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0616113-181528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0616113-181528
論文名稱
Title
『12年國教』下高雄市國中小學生選校策略之互動治理
Strategy of interactive management in selecting school for students of primary school and junior high school in Kaohsiung city under 12-year Compulsory Education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141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13-06-07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13-07-16
關鍵字
Keywords
12年國教、名義群體技術法、詮釋結構模式法、互動管理、公共事務管理
Interpretive Structural Modeling (ISM), Interactive Management, Public Affairs Management, 12-year Compulsory Education, Nominal Group Technique (NGT)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5723 次,被下載 1725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5723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1725 times.
中文摘要
由於『12年國教』政策牽涉多重當事人價值彼此歧異且缺乏共識,本研究嘗試以公共事務管理參考架構(Public Affairs Management, PAM)為基礎,及舉行互動管理(Interactive Management, IM)方法來解析個體認知、群體現象、人際共識。期使產生具體有效可行策略,以提供高雄市教育局及中小學校參考和需加強改進之處,可讓家長、學生對『12年國教』政策更為了解,並可作為未來選校參考的方向。
經過研究實證,問題界定、探索後歸納出政策面、管理面、社會面、經濟面等四個面向之相關問題,IM進行的步驟為第1回合名義群體技術法的觸發問題、澄清問題、票選問題、兩兩比較及第2回合詮釋結構模式法展示增強結構圖。最後產出12項策略,有:1.請高雄市政府教育局制定各校統一作法與評分標準(含多元發展項目)、2.提供完整正確資訊給學生、家長及學校。3.培養學生閱讀理解素養、獨立思考解決問題及公開發表的能力和學習熱忱,用「社會行銷」觀點舉辦多場說明會,使利害當事人了解內涵。4.升學考試不再是教育唯一的路,重視學生道德價值面的提升。5.請教育局儘早公佈優質化、均質化的高中職及五專的評鑑結果。6.均衡城鄉教育資源。7.請中央教育官員不定期到學校與學生交流(師長不能參與)。8.不再著重學科教育,必須普及全面化七大領域教學。9.增加對應學校分發名額。10.請教育局利用假日針對38個行政區,辦理12年國教的宣導,俾便民眾有更多的認識。11.特色招生的閱卷標準及資格人員,應通過嚴謹、客觀評比及各式考試通過資格。12.政策執行時,請中央教育官員至學校體驗,並視效果而修改。
為使12項策略獲得管理者之納採及參考,故透過中華公共事務管理學會函文給教育部、高雄市政府教育局及高雄市議員參考。
最後,透過文獻及實證探討後提出建議,望教育部的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願景與藍圖,能夠更完善、更切合民意及國家未來主人翁的要求,並運用IM可以作為日後整合多元利害關係人共識及發展策略之應用模式參考。
Abstract
Since multiple parties with different values and without consensus have been involved in the policy of “12-year Compulsory Education”, this research attempts to analyze self-awareness, group phenomenon and interpersonal consensus by methods founded on Public Affairs Management reference architecture and employing Interactive Management. The goal of this research is to develop effective and feasible strategies to provide references and essential improvements for Education Bureau of Kaohsiung, elementary and junior high schools. Based on the research, Parents and students can better understand the “12-year Compulsory Education” policy and make more sensible choice in the future while selecting high school.
There are some related issues about policy, management, society, and economy have been concluded from the confirmation, clarification and exploration of the research. The process of implementing Interactive Management as following: first, issues have been triggered, clarified and selected by nominal group technique first, and then reinforced block diagrams have been presented by Interpretive Structural Modeling. Eventually, there are 12 strategies developed from the research as the following:
1. The Education Bureau of Kaohsiung City is demanded to adopt universal operation and assessment standard (multiple developments included).
2. Intact and correct information should be provided for students, parents and schools.
3. Students’ reading comprehension, independent thinking for problem solving, the ability to express publicly and enthusiasm for learning should be cultivated. Seminars with perspective of “social marketing” should be hold for involved parties to understand the content of the policy.
4. The rise of students’ moral values should be emphasized as examination for higher education is not the only approach from education.
