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0615105-140052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0615105-140052
論文名稱
Title
石中英,呂伯雄其人其詩探究
none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218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05-06-09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05-06-15
關鍵字
Keywords
呂伯雄、竹筠軒伯雄吟草、芸香閣儷玉吟草、石中英
Chung-ying Shih, Po-hsiung Lu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5727 次,被下載 5997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5727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5997 times.
中文摘要
論文架構──就詩人所處的時間及空間,架構作者生平,進而探討作品集,作者一生的歷練如何表現在作品中,並就兩本詩集相同之處做討論,以及夫妻對彼此創作的影響,總結詩人所樹立的典範暨作品的價值。
由於作者在時間上跨越清朝、日據以及臺灣光復後民國時期,空間上涵蓋臺灣與中國大陸,因此表現在作品的議題及風格自有差異。石中英一生頗為不凡,日據時期與陳子敏的一段婚姻,以離婚結束,在詩集中隱誨不現,藉由當時報紙以窺探其婚姻狀況。與女詩人共同成立詩社,設書房課徒,並接受專業訓練,領有助產士執照。而後赴大陸醫院就職,與小她十一歲的呂伯雄結褵,襄助丈夫的抗日事業。呂伯雄家鄉為日軍登陸臺灣之處,當地居民慘遭日軍屠殺,因此呂伯雄畢生痛惡日本政權。赴上海法政學院就讀,參加在大陸的臺人抗日組織。臺灣光復後加入「臺灣政治建設協會」,歷經「二二八事件」的通緝,後獲得平反。晚年致力於教會事務,協助創立「古亭教會」。夫妻閒暇常拈筆唱和,因而有《芸香閣儷玉吟草》及《竹筠軒伯雄吟草》傳世。
第一章緒論,敘述研究動機、方法、探討前人著述。第二章勾勒時代背景,理解詩人所處的大環境狀況,再藉由詩集和相關報紙、資料,重新建構作者生平和歷練,做為探討詩歌作品的基礎。第三、四章就石中英的《芸香閣儷玉吟草》、呂伯雄的《竹筠軒伯雄吟草》做析論,分析作品體裁、歸類主題內容、以傳統詩學探討詩歌的藝術特色。
夫妻為五倫之一,也是最親密的關係,生活、交遊多有所重疊,甚至想法也會受到影響。石中英、呂伯雄相識、結褵後,關心的議題相同,創作多有雷同之處。第五章以兩本詩集為底本,就相同主題內容及藝術特色做討論,並分析對彼此創作的影響。
第六章做總結,石中英一生提倡男女平權,致力提倡女學,鼓勵女性青年從軍報國,以信念影響週遭親人、朋友,可謂「跳岀舊風氣復能改造新風氣者。」女子的六種權利:入學之權利、交友之權利、營業之權利、掌握財產之權利、岀入自由之權利、婚姻自由之權利,石中英皆有之。呂伯雄一生愛國,以詩繫年,記載歷史,詩句雖淺顯,卻都是出自真性情,為真誠之作。呂伯雄創作詩歌的目的:「是要以詩的溫柔敦厚,提升忠義精神;詩的天懷澹泊,矯正人心世道;詩的慷慨激昂,鼓鑄積健為雄。」以愛國愛民的情懷為創作主軸,是作品可觀之處。
Abstract
none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石中英、呂伯雄其人其詩探究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1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文獻探討---------------------------------------------------------2
壹、研究方法---------------------------------------------------------------------------2
貳、文獻探討---------------------------------------------------------------------------4
第三節 研究範圍------------------------------------------------------------------------6
第二章 時代背景與作者生平---------------------------------------------------------------7
第一節 日據時期的環境---------------------------------------------------------------7
壹、總督府對臺灣人民的不平等待遇---------------------------------------------7
貳、國際情勢的影響------------------------------------------------------------------9
叁、日據時期臺灣的文學環境-----------------------------------------------------10
第二節 石中英生平--------------------------------------------------------------------15
壹、成長歷程--------------------------------------------------------------------------15
貳、婚姻狀況--------------------------------------------------------------------------17
叁、創立女性詩社--------------------------------------------------------------------24
肆、往來大陸狀況--------------------------------------------------------------------27
伍、返回臺灣--------------------------------------------------------------------------31
第三節 呂伯雄生平--------------------------------------------------------------------33
壹、家世背景--------------------------------------------------------------------------33
貳、旅居大陸期間--------------------------------------------------------------------36
叁、返回臺灣--------------------------------------------------------------------------40
第三章 《芸香閣儷玉吟草》析論-------------------------------------------------------49
第一節 《芸香閣儷玉吟草》作品體裁--------------------------------------------49
壹、古體詩-----------------------------------------------------------------------------49
貳、近體詩-----------------------------------------------------------------------------51
叁、竹枝詞-----------------------------------------------------------------------------55
肆、詞-----------------------------------------------------------------------------------56
第二節 《芸香閣儷玉吟草》主題內容--------------------------------------------58
壹、國家民族之情思----------------------------------------------------------------58
貳、抒情之作-------------------------------------------------------------------------63
叁、與詩社相關作品、擊鉢課題-------------------------------------------------67
肆、觀景攬勝之樂-------------------------------------------------------------------69
伍、詠物詩----------------------------------------------------------------------------71
陸、唱酬之作-------------------------------------------------------------------------74
柒、男女平權的思想----------------------------------------------------------------77
第三節 《芸香閣儷玉吟草》藝術特色-------------------------------------------80
