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0620101-151320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0620101-151320
論文名稱
Title
國際資金流動對東亞國家之影響--以東亞金融風暴為例
The impacts on East Asian countries by international capital flows:The case of East Asian financial crisis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147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01-06-10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01-06-20
關鍵字
Keywords
金融風暴、國際資本
Financial crisis, International capital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5753 次,被下載 8958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5753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8958 times.
中文摘要
摘要(Abstract)
如果陽光、空氣、水是人類賴以生存的三大要素,那麼勞力、資本、與技術創新便是企業蓬勃發展的不二法門。國家就如同是一個大企業,在發展整體經濟的同時,也需資金從中輔助。學者Bruno的兩缺口理論中談到,資金來源有兩大缺口,一是國內儲蓄、二則是外匯。當一國國內儲蓄不足以因應國家發展所需時,就僅能透過對外舉債或吸引外資的方式來完成。有鑑於此,資金普遍不足的開發中國家便提出各式各樣的優惠措施來吸引外資,然而卻未能考量其後果。因為外資的種類形形色色,其中對國家發展最有助益的便是直接投資(FDI),而移動迅速,短期投注於證券市場的證券投資(Portfolio investment)對國家或企業發展幫助卻不易見其效。
本研究係利用ADB的統計資料分析,針對泰國、馬來西亞、印尼、菲律賓四小虎及四小龍中的南韓、台灣等六個國家,來探討1997年金融風暴前後,各國經濟體質、金融政策及因應風暴的政策效果。藉此可作為開發中國家在面對促進經濟發展與穩定金融市場的雙頭馬車上,如何取得均衡的參考依據。

綜合研究結果,主要發現如下:
一、因為國內儲蓄普遍不足以支應投資所需,所以得長期仰賴外資幫助,造成經常帳長期赤字。其中,四小虎的泰國最為嚴重,馬來西亞次之,菲律賓則比較輕微;在四小龍方面,南韓常年經常帳赤字,而台灣經濟體質完善,歷年來皆是經常帳盈餘。
二、資本市場開放失序,造成短期資金(hot money)攻擊股匯市,加速金融市場崩潰。除了台灣以外的其他東亞五國在資本市場開放上,皆未能先行穩定國內金融市場;也即是穩定國內物價及平衡財政預算,造成虛弱的經濟體質,不足因應資本市場開放帶來的國際資本衝擊。
三、各國因應措施,包括如下:
(一) 縮小經常帳赤字的擴大。
(二) 減少公共投資支出,以達成財政預算平衡。
(三) 緊縮性貨幣政策,穩定幣值及通貨膨脹。
(四) 金融體系重建,及設立金融管理監督機制。
(五) 整治缺乏效率的企業或金融機構。
Abstract
No English Abstract.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國際資金移動對東亞六國的影響—以東亞金融風暴為例
目 錄
表目錄………………………………………………………………………II
圖目錄…………………………………………………………………….III
第壹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研究流程與架構………………………………………………2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限制………………………………………………3

第貳章 理論回顧與文獻探討…………………………………………….5
第一節 資金流動的理論回顧…………………………………………5
第二節 資金流動的文獻探討…………………………………………8

第參章 國際資金流動的概況………….……………………………….17
第一節 資金流動的定義及類型…………………………………….17
第二節 1990年代之前的三個階段………………………………….26
第三節 1990年代以來的資金移動………………………………….32
第四節 已開發國家與開發中國家的比較………………………….41

第肆章 東亞六國對資金流動調控及因應措施………………………..53
第一節 東亞金融風暴前後資金異常移動之分析………………….53
第二節 泰國的因應措施與政策效果……………………………….59
第三節 印尼的因應措施與政策效果……………………………….70
第四節 馬來西亞的因應措施與政策效果………………………….83
第五節 菲律賓的因應措施與政策效果…………………………….94
第六節 南韓的因應措施與政策效果………………………………104
第七節 中華民國的因應措施與政策效果…………………………116

第伍章 結論與建議…………………………………………………….135
參考文獻………………………………………………………………….142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參考文獻

