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0620107-142848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0620107-142848
論文名稱
Title
退休制度再變革對公務人員工作士氣影響之研究-以高雄市政府為例
A Study on the Effects of the Reform of Retirement System on the Working Morale of Civil Service Employees – Taking Kaohsiung City Government for Example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159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07-05-17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07-06-20
關鍵字
Keywords
八五退休制、工作特質、個人特質、工作士氣
85 retirement system, properties of work, properties of individuals, working moral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5704 次,被下載 2451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5704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2451 times.
中文摘要
因科技與醫藥衛生發達,我國與世界已開發國家相同之人口結構高齡化及少子化社會發展趨勢影響,退休制度正面臨若干衝擊,包括:擇領月退休金年齡是否過低,退休金及養老給付優惠存款應否調降等問題。又因政府擴大推動組織精簡、業務委外,造成不少年齡剛滿 50 歲公務員搶退風潮,政府財政壓力更高。公務人員退休法制主管機關(考試院銓敘部)爰參酌各國退休法制、我國政經、社會之情勢轉變及立法院之決議,經邀集學者、專家及各主管機關與地方政府多次研議後,擬具公務人員退休法修正草案,於 94 年 8 月 4 日送請考試院審議;案經召開11 次審查會議並提考試院第 10 屆第 171 次會議通過後,於 95 年 2 月16 日函送立法院審議。而本次公務人員退休法之修正重點中,除了增列彈性退休條件外、刪除55歲自願退休加發ㄧ次5個基數一次退休金之規定及檢討修正部分不合時宜之規定外,未來公務人員年齡須達 60 歲以上、服務年資需滿 25 年,或是年齡滿 55 歲、服務年資滿 30 年,才能支領月退休金,而這項制度還有 10 年過渡期,目前規定指標數是 75,預計以逐年加一的 11 年後統一適用八五退休制。有鑑於此,公務人員對於退休制度重大變革認知態度行為差異情形及對工作士氣之影響,實有研究之必要,不僅能掌握公務人員對退休變革的資訊處理模式,作為未來實施時化解反彈工具,並能進一步提供政府制度改革之建議。
本研究以高雄市政府一級機關所屬公務人員為對象,共1,560人,共計發出問卷500份,回收423份,回收率為84.6%,扣除10無效卷,共得有效問卷413份,回收有效率為82.6%。本篇論文主要研究目的在藉問卷受訪對象,經由工作特質及其個人特質不同之屬性,在加入退休制度再變革干擾變項後,探討其對工作士氣的影響程度,研究結果顯示:
1.工作特質之各構面「工作自主性」、「工作多樣性」、「工作重要性」對工作士氣之「團體凝聚力」、「工作投入」二構面,均有顯著影響。
2.公務人員對工作特質之構面「工作自主性」、「工作多樣性」、「工作重要性」,並不會因年齡而有所差異,但會因性別、學歷、婚姻、現職官等、服務年資、舊有退休年資別、主管別、健康別而有顯著差異。
3.公務人員對工作士氣之各構面「團體凝聚力」、「工作投入」,並不會因性別、婚姻、現職官等、服務年資而有所差異,但會因年齡、學歷、舊有退休年資別、主管別、健康別而有顯著差異。
4.公務人員對公務人員退休制度再變革之各構面「變革共同期待性」、「變革內涵認知度」、「變革態度接受度」、「變革生涯之轉化」,並不會因性別、學歷、婚姻、現職官等而有所差異,但會因年齡、服務年資、舊有退休年資別、主管別、健康別而有顯著差異。
5.退休制度再變革之構面「變革共同期待性」、「變革之內涵認知度」、「變革生涯之轉化」對於工作士氣之「團體凝聚力」構面,均有顯著影響。
Abstract
Due to the prosperity of technology and the medical and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Taiwan and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of the world being of the same population structure are both affected by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ir aging and less-children societies, thus causing certain impacts to the retirement system, including such problems as whether the age for the retirees’ choice of monthly pension is set too low, whether the favorable interest rate for the savings of retirement pay and pension should be reduced, and so on. Besides, due to the government’s extended implementation of organizational downsizing and business outsourcing, many civil service employees having already reached the age of 50 are eager to apply for retirement, thus raising the financial pressure of the government. Having reviewed the retirement laws of different countries, the politics and economy of Taiwan, the change of social situation and the resolutions of LegislationYuan, the legal authorities for the retirement of civil service employees (Ministry of Civil Service, Examination Yuan) invited scholars, professionals, different supervisory authorities and the local governments to hold meetings to discuss about this issue for several times, and drafted the Amendment for Retirement Law of Civil Service Employees. On Aug. 4, 2005, the draft was submitted to Examination Yuan for examination. After examination meetings were held for 11 times, the draft was passed in the 171st meeting of the 10th term of office of Examination Yuan. It was then submitted to Legislation Yuan for examination on Feb. 16, 2006. In the revised Main Points of Amendment for Retirement Law of Civil Service