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0620105-164819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0620105-164819
論文名稱
Title
我國政黨政治之研究
party politics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247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05-05-31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05-06-20
關鍵字
Keywords
政黨政治
party politics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5677 次,被下載 45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5677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45 times.
中文摘要
提 要
我國自民國76年7月16日國民黨政府宣佈解除戒嚴、旋踵開放黨禁迄今(92年6月21日),合法登記的政黨已有99個之多,台灣的政治體系進入了重大轉型的階段,即是由威權時期逐漸轉變為民主體制的多黨競爭時代。民進黨、新黨、親民黨、台聯黨的成立,使得台灣從原本非競爭的政黨體系快速邁向競爭性的政黨體系,這種競爭型的政黨體系,不僅為政黨的發展與延續,注入新的生命力;亦為台灣政黨政治的運作,提供一個良好的環境。
其中在台灣的政治發展歷程中,最引人注目的焦點有二:一是1996年的總統直接由人民選舉;另外則是2000年3月18日的台灣首次執政黨輪替。這兩個令人注目的焦點,可以堪稱是我國政黨政治發展的重要里程碑。然而政黨之間的競爭並非是毫無章法、完全沒有規範的惡性競爭;相反的,政黨競爭規範的建立,成為解嚴後政府亟待建構的政治工程,另政黨政治的發展與民主政治關係與影響,也都是本論文撰寫的主要動機。
談論「政治」每個人皆有主觀的立場與看法,要棄「我執」(自以為是)確實是件不容易之事,事實上,這也是許多研究者較不願意涉入現實政治和本國政治的研撰原因之一。但是,我們不能永遠停留在只瞭解歐美政治而不熟悉本國政治的階段;個人也不能始終在關懷外國的發展中打轉,而必須對本國政治研究和發展付出更多的關懷。因此;本人才疏學淺惟以用多關懷本土的心,對我國政黨政治的發展提出些許評論和建議。
  選定「政黨政治」此一相關主題作為研究對象,除了興趣因素之外,再是為關懷本國的心,另加上主要是政黨在民主政治的轉型與鞏固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關鍵字:政黨、政黨政治、黨政關係、民主、民主理論、民主化

致  謝  辭

常謂:「施比受更有福」。對於這篇論文的完成備感艱辛;我卻受助較多,要感謝的人很多,感激再感激。
首先要感謝的是中山學術研究所老師的啟發,尤其所長 顧長永博士治學研究精神另人敬佩,而對於這個在政治學研究領域是門外漢涉入不多的我,卻不辭辛勞敦勉有加;不吝傾囊相授指導,實由衷感激!
其次感謝所上老師:前所長 姜新立博士、翁家禧教授、徐正戎教授、印永翔教授、姚立明教授、張道義教授、張錫模教授、何金銘教授、朱柔若教授、李天賞教授、陳文俊教授……等對於論文之指導與廣泛協助蒐集相關資料提供本人參考外,其對論文之撰稿亦給予許多意見,受益良多。
另外還有同學間相互切磋鼓勵與協助收集資料,及所辦職員給予之幫忙。
最後;要再感謝家人精神上的支持與支柱,本論文才得以完成。要感謝的人實在太多,僅此以感恩之心在此致意。
賴安福 謹誌
2005年春,於高雄寓所
Abstract
none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我國政黨政治之研究
目 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架構……………………………………………………3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8

第二章 政黨與政黨政治
第一節 政黨的定義及政黨的起源與發展…………………………………9
第二節 政黨的特性與類型及政黨的功能…………………………………21
第三節 政黨政治……………………………………………………………43
第四節 政黨政治與民主發展………………………………………………45

第三章 我國政黨之發展
第一節 前言…………………………………………………………………63
第二節 孕育時期……………………………………………………………64
第三節 民國初年……………………………………………………………65
第四節 北伐時期……………………………………………………………68
第五節 訓政時期……………………………………………………………70
第六節 抗戰時期……………………………………………………………72
第七節 行憲初期……………………………………………………………74
第八節 國民政府播遷來台後………………………………………………76
第九節 解嚴後………………………………………………………………78
 第十節 修憲後………………………………………………………………90

第四章 我國的政黨與政府
第一節 黨政關係與運作……………………………………………………97
第二節 以黨領政時期………………………………………………………101
第三節 黨政同步時期………………………………………………………133
第四節 黨政分離時期………………………………………………………142

第五章 我國當前的政黨政治與民主發展
第一節 前言…………………………………………………………………147
第二節 政黨的重組與衰退…………………………………………………148
第三節 反對政黨的對立挑戰………………………………………………156
第四節 多元主義與民主政治………………………………………………157

