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0618103-152152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0618103-152152
論文名稱
Title
荀子禮論性論及其關係之研究
The studies on Xun-Zi "Sinful Nature" and "Etiquette" and their relevance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125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03-05-24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03-06-18
關鍵字
Keywords
荀子、性、禮、性惡
sinful Nature, etiquette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5656 次,被下載 9755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5656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9755 times.
中文摘要
歷來的學者把性惡論當成荀子的學說中心,並因此對他持貶黜的態度,然至清代,清儒以較客觀的態度來看待荀子學說,對荀子所提的性惡論給予較客觀而同情的對待,也逐漸有學者注意到荀子的禮論,認為禮論的重要性不下於性惡論,學者認為禮論是荀子學說的中心,並認為性惡說並不是荀子的本意,性惡論只是荀子為完成禮治的思想而立的,是用來彰顯禮義的手段。
兩派學者的說法均言之成理,也因此令人產生疑問,究竟荀子學說的中心思想為何?究竟禮論與性惡論何者為荀子思想的「基源問題」?而兩者之間的關係又是如何呢?是垂直的因果關係?亦或是水平的相輔關係呢?這將是本論文所欲探討並解決的問題。
本篇論文主要是要探討荀子的禮論與性惡論之間的關係,全文共分五章,第一章是敘論,分為三部份,第一部份介紹研究動機,第三部份則是章節的安排。
第二章是以荀子的禮論為主,分為三節,第一節是說明禮的起源,第二節說明禮的範圍,分別從禮與自然的關係,禮與個人的關係及禮與社會國家的關係來說明禮所涵蓋的範圍之大。第三節討論禮的功用,突顯荀子是以禮治來造就正理平治社會的理想。
第三章以荀子的性惡論為主,分為三節,第一節說明荀子對性的定義,第二節討論性的善惡屬性,第三節是討論如何成善去惡的問題,此亦為荀子之所以言性惡論的目的,即是希望能以言人性之惡進而使人努力向學,並經由外在的禮義的化導,以化導性中之情欲,使人能致於善,則社會也就能回復秩序。
第四章是探討禮論與性惡論的關係,本章分為為三節,第一節是設定以性惡論為荀子學說的中心思想,舉各學者的意見,來說明為何禮論是為性惡論而立,第二節則是設定以禮論為荀子學說的思想中心,亦舉學者的意見,說明性惡論是針對禮論而發的理由,第三節則是討論兩者的關係,藉由之前兩派學者所言,歸納出荀子均是站在客觀的角度提出禮論與性惡論的主張,並由天論、禮論、性惡論、正名及其他論點,來討論荀子重客觀重現實重理智分析的性格,並進而歸納出荀子是從客觀現實的立場來提倡禮論及性惡論,故禮論與性惡論的關係應非為之前學者所言誰為誰而立的垂直關係,應為均站在客觀角度上互相依存的水平關係。
第五章結論部份,則是將之前各章的論述,做一整理,以歸納出禮論與性惡論的關係是相輔相成的水平關係。
Abstract
This thesis primarily studi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inful Nature and Etiquette.
In the past,thescholars asserted that "Sinful Nature" was the main thinking of Xun-Zi;however,some scholars have asserted "Etiquette" is his main thinking during this few years.
This thesis tries to induce that Xun-Zi points out the "Sinful Nature" and "Etiquette" objectively.
