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0618116-122019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0618116-122019
論文名稱
Title
金金屬催化烯雙炔苯胺之環化反應與取代基轉位來合成多取代的苯并[a]咔唑
Gold-Catalyzed Cyclization of 2-((2-(phenylethynyl)phenyl)ethynyl)aniline derivatives with substituent 1,5-shift to substituted Benzo[a]carbazoles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206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16-06-17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16-07-18
關鍵字
Keywords
苯并[a]咔唑、烯雙炔、環化轉位反應、金催化、環化反應
gold catalyst, cyclization, 1,5-shift cyclization, benzo[a]carbazole, enediynes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5632 次,被下載 46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5632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46 times.
中文摘要
利用金金屬催化試劑,具有可促使多種親核性反應之特性,以其進行烯雙炔化合物之催化進行環化反應及環化轉位反應。以具有烯雙炔結構之2-((2-(phenylethynyl)phenyl)ethynyl)aniline衍生物在氮原子修飾轉位官能基團,在金/銀催化反應條件下,可得6號位置上具有取代機團的苯并[a]咔唑環化產物及5號、6號位置皆具有取代基團的苯并[a]咔唑環化轉位產物。
利用benzyl group及 acyl group兩種容易進行轉位的基團,探討是否會在不同溶媒中因穩定性差異而得到不同的環化轉位產物,以X-ray單晶繞射確認結果,皆得到相同的5號位置具有acyl group取代基團之環化轉位產物。
Abstract
Using gold metal catalytic agents have characteristics that will can promote a variety of nucleophilic reactions, to catalyze enediynes get on the cyclization, 1,5-shift cyclization.Using 2-((2-(phenylethynyl)phenyl)ethynyl)aniline derivatives its nitrogen atom has migratable functional groups. Under gold and silver catalyzed, cyclic product and 1,5-shift cyclic product were obtained.
Using benzyl group and acyl group this two kinds of easier migratable functional group, to investigate whether in different solvents due to differences in the stability caused to different 1,5-shift cyclic product will be obtained. Using x-ray single crystal diffractometer to confirm the results, in different solvents we get the same 1,5-shift cyclic product the acyl group is easier migratable.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第一章 緒論 1
1-1有機金屬催化劑與炔類化合物 1
圖一、有機金屬催化炔類環化反應 1
圖二、金金屬催化試劑活化炔之反應過程 2
1-2金金屬催化試劑之使用 3
1-2-1金催化炔類與異原子親核性試劑加成反應 3
圖三、金催化三鍵與分子間親核性試劑之加成反應 3
圖四、金催化三鍵與分子間親核性試劑之加成反應 4
圖五、金催化三鍵與分子內親核性試劑之加成反應 4