第六章 結論
第一節 研究與發現…………………………………………………………163
第二節 檢討與建議…………………………………………………………164

參考書目 ………………………………………………………………172



圖目錄
圖1-1:政治系統模型 ………………………………………………………………6
圖1-2系統功能理論…………………………………………………………………7
圖2-1 民主化理論上的二個層面…………………………………………………53
圖4-1 國民黨組織圖……………………………………………………………132
圖4-2 民進黨組織架構圖………………………………………………………137

















表目錄
表2-1:1980-1988年民主化指數平均數結構……………………………………54
表2-2:自由之家測量民主的指標…………………………………………………54
表2-3:現代世界民主化概況………………………………………………………56




















附錄
一、中國國民黨黨章與政綱…………………………………………………177
二、民進黨黨章與政綱………………………………………………………204
三、政黨法草案……………………………………………………………216
四、政治獻金法……………………………………………………………227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參考書目
中文部分
一、書籍
王業立,1991,比較選舉制度。台北:五南出版社。
王雲五,1992,雲五社會科學大辭典─政治學。台北:商務書局。
王曉波,2003,孫中山思想研究。問津堂。
王儀、蕭士奇,1995,新黨之路。台北:漢斯出版。
田弘茂,1991,大轉型:中華民國的政治和社會變遷。台北:時報文化。
田弘茂,1992,「威權政黨國家的轉型—台灣的發展經驗」,張京權,中華民國民主化—過程、制度與影響。台北:國立政治大國際關係研究中心。
江中明,1995,新黨危機。台北:商周文化出版。
江易平、李祖舜,1994,逆水而行-新黨故事。台北:商周文化出版。
江炳倫、吳文程,1992,「國民黨政治角色的扮演」,載於張京育,中華民國民主化-過程、制度與影響。台北: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中文叢書系列,第93冊。
江炳倫,1979,政治發展的理論。台北市:臺灣商務。
司徒隱,1995,新黨風雲。北縣板橋市:書卷樓出版 。
石之瑜、黃競娟,2001,當代政治學的新範疇。翰蘆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艾倫•李帕特著,陳坤森譯,1993,當代民主類型與政治。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
司。
李柏光、林猛譯,Rovert A.Dahl著,2004,論民主。聯經出版社。
李國雄,2003,各國政府與政治。台北:空大。
李酉潭,2001,邁向鞏固的民主:台灣案例。政治大學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
李功勤,2004,中華民國發展史。幼獅文化事業公司。
吳文程,1996,政黨與選舉概論。台北:五南出版社。
吳文程,2001,政黨與選舉概論。台北:五南。
吳文程,1997,台灣的民主轉型:從威權型的黨國體系到競爭性的政黨體系。台北:時英。
吳東野,1991,「政黨民主與政黨政治」,台北,政黨政治與民主憲政學術研討會。
吳乃德,2003,民主理論選讀。問津堂書局,台北。
呂亞力,1989,政治學。台北:三民書局。
林正杰譯,1988,綠色烏托邦。台北:前進出版社。
林文斌、劉兆隆譯,1998,Andrew Heywood著。政治學(下冊)。台北:韋柏。
林嘉誠1990,「國內主要政黨的組織、綱領與活動的評析」,中華民國政黨政治發展之展望。台北:21世紀基金會。
周陽山,1995,新黨的台灣情。台北:世界出版社。
孟昭昶,1995,政黨政治知多少-德國的政黨政治。台北市:前衛出版社。
胡佛,1998,政治學的科學探究(四)─政治變遷與民主化。台北市:三民。
徐火炎,1998,「台灣的選舉與社會分歧結構」,收錄於陳明通與鄭永年主編,兩
岸基層選舉政治社會變遷。台北:月旦出版。
馬起華,1992,民權主義與民主憲政。台北:正中書局。
施正鋒,1998,當代政治分析。台北:前衛出版社。
施正峰,1998,當代政治分析。台北:前衛。
施正鋒,1999,台灣政治結構。台北:前鋒。
施正峰,2002,台灣民主鞏固的擘劃。台北:前衛。
孫同文,2003,從威權政府到民主治理。元照出版社。
陳春生,1996,台灣憲政與民主發展。台北市:月旦。
陳鴻瑜,1992,政治發展理論。台北市:桂冠。
陳菁雯等譯,David Marsh等原著, 1998,政治學方法論。台北市:韋伯文化。
陳菁雯、葉銘元、許文柏譯,David March and Gerry Stoker 著,1998,政治學方法論。韋伯出版社。
陳佳吉,2003,台灣的政黨競爭規範與民主鞏固。台北:翰蘆。
許介鱗,1997,政黨政治的秩序與倫理。台北:業強。
程全生,1976,政黨與政黨政治。台北:華欣文化。
張京育,1992,中華民國民主化-過程、制度與影響。台北: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中文叢書系列。
彭堅汶,1993,中國國民黨的屬性演變與中華民國的政治發展。近代中國雙周刊。
彭懷恩,1994,台灣政黨政治。台北:風雲論壇。
彭懷恩,2000,台灣政治發展的反思。台北:風雲論壇。
彭懷恩,1983,中華民國政治體系的分析。台北市:時報。
彭懷恩,1997,認識台灣─台灣政治變遷五十年。台北市:風雲論壇。
彭懷恩,1994,台灣政黨政治。台北:風雲論壇。
彭懷恩,2000,政治學。台北:風雲論壇。
彭懷恩,2000,台灣政治發展的反思。台北:風雲論壇。
游盈隆,1997民主鞏固與崩潰—台灣二十一世紀的挑戰。台北:月旦。
游盈隆,1996,民意與台灣政治變遷。台北:月旦出版社。
華力進,1989,政治學。台北:經世。
葛永光,1989,政治變遷與發展-台灣經驗的探索。台北市:幼獅。
葛永光,1996,政黨政治與民主發展。台北:空大。
雷飛龍譯,Giovanni Sartori著,2003 ,最新政黨與政黨制度。台北:韋伯出版社。
雷競旋譯,迪韋爾樂著,政黨概論。香港:青文文化。
雷飛龍,1983,英國制度論集。台北:商務書局。
雷飛龍譯,Giovanni Sartori著,2002,政黨與政黨制度之研究。台北:韋伯。
雷飛龍譯,Giovanni Sartori著,2003。政黨與政黨制度。台北:韋伯。
楊日青等譯,Andrew Heywood原著, 2001,政治學新論。台北市:韋伯文化。
齊光裕,1996,中華民國的政治發展-民國卅八年以來的變遷。台北市:揚智。
廖雨辰、陳其邁.,1995,新黨的震盪。台北:希望出版社。
劉義周,2001,威權體制變遷:解嚴後的台灣。中央研究院台灣研究所籌備處。
劉國深,2002,當代台灣政治分析。博楊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劉軍寶譯,Samuel P.Hangtington著,1994,第三波—廿世紀的民主浪潮。台北:五南。
鄭永年,2000,中國的政治改革與民主化前景—政治漸進主義。台北:吉虹資訊。
談子民,1979,政黨論(上)。台北:正中。
蔡東杰,2003,政治啥玩意。遠足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聶崇信譯,Carl Cohen原著,1990,民主概論。台北市:商務。
羅慎平譯,Patrick Dunleavy等原著, 1994,國家論:自由民主政治學 (Theories of the State: the Politics of Liberal Democracy )。台北市:五南。
蘇永欽,2001,政黨重組—台灣民主政治的再出發?。台北:新台灣人文教基金會。