一、中文期刊
<<2000年>>
1.台灣經濟研究院(2000),「泰國金融情勢報告」,國際經濟情勢,第1331期,2000年,頁6-17。
2.台灣經濟研究院(2000),「泰國金融重整-August 14專案」,東南亞投資雙月刊,第15期,2000年12月,頁22-23。
3.陳志強(2000),「高麗硬漢能否重振昔日雄風?─韓國經改現形錄」,臺灣經濟研究月刊,第23卷,第3期,2000年3月,頁97-98。
4.胡忠慈(2000),「回顧印尼與泰國資本市場及組織之歷程」,東南亞投資雙月刊,第14期,2000年10月,頁12-19。
5.蔡麗玲(2000),「亞洲金融風暴與企業管控問題」,證券暨期貨管理,第18卷,第3期,2000年3月,頁15-26。
<<1999年>>
1.台灣經濟研究院(1999),「從東南亞金融風暴看東協四國與韓國金融市場的改革」,東南亞投資雙月刊,第7期,1999年8月,頁7-17。
2.中華經濟研究院(1999),「泰國的外人投資狀況」,東南亞經貿投資研究季刊,第4期,1999年6月,頁1-15。
3.台灣經濟研究院(1999),「開發中國家資本流動面面觀」,國際經濟情勢,第1289期,1999年,頁6-20。
4.台灣經濟研究院(1999),「金融風暴兩年後東亞經濟情勢分析」,國際經情勢,第1292期,1999年,頁6-29。
5.台灣經濟研究院(1999),「東南亞五國經貿概況與產業結構」,國際經情勢,第1275期,1999年,頁14-19。
6.台灣經濟研究院(1999),「金融風暴下的泰國經改過程」,國際經濟情勢,第1302期,1999年,頁6-16。
7.許嘉棟(1999),「開放資本自由移動之影響與因應」,中央銀行季刊,第21期第四期,1999年12月,頁28-29。
8.簡淑綺(1999),「泰國遠離風暴圈的革新計劃」,台灣經濟研究月刊,第22卷,第8期,1999年8月,頁42-46。
9.陳俊堅(1999),「泰國金融體系之重建」,信用合作季刊,第61期,1999年7月,頁23-32。
10.王儷容(1999),「馬來西亞採行外匯管制之影響」,經濟情勢暨評論,第4卷,1999年3月,頁100-102。
11.馬 凱(1999),「由金融風暴探討人民幣走向」,中信通訊,第215期,1999年7月,頁45-48。
12.趙文璋(1999),「金融風暴對泰國產業之衝擊及其企業重整現況」,東南亞投資雙月刊,第8期,1999年10月,頁1-10。
13.趙文璋(1999),「國際資本流動的利弊分析─兼論新興市場開放國際資本應有之作法」,今日合庫,1999年12月,頁4-17。
14.謝富華(1999),「馬來西亞的回顧與展望」,輸出入金融雙月刊,第80期,1999年1月,頁19-31。
15.蘇顯揚,「金融風暴後日、韓經濟展望」,經濟前瞻,第65卷,1999年9月,頁52-56。
16.李儀坤(1999),「銀行授信信用評等制度」,信用合作,第61期,1999年7月,頁33-45。
17.郭文政(1999),「泰國的外人投資狀況」,東南亞經貿投資研究季刊,第4期,1999年6月,頁1-15。
18.林培州(1999),「泰國金融重整成效探討」,東南亞經貿月刊,第86期,1999年1月,頁22-25。
19.林培州(1999),「金融風暴後泰國總體經濟情勢及財經政策之回顧與展望」,經濟情勢暨評論,第4卷,第4期,1999年3月,頁69-99。
20.林培州(1999),「泰國總體經濟情勢與財政、貨幣政策」,東南亞經貿月刊,第92期,1999年4月,頁8-13。
21.林培州(1999),「泰國篇」,東南亞經貿投資研究季刊,第5期,1999年9月,頁131-160。
<<1998年>>
1.邊裕淵(1998),「東南亞金融危機的啟示與吊詭」,中共研究,第32卷,第4期,1998年4月,頁48-63。
2.譚瑾瑜(1998),「東亞金融風暴之剖析與啟示」,東南亞季刊,第3卷,第1期,1998年1月,頁98-104。
3.譚瑾瑜(1998),「東南亞經濟預測及展望」,東南亞經貿雙月刊,第70期,1998年4月,頁10-13。
4.顧瑩華(1998),「泰國經濟情勢發展」,東南亞經貿月刊,第80期,1998年10月,頁13-16。
5.金榮勇(1998),「東南亞金融風暴的起因、影響與展望」,問題與研究,第37卷,第1期,1998年1月,頁1-14。
6.洪淑芬(1998),「亞洲金融風暴的省思及對我國影響」,問題與研究,第37卷,第6期,1998年6月,頁17-33 。
7.吳惠林(1998),「金融風暴的省思及因應方式」,經濟情勢暨評論,第4卷,第3期,1998年11月,頁1-21。
8.邱湘靈(1998),「金融整合風-全球金融業購併概況」,台灣經濟研究月刊,第21卷,第4期,998年4月,頁44-47。
9.林 忠(1998),「東亞貨幣危機」,中央銀行季刊,第20卷,第1期,1998年3月,頁24-27。譯自:劉遵義(Lawrence J. Lau)。