5. The evaluation of well qualified and homogenized high schools, vocational schools and academies should be publicized as soon as possible by the Education Bureau.
6. The education resources between urban and suburban areas should be balanced.
7. The officers of the Education Ministry of the central government should pay visits to schools for communication with students (without the presence of teachers) from time to time.
8. The teaching of seven learning fields should be popularized without solely stressing main subjects.
9. The distributed number of students for responded school should be increased.
10. For the public’s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12-year Compulsory Education” policy, promotion activities should be offered by the Education Bureau of Kaohsiung to the 38 districts of the city during holidays.
11. The standard of assessment and qualified personnel for featured enrollment should be screened by rigorous and objective evaluation and approved qualification.
12. The results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olicy should be experienced and revised with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olicy by the officers of the Education Ministry of the central government.
For the adoption and references of the 12 strategies mentioned above by the managers, the research has been sent to the Education Ministry, the Education Bureau and the city councilors of Kaohsiung City through Chinese Association of Public Affairs Management.
Finally, some recommendations have been suggested through the exploration of the documents and empirical evidence to anticipate the vision and the blue prints of the 12-year Compulsory Education of the Education Ministry being more adequate and satisfied with public opinions and the demands of the future citizens and the Interactive Management has been implemented as the reference of application mode for the integration of the common perception of multiple involved parties and strategies development in the future.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論文審定書 i
誌 謝 ii
中文摘要 iii
Abstract iv
目 錄 v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背景 2
第三節 研究目的 4
第四節 研究問題 5
第五節 研究架構 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7
第一節 12年國民基本教育系統架構 7
一、培養現代公民素養 7
二、舒緩過度升學壓力 8
三、均衡城鄉教育發展 9
四、確保學生學力品質 9
五、引導多元適性發展 10
六、追求社會公平正義 11
第二節 治理結構 12
一、體制分析及發展(IAD)架構 12
二、公共事務管理整合參考架構概念 13
三、判斷分析之觀點 20
四、問題系統界定及當事人界定 21
第三節 互動管理與結構 22
一、互動管理 22
二、名義群體技術(NGT) 23
三、詮釋結構模式(ISM) 24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設計 28
第一節 研究方法與流程 28
一、 問題界定(探索)方法 28
二、互動管理方法 28
三、研究流程 29
第二節 研究參與者 30
一、問題界定(探索)方法之參與者 30
二、互動管理方法之參與者 30
第三節 研究工具 36
一、問題界定(探索)方法 36
二、互動管理方法 36
第四節 資料之統計整理 40
一、問題探索問卷部分 40
二、互動管理研討會部分 41
第四章 研究實證與結果 42
第一節 問題界定(探索)研究實證與結果 42
一、受測者基本資料 42
二、問題界定(探索)研究實證與結果 42
三、提供互動管理研討會之製作白皮書 44
四、本節小結 45
第二節 互動管理(IM)研究實證-計劃階段 45