壹、寫實之筆-------------------------------------------------------------------------80
貳、比興的諷喻手法----------------------------------------------------------------83
叁、運用典故融入詩歌-------------------------------------------------------------87
肆、陽剛男聲-------------------------------------------------------------------------90
伍、仿作、題寫----------------------------------------------------------------------91
陸、一物(事)衍為多題----------------------------------------------------------95
第四章 《竹筠軒伯雄吟草》析論-------------------------------------------------------98
第一節 《竹筠軒伯雄吟草》作品體裁-------------------------------------------98
壹、古體詩----------------------------------------------------------------------------98
貳、近體詩----------------------------------------------------------------------------98
叁、竹枝詞---------------------------------------------------------------------------104
肆、詞---------------------------------------------------------------------------------106
伍、對聯------------------------------------------------------------------------------107
第二節 《竹筠軒伯雄吟草》主題內容------------------------------------------108
壹、記事------------------------------------------------------------------------------108
貳、抒情之作------------------------------------------------------------------------112
叁、記遊寫景、詠物之作---------------------------------------------------------118
肆、宗教信仰------------------------------------------------------------------------119
伍、參加詩社活動暨應徵詩作---------------------------------------------------120
第三節 《竹筠軒伯雄吟草》藝術特色--------------------------------------------123
壹、寫實之筆------------------------------------------------------------------------123
貳、比、興的寫作手法------------------------------------------------------------125
叁、典故的運用---------------------------------------------------------------------129
肆、仿作、口語化的詩歌語言---------------------------------------------------132
第五章 夫妻作品析論暨相互影響------------------------------------------------------134
第一節 石中英作品風格的改變---------------------------------------------------134
壹、創作議題的改變---------------------------------------------------------------134
貳、情感的轉變---------------------------------------------------------------------138
第二節 夫妻相同議題的創作暨和韻、酬贈作品------------------------------141
壹、相同的議題創作---------------------------------------------------------------141
貳、石中英贈(和)呂伯雄的詩作---------------------------------------------149
叁、呂伯雄贈(和)石中英的詩作---------------------------------------------150
肆、夫妻聯句------------------------------------------------------------------------151
第三節 夫妻作品相同的藝術特色------------------------------------------------152
壹、詩歌形式------------------------------------------------------------------------152
貳、語言特色------------------------------------------------------------------------161
第四節 夫妻對彼此作品的影響---------------------------------------------------168
壹、呂伯雄對石中英的影響------------------------------------------------------168
貳、石中英對呂伯雄的影響------------------------------------------------------171
第六章 詩人典範暨作品價值------------------------------------------------------------174
第一節 石中英樹立的典範暨作品價值------------------------------------------174
壹、女性對婚姻的自覺------------------------------------------------------------174
貳、女性對國家的關懷------------------------------------------------------------175
叁、女性受教育的權利------------------------------------------------------------176
肆、女性社會地位的提升---------------------------------------------------------177
伍、傳統夫妻關係的顛覆---------------------------------------------------------177
第二節 呂伯雄樹立的典範暨作品價值------------------------------------------179
壹、愛國、愛人的情懷-----------------------------------------------------------179
貳、對愛情婚姻的執著-----------------------------------------------------------180
叁、以詩記載歷史、提供珍貴史料--------------------------------------------180
第三節 結論--------------------------------------------------------------------------182
附表一:石中英、呂伯雄繫年暨大事年表---------------------------------------------184
附表二:石中英、呂伯雄同題詩作------------------------------------------------------194
附表三:石中英和韻呂伯雄的詩作------------------------------------------------------203
附表四:呂伯雄和韻石中英的詩作------------------------------------------------------204
附表五:石中英贈呂伯雄的詩作---------------------------------------------------------205
附表六:呂伯雄贈石中英的詩作---------------------------------------------------------206
主要參考書目---------------------------------------------------------------------------------207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主要參考書目(依照出版年代順序)

