學術研討會少年小說論文集》,台北:富春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廖健雅,1999,〈歷史小說中的虛構人物與真實人物〉,《第三屆兒童文學與兒童語言學術研討會少年小說論文集》,台北:富春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張娣明,2004,〈少年時期對族群認同的心理衝突──李潼《少年噶瑪蘭》探析〉,《台灣少年小說作家作品研討會論文集》,台南:國家台灣文學館發行出版。
陳雅慧,2004,〈少年小說中的原住民形象──以李潼《少年噶瑪蘭》、《博士.布都與我》為例〉,《台灣少年小說作家作品研討會論文集》,台南:國家台灣文學館發行出版。
四、期刊(依發表的時間先後排列)
傅林統等著,1996,〈李潼的少年小說世界〉,《兒童文學家》第18期。
張欣螢,〈談少年小說在鄉土教育中所扮演的角色──以李潼的《再見天人菊》為例〉,台南:《台南師院語教系學刊》第七期。
陳映霞,1991,〈點一盞不再孤獨的燈──訪李潼〉,《幼獅少年》178期。
張子樟,2001,〈論少年小說中的欣賞作用──以「洪健全兒童文學創作獎」得獎作品為例〉,《兒童文學學刊》第六期,台東:台東師範學院。
許建崑,2001,〈陷圍的旗手──試論「臺灣的兒女」系列作品的成就與困境〉,《兒童文學學刊》第六期,台東:台東師範學院。
楊龍吉,2001,〈成長的歷程──試論『小殺手』裡的同儕互動〉,《兒童文學學刊》第五期,台東:台東師範學院。
徐錦成,2001,〈談三本變調的「離家小說」──『鹿苑長春』、『天使雕像』及『離家一夜』〉,《兒童文學學刊》第五期,台東:台東師範學院。
王仁芳,2002,〈主題、策略與過程〉,《兒童文學學刊》第七期,台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發行。
蘇麗春,2003,〈探觸李潼文學創作能量的核心〉,《兒童文學學刊》第九期,台東:台東師範學院。
黃淑瑮,2003,〈輕舟已過萬重山? 〉,《台日研究生台灣文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高雄:國立中山大學中文系。
林文寶、邱子寧,2003,〈性別平等與兒童文學〉,《兒童文學學刊》第九期,台東:台東師範學院。
五、碩士論文(依發表的時間先後排列)
廖健雅,2000,《傳記型歷史小說中真實人物的寫作技巧:以李潼三本作品為例》,台東師範學院兒童文學所。
呂千霈,2000,《臺灣近十年來少年小說主題之研究──以臺灣省兒童文學創作獎為例》,台中師範學院。
同俊,2001,《歷史再現與鄉土召喚》,花蓮師範學院多元文化所。
邱嘉慧,2001,《少年小說中負向情緒之因應策略分析──以1996—2000年臺灣本土中篇少年小說為例》,東華大學。
李肇芳,2001,《少年臺灣的魂魄重塑——以李潼「臺灣的兒女」為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教育所。
陳秋錦,2002,《論李潼少年小說中的人物刻劃──以博士.布都與我、少年噶瑪蘭、我們的秘磨岩為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所。
呂家印,2003,《論李潼少年小說中的主題呈現──以其四本得獎作品為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所。
林淑 ,2003,《探討臺灣兒女系列之敘事手法》,台東師範學院兒童文學所。
陳素琳,2003,《集體記憶尋根與認同──以臺灣兒童文學的歷史小說為例》,台東師範學院兒童文學所。
六、其他專書(依作者的姓氏筆劃排列)
黃文博,《台灣民間信仰與儀式》,台北:常民文化,1997年。
黃宣範,《語言、社會與族群意識》,台北:文鶴出版有限公司,1999年。
劉還月,《台灣的民間信仰》,台北:台北市新聞局出版,2000年。
張有池發行,《台灣民俗的故事》,台北:智揚出版社,1994年初版。
七、網站資料
基隆市觀光旅遊局網站:http//tour.klcg.gov.tw
人間福報電子報:http//www.wfdn.com.tw
當代文學史料影像全文系統.國家圖書館網站:http//lit.ncl.edu.tw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校內校外完全公開 unrestricted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