Employees, apart from increasing the flexible retirement conditions, deleting the stipulation that an additional pension of 5 base points shall be given for once to any voluntary retiree at the age of 55, and reviewing and revising part of the out-dated stipulations, it is additionally specified that in future, only the civil service employees at the age of above 60 having acquired a seniority of 25 years, and those at the age of above 55 having acquired a seniority of 30 years are allowed to receive monthly retirement pay. This system shall be effective after a transition period of 10 years. Currently, the stipulated index is 75. It is expected that after 11 years with 1 index added per year, the 85-retirement system shall be nationally applicable. In view of this, it is indeed necessary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the enormous reform of the retirement system of civil service employees on the differences of their perceptions, attitudes and behaviors, as well as their working morale. The study not only enables us to understand the data processing model of the reform of retirement system, but also can serve as a tool to respond to the opposing opinions in times of implementation in future, and furthermore, provide the government with suggestions for the reform of the system.

The study took the civil service employees belonging to Grade I departments of Kaohsiung City Government, totally 1,560 employees as the targets, and sent out 500 questionnaires. As a result, 423 questionnaires were returned, achieving a return rate of 84.6%. After deducting 10 invalid questionnaires from the total, there were 413 valid questionnaires returned, achieving an effective return rate of 82.6%. By means of the questionnaires filled out by the interviewed targets, through different attributes like the properties of work and of individuals, and after the employees are aware of the change of the disturbing variables of retirement system, this research paper investigates the degree of their effects on the working morale of employees. 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1. Different facets of the properties of work, including “autonomy of work,” “diversity of work” and “importance of work,” have significant effects on the two facets of working morale, “cohesiveness of group” and “involvement in work.”

2. Despite the difference in age, civil service employees do not have differences on these facets of the properties of work, including “autonomy of work,” “diversity of work” and “importance of work,” but hav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n them should there be a difference in sex, qualification, marital status, current position of work, seniority, old retirement seniority, supervisor type and health condition.

3. Despite the difference in sex, marital status, current position of work and seniority, civil service employees do not have differences on these facets of the working morale, including “cohesiveness of group” and “involvement in work,” but hav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n them should there be a difference in sex, qualification, old retirement seniority, supervisor type and health condition.

4. Despite the difference in sex, qualification, marital status, current position of work, civil service employees do not have differences on these facets of the reform of civil service employees retirement system, including “common expectancy of reform,” “perception of the internal contents of reform,” “attitude acceptance of reform” and “career alteration for the reform,” but hav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n them should there be a difference in age, seniority, old retirement seniority, supervisor type and health condition.