一、古籍部分

沈德潛選註、王雲五主編:《唐詩別裁》,台北:臺灣商務,1956年
李東陽撰:《麓堂詩話》,台北板橋:藝文,1966年
王世懋撰:《藝圃擷餘》,台北板橋:藝文,1996年
吳均撰:《續齊諧記》,台北板橋:藝文,1966年
王國維著、徐調孚注:《(校注)人間詞話》,台北:臺灣開明書店,1966年11
月臺七版
李漁撰、馬漢茂輯:《李漁全集》,台北:成文,1970年
清聖祖御定:《全唐詩》,台北:明倫書局,1971年
莊周撰、郭象註:《莊子》,台北:藝文印書館印行,1975年
劉勰著、王更生注譯:《文心雕龍讀本》,台北:文史哲,1984年3月初版
裴普賢編著:《詩經評註讀本》,台北:三民書局,1984年8月再版
馬持盈註譯、王雲五主編:《詩經今註今譯》,台北:臺灣商務,1985年
楊家駱主編:《新校本後漢書并附編十三種》,鼎文,
徐珂:《清稗類鈔》,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10月臺二版
左丘明著、杜預集解、(日)竹添光鴻會箋:《左傳會箋》,台北:天工書局,1988
年九月出版
王夫之等撰、丁福保編:《清詩話》,台北:木鐸出版社,1988年9月初版
屈萬里:《詩經詮釋》,台北:聯經,1989年10月第五次印行
鍾嶸著、汪中選注:《詩品注》,台北:正中,1990年八月初版第十次印行

二、詩文集

石中英撰,呂伯雄編:《芸香閣儷玉吟草》,台北:龍文,1975年重印出版
連橫主編:《台灣詩乘》,南投:台灣省文獻委員會,1975年
張淑瓊主編:《唐宋詞新賞》,台北:地球出版社,1990年元月初版
呂伯雄撰,聶懋戡編:《竹筠軒伯雄吟草》,台北:龍文,1992年
連橫主編:《台灣詩薈》,南投:台灣省文獻委員會,1992年3月
連橫:《雅堂文集》,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2年