10.林曉芬(1998),「東亞金融風暴後東協六國出口競爭變動情勢剖析」,東南亞投資雙月刊,1998年8月,頁1-23。
11.李東華(1998),「韓國大企業的危機及改革」,經濟前瞻,第60卷,1998年11月,頁68-72。
12.秦宗春(1998),「國際化與東南亞金融危機的政治面初探」,東南亞季刊,第3卷,第1期,1998年1月,頁80-89。
13.許嘉棟(1998),「東南亞金融風暴的教訓與啟示」,經濟前瞻,第55期,1998年1月5 日,頁115-117。
14.許碧書(1998),「東亞金融危機發生原因之探討」,台灣經濟研究月刊,第21卷,第2期,1998年2月,頁14-17。
15.許玉環(1998),「外資在東亞地區的角色」,台灣經濟研究月刊,第21卷,第2期,1998年2月,頁18-21。
16.許振明(1998),「亞洲金融風暴後東協國家潛在購併投資機會探討」,東南亞投資雙月刊,1998年12月,頁1-17。
17.黃耀輝(1998),「金融風暴後我國對外投資走向的可能變化」,經濟情勢暨評論,第3卷,第4期,1998年2月,頁24-42。
18.張順教(1998),「IMF主導下當前的印尼與泰國經濟改革政策與措施之比較」,東南亞經貿月刊,第74期,1998年7月,頁1-7。
19.傅清萍(1998),「回顧1998年東協國家因應金融危機之經濟政策」,東南亞投資雙月刊,第3期,1998年12月,頁22-29。
20.馮莉婷(1998),「金融風暴後台商未來對外投資策略」,台灣經濟研究月刊,第21卷,第7期,1998年7月,頁53-56。
21.董瑞斌、邱湘靈(1998),「東亞金融危機之成因及其影響」,台灣經濟研究月刊,第21卷,第1期,1998年1月,頁17-24。
22.葉金江(1998),「東南亞貨幣危機之分析」,貨幣觀測與信用評等,第9期,1998年1月,頁84-90。
23.鄭嘉慧(1998),「東南亞國家金融體制的探討」,台灣經濟研究月刊,第21卷,第2期,1998年2月,頁21-26。
24.鄭嘉慧(1998),「跨世紀的風暴亞洲金融危機」,台灣經濟研究月刊,第21卷,第7期,1998年7月,頁12-15。
25.鄭玉瑞(1998),「東南亞金融風暴對經濟的影響」,台灣經濟金融月刊,第34卷,第8期,1998年8月,頁17-27。
26.劉大鵬(1998),「韓國金融風暴背後的金融政策」,臺灣經濟研究月刊,第21卷,第2期,1998年2月,頁32-33。
27.林昱君(1998),「1998年兩岸經貿發展與人民幣變數」,台北銀行月刊,第28卷,第6期,1998年6月,頁2-6。
28.洪進明(1998),「韓國金融風暴對中韓主要產業之衝擊」,問題與研究,第37卷,第1期,1998年1月,頁15-16。
29.孫世婉(1998),「金融風暴下之韓國經濟」,政策月刊,第40卷,1998年11月,頁7-13。
30.彭淮南(1998),「亞洲金融風暴」,台北銀行月刊,第二十八卷第四期,1998年4月,頁4-31。
31.楊鈺池(1998),「韓國金融危機的啟示」,經濟前瞻,第57卷,1998年5月,頁86-89。
32.葉明峰,吳家興(1998),「韓國金融風暴分析」,中國商銀月刊,第17卷,第3期,1998年3月,頁1-8。
33.新加坡代表辦事處(1998),「東南亞貨幣危機─印尼、馬來西亞篇」,臺北銀行月刊,第28卷,第2期,1998年2月,頁85-93。
<<1997年>>
1.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97),「國內外經濟金融概況」,臺灣經濟金融月刊,第33卷,第7期,1997年7月,頁36-37。
2.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97),「國內外經濟金融概況」,臺灣經濟金融月刊,第33卷,第9期,1997年9月,頁32-33。
3.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97),「東南亞金融危機之探討」,台灣經濟金融月刊,第33卷,第12期,1997年12月,頁1-15。
4.臺灣經濟研究院(1997),「東南亞貨幣危機之分析」,國際經濟情勢,第1202期,1997年,頁1-14。
5.臺灣經濟研究院(1997),「1997泰銖危機之分析」,國際經濟情勢,第1191期,1999年,頁6-12。
6.陳文賢(1997),「政府在政治經濟發展中所扮演的角色:新加坡與馬來西亞之比較」,東南亞季刊,第2卷,第3期,1997年7月,頁42-43。
7.陳文郎(1997),「國際金融風暴的起因、影響、啟示」,財經探針月刊,第3卷,第2期,1997年2月,頁17-20。
<<1996年>>
1.趙永茂(1996),「馬來西亞族群政治與政黨政治的特質」,東南亞季刊,第1卷,第1期,1996年1月,頁13-24。