5. The facets of the reform of retirement system, including “common expectancy of reform,” “perception of the internal contents of reform” and “career alteration for the reform,” have significant effects on the facet of working morale, “cohesiveness of group.”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退休制度再變革對公務人員工作士氣影響之研究
-以高雄市政府為例
目 次
第一章 緒 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 1
第二節 研究動機……………………………………………………… 6
第三節 研究的重要性………………………………………………… 9
第四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 10
第五節 研究範圍、研究對象………………………………………… 12
第六節 研究流程與章節安排………………………………………… 13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9
第一節 公務人員退休制度之理論基礎……………………………… 19
第二節 我國公務人員退休制度面臨之問題………………………… 21
第三節 我國退休制度再變革內容重點……………………………… 25
第四節 美、德、韓退休制度變革概況……………………………… 30
第五節 工作特質……………………………………………………… 36
第六節 工作士氣……………………………………………………… 44
第七節 公務人員退休制度、工作特質及工作士氣等相關研究……………… 52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設計………………………………………………………… 59
第一節 研究架構……………………………………………………… 59
第二節 研究假設……………………………………………………… 60
第三節 研究變項的操作性定義與衡量……………………………… 61
第四節 研究對象及抽樣方法………………………………………… 70
第五節 資料分析方法………………………………………………… 72
第六節 研究限制……………………………………………………… 75
第四章 結果分析…………………………………………………………………… 77
第一節 量表之信度檢定……………………………………………… 77
第二節 各研究變項之描述性統計…………………………………… 77
第三節 個人屬性與各研究變項之關係……………………………… 86
第 四 節 工作特質、公務人員退休制度再變革、工作士氣之相關分析……………………… 103
第 五 節 公務人員退休制度再變革之干擾效果分析與檢討……………………………… 111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13
第一節 結 論…………………………………………………………………… 113
第二節 建 議…………………………………………………………………… 124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壹、政府文獻
1.銓敘部(1988)。公務人員退撫制度改革方案簡報。
2.銓敘部(2001)。<公務人員退休撫卹制度重要議題-展期年金可行性之研討>。公務人員退休撫卹制度及退休公務人力運用研討會,國立政治大學公企中心。
3.銓敘部(2003)。公務人員退休制&#64001;改革方案初步構想草案訪談會辦&#63972;情形,銓敘部&#64008;事紀要。
4.行政院衛生署(2005)。台灣地區2010年衛生指標白皮書。
5.銓敘部(2006)。公務人員退休所得合理化改革方案說帖,銓敘部網站。
6.銓敘部(2004)。公務人員退休制度各階段改革方案座談會宣導資料手冊。
7.銓敘部(2005)。自願退休公務人員月退休金起支年齡延後方案座談會宣導資料手冊。
貳、中文書籍
1.李華民(1988)。中國考銓制度。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2.孫本初(2002)。《公共管理》第三版。台北:智勝文化。
3.徐有守(1997)。考銓制度。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
4.陳鑑波(1972)。現行考銓制度。
5.張金鑑(1978)。中國現行人事行政制度。臺灣商務印書館。
6.許南雄(1994)。行政學術語詮釋。台北:商鼎文化出版社。
7.趙其文(1984)。中國現行人事制度。
8.傅肅良(1994)。各國人事制度。台北:三民書局印行。
9.楊國樞(1989)。心理學。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10.&#63799;君約(1987)。雲五社會科學大辭典第九冊:心&#63972;學。台&#63843;:商務。
11.繆全吉(1989)。人事&#64008;政。台&#63843;:空中大學。
參、中文期刊論文
1.王精文、范凱棠(2006)。「組織發展技術在公務人員核心價值推動之應用」。考銓季刊,47,44-65。
2.王餘厚(1997)。概論激勵士氣。人事月刊,42 卷,3 期, 48-57 頁。
3.江大樹(2005)。〈從創新到執行力:政府改造的變革與困境〉。《政治科學論叢》26:79-128。台北:台灣大學。
4.江志正(1996)。國民小學學校組織管&#63972;&#63994;況對教師工作士氣之區別功能研究-以中部地區教師為&#63925;。台中師院學報,10期,頁87-125。
5.呂育誠(1998)。〈組織文化在組織變革過程中的定位與管理者的因應策略〉。《中國5.行政評論》8,1,63-84。台北:公共行政學會。
6.呂明泰(2006a)。〈公務人員退休所得合理化改革方案中幾個受關注問題的剖析〉。《公務人員月刊》116,18-31。台北:銓敘部。
7.呂明泰(2006b)。〈公務人員退休法修正草案簡介〉。《公務人員月刊》118,6-12。台北:銓敘部。
8.&#63872;建德(2004)。德國公務人員退休撫卹制&#64001;。美加英法德等五國公務人員退休撫卹制&#64001;彙編:108-140。
9.何清欽(1979)。教師工作士氣之探討。教育文粹,8 期,65-75頁。
10.何淑&#63921;(1997)。由日本企業探討員工士氣和企業文化的誘因關係。台中商專學報,29 期,357-384 頁。
11.&#63988;志成(1991)。動機&#63972;&#63809;對提振國民中小學教師士氣之啟示。教育研究所集刊,33 輯,115-131 頁。