三、歷史、傳記類

漢人(黃玉齋)編著:《臺灣革命史》,臺北:台灣藝術社,1927年4月
姚錫光:《東方兵事紀略》,台北縣永和:文海,1967年
吳吟世編撰、出版:《閩南名賢傳》,台北縣樹林,1973年12月初版
陳少廷編撰:《臺灣新文學運動簡史》,台北:聯經,1977年
連雅堂:《臺灣通史》,台北:眾文圖書,1979年
陳奇祿等人:《中國的臺灣》,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1980年11月
張玉法:《中國現代史》,台北:臺灣東華書局,1983年3月五版
戴國煇:《臺灣史研究》,台北:遠流出版社,1985年
矢內原忠雄著、周憲文譯:《日本帝國主義下的臺灣》,台北:帕米爾,1985年
王曉波編:《臺灣的殖民地傷痕》,台北:帕米爾,1985年
張炎憲、李筱峰、莊永明等:《臺灣近代名人誌 第一冊》,台北:自立晚報,1987
年1月初版
張炎憲、李筱峰、莊永明等:《臺灣近代名人誌 第三冊》,台北:自立晚報,1987
年12月初版
王詩琅:《台灣社會運動史》,台北:稻香出版社,1988年5月初版
臺灣省文獻委員會編:《臺灣史》,台北:眾文,1990年11月二版二刷
張之傑總纂:《臺灣全紀錄》,台北:錦繡出版社,1990年5月初版
張炎憲、李筱峰、莊永明等:《臺灣近代名人誌 第五冊》,台北:自立晚報,1990
年10月一版一刷
鄧孔昭編:《二二八事件資料集》,台北:稻香出版社,1991年2月28日初版
劉登翰主編:《臺灣文學史》,福州:海峽文藝出版社,1991年6月
張炎憲、李筱峰、莊永明等:《臺灣近代名人誌 第四冊》,台北:自立晚報,1991
年11月一版四刷
簡炯仁:《台灣民眾黨》,台北板橋:稻鄉, 1991年12月初版
王建生、陳婉真、陳湧泉著:《1947臺灣二二八革命》,台北:前衛,1992年1
月初版四刷
林龍德輯註:《二二八官方機密資料》,台北:自立晚報,1992年2月一版一刷
楊碧川:《台灣歷史年表》,台北:自立晚報,1992年9月第一版三刷
劉登翰、莊明萱、黃重添、林承璜主編:《台灣文學史》,福建:海峽文藝出版社,
1993年1月第1版
吳三連、蔡培火、葉榮鐘、陳逢源、林柏壽:《臺灣民族運動史》,台北,
自立晚報,1993年12月第一版七刷
張玉法、李又寧主編:《近代中國女權運動史料》,台北,龍文出版社,1995年
7月初版
蔣永敬著:《抗戰史論》,台北:東大,1995年10月初版
陳芳明:《蔣渭川和他的時代》,台北:前衛出版社,1996年初版一刷
陳東原:《中國婦女生活史》,台北:台灣商務,1997年4月臺一版11次印刷
戚嘉林:《台灣史》,台北:作者發行,1998年8月三版一刷
向山寬夫著,楊鴻儒譯:《日本統治下的台灣民族運動史》,台北:福祿壽興業股
份有限公司,1999年初版
李筱峰:《臺灣史100件大事》,台北:玉山,1999年10月第一版第一刷
陳正茂主編:《中國近代史》,台北:文京圖書有限公司,2000年1月修訂版
五刷
龔顯宗:《台灣文學家列傳》,台北:五南,2000年3月初版一刷
簡後聰等編輯:《福爾摩沙傳奇:臺灣的歷史源流》,台中: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
會中部辦公室,2000年3月 一版一刷
張勝彥、吳文星、溫振華、戴寶村編著:《臺灣開發史》,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2000年4月初版一刷
山崎繁樹、野上矯介:《1600–1930台灣史》,台北:武陵,2000年5月二版
五刷
王詩琅:《臺灣人物誌》,台北:海峽學術出版社,2003年6月
井岀季和太著、郭輝編譯:《日據下之臺政 卷一》,台北:海峽學術出版社,2003
年11月
四、文學論述書籍