一、互動管理第一階段-計畫(準備)階段 45
二、IM書面準備資料作業流程 46
三、白皮書 47
四、問卷調查(前測) (後測) 47
五、互動階段流程 48
第三節 互動管理(IM)研究實證與結果-互動階段 49
一、名義群體技術(NGT)步驟 49
二、名義群體技術(NGT)過程 50
三、2012年12月29日第1回合NGT實地流程 51
四、原始策略-全部39項策略 51
五、原始策略-過半數25項策略 54
六、澄清問題 56
七、澄題整併經參與者表決過半數後剩19項策略 61
八、票選問題 62
九、兩兩比較 65
十、本節小結 67
第四節 互動管理(IM)研究實證與結果-第2回合詮釋結構模式法(ISM ) 68
一、第2回合ISM流程 68
二、互動資料重點呈現 69
三、經參與者27人,票選12項策略 69
四、原始增強結構圖 69
五、12項策略說明 72
六、問卷調查之統計數值 74
七、參與者參加互動研討會後的心得分享 77
第五節 本節結論 79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80
第一節 研究結論 80
一、 用互動管理研討會議產生具體可行策略,以提供高雄市教育局及中小學校參考 80
二、 用互動管理研討會議方式,經本研究檢測發現有關高雄市教育局及中小學校需加強改進之處 81
三、 經過互動管理研討會議方式,讓參與本研究學生家長對『12年國教』政策更為了解,並可作為未來參考方向 82
四、 互動管理之方法,產生的那些策略可以作為日後整合多元利害關係人共識及發展策略之應用模式參考 83
第二節 研究建議 83
第三節 研究限制與後續研究之建議 84
一、 研究限制 84
二、 後續研究之建議 85
參考文獻 87
附錄1-1:12年國民基本教育系統架構圖 92
附錄1-2:公共事務管理參考架構圖 93
附錄3-1:問卷調查-第一階段 94
附錄3-2:問卷調查-第二階段 97
附錄3-3:邀請函 102
附錄3-4:白皮書 104
附錄4-1:觸發問題逐字稿 118
附錄5-1:本研究互動管理研討會議策略表 124
附錄5-2:中華公共事務管理學會函 126
附錄5-3:本研究2012年12月29日互動管理研討會成果照片 128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一)研究報告
1、江美慧,2003,國中生的公民知識與態度之研究─以高雄市國三學生為對象。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2、汪明生、江明修、陳建寧,1999,「公共事務、公民文化與地方發展」。載於大連理工管理學院(主編),海峽兩岸首屆公共事務與跨世紀發展研討會論文集(1-23 頁)。大連:大連理工管理學院。
3、汪明生,2005a,高屏地區永續發展策略與行動計畫之研究:多元社會的觀點,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編號:NSC 94-2621-Z-110-002),台北市:行政院研考會。
4、汪明生,2005b ,高雄地方發展課題與多元群體認知之實證研究-認知續線理論(CCT)的應用。理論與政策,18(1),頁1-28。
5、沈宗瑞,2007,全球化時代公民教育的新方向。臺北市終身學習網通訊,37,2-5。
6、李丁讚、范雲,2003,「社會力的誕生與轉型」。發表於凝聚台灣生命力研討會。台灣社會學會主辦,台北。
7、李美萱,2005,高中學生公民資質之研究─以台北縣市公立高中為例。國立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8、李淑聰,2008,PAM之跨域分析-兩岸直航對澎湖政府面的影響,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9、李杰隆,2001,公共財遊憩效益評估模式之比較研究∼以南部藍色公路為例,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10、吳振宇,2009,PAM之跨域分析-澎湖與大陸「海西區」區域合作下民眾需求與政府政策整合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11、吳瓊恩,1993,公共行政教育的內涵與方向。國立政治大學學報,第 66 期(下冊),頁 1-20。
12、林火旺,1994,公民意識與社會正義-兼論傳播媒體的社會責任。臺大新聞論壇,1,頁1-11。
13、林新發、王秀玲,2004,臺灣小學教育改革政策:現況、內涵與評析。「賈馥茗先生八秩嵩壽紀念文集」-教育政策與教育革新專辑。臺北市:心理,頁83-117。
14、高煜雄、黃煒能、汪明生,2013,以決策判斷觀點詮釋治理結構的理論架構-個體認知、人際聯結、與情境條件。哈爾濱︰哈爾濱大學公共管理評論,2013(13),頁3-16。
15、陳美博,2001,國民小學教師公民教育觀點之質性研究。屏東師範學院國民 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16、陳東升,2006,審議民主的限制-台灣公民會議的經驗。臺灣民主季刊,3(1),頁77-104。
17、張秀雄、李琪明,2002,理想公民之探討-台灣地區個案研究。公民訓育學報,12,頁1-32。
18、張寧,2005,互動管理之方法與應用。公共事務評論,6(2),頁1-24。
19、張寧,2004,社會判斷理論之集體決策程式對互動管理成果之驗證-兼論政策分析中集體決策方法之比較。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20、張寧、汪明生,2004,互動管理:有效形成地方公共事務共識的集體決策方法。中山管理論壇,中山大學主辦,高雄。
21、張寧、汪明生、陳耀明,2008,,以詮釋結構模式法探討直航對高雄總體發展影響之策略。管理學報,25(6),頁635-649。
22、張寧、郭瑞坤、汪明生,2007,社會判斷理論對互動管理成果之評估。管理學報(TSSCI),18(1),頁50-88。。
23、黃政傑,2001,高等教育的發展。師友,409,頁5-10。
24、廖添富、劉美慧、董秀蘭,1999,自由主義與社群主義的公民教育觀。公民訓育學報,8,頁1-14。
25、劉美慧,2009,ICCS2009 公民教育與素養評量架構對我國公民教育之啟示。研習資訊,26(6),89-95。
26、詹志禹,2001,親師溝通:高品質的學習鐵三角。黃政傑、張芬芬(主編),學為良師,台北:師大書苑,9,頁89-98。
