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0620107-152108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0620107-152108
論文名稱
Title
郭店楚簡與先秦儒學發展之研究
The Exploration of the Influence of Guodian Bamboo Slips on the development of Confucianism in pre- Qin Era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167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07-05-31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07-06-20
關鍵字
Keywords
郭店楚簡、先秦儒學、思孟五行
none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5681 次,被下載 2661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5681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2661 times.
中文摘要
一九九三年冬在湖北省荊門市出土的郭店楚簡,其內容屬於戰國時期諸子學文獻,是近年來大陸單一墓葬出土最重要之一批竹簡。在釋文專書出版後,不僅出現大量的研究著作,同時也促成「簡帛學」研究風氣的盛行。
在諸多關於郭店楚簡思想的研究中,有的依單一篇章加以討論,有的就學派類別加以論述,更有對竹簡整體內容加以綜合研究者。整體而言,學界共同的目標是期待通過郭店楚簡的研究,突破近代古史辨偽思潮對先秦古籍所造成之史料困境,進而對先秦學術思想重新加以評估。
郭店竹簡出土後,學界普遍認為其中屬於儒家類的文獻,可以填補孔、孟之間思想史論述之空白,重新對七十子及其後學的學術思想加以論述,建立先秦儒學傳承之譜系。學者多主張大部分的郭店儒簡應屬於「子思子」之著作,或以之做為孔、孟間「子思」本人,或「思孟學派」之撰著,從而尋求其間思想發展之脈絡。
本文之動機與目的,乃想藉由歷年來學界有關郭店楚簡相關研究的成果,以及傳統對於先秦儒學的認知,重新以較完整的方式呈現先秦儒學發展過程與思想脈絡的演變。
整篇論文共分成七章,第一章為前言,主要說明本文研究動機與目的、研究範圍與方法等。第二章為儒學的起源,文中將針對春秋、戰國時代社會變動情形,以及「儒」的本義、「儒」的發展進行分析與歸納。第三章孔子——儒學的創立,此章內容承自於第二章,第一節擬論及春秋時代「禮樂崩壞」原因與現象、孔子繼承與超越周代貴族文化之經過、以及孔子內部思想發展過程及種種面向;而第二節則將探討集結孔子主要思想之《論語》內容,除討論各時期學者對《論語》編纂、作者、成書過程之看法與差異外,也針對郭店楚簡中《論語》類文獻進行研究,包括其為何被推論為《論語》類文獻,以及對理解孔子思想之影響。第四章為孔門弟子,文中第一節內容將圍繞在孔子歷年來弟子之發展演變;第二節從「儒分為八」的說法探討孔子死後儒家的分裂狀況;第三節探討孔子死後的弟子傳承儒家思想過程、儒家思想分化之情形。第五章為郭店楚簡與子思子學派文獻,第一節探討郭店楚簡各篇的學派屬性,並以郭店楚簡中子思學派相關篇章論證子思與孔子思想之關連;第二節則將進一步探討子思思想之發展,以及子思思想對於後進之影響。第六章為孟子與荀子——義理言說型態的建立,內容包括孟子與荀子思想發展二部分,將分別探討郭店楚簡中相關篇章對孟子、荀子思想之影響,同時也將探索孟子性善說、荀子性惡說之演變與精神所在。第七章為本文之結論,係針對前述幾章內容做一總結。
Abstract
none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郭店楚簡與先秦儒學發展之研究
目錄
第一章、 前言 - 1 -
第二章、 儒學的起源 - 4 -
第一節、 社會的變動 - 4 -
第二節、 「儒」的本義 - 5 -
第三節、 「儒」的出現 - 8 -
第三章、 孔子——儒學的創立 - 26 -
第一節、 述而不作 - 26 -
一、 禮崩樂壞 - 26 -
二、 提振周文 - 35 -
三、 孔子內部思想的可能性 - 46 -
第二節、 《論語》與《論語》類文獻 - 53 -
一、 《論語》的結集與流傳 - 53 -
二、 《論語》類文獻 - 63 -
第四章、 孔門弟子 - 73 -
第一節、 弟子的發展狀況 - 73 -
第二節、 儒分為八 - 75 -
第三節、 主內與務外 - 78 -
第五章、 郭店楚簡與子思子學派文獻 - 94 -
第一節、 郭店楚簡各篇之屬性 - 94 -
第二節、 《中庸》、《大學》、《禮記》與《子思》、《子思子》 - 105 -
第六章、 孟子與荀子——義理言說型態的建立 - 119 -
第一節、 孟子思想的發展 - 119 -
一、 思孟五行 - 119 -
二、 性善說——仁義內在 - 132 -
第二節、 荀子思想的發展 - 138 -
一、 荀子對思孟五行的批判 - 138 -
二、 性惡說——仁內義外 - 146 -
第七章、 結論 - 153 -
參考書目 - 156 -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參考書目
一、 古籍
《史記會注考證》,司馬遷著瀧川資言考證,台北,麗文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1月