12.施能傑(2006)。「文官體系能力與政府競爭力:策略性人力資源管理觀點」。東吳政治學報,23,1-46,台北:東吳大學政治學系。
13.孫本初(2000)。〈多元評估模式探討之研究〉。《人事月刊》183,8-20。台北:人事局。
14.周麗芳(2001a)。<公務人員退休制度實施展期年金之可行性探討-從財務層面分析>期末報告。銓敘部退撫司九十年度委託研究計畫:計畫編號:3053,39-56。
15.周麗芳(2002b)。<公務人員展期年金之設計與規劃>。《公務人員月刊》第68 期: 4-10頁。
16.吳容明(2006)。從公務人員退休相關數據談退休制度改革。 研習論壇月刊: 第65期:1-19頁。
17.邵靄如(2003)。公務人員退休制&#64001;部分改採儲&#63754;計畫&#64029;算案:24-31。
18.洪雲霖(1997)。公務士氣激勵與政府競爭力。人事月刊,24 卷,3期, 58-68 頁。
19.柯木興(2000)。社會保險。中國社會保險學會發行。民國89年8月修訂版: 22頁。
20.郝鳳鳴(2004)。勞工退休金條例規範基礎分析。月旦法學:第112期:173頁。2004年9月。
21.郭耀昌(2004)。〈公共決策正當性之省思:一個民主行政之觀點〉。《行政管理論文選輯》18,97-125。台北:銓敘部。
22.徐有守(1991)。我國退休制度的基本概念。考試院考銓叢書指導委員會主編。中華民國公務人員退休撫卹制度:1-12頁。
23.陳聽安(2002)。「公務人員退撫制度之重新定位」。考銓季刊,31,54-65。
24.陳清添(2001)。<關於公務人員擇領月退休金年齡擬延後等問題說明>。《考選周刊》,2001 年1 月4 日:第3 版。
25.陳正料、汪明生、陳建寧(2006a)。〈多元社會下政策績效公平衡量之資訊整合研究〉。《公共行政學報》20,69-128。台北:政治大學。
26.陳正料(2007)。全球化與多元民主社會下政府推動行政改革方案之公平衡量研究:以公務人員退休八五制改革方案為例。考銓季刊,第50期,頁104-130。台北:考試院。
27.陳正料(2007)。「政府內外部顧客對組織變革政策預期結果之公平衡量」。(已接受)預計發表於2007年台灣公共行政與公共事務系所聯合會(TASPAA)年會暨第三屆兩岸四地學術研討會,2007年6月3日,台北:世新大學主辦。
28.張邦良(2006)。「符合社會公義退撫制度才能持久永續:兼評公務人員退休法修正草案」。公務人員月刊,118,2-5。
29.張俊彥(1992)。美國聯邦政府績效管理制度之研究。人事月刊,15 卷,6 期,83-91 頁。
30.葉至誠(2003)。職業年金。2003年12月:119頁。
31.葉逢蘇(1997)。淺論士氣。國防雜誌,12 卷,9 期,111-119 頁。
32.楊詠芳(2001)。〈公務人員退休金制度發展的省思〉。《考銓季刊》25,85-99。台北:考試院。
33.楊景倫(2007)。我國公務人員退休制度改為85至後對退休行為之可能影響。人事月刊,44卷第4期,47-54。
34.賴俊男(2005)。「人口老化趨勢與公務人員退休制度因應方案」。公務人員月刊,107,18-24。
35.銓敘部(2005)。94&#63886;&#64001;人事制&#64001;研究改進委員會專案研究報告-公務人員退休新制實施十&#63886;之成效檢討:41-47頁
36.台灣新生報(2005)。因應全球生育率下降、平均壽命延長、人口呈現老化現象,專家:延後退休年齡。7月23日,第2版。
37.銓敘部退撫司(2006)。自願退休公務人員月退休金起支年齡延後方案,公務人員月刊:第118期:13-23頁。
38.銓敘部(2004)。銓敘部韓國、日本公務人員考績及退撫制&#64001;考察報告:14-25;43-54。
肆、碩博士論文
1.王本賢(2001)。工作特性模式與工作滿足關係之研究-以某國立大學職員為研究對象。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2.王相欽(1996)。工作動機對組織承諾.工作滿足.績效表現的影響--以 LMX.工作 特性為中介變數。國立中正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3.王銘傑(2004)。內部行銷、工作壓力、工作士氣、工作滿足與工作績效關係之研究-以台灣省各縣市警察局為例,南華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4.王正瑩 黃詩萍(2003)。領導型態、工作士氣與服務品質-以先鋒保全對組長為例。國立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暑期專案研究
5.方俊儒(2000)。領導行為、工作特性與工作滿足關係之探討--以我國大型會計師事務所為例。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6.江志正(1992)。國民中學組織管&#63972;型態與教師工作士氣之關係。國&#63991;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63809;文。
7.江振茂(民75)。台灣省警察分局長領導型態。中央警察大學警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8.朱坤連(1994)。退休人員生活需求及滿意度相關因素之研究以高雄市公教退休人員為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與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9.邵宜君(民91)。企業領導者更迭下的員工協助策略研究--以金融服務業為例。朝陽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研究碩士論文。
10.邱瑞深(1994)。領導行為、工作士氣與工作績效之關係研究。文化大學國際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11.邵秀華(1982)。我國公營事業機構退休金制度之研究。國立交通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12.李倩華(1986),退休前教師的老化態度與心理適應之調查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13.李秋燕(2001)。台灣退休基金資產配置之研究--以公務人員退休撫卹基金為例。國立交通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14.&#63969;豐章(1987)。縣市教育局成員士氣之研究。國&#63991;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63809;文。