二、書 目
1.長谷川慶太郎,新世紀全球經濟大轉換,初版,彭德中譯,臺北,世茂出版社,2000年1月。
2.劉憶如、何佳,東亞十國─金融風暴前與後,初版,臺北:富鼎財經顧問,1999年。
3.財政部金融局編製,亞洲金融風暴研究,臺北:財政部金融局,1998年6月。
4.謝明瑞、劉邦典、黃建森、賈昭南,金融市場,初版,臺北:空大,1998年。
5.李榮謙,國際貨幣與金融,初版,臺北:智勝文化,1997年。
6.林鍾雄,貨幣銀行學,第六版,臺北:三民書局,1990年。

三、論 文
1.曾嘉瑜(2000),「亞洲金融風暴後各國金融改革政策及成效之分析」,國立臺灣大學財務金融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6月。
2.蔡蘭馨(2000),「匯率危機預警模型─東亞地區實證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國際貿易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6月。
3.郭芳杉(1999),「金融風暴下人民幣匯率走勢之研究」,淡江大學財務金融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年6月。
4.黃兆仁(1999),「從政治經濟學學理解析東南亞金融風暴」,1999年台灣東南亞區域研究年度研討會。
5.張光亮(1999),「亞洲金融風暴實證研究─基本面惡化VS傳染」,台灣大學經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年6月。
6.孫世婉(1998),「韓國經濟發展策略之檢討─躁進失衡導致的挫折」,國立東華大學國際經濟所碩士論文,1998年6月。
7.秦順鵬(1998),「資本移動性之研究-以東亞主要國家為例」,台灣大學國際企業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年6月。
8.陳茂瑋(1998),「亞洲金融危機之研究」,台灣大學經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年6月。
9.謝秋萍(1998),「國際金融危機之形成原因與政策因應之研究」,政治大學財政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年6月。
10.紀博棟(1997),「資本移動-台灣的實證研究」,文化大學經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年6月。
11.林逸浩(1993),「台灣地區短期資本移動原因之研究」,中山大學財管研究所碩士論文,1993年6月。