《四書集注》朱熹撰,台北,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83年11月初版
《朱子語類》(宋)黎靖德編,台北,文津出版社,1986年12月
《尚書釋義》,屈萬里,台北,中國文化大學出版部,1995年7月第二版
《春秋左傳會注》,楊伯峻編著,台北,復文圖書出版社,1986年8月初版
《荀子今注今譯》,熊公哲,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4年修訂版
《荀子集釋》,李滌生,台北,台灣學生書店,1994年10月
《國語》,韋昭註,台北,藝文印書館,1974年3月
《漢書》,新校本廿五史,班固著、顏師古注,台北,史學出版社,1974年5月
《說文解字注》,許慎著段玉裁注,台北,天工書局,1987年9月
新譯《淮南子》,劉安,古籍今注新譯叢書哲學類,熊禮匯注釋,台北,三民書局,2002年4月
二、 今近人著作
(一)、專書
《中國古代哲學史》,胡適,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9年
《中國哲學史》,馮友蘭,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9年11月增訂臺一版第四次印刷
《孔子•孔子弟子》,高專誠,山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7月
《文史通義》,章學誠,台北,藝文印書館,原刻景印百部叢書集成,嚴一萍選輯
《古代宗教與倫理:儒家思想的根源》,陳來,台北,允晨文化,2005年6月
《古史辨》,羅根澤編著,上海書店,1992年初版
《先秦諸子繫年》,錢穆,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0年9月再版
《孟子研究》,梁韋弦,台北,文津出版社,1993年7月
《孟學思想史論》卷一,黃俊傑,台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1年10月
《孟學思想史論》卷二,黃俊傑,台北,中研院文哲所,1997年6月
《原始儒家考述》,吳龍輝,台北:文津出版社,1995年5月
《荀子學說析論》,鮑國順,台北,華正書局,1993年10月
《梁啟超全集》,梁啟超著,沈鵬主編,北京,北京出版社,1999年
《郭沫若全集》歷史編,郭沫若,人民出版社,1982年9月
《章太炎學術史論集》,章太炎,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7年6月
《傅斯年全集》,傅斯年,台北,聯經出版社,1980年初版
《楊樹達文集》之十一,楊樹達,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8月
《雷神崇拜--中國文化源頭探索》,徐山,上海三聯書店,1992年
《說儒》,胡適,台北,遠流出版社,1986年7月初版
《儒家身體觀》,楊儒賓,台北,中研院文哲所,1996年11月
《儒家的心學傳統》,楊祖漢,台北,文津出版社,1992年6月
《儒學研究集》,鮑國順,高雄,復文書局,2002年
《戰國史》,楊寬,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7年10月
《辭源》單卷合訂本、台灣版,廣東、廣西、湖南、河南辭源修訂組,商務印書館編輯部編著,台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4年7月
(二)、單篇論文
〈甲骨文中所見的儒〉,徐中舒,《四川大學學報》1975年第4期。
〈先秦儒學的開展與中國文化的歷史命運〉,楊慶中,《中國哲學史》1996年第三期
〈儒的起源〉,徐山,《江海學刊》1998年第4期。
〈戰國社會的仁道危機和孔孟仁學的思想貢獻〉,徐克謙,《南京大學學報》2003年第五期
〈關於「儒」的原始意義的探討〉,郭玉良,《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1996年第六期
三、 郭店楚墓竹簡研究論著
(一)、專書
《天之道與人之道--郭店楚簡儒道思想研究》,朱心怡,台北,文津出版社,2004年5月
《出土簡帛叢考》,廖名春,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2月
《古墓新知》,龐樸等著,台北,台灣古籍,2002年5月
《竹帛《五行》篇校注及研究》,龐樸,台北,萬卷樓,2000年6月
《郭店竹簡與先秦學術思想》,郭沂,江蘇,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
《郭店楚墓竹簡思想研究》,丁四新,北京,東方出版社,2000年
《郭店楚簡校讀記》(增訂本),李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3月
《郭店楚簡與早期儒學》,龐樸等著,台北,台灣古籍,2002年5月
《郭店儒簡論略》,歐陽禎人,台北,台灣古籍,2003年4月
《新出楚簡試論》,廖名春,台北,台灣古籍,2001年5月
(二)、單篇論文
〈《大學》新解—兼論《大學》在思想史上的地位〉,梁濤,http://www.confucius2000.com/confucian/dxxjjlzsxsdw.htm
〈《性自命出》與公孫尼子的關係〉,丁四新,《武漢大學學報》(哲社版)1999年第五期,頁38∼41