徐復觀:《中國文學論集》,台北:臺灣學生書局,1976年9月三版(學再版)
朱光潛:《詩論》,台北:台灣開明書局,台版,1979年
鄭騫等:《中國古典文學論叢 册一:詩歌之部》,台北:中外文學月刊社(台大
外文系),1980年2月再版
吳濁流著:《臺灣文藝與我》,台北:遠行,1980年2月再版
劉若愚著、杜國清譯:《中國文學理論》,台北:聯經,1981年初版
張孟機:《古典詩形式結構》,台北:尚友出版社,1982年初版
周振甫:《詩詞例話》,台北:長安,1983年
劉若愚著、杜國清譯:《中國詩學》,台北:幼獅,1983年
朱自清:《朱自清古典文學論文集》,台北:宏業,1983年
張夢機:《鷗波詩話》,台北:漢光文化,1984年5月
張夢機:《近體詩發凡》,台北:臺灣中華書局,1984年5月四版
徐復觀:《中國文學論集續篇》,台北:臺灣學生書局,1984年9月再版
葉嘉瑩:《迦陵談詩二集》,台北:東大圖書,1985年2月初版
胡傳安:《詩聖杜甫對後世詩人的影響》,台北:幼獅文化,1985年2月四版
王忠林等人著:《增定 中國文學史初稿》,台北,福記文化圖書,1985年5月修
定三版
黃永武編:《詩與美》,台北:洪範,1985年5月三版
丁成泉:《中國山水詩史》,台北:文津,1985年8月初版
蔡英俊:《比興物色與情景交融》,台北,大安,1986年5月初版
柯慶明、林明德主編:《詩歌之部(二)》,台北:巨流圖書,1986年10月一
版三印
李曰剛:《中國詩歌流變史》,臺北市:文津,1987年2月
顏崑陽:《古典詩文論叢》,台北:漢光文化,1987年3月二版
艾治平:《古典詩詞藝術探幽》,台北:木鐸,1987年7月初版
顏崑陽:《古典詩文論叢》,台北:漢光文化,1987年二版
洪讚:《唐代戰爭詩研究》,台北:文史哲,1987年10月初版
劉大杰:《中國文學發展史》,台北:臺灣中華書局,1987年12月臺14版
郭邵虞:《中國文學批評史》,台北:文史哲,1988年4月岀版
司仲敖:《隨園及其性靈詩說之研究》,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8年元月初版
廖雪蘭:《臺灣詩史》,台北,武陵出版社,1989年
楊松年:《中國文學評論集》,台北:文史哲,1989年8月初版
趙沛霖:《興的起源》,台北:谷風,1989年9月台一版
葉石濤:《走向台灣文學》,台北:自立晚報,1990年3月第一版一刷
簡明勇:《律詩研究》,台北:文史哲,1990年9月第五版
朱光潛:《詩論》,台北:國文天地發行,1990年
莊嚴出版社編輯部編輯:《中國詩歌的境界與情趣》,台北:莊嚴,1990年
鮑家麟主編:《中國婦女史論集續集》,台北,稻香出版社,1991年4月
黃永武:《中國詩學-思想篇》,台北:巨流圖書公司,1991年5月一版七印
葉程義:《王國維詞論研究》,台北:文史哲,1991年7月初版
呂正惠主編:《文學的後設思考-當代文學理論家》,台北:正中書局,
1991年9月初版
葉嘉瑩:《中國古典詩歌評論集》,台北:桂冠,1991年7月再版一刷
葉程義:《王國為詞論研究》,台北:文史哲,1991年7月初版
葉嘉瑩:《迦陵談詩》,台北:三民,1991年8月初版六刷
林麗娟:《杜甫詠懷詩學研究》,高雄:高雄文化出版社,1991年11月初版
黃永武:《中國詩學 設計篇》,台北:巨流圖書公司,1992年5月一版十印
呂正恵、蔡英俊主編:《中國文學批評 第一集》,台北,臺灣學生書局,1992年
8月初版
張健:《清代詩話研究》,台北:五南出版社,1993年1月初版一刷
張孟機:《詩學論叢》,台北:華正書局,1993年5月初版
楊翠:《日據時期臺灣婦女解放運動-以《台灣民報惟分析場域》(1920~1932)》台北,
時報文化,1993年5月初版一刷