四、英文期刊
1.Agenor, P.R., Bhandari, J.S and Flood, R.P.(1992), ”Speculative Attacks and models of balance-of-payments crises,”IMF Staff Papers, Vol.39, pp.357-394.
2.Bank of Thailand (1998), “Focus on the thai crisis,”Bank of Thailand Economic Focus.
3.Carlson, John A. and Osler C. L.(2000), “Rational Speculators and Exchange Rate Volatility,” European Economic Review, Feb, pp.231-253.
4.Cavallari, Lilia, Giancarlo Corsetti(2000), “Shadow Rates and Multiple Equilibria in the Theory of Currency Crises,”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Vol.51, pp.275-286.
5.Corsetti, Giancarlo, Paolo Pesenti, Nouriel Roubini, and Cedric Tille(2000), “Competitive Devaluations:Toward a Welfare-based Approach,”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Vol.51, pp.217-241.
6.Corsetti, Giancarlo, Paolo Pesenti, and Nouriel Roubini(1999), “Paper Tigers?A Model of the Asian Crisis,” European Economic Review, Vol.43, pp.1211-1236.
7.Flood, R.P. and Marion, N.P.(1999), “Perspectives on the Recent Currency Crisis Literature,”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Vol.4, pp.1-26.
8.Grilli, Vittorio, and Nouriel Roubini(1993), “Liquidity,Capital Controls, and Exchange Rates,”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oney and Finance, 12, pp.139-153.
9.IMF, “World Economic Outlook,” various issues.
10.Kindleberger, Charles P.(2000), “Lumpers and Splitters in Economics,” American Economist, Vol.44, pp.88-93.
11.Krugman, Paul(1994), “The Myth of Asia’s Miracle,” Foreign Affairs, Nov/Dec, pp.62-78.
12.Krugman, Paul(1996), “Are currency crises self-fulfilling?,”NBER Macroeconomics Annual, 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 pp.345-407.
13.Krugman, Paul(1997), “Bahtualism:Who Poisoned Asia’s Currency Markets?,” Slate Magazine, Online, August 14, Available:http://web.mit.edu/krugman/www/baht.html.
14.Krugman, Paul(1997), “What ever Happened to the Asian Miracle,” Fortune, Vol.136, pp.26-28.
15.Krugman, Paul(1998), “Asia:What Went Wrong,” Fortune, Vol.137, pp.32-34.
16.Krugman, Paul(1998), “A Letter to Malaysia’s Prime Minister,” Fortune, Vol.138, pp.35-36.
17.Krugman, Paul(1999), “Has Asia Recovered?,” Time, Vol.154, pp.48-49.
18.Obstfeld, M.(1984), “Balance-of-payments crises and devaluation,”Journal of Money Credit and Banking, Vol.16, pp.208-217.
19.Radelet, S. and Sachs, Jeffery(1998), “The onset of the east asian financial crisis,” 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 Working Paper, No.6680, Aug. 1998.
20.Ross, H.M. and Ross, G.(1998), “ East asia in crisis from being a miracle to needing one?,” London:Routledge.
21.Radelet, Steven, and Jeffrey Sachs(1998), “The East Asian Financial Crisis:Diagnosis, Remedies, Prospects,” Brookings Papers on Economic Activity, pp.1-90.
22.Sachs, Jeffrey(1996), “Economic Transition and the Exchange-Rate Regime,”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Vol.86, pp.147.
23.Sachs, Jeffrey(1997), “Nature, Nurture and Growth,” The Economist, June , pp.19-22.
24.Sachs, Jeffrey(1997), “Asia’s Reemergence,” Foreign Affairs, Vol.76, pp.44-59.
25.Sachs, Jeffery(1997),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ailure?,”Time, No.8, pp.12-30.
26.Sachs, Jeffery (1997), “Asia miracle in alive and well,”Time, No.29, pp.36-38.
27.Sachs, Jeffrey(1999), “The Economist:Sachs to the IMF:Get Real,” Global Finance, Vol.13, pp.28-29.
28.Sachs, Jeffrey(1999), “Creditor Panics:Causes and Remedies,” Cato Journal, Vol.18, pp.377-390
29.Stiglitz, J.(1998), “Macroeconomic dimensions of the east asian crisis,” London:Center for Economic Policy Research.
30.The Economist (1998), “The worst banking system in asia,”May 2, 1998, PP.69-71.
31.Yanshen, W.(1998), “The finncial crisis in southeaast asia:It's Enligntenment, Influence and Prospect,”Contemporary Asia-Pacific Studies, No.1, pp.17-21.


五、網際網路
1.亞洲開發銀行
http://www.adb.org/
2.國際清算銀行
http://www.bis.org/
3.世界銀行
http://www.wb.org/
4.國際貨幣基金
http://www.imf.org/
5.聯合國貿易暨發展組織
http://www.unctad.org/
6.經濟部國際貿易局
http://www.moeaboft.gov.tw/
7.經濟部投資業務處東南亞產經資訊網
http://idic.tier.org.tw/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校內立即公開,校外一年後公開 off campus withheld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