〈《淮南子•繆稱訓》所見子思《累德篇》考〉,郭沂,《孔子研究》,2003年6期,頁30∼42
〈《論語》結集脞說〉,朱維錚,《孔子研究》1986年創刊號
〈子思《緇衣》、《表記》、《坊記》思想試探——兼論「子曰」與儒學的內在詮釋問題〉,梁濤,http://www.confucius2000.com/admin/list.asp?id=2447
〈孔子的思想體系〉,韓星,http://www.confuchina.com/10%20lishi/kongzi%20sixiang.htm
〈孔子思想中的矛盾與孔門後學的分化〉,梁濤,《西北大學學報》,1999年第1期
〈先秦儒家天人觀辯證——從郭店竹簡談起〉,梁濤,《哲學與文化》33卷1期,2006年01月,頁123∼142
〈早期儒學的「六藝之學」與「社會人生之學」〉,梁濤,http://www.confucius2000.com/confucius/zqrxdlyzxyshrszx.htm
〈竹簡《性自命出》的人性論問題〉,梁濤,《管子研究》,2002年1期,頁65∼69
〈竹簡《性自命出》與《孟子》「天下之言性」章〉,梁濤,《中國哲學史》,2004年4期,頁70∼76
〈竹簡《唐虞之道》「孝之杀」的思想史意義〉,梁濤,http://www.confucius2000.com/admin/list.asp?id=2445
〈竹簡《窮達以時》與早期儒家天人觀〉,梁濤,《哲學研究》,2003年4期,頁65∼70
〈孟子車非孟子考——思孟關係考實〉,郭沂,《中國哲學史》,2002年2期,頁18∼26
〈思孟五行與思孟學派〉,李景林,《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1997年第1期,頁42∼48
〈思孟五行說新解〉,廖名春,《哲學研究》1994年第11期
〈思孟學派考述〉,梁濤,《中國哲學史》2002年第3期
〈荀子對思孟「五行」說的批判〉,梁濤,《中國文化研究》,2001年夏之卷,頁42∼43
〈從《窮達以時》說到孔子「知天命」〉,梁濤,《中國文化論壇》,2003年4期,頁62∼65
〈略論孔子的文化生存與傳承意識〉,徐克謙,《孔孟月刊》第33卷第9期,1995年5月
〈略論郭店簡本《老子》甲乙丙三組的歷時性差異〉,丁四新,《湖北大學學報》1999年2期,頁11∼12
〈郭店楚簡《忠信之道》考釋〉,周鳳五,《中國文字》新24期,1998年12月,頁121∼128
〈郭店楚簡《唐虞之道》新釋〉,周鳳五,《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七十本第三分,1999年9月,頁739∼759
〈郭店楚簡「 」字與孔子仁學〉,梁濤,《哲學研究》,2005年5期,頁46∼52
〈郭店楚簡與《中庸》公案〉,梁濤,《台大歷史學報》25期,2000年6月,頁25∼51
〈傳統的詮釋與詮釋學的傳統--儒家經學思潮的演變軌跡與詮釋學導向〉,姜廣輝,http://www.confucius2000.com/confucius/rjjxscdybgjycsxdx.htm
〈試說郭店簡成之聞之兩章〉,李學勤,《烟台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3卷4期,2000年10月,頁457∼458
〈論孔門後學的分化〉,梁濤,http://www.confucius2000.com/confucius/lkmhxdfh.htm
〈簡帛《五行》新探——兼論《五行》在思想史的地位〉,梁濤,《哲學與文化》30卷2期,2003年02月,頁147∼164
〈釋孔子的仁——一種過程本體論哲學〉,梁濤,http://www.confucius2000.com/confucius/skzdryzgcbtlzx.htm
(三)、學位論文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一)緇衣研究》,鄒濬智,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4年
《五行篇研究》,曾馨誼,台北,國立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
《天之道與人之道——郭店楚簡儒、道思想研究》,朱心怡,新竹,國立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3年
《先秦儒家的發展及其遭遇研究》,陳政雄,高雄,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0年6月
《思孟五行學說的根源及其演變》,尚建飛,西安,西北大學碩士論文,2002年
《郭店楚簡緇衣研究》,張富海,北京,北京大學碩士論文
《郭店楚簡與先秦學派問題》,林勝彩,高雄,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2006年6月
《郭店儒家佚籍研究——以心性問題為開展之主軸》,范麗梅,台北,國立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
《郭店儒簡與子思研究》,孔德立,濟南,曲阜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2年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校內校外完全公開 unrestricted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QR Code