15.吳文靜(2001)。國民中小學教師退休制度及其相關問題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16.吳嘉信(2002)。村&#63977;幹事工作滿足與工作士氣之探討─以雲嘉南地區村&#63977;幹事為&#63925;。國&#63991;中正大學&#63791;工研究所碩士&#63809;文。
17.吳秀蓮(2002)。公務人員退休金確定提撥制精算之研究--高中職教師個案分析。彰化師範大學商業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18.吳容輝(民91)。高階領導者更迭下員工認知及領導型態與組織承諾、士氣關聯性之研究-以某地方政府為例。國立中正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19.呂華棣(2001)。員工個人屬性與工作特性之滿意度及中階主管配適管理才能之關聯性研究-以台電公司總管理處員工為例。國立交通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20.呂耀毓(2005)。,探討地方政府員工的組織政治知覺、生涯管理和人格特質對工,作滿足、工作士氣與組織績效的關聯性研究-以雲林縣政府為例。南華大學管&#63972;科學研究所碩士&#63809;文。
21.呂光宇(1995)。我國公務人員退休制度改革之研究。文化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22.呂淑芳(2003)。公務人員新制退休金採行確定提撥制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行政管理碩士論文。
23.周國瑞(1970)。中國現行公務人員退休制度之研究。 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
24.&#63988;漢產(民76)。我國警察機關基層主管領導型態與部屬人格特質對工作士氣之研究。中央警察大學警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25.林正誼(1978)。基層幹部領導作風對士氣之影響。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26.林秋雲(1995)。我國公務人員新退休制度之研究。國立中興大學公共行政及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
27.林銘山(2002)。國民小學教師自願退休問題之研究。台南師範學院學校行政碩士論文。
28.林淑文(1994)。我國公務人員提早退休相關因素之探討。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
29.林宗鈞(2000)。員工提早退休意願影響因素之研究---中美日三國之比較。中國文化大學國際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30.林靜玟(2004)。現行公務人員退休制度之研究-公平及管理層面之分析。國立政治大學行政管理碩士論文。
31.柯怡伶(1999)。我國公務人員退休法制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32.范祥偉(1984)。我國經濟部所屬事業員工退休制度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
33.連煌林(2004)。從信賴保護觀點論我國公務人員退休制度之改革。國立中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34.陳榮宗(1995)。我國公務人員退休制度改革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35.陳如昱(2003)。工作特性、責任感對工作滿意度之影響-以外派大陸人員為例。大葉大學國際企業管理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36.陳明崇(2002)。國民中小學專任人事人員工作特性與工作滿意之研究—以台灣北部五縣市為例。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37.陳人豪(2001)。兩岸員工工作價值觀與工作特性對工作態度之影響。國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38.陳湘琬(2004)。教師人格特質、工作特性、工作滿足、組織承諾與離職傾向相關性之研究-以南部地區為例。義守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縣。
39.陳毓璟(1988)。退休前公務人員退休態度與退休準備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40.陳麗如(2002)。公務人員退休制度資產負債管理與退休所得替代率之模擬分析─以&#21452;層式現金餘額兼採確定提撥計劃為例。國立政治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碩士論文。
41.陳惠娟(2004)。公務人員退休制度採行展期年金制度可行性之研究。世新大學行政管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42.陳玉珠(民94)。工作特性、知識學習、組織氣候及溝通滿足對工作滿足與工作士氣之關聯性研究-以台中縣地方主計人員為例。南華大學管理科學研究塑碩士論文。
43.陳泓鍵(民 91)。派遣員工的工作動機、工作特性對工作滿足的影響—決策捕 捉方法的實證研究。國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桃園縣。
44.翁進勳(2002)。台&#63843;市國民中小學校警工作滿意與服務士氣關係之研究。國&#63991;台&#63843;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63809;文。
45.徐韶佑(民90)。國民小學校長轉型領導與教師服務士氣關係之研究─以台北市、台北縣及桃園縣為例。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46.游鴻智(1999)。公務人員退休再就業之探討─以台北市政府為例。國立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
47.許幼靜(2001)。舞蹈才能班教師工作士氣之調查研究。,中國文化大學舞蹈研究所碩士&#63809;文。