Theveful "Sinful Nature" and "Etiquette" mutually exist on the base of an objective point of view.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頁 次
第一章 敘論……………………………………………1
第二章 禮的起源………………………………………6
第一節 禮的起源……………………………………….6
一、 一般說法………………………………………6
二、 荀子的看法……………………………………8
第二節 禮的範圍………………………………………11
一、 禮與自然的關係………………………………11
二、 禮與個人的關係………………………………17
三、 禮與社會國家的關係…………………………28
第三節 禮的功用…………………………………….38
一、 以禮定分………………………………………39
二、 以禮養群………………………………………46
三、 以禮節情………………………………………49
第三章 荀子的性惡論…………………………………56
第一節 第一節荀子對「性」的定義…………………56
第二節 性的善惡屬性………………………………..63
第三節 如何成善去惡………………………………..71

第四章 禮論與性惡論的關係……………………….77
第一節 學界的討論 ………………………………….77
一、 禮論是為性惡論而立…………………………77
二、 性惡論是為禮論而立…………………………85
第二節 荀學客觀性格的表現………………………..97
一、 禮論……………………………………....…98
二、 性惡論……………………………………….101
三、 天論…………………………………………105
四、 正名論………………………………………109
五、 其他…………………………………………112
第五章 結論………………………………………117
參考書目…………………………………………………122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參考書目

一、 專書
人性的批判-荀子 陳修武 時報文化
二程集 程顥、程頤 里仁書局
史記 司馬遷 商務書局
仁學 譚嗣同 沈編《叢刊》
中國哲學思想論集 梁啟超 水牛出版社
中國思想史 韋政通 水牛出版社
中國人性論史 徐復觀 商務書局
中國古代哲學史 胡適 遠流出版社
中國哲學原論 唐君毅 新亞書局
中國學術思想史 林啟彥 書林出版有限公司
中國心性論 蒙培元 學生書局
中國百位哲學家 黎建球 東大書局
中國歷代思想家 王壽南 商務書局
中國政治思想史 蕭公權 聯經書局
孔孟荀哲學 蔡仁厚 學生書局
老子 余培林 三民書局
社會學 林義男(譯) 巨流圖書公司
社會學 龍冠海 三民書局
社會權利的來源 麥可•曼 桂冠書局
明儒學案 黃宗羲 中華書局
抱潤軒文集 馬其昶 民二十三年精刻本 史語
抱經堂文集 盧文弨 四部叢刊本
孟子正義 焦循 中華書局
孟子字義疏証 戴震 里仁書局
孟荀道德哲學 魏元珪 谷風出版社
訄書 章炳麟 世界書局
柏堂集 方宗誠 藝文影印志學堂家藏版
春秋繁露 董仲舒 世界書局
涉江先生文鈔 唐宴 民十年排印本 史語
弇州四部稿 王世貞 四庫本
涂爾幹社會學引論 朱元發 遠流出版社
荀子集釋 李滌生 學生書局
荀子今註今釋 熊公哲 商務書局
荀卿學案 熊公哲 商務書局
荀子集解 王先謙 藝文書局
荀子簡釋 梁啟雄 中華書局
荀子禮學之研究 陳飛龍 文史哲出版社
荀學論稿 郭志坤 三聯書店
荀子新探 廖名春 文津出版社
荀子學說 胡韞玉 嚴氏集成38
荀子學說研究 楊大膺 嚴氏集成39
荀子研究 陶師承 嚴氏集38
荀子論集 龍宇純 學生書局
荀子要義 周紹賢 中華書局
荀子學說析論 鮑師國順 華正書局
荀子之核心思想-「禮義之統」及其時代意義 李哲賢 文津出版社
荀子與古代哲學 韋政通 商務書局
荀子評點 孫礦 嚴氏集成
荀卿子通論 汪中 王本《集解•考證下》
荀子禮分思想之研究 吳清琳 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荀子研究 楊筠如 商務書局
荀子禮學之研究 陳飛龍 文史哲出版社
茗柯文初編 張惠言 四部備要本
陳百年先生文集 陳大齊 商務書局
黃氏日抄 黃震 四庫本
清江文集 貝瓊 四庫本
節孝集 徐積 四庫本
新編中國哲學史 勞思光 三民書局
禮記今註今譯 王夢鷗註譯 商務書局
說文解字 許慎 中華書局
養素堂文集 張介侯 聯經出版社
學統 熊賜履 商務書局
戰國漢唐諸子 朱熹 四庫本
臨川文集 王安石 四庫本
觀堂集林 王國維 中華書局
韓昌黎先生集 韓愈 世界書局
清代荀學研究 陳秋虹 高師大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說明:參考書目依筆劃排列,資料載於下列叢書者,以簡稱標之:
1.嚴靈峰主編《無求備齋荀子集成》,簡稱《嚴氏集成》
2.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簡稱《四庫本》
3.沈雲龍編《近代中國史料叢刊》,文海,1966-1979年,簡稱《沈編叢刊》
4.王先謙《荀子集解》,簡稱《王本集解》
二、 期刊
<后聖> 章太炎 原刊於光緒二十三年《實學報》
荀子性惡論之意義及其價值 陳德和 鵝湖月刊第三期
荀卿非孟述評 鮑師國順 「國際孔學會議」論文 1987年
荀子的社會思想研究 曾春海 政治大學學報第六十五期
荀子禮論之特質研究 李哲賢 哲學與文化第21卷第12期
荀子政治思想與其「禮」論的關聯 楊素珍 《中山中文學刊》第1期
論荀子善從何來與價值根源的問題 鮑師國順 孔孟學報第62期
儒學的衍化與轉向-荀子思想新論 楊國榮 孔孟學報第66期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校內校外完全公開 unrestricted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