圖六、金催化三鍵與分子內親核性試劑之加成反應 5
1-2-2金催化炔與烯類反應 5
圖七、金催化炔與烯類反應 5
圖八、金催化炔與烯類進行親核性加成反應 6
1-3 Benzo Carbazoles 之簡介及應用 7
1-3-1 Benzo Carbazoles 7
圖九、苯并咔唑系列化合物 7
1-3-2苯并[a]咔唑 7
圖十、苯并[a]咔唑之衍生物與抗癌藥物 8
圖十一、苯并[a]咔唑之衍生物與材料應用 9
1-4合成苯并[a]咔唑 (Benzo[a]carbazole) 10
1-4-1利用Suzuki-Miyaura偶合反應策略 10
圖十二、以Suzuki-Miyaura偶合反應策略合成苯并[a]咔唑 10
1-4-2利用鈀(II)價金屬催化分子間炔類化合物級聯合環反應 10
圖十三、以鈀(II)價金屬催化分子間炔類級聯合環反應合成苯并[a]咔唑 11
1-4-3利用烯雙炔與鈀(II)、銅(II)試劑進行分子內Friedel-Crafts環化反應 12
13
圖十四、以鈀、銅金屬催化環化反應形成苯并[a]咔唑 13
1-4-4 利用烯雙炔與碘試劑進行環化反應 14
圖十五、以碘試劑催化環化反應形成苯并[a]咔唑 15
1-5 有機金屬催化炔類化合物分子內合環及轉位反應 16
圖十六 常見的環化轉位反應 16
圖十七 benzyl group 1,3環化轉位反應 16
圖十八 acyl group 1,3環化轉位反應 16
第二章 金金屬催化 17
2-1研究動機 17
圖十九、金催化環化反應及環化轉位反應合成苯并[a]咔唑 17
2-2結果與討論 18
圖二十、起始物76之製備 18
圖二十一、起始物80之製備 19
表一、化合物80環化反應及環化轉位反應測試結果 20
圖二十二、起始物85a之製備 21
圖二十三、起始物87之製備 22
表二、化合物85a環化反應及環化轉位反應測試結果和轉位官能基探討 23
圖二十四、化合物91之X-Ray單晶繞射圖 24
圖二十五、起始物85及其衍生物之製備 25
圖二十六、轉位官能基交換實驗 27
圖二十七、推測之反應機構1 28
圖二十八、推測之反應機構2 29
2-3結論 30
第三章 參考文獻 31
第四章 實驗部分 33
4-1儀器部分 33
4-2 試藥部分 34
第五章 附錄 36
5-1 實驗步驟 36
5-2 光譜數據與物理性質 39
5-3 X-ray 單晶繞射數據 78
第六章、光譜附圖 96
附圖 1 化合物74之1H NMR 光譜 97
附圖 2 化合物74之13C NMR 光譜 98
附圖 3化合物75之1H NMR 光譜 99
附圖 4 化合物75之13C NMR 光譜 100
附圖 5 化合物76之1H NMR 光譜 101
附圖 6化合物76之13C NMR 光譜 102
附圖 7化合物78之1H NMR 光譜 103
附圖 8 化合物78之13C NMR 光譜 104
附圖 9 化合物79之1H NMR 光譜 105
附圖 10 化合物79之13C NMR 光譜 106
附圖 11 化合物80之1H NMR 光譜 107
附圖 12 化合物80之13C NMR 光譜 108
附圖 13化合物81之1H NMR 光譜 109
附圖 14 化合物81之13C NMR 光譜 110
附圖 15化合物82之1H NMR 光譜 111
附圖 16化合物82之13C NMR 光譜 112
附圖 17化合物83a之1H NMR 光譜 113
附圖 18化合物83a之13C NMR 光譜 114
附圖 19 化合物83b之1H NMR 光譜 115
附圖 20 化合物83b之13C NMR 光譜 116
附圖 21 化合物83c之1H NMR 光譜 117
附圖 22 化合物83c之13C NMR 光譜 118
附圖 23 化合物83d之1H NMR 光譜 119
附圖 24 化合物83d之13C NMR 光譜 120
附圖 25 化合物83e之1H NMR 光譜 121
附圖 26 化合物83e之13C NMR 光譜 122
附圖 27 化合物83f之1H NMR 光譜 123
附圖 28 化合物83f之13C NMR 光譜 124
附圖 29 化合物84a之1H NMR 光譜 125
附圖 30 化合物84a之13C NMR 光譜 126
附圖 31 化合物84b之1H NMR 光譜 127
附圖 32 化合物84b之13C NMR 光譜 128
附圖 33 化合物84c之1H NMR 光譜 129
附圖 34 化合物84c之13C NMR 光譜 130
附圖 35 化合物84d之1H NMR 光譜 131
附圖 36 化合物84d之13C NMR 光譜 132
附圖 37 化合物84e之1H NMR 光譜 133
附圖 38 化合物84e之13C NMR 光譜 134
附圖 39 化合物84f之1H NMR 光譜 135
附圖 40 化合物84f之13C NMR 光譜 136
附圖 41 化合物85a之1H NMR 光譜 137
附圖 42 化合物85a之13C NMR 光譜 138