48.許幼靜(2001)。醫院員工組織承諾、工作滿足、工作投入與士氣之研究─以國立台北護專附設醫院為例。淡江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49.黃雯蓉(2002)。組織特性與工作特性對員工創造力的影響—以行銷相關工作為例。國立成功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50.黃盈彰(2000)。國小教師的工作特質、學校組織氣候、制控信念與成就動機 對工作滿意度影響之研究。台東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 東市。
51.黃秀霜(1987)。教育行政人員成就動機、工作特性與組織承諾之相關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52.黃婉菁(民 92)。從工作生活品質、工作壓力觀點探討社會工作者對專業生涯 承諾之相關研究。高雄醫學大學行為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53.黃明煜(1996)。公務人員退休撫卹基金管理與運用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碩士論文。
54.黃福銘(2004)。政府採購人員工作壓力來源之探討-以嘉義縣鄉鎮市公所為例。國立中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55.黃毅志(1999)。政府採購人員工作壓力來源之探討-以嘉義縣鄉鎮市公所為例。國立中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56.黃緯莉(民83)。醫院員工組織承諾、工作滿足、工作投入與士氣之研究─以國立台北護專附設醫院為例。淡江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57.黃明松(民72)。台電保線區主管之領導型態與工作士氣之研究。國立交通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58.曾明發(1990)。我國公務人員退休撫制度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
59.曾德宜(1995)。我國公務人員新退休撫卹制度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碩士論文。
60.曾德宜(1996)。我國公務人員退休撫卹制&#64001;之研究。政治大學公共&#64008;政研究所碩士&#63809;文。吳學道(1979)。我國退休公務人員生活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61.曾榮華(1997)。教師聘任政策與國民小學教師工作士氣之研究。台&#63843;市&#63991;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位&#63809;文。
62.張勝源(1969)。我國公務人員退休制度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碩士論文。
63.程又強(1984)。公職退休老人心理適應之相關因素暨「結構式會心團體」效果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64.彭愛蘋(2000)。公務人員退休撫卹基金之資產負債管理。國立政治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碩士論文。
65.劉鑫(民90)。組織變革下員工角色衝突、組織承諾與士氣之關聯性研究─以工業技術研究院為例。國立交通大學管理科學碩士班碩士論文。
66.賴俊哲(2004)。領導型態、工作特性、組織承諾與工作績效關係之研究─以縣市主計人員為例。南華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67.賴永和(2000)。國民中小學退休教師生活適應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68.賴俊哲(2004)。領導型態、工作特性、組織承諾與工作績效關係之研究─以縣市主計人員為例。南華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69.蔡盛明(2003)。公營事業工作價值觀、工作特性、員工屬性與組織承諾之關聯性研究─以中國石油公司為實證對象。中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70.謝文全(1988)。國民小學校長領導權力基礎與教師士氣關係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71.謝曜宇(2000)。退休教師經濟生活與經濟滿意度之探討--以台北市公立高級中學退休教師為例。長庚大學醫務管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72.薛婉婷(民86)。人格特質與工作特性之契合對工作滿足與組織承諾之影響。國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73.蘇義倫(2005)。國軍志願役軍官人格特質、工作價值觀、工作特質及組織承諾之研究—五種軍官來源之比較。政治作戰學校軍事社會行為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74.蘇明傳(1984)。中日勞工退休制度比較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
伍、英文部分
1.Blum,M.L.&Naylor,J.C. (1971),Industrial Psychology:Its Theoreitical and Social Foundation,New York:Happer and Raw Publisher.
2.Davis, K.(1977), Human relation at work:Organizational behavior,New York:McGraw-Hill.
3.Dunn, W. N.(2004). Public Policy Analysis: An Introduction. Prentice-Hall, Inc.
4.Getzels, J. W,(1968),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s a social process:Theory, research, practice, New York:Harper & Row.