卓意雯:《清代臺灣婦女的生活》,台北:自立晚報,1993年5月第一版一刷
黃永武:《中國詩學 鑑賞篇》,台北:巨流圖書公司,1993年9月一版十一印
朱光潛:《詩論》,台北,萬卷樓圖書,1993年10月初版二刷
陳滿銘:《詩詞新論》,台北:萬卷樓圖書,1994年6月初版
鄭明娳主編:《當代台灣政治文學論》,台北:時報文化,1994年7月
許俊雅:《台灣文學散論》,台北:文史哲,1994年11月
丁成泉:《中國山水詩史》,台北:文津,1995年8月初版
梁明雄:《日據時期臺灣新文學運動研究》,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6年2月
初版
施懿琳、許俊雅、楊翠著:《臺中縣文學發展史》,台中縣:台中縣立文化中心,
1996年6月二版
周敘琪:《一九一O ~ 一九二O年代都會新婦女生活風貌──以《婦女雜誌》為分
析實例》,台北:臺灣大學文學院,1996年6月初版
林瑞明:《台灣文學的歷史考察》,台北:允晨文化,1996年7月
葉石濤編譯:《台灣文學集──日文作品選集》,高雄:春暉出版社,1996年8
月初版第一刷
許青雲:《近體詩創作理論》,台北:洪葉文化,1997年
施懿琳、楊翠著:《彰化縣文學發展史》,彰化:彰化縣文化中心,1997年5月
張夢機:《古典詩的形式結構》,台北縣板橋:駱駝出版社,1997年7月初版
龔鵬程:《臺灣文學在臺灣》,台北,駱駝出版社,1997年11月
恩斯特˙卡希勒著、甘陽譯:《人論》,台北:桂冠圖書,1997年11月再版四刷
李燕新:《王荊公詩探究》,台北:文津出版社,1997年12月初版
杜松柏:《詩與詩學》,台北:五南出版社,1998年9月修訂初版一刷
王夢鷗編撰:《古典文學的奧秘-文心雕龍》,台北:時報文化,1998年11月
四版一刷
江寶釵:《台灣古典詩面面觀》,台北:巨流圖書公司,1999年初版2印
孫康宜:《古代與現代的女性闡釋》,台北:聯合文學,1999年3月初版二刷
邱旭伶:《臺灣藝妲風華》,台北:玉山出版社,1999年4月初版一刷
鮑家麟主編:《中國婦女與文學論集》第一集,台北:稻香出版社,1999年5
月初版
李世偉:《日據時代臺灣儒教結社與活動》,台北:文津出版社,1999年6月
一刷
葉石濤:《臺灣文學史綱》,高雄:春暉,1999年10月再版
蔡瑜:《中國抒情詩的世界》,台北:臺灣書店,1999年11月初版
柯慶明:《中國文學的美感》,台北:麥田,2000年1月1日初版一刷
葉嘉瑩:《詞學新詮》,台北:桂冠,2000年2月初版一刷
周英雄、劉紀蕙編:《書寫台灣-文學史、後殖民與後現代》,台北:麥田,
2000年4月初版一刷
施懿琳:《從沈光文到賴和》,高雄:春暉,2000年6月初版一刷
葉嘉瑩:《迦陵說詩講稿》,台北:桂冠,2000年6月初版一刷
龔顯宗:《歷朝詩話析探》,高雄:復文書局,2000年7月初版
朱棟霖、丁帆、朱曉進主編:《二十世紀中國文學史》,台北:文史哲,2000年9
月初版
鮑家麟主編:《中國婦女與文學論集》第二集,台北:稻香出版社,2001年6
月初版
黎活仁等主編:《女性的主體性:宋代的詩歌與小說》,台北:大安出版社,2001
年10月第一版第一刷
趙遐秋、呂正惠主編:《臺灣新文學思潮史綱》,台北:聯經,2002年6月出版
一刷
游鑑明主編:《近代中國的婦女與社會(1600-1950)》,台北:中央研究院近
代史研究所,2003年5月初版
呂芳上主編:《無聲之聲(Ⅰ):近代中國的婦女與國家(1600-1950)》,台
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03年5月初版
古繼堂主編:《簡明台灣文學史》,台北:人間出版社,2003年7月初版一刷