附圖 43 化合物85b之1H NMR 光譜 139
附圖 44 化合物85b之13C NMR 光譜 140
附圖 45 化合物85c之1H NMR 光譜 141
附圖 46 化合物85c之13C NMR 光譜 142
附圖 47 化合物85d之1H NMR 光譜 143
附圖 48 化合物85d之13C NMR 光譜 144
附圖 49 化合物85e之1H NMR 光譜 145
附圖 50 化合物85e之13C NMR 光譜 146
附圖 51 化合物85f之1H NMR 光譜 147
附圖 52 化合物85f之13C NMR 光譜 148
附圖 53 化合物85g之1H NMR 光譜 149
附圖 54 化合物85g之13C NMR 光譜 150
附圖 55 化合物85h之1H NMR 光譜 151
附圖 56 化合物85h之13C NMR 光譜 152
附圖 57 化合物85i之1H NMR 光譜 153
附圖 58 化合物85i之13C NMR 光譜 154
附圖 61化合物85k之1H NMR 光譜 155
附圖 62 化合物85k之13C NMR 光譜 156
附圖 63 化合物86之1H NMR 光譜 157
附圖 64 化合物86之13C NMR 光譜 158
附圖 65 化合物87之1H NMR 光譜 159
附圖 66 化合物87之13C NMR 光譜 160
附圖 67 化合物88a之1H NMR 光譜 161
附圖 68 化合物88a之13C NMR 光譜 162
附圖 69 化合物88b之1H NMR 光譜 163
附圖 70 化合物88b之13C NMR 光譜 164
附圖 71 化合物88c之1H NMR 光譜 165
附圖 72 化合物88c之13C NMR 光譜 166
附圖 73 化合物88d之1H NMR 光譜 167
附圖 74 化合物88d之13C NMR 光譜 168
附圖 75 化合物89a之1H NMR 光譜 169
附圖 76 化合物89a之13C NMR 光譜 170
附圖 77 化合物89b之1H NMR 光譜 171
附圖 78 化合物89b之13C NMR 光譜 172
附圖 79 化合物89c之1H NMR 光譜 173
附圖 80 化合物89c之13C NMR 光譜 174
附圖 81 化合物89d之1H NMR 光譜 175
附圖 82 化合物89d之13C NMR 光譜 176
附圖 85 化合物89g之1H NMR 光譜 177
附圖 86 化合物89g之13C NMR 光譜 178
附圖 87 化合物89h之1H NMR 光譜 179
附圖 88 化合物89h之13C NMR 光譜 180
附圖 89 化合物89i之1H NMR 光譜 181
附圖 90 化合物89i之13C NMR 光譜 182
附圖 93 化合物89k之1H NMR 光譜 183
附圖 94 化合物89k之13C NMR 光譜 184
附圖 95 化合物90之1H NMR 光譜 185
附圖 96 化合物90之13C NMR 光譜 186
附圖 97 化合物91之1H NMR 光譜 187
附圖 98 化合物91之13C NMR 光譜 188
附圖 99 化合物92a之1H NMR 光譜 189
附圖 100 化合物92a之13C NMR 光譜 190
附圖 101 化合物92b之1H NMR 光譜 191
附圖 102 化合物92b之13C NMR 光譜 192
附圖 103 化合物92c之1H NMR 光譜 193
附圖 104 化合物92c之13C NMR 光譜 194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1. McDonald, F. E.; Gleason, Mark M. J. Am. Chem. Soc. 1996, 118, 6648-6659
2. Sheng, Y.; Musaev, D. G.; Reddy, K. Subba; McDonald, F. E.; Morokuma, K. J. Am. Chem. Soc. 2002, 124, 4149-4157
3. Corma, A.; Leyva-Perez, A.; Sabater, M. J. Chem. Rev. 2011, 111, 1657.
4. Jimenez-Nunez, E.; Echavarren, A. M. Chem. Commun. 2007, 333.
5. Perez-Galan, P.; Delpont, N.; Herrero-Gomez, E.; Maseras, F.; Echavarren, A. M. Chem. Eur. J. 2010, 16, 5324.
6. Echavarren, A. M.; Mendez, M.; Munoz, M. P.; Nevado, C.; Martin-Matute, B.; Nieto-Oberhuber, C.; Cardenas, D. J. Pure Appl. Chem. 2004, 76, 453.