二、學位論文
王維銘,2001,總統直選後我國政黨政治發展之研究(1996年總統直選後迄今)。政治作戰學校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
白佩玲,1997,新黨反對模式之研究。台灣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
包正豪,1997,第三屆新黨立委選舉提名策略之研究。政治大學政治所碩士論文。
李博榮,1997,民主進步黨政黨轉型之研究。東吳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瓊珠,1998,台灣政黨體系重組過程之研究(1991-1996)。政治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
紀俊臣,1997,臺灣民主政治發展之研究:社區主義的觀點。台灣私立文化大學政治所碩士論文。
胡興梅,1997,中華民國在台灣地區的政治發展(民國三十八年至八十二年)。台灣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博士論文。
范姜新基,1995,新黨-台灣政黨政治分析。台灣大學政治研究所論文。
馬力引,1988,國民黨政府與台灣政治發展。台灣國立台灣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
論文。
蔡文璞,1995,德國選舉制度對政黨體系的影響。東吳大學政治所碩士論文。
廖揆祥,1993,德國綠黨之研究─其形成與議會化過程探討。政治大學政治所碩士論文。
梁欽堯,1990,政治發展與政黨轉型。台大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
郭曉雯,2002,法國民族陣線-民族主義政黨的發展方向與侷限。東海大學政治所碩士論文。