27、彭如婉,1997,公民共和主義的公民教育觀。公民訓育學報,第6輯,頁307-318。
28、鄭慧蘭,2001,高中生公民參與態度與行為之研究─以台北市公立高中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訓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二)書籍
1、汪明生,2012,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方法。台北,五南出版社,第2版。
2、汪明生,2011,互動管理與公民治理。臺北:五南出版社。
3、汪明生、胡象明,2010,公共管理實用分析方法。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4、汪明生,2013,公共價值與跨域治理。台北:智勝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5、汪明生等譯,2012,公共事務的態度。未出版。
6、汪明生等譯,2011,創造公共價值-政府的策略管理。未出版。
7、汪明生、馬群傑,2007,地區行銷理論與實證-公共事務管理觀點。台北:巨流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8、汪明生、陳碧珍,2012,決策判斷與公共事務。未出版。
9、林鍾沂,1991,公共事務的設計與執行。台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
10、林鍾沂,1999,公共管理新論。台北:韋伯,初版。
11、劉明德譯,林布隆(Charles E. Lindblom)著,1991,政策制度過程。臺北市:桂冠圖書公司。初版。
12、潘淑滿,2003,質性研究-理論與運用,台北:心理。
13、潘中道等譯,2011,建構資料蒐集的工具。研究方法:步驟化學習指南,台北:學富文化事業有限公司,頁133-163。
14、蔡文輝,1993,家庭社會學。台北:五南出版社。
15、蕭武桐,1995,行政倫理。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三)網頁新聞資料及其他
1、王釋真,國中學生的升學壓力,2010年8月27日,取自世界民報,http://www.worldpeoplenews.com/news/1/2010-08/7225。
2、李家同,我對12年國教的16點看法與7疑慮,2012年05月16日,取至 ETtoday論壇新聞, http://www.ettoday.net/news/20120516/46686.htm。
3、黃政傑,台灣教育改革的政策方向,2001年3月8日,取自國立暨南國際大學網頁,http://www.epa.ncnu.edu.tw/epforum/vol3no1/5-2.htm。
4、教育部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網站,宣導專區手冊,2012/12/09取自,網址:http://12basic.edu.tw/files/brochure1.pdf。
5、教育部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手冊及問答,2012/12/09取自,網站:http://www.edu.tw/。
6、高級中等教育法草案-第三十八條之一。
(四)英文部分
1、Edwards, W., & Barron, F. H. SMART and SMARTER: improved simple methods for multi attribute utility measurement.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es, 1994(60), 306-325.
2、Hammond, K. R. Human judgment and social policy: Irreducible uncertainty, inevitable error, unavoidable injustice.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6.
3、Lee, C. M. ,2004. Changes and challenges for moral education in Taiwan. Journal of
Moral Education, 33(4): 575-595.
4、Ostrom E. Governing the Commons: The Evolution of Institutions for Collective Action.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0.
5、Ostrom E. Institutional incentives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frastructure policies in perspective, Boulder, Colo.: Westview Press. 1993.
6、Ostrom, E. An agenda for the study of institutions. Public Choice 1986(48):3~25.
7、Osborne S.(ed.). The New Public Governance? London: Routledge. 2010.
8、Warfiled, John N. and A. Roxana Cádenas. A Handbook of Interactive Management(2nd ed.),IA : Iowa State University Press.1994.
9、Zhang, X.X., & Lee, C. M. ,2002. A Study of Ideal Citizenship: Taiwan’s Case. Journalof Civics and Moral Education, 12: 1-32.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校內校外完全公開 unrestricted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