伍、學位論文

王文顏:《臺灣詩社之研究》,政大中文所碩士論文,1979年6月
廖美玉:《杜甫連章詩研究》,東海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79年
施懿琳:《日據時期鹿港民族正氣詩研究》,臺師大國研所碩士論文,1986年
許俊雅:《臺灣寫實詩作之抗日精神研究》,臺師大國研所碩士論文,1987年
游鑑明:《日據時期臺灣的女子教育》,師大歷史所碩士論文,1987年6月
喻蓉蓉:《五四時期之中國智識婦女》,政大歷史所碩士論文,1987年
翁聖峰:《清代台灣竹枝詞之研究》,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 1996年
吳毓琪:《日據時期臺灣南社研究》,成大中文碩士論文,1998年6月
吳品賢:《日治時期臺灣女性古典詩作研究》,台灣師大國研所碩士論文,2001
年6月
閔秋英:《石中英及其《芸香閣儷玉吟草》研究》,彰師大國語文教學碩士論文,
2002年8月
陳嘉英:《尋找空間的女聲──以台灣女詩人張李德和、石中英、黃金川為探究
對象》,政大國文教學碩士論文,2003年6月

六、報紙、期刊

《臺灣民報》,台北:東方文化書局複刊,1973年
《台南新報》,國立成功大學圖書館收藏微捲
《三六九小報》,台北:成文出版社複印本,1978年
《台灣日日新報》,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影本,1994~1995年
《臺灣新民報》,台北:東方文化書局複刊,1973年
《新高新報》,國家圖書館台灣分館藏微捲
《藻香文藝》,國家圖書館台灣分館藏微捲
《詩報》,國家圖書館台灣分館藏微捲

七、單篇論文

許丙丁:<臺南教坊記>,《臺南文化》,3卷4期,1954年4月
廖漢臣:<新舊文學之爭>,《臺北文物》,3卷3期,1954年12月
賴子清:<臺灣古今詩文社(一)>,《臺灣文獻》,10卷3期,1959年9月
賴子清:<臺灣古今詩文社(二)>,《臺灣文獻》,11卷3期,1960年9月
莊金德:<清代臺灣的婚姻禮俗>,《臺灣文獻》14卷3期,1963年9月
廖漢臣:<台灣文學年表>,《臺灣文獻》15卷1期,1964年3月
陳漢光:<明寧靖王暨五妃文獻>,《臺灣文獻》20卷3期,1969年9月
吳濁流:<回顧日據時代的文學>,《臺灣文藝》,49期,1975年10月
王詩琅:<日據初期的籠絡政策>,《臺灣文獻》26卷4期,1975年12月
洪敏麟:<纏足與臺灣的天然足運動>,《臺灣文獻》27卷3期,1976年9月
石萬壽:<臺南市古蹟志>,《臺灣文獻》28卷1期,1977年3月
吳文星:<日據時代臺灣書房之研究>,《思與言》,16卷3期,1978年9月
華農生:<清代府城金蓮>,《臺南文化》新七期,1979年6月
石萬壽:<臺南府城人物志>,《臺灣文獻》31卷2期,1980年6月
王熙元:<詞的對比技巧初探>,《古典文學》第二集,1980年12月初版
吳文星:<日據時代臺灣書房教育之再檢討>,《思與言》,26卷1期,1988年
5月
簡錦松:<五四與日據時期臺灣傳統詩壇>,《五四文學與文化變遷》,學生書局
,1990月4月初版
邱奕松 :<府城兩才女>,《臺南文化》新29期,1990月6月
王念恩:<賦比興新論>,《古典文學》第11集,學生書局,1990年12月初版
施懿琳:<日據時期臺灣古典詩的抗議精神與比興諷喻傳統>,《古典文學》第
12集,學生書局,1992年10月初版
廖一瑾:<日據時期臺灣瀛三大詩社>,《古典文學》第12集,學生書局,1992
年10月初版
游鑑明:<日據時期臺灣的產婆>,《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1期,1993年6月
黃美娥:<日治時代臺灣詩社林立的社會考察>,《臺灣風物》,47卷3期,1997
年9月
施懿琳:<日治時期新舊文學論戰的再觀察─兼論其對臺灣傳統詩壇的影響
> ,《臺灣古典文學與文獻》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編,台北:文津出版
社,1999年1月一刷
吳文星:<日治時期臺灣的教育與社會流動>,《臺灣文獻》51卷2期,2000
年6月
施懿琳:<南都女詩人石中英《芸香閣儷玉吟草》作品初探>,《台灣史料研究》
第15期,財團法人吳三連臺灣史料基金會出版,2000年6月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校內校外完全公開 unrestricted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