三、學術期刊論文
王宗銘,1998,「德國綠黨的興起.重挫與復興」,台灣綠黨向日葵期刊,第六期 。
王振寰,1989 年3月,「台灣的政治轉型與反對運動」,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2卷第1期,頁71-116。
朱雲漢、黃德福,1990,「建立台灣政治經濟新秩序」,國家政策研究中心研討會。
江澄祥,「五十年來(1945-1995)臺灣的政治發展及其問題」,東海學報,第36卷第5 期,頁35-73。
李酉潭,1998年6月,「文武關係與民主鞏固初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期刊,第6卷第1期,頁133-169。
呂世昌,1998,「政黨與民主政治教育」,訓育月刊,37卷,第3期,頁17-31。
吳乃德.,1994,「社會分歧與政黨競爭」,中央研究院民族所集刊,第78期。
吳東野,1995,「德國政黨體系的蛻變」,美歐月刊,第10卷第10期,頁105-118。
吳文程,1994,「憲政體制、政黨政治與選舉制度」,東吳政治系學報。
周陽山,1998,「新黨挫敗的檢討」,新黨通訊,3月號。
周陽山,1998,「新黨不會成為泡沫政黨」,開放雜誌,第62期。
周陽山,1998,「憤怒的抗議」,新黨通訊,二月號。
林聰吉,1993,「歐洲新政黨組織結構之探討」,淡江法政學報,第1期,頁190。
林佳龍,2000,「台灣民主化政黨體系變遷」,台灣政治學刊,第4期,頁3-55。
林嘉誠,1994,「政黨組織屬性與黨內提名制度」,國家政策雙周刊,第92期,頁2-3。
高永光,1998,政黨競爭與政黨聯合-議題取向分析」,理論與政策,第12卷2
期,頁157-173。
盛幸湲,2002,「統獨議題與台灣選民的投票分析」,選舉研究,第9卷第1期。
陳恆鈞,1996,「德國綠黨與環保運動支持者關係之研究」,空大行政學報,第六,
期,頁229-242。
陳儒修、郭志榮,1996,「中產階級的歷史建構:從「新秩序」到新黨」,傳播文
化,第4期,頁133-147。
陳宏銘,1996,「競選策略與選舉效能:一九九四年台北市長選舉三黨候選人行
為研究」,東吳政治學報,第1期,頁103-131。
彭堅汶,1991年,「孫中山先生的建國理念與臺灣的政治發展經驗」,近代中國,85期,頁71-124。
彭堅汶,1991年12月,「從政治發展論孫中山先生的建國理念」,國立成功大學社會科學學報,第4期,頁65-84。
彭懷恩,1999,「三合一選舉後的新黨動向預測」,新世紀智庫論壇,第5期,頁34-35。
游清鑫,1996,「台灣政治民主化之鞏固:前景與隱憂」,政治學報。
游盈隆,1994,「政黨形象、意識型態與台灣選舉的變遷」,中央研究院民族所集刊,第78期,頁61-99。
葛永光,2000,「近代政黨政治的起源與發展」,歷史月刊,第146期,頁32-37。
廖達琪,1995,「柔性或剛性-今後政黨性質走向」,政策月刊,第11期,頁6-7。
廖揆祥,1997,「新社會運動對德國綠黨形成的影響」,四季紅雜誌,第三期。
劉義周,1995,「台灣的新政黨體系」,問題與研究,第34卷第11期。
劉義周,1995,「台灣的新政黨體系」,問題與研究,第34卷,第10期,頁1-10。
鍾穎盛,2000年12月,「臺灣民主鞏固與政黨政治關聯性之探討」,中山人文社會科學期刊,第8卷第2期,頁95-118。

四、其他
朱雲漢,「新國民黨連線自立門戶是遲早的事」,中國時報,1993年7月30日。
吳玉山,「為台灣的民主政治喝采」,中國時報,1998年12月31日,四版。
周陽山,「新黨的基本理念」,聯合報,1998年8月20日。
周陽山,「北市長選戰-誠信與詭辯的對映」,聯合報,1998年6月1日。
周陽山,「新黨要扭轉主導價值,要挺得住在野歲月」,聯合晚報,1997年10月
23日,第十一版。
周陽山,「新黨要開大局、走大路」,中國時報,1997年10月10日,第十一版。
周陽山,「新黨危機中的警思」,中國時報,1998年3月9日。
中華民國總統府網站:http://www.president.gov.tw/index_c.html
行政院全球資訊網:http://www.ey.gov.tw/web/ey2000-1-05.htm
立法院全球資訊網:http://www.ly.gov.tw/
內政部戶政司: http://www.ris.gov.tw/
資料來源自 新聞局:http://www.gio.gov.tw/info/polbook/ipoltab4.htm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校內公開,校外永不公開 restricted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永不公開 not available

您的 IP(校外) 位址是 18.226.187.199
論文開放下載的時間是 校外不公開

Your IP address is 18.226.187.199
This thesis will be available to you on Indicate off-campus access is not available.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