5.Guion, R. M.(1958), Industrial morale: The problem of terminology. Personnel Psychology, Vol.11, No.1, pp.59-62.
6.Gordon, O. J.(1955), A factor analysis of human needs and industrial morale. Personnel Psychology, Vol.8, No.1, pp.1-8.
7.Guba, E. G.(1958), Morale and satisfaction: A study in past future time perspective.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Vol.3, No.2,pp.196-198.
8.Guilford, D. W. (1959). Consistency of the factorial structures of personality ratings from different source. Journal of Abnormal and Social psychology, 44: 329-344.
9.Hackman, J. R., & Oldham,G. R. (1975). Development of The Job Diagnostic Survey.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60(2), 16.
10.Hackman, J. R. & E. E. Lawler(1971),“Employee Reactions to Job Characteristics,”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60(2), pp.159-170.
11.Hackman, J.P.& Oldham, G.R.(1975), Development of the Job Diagnostic Survey, Joumal of Appliced Psychology ,Vol:60 ,No. 2, pp. 161.
12.Hoy,W.K.&Miskel,C.G.(1991).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Theory,research and practice. (4th ed) New York:Random House.
13.Herzberg, F., Mansner, B. & Snyderman, B. (1959). The Motivation to Work. New York:John Wiley & Sons, Inc. 2nd.ed, p.136-142.
14.Kahn, R. L.(1966),The social psychology of organization. New York:Wiley.
15.Moore, M. H.(1995). Creating Public Value: Strategic Management in Government. President and Fellows of Harvard College.
16.Mael, F. A. & Tetrick, L. E.(1992), Identifying Organizational Identification. Educational and Psychological Measurement, Vol.52,No. 4, pp. 813-824.
17.Perrow, C.(1967), A Framework for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Organization,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32, pp. 15-31.
18.Robbins, S.P.(1995). Organization Theory: Structure Design, and Application. Fifth Edition, New Jersey: Prentice Hall, Englewood Cliffs, pp.381-409.
19.Robbins, S. P.(1992)Organizational Behavior, Englewood Cliffs, NJ:Prentice-Hall.
20.Remple, A.M. & Bentley, R.R. (1970), Teacher Morale:Relationship with Selected Factors. The 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 21(4).
21.Stone, E. F. & Porter, L. W. (1975). “Job characteristics and job attitudes: A multivariate study,”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60, 57-64.
22.Seashore, S. E. & T. D. Taber(1975), Job Satisfaction and Their Correlates, American Behavior & Scientists, 18, pp. 346-358.
23.Stagner, R (1958) ,Motivational aspects of morale. Personnel Psychology, Vol.11, No.1, pp.64-69.
24.Sims, J.R., Keller, H.P. & Szilagyi, A.D. (1976). Job characteristics relationship:Industrial and structural moderators.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Performance, 19, pp.159-212.
25.Turner, A.N. & P. R. Lawrence(1965), Industrial Jobs and The Worker, Boston: Harvard University Graduate School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26.Taylor, F.W. (1911). The Principles of Scientific Management. New York: Harper &Row.
27.J. R. Hackman and G. R. Oldham (1975). Development of the job diagnostic survey.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60(2), 161.
陸、網路資源
1.一、全國法規資料庫,http://law.moj.gov.tw
2.行政院人事行政局,http://www.cpa.gov.tw
3.銓敘部全國資訊網,http:// www.mocs.gov.tw
4.行政院主計處,http://www.dgbasey.gov.tw
5.考試院網站(http://www.exam.gov.tw/law/lawshow.asp?80)
6.國家圖書館遠距圖書服務系統,http://readopac.ncl.edu.tw
7.國政研究報告,http://www.npf.org.tw/PUBLICATION/FM/090/FM-R-090-066.htm
8.公務人員退撫基金,http://www.fund.gov.tw。
9.&#64008;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網站,http://210.69.188.227/analysis/taiwan-eco/
10.加拿大相關網站,Your Pension Plan,Treasury Board of Canada Secretariat,http;//www.tbs-sct.gc.ca
11.美國相關網站http://en.wikipedia.org/wiki/Social_Security_%28United_States%29#Retirement_benefits,http://www.opm.gov/fers_election/fersh/h_fers3.htm
12.高雄市政府人事處網站:http://w4.kcg.gov.tw/~kpd/newpage1.htm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校內立即公開,校外一年後公開 off campus withheld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