7. (a) Teller, H.; Flugge, S.; Goddard, R.; Furstner, A. Angew. Chem., Int. Ed. 2010, 49, 1949.
(b) Teller, H.; Corbet, M.; Mantilli, L.; Gopakumar, G.; Goddard, R.; Thiel, W.; Furstner, A. J. Am. Chem. Soc. 2012, 134, 15331.
(c) Bongers, N.; Krause, N. Angew. Chem., Int. Ed. 2008, 47, 2178.
8. Teles, J. H.; Brode, S.; Chabanas, M. Angew. Chem. Int. Ed. 1998, 37, 1415.
9. Mizushima, E.; Sato, K.; Hayashi, T.; Tanaka, M. Angew. Chem., Int. Ed. 2002, 41, 4563.
10. Mizushima, E.; Hayashi, T.; Tanaka, M. Org. Lett. 2003, 5, 3349.
11. Egi, M.; Azechi, K.; Akai, S. Org. Lett. 2009, 11, 5002.
12. Nakamura, I.; Sato, T.; Terada, M.; Yamamoto, Y. Org. Lett. 2007, 9, 4081.
13. Nieto-Oberhuber, C.; Munoz, M. P.; Bunuel, E.; Nevado, C.; Cardenas, D. J.; Echavarren, A. M. Angew. Chem., Int. Ed. 2004, 43, 2402.
14. (a) Von Angerer E. and Prekajac J. J. Med. Chem., 1986, 29, 380.
(b) Segall A.; Pappa R.; Causabon R.; Martin G.; Bergoc R. and Pizzorno M. T. Eur. J. Med. Chem., 1995, 30, 165.
(c) Pindur U. and Lemster T. Recent Res. Dev. Org. Bioorg. Chem., 1997, 10, 33.
15. (a) Aleksandrova E. L. Semiconductors, 2004, 38,1115
(b) Moon I. K.; Oh J.-W.; Kim N. J. Photochem. Photobiol., A, 2008, 194, 351.
(c) H.-J. Kn¨olker, Top. Curr. Chem., 2005, 244, 115
(d) Bauer I. and H.-J. Kn¨olker, Top. Curr. Chem., 2012, 309, 203.
16. Miao Z-H.; Yang C-H.; Eur. J. Med. Chem, 2011, 46, 5878-5844
17. Qian X.; Zhu, Y-Z. 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 2015, 7, 9015−9022
18. Cai X.; Snieckus V. Org. Lett. 2004, 6, 2293-2295
19. Liu X-Y.; Liang Y-M. J. Org. Chem. 2012, 77, 9163−9170
20. Chen, C. C.; Chin, L. Y.; Yang, S. C.; Wu, M. J. Org. Lett. 2010, 12, 5652.
21. Chen, C. C.; Yang, S. C.; Wu, M. J. J. Org. Chem. 2011, 76, 10269.
22. Li, G.; Huang, X.; Zhang, L. Angew. Chem. Int. Ed. 2008, 47, 346.
23. Yamamoto, Y. J. Am. Chem. Soc. 2004, 126, 10546-10547
24. 許嘉玲,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化學所,2012.
25. 楊迺立,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化學所,2012.
26. Huang, H.; Liang, Y. Org. Lett. 2014, 16, 876−879.
27. Song, H. Liu, Y.; Wang, Q. Org. Lett. 2013, 15, 3274-3277.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自定論文開放時間 user define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